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唐朝的散文

时间:2024-05-29 04:38:1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行文自由、

朴实流畅的传统,,与骈文相对而言,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体文。

初唐散文,虽然仍以骈体为主,但已经透露出新的气息。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尽

管也多用对偶句式,却不受形式的束缚,笔力雄健,言之有物,令人耳目一新。

中唐散文,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就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晚唐散文,杜牧的《阿房宫赋》,骈散结合,借古讽今,具有较强的批判精神。

《师说》韩愈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

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说:是论说文的一种,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是古代用以记叙、

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它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

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捕蛇者说》偏重叙事,《爱莲说》说明中抒情,《师

说》偏重说理。

这篇文章使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事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

于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师说》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充分,说理透彻,气势磅礴,有

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章先从历史事实“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只能“传道受

业解惑”、学者定会遇到疑难“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三个方面证明了从师学

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老师的年长年少,作者认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接着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

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次用人们对自己与对儿

子的要求不同来对比,指出“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最后用“士大夫之族”

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比,揭露士大夫之族的错误想法,指出这是“师道不复”

的真正原因。从后果、行为、心理等方面逐层深入分析,指出了他们在“从师”问题

上的不同态度,点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作者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

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

而已”的论断。为了证明这一论断,作者选择了孔子的言行来作证。在当时人们的心

中,孔子是圣人,圣人尚且如此,那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而且作者虽只用了寥寥数

语,而孔子的言行却写得具体,因而很有说服力。这样,文章以其鲜明的中心、清晰

的层次,充分的说理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严密。

全文分4段:

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

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能作用是“传道

受业解惑”,从正面申述中心论点。接着紧扣“解惑”二字,从不从师的危害说明从

师的重要,从反面申述中心论点。最后紧扣“传道”二字,阐明道之有无是择师的唯

一标准,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

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

分三层论述。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

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

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

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

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这一段开头先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论断,与第1段“古之学

者必有师”呼应,并且往前推进一步,由“学者”推进到“圣人”,由“必有师”推

进到“无常师”。举孔子为例加以论述,因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圣先师,举孔子

为例就有代表性,能加强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

结论,这个结论显然是正确的。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的观点。

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

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

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

《阿房宫赋》杜牧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

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

作家。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

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

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

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赋:起源于楚词,值荀况始有定名,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这种文体。

这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以铺叙事物

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

这篇赋是借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

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通知者不要只图自己奢侈享乐,重蹈覆辙。但是

杜牧的忠告没有使统治者更改。两年后,王死,半个世纪后,黄巢起义后唐王朝与秦

王朝一样归于灭亡。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

第一段写阿房宫工程浩大,宏伟壮丽;

第二段写宫廷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生活的奢靡、腐朽。

这两段又是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后半部分,由描

写转为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

第三段夹叙夹议写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横征暴敛导致了农民起义,

推翻其统治,一举亡秦

第四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

意在总结秦亡的历史教训,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

为鉴,还会重蹈覆辙。这两段议论由古及今,层次很清楚。

本文无论是描写还是议论,都充满了激情,语言精美,富于文采;有时骈散兼行,

于整齐中有变化;有时比喻贴切,生动形象;有时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充畅。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

或河北馆陶市)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

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魏征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

下大治,而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足见其战略眼光。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文,并对侍臣说: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魏征殁,吾失一

镜矣。”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论积贮疏》

(贾谊)

②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陈情表》(李密)

③策:科举考试问之于策而令应举者作答被称之为策问的文体。

④讽: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

齐王纳谏》

⑤谏: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⑥诽:背地里议论别人的过失

⑦谤:公开的指着别人的过失

⑧讥:微言讽刺

⑨讽: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自己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

中,魏徵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

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

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

于初唐的强盛。,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徵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

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全文主要阐明的是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一二思:”:“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

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

三四思:“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

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

五六思:“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

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纵容;

七八思:“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

坏人,这是戒轻人言;

九十思:“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是

戒赏罚不公。

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

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

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

等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

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

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他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寓言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传记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这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散文。柳宗元在参加“永贞革新”前两年,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可以到各地检查工作,民事、军事、财政都可以过问,品秩不高而权限较广。这篇文章,可能就是在此期间写的,是针对当时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现象而作的。这篇文章可以看成是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的先声。

第一段, 简介郭橐驼的形象特征及名号来历。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

了光彩色泽。

第二段, 介绍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

第三段, 写郭橐驼介绍种树的经验并说明别人不如他的原因。

第四段, 写郭橐驼把“长人者”与“他植者”进行类比,指出地方官吏好像是

“爱”民

唐朝的散文

,其实在害民。

第五段, 最后说明写作本文的目的。

综观全文,我们应注意三点: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长河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古代散文演变的历程来看,宋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鼎盛时期。同时在散文理论和体式上也多有开拓,从文体理论的角度来看,宋代是“散文”概念提出并渐趋成熟的时期。宋代散文在体裁上多所创新,值得注意的散文新体裁有文赋、诗话、随笔和日记等。文赋是古文向赋渗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体赋,由欧阳修用散体文改造骈赋、律赋而形成,代表作品《秋声赋》是文赋的形成的里程碑。宋代的古文运动,虽然是韩、柳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但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在散文创作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代的散文风格,和唐代的散文风格是不大相同的。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宋代散文舍弃了韩柳散文的古奥艰深、「沉浸浓郁」的特点,发展了平易自然、「文从字顺」的特点。欧、苏、王、曾的长处虽各有不同,但却有共同特点:他们的风格比起唐代散文更见议论透辟,叙事生动,写景自然,抒情真实,这些完全是在适应历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更切合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因此,宋文对后世的影响远较唐文为大。

二、谋篇布局不大相同:唐文讲求纵横开阖、波澜起伏的气势,在转折连接处,讲求出人意外;宋文贵乎迂徐舒缓,不露锋芒,要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洋洋洒洒,而又富有逻辑性和表现力。

三、语句安排不大相同:唐文注重推敲字句,时杂入险怪新奇句式及字眼;宋文平顺简易,语言通达流畅,最为特色。

《六国论》苏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苏洵擅长于散文,他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

古议论文体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原君》(黄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

③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师说》

④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六国论》

本文属于史论,但并不是进行史学的分析,也不是就历史谈历史,而是借史立论,以古鉴今,选择一个角度,抓住一个问题,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地确立自己的论点,进行深入论证,以阐明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主张。

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段落大意:

第一段:下笔立论,指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不赂秦的国家也受连累,相继被秦所灭。

第二段:论述赂秦之害,指出赂秦而失的土地远较战败而失去的土地多出百倍,赂秦只会削弱自己的实力,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分。且秦人贪得无厌,而诸侯之地有限,赂秦只会燃起秦的欲望,最终招致灭亡。

第三段:论述齐、燕、赵三国不赂秦,但仍遭灭亡的原因,说明「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进一步说明赂秦之害。

第四段:假设六国若能团结一致,礼贤下士,合力西向抗秦,而统治者也不为秦人积威所慑,则或有战胜的可能。

第五段:借古讽今,讽谕北宋政府不应采取妥协政策讨好外族,以免重蹈六国的覆辙。

內容分析

第一部分:立论

即文中的第一段,确立论点,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非兵不利,战不善:作者首先破除传统的看法,指出六国破灭并非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作战不完善。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然后作者正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六国破灭真正原因在于割地赂秦,因赂秦力亏而导致灭亡。

不赂者以赂者丧:事实上并非六国均有赂秦(只有楚、韩、魏三国赂秦),作者在补充阐明没有赂秦的国家受赂秦之国牵连,失去别国的强大支援而不能独力抗秦,致使六国皆被秦所灭。

第二部分:论证

篇二: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

摘要: 唐代的文坛绚丽多彩,百花争艳。除诗歌、传奇、变文、词之外,散文也异常发达。特别到了中唐贞元、元和期间,在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掀起之后,散文更是盛况空前。它的题材扩大了,应用的范围广泛了,举凡说理、叙事、抒情、写景、状物,都可以运用散文这种形式。作家作品方面,唐代不少著名诗人都兼擅诗文,如王勃、陈子昂、李白、杜甫、王维、元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李商隐、陆龟蒙、皮日休、罗隐等,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卓越的散文作家。他们的散文作品,数量也蔚然可观,如韩愈的散文现存约三百多篇,柳宗元的散文现存约四百多篇。 晚唐小品也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受到后人的喜爱和称赞。

关键字: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唐末小品文。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指的是发生在公元八世纪后期的一次文体革命。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它的口号是“文以明道”,就是要求用散文来阐明儒家古道的宗旨,摆脱骈俪体裁的束缚,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韩愈说,“学古道而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题欧阳生哀辞后》)。所以,他们的古文理论都把明道放在首位,不过韩愈特别强调儒家的仁义和道统,而柳宗元则主张“以辅时及物为道”(《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

韩愈散文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他的贡献在于:不但恢复了先秦两汉的古文传统和历史地位,而且大大扩大了散文的功用,使这种原来主要用于著述的文体,真正成为自由交流思想、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具有多样化功能的语文工具,从而开辟了散文创作的广阔天地。同时,由于他十分重视文学特征的表现和文学手段的运用,创作出优秀的文学散文,提高了散文的审美品格,由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韩愈的散文有300多篇,内容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论说文、杂文、记叙文、抒情文四类:

论说文鲜明体现了他文以“明道”的主张,集中阐发了他关于儒道的基本思想,《师说》批评了士大夫耻于求师、轻视学习的不良风气。这类文章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论证雄辩有力,纵横开合,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

杂文主要揭露官场中的丑恶和官僚制度的腐朽,讽刺各级官僚尸位素餐,批评士大夫的

种种不良风气。《送李愿归盘谷序》将权贵骄奢荒淫、作威作福的丑态和小人奔走权门、钻营功名的尴尬揭露得淋漓尽致。杂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人才的,《送孟东野序》一文中指出“物不得其平则鸣”,主要为“才不为世所用”的人们鸣不平。

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中。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立意精警,构思巧妙,新意叠出,富于独创,也是韩文的鲜明特色。但有时由于过于追求新奇,对晚唐散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400多篇散文,其中大部分是政治、哲学方面的论文。这些文章着重从典章制度、时令刑政、天人关系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对“圣人之道”的理解,从对历史事件、事实和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中,批判和辨析先秦以来各家政治学说,总结了国家兴亡理乱的教训。

柳宗元还写了许多文学性散文。有的寄托政治失意的苦闷,有的讽刺封建统治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和赋税剥削的苛重,有的歌颂敢于伸张正气、为民除害的英雄人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善于以小见大,就本论理,借题发挥,从平常的生活事件中揭示出各种尖锐的现实矛盾,在简洁的叙事框架中包涵着深厚的思想内蕴。 柳宗元的寓言散文也取得很高的成就。先秦时期寓言主要是作为一种论据存在于诸子散文和策士言辞之中,一般是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一篇中可以连用几个寓言。柳宗元则使寓言独立成篇,每个故事中都包含着他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他善于用各种动物拟人,抓住某一特性加以夸张,使读者既可以从中领会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讽谕批判意旨,又可以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认识它们的丰厚意蕴。类比贴切,择喻精当,寓意警策。《三戒》、《蝜蝂传》、《罴说》、《鹘说》、《谪龙说》等都是如此。如《三戒》中的《黔之驴》通过虎从惧驴到食驴的过程,讽刺了无德无能、外强中干的人或势力。《蝜蝂传》揭露了贪财亡命之徒的丑恶嘴脸。无不命意新奇、讽谕生动、幽默犀利。

柳宗元传记散文成就也很高。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对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现实,讽刺丑恶的社会现象。达到一般的史传文所不可能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他重视人物的精神特质和形象的真实性,善于选择典型材料和进行细节描写。《段太尉逸事状》通过三件事刻画了段秀实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百姓的优秀品格,谴责了骄兵悍吏残民以逞的罪恶行径。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他对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此前南朝的山水游记多用骈文书信体表现,而且是以表现声色之美为主。柳宗元山水游记多作于被贬永州时期。他观察细微,描绘精确,而且字里行间寄托了他遭贬被弃的悲愤。代表作是《永州八记》。一方面,他用精确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形神兼备的景物图画;另一方面,又通过主观感受的强烈介入和鲜明表现,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把山水散文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而确立了山水散文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柳宗元散文的基本特点是风格高古峭拔,立意新奇深刻,逻辑思维精密,论辩锋芒锐利,文字精致简洁。

晚唐小品文

晚唐时散文创作逐渐走向衰落。鲁迅指出:“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只有继承韩愈、柳宗元杂文的小品文取得显著成就。代表作家作品有皮日休《皮子文薮》、陆龟蒙《笠泽丛书》、罗隐《谗书》。

散文衰落,骈文复兴,造成晚唐赋的数量猛增,而且题材内容有所扩大。从中唐以前以歌功颂德为主,发展到咏物、记事、说理,无所不包,技巧也有所变化,尤其是温庭筠、李商隐等骈文大家的出现,使骈文夺回了一部分阵地。杜牧《阿房宫赋》以才情文采和议论气势见长,基本保持了古赋的形态,但将赋所常用的四、六句改为散文句结构,使用大量隔句相对的排比,极意铺陈却无堆砌之弊,辞采瑰丽而不绮靡,自有一种劲健之气贯串其中,是这个时期新文赋的代表,为后来的散文赋创造了经验。

总结:

总之,唐代散文逐渐摆脱了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了秦汉散文内容充实、行文自由、朴实流畅的传统,与骈文相对而言,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体文。初唐散文,虽然仍以骈体为主,但已经透露出新的气息。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尽管也多用对偶句式,却不受形式的束缚,笔力雄健,言之有物,令人耳目一新。中唐散文,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就卓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晚唐小品,异军突起,大放光彩。

篇三:唐代散文

第九章 唐代散文

一、复习提要

1、了解唐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2、重点掌握中唐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散文创作的成就。

3、了解其他作家的散文创作,掌握其代表作品。

4、掌握重点作品表现手法、主题思想和语言特点。

5、掌握作品的作者和名句的出处和价值。

6、重要段落的翻译和词句的解释。

二、填空题

1、“落霞与孤鹜齐飞,的《 》。

2、韩愈的《》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3、被苏轼称为“”的韩愈,不仅是的领袖,而且是继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

4、韩愈集中记叙文不多,代表作品是《》。

5、《童区寄传》的作者是

6、柳宗元的重要贡献,在于使散文品种获得独立的生命。

7、柳宗元的寓言小品的名篇主要有《《 》。

8、晚唐,韩门弟子等继续提倡古文,但成就不大。

9、晚唐小品的代表作家有1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于 的《 》。

1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出自于 的《》。

12、柳宗元人物传记的代表作是《。

1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出自 的《 》。

14、《野庙碑》作者是。

15、《柳毅传》的作者是。

16、被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作品是的

《》。

三、单项选择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作者是:( )

A、王勃 B、骆宾王 C、韩愈 D、柳宗元

2、《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的作者是:( )

A、王勃 B、骆宾王 C、韩愈 D、柳宗元

3、“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出自:( )

A、《师说》 B、《讲学解》 C、《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D、《送李愿归盘谷序》

4、《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杜牧 D、陆龟蒙

5、《蝜蝂传》属于:

A、纪传体散文 B论说文 C、杂文 D寓言小品

6、“黔之驴”出自:( )

A、《永州八记》 B、《三戒》 C、《送孟东野序》 D、《杂说》

7、南霁云这一人物出自:( )

A、《讲学解》 《张中丞传后叙》C、《段太尉逸事状》

D、《童区寄传》

8、杜牧的《阿房宫赋》是:( )

A、抒情小赋 B骈赋 C、文赋 D、律赋

9、《柳毅传》中描写得有声有色的人物是:( )

A、柳毅 B、龙女C、洞庭君 D、钱塘君

10、《霍小玉传》的作者是:( )

A、李公佐 B、蒋防 C、沈既济 D、白行简

四、多项选择

1、盛唐要求散文改革的人物是:( )

A、陈子昂 B、萧颖士 C、独孤及 D李华 E、柳冕

2、韩愈的说理文有:( )

A、《原毁》B、《进学解》 C、《师说》D、《送孟东野序》

E《送董邵南序》

3、出自韩愈笔下的散文有:( )

A、《送李愿归盘谷序》B、《三戒》C、《右溪记》

D、《论佛骨表》 E、《进学解》

4、柳宗元的记叙文有:( )

A《童区寄传》 B、《蝜蝂传》 C、《捕蛇者说》

D、《三戒》 E、《种树郭橐驼传》

5、属于《永州八记》的作品有:( )

A、《始得西山宴游记》 B《野庙碑》 C、《小石谭记》

D、《右溪记》 E、《捕蛇者说》

6、《三戒》所写的动物有:()

A、马B、驴C、麋D、獐E、鼠

7、晚唐小品文代表作品有:( )

A、李翱 B、孙樵 C、罗隐 D、陆龟蒙 E、皇甫湜

8、《阿房宫赋》的艺术特点有:()

A、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B、善于刻画物形象 C、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语言朴素自然 E、语言凝炼新奇

推荐访问:唐朝 散文 描写唐朝的散文 唐诗 唐代散文影响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唐朝的散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唐朝的散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