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续写春秋

时间:2024-05-02 21:57:5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廉洁写春秋,青史永流传

廉洁写春秋,青史永流传

廉洁写春秋,青史永流传

有人说,人性是丑陋的,人的本质是贪婪自私的,而手握权柄的人,在利益与私心的诱惑和驱动下更是利欲熏心,欲壑难填;也有人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所以说自古至今无官不贪。显然,这些话过于狭隘、偏激,有失公正。诚然,在历朝历代官场中不乏见利忘义贪脏枉法之徒,但更多的是出淤泥而不染廉洁自律的高雅之士;诚然,缺乏有效约束与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但事实上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更多的官员是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在我看来,说这些话的人显然是没有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国情的浅薄之人。

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而廉政文化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以儒家“仁政”思想为代表的,是廉政文化的思想核心,“礼义廉耻”为廉政文化基本内容。后来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许多积极的思想和言论,其中代表性有孟子的“民贵君轻”,“君民同忧乐”;宋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公生明,廉生威”这句醒世名言,也是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据载,最先立此言为碑的顾景祥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后用楷体书《官箴》刻石的山东巡抚年富,也是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是一代廉吏。清代的名臣颜希深、颜俭、颜伯焘祖孙三代乃是《官箴》广泛传播的继承人。

正是在这样大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历朝历代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廉洁人物。

春秋时,以不贪为宝的宋国司城子罕;三国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唐朝拒收贿赂的宰相陆贽;宋朝竭忠尽死的包拯;明朝“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两袖清风的名臣于谦;清朝更有“天下廉吏第一”之称的于成龙。

当然,在浩瀚的历史海洋中,这些感人至深的廉洁人物是不胜枚举,那些脍炙人口的廉政故事也无法一一详说,今天就说说于成龙的故事。于成龙在44岁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成为县令。上任初始就立下了“心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他在任中更是以廉政刻苦著称,他做江南总督时,住在南京这座繁华的都市里生活仍然极为艰苦。儿子从江西来看他吃的是跟仆人一样的粗茶淡饭。儿子临走时,他只割了半只熟鸭和红薯供路上充饥。平时他招待客人也是以青菜为主,所以大家送他的外号叫“于青菜”。在20年的宦海生涯中,他廉洁刻苦政绩卓著,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器重,三次被举“卓异”,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于成龙去世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以表彰他廉洁刻苦的一生。

在封建社会尚且如此崇尚廉政文化,涌现如此多廉洁之士,社会发展到高度文明的今天,随着社会制度的日臻完善和全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人们的廉政意识更是日益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同时

大力提倡廉政文化建设。在此浪潮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代表性的有张平的《抉择》、周梅森的《天下财富》、陆天明《苍天在上》等;如此同时民间也出炉了许多的廉政警句。诸如,廉洁品自高,贪脏法难容;腐败一块冰,寒透百姓心;廉洁方能聚人,律已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最重,执政为民清正廉洁为要;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于鸿毛等。这些为构建清正廉洁的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文化风尚。

当然,在思想政治领域有如此良好的文化氛围,在现实生活中更不缺清正廉明的表率。

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自不必说,毛泽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正气,惩治腐败,开创了共和国风清气正的新时代;周恩来一生谨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共产党人的楷模;还有其他无数品格高尚的革命先驱更是不一而足。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也是层出不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杨善洲、沈浩等,先进人物之多是不胜枚举。

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说说孔繁森的事迹。1979年孔繁森主动报名到艰苦的西藏工作,刚到藏他就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他心系群众,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他心存仁爱,克已为人,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他扶贫济困,为群众买药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而妻子到西藏探亲时,返程的路费靠东挪西借才凑齐,甚至就连女儿的学费他都无法提供。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务返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做为一名共产党干部他以磊落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他牺牲后,当时国家主席和总理分别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正是许多这样的时代精英,他们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廉洁自律的行动,为自己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也为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生命终有一天会倏然而止。那些身外有形的东西也终会烟消云散,而惟有那些高尚的人格,不朽的精神,才能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芒。作为我们这些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普通人,要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要在平凡生活中做不平凡的自己,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踏实做人,勤恳做事,面对权力要有敬畏之之心,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有维护之心情,面对一已私利要有克制之心,惟如此我们的思想才能闪烁圣洁的光芒。

篇二:李秉德:奉献无悔写春秋

李秉德:奉献无悔写春秋

作者:陈 曦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年第03期

回顾李秉德的教育学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正如他自己所说,“像是在写一个?之?字。新中国成立前19年点了一点,就写不下去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像是又在挥着笔先在这个点下写横,接着写了个太长的折撇,现在又终于回笔写这一捺了。这是我晚年的极大幸事。我愿在我今后的岁月里用力把这一捺写好。”现在看来,这一“捺”不仅写的遒劲有力,而且整个“之”字完成得十分完美。

李秉德(1912-2005),当代教育家,生于河南洛阳一个贫民家庭。1934年河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后,即在著名的开封教育实验区主持大花圆实验学校“廉方教学法”。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乡村教育研究生。抗战后历任河南淮阳师范教导主任、湖北教育厅督学、河南大学副教授、图书馆主任。1947年留学瑞士洛桑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新中国成立前夕回国,曾任西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兼副教务长、教料所所长、院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中国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的首批教学论博士生导师,是我国教学论,语文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等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一世丹心为教育

李秉德1928年考入河南大学预科,1930年升入本科,主修英语,副修教育。一年后,受邻爽秋教授影响,改主修为教育——当时邰先生正在讲“中国教育出路问题”课程,该课没有固定教材,学习材料就是反映国家危难与民生凋敝情况的新闻报道。邰先生讲课时,感情饱满,情绪激昂,有时甚至声泪俱下……他的爱国热情深深打动了李秉德,激起7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他开始思考:“学教育不应只是为的能教书,有碗饭吃,更重要的是考虑对于救国能发生什么作用。”于是,他立志从教,走“教育救国”的道路。

1934年大学毕业后,李秉德如愿以偿被他的另一位老师,时任开封教育实验区主任的李廉方选中,担任开封农村郊区的大花园实验学校校长。那时他就敏锐地提出:“要挽救目前中国教育的危机,其第一任务便是要把教育的重心从城市移到乡村里来。”在李廉方的指导和支持下,他成功引导小学生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了当时普通学校四年的学业,被称为“廉方教学法”或“两年半制”实验。李秉德工作扎实认真,方法得当,实验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他还撰写了一系列介绍实验工作和研究成果的文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时间,开封教育实验区声名鹊起。当时教育界知名人士如黄炎培、江问渔、孟宪承、顾树森等都参观过大花园实验学校,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黄炎培对大花园实验学校印象深刻,对民众识字办法实验非常赞赏,认为那是农村扫除文盲的一个好例子。两年多的实验工作使李秉德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其后来进行教育实验方面的研究,乃至整个学术思想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1936年,李秉德考取燕京大学乡村教育研究生。期间,他考察了当时著名的乡村教育实验区,了解宴阳初、梁漱溟、陶行知、高践四、邰爽秋等教育家的实验情况。不久,抗战爆发,李秉德被迫中断学业,先后在河南省立百采师范、淮阳师范、湖北教育厅等地工作。1942年,他受母校河南大学之邀,出任教育系副教授。但因日寇逼近,河南大学几度搬迁,李秉德不得不举家迁徒奔波,其中坎坷难以计数;值得欣慰的,他唯一的儿子在这时诞生了。尽管四处漂泊,但李秉德依然著作颇丰,在国内许多重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完成《民众识字教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书稿。抗战胜利后,李秉德一面教书,一面主持图书馆工作,为河南大学的恢复重建作出了杰出贡献。

1947年,李秉德以优异成绩考取抗战胜利后的首批公费留学生,前往瑞士、法国留学。他曾在瑞士洛桑大学、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巴黎大学等学校学习,并师从世界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授。负笈求学期间,他参观了瑞士、英国、荷兰、比利时等国的许多著名实验学校。通过对欧洲国家教育情况的考察,他接触到与中国传统教育迥异的革新思想和教育实践,为日后从事教育研究与探索奠定了基础。转眼国外的学习即将结束,是否回国成为必须作出的决定。这时,淮海战役以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消息传到欧洲,李秉德感到祖国的繁荣昌盏有了希望,自己多年来一直探寻的中国教育的出路变得光明起来,于是毫不犹豫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

1949年10月,迎着新中国初升的旗帜,李秉德回到祖国。他先在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接受共产主又教育;第二年服从教育部分配,来到当时条件十分艰苦的西北师范学院工作,任教育系教授兼副教务长,从此在皋兰山下、黄河岸边扎下了根,一干就是大半个世纪。然而,正当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之际,却于1957年被无端划为右派,并被撤销行政职务;“文革”中又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管制,蹲牛棚,做杂役,下放到小学教书。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李秉德仍不改痴心,坚持从事教育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和《农民识字读本》一书。

粉碎“四人帮”后,李秉德与全国人民一道重获新生,年近花甲的他在改革开放的春天里开始了新的征程,勤勤恳恳耕耘在我国的教育战线上,成就卓著,成果丰硕。1979年他被任命为西北师范学院教科所所长,次年担任院长;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第一批教学论博士生导师。他还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并曾担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教科所名誉所长等职。李秉德不顾年高,潜心治学,著述等身,仅论文就发表上百篇,还撰写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论》等重要著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教育人才。

回顾李秉德的教育学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正如他自己所说,“像是在写一个?之?字。新中国成立前19年点了一点,就写不下去了。新中国成立后30年,像是又在挥着笔先在这个点下写横,接着写了个太长的折撇,现在又终于回笔写这一捺了。这是我晚年的极大幸事。我愿在我今后的岁月里用力把这一捺写好。”现在看来,这一“捺”写的遒劲有力,整个“之”字完成得十分完美。

博学多识 造诣精深

李秉德投身教育七十余年,无论身处逆境还是太平盈世,始终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地坚持教育实践和研究。他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在教学论、语文教育、教育科学研完方法和教育实验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善于思考、锐意创新,常常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不少著述在学界影响深远。

如《努力使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科学化》一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并通过深入系统的探讨,逐渐构筑起自己的语文教学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深入探讨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并及时反映国内外的最新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科学水平。该书自1986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先后印刷十多次,成为全国各高等师范院校的通用教材。《教学论》则是依照“七要素说”(即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或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教师)的设想展开的一部有新意的教学论著作,在国内外教学论界产生较大影响,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教育理论著作,并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李秉德的研究和思考立足中国的教育实践,他积极倡导教育实验活动,深入探究教育实践的方法和技术。他曾率先在《教育研究》上向广大教育者介绍教育实验方法,如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等常见的教育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情况控制、教育实验的先决条件和教育实验的实践等内容,对国内教育实验法的普及和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毕生致力于在中国背景中进行教育实验,这是一种牢牢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教与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一个人心智、心灵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加拿大学者许美德如是说(Portraits of Influential Chinese Educators By Rutn Hayhoe)。

牡威倡导“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二者虽有不同,但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教育环境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和谐发展。李秉德在这方面与杜威和陶行知不谋而合,同样十分注意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善于从生活的表象中看到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孙子六七岁时,李秉德曾为他糊风筝玩,可孙子却由于作业太多,没工夫玩。李秉德由感而发,在报刊上撰文呼吁不应只注重对儿童知识的灌输,而应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科学规律,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他善于从小处着眼,探寻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或许这正是大家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当年费孝通先生到码头调研,在走走看看中把中国的社会变迁、经济结构的变化、物流等问题弄清楚了。

李秉德所说的生活是广义的,不单指平民生活,还包括民族的生活,教育与哲学、文化、经济的关系,等等。他幼时在父亲的教导下,诵读了四书五经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这为其日后进行中西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去和现在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透视》一文中,李秉德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来思考教育,并注意融会贯通,研究教育问题时更为深刻透彻、视野也更开阔。这也是当今一些搞教育的人所缺乏的。

李秉德一生执着于教育研究,著述丰富,成绩斐然。他之所以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得益于他“老实”的治学之道。在一次采访中他坦言,自己只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而“老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认真,一是有恒。“认真”是指不管读书,还是搞研究,都要真正弄懂弄通,也就是实事求是。说到“有恒”,李秉德用自身经历诠释了这一点,自从进入教育专业,他从未离开本行,甚至在逸一行很不景气的时候也未曾丢弃它。这对他积累经验大有好处。 师者风骨 辉泽后人

李秉德认为,教书育人也离不开“老实”二字,他将自己的育人之道概括为八个字“关心爱护、严格要求”。他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疾苦,维护学生的利益,尽力帮助学生。“尽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这额爱心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颗爱心,师生关系就可建立在一个坚固的、深厚的相互信赖的基础之上。”但爱心决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在为人治学方面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他常常教育研究生,先要学会做人,其次才是治学。他重视身教,讲究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学生思想不对头,他会立刻指出纠正;学生犯错误他决不姑息;学生在治学中不务实,他会及时提醒。给他们讲道理;学生观点有错误,他会严正指出,使其信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无论是招生、录取、上课、讨论,还是作业、考试,论文开题及指导、答辩等,李秉德都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对研究生的业务水平、学术态度、思想品德、组织纪律、为人处世等方面均严格要求。

在培养方式上,尤其是博士生的培养上,李秉德主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为此,他采用大班讨论、小班专项讨论、师生个别谈话、给任务、压担子等多种方式,提高培养质量。特别是他不怕费时、费力,经常就许多学术问题与博士生单独谈话,有时一次谈话长达三四个小时。此外,他十分注重启发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研究生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前沿问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李秉德自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以来,共培养出近30名教学论博士和一批教学论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硕士。担任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期间,他不仅致力于提高西北师院的学术水平,而且与美国、欧洲的大学建立起了互助互益的交流关系。他曾与加拿大安大略教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先后选派四位在读博士前往安大略研究院学习。从教数十载,李秉德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活跃在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上,发挥着中坚力量,有的成为高校领导班子成员或博士生导师,有的在国家级或省级教育科研部门担任要职,有的在国家党政部门从事教育决策研究、咨询和教育管理工作……每当听到学生在工作中取得好成绩,李秉德都会感到莫大的欣慰,“我认为这是一个做教师的所能得到的最大的报偿。”

平日里,经常有很多学生看望李秉德,除了他培养的硕士、博士外,还有他教过的小学生——“文革”期间,李秉德从牛棚放出来后,被安排到西北师院附小教书。他没有因教小学而感到委屈,反倒非常高兴,因为他又可以从事教育方面的工作了。他的儿子对此印象深刻:“父亲备课特别认真。一次他很晚也不睡觉,在灯下不停地切萝卜。他将萝卜切成各种不同的几何小块,为学生做数学教具”,“只要干教育的活,父亲就很快乐。”李秉德当年教过的一位小学

生则告诉记者,“我们从李先生那里学到的不仅是读书、识字,而且矗做人、做事方面获得很多有益的教导”。

受李秉德的影响,他一家三代里面,从事教育工作的就有10余人。1994年,甘肃省教委、甘肃省教师奖励委员会授予李秉德全家“教师世家”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和家人对教育工作的贡献。1995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李秉德年过八旬仍然坚持学习计算机;耄耋之年依然密切关心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动态。他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并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常常撰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他深深地钟情于教育事业,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记挂着西北师范大学,记挂着教学论专业。他说,“假如有来生,我还会从事教育事业,我还会当老师。”他嘱咐家,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成立教育基金,奖励西北师大在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李秉德的带动和感召下,他的子女和学生也纷纷捐款。以此为基础,西北师大正式设立李秉德基金,并于2008年第一次颁发。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李秉德先生虽已驾鹤西去,却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篇三:王羲之写春秋

王羲之写春秋 作者:

来源:《七彩语文·写字》2012年第12期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

推荐访问:续写 春秋 续写春秋小说 续写春秋易晓峰 续写春秋追尾豪车女神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续写春秋》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续写春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