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重男轻女的原因

时间:2024-05-21 08:55:1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当下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生育观念原因新探

当下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生育观念原因新探

笔者在对一个农村地区进行考察时,曾问一位40来岁的农民,如果他没有子女是想生育男孩还是女孩,他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男孩”,我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女孩太操心”。在后来的谈话中,他提到村子里同姓的一户人家有一儿一女,男孩是大哥还没结婚,女孩在外打工一年多后竟然带着小孩回来了,弄得那家人很没面子。言语中能看出他对那户人家女孩做法的责备,甚至对那户人家整个家族的瞧不起,而回想他说的“太操心”,也许并不是说养女儿比养儿子更需要花精力花钱(其实,按照农村的习惯,养女儿最多就是出嫁时给准备个嫁妆,平时不用操什么心,而父母却要为儿子盖结婚的房子、帮他娶媳妇,直到给孙子(孙女)办完满月酒,父母的责任才算完成),而是指女儿那些“丑事”会让人家“瞧不起”从而给自己及整个家族所带来的耻辱感,是多少精力和金钱都无法弥补的。

虽然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等观念的影响仍在,但随着社会成员经济上的独立与存款等理财手段的普及,加上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国民受教育水平、男女平等观念的提高使得这些因素日渐势弱。但我看到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仍盛行着重男轻女的观念,如果仍将此归结为只将男孩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后人的思想影响,就很难令人信服,那么当下支配人们仍然抱有这种古老观念的真正原因又

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了解研究,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下重男轻女观念盛行的真正原因

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极其看重“面子”问题,而涉及到最为隐秘的“性”方面的“面子”问题更是所有这些问题中最为要命的,这会让整个家族在村子里,甚至镇子里抬不起头(因为农村地区的嫁娶通常都在附近的几个村子,便于两家互相照应)。但社会的发展却越来越让这种隐秘的“丑事”更容易展现在外人面前:近年来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日益冲击着国人的伦理观念——性开放。中国人历来对性抱有耻于言谈的态度,对非婚的一切性行为持排斥态度,婚前性行为更是为社会伦理所不容。然而随着西方性开放观念的影响日渐扩大,加上影视、文学作品的渲染刻画,使得中国人对性的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但传统伦理观念仍时刻影响人的观念,性仍被国人作为极为隐蔽的部分看待,性的开放与伦理道德的禁忌时时处于碰撞之中,人们一方面自己做着或希望做自己也认为是不道德的事,一方面又去对别人的这类行为进行指责。

性开放的势头愈演愈烈,而传统的贞德、家族观念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正因如此,才导致传统观念与性解放的要

求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矛盾与张力。这种张力体现在人们的自我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上:人们对非婚性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却苛求别人在自己有同样行为时,能对这种出于本能的行为予以理解。这种矛盾的评价要求同样体现在对自己及他人子女的评价上:多数人不赞成非婚性行为,婚前性行为或未婚先育自然不在大众道德运行的范围之内,但人们却希望当这些行为发生在自己子女身上时,能博得他人的理解。可这种希望却往往落空,而自己也从不会在别人子女出现“丑事”时有感同身受的心境。于是在自己子女确实出现这种有违伦理的事情时,为了表明自己同大众所秉持的伦理标准一致,不惜与子女,更准确一点说是女儿,划清界限甚至断绝关系。女性往往背负着更多的道德义务。若男孩出现婚前性行为,虽与其父母所持的伦理观念有悖,但这种行为因不会遭到外界的太多非议而不为父母反对,这样一来女方的父母显然是“吃亏”了。

对越来越多女孩“违反禁忌”行为的反感,更重要的是顾忌于这种“违反禁忌”行为给当事人整个家族所带来的社会非议会降临到自己身上,在这种预期下,人们不愿生育女孩。该观念在农村地区更为盛行,因为农村地区受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影响更深,同时农村是彻底的熟人社会,一家的“丑事”很难包得住,因此女孩家族所受的责难会比城市里严重得多,人们也会从别人家族的耻辱上得到更深的切身体会,

这种强烈的刺激甚至会使他们认为生育女孩本身就是一种耻辱。这种“耻辱”,近来让生活在农村思想还较为传统的人感受颇为深切:跟原有的农民(包括其子女)多数从事农业生产不同,现在农民尤其是年轻人,都从事农业以外的劳作,有的工作地点离农村老家很远,这样父母对他们外出工作的孩子就很难加以传统伦理的灌输,对孩子的一些“出格”行为,也很难加以约束,这就导致子女很容易做出违反禁忌的“丑事”,从而给家族带来耻辱。

不对等的道德归责原则和故有的家族荣辱观影响到生育观念,使得父母基于生育女儿可能“违反禁忌”遭受指责进而损害家族名声的担忧,而去设法规避这种可能到来的风险,比如加强对女儿的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对女儿加以更为严厉的看护,但女儿外出工作、求学,加之整个社会日益开放,使这些都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于是农民选择最彻底的规避方式——不生育女孩,新的重男轻女的观念就此出现。

改变重男轻女观念的措施

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是中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为此,除了继续以往的诸如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使人没有养老之忧、加大对女孩的关注力度消除性别歧视、做好男女

平等的宣传、打击非法性别鉴定等措施之外,笔者认为还必须从观念层面入手加以改变。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知道重男轻女观念是由以下几个观念引起的:一是传统的传宗接代观念,二是家族荣辱观念,三是贞德观念。此外,还有父母寄全部生之希望于子女身上的观念。

要想改变重男轻女观就必须解构上述观念。第一种观念会随着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国家承接子女养老的职能,将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第二种观念正在因以小农生产为表征的农业文明之衰落,导致熟人社会被打破而日渐淡化,但其生命力仍旧顽强。我们一方面看到由家族观念而生的家族荣辱观导致了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而要求改变这种家族观念,另一方面又看到它对维护中国文化本质内容之生存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理论上的矛盾使得摧毁甚至再小的改变都变得不应该和不可能。如果熟人社会的农村地区的家族观念都被解构了,我们很难想象整个社会将以什么维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贞德观念目前正受到性开放观念的冲击而日渐消亡。如果选择改变贞德观念,在“性”方面的保守与当下开放风气的碰撞,必然给社会带来短暂的阵痛。这种阵痛使处在其中的人感到道德的沦丧,尤其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影响较深的人,相信多数国人从情感上是难以

篇二: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思想”

一、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

据研究者发现,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而上升,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劣化趋势。

根据七项指标测量,在世界160个国家中,我国妇女地位排名第132位。这七项指标是:

1、妇女就业率; 2、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 3、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 4、男女青年就业比例; 5、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职务比例; 6、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 7、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

七项指标,只有第一项领先,占世界第一,其它六项均不理想。 现代的日本女性,其社会地位又是怎样呢?日本战后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在法律上、在社会和家庭里地位平等(形式上平等)。但正如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一样,男女平等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为什么会有重男轻女这种心态呢?

1、从历史上面讲,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中国一直是男性主导的社会,遵从男尊女卑,女性要三从四德,可以说重男轻女是男尊女卑的反应。

2、从中国的宗族观念上讲,与父亲这一脉的关系为血统关系,与母亲这一脉的关系为血缘关系,与妻子这一脉的关系为姻亲关系,从亲近重要程度上讲是血统大于血缘,血缘大于姻亲的。

3、从家族观念上讲,分为内亲外戚,同姓的为本家,例如叔叔的孩子是内亲,舅舅家的孩子是外戚。内亲的亲近关系是大于外戚的。何谓“外”,因姓氏不同才见外,外公外婆外甥的外字就是这么来的。有些独生女家庭会有招上门女婿的打算,俗称“倒插门”。要招上门女婿的父母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姓氏得以延续,免得自己成为家族的罪人。除此之外,“寻根”的观念深入人心。

4、从生物学角度上讲,人类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其中一对为特殊的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除了Y染色体以外的其它45条染色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受精变为合子重组后都会难以追踪,只有Y染色体可以确定是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样一脉相承的遗传下去,也就是说只有Y染色体是和姓氏一样可以追踪的,从祖宗到子孙都一样(除了几率很低的变异外)。有历史学家在考证成吉思汗的后代的时候就是靠Y染色体的鉴定。然而女儿的性染色体不可追踪,一条X肯定来自母亲,另外一条X来自父亲,而来自父亲的这条X有肯定来自奶奶,这样女孩的的两条性染色体一条来自于母亲家族一条来自于奶奶家族,都和爷爷这个家族无关了,其他染色体和这个规律一样。因此有些生物学者会开玩笑说我们的老祖宗认为儿子是传后人是很有前瞻性的。

5、从风俗上讲,重男轻女的现象更为普遍。陕甘宁地区的一些农村有这样的顺口溜,“窗子不是门,女子不是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女儿不算自家的人,不会计算在排行之内。

6、从养老上面讲,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居家养老模式,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没有变过。南方有这样的说法“炉灰筑不了墙,女儿养不了娘”,就是说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情,跟女儿没有关系,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也成为了一些不孝女儿推卸责任的借口。当然现在女儿不仅有平等继承遗产的权利,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由于女儿照顾老人方面更加细致,有些地方也称女儿为“父母的贴身小棉袄”。

7、从别人的影响上看,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重男轻女的思想往往受他人影响很多。

有学者的观点是,传统伦理、法律、小农经济和土地所有制这四个因素塑造了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宗族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母亲在家族中基本上没有“人权、财权、事权”,更不用说女儿了。而在这种制度下,儿子和女儿比较起来,承担了四大功能:(1)养老送终;(2)获得承认;(3)传宗接代;(4)情感回馈。所以自然重男轻女了。(李冬莉,2000;李银河,2003)

具体到微观的、家庭的层面,重男轻女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或者说两个层面:

1、一个层面是功利性重男轻女。2、另外一个层面是情结性重男轻女。情结性重男轻女中,最常见的两个情结亚型分别是面子性重男轻女和存在意义性重男轻女。

另外,重男轻女的经济基础其实在当今社会下也是值得商讨的。功利性重男轻女出自经济理性,养育儿子有两个经济效益:

第一,增加劳动力。第二,养儿防老。儿子就是父母的养老保险。在这种“孩子成本-效益理论”下,女儿当然是赔钱货。

功利主义态度产生了的嫌女爱男、重男轻女说到底还是嫌贫爱富,重利轻义。功利性重男轻女是很好解决的——只要有钱就行。

而且在功利性重男轻女家庭中,功利主义往往是适应贫穷外在环境的产物。不承担经济责任的母亲,往往是在依恋关系的层面并不重男轻女的,“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而父亲的重男轻女也会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而改变。(Dien,1992)凡是能够用钱解决的事情都是小事情。真正困难的是情结性重男轻女。

面子性重男轻女是情结性重男轻女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很多父母之所以重男轻女是为了“面子”,为了这家人不丢脸,让别人看得起。 面子性重男轻女是很难转化的,除非主体能够从村落文化中分化出来。成为有独立自我价值系统的“个体”。而最深刻和最难以发生变迁的重男轻女家庭风格是存在意义性重男轻女。在农民的生活周期中,唯一一件可以赋

予其生命意义的事情就是生育。

如果说面子性重男轻女是为了“别人”的话,那么存在意义性重男轻女就是为了“自己”,准确地说,是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祖宗香火”。

三、在封建社会,女子在社会上和家庭里都没有地位,也没有受学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但日本自"明治维新"后,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女子教育,比中国要早。目前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有所淡化。

四、思考:解决重男轻女,不仅要从思想上解决封建思想的问题;也要解决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正如在西方社会工业化进程前,同样也存在“养儿防老”的亲子之间的反哺关系和制度,直到现代医疗保险和老年保险全面建立后,亲子关系就变成接力性关系。中国只要推进农村城镇化,落实优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让儿女们或者父母们赚到很多钱,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功利性重男轻女就会自然消失。

重男轻女社会成因

男性在体力、逻辑判断等方面天然优于女性,在人类进化早期,更强的体力和逻辑判断力,意味着更多食物的来源,部落战争中更多的生存机会。

经济

由于男性生理和社会性的天然优势,对儿子投入和对女儿同等的关注,能得到更大的综合回报。在资源有限甚至匮乏的情况下,也构成了父母重男轻女思想的经济原因。

生活与习俗上的重男轻女

在一些社会文化与习俗上会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思想。例如中国有一些农村规定没有生男孩的妇女不能出席婚礼。东亚地区的传统丧葬仪式中的五服,为父系亲属所服的丧会比同辈且同等的母系亲属服的丧要重,如为叔父服的丧会比为姨母服的丧重;即使同样是父系或母系亲属,为男性服的丧也会比为女性服的丧重,如为叔父服的丧会比为姑母服的丧重。

一些语言也会表现出重男轻女的思想。例如在中文里“妇人之见”指没见识的人的见解,“妇人之仁”指不顾全大局的仁慈,含有轻视女性才智的意思。

育儿与教育上的重男轻女

很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地方一些重男轻女的家庭,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负担能力不断生育,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透

过性别选择去选择生男孩。而一些法制不健全的地方还会把女婴溺死。这些现象可能令人口性别失衡,在广东省,出生婴儿的性别比高达137.76。

有些重男轻女观念较深的家庭里,女儿出世,父亲气得连饭都吃不下。即使是程度一般的,也常会认为女孩子长大后要嫁人,不需要读太多书,于是不顾各子女的能力和意愿,要女儿辍学工作赚钱供她们的兄弟读书 ,即使女儿成绩很好,儿子无心向学,这些父母也照样如此。平时也会对儿子和女儿有不同待遇,例如有些有好吃的、好玩的都优先考虑给儿子,却要女儿做较多的家务。极端的情况甚至是把儿子视为宝贝,在家里有如小皇帝,女儿则被视为奴仆看待,也常被打骂。

另一方面,男性被重视的同时也常意味着要负较重的责任,一些家庭就会对儿子管教特别严厉,对儿子的要求也比对女儿严格。

重男轻女的原因

重男轻女不仅仅是给女性带来了压抑,也给我们男人很多压力。因为你是男的,所以你必须有大出息,没有任何理由落后。造成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古代中原地区是小农经济,对体力需求大,男人成为家庭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当然会掌握家庭,社会地位的主导权。所谓经济地位决定人格地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种说法当然是有道理的。

可是时至今日,已经是现代化的21世纪,而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起源于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就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对体力的需求越来越小,发达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都已经实现现代化进入后工业社会,工商业发达。可是时至今日,为什么日韩,中国大中城市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不仅仅女性被压抑,我们男人也累,累的很,原因我已经说了。如今日韩两国男人过劳死的事情时有发生。 可是,本来属于游,牧,民族的一些民族(除了阿拉伯人)却根本没有重男轻女思想。比如我们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女儿阿剌海别公主一直被重用和悉心栽培,还有中亚几个国家。不知道是不是与经济基础也有关?放,牧,是男女都可以做的活,因此才能男女平等。可是也不对呀,众所周知,由于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源等原因,游,牧,民族扩张性比较强,而充当将士的也都是男人。

重男轻女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姓氏“重男轻女”

中国人的姓氏有两个特点:一是源远流长,从上古的伏羲氏时代开始,中国人就有了姓氏,至今已经5000多年了;二是中国人的姓氏是按照父系传承的,即只是在男子中一代代地相传,比较稳定。

事实上,后者恰恰与遗传学中的Y染色体的传递方式一致:Y染色体就是只沿着男性这条脉络遗传的。除了极为罕见的异常现象,只要是男性,这个家族的Y染色体就一直传下来,而且是祖先同一条染色体的复制品。

我们的祖先在5000多年前就用“姓”给自己的家族命名。当然,这么做的时候,想到的不仅仅是标志自己,区别他人,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近亲繁殖。但是没想到的是,此举一下子给他们家族的Y染色体打上了标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姓氏”就是Y染色体的“姓”,因为生生死死,承载着姓的一代代的人都消失了,但Y染色体却与“姓”结合在一起,流传至今。姓氏的传递,就是Y染色体的传递。

男孩是Y染色体的承载者,而人体其他的45条染色体在人类一代一代的繁殖过程中被反复地打乱重组,加之配偶的染色体不断地补充进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基因被逐渐地“稀释”。比如你的儿女只继承了你基因的二分之一,你的孙子、孙女只继承了你儿女基因的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祖先的基因越来越少,最终近乎零。但是除了少数的突变外,Y染色体躲过了被“稀释”的命运,它将随着这个家族的男性成员一直延续下去。

也许这正是中国人喜欢男孩的深层原因。因为只有男孩继承了祖先真正的一点遗产————Y染色体,这才是一个家族一直没变的东西,是一个家族真正的血统。

“姓”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传承,更重要的还是竞争。

俗话说:“张王李赵遍地刘。”说的是中国有些大姓集中了众多的人口。看一下今天新百家姓的排行榜:前19个姓,已经包括了汉族人口数量的一半。但是中国人的姓氏现今仍在使用的达4000多个,也就是说,不到0.5%的姓占据了50%的人口。这种现象是姓氏经过竞争而逐渐形成的。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2.3万多个姓,如果我们把姓氏看做是物种,那么那些消失的姓氏就是一些灭绝了的物种,留存下来的则是成功者。

最“成功”的姓是李、王、张、刘、赵、朱等。如今前3个姓每一个姓的人数都超过了总人口的7%,刘姓人数超过了5%,赵姓人数超过2%,朱姓超过了1%。注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刘、李、赵、朱不正是中国几大王朝(汉、唐、宋、明)皇帝的姓吗?皇权使这几个姓发展成为中国的常见姓,这可以归结为姓氏发展的“皇室效应”。

从过去2.3万多个姓,到今天的4000多个姓,这中间有多少可歌可泣或者是哀婉动人的故事?由此,那些小姓、奇姓、罕见的姓更是一种珍稀的资源。想想看,在历史漫长的惊涛骇浪中,这些小姓、奇姓没有借助任何权势的力量,竟然在姓氏的竞争中走了过来,给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且独一无二的Y染色体的遗产。多一个姓,不仅多了一份家族史、一份文化史,更是多了一部基因史。

姓氏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遗产,是让外国人非常羡慕的资源。更珍贵的是它稳定地按照男性一脉相传,它是Y染色体的标记,是“姓氏基因”。

高学历何以成为女性婚嫁绊脚石

高学历女性竟然择偶难

长相可人的吴小姐今年30岁,毕业于南京某知名院校的热门专业,现在是一家公司企划部经理,家庭背景也不错。她告诉记者,以前她对男方的期望值很高,要求至少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可是,每次好不容易找到了符合要求的男士时,人家一听说是博士,就不愿意再接触了。之后,吴小姐降低了对方的要求,只要是拥有本科学历的都可以考虑,可是即使这样,情况却依旧没有改变。这种“尴尬”持续了近两年,无奈之下,她只得“降低”了自己的学历,为得就是尽快把自己嫁出去。“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门当户对,但对很多像我们这样的女性来说,找个符合要求的老公真的很难。”吴小姐说。

记者了解到,像吴小姐这种因为学历高而找不着对象的女性还有很多。

杨小姐是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29岁的她和众多的高学历女性一样,直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男朋友,更谈不上婚嫁了。本来杨小姐是准备继续读博的,可是自己就因为学历高总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再加上他们学校的男生都称本校的女博士为“外星人”,遭遇这样的境况,杨小姐最终还是放弃了读博的想法。

南大社会学博士张小姐今年31岁,当时考研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可是她认为,这个成绩还不够理想,应该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于是,她每天忙于工作、学习,没空关心终生大事。她告诉记者,因为她父母都是教授,所以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对她找男友的学历也有着硬性的要求,一直都希望她能找个与自己同学历的博士。可是这样条件的人太难找,条件差一点的自己又看不上,所以一直单身至今。 记者从美好婚介所、伊甸园婚介所等婚介机构获悉,像吴小姐这样“降低”自己学历征婚的女博士、女硕士并不少见。美好婚介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婚介所都普遍存在着高学历女性征婚难的现象。对于女性来说,高学历对她们找工作可能很有利,但在婚恋方面,却并不能成为她们择偶的硬件。未婚女子哪怕长得不是很好看,学历、家庭条件差一点,将就着也能“推销”得出去。唯独好多高学历的女士,不少男士一听学历就吓跑了,而她们又不肯找条件太差的,于是“降低”自身学历,扩大应征者队伍成了无奈之举。

男性不认同高学历女性

那么南京市民对高学历女性择偶难又是怎样看的呢?

“找妻子不能找女强人型的。”家住南京市王府大街冶山街道的王健说,妻子的学历不能比丈夫高,因为如果那样的话,自己不仅在家中没有地位,出去后在亲友面前也会觉得没面子。王健认为,男人应该照顾女人,无论是从生活还是事业上都应该是男人挑大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杨楠说,他不会考虑女硕士、女博士,因为他觉得,高学历的未婚女子一般长得比较“抱歉”。即使长得不错,但老大不小的还没能找到另一半,很可能是眼光太高,对人过于挑剔,性格不好,反正不管怎样都不能要。在南京做生意的田先生表示,高学历的女孩一般对事业追求都比较高,投放在家庭中的精力比较少,而男人在外面辛苦了一天,都希望回到家有妻子做好饭菜等着自己,不用自己在家务事上费心。

不过,也有个别未婚男性看好高学历女性。南京第十四研究所开车的娄先生认为,现在竞争激烈,学历高的女性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解决了自己的后顾之忧。而且,将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不用自己操心了,所以,如果伴侣是高学历的女性也是不错的选择。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大多女性朋友对高学历女性择偶难现象则表现的比较乐观,她们大都认为,暂时的“高处不胜寒”不会使追求上进的女性却步,相反会更加激励她们追求独立,追求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很多受采访的女性都告诉记者,她们相信这些女性一定会有合适的男性与她们共度一生。

多方面原因造成择偶难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位专家表示,从这些高学历女性本身的角度来说,她们择偶困难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从性格上看,高学历女性往往比较稳重、理性,因此在面对爱情时容易显得内向、被动。

二是读到这样的高学历,必然付出很多时间、精力,花在交朋友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

另外,高学历优势正在慢慢变小,自从高校扩招后,硕士、博士的人数急剧增加,就像求职一样,这些高学历女性也不再是香饽饽,但她们自己却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还对另一半保持着过高的要求,这也直接阻碍了她们觅得良缘。而从男性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传统观念在作祟,他们觉得,男人的条件要比女人好才显得般配。

就业性别歧视 致高学历阴盛阳衰现象高涨

导读:新学期开学了,在不少高校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现今高学历女性比例增加,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阴盛阳衰”的原因何在?

现象 高学历女性也增多

昨日,记者联系了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三所拥有博士、硕士点的高校,得到的答复均为:根据每年的招生情况看,高学历女生比例确实呈增加趋势。

“我们学校一个学科博士点,是农类专业,5年前还都是男生,但去年招生,已经有1/3是女生了。”吉林农业大学相关人士透露。

邴正在发言中表示,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来看,男女平等充分实现,近几年的统计数字显示,女研究生、女博士生的比例都是压倒优势。

不仅是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类似情况。今年4月26日,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美硕士或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中,女性数量首次超过男性。

高考时高分女生增加

“不仅是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部分偏文类专业的女博士生也占大多数。”昨日,上海市高校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授谭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表示有同感。

“我曾同复旦大学的几位博导聊过类似话题,现在不仅是文科专业,理科专业的女博士生数量也在增加。”谭征分析,这种现象在高考时已经显现出来了。他掌握一份资料:北大去年招收的36名全国各地文科高分考生中,女生占29位。清华女生数量同样在增加,个别学院男女生已经持平。而在10年前,无论是北大还是清华,都是男生占大多数。

“这说明,高学历女性比例增加绝非偶然,从学习基础上说,女生成绩已经大幅提高。”谭征说。

感受 有人读博是因就业歧视

宋子涵是吉林大学历史系一名女博士生,说到当年读博的原因,宋子涵笑笑:“还不是因为现在工作不好找。”

宋小涵本科读的是一所普通师范学校的中文系,就业时想留到长春,可单位并不理想。“后来想,只能走考研这条路。”2007年,她考取了吉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而在2009年以硕士生身份参加招聘会时,仍然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因为读了研究生,工作选择时肯定要比本科时要求高一些,但我发现就业形势一样不乐观。更让我心理不平衡的是,理想的用人单位选择了我们班一位成绩平平、连论文都没通过的男生,却将我拒之门外。于是我就下定决心考博了。”宋小涵说,家里人得知她考博的打算,都比较反对,因为毕竟快30岁了,家长着急。

“现在我们这个博士点,女生占大多数。但不管以后就业怎样,多学些知识还是对以后有用的。”宋小涵说。

而同样在吉林大学社会学读博士的方正宇,对高学历女性比例增加的现象没有太多感受。他说:“现在提倡男女平等,女生能力强、成绩好也是正常的,以后即使组成家庭,女方强势也都可以接受。”

原因 “宁要三分男生,不要五分女生” 教育公平的体现

“高学历者中女性比例增高、女性成绩大幅提高也集中体现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分析,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在以前很不平等,现在我们国家的《宪法》包括《义务教育法》都规定,男女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并且各级政府在投入上加大力度,尤其在保证女童入学上加大了力度。这些措施使得女孩子受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数在增长,过去可能10个高中生里有7个男孩子,现在就变成6个男孩子。

高素质女性的比例越来越高,会对社会或者民族今后的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影响。

女生更适应目前教育体制

高学历“阴盛阳衰”的另一个原因是,“与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关系”。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朝忠,曾在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学校做过试验。

“让学生把一张空白试卷带回家,允许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但试卷上不能留下痕迹,第二天把空白试卷带回学校后,在课堂上完成。”朝忠说,试验的结果是,女生的成绩明显好于男生。这一方面说明男孩不够用心,对自己的事没有责任感;另一方面也说明,女生更适应目前的教育体制。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况是,女生比男生表现得更优秀。

“身为儿子和孙子的男孩,很难在一种备受呵护的家庭中,获得关于男人、男子汉的角色认知。即便是面对已经成年的儿子,爸爸依然会说:'我不在家时,记得听妈妈的话。'”朝忠说,而因为当下社会的婚姻家庭危机,也使得女孩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希望女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理想的生活,所以不断教导和训练她们的勇气、毅力和拼搏精神。

“畸形”的就业形势

谭征补充说:“不仅受家庭观念影响,当前'畸形'的就业形势也让女生在不公平的待遇中更加努力。”

谭征分析说,到了应届毕业大学生求职的季节,成绩优秀的女孩子要想得到理想的职位,就要跟成绩比自己差的男孩子竞争。这个成绩不仅仅是分数,可能也包括能力。这就使得家长觉得,女孩子就业比男孩子面临更多的问题,所以必须更优秀才能实现理想。就业天生带着这种性别取向。

谭征举例说,他曾到沈阳一所普通师范类学校调研就业形势,发现成绩平平的男生与手持英语四级证书、政治身份是党员的女生被同一家单位录取。当与学生私下沟通时,在他们的心中都有着这样不公平的观念,“宁要三分的男生,不要五分的女生。”

“这种心理也造成了女孩子,包括家长给女孩子施加更大的压力。”谭征说,尽管女孩子在考试成绩上明显优异,但就业单位还会想到工作后生育、倾向家庭等问题,所以男生永远是优先录用。

女性多于男性的国家

不久前,世界银行通过对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发现,各国人口的性别比例呈多样化状态。从全球看,在60亿人口中,男性人口

稍多于女性,其男女性别比大约为102∶100,属于正常差异范围。据人口专家测定,性别比例在105∶100之间,均属正常标准。人口性别比例失衡会对婚姻、家庭,乃至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据调查发现,各国人口按性别比例划分有三种情况,即男性人口多于女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基本相等,第一类国家最多,第二类国家较少,第三类国家更少。

在亚洲、非洲、拉美地区,尤其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多是男性人口多于女性,其中包括像中国、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这样的人口大国在内。如中国,1990年时的总人口为11.3亿,其中男性5.81亿,女性5.48亿,男性比女性多约3300万,分别占总人口的51.4%和48.6%,性别比为100∶94;巴基斯坦总人口约1.4亿,男性多于女性约540万,其性别比为100∶96;沙特阿拉伯总人口近1800万,男性多于女性约200万,性别比为100∶89,已属于非正常范围了。亚洲其他大国的情况是:韩国100∶99,土耳其100∶95,巴林100∶77,卡塔尔100∶60,阿联酋100∶58,均是男性多于女性。

但现在也有一些国家则是女性多于男性,其中包括像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人口大国。调查表明,在欧洲,男女人口严重失衡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由于在二战中男性死亡人口过多,人口失衡问题至今仍然存在。据统计,目前俄罗斯的女性人口比男性大约多出1000万人,其人口男女性别比约为100∶112;乌克兰更为严重,在全国约5100万人口中,女性比男性多330多万,其男女性别比为100∶114;美国2.65亿人口中,女性大约多500万人,其男女性别比为100∶104。

其他女性人口多于男性的国家的男女性别比为:希腊100∶103,英国100∶104,德国100∶105,尼加拉瓜100∶113,立陶宛100∶115,佛得角100∶118,安提瓜和巴布达100∶116,不丹100∶128。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不丹,全国人口只有160万,男性只有70万,女性达90万,多于男性20万,男女性别比,可能是世界上最高的比例了,远远高于正常值。

除此之外,调查发现在非洲、拉美还有十多个国家,男女人口数量基本相等,而且有的是长期保持这个均势,非常之难得。这样的国家包括摩洛哥、哥伦比亚等。

祖宗十八代

解释: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kūn)孙,仍孙,云孙,耳孙。

称谓从小至大: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自己)、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远祖 :远祖、太高、太尊、先、祖先、先君、先人、祖考等,皆可称远祖。

始祖 :始祖、鼻祖,皆可称始祖。吴氏始祖为泰伯、仲雍。

高祖 :曾祖的父亲。高祖、高祖王父、显考、长祖、高门等皆可称高祖。高祖母,曾祖之母,亦可称高祖王母。 曾祖 :祖父的父亲。曾祖、曾祖王父、曾祖父、皇考、府君、太翁、次长祖、曾翁、曾门、曾大父、曾父、曾太公、大王父、王大父等,皆可称曾祖。曾祖母,祖父之母,亦可称曾祖王母。曾祖的兄弟及兄弟之妻,称“族曾王父”“族曾祖父”,“族曾王母”“族曾祖母”。

祖父 :父亲的父亲。祖父、王父、大王父、祖王父、大父、祖君、祖翁、公、太公等,皆可称祖父。对人称其祖父曰“家公”。称人之祖曰“尊祖父”。称已故祖父曰“亡祖”“亡考”“皇祖考”“府君”“先祖”“先子”“先亡丈人”等。称人之已故祖父曰“大门中”。祖父的兄弟称“从祖祖父”“从祖世父”“从祖叔父”“从祖王父”“伯翁”“叔翁”。

祖母 :父亲的母亲。祖母、王母、大母、太母、祖婆等,皆可称祖母。称人祖母曰“尊祖母”。称已故祖母曰“皇祖妣”。祖父之妾称“季祖母”“妾祖姑”。从祖祖父之妻称“从祖祖母”“从祖世母”“从祖叔母”“从祖王母”“从祖母”“季祖母”“伯祖妣”等。 中国人三姑六舅,对本祖一脉上下或亲戚关系称畏有严格的规定,在现实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上下差7代的晚辈不知道如何称呼比自己大8辈的长辈,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有人根据中国《汉语大辞典》、汉的《尔雅·释亲》和《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等史书考证确定了中国人本族内“上下九辈”的称呼:

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

上按次序称谓: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远祖之父为鼻祖。即: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书中说:因人怀胎,鼻先受形,故鼻祖为始祖。

下按次序称谓:父之子为子,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读kun)孙,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云孙之子为耳孙。即:子、孙、曾、玄、来、晜(kūn)、仍、云、耳。书中说:耳孙者,谓祖甚远,仅耳目闻之也。“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为证也!

“九族”

“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篇三:农村重男轻女现象的调查报告

社会考察报告

报告题目 关于农村重男轻女考察报告

院 (部) 电气信息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2

学生姓名 苏美龙

学 号 10401700403

学生姓名: 陈固材

学 号 10401700402

关于农村重男轻女考察报告

一、调查时间: 2012年10月1日~18日

二、调查地点:⒈农民家中 ⒉街头

三、调查对象: 农村中老年人

四、调查者: 苏美龙、陈固材

五、调查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党和国家特别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关注农村人口问题对国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以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要抓紧抓好。生育作为影响人口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广泛地被各界学者关注。虽然现在农村的经济也比较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没有以前那么封建了,但是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比如中男轻女现象非常的严重!!!在农村即使是现在到处充斥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而几乎所有的人都将家里必须有个男孩作为理所当然的事,没有男孩的家庭被人称之为“绝户”,在街面上就失去了话语权,好像生活已经没有意义,只是等待走向死亡一样。而男孩子多的家庭父母打骂孩子的时候也都中气十足,行事说话近乎霸道。现在我就这个问题作一个调查,到底再农村有多少人都有这种思想呢!

六、调查目的:

对有关农村重南轻女现象的各项数据作一个比较准确地了解与统计,并且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其成因及客观具体地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给政府,让政府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给农民做思想工作。

七、调查问题:

1.你觉得农村重男轻女想象严重吗?

2.你有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3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八、调查方法:

①上网查询2 做家访 ③查阅报刊 ④询问路人

九、调查结果:

据数据统计,在老年中只有12.5%明确表示有重男轻女思想。但我问及“是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时,有50%的老人明确表示生男孩好,23%未明确表态或表示听儿女的,只有27%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样”或“生女儿好”。并且在谈话中,我发现在按父母的想法在有男孩的家庭,基本上女儿并不能分的房屋及其他家产,有93%的农民表示以后会帮男孩带孩子,但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帮女孩带。而且在有2个及2个以上的农村家庭,有90%以上是多个姐姐一个弟弟或者都是女孩,但父母还打算再生。在这些家庭中87.5%的女孩已经辍学,但男孩大多还在继续读书,虽然他们很多成绩并不好。在中年中只有1.5%表示明确有重男轻女思想。当我问及“是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时,46.2%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样”,30.72%想生个男孩,有10人表示“生女孩好”。在谈话中我发现,中年组中有很多人为现代社会抚养一个女孩的花费比一个男孩要少的多,很多父母愿意生女孩。

总地来说,农村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但随着大批青壮年入城以及党和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这种思想已经不占据主流地位。“生男生女都一样”正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十、分析重男轻女现象原因形成

(一)落后的生育观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巨大的性别偏好,即男性偏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这种观念在农村更是根深蒂固。农民以耕地为生,对男性劳动力有着很强的实际需求。而且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也强化了“养儿防老”的思想。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若是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在如今农村中仍有不少人,在他们眼中仍觉得“无儿”使自己在他人面前“无脸面”、“愧对列祖列宗”,仍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至理名言、金科玉律。这是中国传统的遗留,已经成为一种思想问题,不可能随随便便地用人为的力量来改变,只能用教育感化来使他们渐渐改变,这就要用很长时间。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人口的数量加以限制,这种生育选择空间的过于狭窄和传统意义上的“偏男生育意愿”过于强烈相互冲突、相互挤压,加上现代高科技检测设备如B超等出现使人们很早就可以预测婴儿的性别,这些造成了中国当今男女性别偏高。

(二)“养儿防老”的思想及现实

养儿防老,是我们非常传统的观念。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埃当然,现在越发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了,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步履缓慢,养老的重点依然放在城市,并且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还没有找到根本的有效的途径,农村养老依然非常薄弱,靠儿子养老依然是农村老人度晚年的根本法子。在这样的一种养老现实条件下,农民在生育上怎么不“重男轻女”。倘若城里人养老的处境与农民一样,倘若官

员养老的处境与农民一样,那么我们还能只批评“养儿防老”是落后的观念吗?还能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吗?

农民生育观的“重男轻女”,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传统的重男轻女、传种接代等观念,也不能只是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而是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变农村在农活上、在家庭收入上主要靠男性劳动力的落后现状,将养老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养老上来,尽早尽快建立起适宜农村的养老制度、体系和办法,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让“养儿防老”成为历史。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那么要想改变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是不可能的。农民生育观的“重男轻女”,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我想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传统的重男轻女、传种接代等观念,也不能只是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而是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变农村在农活上、在家庭收入上主要靠男性劳动力的落后现状,将养老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养老上来,尽早尽快建立起适宜农村的养老制度、体系和办法,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让“养儿防老”成为历史。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那么要想改变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是不可能的。

(三)社会福利

重男轻女与社会福利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冲着 养儿能防老,如果社会的福利好了,在农村的每位老人都可以有养老金,或者津贴之类可以保证老年人的老年生活的话,那么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越是贫穷的地方这种现象越严重,而发达地区相对而言就很少了,人门没不会可以追求去生一个男孩,大部分发达地区的人都是对这种生育问题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

十一、关爱女孩行动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仅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平衡男女比例的重要途径。这个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大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一)坚持宣传教育引路,更新婚育观念为前提。

1.以关爱女孩、保护女童,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女儿能成才、女儿能创业、女儿能立户、女儿能养老,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男孩女孩都是传后人,夫妻共建幸福家庭,男女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来进行关爱女孩行动的宣传。以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目的,动员全社会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2.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生育观念为主要内容,引导群众逐步转变“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旧生育观念。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妇女和女孩的社会偏见,鼓励女孩自立自尊自强,努力学习成才。

3.在关爱女孩行动中,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群众系统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知晓生殖健康的基本科学知识,增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自我保健意识。

4.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女儿户的社会经济政策和部门法规,探索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女孩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5.大力宣传重男轻女思想的危害,提倡男女平等,积极开展“春蕾计划”让失学、辍学的女孩们重返校园,享受平等的教育权

(二)积极制定关爱女孩的工作目标

1.从2012年开始,力争通过15年的努力,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2.到2015年,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的浓厚舆论氛围,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普遍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优质服务,“两非”和溺弃女婴等现象明显减少,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3.到2020年,社会性别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等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比较全面的有利于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优质服务更趋完善,基本消除“两非”和溺弃女婴等现象,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4.到2027年关爱女孩行动取得显著效果,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有明显提高,重男轻女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自然平衡。

(三)落实政策,严禁选择生产

要进一步落实“三为主”,做到避孕为主,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引产,保证母婴健康,防止女婴非正常死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女婴死亡率来开展关爱女孩的行动,同时落实养老保障福利工作。

十二、结束语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对我国的一些国情,尤其是对周边的一些社会情况,了解更深。它让我知道,我国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守旧的观念依然大量存在,我们消除偏见的路途任重而道远,有关计划生育的实施仍需确切落到实处,关爱女孩的活动与政策还有待加强。 也因此,我对重男轻女的现象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在的我感觉,我是那么的幸运!虽然我身为女孩,虽然我的父母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们没有嫌弃我,从不认为我不如男孩。他们用爱告诉我: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也可以不让须眉,男孩女孩一样都是他们的宝贝。他们用爱让我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隔绝,让我上大学学习知识,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四:关于农村重男轻女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重男轻女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爱女孩,从农村抓起

【摘 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党和国家特别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大,关注农村人口问题对国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以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要抓紧抓好。生育作为影响人口问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广泛地被各界学者关注。然而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女婴经常惨遭遗弃,导致我国男女比例失调严重。为此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计划生育,B超不准严明婴儿性别,关爱女孩行动等等,但收效并不十分理想。为此了解农民生育行为的特殊性,并且由此提出一些形成良好生育观念的建议,有助于在和谐社会条件下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的生育观。

【关键词】:农村 重男轻女 生育观

众所周知,泱泱中华五千年,重男轻女现象屡见不鲜。在万恶的旧社会,女子被当做传宗接代的工具。生男还是生女,那是天与地的差别。很多女婴被贩卖或遗弃。改革开放后,此类现象还是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已进入21世纪,但对于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我们却依旧经常束手无策。

一、重男轻女现象调查

为了了解农村重男轻女的事实,我走访了湖南省常德市牛鼻滩镇黄溪堰第14组的87户农民家庭。我把采访的农民家庭细分为老年组(60岁及以上)和中年组(30岁到60岁)。其中老年组100人,中年组65人。

在老年组中只有12.5%明确表示有重男轻女思想。但我问及“是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时,有50%的老人明确表示生男孩好,23%未明确表态或表示听儿女的,只有27%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样”或“生女儿好”。

并且在谈话中,我发现在按父母的想法在有男孩的家庭,基本上女儿并不能分的房屋及其他家产,有93%的农民表示以后会帮男孩带孩子,但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帮女孩带。而且在有2个及2个以上的农村家庭,有90%以上是多个姐姐一个弟弟或者都是女孩,但父母还打算再生。在这些家庭中87.5%的女孩已经辍学,但男孩大多还在继续读书,虽然他们很多成绩并不好。

在中年组中只有1.5%表示明确有重男轻女思想。当我问及“是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时,46.2%表示“生男生女都一样”,30.72%想生个男孩,有10人表示“生女孩好”。

在谈话中我发现,中年组中有很多人为现代社会抚养一个女孩的花费比一个男孩要少的多,很多父母愿意生女孩。

总地来说,农村还是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但随着大批青壮年入城以及党和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这种思想已经不占据主流地位。“生男生女都一样”正越来越普及,并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二、重男轻女现象原因形成

(一)落后的生育观

由于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巨大的性别偏好,即男性偏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这种观念在农村更是根深蒂固。农民以耕地为生,对男性劳动力有着很强的实际需求。而且长期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落后,也强化了“养儿防老”的思想。这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若是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在如今农村中仍有不少人,在他们眼中仍觉得“无儿”使自己在他人面前“无脸面”、“愧对列祖列宗”,仍觉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至理名言、金科玉律。这是中国传统的遗留,已经成为一种思想

问题,不可能随随便便地用人为的力量来改变,只能用教育感化来使他们渐渐改变,这就要用很长时间。同时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育人口的数量加以限制,这种生育选择空间的过于狭窄和传统意义上的“偏男生育意愿”过于强烈相互冲突、相互挤压,加上现代高科技检测设备如B超等出现使人们很早就可以预测婴儿的性别,这些造成了中国当今男女性别偏高。

(二)“养儿防老”的思想及现实

养儿防老,是我们非常传统的观念。诚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养儿防老”的观念是落后的。但是倘若在社会化养老程度低下,养老缺乏保障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靠养儿去防老埃当然,现在越发开始重视农村的养老问题了,而且也在逐步地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但是步履缓慢,养老的重点依然放在城市,并且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还没有找到根本的有效的途径,农村养老依然非常薄弱,靠儿子养老依然是农村老人度晚年的根本法子。在这样的一种养老现实条件下,农民在生育上怎么不“重男轻女”。倘若城里人养老的处境与农民一样,倘若官员养老的处境与农民一样,那么我们还能只批评“养儿防老”是落后的观念吗?还能说“生男生女都一样”吗?

农民生育观的“重男轻女”,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传统的重男轻女、传种接代等观念,也不能只是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而是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变农村在农活上、在家庭收入上主要靠男性劳动力的落后现状,将养老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养老上来,尽早尽快建立起适宜农村的养老制度、体系和办法,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让“养儿防老”成为历史。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那么要想改变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是不可能的。

农民生育观的“重男轻女”,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我想这不能简单地归结于传统的重男轻女、传种接代等观念,也不能只是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而是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改变农村在农活上、在家庭收入上主要靠男性劳动力的落后现状,将养老的重点转移到农村养老上来,尽早尽快建立起适宜农村的养老制度、体系和办法,解决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让“养儿防老”成为历史。如果不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那么要想改变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的现象是不可能的。

三、关爱女孩行动

由于重男轻女现象的严重,男孩女孩所受到的待遇相差很多。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国家很重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关爱女孩行动。

开展“关爱女孩行动”不仅是贯彻国家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倡男女平等,消除性别歧视,维护女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平衡男女比例的重要途径。这个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力传播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风,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都来关爱女孩的大环境,建立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让女孩和女孩家庭的社会地位提高,实际问题和困难得到解决,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促进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近年来,“关爱女孩行动”的开展在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我的家乡余江当然也不例外,一些关于计划生育与关爱女孩的标语随处可见,而各种关于关爱女孩的活动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各村委都有对村民进行教育,充分组织和落实关爱女孩活动,并加大拨款来为活动提供强大的资金后盾。

(一)坚持宣传教育引路,更新婚育观念为前提。

1.以关爱女孩、保护女童,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女儿能成才、女儿能创业、女儿能立户、女儿能养老,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男孩女孩都是传后人,夫妻共建幸福家庭,男女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来进行关爱女孩行动的宣传。以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自然平衡,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为目

的,动员全社会来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2.积极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生育观念为主要内容,引导群众逐步转变“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旧生育观念。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反对歧视妇女和女孩的社会偏见,鼓励女孩自立自尊自强,努力学习成才。

3.在关爱女孩行动中,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口学校宣传阵地的作用,组织群众系统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知晓生殖健康的基本科学知识,增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自我保健意识。

4.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女儿户的社会经济政策和部门法规,探索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女孩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5.大力宣传重男轻女思想的危害,提倡男女平等,积极开展“春蕾计划”让失学、辍学的女孩们重返校园,享受平等的教育权

(二)积极制定关爱女孩的工作目标

1.从2012年开始,力争通过15年的努力,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2.到2015年,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女孩的浓厚舆论氛围,基本建立起有利于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普遍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优质服务,“两非”和溺弃女婴等现象明显减少,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3.到2020年,社会性别平等、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等观念深入人心,形成比较全面的有利于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利益导向机制,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优质服务更趋完善,基本消除“两非”和溺弃女婴等现象,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

4.到2027年关爱女孩行动取得显著效果,广大妇女社会地位有明显提高,重男轻女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自然平衡。

(三)落实政策,严禁选择生产

要进一步落实“三为主”,做到避孕为主,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引产,保证母婴健康,防止女婴非正常死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女婴死亡率来开展关爱女孩的行动。

四、结束语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重男轻女的原因)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我国的一些国情,尤其是对我家乡的一些社会情况,了解更深。它让我知道,我国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守旧的观念依然大量存在,我们消除偏见的路途任重而道远,有关计划生育的实施仍需确切落到实处,关爱女孩的活动与政策还有待加强。

从此,我对重男轻女的现象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在的我感觉,我是那么的幸运!虽然我生为女孩,但我的父母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们没有嫌弃我,从不认为我不如男孩,他们教会我谁说女子不如男,他们告诉我巾帼也可以不让须眉,他们用爱让我与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隔绝,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严羽;关爱明天的母亲──“重男轻女”现象透视[J];价格与市场;2000年10期

[2] 徐学庆;现阶段农村重男轻女陋习透视[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严羽;关爱明天的母亲——“重男轻女”现象透视[J];吉林农业;2001年03期

[4] 刘金生;彻底破除“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J];人口与经济;1983年04期

[5] 叶晨曦,宋绿叶;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篇五:重男轻女

浅谈”重男轻女”思想的来源 人类历史发展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男人为中心的人类社会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二十一世纪新的千年开始,人们还在喋喋不休的讨论着如何解决重男轻女的封建观念问题。尤其是一些女权主义者更是把重男轻女当作妨碍妇女解放、争取妇女权益的万恶之源,深恶痛绝,经常加以挞伐和批判。广大妇女同胞还是经常哀叹命运不公,从五四时代喊到现在快一百年了,重男轻女思想在人们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男女平等任重道远。现在有很多有志女士通过学习,自强自立,自身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取得了家庭的主导权,但她还是深深感到还是处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里,她的尊重和主导权经常受到重男轻女观念的无形的冲击和挑战,许多强女人在叫苦:生活奋斗的太累啦!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笔者试蜻蜓点水式的析述一番自己的理解,以抛砖引玉,供热心此问题的朋友们讨论。



重男篇

“重男”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存在的合理性。男,上为“田”,下为“力”,“田”表示生产,“力”表示劳动力。如果把它缩写成现代经济学名词的话,就是“生产力”。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经典论述中,认为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那么在封建社会落后的生产力活动中,除了田地、种子、简单的生产工具,男人就是最重要最主要的生产力。回溯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创造,都是与男人的生命和血汗紧密联系的。万里长城千古不朽,那是千千万万男人的白骨垫基而成;京杭大运河千年流脉,那是千千万万男人的血与汗凝聚而流;从春秋战国、七国争雄,秦统一中原;到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汉,直到明、清、民国、新中国的诞生,哪一代王朝更替,哪一次民族纷争,不是用男儿的生命牺牲、血骨换来。翻开历

史,按丁抽役、以丁赋税、纳粮的规制比比皆是。因此,重男,本质上就是重视生产力,重男就是重视经济基础;重男就是重视江山社稷,重男就是重视家庭后继生产力的繁衍接续。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此我们不难理解,重男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历史存在的合理性的。男人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和家庭中的主导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和起决定作用的是因为男人是生产力,是由其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男人体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降低,女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增强,女人要求与男人平等,分享社会权力、分担家庭负担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可以设想社会和家庭结束重男轻女的时代已经随着生产力诸要素的内在变化而初露光芒。



轻女篇

女性与男性本质上是应是平等的,只是生理分工不同,“轻女”与“重男”具有相对性。从封建社会直到现在确实在很多人头脑中存在,但也存在观念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有一位世界文豪这样说:没有妇女,就没有;没有母亲,就没有英雄。毛泽东、周恩来、朱镕基等伟人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女人是伟大的,许多资料说:子女的智商高低是与其母亲成正比的。天下儿女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都是母亲的乳汁哺育成人。自古到今,从皇帝到百姓,谁不爱自己的母亲,哪一个男儿不爱女人?一个人惨死的时候最常见的就是最后喊:“我的妈(娘)

哟!”没有人喊“我的爹(爸)哟”或喊其他的。因此,就一般人的本性而言,热爱妇女,亲近女人是人的天然本能,是普遍的人类现象。



笔者认为,轻视女人只是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其一、封建社会是家天下,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为了防范皇权和既得利益旁落他族,必然从其内部礼制上对其妇女百般束缚和压制,这是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观念及其压迫妇女礼教产生和存

在的本源。历史上皇亲贵戚上演的一场场血腥的宫庭斗争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现代社会有的企业单位不愿意招女工,这是人们经常议论的所谓典型岐视女性现象。然而这却符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竞争规则内在要求。因为一般的说,女工生理的原因,在一些急难险重岗位不好使用,女性婚后要住房,要生育,要子女入托等都要增加企业成本,这是企业单位不愿意接收女工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说明企业主轻视女人,因为他和他的员工赚钱来还是为他们的母亲、媳妇、女儿生活的更好更幸福。其三、一个多女孩的家庭千方百计的要再生育一个男孩。这是因为直到今天对于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来说,男人作为主要生产力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需要生育男孩支撑家庭的生产活动、接续繁衍家庭生产力的观念要改变还需要时间,但这不等于说家庭不重视女人,因为没有女人的家庭仍然是被全社会看作是最不幸的家庭。其四、大自然赋予男人女人生理上是有区别的,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是男人与女人的分工不同,如传统的男耕女织,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男人保家卫国,从事外业重体力工作;女人内助,从事家务、医疗、纺织、教育、服务等内业性工作,这种社会分工格局,应当说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和社会分工的必然性,都不能看作是轻视女人。最后至于说:整个社会的管理仍然是一个男人主导的世界,笔者认为这是男作为主要的生产力作用,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反映,是男人女人在生产力活动中的作用相互消长演变过程中的问题,随着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女人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家庭、企业和社会的主导权和主导地位就会向女人转移,女人不仅会成为一家之主,一级政府主管,也会成为一党之领袖,一国之统领。这个预期不会太远了,让我们为女同胞的彻底翻身解放,真正成为社会和人类的主人而翘首以待吧

推荐访问:重男轻女最严重国家 父母重男轻女让我心寒 重男轻女的城市排行榜 重男轻女必遭报应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重男轻女的原因》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重男轻女的原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