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家乡风俗 作文11篇

时间:2021-03-21 13:10:4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或记叙参加过的一次风俗活动,分清楚详写和略写。
运用场景描写、举例说明等方法,把重点部分写生动、具体。

营老爷

孙杰
我的家乡是一个潮汕地区的小镇,这里沿海,是一个繁荣之地,春节的时候更是异常热闹。在众多的特色习俗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营老爷”了。
“营老爷”一般在正月初五或者正月初六进行,在潮汕,“老爷”指的是一个村或一个镇的守护神,“营老爷”则是指老爷巡视村(镇)。“营老爷”之前,人们要到寺庙祭祀神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或是风调雨顺等。接下来的才是游行活动。游行队伍是由青壮年自愿报名组成的。在进行筛选后,各部分的人聚集在不同地方进行各种技艺的操练。游行的队伍庞大,莺歌队的、抬神像的、奏乐的……许多富裕的人家出钱,也有许多没那么富裕的人家出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营老爷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一大早就有许多人先到寺庙中烧香,请各位“老爷”出宫,坐上贴着对联的轿子准备巡视镇子。其他人们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到街道上准备观看。上到已经要人搀扶着的老人们,下到从还被爸妈抱着的小娃娃,无不期待的看着街道的那边。游行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旗手和挑花篮的女子,接着就是锣鼓队,她们所到之处锣鼓震天,声音连绵不绝。接着的就是器乐演奏,长长的一条队列里,传出各种乐曲的声音:笛子、二胡、吹箫、打鼓……乐器发出的声音聚成宏伟的乐曲。紧随其后的是重头戏——莺歌。莺歌来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在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的故事。人们穿着潮剧中的戏服,;例如关胜花脸红须、李逵花脸黑短须、武松小生装扮、鲁智深花脸短须和尚装束……他们拿着两根木棍,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时打起“花”来,刚健有力,还不时发出整齐的吆喝声,人们早已看得入迷,掌声如同潮水一般,刚落下又响起。人们跟着游行队伍,往镇子的各个大街小巷走去。
礼炮车驶来,把整个“营老爷”推向高潮:礼炮车放出彩炮,壮汉们抬着八抬大轿亮相,轿子上是被请出来的各路神仙,例如“三山国王”,“双忠圣王”等,既有庄严肃穆的,也有慈眉善目的。情绪高涨的人们都簇拥着想要摸一摸神像,祈求新的一年里的幸福安康。队列所到之处,万人空巷。
傍晚,“营老爷”的队伍行遍了全镇的大街小巷。游行结束了,“老爷”们也回庙里了,但是人们还沉浸在欢乐之中……

铁岗的春节

廖钰麟
按照我们天朝的老规矩,腊月23的时候,差不多就要准备过年的东西了。妈妈和婶婶又在家里打扫卫生,我,爸爸,叔叔,奶奶与姑姑去工厂洗身子用的凉茶水和祭祖用的鸡和鹅,爷爷到街上去买对联。并且煮鸡和鹅的时候,鸡头必须上仰,这样才好看。
11时多的时候,贴上对联,用篮子装着鸡鹅回家吃午饭。只不过这一天的午饭比较快吃完,毕竟是要去祭祖的,而且只能由男丁去,女人就不用去了。到了祠堂,现在供桌上摆上三小杯白酒,在烧香、烧钱纸,然后就是放鞭炮了。鞭炮一响,初来乍到的,面色惊恐,紧闭着双眼,生怕鞭炮纸会炸到自己似的;来过了许多次的,也捂住耳朵,走到较远的地儿在那看。祭完祖后便回到了家,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已经把一张桌子、一壶蜡烛、三支香摆在面对着太阳的地方,这便是我家乡特有的习俗一一拜太阳。先摆上水果和红包,再由我拿着三支香,双手合一的朝太阳拜几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并祈求太阳保佑自己。晒完太阳后,大家也便开始忙忙碌碌起来:爸爸叔叔和妈妈到厨房里煮菜;爷爷和我在家中贴对联,贴“大吉”;其他人则在客厅中接待客人。
一直到除夕的前一天,大家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一会儿看新闻时事,大声议论;一会谈到生意上,各有争执。而这一天的晚餐,吃的则比较久,一般来说,从6:00开始一直吃到7:00多,算比较正常。如果有10来个人聚在一起吃,吃饭的话,吃上两三个小时也不足为奇。吃完饭一家人便坐在一起,看春晚的看春晚,抢红包的抢红包,洗碗的洗碗,一派热闹的景象。大概11时多,小孩便上床睡觉,大人则在家里守岁。12:00整,大钟发出“铛铛”的声响,似乎欢迎着春节的到来;紧接着鞭炮兄弟们登上了,我起了床,正观望着他们在那高声歌唱,欢快的跳着霹雳啪啦舞,甚是欢快!“鞭炮舞”一直持续到凌晨2:00多,才渐渐落下帷幕。
早上起来屋中射进了三方斜斜的太阳,我们换上新衣,跟着父母走亲戚,到各家吃饭,此时正是春节的高潮:大家穿着新衣,到处给人发红包,去人家家中吃年饭,整日鞭炮声络绎不绝。声响之中大家互相祝福,互相谈论着今年的事情,这真是“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呀!渐渐的夜幕降临,11:00多的时候,我和爷爷来到了司山廊寺庙,爷爷在庙院的周围插上几根香,我则在庙院的门口,双手合一,拜了几拜,并且把自己抄的经文给烧掉了。听我爷爷说,在铁岗最早定居的人,是陈氏家族,在这期间,每年都风调雨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铁岗村中定居,而每年都是风调雨顺,秋日硕果累累,咱们都以为是陈氏家族的人在保佑他们,便为他们建起了一座庙,来供奉他们。
转眼间到了残灯末庙,大人工作去了,小孩上学去了,这春节虽然结束了,但是,那美好、欢乐、热闹的景象,仍然在我脑海中不停的闪现。

元宵猜灯谜

陈奕霖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这是古人用诗词的方式对元宵节的描写。而刚刚过完年,转眼间又到了美好的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自然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传统风俗。
元宵节的那天晚上,我吃过软糯香甜的汤圆后,就出门去游玩了。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当我踏着“宝马雕车满乡路”的大道,听着“风萧声动,玉壶光转”的声音,看着“灯烧月下月如银”的圆月时。忽然看见有一群人呆在一个长廊下,抬头看着一个个灯,嘴里在嘀咕着什么,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后悔万分。作为一个合格的“好猫子”,我心中闪过了许多疑问:他们在干什么?是不是在发好东西?要不要去看一下呢……最后我的好奇心促使我立即停下脚步,兴冲冲地径向人群跑去。我在人群之中“左砍右劈,杀出一条血”,仔细一看——原来他们在猜灯谜。
我立刻想起之前,之前在书上看见过猜灯谜的由来:灯谜是由谜语发展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出现了“隐语”、“文艺谜语”等文字游戏,在南宋的时候才挂在灯上。等我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这时,坐在一旁发奖品的大哥哥带着和蔼的微笑对我说:“小朋友,只要你在10分钟内答对了两道灯谜,我就送你一包汤圆。”作为一个“小馋猫”,听到这话,我立刻激动的活蹦乱跳。争先恐后地去猜灯谜了。
我抬头一看,结果大惊失色——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灯谜。我一眼望去,许多的灯谜都已被人摘去,人们个个都摩拳擦掌,看起来胸有成竹,快速地摘走自己的灯谜,生怕被别人抢先一步拿走似的。这不得不让我加快脚步,眼前的一个个灯谜,看得我眼花缭绕,头晕目眩。我四处乱转,像一个猎人一样寻找着合适的“猎物”,个个灯谜都“犹有花枝似的”,让我举棋不定。突然一个灯谜从我眼前快速闪过,我立马停下了迷茫的脚步,开始解答这道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物)”,这时,我感觉好像在哪看见过这道灯谜,于是就自言自语的开始嘀咕起来:“嘶——好像看见过这句,可是在哪儿呢……”我正带着焦虑思考着时,突然恍然大悟——以前看红楼梦时见过这句灯谜,谜底是“爆竹”!我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一蹦跳的老高了,立马把灯谜摘下,心中暗暗自喜:原来灯谜这么轻松啊,那我不是很快就可以拿到我心爱的汤圆了吗。然后又开始寻找第二个灯谜了。
我正举棋不定时,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则字谜:香字少一撇,不做查字猜(打一字)。于是我的大脑立即开始飞速运转,我眉头紧皱,脑中仿佛飘过了千千万万个字,犹如大海捞针,宛如找到了一种“仓颉造字”的感觉。“香”字去一撇不是“杳”字吗?可他为什么又说不是“杳”字呢?我的手飞速地在手心中书写着,可就是写不对。我看了看时间——已经快到10分钟了!我心中紧张的战鼓也开始敲击。正当我快要放弃之时,我突然注意到了“一“字,我的大脑灵光一现,有个“一”字,那肯定要去掉一个“一”和一个“撇”了,我不禁信心倍增,又开始在手心中书写。突然,我脸上露出激动又兴奋的面容,“我知道了!是“杏”字!”我激动的大叫起来。于是我立马摘下字谜,跑向那个哥哥的位置,把灯谜给他并说出了谜底。哥哥告诉我:“你真聪明,居然全都答对了。让哥哥来告诉你灯谜有几个特点吧——灯谜一共有三个特点:1、有独特的结构。2、面与底别解。3、面与底异字。”并把一包汤圆送给了我。我感谢哥哥后,开心地跑回家去了。
猜灯谜,益智益脑,既弘扬了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又让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有滋有味的元宵节。

端午的粽子

陈惟楚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每到端午节,各个不同地区的人们都会按自己特有的习俗来过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最传统的赛龙舟,包粽子。还有些地区会在端午节放风筝、挂艾草、栓五色丝线等。在我的家乡,端午包粽子是我们的习俗。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每家的口味也有不同。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一位爱国诗人屈原在农历5月5日投汨罗江自杀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说起包粽子,上次端午节外婆带着我们包粽子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外婆拿出糯米,让我们倒进桶里,然后接了一盆水来淘米。把桶里的水倒掉后,用保鲜袋装好糯米,放进冰箱里保鲜。提前处理好的糯米,第二天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把糯米倒进盆子里,撒上五香粉,加上适量的油和盐揉匀,再加上两三把绿豆搅拌均匀,就可以开始包粽子了。我们家乡的粽子放的馅料大都是:黄豆、肥瘦相间的猪肉、咸蛋黄和香菇。外婆最擅长包三角粽了,只见外婆取一把糯米摊平了,一一放上馅料。她先将粽子裹成一个圆形,再用大拇指和食指捏出一个角,重复三遍,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在外婆的手中诞生了。接着外婆从里屋拿出了一篓筐的竹叶。外婆告诉我说,这些竹叶是她提前去摘的,昨晚已经焯好水晒干了。外婆边说边把竹叶涮上油,用竹叶把粽子包好,绑上竹绳,一个完美的粽子就做好了。外婆做好了一大碟粽子,马上放进锅里蒸了。
蒸了一会儿后,粽子的清香味就从锅中飘来了,孩子们都站在锅边流着口水。外婆一打开锅,一股白色的蒸汽就往天上冲去,外婆把粽子端上桌子,只见碟子里的粽子有三角形的,也有长方形的。青色的竹叶和里边香喷喷的糯米,真是令人垂涎三尺啊!竹叶的清香与糯米的芳香搭配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想尝上一口。一口咬下去,口感细腻软糯,每个人都吃得津津有味。
外婆包的粽子真好吃!希望我们家乡的端午节包粽子习俗能一直传承下去,希望中国的文化传统能永远流传!

闹元宵

房雨桐
有一个节日,使我终生难忘。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元宵节又称灯节。从初十就开始“开灯”,有大三星灯、小三星灯、百花莲藕灯、树头灯等,五花十色。“开灯”晚,如果有去年元宵后出生的男孩子的家庭,要请外婆和亲戚朋友来家庆贺,俗称“做灯酒”,以示祝贺“添丁”。外婆要送小孩衣服、鸡、肉、米、酒等礼物,其他客人也要带些礼物。
  “开灯”时,要在宗祠或在神堂的正中央、两旁和大门口各挂一对莲花灯;另外在灶君、“床头婆”神位、街上土地庙也要放上一个小灯。广州人过去在正月十二这天,还有替“床头婆”开灯之俗,祈求床头婆保佑孩子平安长大。这灯称为“亚婆灯”,是用红、黄、绿几色彩纸糊成六角圆筒,然后粘合而成的小灯。
  正月十三在厨房里点灯,称“点灶灯”,直点到十五元宵夜。正月十三要“试灯”,即“试点元宵灯”。十四是“上元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的前夜,各街道居民点纷纷搭彩棚,挂花灯,舞狮舞龙,预演元宵节日,也叫“试点”。节前数天,街巷摊档,竞售各式花灯,争奇斗丽,称为“灯市”,节日气氛浓郁。
  旧时,广州郊区的乡镇,还有在农历十六至十九日轮流闹元宵的旧俗。郊区人民讲究团结,为了方便各乡镇群众在元宵节时互相拜贺,十里八乡的乡民约定轮流进行元宵活动。原三元里乡的乡民至今仍保存在正月十八闹元宵的习俗,每逢此日,原十里八乡的居民都来参加活动,敲锣打鼓,唱歌跳舞,交朋结友,一片欢乐祥和的景象。
  现在,广州的元宵灯会演变为每年的元宵之夜,广州各公园以及娱乐场所,包括街道两旁和珠江沿岸都张灯结彩,全城不分大街小巷各式各样的彩灯琳琅满目。主要灯品有走马灯、夹纱灯、丝料灯、宫灯、各式形象纸扎灯、富有地方传统特色的花果灯、大型彩灯等,现在各式各样的霓虹灯也加入了节日行列,将广州打扮成一个五彩缤纷的海洋。
 元宵节在人们的欢乐中迎来,又在人们的欢快中远去,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留念。

春节

李雨峻
按照镇子上的老规矩,春节在农历十二月下旬就开始了。从十二月中旬起,街上就多了很多卖年货的摊子,有卖糖的,有卖对联的,有卖年画的,玩具的……
在春节前,铺户有的也跟着卖年货,有的关了门,回家去过年。因此春节的人流量也渐渐的变多了,人们都很忙,孩子们过年,大人们很紧张,大人们也必须给孩子买新衣服穿,好显示出万象更新的样子。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也是春节的“彩排”。这天晚上家家都出去逛街,晚上时,鞭炮在耳边响起来,烟花在眼中跳来跳去,时不时有些冒出几个字的烟花在空中。走着走着,在转角处会遇见几个卖灯笼的在路边吆喝。
过了腊月二十四,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春联贴好来防年兽,也要大扫除一次。按照老习俗,铺户多数关三天或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除夕很热闹,除了一些不能回家的人,在外面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几乎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时,家里的部分人在中午时去亲戚家去拜年。多数铺子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除了吃食与重要日用品的铺户,大家都不是很忙,铺中的人员可以轮流去街上游玩。到了元宵的时候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缺点在于没有月光;元宵时正好是明月当空。元宵时,大多数铺子会在门前摆上一个牌子什么的,给客人卖广告。如果广告做得好,会把很多的顾客招来店内,生意火爆。
一眨眼春节就结束了,学生们也该去上学,大人们也要照常工作了,春节在正月十五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镇子上是大家最悠闲的时候。过了美好的春节,天气也慢慢地转暖,春节就到此结束了。

客家酿豆腐

潘俊业
提到豆腐,不得不说一下客家人一种吃豆腐的吃法,他的名字叫酿豆腐,到了梅州新丰等地区,你一定要尝一尝客家的酿豆腐,去饭店点上一份,再来一碗米饭,豆腐又滑又嫩,想起来真让人流口水呢。
有关于酿豆腐的。,流传着一种传说:相传明朝朱元璋在南京坐了皇位。这个乞僧出身的皇帝口味愈来愈刁钻,只觉得御厨的菜肴索然无味,马皇后见状,想到当初一同行乞的厨师黄心明会做“珍珠(禾)、玛瑙(豆腐)、翡翠汤(菠菜)”,于是进谏:“皇上何不把黄心明招进宫来做豆腐呢?”一句话提醒了朱元璋,于是命凤阳县令查访黄心明,克日赴京。不数日, 黄心明被送进宫,倒也格外亲热。寒暄过后,黄心明便奉旨下御厨为皇上烹调豆腐,他悉心研试,独创了“把三关”(选料、制作、火候)、“走四步”(做 菜坯、打蛋清、下油锅、熬糖汁)烹任方法。送予皇上品尝,朱元璋赞不绝口:“ 外酥内嫩,鲜美爽口,清香盈口,味同樱桃,甚合朕意。”因而黄心明身价百倍,他所做的豆腐被朱元璋命名为“御菜酿豆腐”,是大明朝国宴御席上的一道名菜,闻名天下。
这些豆腐,吃在嘴里很嫩,可是,从外表看起来,有一点焦,看起来硬硬,等到上菜的时候,千万不要被这外表所“迷惑”了,就等于:“石头里面有黄金一一看不出来。”当时闻名天下的菜,现在除了客家人,还有谁知道呢?在古代这可是道名菜呀!
制作酿豆腐很简单,里里外外不需要10分钟,这种豆腐看起来很复杂,可是呢,稍微简化一下,味道也是一模一样,这种豆腐呢,煮的时候不能心急,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煮这道菜也是一模一样一切都要小心,煎的时候要开小火慢慢得把它煎至两面金黄。
从这种豆腐上,我学到了做,凡事都不要心急,一心急,之前的所作所为就会毁于一旦。

端午节

黄锐辉
端午节临中夏,时清人复长,盼望着,盼望着端午节,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一切事物都因端午节充满生机,富有情趣。
2000多年前楚国一位大臣名叫屈原,当楚国危机重重。因为屈原一向受楚国的信任,所以他每天晚上都会楚王出谋划策,有一天一群小人在楚国面前告状,蜀王信以为真,把屈原赶出祖国,后来楚国被占领了,屈原伤心欲绝,叫内罗海致敬大家,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捕捞屈原的尸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怕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就住河里扔粽子。从此就这样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镜头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思埠清香四溢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万事俱备只欠动手,我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手巧的妈妈先动起手来,只见他一手拿着,2层乳液错开,剩排号,接着把芦叶卷成漏斗形,再往里面放几勺米,接着折一折。用绳子绑一绑就包好了。爸爸也跟着妈妈的模样学起来。
我看着手痒痒,也跟着他们的样子小心翼翼的开工了,可是我的漏斗要么露米,要么乳液裂开,问题百出,急得我抓耳挠腮妈妈见了,便手把手的教我,忠于我的粽子包的有点模样,包粽子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夏天的味道是盛开的花船,顽强的生命展现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是磨练的意志,与顽强绽放了人生的旋律,而端午节的味道是,中国传统的习俗,那是忠心报国,那是家家户户团圆,弘扬了端午节的主旋律。
这就是端午节的历史,因为爱国诗人屈原的壮烈行为,让中国拥有这么远远长流的历史文化。

舞狮子

王律然
在家乡的大年初一时,便有舞狮子可观看,这便是家乡习俗。
为什么有舞狮子呢?因为,相传古时候,广东佛山出现了奇怪的野兽,给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于是村民用竹霞和纸,扎成皇头,以各和形状的布织成兽身,再召集一些勇士,拿着锅、盆、碗器具,用敲打出的声音吓跑了野兽,后来为了庆祝,便举行了舞狮子活动。
舞狮子,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表演的是以写实为基础,模仿狮子为双狮在引导员的引导下,无固定主题,以训为师娱乐为主,互相娃戏戏,爬山等。南狮又称醒狮,较为威猛。比较灵活,眼帘与嘴巴都可以动。在小时候过年时,过了大年初一,便到处是温柔曼妙的锣鼓声。
锣声鼓声随处可听。它好似一只无情的手,把在窗台边坐着的我的心挠得直叫痒。我坐在窗台边,听着远处传来的随阵阵锣鼓声,越发越好奇。好容易熬到了妈妈醒来,我立马跑过去,对她说:“那边的声音是什么啊,兵乒兵兵地?”妈妈回答我:“那是舞狮子。”我接着问她舞狮子是什么,她却笑而不答。这让我更加好奇了。我苦苦等了一天。既失落,又期待。
在永汉老家过完年,便去了永和外公家。到了那儿,我又听到了熟悉的锣鼓声。
一天,妈妈对我说,外公把舞狮队叫来了。
过了一会儿,村口传来锣鼓声,俞来俞大,俞来俞响。听到了这声音,外公连忙点燃炮仗,丢出了门口,我很不解。原来,舞师队是要在有炮仗声的家舞狮的。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舞师队进了家,先拜门,再做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让人眼花缭乱,待到他们停了下来的时候,我才看清它们的真面目--------一双大眼睛,浑身通绿,面目狰狞,好似从地狱里爬出来的恶鬼。而前面的那大头人,一副娃娃脸,膨胀的脸颊像在诉说着冤苦。而那锣鼓声在我里耳中已不再曼妙,而是恐怖的了。
我被吓坏了,我不相信我眼中的一切。我像一只免子样窜进了楼里,关上门,靠着门背喘气。然后裂开一点儿缝子,从里住外看,那狮子还再舞,那娃娃还再跳……
等到锣鼓声渐远了,我才敢出来,回忆了一下刚才,还觉得蛮有趣的,或许,舞狮子这个习俗,会一直传下去。

素食节的“狮子”

张智清
无论多小的孩子或很老的爷爷奶奶,无人不知除夕节中的节日——素食节。原先是为了节省食物过年,才有的素食节。可现在人人都进入了小康社会,目地也变成了忆苦思甜。可对我们这种小娃儿,感兴趣的自然不是吃素,而是我们这里的“舞狮拜年”。毕竟,又有哪些地方会有一头“狮子”来拜年呢?
对于觉得素食节比爸妈还亲的我,早就等不及了,一直在等“狮子”的到来。再怎么等我也会饿啊!我上楼下楼,左看右看,明明记得昨天还有一堆的零食啊,都去哪了呢?我每次问妈妈的时候,妈妈总说吃完了。
妈妈正在厨房里面炒着青菜。我看了一锅的青菜,急了,我可不能一天都吃素的呀!
“妈,你到底把零食放哪儿了?快告……”
“不可以吃!”妈妈说的又快又狠,让我一时说不出话来。
眼看妈妈就要把菜炒好了,炒好了,我就没时间吃零食了!
“妈,妈!”
“你如果再吵,我就叫‘狮子’不来我们家了!”
我一听就急了,马上听话起来,不再去吵妈妈了。毕竟让一头“狮子”来你家拜年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啊!
我左盼右盼,还没把狮子盼来。舞狮时的样子,也就只能猜想。
“咚咚咚,咚咚咚”
我听到敲门声,抱着一线生机打开了门。只见一头威武的“大狮子”围着一张方桌,不停的跳动着,那头“狮子”张着血盆大口,眼睛一眨一眨地好有神采。它晃着脑袋在方桌上,一会儿直立,一会儿倒立,好像一点儿都不怕摔下来,真威风啊!
可过了没一会儿,“狮子”就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强拉强拽地把那头“狮子”拉了回来。毕竟又有哪些地方会有一头“狮子”来拜年呢?

广东的春节

刘煜信
都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而广东的春节习俗就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按照广东的习俗,春节是在腊月的下旬开始的。到了腊月二十四那天,便是广东的“小年”。那天家家户户都送“灶王”回天庭。而贡品就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是自家出产的蔗糖。目的是为了灶王回天庭后,能在玉帝面前多说些好话,以求来年平平安安。
转眼间就来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为了赶去会去,各家各户都要把家里的每一处都打扫干净。除此之外,广东最有特色的习俗便是逛花市。从腊月二十八到年三十晚,会专门有一条街用来卖花,就叫花巿。这些花儿的五颜六色,争奇斗艳,吸引了很多的客人前来观赏。按照规矩,各家都会买一盆花回去,意为“花开富贵”。花市里除了花还会摆上年桔树,树上的年纪个个都金黄金黄,硕大无朋,意为“大吉大利”。每天前来逛花市的人络绎不绝,逛花市成了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年三十则是最热闹的一天。在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会贴好门神、对联,以求来年能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心想事成。随后则会拜神,目的是让神保佑自己来年的吉祥。昨天晚上大家洗澡是为了洗尽去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福气,人都要用柚子叶煲成的水洗澡。然后穿上新衣,以便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在外面打工的家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赶回老家吃团圆饭。团圆饭香气扑鼻,让人垂涎三尺。此外团圆饭必定会有鱼,意为“年年有余”。一道道好菜,连续不断的上,让每个人都吃得肚子像一面小鼓。等到12:00正,每家每户都会放鞭炮,比谁放得响。鞭炮响得十分久,响个二三十分钟也是家常便饭。传说这是为了驱赶一只叫除夕的怪兽。
元宵节眨眼将至。按照广东的习俗,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到处挂着花灯,悬灯结彩,喜气洋洋。在家里大家要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汤圆的馅各种各样,真是香甜可口。
过完年就是一个新年,一个新的开始。祝愿大家在新年里能够学业进步、身体健康,也希望广东的春节习俗能够传承下去。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家乡风俗 作文11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家乡风俗 作文11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