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河南文化小论文

时间:2024-05-20 08:16:5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河南文化小论文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也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诞生地。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优美的自然风光造就了安阳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具体可以概括为“三根两游”,即:中华文字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中华人祖之根和民族精神游、山水风光游。一是“文字之根”。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字,除了甲骨文字以外全部都湮灭了,只有甲骨文字与现代汉字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二是“文化之根”。五经之首的《易经》,就发源于安阳的里城。《易经》所包含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哲理,以及它的神秘色彩,在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三是“人祖之根”。三皇五帝之中,就有颛顼、帝喾两位圣贤在我们安阳建都,至今还有他们的王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民族精神游”是安阳旅游资源的一个鲜明特点。古代名将岳飞诞生在安阳,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安阳也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激励我们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安阳不仅有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迹,而且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位于安阳西部的太行大峡谷被誉为“八百里太行之魂”和“北雄风光最胜处”,“山水风光游”就展现了安阳丰富的自然旅游景观。

徜徉一座城市,地名是认知和品读城市个性的概念和工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地名则是跃动的音符。城市是历史的积淀物,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在这个城市留下自己的印迹。老地名蕴含着城市记忆,纪录着城市生命的演进历程,体现城市的筑城形制,街道布局和文化意蕴。“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地名文化承载着这座城市生生不息发展历程。地名是有生命的,有品格的,一如安阳一名所蕴涵的宁静和谐、昌明祥瑞。

厚重的安阳地名文化

地名是地缘文化和语言文化演进的窗口,悠远的城市的记忆和历史文脉的更新延续构成城市魅力。对地名文化内涵的探寻,可以洞察到地名实体背后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历代安阳人民创造了丰厚的地名文化,无论以山川形制、方位姓氏、人物景致,或以革命英烈、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命名,每个地名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含义。从小南海、渔阳村到灵泉古寺的历史轨迹;从水冶、铜冶、铸钟街到熔铸司母戊鼎的熊熊炉火;从李珍、子珍、双全到英烈万感楼的浩然正气;每个地名都镌刻着历史的风云际会,记述着曾经的沧桑变迁。安阳地名文化,构成安阳古都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是一部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绚丽多彩的大书;也是安阳乡土名城文化的生动教材。老城的九府十八巷已洗去岁月的铅华,退去历史的原色,却晕染出悠远宁静的生命体验。无论小巷的命运如何,古城的历史会延续。历久弥新的洹河文化是安阳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帜。地名中蕴涵着城市的

历史文化传统,是城市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那些亲和淳朴的老街地名,已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围,融入人们的精神家园,流淌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情愫。

历史名城由它的标志和母体建筑组成,二者缺一不可。城市的街道地名所对应的城市空间,历史进程,地理环境,经济社会,乡土风情等历史人文信息相当丰富。品读那些文化蕴涵丰厚的地名,给人带来无尽的遐想、流连、会味,留给人们久远的教益和启迪。安阳地名,无论山川河泊、平原沃土、阡陌道路、古代桥梁,还是县区乡镇、村屯营铺;从昔日老城里晨钟暮鼓的九府巷陌,到安东新区的广夏万间、通衢大道;入夜的易园和市民文化广场光影婆娑,流光溢彩;古朴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相交融。安阳地名,是城市之根、文化之魂的传承延续。它所包含的厚重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文明、和谐、创新、超越的城市精神生生不息。地名是一座城市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它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城市的软实力。地名同时反映一座城市的文化观念和文明程度,画龙点睛般烘托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品格。爱我古都安阳,知之深方愈发爱之切。对代表安阳丰厚自然人文禀赋的地名和实体建筑进行发掘、保护、传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阳,是具有3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我国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和《易经》的故乡,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被誉为“文字之根、文化之根、人祖之根”。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院 殷墟,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这里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红旗渠,构筑在风景如画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之上,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其中红旗渠源、青年洞、空心 坝、总干渠分水 闸、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红英汇流、桃园渡槽、曙光洞,夺丰渡槽、水力发电站等地都值得一看。红旗渠显示了“人定胜天”的伟大力量,这种永恒的精神定会 在新的一年中鼓舞着我们,让我们斗志昂扬地去迎接美好的生活给予的挑战。

【安阳春节民俗活动】抬阁旧时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抬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灯展就像是一台晚会中的歌舞,有了它才有色彩,才有激情,快来看看这热闹的灯展吧。

从安阳文化古都谈古代哲理与内家拳拳理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郭沫若的诗句把安阳的历史阐释得淋漓尽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遗存遍布全市,它们见证着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每一个进程。

寻找原始人生活痕迹

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是中原地区唯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安阳市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之腰,坐西朝东距小南海仅1公里,是一处溶岩洞穴。

顺着小南海水库沿盘山公路一直向上,一路观赏山间的风景,不免感慨大自然的瑰丽。走进小南海洞穴遗址,一座栩栩如生的原始人雕像坐落在洞外,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石洞背靠大山,洞前是相对开阔的地面,东南方距离洹河甚至不足1华里。走进狭长的石洞中,里面最宽处不足3米,高约2.5至3米,石洞向西南方向延伸至50米远,不禁让人浮想原始人当年的生活状态。

附近村民告诉记者,1960年3月,安阳人民修小南海水库,开山取石时发现这一天然石洞。1960年四五月份,由(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河南文化小论文)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旧石器考古专家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掘。两次试掘都在洞口附近,出土有石器7078件,多种动物化石及用火灰烬。石器一般器形较小,绝大部分为人工打制的石片。石料以燧石为主,石英次之,也有少数火石、石髓及石灰岩等,种类计有石核、石片、敲砸器、尖状器和多种刮削器,也有少数装饰品。动物化石有野驴、水牛、野猪、斑鹿、羚羊、狗、猩猩、鸵鸟蛋、刺猬、狼等。

据科学测定,洞穴的文化遗存,上层堆积距今约13000年,下层距今约2到2 .5万年。其时代和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相差无几。文化层厚6米左右,可分5层。据分析,由于此处地理位置优越,原始人定居洞穴后,制造工具,烧食野兽,到小南海中饮水、捕鱼,到东边平地采摘野果,到西山狩猎,此处渐渐成为古代人类生息繁衍的场所。

由于它是河南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是建国后在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先生定名为“小南海文化”。它填补了考古研究上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缺环,为人类的发展历史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宝贵实物资料。小南海原始人洞穴遗址的发掘,彰显着安阳的古老文明。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造就北齐石窟

小南海石窟原是宏伟的灵山寺,现仅存三座石窟,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从形体结构和风格题材来看,与河北省峰峰响堂山石窟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是北齐时期石窟艺术的珍品。由于它位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

踏进灵山寺并不起眼的山门,映入眼帘的是两块已经与后面山体截然分开的巨石,石窟就开凿在巨石上。“原来这些石窟都是与山体连在一起的,由于开山取石,才使它与山体脱离。”70多岁的村民李大爷讲,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石窟与山体分离后,当地政府专门把它们圈成一个院落,并派专人进行看管,做些日常维护工作。

西窟平面呈方形,面积大约在2.4平方米左右。正中雕释迦牟尼佛一尊,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左右为胁侍菩萨二像,两侧壁各镌刻菩萨三立像。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都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

在三个石窟中,中窟的规模相对较大,它平面也呈方形,面积较小。正中雕释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内浅刻6个腾空飞舞的飞天,左右刻二胁侍菩萨,两侧壁各镌侍立菩萨3尊,其间各浅刻3尊小型菩萨,手拿莲枝。东壁上部有浮雕弥勒说法图案,西壁有浮雕莲枝菩提树图案。座台上刻有三个伎乐人。全窟萦壁遍布拜佛积德、敬佛造像的题刻。门亦作拱状,有门槛。门额饰形象生动的二青龙,间有火焰宝珠,下为两只金翅鸟。门洞两旁对称地刻有挺立着的天王浮雕,威武雄壮。门额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记载着当年的故事。

东窟毁坏相对比较严重,与其他两个石窟相同,平面也呈正方形,面积为1.66平方米。正面中间雕琢释迦佛1尊,左右刻二胁侍菩萨,两侧壁各雕3尊菩萨。其间弥刻大小佛像23尊,没有统一布局,看上去不像是一次雕刻成的。“东窟是从其他地方整体搬迁过来的。”说起东窟的由来,李大爷来了兴致。东窟原来位于附近村庄里,由于附近一些石料场不断放炮崩山,危及文物安全,而且容易遭到人为破坏,安阳县文物保护部门决定将东窟整体迁移到中窟围墙内。

北齐时期的三大石窟,让人感叹古时劳动人民鬼斧神工的雕刻艺术和匠心独具的创造,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安阳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从北齐繁衍到了现在。

寻访后岗三叠层文化

走进安阳高楼庄,一幢幢居民楼林立,很难看出古代原始人生存过的痕迹。然而,在高楼庄的地下,却遗留着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遗址。

据了解,1930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的梁思永学成归国,第二年春天,他主持了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共开探沟25个,发掘面积216平方米,发现有白灰面房址、陶器、石器和骨器等。当年秋天,他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开探坑20个,发掘面积385平方米,除发现有白灰面房址外,还发现了一段长70米的夯土围墙。与之前的发掘不同,根据发掘出的遗物统计,依据土质土色的区分和遗物特征,他将发掘出的文化层合并为3个大的文化层,即上层的小屯文化、中层的龙山文化和下层的仰韶文化层,也就是中国考古学史上著名的“三叠层”。

此后,这个遗址又被进行了数次挖掘。仰韶文化的彩陶钵、碗、罐形鼎,以及三角斜线纹、多道短线纹等彩陶纹样特征鲜明,遗存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后岗类型,年代为公元前4390年到公元前4180年。龙山文化有房址39座,有的房屋还用幼童作奠基牺牲。商代大墓与圆形祭祀坑内埋有73人的骨骼,大多是男性青壮年和儿童,还有少数女性。此坑是殷商晚期杀人祭祀的重要遗迹,从侧面反映了商代奴隶社会的残酷。 文化安阳灿烂辉煌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甲骨文发现于此,东方神秘主义巨著《周易》诞生于此,中华炎黄始祖“三皇五帝”中颛顼、帝喾二帝长眠于此,“中国的庞贝古城”—三杨庄汉代村落遗址出土于此。历史的积淀使安阳形成了殷商文化、周易文化、邺文化、建安文化、北朝文化等华夏文化精髓;特别是中国文字博物馆震撼开馆和曹操高陵的发掘使安阳为世人所瞩目。

【小南海文化】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60年发现于河南安阳。遗址为一洞穴堆积,发现哺乳动物化石(如最后斑鬣狗、洞熊等)、鸵鸟化石及石器、装饰品等。石片以锤击法和砸击法制成,有尖状器及刮削器。砾石工具有砍砸器。在小南海遗址中有部分长石片及小长石片,显示了某些细石器文化的特征,它可能与峙峪、虎头梁等文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更新世末期,距今约13000年。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甲骨文是晚清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的。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零星甲骨文和类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中期延续到春秋。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各国学者对中国上古史和古文字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甲骨学。

【司母戊鼎】亦称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

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豫剧】

以豫剧表演家崔兰田、张宝英为代表的崔派艺术在豫剧界独树一帜,享誉海内外。

【苏奇灯笼画】

苏奇村的彩画灯笼,是当地民间艺人就地取材,用高粱秆儿扎制成约六七寸高,四寸宽,四面或六面形体的骨架,然后再裱糊上事先印好的彩画,灯的四周以彩线装饰,中间插上蜡烛,燃着之后,小巧玲珑。烛光映出了花、乌、虫、鱼或各种戏曲故事,当地群众说:“这种灯笼有说头,有看头。”灯笼上的彩画和戏曲故事,成了大人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教材。 任何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都会有现代化的喧嚣与繁华,有高楼大厦、霓虹灯、立交桥等等,但这些并不是一座城市的个性,一座城市要想拥有其它城市无法拷贝的个性,就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历史的涵养和底蕴。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涵养和底蕴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为底蕴是要靠时间的经度和纬度来滋养的,没个三五千年,是看不出它的宽度和深度的,一座古老城市的内涵,也不是其它城市三五十年现代化的步伐能赶得上的。就这点论,安阳绝对是幸运的佼佼者。安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都城之一,尽管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风光,也没有大都市的伊势丹、明珠塔,但她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有3300多年的文明历史,有源远流长的洹河,这些早已经把安阳滋润得气宇轩昂,卓尔不群。

篇二:河南文化小论文

河南文化小论文

方寸乡土里,悠悠河洛韵

方寸乡土里,悠悠河洛韵

无论你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无论是塞北草原还是江南水乡,是高原牧场还是海滨渔村,是边陲小镇还是深山村落,你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看到祖国古老文明的印记。

每一次走故乡的土地,心里都流淌着一种别样的情怀。方寸乡土上,孕育着千年的河洛文化,辉映着古往今来无数河洛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家乡的一口井就是一段美丽的传说,一座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棵树就是一首婉转的歌谣??

一片乡土,一个舞台。一本线装的中国历史里,有河洛文化无尽的风流。

趁青春正好,让我们一起走一走这方寸乡土,表一表这河洛儿女,品一品这文化底蕴??

一、 方寸乡土

河洛大地,如一位持重的长者,淡看历史更迭、人事兴替,以其厚重和深邃成就着中华文明的滥觞之地。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深深地着我的家乡、爱着家乡别样的河洛情韵。

我的家乡在洛阳市伊滨区佃庄镇,地处伊洛平原,伊洛清流穿境而过,风景秀丽,古韵悠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聚居。

历史厚待佃庄,在家乡境内,文化遗存星罗棋布。

太学

东汉太学遗址在今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西北。

太学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其后,经曹魏、西晋,历时六、七百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东汉时期的太学是全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后汉书》称其“诸生横巷,为海内所集”。鼎盛时期,生员过万。据《晋辟雍碑》载“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

太学对洛阳的影响很大, 自东汉以来,儒学在洛阳得以发扬光大,东汉经学大师辈出。洛阳“自宋以前随时建学”,致使洛阳可与孔子设教的洙泗并称,并有西邹鲁之誉。尤其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创始人二程夫子即出洛阳,这与太学数百年雄踞洛阳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城南“三雍”

洛阳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曾在洛阳建都,都城遗址称汉魏洛阳故城。我的家乡就位于汉魏洛阳故城南,境内有辟雍、灵台及明堂遗址。辟雍、灵台及明堂并称“三雍”。

辟雍是“天子之学”,是“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灵台是当时最大的国家天文台,是用来占星云,卜吉凶的地方,也是登之以观云物,察祥瑞灾异,正律历以颂政会之地。明堂是“天子太庙”,是皇帝祭祀祖先,接受臣属朝拜的地方。

城南“三雍”是历史的瑰宝,遗憾的是在董卓之乱中,被悍徒付之一炬,今已无存。

客家南迁起始地之一

客家人是指居住在岭南地区有上千年历史的一个重要民系,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首次南迁发生在西晋。西晋末年,爆发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由于北方不断遭受战争的摧残,中原地区人民南下迁移的不下九十余万。当时的大族和士人多从城南洛水仓皇南渡,向南迁徙,形成后来的客家民系。

我的家乡佃庄镇地处城南洛水之滨,在历史的风云更迭中,见证了客家南迁的悲欢,也教会了后代子孙铭记,和平。

二、河洛儿女

家乡如此多娇,引无数河洛儿女共折腰。

同一方乡土,孕育着代代河洛儿女,传承着不朽的河洛文化,也牵系着无数河洛儿女的梦回。我追溯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踩在先贤的脚印里。我在追溯中思索,在前行中成长,在成长中看见了传承不息的河洛文化底韵。

张衡

字平子,是卓越的天文学家。洛阳“汉魏故城”以南、佃庄境内的灵台是他成就业绩、创造人生辉煌的地方。

张衡在两次任职太史令期间,亲自领导、主持、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其天象观测早于哥白尼1000多年。在长达十几

年的岁月里,他披星戴月,仰观天象,察测风云,探索天地奥秘。灵台有幸,它在早于哥白尼、伽利略等1000年前,见证了这位科学巨人所做的一切。

张衡在任太史令期间不仅写出了《地震对策》等一系列重要的科学著作,还设计制造了“浑天仪”、“地动仪”等精巧绝伦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都被安放在灵台之上,为我国古代的天文观测做出了巨大贡献。

吕蒙正

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幼年寒苦,少有壮志,勤奋好学,幼时随母亲居住在佃庄镇相公庄村的寒窑内。宋太宗977年中状元,曾三次身居宰相之位。

吕蒙正为人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耿直敢言,怜爱百姓,主张和平。为政则知人善任,肚量宽宏,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吕蒙正之侄吕夷简、夷简之次子吕公弼和三子吕公著、吕公著之子吕舜徒都曾身居相位。吕蒙正一门四世五相,掌北宋七朝政事,缔造一段佳话,堪称“宰相世家”。 如今,吕蒙正读书的寒窑早已荡然无存,但他所作的《寒窑赋》至今仍广为传诵。

花木兰

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她的形象最早活跃在《木兰诗》里。

《木兰诗》是一首北魏民歌,最早流传于河洛地区。花木兰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

推荐访问:河南文化论文2000字 河南文化小论文文件 论文怎么写 河南文化小论文饮食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河南文化小论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河南文化小论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