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隋唐历史故事

时间:2024-05-18 18:49:5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魏晋至隋唐时期几个佛教故事的历史化

魏晋至隋唐时期几个佛教故事的历史化

王青

内容提要 魏晋至隋唐正史中的很多记载往往源于佛经中的虚构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被本土化之后,载入这一时期的正史。论文举出一些个案,如王戎识果、陶母剪发待宾、武后驯马等著名的史实都不是他们本人的行为,很可能是本人或记录者对佛教故事的转述或模仿。

关键词 佛教故事 魏晋南北朝隋唐 历史化

在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之间从来不存在一条绝对的鸿沟,两者之间往往互相转化。正史中的人物事迹经过演变与夸大,成为故事与传说的主角和情节,而故事与传说经过不断流传演变为历史,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佛教故事与历史之间同样存在着这种转化关系。一方面,佛教将历史传说化、神话化。如印度的某些先王事迹首先演变为民间传说,然后,又被佛教所吸收,成为佛教的本生故事,这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顶生王本生”、“大善见本生”等;另一方面,当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其中一些故事被充分本土化,进入历史,成为中国正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后一种情况,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陈寅恪先生业已指出过的曹冲称象故事

[1] (p157-162)。此事最早见载于《杂宝藏经》卷一《弃老国缘》,明显是一个印度民间的智慧故事①,后来被《苻子》采用,开始了本土化的过程。在《苻子》中这个智慧人物尚没有落实具体的人名,只是说“朔人”,但文中的另一个主角则演变为燕昭王——一位古代的真实君主。这个变化有着很好的分寸把握。它具备了故事历史化的动机和端倪,但尚未完全历史化,我们可以说是故事演变成了

传说。当此一故事的主角落实为曹冲,并进入正史之后,它也就彻底演变成了历史。如果不是眼光敏锐的学者的揭示,几乎为所有的人相信。

中国史官向来有“实录”的优良传统,但也必须承认,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记叙也绝非易事。各种原因使得史官有意无意中在历史中杂糅了神话、传说、故事等种种非真实的记载。第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比如说对本朝君主的神化是史官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连“成一家之言”、言论不完全受官方控制的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也不能例外。而在神化方式上,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具有不同的手段。季羡林分析中国史书中对于帝王异相的描述就经历了种种的演变。《史》、《汉》、纬书与三国两晋南北朝诸史就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正史中的关于帝王异相的描述,如“垂手过膝”、“顾自见其耳”、“齿白如玉”等异相,显然不是帝王形象的真实记载,而是佛教“相好”(世尊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观念影响下的附会[2] (p91——100)。这种编造是史官自觉的、有意识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采信了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类似情况史官并不自觉,是无意识的,也就更难发现。上文所说的曹冲早慧故事及华佗神医故事就是典型例子。在中古历史中,类似情况尚有许多,而且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下文我们就来揭示一下中国史籍中一些颇有影响的记载的印度渊源。

印度故事进入中国史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主要情节基本不变,只是将人物、地点以及重要背景本土化,演变为本土传说。这些传说通过杂史、笔记等记载后,喧腾众口,然后为史家采信,进入正史,成为史实。《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了王戎七岁时的一段轶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此事刘孝标注引《高士传》即已记载,至唐朝又被收入《晋书》,成为官修正史中一段著名的早慧事迹。实际上,此事源自于印度的智慧故事。《本生经·愿望品》第五十四个故事《果子本生因缘》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

菩萨前生是商队主,一树果实长得很诱人,但他禁止商队成员去吃,指出这是一棵毒树,因为:“此树不难攀登,离村亦不远。树上有佳果,圆熟累累无人摘。由此我知道,这定非好果树。”[3] (P225)

这个故事在《本生经》中并不是只出现一次,第八十五个本生故事《有毒果本生因缘》与此也约略相似②。很显然,这是后人将佛教的智慧故事附会在了王戎身上,并被不太慎重的史家采信,最终完成了从故事传说到历史事实的转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类似这样的早慧故事是非常之多的,光是《世说新语》中记载儿童的条目就有67条之多,而这其中大部分是成人化的早熟、早慧故事③,那么,是不是这一时期我国士大夫的智力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呢?显然不是,因为按照常识,人类智力的发展只能是逐渐进化的。既然智力水平没有跃进的可能,这一时期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早慧故事,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少数几家高门大族的子弟身上呢?很显然,这是后人夸饰、附会的结果。在高门士族垄断一切资源的门阀社会,士大夫的门生故吏、子弟亲属乃至社会上的其他好事者为了种种目的,编造、附会、增饰他们的事迹。现在我们知道,佛教传说为这种编造、附会与增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东晋还有一个更为著名的故事,即陶侃母亲“剪发待宾”。《世说新语·贤媛》篇载: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又引王隐《晋书》都载此事,可见极早进入史书。湛氏因此事又被收入《列女传》,其影响进一步扩大,甚至成为当地地方风物传说的一部分。据《舆地记胜》卷二十三载:

饶州延宾坊在萧家巷,世传为陶侃所居。《陶侃传》:孝廉范逵尝过侃,仓卒无以待。其母截发得双髢,以易酒炙。乐饮极欢,故后世以延宾坊名之。

后世不少戏曲、小说都以此为题材,如元曲中有秦简夫《剪发待宾》一戏。但我总觉得此事不太合情理。首先一点,再穷,也不需要“斫诸屋柱,割半为薪”、“剉诸荐以为马草”,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这显然有夸张的成分。第二,更为关键的是,截发待宾也是佛经中常见的一段故事。《经律异相》卷四十五引《十卷譬喻经》卷三“长发女人舍发供养佛”载:

昔有一女,端正绀发,发与身等。国王夫人请头发,与千两金而不肯与。见佛欢喜,愿设供养,请其父母乞为呼之。父母言:“家贫无以饭之。”女言:“取发直以用供养。”父母白佛,愿佛明日暂顾微饭。女割发与王夫人,夫人知其悬急,但与五百两金。女取金买食,欢喜无量:“悔昔悭贪,今世贫穷。愿令我后莫值此苦。”女见世尊,金光五色,照其门内,头面著地,绕佛三匝。头发还复如故。

以后此女得到荣升忉利天的果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一记载此事更为详细:

城中有一婆罗门,是尊者故旧知识。家有一女,仪容端正,美色超绝。发彩光润,无与比者,因此立名,号为妙发。有音乐人从南方来,见女妙发头发奇好,诣婆罗门所,告言大婆罗门:“此女头发是我所须,可卖与我,以一千金钱用酬价直。”婆罗门答曰:“婆罗门法不应卖发,何故汝今作非法语?”彼不遂心,默然而去。後於异时父便命过。母闻圣者大迦多演那与五百人来至此国不远而住,为夫新死心怀忧慼,闻尊者来,更加思念,掌颊而住。其女妙发见母忧愁,问其所以:“母今何故以手掌颊,怀忧而住?”母曰:“圣者大迦多演那,是汝亡父故旧知识,今来至此。汝父身故,家复贫穷,不得一中供养,故我怀忧。”女曰:“若尔乐人买发,酬直千钱,可取其价,以充供养。我发後时更复生长,愿母勿忧。”母闻语已,知有净信。诣乐人所告言:“仁者,我女头发仁先求买,酬直千钱,必其须者,可还前价。”答言:“老母,当时我等要须此发,今乃无用。若其出卖,可取半价。”答曰:“任意。”即便酬直,取发将去。尔时尊者行至其城,於一静处安心而住。婆罗门妻诣尊者所,顶礼足已,白言圣者:“行途安不?我夫在日,与尊者相识,幸见慈愍。明日午时,受我微请。”尊者曰:“我众极多,卒何能济?”问言:“圣者,众有几多?”答:“有五百人。”报曰:“甚善。”尊者默然。尔时老母知受请已,礼足而去。即于家中办诸供养。类似事件发生在印度是合情理的。因为印度、西域风俗,男子截发④。而印度的戏剧历史悠久,演员基本上是男性,很多场合需要男扮女装,因此有制造假发这一产业,所以,印度女子的长发能卖出好价钱。而在中国不论男女一律蓄发,假发的需求量并不大,因此头发的价值远低于印度,陶侃母亲的长发是否能卖出酒炙的价钱,是令人怀疑的。我怀疑根本没有此事,只是后人利用佛教故事解释陶侃为

篇二:隋唐英雄中,哪些是真实历史人物,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有原型的?

隋唐英雄中,哪些是真实历史人物,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有原型的? 先普及一下:在评书门中,《隋唐演义》一般被称作“黄脸儿”,因为本书的“书胆”(最主要线索人物)是秦琼,秦琼是黄脸;也叫“罗单斗”,因为罗成和单雄信的斗争是主要线索故事;也叫“龙虎斗”,因为罗成是白虎星下界,单雄信是青龙星下界,另外补充:秦琼是天蓬下界,你没看错,天蓬元帅!不过是右天蓬,二师兄嘛,他是左天蓬……另外,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天蓬”一词指的是北斗七星……也叫“五道兴唐”,指的是书里面大唐阵营里五个重要的老道;也叫“瓦岗寨”,因为主要人物几乎都是瓦岗出身,也叫“兴唐传”,因为讲的是唐朝建立的故事。(这里引号中都为评书,不涉及小说,比如《兴唐传》和“兴唐传”在细小情节上有出入)

《大隋唐》是套大书,包括《九老兴隋》《兴唐传》(罗单斗、五道兴唐、隋唐……怎么叫随你喜欢~)《双鞭记》《罗通扫北》,后续有《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征西》《薛刚反唐》……(真多)这套书非常考验评书演员功力,因为它包括了评书中的三大种类:袍带书、短打书、神怪书……

咳咳,背景介绍够了,下面说说人物原型:

先说四猛十三杰:

四猛:

1. 第一猛 傻小子“今世孟贲”罗士信:确有其人。书中的罗士信只是借用了这位大将的名讳……真实的罗士信是不是真的是个傻小子呢?我们来看:历史上的罗士信先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镇压农民起义,后来投降了瓦岗军,再后来被另一股义军王世充俘虏,后逃脱,降唐,被封绛州总管、剡国公。这情节是不是很眼熟!?对!就是罗成在小说评书里的大致情节!可以这么说,小说评书罗士信和罗成是同时从历史人物罗士信分化出来的!(罗成为什么就是罗士信,到讲到罗成时再说)

2. 第二猛 “铁枪将”来护儿:确有其人。评书中的来护儿,是济南帅唐壁手下得力大将,后随唐壁反隋。而历史上的来护儿却是一位忠臣:早年跟着杨广平定南陈,后来又征高丽,战功累累,最后为尽忠,和隋炀帝一同被宇文化及所害。顺便提一下,当年他手下有个得力助手,名字叫秦琼……

3. 第三猛 霓虹关总兵,“八马将”新文礼:历史无此人

4. 第四猛 虎牢关总兵,“四宝将”尚师徒:历史无此人

十三杰:

1. 西府赵王李元霸:确有此人。注意,早期小说和艺人口中均为“李玄霸”,后因避讳清圣祖玄烨讳,改玄为元。小说中的李元霸是李渊四子,虽然傻,但力大无穷,使一对雷鼓瓮金锤,天下无敌,战功累累,后死于宇文成都的老师鱼俱罗之手。而历史上的李玄霸,是李渊三子,16岁早夭,谥号为“卫怀王”。

2. “横勇无敌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是个悲剧人物,小说评书里隋朝阵营为数不多的好人之一,不过却愚忠得很,杨广被其父宇文化及害死后,他与父亲决裂,且一生为名所累,后死于李元霸之手。不过,历史无此人。

3. “银锤小太保”裴元庆:裴仁基之子,原型为裴行俨。小说中结局是战死,评书中最后隐遁,

随开隋九老之一双枪老将定延平而去。历史的裴行俨同样是裴仁基之子,勇悍无敌,父子二人同样阵前投入瓦岗起义军,不过后来又投王世充,后被杀。

4. “紫面金刚”雄阔海:历史无此人。小说中在扬州会十面绝户阵中力托千金闸被压死。吐个

槽:古典小说评书里“绝户阵”“千金闸”真多……《说岳全传》里有,评书《明英烈》里还有……科普:明英烈中力托千金闸的是猛人常遇春……

5. 南阳太守伍云召:父亲是开隋九老之一忠孝王伍建章。正月十五杨广弑父篡权,伍建章身

着孝服于殿上大骂杨广,被敲牙割舌,后全家满门被杀,死状凄惨。在外做官而逃过一劫的伍云召身背国仇家恨反出南阳关,后死于扬州会的绝户阵中。历史无此人。

6. 陀螺寨主伍天锡:伍云召堂兄。评书中死于扬州会绝户阵,小说中死于李元霸之手。历史

无此人。

7. 世袭罔替燕山公 “冷面寒枪”少保罗成:本套书重量级人物!史书没有此名,而有其事迹。

在前文已经说过,小说评书中的罗士信和罗成是同时从历史人物罗士信分化出来的。这里只说罗成。刚才说了,历史上的罗士信先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镇压农民起义,后来投降了瓦岗军,再后来被另一股义军王世充俘虏,后逃脱,降唐,被封绛州总管、剡国公。我们再来看小说评书中的罗成,北平王罗艺的小儿子,贾家楼四十六友大结拜后被父王派到瓦岗山协助靠山王杨林镇压起义,后来大破一字长蛇阵归顺瓦岗,再后来瓦岗散将,随表哥秦琼、四哥程咬金号称“智、勇、福”三将投奔王世充,五哥单雄信为他们盖下“三贤府”,后因不满王世充的作为,先后出走洛阳投奔唐营(京剧《锁五龙》单雄信骂罗成有段唱:我为你盖下了三贤府,我为你花费许多财!忘恩负义你投唐寨,花言巧语哄谁来!?雄信一死名还在,奴才啊奴才!怕的尔乱箭攒身尸无处葬埋!!),大唐建立后,封越国公。后罗成被李建成李元吉陷害,死于淤泥河被苏烈苏定方万箭攒身……你看!情节多像!如果这些你还不信服,那么还有证据:小说《兴唐传》中,没有了傻小子罗士信这个人物,只有罗成,而这个罗成,他的表字是——士信!嗯,请叫我李菊福!

8. 靠山王杨林:历史原型为隋文帝杨坚异母弟,卫王杨爽。杨爽16岁为元帅与突厥征战,

25岁时在击退突厥回师后病亡,年仅25岁。作为民族英雄,人们在评书小说里为他延长了寿数,活到了70余岁……只是可惜70多岁了还是个整世的童男,老光棍儿一个……

9. 潼关大帅 “九省花刀将”魏文通:小说里这是个逗逼人物,历史无此人。

10. “铜锤小太保”秦用:秦琼义子,出场次数也不多……北平府救义父一次、金银铜铁八锤双

锏大破铜旗阵一次、罗通扫北被围牧羊城一次……历史无此人。

11. 第四猛 虎牢关总兵,“四宝将”尚师徒:历史无此人

12. 挂锤庄庄主 梁师泰:这完全是个酱油角色,为了大破铜旗阵凑齐金银铜铁八大锤(李元霸

使金锤、裴元庆使银锤、秦用使铜锤)而产生的人物,出场没几个镜头就挂了……至于这种路人甲,当然历史无此人

13. (二分之一)“脚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一百单八县,威震山东半边天,交友似孟尝,

孝母赛专诸,神拳无影小太保”秦琼:看这长长的绰号你就知道这位人物的地位……题主自己也说了,这个是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赘述。不过历史上他不是捕快出身,他最早是刚才我们提到过的来护儿的手下……

14. (二分之一)大老黑 “皂袍大将”尉迟恭:重要人物,评书甚至单为他和他儿子开了一套大

倒笔书(倒叙)《双鞭记》。历史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正史“两唐书”、《资治通鉴》皆做“尉迟恭”,明朝年间出土的墓碑也做“尉迟恭”,而于1971年昭陵出土的墓志铭却做“尉迟融”

其他:

杨坚、李渊、李世民、宇文化及、杨素、杨广、李建成、李元吉、王世充这些人,都是历史确有其人的,不赘述

? “赤发灵官”单通单雄信:确有其人。历史上的单通单雄信的主要事迹的确跟评书差不多:

加入瓦岗,被王世充俘虏,成为王世充的女婿(评书里是成为王世充的妹夫),在一次遭遇战中遇到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即将活捉李世民之际被尉迟恭刺于马下,后来王世充兵败,单雄信一同被杀。评书中的单雄信也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北五省黑道的总瓢把子,掌管绿林箭、英雄谱,贾家楼四十六友一半人都曾是他的手下和手下的手下。没有单雄信,“书胆”秦琼当锏卖马之后也活不了,更何谈后来的“北平府二堂认姑亲”,可以说,没有单雄信就没有“大隋唐”这后半套书!史实中单雄信和李世民那场遭遇战,也被小说评书演绎成“尉迟恭御果园单鞭救驾”一个小回目。不过评书里加入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被李渊失手射杀这条线,强化了戏剧矛盾,也为单雄信后来的誓不降唐埋下了伏笔,使得“锁五龙斩雄信”、“秦叔宝哭雄信”这几个小回目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王玥波版《大隋唐》说到此处台上台下齐落泪)……单雄信是本套书最悲情的人物,没有之一,以至于部分说书人都打抱不平,让单雄信转世投胎成为武媚娘扰乱大唐朝纲,以报当年之仇。(不得不佩服这奇葩的想象力!不过后面关于单雄信投胎的说法还有更瞎眼的……)

? 贾家楼四十六友大哥 魏征: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赘述。不过魏征不是老

道,也不像小说里一开始就是李世民的人,历史上他最早是太子李建成的人

? 贾家楼四十六友三哥 徐茂公: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人家不是老道,而

且是战功赫赫的军事家

? 贾家楼四十六友四哥 程咬金: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

字义贞。而且本人长得一点儿也不吓人……(可自行百度)程咬金是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形象,与张飞、李逵、牛皋等文学形象一样,鲁莽、有时候还会很逗逼,但是程咬金又有不同,在鲁莽的表象下出处透着聪明、智慧、甚至有些坏!所以他成了整套书塑造最立体、最成功的人物!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大隋唐》包括《九老兴隋》《兴唐传》(罗单斗、五道兴唐、隋唐……怎么叫随你喜欢~)《双鞭记》《罗通扫北》,后续有《薛仁贵征东》《薛仁贵征西》《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征西》《薛刚反唐》……从《罗通扫北》开始至《薛刚反唐》里铁丘坟“笑死程咬金,哭死程铁牛(程咬金子)”为止,程咬金代替秦琼成了重要线索人物。在小说评书里,程咬金这位大仙隋初出生,一直活到武则天倒台,整整活了148岁!Orz

? 贾家楼四十六友六哥 王伯当:确有其人。瓦岗起义军领袖之一,也像小说评书中描写的一

样,推荐李密称为瓦岗起义军领导人,降唐后以反唐罪名被杀。评书里在断密涧为李密挡(转载于:www.Zw2.cN 爱 作 文 网)箭而死,倒地压死了李密(囧),因为按照老艺人的讲法,王伯当是二十八宿“牛金牛”下

界,李密是二十八宿“娄金狗”下界,所以这段书也叫“断密涧牛金牛压死娄金狗”。(封建迷信要不得)

? 贾家楼四十六友四十五弟 侯君集: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史书中他参与李成

乾谋反被杀,但在凌烟阁依然保留他的画像,唐太宗常去吊唁。小说评书中侯君集是神偷。

? “风尘三侠”大爷李靖:确有其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

政治家。历史上人家真不是老道!

? 开隋九老之一北平王 “大漠银枪”罗艺:确有其人。不过不是什么北平王,隋代督军北平,

唐初赐姓李,封燕王。他在历史上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军阀……后来叛乱,逃入突厥,被手下诛杀。

? 开隋九老之一鱼俱罗:确有其人。不过不是什么宇文成都的老师,也没有杀死李元霸。在

隋末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将领,《旧唐书》与上文的四猛之一来护儿在同一列传里。

? 东辽国元帅 盖(ge三声)苏文:《薛仁贵征东》人物。在评书里的兵器,或者说法器是

十二把飞刀,指哪打哪,堪比制导导弹,唯一能克制这个法器的就是薛仁贵手里的上古神物震天弓(后羿的兵器)和乾坤箭(世间只有两把,第一把被哪咤拿去射死了石矶娘娘)。历史原型是渊盖苏文(人家姓渊,《旧唐书》中为避李渊讳,改渊为泉),但人家是明明白白的高句丽人……这是一个奇人,他在国内统治残暴,堪比桀纣,但是一方面他又是高句丽的“民族英雄”,因为他抵挡住了唐朝的进攻,就连日本那不靠谱的“史书”《日本书纪》都记录了他一笔,在日本历史中,这位大哥叫伊梨柯须弥……有趣的是,部分评书艺人在说这段征东的时候,认为盖苏文是单雄信投胎(喂喂!到底是他还是武则天,给个准话!)报仇来的。对于这个说法,大韩民国的各种意淫砖家表示强烈支持,因为在棒子国前几年的某部电视剧中他们的民族英雄渊盖苏文(这时的高句丽可不是你们的历史啊喂)亲手射瞎了罪恶的侵略者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只眼睛……嗯,你们棒子就是这么帮助单雄信报李渊射死他哥哥的这一箭之仇的吗?抠鼻。上一枚欢乐逗比图。

篇三:历代皇帝简介(隋唐)

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隋唐篇)

一. 隋 朝(公元581年-619年)

始于文帝杨坚,终于炀帝杨广,共2帝。杨广后虽还有恭帝(617.11-618.5)在位,秦王浩(618.3-618.9)在位,皇泰帝(618.5-619.4)在位,但他们都是傀儡皇帝,且在位时间极短,故在此不被列入。隋朝结束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形成大一统的王朝。

1. 文帝杨坚(541-604)

汉族. 581年称帝,在位24年; 父杨忠,是北周的隋

国公,杨坚袭位后,迫静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隋”。杨坚称帝后,于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废除了一些酷刑,与民休息,对社会的进步有很大的作用。

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2. 炀帝杨广(569-618)

汉族. 604年即位,在位15年; 杨广,文帝第二子,

曾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但在他杀父即位后,杨广过起淫奢的生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并频频出巡。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于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二.唐 朝

1.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由於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李渊死後谥号太武皇帝,葬在献陵。

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

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和侄子,强迫高祖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李世民于649年5月病死於长安含风殿。葬於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3、唐高宗--李治(628 ~ 683 )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立为太子。二十三年即位。显庆二年(657),唐大将

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西突厥亡。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高宗去世后,葬于乾陵。

4. 唐中宗李显

汉族. 生于656年腊月初一(1月6日),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705年—707年、707年—710年在位)。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7月3日猝死,终年55岁,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里的龙泉山)。 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原名:李哲),四子李旦。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两位兄长先后被武则天所废之后,李显被立为太子。

5、唐睿宗--李旦(662年—716年)

唐朝第五位皇帝(如不将武则天算为唐朝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

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帝位,立其为帝,改元文明。不过由于是武则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690年,武则天自己登皇帝位,于是废除睿宗。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于是睿宗再次即位。与其子李隆基(后任皇帝唐玄宗)一起铲除了杀害唐中宗的势力。712

年,让位于唐玄宗,自称太上皇,716年病逝,享年55岁。其并无特别的治国才能,晚年也受其子李隆基的左右。 中宗李显复辟,唐神龙元年至唐景龙四年在位;

6、炀帝李重茂(695年—?)

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

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李旦复辟,唐景云元年(蒙世宗三十七年,渤海太祖十三年,710年)至唐延和元年在位

7、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

汉族. (712年~756年在位);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

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後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

文学作品上的李隆基是感情很专一的皇帝,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在中国家喻户晓。

8、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

唐玄宗第三子, (去武则天以外,757年——762年在位),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瀚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

推荐访问:隋唐 历史故事 隋唐5个历史故事 隋唐五个历史故事 隋唐历史小说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隋唐历史故事》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隋唐历史故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