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描写红旗渠的作文

时间:2024-04-26 12:00:3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的故事》系列节目

那是一段令人难以想象的岁月,那是一群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们。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河南省林县的几十万百姓,为了解决困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硬是靠着一双双手,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远在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了他们千百年来饱受干旱之苦的故土,这就是闻名世界人工天河“红旗渠”。这是一个为我们所熟悉的名字,这又是一段让我们感到陌生的故事。2007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将首次聚焦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邀请当年红旗渠修筑者的后人,河南省林州市接待办副主任李蕾,与我们共同重温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举国欢庆劳动节的日子里,为您动情讲述《红旗渠的故事》!

[难以想象的岁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所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集全国之力修建,而红旗渠完全是凭林县一己之力。1974年4月,邓小平副总理带了《红旗渠》等十部电影纪录片到联合国宣传新中国建设成就,第一部放映的就是《红旗渠》。日本《朝日新闻》称“红旗渠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然而,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却有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河南省林县(1994年改为林州市),自古以来饱受缺水之苦。由于干旱缺水,当地老百姓常常为了水而发生争执打斗,甚至闹出人命来。老百姓平时都不洗手脸,长年累月地不洗衣服,只有在婚丧嫁娶这些大事的时候,才舍得去缸里舀出一点点水来,全家人合用一个洗脸盆,你洗完了我洗,用完了的水,决不舍得倒掉,而是要留着给牲口喝,或者浇菜用。当地有一个说法,林县姑娘嫁人“不图你的万贯家产,就图你有水洗脸”。

当年,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刚刚一上任,面对困扰了当地百姓祖祖辈辈的问题,决心带领林县百姓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方勘查,他们决定引山西省境内漳河的水进入林县,即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然而,在那个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特殊年代里,在没有现代修筑技术的艰苦岁月中,林县人民为了修筑那条将漳河之水引入林县的“红旗渠”,克服了许许多在今天的人们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的困难。今天,当我们再一次重温那段艰苦岁月中的激情故事时,当年红旗渠的修筑者们那艰苦奋斗,历久弥新的精神仍然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修建公路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有好几个国家的工程队都在那儿承揽工程,但是,唯独有一段路,没有一个工程队愿意承揽,因为,这段路要在悬崖峭壁上修过去。这时有一个工程队主动承揽了这项工程,这使国际上其他的工程队感到好奇,他们想看看这支工程队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于是,在开工那一天,他们集体来到了施工现场,想看个究竟,然而,他们看到的景象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支工程队施工,是把工人用绳子系在万丈悬崖的边上,靠工人的双手打出一个个炮眼装上炸药,炸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再进行施工铺路。事后人们好奇地询问,你们来自哪儿,这个工程队长告诉我们,我们来自中国,来自红旗渠的故乡--河南省林县。

为了修筑水渠,当时,悬挂在太行山峭壁上的每一个工人身上都系着重达一百多斤的麻绳。曾经有一个人称敢死队长的特等劳模任羊成,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曾经去采访他。穆老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动情地说,你能不能把衣服撩起来给我看看你的腰,等他脱下衣服,穆老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因为他看到任羊成最里边的一层衬衣已经和腰间的血肉粘在了一起。红旗渠已经修成四十多年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任羊成,撩开他的衣物,仍能看到腰上还结着一层厚厚的老茧。而当年的林县,在修筑红旗渠的工地上,类似任羊成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红旗渠修建了整整十年,战线1500公里,30多万人参与修

建,这个大禹式的开山导河工程,历经“最困难时期”和“动乱时期”两个特殊时期,完全凭者林县人民一锤一钎一钎一双手修成。这其中有多少大刀阔斧的劈山工程?又有多少精雕细刻的石拱结构?更有多少英雄、烈士的汗水、泪水、血水流淌?《百姓讲坛·红旗渠的故事》都将为您娓娓道来。|

[历久弥新的精神]

“林县人民多斗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四十年前的一部黑白纪录片《红旗渠》,给老一辈人们留下很多难以磨灭的记忆。然而,当年那个艰苦岁月中的故事,似乎已经慢慢地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中开始模糊。然而,四十年过去了,林县人民仍旧记得那些为了红旗渠,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的名字,其中尤其令人难忘的是负责勘测和测量的工程师吴祖太。

红旗渠刚刚开工没多久,吴祖太新婚的妻子,为了舍已救人,抢救一个过路的小学生,不幸牺牲了。那时候,他悲痛欲绝,但是,为了工程的建设他忍住一切痛苦,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施工测量上。有一天傍晚,吴祖太刚刚盛了碗饭,就有人告诉他,他们收工的时候,有个遂洞的顶部出现了裂缝。吴祖太放下手中的碗,立刻赶到现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刚刚走进山洞十分钟,塌方就发生了。面对着吴祖太的离去,人们都说,一个外乡人,为我们付出这么多,如果不把渠修成,他们无颜面对吴祖太的在天之灵啊。吴祖太生前有一个好友,他是林县水利局的干部刘合锁,当他把吴祖太的遗体运回原阳老家时,为了安慰失去至亲的二老,主动要求当他们的干儿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刘合锁就把吴祖太的父母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每年,他都要到吴祖太的老家跑几趟,不仅送去政府的抚恤金,带上林县的特产,更像一个亲生儿子一样,在老人生病住院时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直至去世。刘合锁1990年突发心脏病去世的。但是,即便是在他去世之后,吴、刘两家还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份亲情的保持,不仅仅是因为两人生前的友情,更重要的是林县人民对吴祖太献身精神的感念。人们每当想起红旗渠,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为红旗渠献身的吴祖太,而对这种献身精神的尊敬,已经铸成了林县人民世代传承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的铸成,是靠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建设者,在工地上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奉献精神。1964年,红旗渠总干渠胜利建成。漳河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流入林县,实现了林县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4月5日,在分水岭举行了隆重的通水典礼。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老人让自己的孙子推着小车,翻山越岭前来看水。庆典场面气势宏大,一片欢乐的海洋。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砌得齐整的红旗渠右岸上,两排整整齐齐排列很长的奖状,手执一张张奖状的人满脸笑容和自豪满足,这是整个工程中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奖励,也是唯一的奖励。

红旗渠通水四十年来,林州的山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荒山秃岭的小县城,变化为一个美丽的花园城市,四十年来,共创经济效益近20亿元。今天的参观者已经很难想象当年林县人民的模样。但是,当我们再一次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当年林县人民那历久弥新的精神仍然震撼人心。五一劳动节期间,《百家讲坛·红旗渠的故事》将带我们走进那段尘封以久的历史,共同感受共和国建立之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重温在党的带领下,红旗渠儿女那弥新的精神??

篇二: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能动性的光辉典范

2012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电视记录片《红旗渠精神》,收看后,我被林县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河南省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资源匮乏的贫困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县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林县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全县人民历时10年,硬是靠一双手,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起了157个渡槽,打通了211个隧道,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使50多万亩旱地变成了良田。为此,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的确,红旗渠不仅是建国初期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改天换地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一种时代象征。

在辉煌的壮举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丈深渊,面对艰难的施工处境,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终于创造了奇迹。今天,当我看到温柔的水脉沿着陡峭的山脉绕行时,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这一渠清水好似他们的满腔热血在沸腾;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奋斗的建设者们,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紧衣缩食的老百姓,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满怀期盼的泪水。林县人民前仆后继,众志诚诚,攻艰克难,用生命浇筑了一条红旗渠,用精神铸造了一座不朽丰碑。 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宝库,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红旗渠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战胜恶劣环境的代表和象征。新时期只要干群一心,团结一致,没有实现不了的事,党员、干部、群众要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二)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

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www.lz13.cn)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

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11月15日上午,支队组织大家在二楼会议室观看纪录片电影——《红旗渠》,这是一次荡涤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升华精神之旅。

观看完《红旗渠》,我的思绪不知不觉被带回到1960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他们没有对贫苦的生活环境低头,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在漫漫十年的日夜里,他们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完全靠双手和铁锤、钢钎等自制工具,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不畏艰难险阻,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壮举,也实现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夺丰渡槽、南谷洞水库、红英汇流、渠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回响在脑海,萦绕在心间。那绵延几千里红旗渠上一块块人工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隐隐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也给予我们无穷力量。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扬传统、展现本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埋头苦干、顽强拼搏。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鼓舞引领着我们。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今日我们将在分局领导的带领下去领会那条“幸福之渠”的丰富内涵,倾听几十年前艰苦岁月的动人故事,作文之观后感:《红旗渠》观后感

河南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并给这条渠取名为“红旗渠”。

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

红旗渠精神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40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现实的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招展的红旗和沸腾的人群,不由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我们的民族精神,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

创业时期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生活条件好了同样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艰苦奋斗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并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改善物质文化生活对立起来,也不是要把艰苦奋斗与贫穷落后等同起来,而是提倡积极向上,坚持与时俱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做好长期艰苦创业的准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需要教育我们的后代不懈奋斗。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有时代精神。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条件好了,但前进道路上还有高山险阻,还有激流险滩。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建设任务还很繁重,实现现代化的理想,还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力量。

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干部的工作环境好了,文化也高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

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把学习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同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典型学习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做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要牢记两个务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使红旗渠精神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动人心弦,启人思考,催人奋进。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红旗渠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远去而疏逝,而是历久弥新,光彩照人,长驻人民心中。站在新世纪新阶段,读一读红旗渠的故事,想一想我们今天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在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设坝截流,将漳河水引入河南林县(今河南林州)。

要引漳入林,林县就必须面对几个问题:

1.特殊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

2.资金(财政只有300万储备金)

3.粮食(只有3000万斤)

篇三:黄冈市中考满分作文-弘扬红弘旗渠精神 我为红旗渠添光彩

弘扬红旗渠精神 我为红旗渠添光彩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描写红旗渠的作文)

林州市河顺一中 付增慧

20世纪6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最难熬的困难时期,受太行山天然屏障所困的林县人不甘命运安排,难而不惧,自力更生,靠双手和双肩,靠锤头和钢钎,硬是在太行山悬岩峭壁上凿出了让世界震惊的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修红旗渠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像太行山一样雄浑,厚实和坚韧。

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的脾气,是一种值得敬佩的民族之魂。 我作为一名林州教育战线工作者,应该怎样去弘扬和学习红旗渠精神呢?红旗渠精神是什么?是团结协作,是艰苦奋斗,是自力更生,是自强不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这种精神去激励自己,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用自己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去影响学生。我生林州,长在林州,我亲眼目睹了林州人民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巨大成就,我真正能理解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含义。我虽没有经历过修渠,但从小时起就时常能听到有关修渠的故事,比如怎么打洞,怎么打天井,怎样背沙轻巧一些,其中有一个大爷讲到为了赶进度不落后,打洞时炮响以后,用人快跑的方式把洞里的烟带出来。过去自己只是单

纯的听故事,今天再回想这些故事,我真为当时那些修渠人而感动。

进入新世纪,太行富了,太行美了,但林州人民没有迷失,没有困惑,而是在一座座新的无形大山和屏障面前挖山不止,奋斗不止。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这是新时代林州人民的脾气,比太行山还倔,还犟,这也是新时代林州人民赋予红旗渠精神的新的内涵。

结合红旗渠精神,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在我市正在进行的“珍爱生命线,重修红旗渠”大会战中,自觉对照差距,为林州的教育事业再添光彩。如今教育系统开展的“高效课堂”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放手”“我的课堂我做主”,已成为师生的座右铭,我要再转变观念,积极向课改标兵学习,积极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备教材和备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力争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打开报纸,新华社长篇报道“守望红旗渠精神家园的太行人”一文,写出了我们红旗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我们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杨贵、任羊成、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他们只是百万林州人民的代表,林州人民在山多土薄,交通闭塞的太行大山中,凭着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大力改革,积极发展,现在已经跃居全省前八强,我想,这就是我们林州人的倔犟吧。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有形的物质财富,还在于拥有多少无形的精神力量。经济的发达,可以使一个国家贴上强大的标签,而唯有精神的力量,可以让一个国家扛得起伟大的字眼。

“精神立市”是林州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的发展战略,弘扬和发展红旗渠精神,给红旗渠精神赋予更多更典型的新时代内涵是每一个林州人的义务,热爱林州,建设林州,让林州红旗渠精神如万泉湖里的水一样永不断流。我是一名教师,我特别关注林州的教育发展,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多么希望我的家乡能涌现出更多的像李太生这样的高端人才,涌现出更多像李广元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涌现出更多像张福根这样的好干部,涌现出更多像王生英这样的好老师,涌现出更多像万福生这样的大慈善家。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勤劳朴实的林州人民,让我们团结起来,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为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注入新的活力而努力奋斗!

篇四:评论红旗渠精神

评《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

《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这篇由新华社在2011年刊发的长 篇通讯获得了2012年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它分为五个部分,《太行之梦--一个永不坠落的理想》、《太行之气--一派正大沛然的气概》、《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太行之爱--一首奉献当代的颂歌》、《太行之魂--一曲民族精神的咏叹》,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当代红旗渠精神--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采访深入,布局谋篇精致,文字细腻饱满,回应时代对民族精神的召唤,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力量”是评委会给它的颁奖辞,这段概括性极强的评论很贴合的给了这篇文章极高的评价。初次读到这篇通讯是在一位朋友的博客里面,从开始读的那一刻即被文章简洁有力的语言,清晰而独特的结构,更被其传达的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红旗渠精神所感染和震动。文中那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郑中华、杨贵、许存山、张福根、郭变花、李广元、桑中生、万福生等更是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当代红旗渠精神有更具体更清楚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篇通讯做个简单的评价

一、层次清晰的结构

文章由《太行之梦--一个永不坠落的理想》、《太行之气--一派正大沛然的气概》、《太行之力——一种滴水穿石的坚韧》、《太行之爱--一首奉献当代的颂歌》、《太行之魂--一曲民族精神的咏叹》这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以林州人的梦想、勇气、坚韧、奉献为主题,在各个主题中又选取不同的代表人物和事件,深入具体地描写了林州人的精神,层层递进,为最后阐述红旗渠精神打下了基础。

此外,文章在开始写到了半个世纪前林州人修建红旗渠的壮阔景象和不屈精神,并在文章中不断提及,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在文章开头作者写到“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今天,无数的太行儿女在拓荒创业,执著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书写更为壮丽的当代传奇。”在文章最后作者又写到“每个林州人心中都有一条精神之渠,那是红旗渠的儿女们说不完、道不尽的红旗渠故事??”

二、语言平静丰富独特

作者在每部分的开头分别用“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女娲补天”、“愚公移山”五段带有浓烈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神话故事做纲领,并以神话的解读来展开具体故事的叙述,显示了作者在文学上的修养。

通过对文章通篇的阅读可以发现,本文的语言风格连贯安静但却充满力量。如“人类不能没有理想,就像不能没有太阳。一旦胸怀理想,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太阳。”“这条在悬崖绝壁上“抠”出来的水渠,是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林州人勒紧裤带创造的奇迹。那是一部昔日太行人的英雄史诗!”“世界上从未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五千年,无论浸泡在怎样的苦难当中,始终不绝这口绵绵之气。”“总是有一些英雄没有来得及戴上红花,就悄然隐退到历史的幕后。”等。

还有作者文风独特,描写细致。如“但红脸蛋的岩石这次碰到的是黑脸蛋的许存山。”、“林州人脾气犟,就像太行山上的那枝“虎口椿”,挤在虎口般的岩石间,有一点薄土,就倔强地吐出一簇新绿。”、“远近闻名的特产——旱”、“干干干干干”等显出了作者那独特的文风,而“电通上了,老汉们抱怨说,灯什么都好,就是点不着袋烟”、“你上渠!渠里不来水,你别回家!”、“林州好人”、“一口水的故事”等又表现了作者采访和语言的细致。

1

三、写作方法独特

本文的书写一气呵成,连贯性很好,红旗渠精神流淌在字里行间,低调但充满力量。如文章对五部分的主题描写,从小处落笔,写的是我们身边人、身边事,使我们与这种精神没有距离感,可以感觉到自己心中的这股精神。文章从当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红旗渠人事迹写起,小中见大塑造形像,展现了林州人民的理想、奋斗、坚韧和奉献精神。在叙述了“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和红军的长征精神后,以红旗渠的修建和维护为纽带正式点出了“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红旗渠精神。又从红旗渠精神、民族精神对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进行探寻和挖掘,“这更是我们时代的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提升了文章内涵,使本文既有史诗的辽阔,又具新闻的真实。

四、寓意深刻

正如文章所说的那样“太行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山峦,这里产生许多动人的远古神话: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几千年来,这些神话以其永恒的魅力昭示着后人,续写着感天动地的新篇章。半个世纪前,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了太行之巅。”

红旗渠精神,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过时,在当今时代愈发显得可贵。新华社在报道中呼吁继续传承这一精神“火把”,呼吁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恰逢其时为红话旗渠精神赋予了时代精神。红旗渠精神带给大家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这是任何有形的物质财富无法比拟的。社会物质高度发达后,精神的动力更加重要。因此,“无论我们将来多么富有,多么强大”,红旗渠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都是千万不能忘记的。

《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一文写出了红旗渠人的骨气,写出了林州人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决心,更写出了我们时代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昭示未来,红旗渠精神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毫不畏惧,“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2

篇五:安阳风景作文 (1)

我的家乡——安阳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北京那么雄伟;没有洛阳那么美丽;也没有泰山那么壮观,但我还是很喜欢它!

安阳可写的地方多得数不胜数。比如,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美丽似锦的街心公园等等。安阳,简直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的心目中,她的四季都很美丽。

春天,万物复苏,安阳这座小城,到处鸟语花香,空气中处处隐藏着春天的喜悦。小柳树微微变为青绿色,好似一个美丽的少女。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追逐,打闹……大人们则在院子里散步、闲聊。

夏天的安阳,天气特别炎热,狗热得直吐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叫着:“知了——知了——!”。公园小池里的荷花越开越鲜艳,花儿开得争奇斗艳。由于天气炎热,孩子们就能在家中享受着各种美味冰糕,大人们则坐在树下歇凉。

秋天来到了安阳,一条一条的小道铺满了金黄的叶子,这个季节,天气清爽、凉快,农民伯伯们忙着收获庄稼,城里的人们都在这个舒爽的季节紧张着也休闲着,脸上都挂着甜蜜的微笑。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水面上结成了冰,整座安阳古城成了一个冰冻的世界。在广场上,孩子们有的滑冰;有的打雪仗……好不热闹。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丽,我觉得安阳真能称得上是“河南明珠”了!

美丽的安阳实小

安阳实小位于瑞安市东部,它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春天,百花盛开,金黄色的迎春花绽开了笑脸,把春天迎来。火红的杜鹃花穿上红衣服,正准备和其他花比美呢!雪白的梨花像一朵朵白云,美丽极了。粉红的桃花就像害羞的小女孩躲在枝叶后。

夏天,最美的要数“童话乐园”。“童话乐园”里的棕裥树像一个个卫兵守卫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里还有一处神秘的地方——柏树“迷宫”,只要你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迷路。

秋天,我们的校园四处飘香。桂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玉兰花像一瓶香水,把校园熏得香气扑鼻。连枝头的果实也散发着甜甜的香味。难怪大家把我们的学校称为“香水学校”呢!

冬天,我们的校园很安静也很温暖。茶花依旧红着脸。柏树依旧郁郁葱葱。太阳暖阳阳照耀着。我们一有空,就在草地上打滚、睡觉,可舒服啦!

啊!安阳实小,您太美了,我您!

家乡的易园

在家乡安阳,我最喜欢去的就是位于市区的易园了。虽然它不如人民公园里的玩具多,但我却被它风景迷人、绿树成荫的景色所吸引。

进入易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圆形的池子,池子的四周矗立着六个方柱,到夏天方柱里便会不断冒出水来,几个孩子脱下鞋子站在池子里感受水带来的凉爽。

接着就是太极湖了,这是一潭很深很绿的湖水。水是那样绿,绿的象被绿色的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的可以看到游来游去的小鱼。还有那湖底的石头和已经发黑的叶子。太极湖宛如一面大圆镜,映出了白的云、蓝的天、绿的树……;太极湖旁边的草地上开着许多许多嫩黄的野花,这些野花好像一枚枚黄色的发卡戴在大地妹妹绿色的头发上。草地上还有许多放风筝的游客,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着,打着滚;年轻的叔叔阿姨们在欣赏着风景,爷爷奶奶这些老人正在一边散步一边谈话,有时还能听到他们那爽朗的笑声。

最后就是小山坡了,山坡上彩蝶花间飞舞,小鸟枝头高歌,这里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我爱易园,更爱我的家乡安阳!

我的家乡——安阳

我的家乡安阳是个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的城市。三千前它是商朝首都;它是甲骨文和《易经》的发源地;它是爱国英雄岳飞的故乡;还有被世界称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但是,我觉得安阳的夜景最美了!

每当黑夜把黑色的墨汁洒遍每个角落的时候,霓虹灯就争先恐后的亮了起来,沉闷的黑夜一下子就变得热闹和绚丽起来。有可以把五种颜色来回变幻的孔雀霓虹灯;有一闪一闪的星星霓虹灯;有一泻而下的瀑布霓虹灯;有一掠而过的彩虹霓虹灯;有拖着长长的尾巴的彗星霓虹灯;有整整齐齐的列阵霓虹灯;还有把整幢大楼勾勒出轮廓的五彩霓虹灯??

当然,还有路灯,旁边的路灯整整齐齐的像一个个解放军叔叔在站岗一样。我总是喜欢在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里慢慢地行走,高高地仰起头观看道路两边漂漂亮亮的霓虹灯,不知不觉就沉醉在这灯的海洋里,仿佛我在仙境。安阳的夜景可真美呀!

美丽的易园

在我的家乡安阳,有一个风景优美、吸引众多游客游玩的公园——易园。

走进大门,你首先能看到喷泉,喷泉四周有几个大柱子,水就是从柱子里流出来的。夏天,小朋友最喜欢在这里玩耍,他们脱了鞋,光着小脚丫在水里走来走去,不时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绕过喷泉往前走,有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零星点缀着小花。小朋友在草地上奔跑着放风筝,大则坐在草地上聊天。

易园的中心景观——太极湖最吸引人,一半是湖水,另一半是草地,完美地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太极图案。湖面上有许多小船,游客坐在小船上,有的在欣赏美丽的风景,有的在看水中的鱼,每个人脸上都写满笑容。小鱼摇头晃脑在水里游来游去,快乐嬉戏。

这里既是小朋友的乐园,也是大人游玩的好去处。每到双休日,易园里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在易园,湖光山色,鸟语花香,让人流连忘返。如果你有时间,也来这里游玩吧!

推荐访问:描写红旗渠四季的范文 红旗渠风景区 红旗渠景300字作文 观察作文400字水仙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描写红旗渠的作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描写红旗渠的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