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完整版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时间:2020-11-03 09:50:5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解答分析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 即意象 )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答题步骤

① 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描绘诗句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描述时注意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

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去理解描绘画面,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

② 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尽量多用几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与之相吻合的情调的特点的词语。

③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述切忌空洞,问答要具体 。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

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怎么)而“感伤”和来修饰感伤的词语。

四、经典题例

绝句二首 ( 其一 )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注 ]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 步骤①——

用富有文采的语言生动描述画面景物 )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和谐闲适的春景图。

 ( 步骤②——画龙点

睛概括景物画面特点 ) 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 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 步骤③——指

出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心境 )

五、学以致用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析之。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许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

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 但诗人却高挂起帘子, 敞开窗户,为的是能够饱览 “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

答:颈联写道:不觉时已入夜, 微风掠过竹丛, 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巳蔓生青苔, 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

 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诗人感到格外孤独寂寞。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 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 )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感的 ?有何效果 ?

二、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或方法, 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抒情表达方式)、 描写手法、修辞方法(方式)三大类。

1、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寓于景

(寓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和托物抒情等。

2、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烘托、以物衬人)和反衬(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或以

声衬静,或以乐景衬悲情); / 对比(对照); / 在联想和想象上,又叫虚实结合(相生) [ 先虚后实

或先实后虚 ];/ 在用笔线条上有:白描(素描)与工笔; / 在动静处理方面有:

先动后静、先静后

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 / 在构思安排方面有:欲扬先抑、领起、铺垫、伏笔、照应、设

悬念、承上启下、过渡; / 在情感表达上有:明褒实贬或明贬实褒; / 在描写角度方面有:听觉、

视觉、嗅觉、触觉、幻觉;在色彩上有:浓、淡、明、暗; / 在描写人物角度上有:语言、行动、

心理、外貌、细节; / 在描写顺序上有:空间上(远与近、高与低、大与小)、时间上(先后)等。

3、 修辞手法(方式)常出现的有: 比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比喻、拟人、拟物、

夸张、双关、用典(包括借用神话传说),还有通感(移觉)、叠词、设问、反问、反语、互文等。

三、答题注意

对“提问方式”1 作答时切忌只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就草率结束了,它应像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提问变体”问题中

要求的一样来“分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技巧或手段)或把“怎样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

“有何表达效果”等几点一并作答。

四、答题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用了这手法

③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的什么情感)。

五、经典题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注 ] 驼褐 (h è) :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

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

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

 ( 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 ) 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 步骤②——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了这手法 ) 两处反衬都突

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 步骤③——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

的什么情感 )

六、学以致用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 升本大学 文 型分析

三 天下 ,两朝开 老臣心。出 未捷身先死, 使英雄泪 襟。

: 合 句分析 首 歌表达技巧 ( 重点分析一个方面即可 )

析:此 属于“分析技巧型”,可从抒情手法(抒情表达方式)、描写(表 )手法、修辞方法(方式)上去琢磨 析; / 另外,作答 要 合 句去有的放矢地 析, / 要 出运用此法的表达作用。

答: 首 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 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既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 美,却无人欣 ,同 是 托,以 景 哀情。

 “三 天下 , 两朝开 老臣心”, 一句用刘 三 茅 的典故来 托 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 人 葛亮的敬仰之情。

三江小渡 万里

溪水将 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 波去又来。

: 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 合全 作 要分析。

答:全 “交情”展开描写, 人采用 比、比 以及象征(或托物抒

情或借物 人) 等手法,用“溪水将 不复回” 与“不管 波去又来” 行 比,以“山溪渡”比 “交情”, 予“山溪渡”、“ 波”象征意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 ,能 得起 浪考 的主旨。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 方式: 首 在 言上有何特色 ?

提 体: 分析 首 的 言 格。或 此 的 言 。

二、解答分析

注意 干中的“ 首 ”,即 种 型不是要求揣摩个 字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

表 出来的 言 格。能用来答 的 一般有:清新 逸、秀美明 、朴 、恬淡、 /



/ 自然

美 、 / 明白 、



/ 含蓄委婉、 健、雄奇、雄 豪放、 达



/ 凉、沉郁、

悲壮、沉抑 雄、

凄美、婉 、 生 (凝 )、明快、幽默 、富有 奏的韵律美

三、答 步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① 先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诗歌的语言特色。

② 然后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怎样体现这种特色。

③ 最后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经典题例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朴质无华,口语化。

 ( 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

)“黄莺儿”是儿化音(口语化语言),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

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 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

体现这语言特色的 ) 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

五、学以致用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委婉含蓄。商女,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 《后庭花》这靡靡之音,

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 可是,如今又有人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

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 表现出诗人对封建贵族辛辣的讽刺, 深沉

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问:品评这首诗歌语言上的特色。( 4 分)

答:这首诗歌的的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何处住,在横塘,

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 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 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真

率的船家女形象。

四、炼字(句、联)型

提问方式:这一句(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 ?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句、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 或某句(诗)中的“字眼”(“题

眼”“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二、解答分析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三、答题注意

最生动传神的字词 (或“诗眼”“字眼”“题眼”) ,一般是动词、 形容词,有时是数词或副词; /

写得最为精妙的一句(或联)一般可从结构上、内容意旨上、写作表现角度或手法上、修辞上去

评析。

四、答题步骤

① 首先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即字解。

② 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去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描述该字所在句子的景象。

③ 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何表达效果。

五、经典题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

 ( 步骤①——字义解释 )/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

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 步骤② - 生动描述句意 )/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矇眬,

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离别的酸楚。

 [ 步骤③——指出这一

字的表达效果(对写人写景)或作用 ]

六、学以致用

木兰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 注 ] ①毂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 ?为什么 ?

答: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觳;然后是杨柳初醒,嫩黄浅碧,遥望一片轻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

花丛中蜂蝶飞舞, 春鸟和鸣的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 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

漓尽致。传达出诗人置身于如此春光美景中的喜悦之情。

五、一词(或一句)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为什么 ?

提问变体: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或“字眼”或“诗眼”)?

二、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或全诗的感情基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调,抓住这个词

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

①如是从内容或结构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 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

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如下答题示例第②步骤;

②当问哪个字时, 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如

“喜”“惜”“悲”“痛”“怒”“哀”“愤”“怨”“叹”“笑”“喜”“愁”“乐”“冷”“凉”“闲”等,或体现冷、热色调的词

(如“暗”“灰”“黑”“明”“亮”“红”等)去把握分析。

三、答题注意

对“提问变体”问题作答,千万不要只回答出哪字就草率收兵了,应该象

“提问方式” 中要求回

答“为什么”才可。

四、答题步骤

①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 从该词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五、经典题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

答:同意。

 / “柳”,“留”也(谐音)。古“折柳”的寓意含有“惜别怀远”之意,而诗歌的主旨正

是抒发思乡之情的。

 ( 步骤①——指出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这种思乡之情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是由“折柳”曲的

笛声引起的。( 步骤②——指出该词在全诗结构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 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回应问题归结肯定你的观点,这点也很有必要)

六、学以致用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 “悲”字是贯串全篇的主线,你同意这一说法吗 ?为什么 ?

答:同意。首联从衰草落笔,推出“悲”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写送别情景,仍紧随“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一直围绕“悲”字展开;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上。所以说“悲”字在诗中起着主线的作用。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问:“诗眼”有“句中眼” ,即一句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也有“篇中眼” ,即一首诗的精神所在。有人说,开头“流落”二字为本篇诗眼,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 ?为什么 ?

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读懂全诗。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是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别业”可由诗中“旧业”推知是另置的园宅。而汉阳又远离京师,当然是“流落”了。再加上全诗处处都与“流落”二字应照,所以说“流落”是诗眼。

答:同意。“流落” 二字概括了李中丞的现状, 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全诗多处对“流落”二字进行照应。“罢归无旧业”既表其清廉,也说明其“流

落”的原因,最后两句写起 “流落” 之状,更寄寓深切同情。

 “曾驱” 一句及 “独立”一联写其当年何等威风,何等功业,与今之“流落”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

其人“流落”之可叹。因此说“流落”是全篇诗眼是正确的。

析:解答此题,关键是读懂全诗。诗题告诉我们,这首诗是送李中丞

归汉阳别业。

 “别业” 可由诗中 “旧业” 推知是另置的园宅。

 而汉阳又远离京师,当然是“流落”了。再加上全诗处处都与“流落”二字应照,所以说“流落”是

诗眼。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答:同意。“流落”二字概括了李中丞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全诗多处对“流落”二字进行照应。“罢归无旧业”既表其清廉,也说明其“流落”的原因,最后两句写起“流落”之状,更寄寓深切同情。“曾驱”一句及“独立”一联写其当年何等威风,何等功业,与今之“流落”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其人“流落”之可叹。因此说“流落”是全篇诗眼是正确的。

六、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二、解答分析

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原因、理由。

三、答题步骤

找到原诗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四、经典题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哪句更妙,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 / 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相当于步骤中说的译

句方法), / 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力地写出了李白流



/ 从而有

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新颖且富有感情色彩和吻合此时特定情境。

五、学以致用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小雨 愔愔 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问: (1) 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请简要说明。

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①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②“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 ① 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问: 1.



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

思想感情。

2.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

你认为“倚”与“守”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3.

答: 1.比喻,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

“倚”字更好。“倚”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

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的意境。“守”字更好。“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

答: 1.比喻,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和平的思想感情。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倚”字更好。“倚”更能表达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好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而“守”却给人一种时刻提防边事的感觉,破坏了此诗宁静安详

的意境。“守”字更好。“守”字刻画了戍边将士忠于职守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为后文“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作了很好的铺垫,微妙地传达出边关的安宁就是有了这些忠诚的战士的主旨。“倚”字不能展现战士的精神风貌。

七、比较评价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 ( 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 ) 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有总体分析, 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

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

[ 分析 ] 题目有两问, 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 不要求分析, 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 当然如果具体说明, 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 答案参考 ]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

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学研教育 -2016 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 特别提示 ] 不论回答何种问题, 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诗歌相关内容、 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

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推荐访问:诗词 题型 浙江 完整版 完整版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完整版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完整版学研教育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