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思修论文范文

时间:2024-05-20 08:40:2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思修论文范文

  谢谢你,正能量

  正能量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而正能量的最高境界就是赞美,如果没有赞扬的微笑照耀,我们怎能去感受、去爱?

  微笑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正能量。悲哀的说,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知觉的人性中的悲悯逐渐开始变得麻木,直到有一天我们与微笑猝然相逢,心才会被正能量所俘获。

  ——让我们,学会捡拾。

  拾回某些被忽略的、遗忘的东西。

  还记得高考的时候听到的一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相信很多老师都拿它当做过押题热点,可抛开这些,这篇文章真的感染到了我。

  在大多数人看来鼓掌也许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在我眼中——“鼓掌”是种正能量的代称。“鼓掌”是种欣赏,同样也赞美。我想,只有擅长赞美别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人变了、我们自己也变了。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更为可悲的是,我们并不为这种自身的改变埋单,而是将它归罪于世态炎凉。人们总是有理由,因为社会太现实了,我们的改变只是在保护自己……可是事实呢?

  渐渐的,心像是被冻成了一坨冰,但内心深处依旧渴望被阳光一样的东西融化。而幸运的是,在凄惨悲戚的现实中,真的有一种东西像阳光一样融化了‘这团凝冰’——这就是正能量!

  做到赞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到那些比我们强的人,或者同自己付出相同却得到了更为丰厚的收获成果的人,我们真的能做到平心静气的起立鼓掌吗?

  我想,答案是不确定的。

  想到以前看过的一个节目《感动中国人物》,里面讲述的都是些大公无私的小人物,有贫困山区的教师、有底层工人还有些社会人。他们都是最鲜活的代表,而他们却能绽放开生命的灼灼花朵,活的那样有生命力。他们在用自己的力量精心侍弄着爱与美的培育。

  相信很多人都同我一样,每次看到他们的事迹都会不约而同的热泪盈眶,而随之而来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不加任何渲染。

  这是种情感的冲击!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当得奖人的短片放出来时,我总是含泪在微笑,而感动的源泉并非他讲述的不幸的一切或者一切的不幸,而是他们小小身躯所传递给世界的正能量。正能量就像是发光体,是世界上最好的药剂,他们能治愈人们心中丢失的善念,是能势必压到冷漠的负能量。

  赞美、鼓掌……这些都将世界的美好放大化,升华一切‘善’的概念。毫无置疑,我们需要它!

  谢谢你,正能量。

 

【更多相关内容】

毕业论文的一般格式

2015毕业论文致谢词

毕业论文结束语精选

毕业论文的一般写作步骤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毕业论文答辩精选范文

思修论文范文

篇二:思修论文范本

论法学教育中的功利化倾向及其克服

何伦坤 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当前在 “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法学专业教育凸显出比较突出的功利化倾向。它颠覆了法学专业作为人文教育的本质,肢解了法学专业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二元结构,给法学人才培养造成了严重危害。应从树立正确的法学教育观,坚守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使命;厘清应用性人才培养内涵,坚持法学专业职业面向的基础,回归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强化教育者的教育和管理等方面予以克服和修正。

关键词:法学教育;功利化;就业焦虑;应用性人才

当前在 “应用型本科”建设过程中,法学专业教育出现了背离教育规律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其突出表现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功利化偏向、课程设置的功利化拼盘、教学过程的功利化裁剪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简单化处理。它颠覆了法学专业作为人文教育的本质,肢解了法学专业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二元结构性特征。如果任由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必将扭曲法学本科教育的特性,给法学人才的培养带来严重危害,必须予以反思和修正。

一、教育观念的功利化偏向

在教育观念上,将法学本科教育纯粹定位为一种职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特别突出以司考过关率、就业率来衡量办学水平的高低,将内容丰富、目标多元的法学教育裁剪为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忽视法学本科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法律人这一最基本的使命。

之所以出现这种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就业焦虑症的压逼。近些年来,从就业统计数据来看,法学专业不断被亮红牌。同时,教育主管部门把就业率和招生、专业设置挂钩,不断加大对大学就业的考核。有些地方甚至规定,连续几年就业率偏低的专业将被停办。就业率成为高校生存的巨大压力。这种就业的焦灼直接导致了了大学管理者在思想上失去定向,过度强调就业在法学教育中的目标地位,从而背离大学法学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第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改的过度化。最近一些年来,全国高教界掀起了建设“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改运动。各高校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采取行政主导的方式,强力推进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学模式、科学研究等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法学专业也是如此。但由于片面地理解法学应用性的内涵,错误地认识应用性教改和法学教育属性的关系,将应用性与素质教育割裂开来,将法学教育的属性异化为职业教育。

法学教育观念和思想上的功利化偏向,直接驱导了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能力培养上的功利化、简单化,危害颇深。必须首先着力予以破除。

首先,要回归大学法学教育的根本,坚守大学精神。大学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在根本上还是面向人的教育,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是其根本目标。法学教育作为人文教育,其最基础的使命也在于培育人格自由、乐于创新、脚踏实地、崇尚正义、宽容克己、参与奉献的合格公民;其次,才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法律人,而非一个法律机器。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职业指向、市场需求并非大学法学教育的全部,除此之外,大学法学教育还具有传播法律思想、培养法治精神、守护社会良知的重要使命。而不能因就业压力大而就功近利,扭曲大学法学教育的本质,将其异化为“考证培训”,“就业教育”。何况,就业率的高低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比如,法律服务市场的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等等,均会影响到法学专业的就业率。完全以就业率来衡量大学教育的价值,必将丧失大学存在的价值。

其次,要厘清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内涵,坚持法学专业的职业面向,回归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一般来说,应用性人才相对应的是理论性、学术性人才,其强调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是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中,而非从事理论研究。法学专业本身属于应用性、实践性专业,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绝大部分在法律部门和社会管理中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但是,在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的属性仍属于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基础,包括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在内的教育模式,即具有通识基础和职业定向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说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模式。所以,法学专业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是内含在素质教育之中的,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命题。申言之,强调法学专业人才的应用性特点,并不排斥法学专业素质教育的属性。所以,法学专业进行应用性改革,其真义在于改 1 ①

变传统的法学教育过于侧重学科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技能、职业能力培养的弊端,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式等方面进行“应用性取向”、“职业面向”的调适,而非割弃法学教育的人文性、伦理性。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改的过程中,要克服、避免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必须在正确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坚持法学专业职业面向的基础上,回归对法学专业素质教育属性的坚守。

二、课程体系的功利化拼盘

课程体系是实现法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其科学设置要回应“基础扎实、口径适中、能力突出、素质过硬”人才目标的要求。具体要求是:专业核心课完整、学时配置充分;专业基础课精干而不吝啬;专业任选课(模块)宽广而不泛滥;通识性课程实用、经典而又能开发学生的心智。而功利化法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适应就业、司考的功利化需要,其体系呈现出缺乏内在有机联系的碎片化拼凑。如,大量裁删法学专业课,压缩基础理论课课时,将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课程,规定专门的学分;有的学校甚至只开设教育部要求的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其他法学专业方向课基本不开。通识性课程设置,固守上级的科目和学时要求,基本上等同于为大学体育课、公外、“两课”、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数量庞大占近30%的比例。拓展学生专业基础的课程,如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一片空白,造成学生专业基础不牢、专业发展能力滞后。专业模块课,大量充斥着外语、写作、市场营销等技能性、就业性课程,内容杂乱,目标不清,缺乏与法学专业的关联性。

思修论文范文

功利化课程体系的祛魅,首先要正确认识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关系、课程体系内部各类课程功能、比例关系,回守“素质、能力、思维、技能”并重的课程目标,坚持课程体系的市场导向。其次,在具体构建中,通过“裁、减、并、拓”的方式,对通识课进行结构优化,如压缩公共计算机课时,对“两课”教学内容进行一体化重组,删除重复性内容,同时精心开发素质任选课,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要凸显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三大资质的培养,对专业核心课进行优化重组,适度压缩其中的程序性课程课时,保障基础理论课、实体性课程课时;增设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对专业方向课,按照各自院校的培养面向进行特色设置,避免千人一面,比如工科院校可以基于学科关联性强化商事法方向的课程等。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应该适度,应结合法律专业的行业面向和岗位群,重点开设公共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业中对法律人才需求密集的关联课程,从而舒缓专业方向课窄而导致的就业能力不足。对于公务员考试、司考类课程,通过开设专门培训班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绝对不能纳入课程体系。尽管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课是就业的重要抓手,但是如前所述,大学法学教育的目标并不能等同于司考和就业。

三、教学过程的功利化裁剪

完整的法学专业知识教育内容以“四基”为主干,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要贯穿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理论教学等所有课程教学过程。而功利化法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以就业、实用和职考为取向来裁剪内容,导致法学人才知识体系的碎片化、应试化。其突出表现为:理论课教学,侧重司法考试热点法条的解读和具体制度知识的讲授,对法条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等不予追问,甚至略去不讲,法学课堂变成了法条释义课 、甚至等同于司考培训课;课程考试考查,侧重于司法考试知识的的考查,甚至直接将历届思考试题直接移植为考试内容;在知识属性的选择上,侧重于应用性、程序性、实践性知识的传授和训练,严重忽视法律伦理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的教育。从而,解构了法学教育知识结构的体系性、基础性,突出了对法律机器、法条匠、甚至“现代诉棍”的培养。

这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造成严重误导。例如,在认识上,将大学四年的学习目标上简化为司法考试证书的获得,从低年级开始就不断学习、研读司考教材,反复操练司考题。在学习态度上,凡是与司法考试关联大的、分值比较重的课程认真对待,反之则敷衍塞责。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条规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职业考试知识的记忆。由此造成学生专业素养严重残缺,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法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和经典著作,不了解有哪些法学专业期刊和专业机构及其网站;不会用法言法语思考和交流,成为法条背诵的机器,缺乏法共同体人的基本资质。这样的学生是很难融入法律职业共同体的。

另一方面,还严重消解了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建构,危及社会正义的实现。法学是正义之学,法律职业是一门维护、实现正义的事业。法学教育不仅要培育学生利用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的要传授学生尊崇以正义为核心价值的法律信仰、法律伦理知识,并通过相应的教学过程的价值 2 ②

教化和实践训练,建构其作为法律职业人的价值体系。也就是说,法学教育不仅要受教育者智慧,还要使其高尚。高尚的人,其才智才能够符合人类的方向使用。而以法律伦理为核心的法律精神教育是保证法律人才服务于法律正义生活之需的阀门。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具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精湛法律技能,但品德低下、唯钱是举的法官、律师会干出什么!

静态的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庞杂的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的转化,这一能动创造的过程实现,主要依靠合格、优秀的法学教师。所以,法学教育内容功利化裁剪的出现,从根源上来说与教育主体——教师的法学教育知识、方法的缺失有直接关系。我国法学教育师资的主体源于法学专业研究生,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教师教育和训练,从而导致教师主体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贫乏,对法学教育规律认识不清;加之以学术评价为导向的职称评审机制的牵引,进一步消解了法学教师对教学知识、技能的研究和掌握。这种状况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表现更为突出。

因此,要克服教学内容的功利化裁剪,主要要加强对法学专业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一方面,在教师入口处严格把关,严格教育,尤其是坚持助教制度、青年教师指导制度,明确规定没有经过一到两年的助教阶段训练的教师不得上讲台。另一方面,要改革相应的职称评聘条件,修正过去那种只重科学研究,而不重教学研究的做法,要制订政策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学术研究。从而,保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创造性施教,实现法学教育的德性教育、知性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完美统一,培养完整的法律人。

四、职业能力培养的简单化、低层次化处理

法学专业的职业能力包括一般性的法律业务操作技能和核心专业能力。一般操作技能是指从事法律业务的最一般的简单操作技能,如法律文书的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证据调取能力、程序管理和控制能力等。核心能力就是法律思维能力,即运用法律概念、原理和规则发现法律事实和法律问题,并运用法律思维方式分析法律关系,处理法律问题的技术和能力。这些能力是法律职业的核心标识,它关涉到法律人在面对复杂问题和案件时的智力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是衡量法学教育成败的标尺。

而功利化的法学教育侧重于以就业和考试为导向的应试能力、识记能力和一般操作性职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与法学教育观念的功利化指导,以及课程设置的功利化拼盘、教学内容的功利化裁剪是紧密联系、相互承接、一体多面的关系。忽视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会消蚀了法科学生在未来的法律职业生活中的发展能力,甚至会影响到法治事业的生命力。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知识、法律信仰、法律技术得以运用和组合的推动力,如果没有法律思维的力量,再多的法律知识、再坚定的法律信仰,都只能在法律人大脑中枯萎和消失,永远不可能转化为推动社会法治发展的动力。④ ③

因此,必须在树立正确的法学教育观的前提下,把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位置,通过筑牢专业知识基础,精讲法律原理,精心实施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等教学环节和过程来推进。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法律信仰教育植入所有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尽量减少一般性的法条注释和结论性知识的课堂讲授内容,将有限的面授时间集中于阐释法理,说明对规范的法理评价,增加启发性、动态性知识和课堂讨论的教学内容,强化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法学本科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实在。其生成是当下社会功利化、浮躁化、实用化风气影响下,大学管理者对大学精神认识摇摆和政府对大学的不当干预和管理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施教者缺乏正确的法学教育理念、教学知识、教学方法的集中反映。而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因此,克服法学教育功利化的倾向,其关键在于改革政府对大学的计划式管理体制,培育办学自主权,让真正的教育家按大学的精神和法学规律办学;同时,建立法学专业管理者和教师的管理和教育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从而保证法学教育在操作层面,由具备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熟悉法学教育的规律、明了大学法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价值、掌握法学教学基本方法的人来落实。只要我们不折腾,秉承大学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就一定能够克服!

注释:

3 ⑤

①曾宪义、张文显:《法学本科素质属于素质教育》,《法学家》,2003年第6期。

②法律职业共同体三大基本资质是指:一是必须掌握法学学科基本知识体系;二是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包括法制信仰、法律思维和法律伦理、法律语言等等;三是必须掌握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参见霍宪丹:《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思考》,《法学》,2005年第2期。

③⑤廖益新:《法学本科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改革》,《法学家》,2003年第6期。

④梁开银:《法律思维: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切合点》,《法学评论》,2011年第4期。

)

4

篇三:思修论文范文

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和很多刚到大学校园的新生一样,我以为大学的学习是和高中一样的,有班主任,有任课老师,有生活老师,只是学超不过十门的功课,每门课学四年...... 殊不知,大学里的班主任几百年见不到一面,生活老师更是见面都不认识。学习的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每学期都有十来门课,而且都只是学一学期,然后是有可能四年再也没时间系统复习的,每门课的老师都不一样的。

来自小山沟的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来到首都北京,本来就有些不适应,加上从高中紧凑的生活猛然间的转入大学自由宽松生活的不适应,我第一次迷茫了,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这个时候我急需一个能告诉我“该怎么办”的人来给我指导。可人生地不熟,我该找谁呢?如果是在高中,我可以找班主任,可以找生活老师,甚至可以回家找父母,可是,现在是大学......

我在大学接触的第一个老师即是我的第一个班主任——一个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年轻老师,他比我大五岁。于是我忽略了年龄背景的差异,我把他当成我的“好朋友”,大学里的知己,我将我的想法全盘托出,希望他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那时候我得到的回答是:你应该乘大学专业课还比较轻松的时候,特别是大一期间,多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多参加学校的学生会活动,争取机会锻炼自己。在大一大二期间就快速塑造自己的个性。他给我的理由是“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这也是我们唯一一次比较深入的聊天,因为后来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都比较忙得缘故!

这种理念,这种观点对于在中学阶段只懂得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我十分兴奋。当然,接下来的时间我倒是充实了不少,我加入了七八个学生组织,而且每个组织有活动时我总是全力以赴,十分用心的在锻炼自己。(这是我的性格,一旦认定的事情总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的去努力!)其中,我最用心的,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是学生会,当时我是在外联部。作为外联部的干事,我也就有很多的时间和师兄师姐接触,我也基本上从离家的伤心和彷徨中解脱出来。

不幸的是,我总是没法合理的安排好时间,大学的课程总是安排的很多,虽然大一大二已经是相对的轻松。而我总是没办法“工作”和学习兼顾。于是在旧的问题迎刃而解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我是否应该像中学时代一样,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可是如果这样,我就没有时间参加学生组织的任何活动,那样又与“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师训相背离。我该怎么办呢?我第二次迷茫啦!

在一次老乡会上,练就“一身交际能力”的我,和刚刚考上本校研究生的师兄聊得很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其中,对于学习与“工作”的冲突问题,他送给了我一句话,令我刻骨铭心的话,令我是如救命稻草一样的一句话,那就是——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他是研究生,是优秀本科毕业生,加上是老乡,我就更加的相信他的话啦。从此以后,自以为聪明的我就开始了我的逃课历程,大有不把这门艺术发扬光大不罢休的劲头,于是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参加、策划、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的名气也在不知不觉中大大提升,在本校区,几乎是路人皆知的活跃分子和逃课大王!

这种充实又风光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前一个月,当时班级里充满得考试气氛提醒了我,我即将迎来了大学的第一场考试——期末考试。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理解“害怕考试是不用功学习的学生的特权”这句话的含义了。我的心是空前的每把握!这种心情比起面对黑色的七月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令我欣慰的是在考试之前我有一个月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这一个月里学生会的活动也全部停止了,也不上课啦。而且考试得科目虽多,每门考试时间安排得比较开,相隔好几天。于是我每天熬夜,开始了猫头鹰的生活,没日没夜的啃书。可是我总是没把握,像这样的学习方式我是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直道走进考场的那一刻我还是忐忑不安。就这样,我打了人生第一场没有把握的战役。

战绩虽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但也不尽人意:有一门课亮红灯,其余的科目全部是六七十分。看到这样的成绩报告单,我第一次有了不敢回家的想法,第一次有了不敢面对父母的想法,第一次有了对不起父母的想法!于是我决定过年不会家了,告诉父母的理由是想锻炼自己男儿志在四方的勇气。至于学习,当然是报喜不报忧了,理由是不想让父母担心,因为让他们知道他们也帮不了我,只要我下学期开始好好努力就行啦!

在内疚和悔恨中第一次单独过了春节,没有欢笑声,没有祝福声!当我在除夕夜给往家里打电话时,听到我母亲的声音我只剩下哭了。那时在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一定好好学习,我一定不会再次对不起父母的!但遗憾的是我始终没有进入的更深的一个层次——我怎么样好好学习?

带着这样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我迎接来了大学的第二学期。学期初,我告诉自己只要上课好好听课就行,下课时间还是要好好的参加学生活动的嘛。因为我始终没有忘记老师说的“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这句话。可是因为第一学期没有学到本该学的知识,第二学期的课听起来十分费劲,于是另外一句话——“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解救了我。我总是告诉自己这门课不重要,或者这门课很简单。有了这些想法,我又一次心安理得的逃课去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了。唯一不同的是:班级里的同学们之间已经相互熟悉,常常一起打牌、游戏的活动我也常常参加了。时间总是平等的,我有时间和同学们一起玩,有时间参加学生会的活动,那么就更加没有时间去学习啦。此外,通过交流,从同学那得知,有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没有认真学习,但只要期末好好复习是肯定能通过考试的。因此也就玩得更加的痛快了,更加的肆无忌惮啦!

通过复制和进化,我果真更好的诠释了“大学是塑造自我个性的学习阶段”、“大学,逃课事一门艺术”这两句话!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我第二学期竟然全部通过了所有的考试! 唯一不同的是我的心情,表面上乐观、积极、开朗的我,已经在心里不知不觉地埋下了不自信的种子,而且茁壮的成长着,一步一步地吞蚀着我的心灵。

古往今来人都没有停止过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探求的脚步。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 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

然而,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因此,为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后,要用实践的方法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

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麼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麼情况将会完全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

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毕卡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

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肮脏」,床第间的私密用语到了街上即成「脏话」。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

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当你年轻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有时候搞的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好。

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

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还是简单。

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

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就是双赢理念。

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

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9、凡事总会有代价。代价越大,获得越大,大凡如此。

10、爱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而论。爱一个人是自己成熟的唯一途径,不会付出、不愿付出的人无法经由爱而成熟。付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怎样,你的爱大抵就会怎样。

11、坦然自若地活着。天不会塌下来,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没有人会妨碍你,选择是你自

己的--千万别为自己的选择为难。

12、自己渴求的往往就是自己所缺少的。但需要让自己安静一会,考虑一下自己现在成天忙碌的是否就是自己所渴求的,是否是自己所缺少的。

13、经常问自己活着是为什么。尽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生命就是一场能量衍化的短暂旅程、生活就是能量衍化形式的堆砌,活着必须为什么。

14、不要轻易尝试改变他人,尝试着尊重他人--他们一般愿意成为你所尊重的人,而非你所设定的对象。

15、越熟悉的人越容易疏忽。经常和家人、朋友、同事打电话、聊天、吃饭,不需要主题。

16、包容很重要。不需设定功利性的目标说服自己;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因为他人身上短暂存在的某些天真的不成熟而错过对他好的机会。爱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

17、忘记要忘记的,记住要记住的,找寻你需要的。

18、成熟就是知道黑白,接受顺利与困顿,勇于承诺也还有些隐忧,勇敢与怯懦集于一身,徘徊在欲望的边缘却知道自己的方向,下定决心也可能反复,痛哭流涕笑面如花,愤怒而后感恩,喧嚣归于宁静??

生活中,有些人为爱而生,听听梁山伯祝英台的千古绝唱便可知,有些人为生而爱,看看我们的年青人们越来越会因为自己事业的追求而放弃一段感情了。

不能说前面的人痴傻,也不必抱怨后面的人自私麻木。其实它们二者是统一的。

一件东西的价值,除了使用价值外,是自己的价值观赋予它的,为情所困者是重视情义的人,后者则是踏实的务实者。其实还有一些人,就像书中所写――“侠骨柔情”,鲁迅也说无毒未必不是大丈夫,现在的歌星也开始唱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如果将两种人的优点都统一起来,岂不是更好?

上次班级活动,探讨“事业与爱情你会选择什么”?,主持人问我的时候,我说的是“选择爱情,因为事业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也许朋友们以为我还是太多情。但是我那句话只说了一半,假如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你的事业则是千百人的事情呢?会怎么选择?我陷入飘远的思绪之中。

我幡然醒悟到,生与爱啊,本身只是两个表象而已,背后的本质是欲望,只是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以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方式便不同罢了。有些人的欲望是自我满足,这固然容易出现问题,其中有偏生的或者爱的,便有了痴男怨女,爵虫利蠹。而我的欲望是了解这个世界更多,还有美,所以我的生与爱的结合便是另一个样子。具体是怎样,得看自己的实践了,预期一下,美是用来爱的,很有可能会偏重一些爱的方面吧。

看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里,还是有太多道德和伦理的东西,也许有失于理想主义。但理想和现实本身就是两个选择而已,没有优劣,此刻,我只能选择我此刻觉得好的东西。

所以,不管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不管生活在其中的人多么的无奈。例如我是个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人,兵荒马乱,饿殍遍野??不管怎样,这个世界在我心中都是个美好的调子,生在其中,就必须要热爱它,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世界的一部分,为何只爱自己呢?真的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也有我们自己的过错,或者我们同类的过错,抱怨是没有好处的?? 生命是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希望、自由和健康它就不重要了。那样的生命是痛苦。中国人说那是生不如死的;自由主义者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命如果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不会赞美大义灭亲;我们也不会推崇文天祥、岳飞;我们就不会唾弃秦桧、唾弃贾似道;我们就不会挺身而出,从容就义。我不会在乎就义,但是我在乎我的就义不被人知。不被人知的就义是没有价值的就义。我权衡者就义与偷生的价值。 价值观:人生的指南针

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作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

的价值观。一个人之要想成为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

如果我们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那些,然后确实遵照这些价值观去过每一时。每一刻。

当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怎么下决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作出决定,往往成为痛苦的折磨。

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

当我们说到什么东西有价值,那表示它对我们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当你喜欢某样东西,那就表示它在你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份量。在本章里我要跟各位谈谈人生的价值观,因为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在你价值观里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实质上的,另一种则是工具上的,譬如说我问你:“在你心中认为对你最重要的有那些?”你或许会这么回答:“亲情、家庭、金钱??” 这里面像亲情就是你所追求的实质上的价值,因为它能挑起你的情绪,至于家庭和金钱便是工具上的价值,它们只是一个帮助你达成“亲情”这个情绪的管道而已。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归究原因乃是没有弄清楚“实质价值” 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惟有实质价值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汲汲营营,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

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最终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着干什么等。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要有自我,或者说要有个性、独立的人格以及个人化的趣味和行为。

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有做为,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聊最大的起因便是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

生活是人的实在的生活流逝过程,是人们每日每刻活着的内容;而人生则是人们对这实在生活流程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活着的内容的主观评价,因此,人人皆是先有生活而后有人生,人们活着是生活之事,而人们活得怎样则是人生大事。

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

一、确立目标,艰苦奋斗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因此在我们为自己规划之前要考虑好。自己真的是否对选择的学科或研究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只是因为家长的要求或其它的原因,那么会影响自己更深更远的发展。相反若对自己选择的学科是发自内心的热,那样我们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仅仅有了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奋斗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得学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文学家说, 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聪明;而政治

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而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

推荐访问: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思修主题 思修考试开卷的吗 论文怎么写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思修论文范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思修论文范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