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为人民服务演讲稿_演讲稿

时间:2021-04-11 08:12:0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为人民服务演讲稿 _演讲稿

篇一:为人民服务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

我们中国人,在困难面前是团结一心的。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 8 级的大地震,全中国开始了生命大救援。

 成都数百名出租车司机冒着余震危险自发赶往都江堰抢救伤员; 许许多多的城市, 献血的人排成的长龙将血站 “挤爆”;近 20 万志愿者奔向灾区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我们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在不断努力, 不断进步。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质贫乏,衣服的样式、色彩、极为单调,而粮食也要凭票定量供应。而现在,衣服的款式和颜色都十分丰富,而粮食更是想吃多少就去买多少,根本不用粮票定量购买。

这些都可以看出我们中国在不断努力, 不断进步。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我们中国还举办了一场非凡的奥运会, 2008 年 8 月 8 日 20 点,第二十九届

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 这是中国取得最好成绩的一届奥运

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取得了 51 枚金牌,获得了金牌数第一,总奖牌数第二的好成绩。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致辞时还评价说; 这是一届真正的非凡的奥运会。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我号召大家努力学习, 长大后为祖国争得更多的荣誉, 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也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篇二:为人民服务演讲稿

在公司“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求是》上发表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文章。拜读之后,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感悟深厚,茅塞顿开。该文章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党建工作中的一篇思想巨著和我们党员不可或缺的思想

之源。

党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必须真正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党章》明确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

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建设、 改革时期,我们党始终把不断实现人

民利益作为全部奋斗的最高目标,与时俱进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顺民意、得民心, 90 年来的奋斗历程生动地说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优势,是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传统法宝。

谈“三谁”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可谓金“三谁”。每一“谁”都意义非凡,

构成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规律金 “三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新形势下贯彻

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清“为了谁” ,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

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 ,才能把握自

己的正确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端正角色认知。回答“为了谁”的

问题就是端正目标认识, 搞清楚我们干事业、 做工作、创政绩的根本目的到底是

什么?回答 “我是谁” 的问题,就是要给党员干部角色定位并使我们党像父母一

样宠着群众,像情人一样爱着群众,像兄弟一样帮助群众。惟其如此,我党才能

筑牢“人民群众” 这座永远的靠山, 才会在前进的征程中, 无往不利,所向披靡;

唯有如此,我党才能始终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消灭新时期潜在的不合理的

“大山”,使 13 多亿人民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及时治等,从

而使我们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永远成为群众最坚强的靠山。

我是谁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中国共产党提出它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 提出了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新任务, 开始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它带领人民进行了“一化三改造” ,使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

 1978 年顺应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时期的新任务,那就是: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到现代化建设上。中国通过改革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逐步确立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的面貌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经济社会长期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社会生产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

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近几年来, 中共又提出了一系列新主张, 如提出树立人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这正好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融入到全部的奋斗实践中。

 一切为了群众、 真心服务群众, 引导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为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美好乡村,美好城市、美好社会而奋斗。十七大报告也非常明确的提出,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为了人民的富裕安康; 就是要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理想信念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

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

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 。

依靠谁

成就伟大事业须有伟大力量。我们党能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如果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依靠谁”这个问题,就找不到依靠的力量,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只能成为空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执政之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武装到牙齿”的

蒋家王朝,重要秘诀就就在于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在人民、 血脉在人民。

 陈毅

元帅曾形象地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群众用独轮车推出来的。 群众是我们党取

得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 也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之基。 人民群众对党有

着深厚感情。

 为什么我们党能够执政到现在, 就在于我们始终相信群众、 依靠群

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离开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党 90 年的发展历程无数次证明: 没有群众就没有党。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强的后盾, 始终是我们奋进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最根本的考验。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我们党来自人民, 植根于人民, 服务于人民。

 共产党员原本是人民的普通一员,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国

共产党党员, 是自愿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是受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人; 是经党教育、培养、考验,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举过拳头、宣过誓的人;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名先进分子,宣誓“对党忠诚”的人;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

一名队员,宣誓“永不叛党”的人。在组织、宣过誓、对党忠诚、永不叛党这四

条,既是对共产党员本质的概括,也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我是中国人民

的儿子”。邓小平同志这句简单、 直白而饱含深情的话告诉我们, 人民才是父母。

笔者认为,国家干部至少具有三重身份。

 一是有着每一个正常的自然人都具有的

特征的自然人。二是制定、执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国家公职人员。

三是人民公仆。

 国家干部除了具备以上两重身份之外, 最特殊的身份就是更是人

民公仆。国家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 代表各级政府执行国家方针政策。 各级领导

干部需要牢固树立的是“权为民所赋”的观念,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中国

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是代表广

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只有树立了“权为民所赋”的权力观,才能做到权为民

所用,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克难制

胜的法宝。我们党与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关系、舟与水的关系、

种子与土地的关系、末与根的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儿女与父母的关系,这

些都强调的是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告诫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和身份。 视群众为

亲人、把群众当主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是群众

的亲人、仆人和知心人。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

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 为政不移公仆

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作为党员干部,要

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真正为他们办实事、 做好事,要经常深入村组、

社区与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急在何处,真正同他们打成

一片,做他们的贴心人。

 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

史的真正英雄。

 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 必须有感情。

 我们对人民群众要深怀感

激之情;人民群众对我们有养育之恩, 我们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人

民群众。任何党员干部不管地位有多高, 权力有多大, 都没有资格凌驾于人民群

众之上,都不应该有任何特权思想, 决不能搞特殊化,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要真心拜人民为师,虚心向群众请教,掌握群众所思、所困、

所恶、所盼,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中获得解决问题

的灵感、动力和方案, 和群众一起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真正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为了谁

为了谁?这个问题问到了根本。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党员干部无论分工怎样,职务有何不同,其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

是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党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依靠谁?这是党 90 年以来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

 一切依靠群众,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 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英雄。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就是群众工作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其实就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党的“法宝” 。群众工作是党的“生命工程” 。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归根到底,是为了增强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增强践行党的宗旨的主动性、 自觉性,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

作。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减少官僚主义;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

强公仆意识。只有我们少点私心、多点爱心、公心、小心、细心和关心,尽量让

周围的人开心,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

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

通过学习,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党员,应当在“三谁上”下功夫,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一是在“为了谁”的理性思考中增强宗旨意识。行动上的自觉来源于思想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坚定。明白“为了谁” ,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二要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三要不断深化人大履职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依法行使职权,推进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要回应人民

关切,寓监督于支持之中,督促政府及其部门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实事、好事。要维护公平正义,切实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障宪法和法律全面贯彻实施,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二是从“依靠谁”的科学理解中汲取群众智慧。认清“依靠谁” ,一要把人民当主人来尊重。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保障和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 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 决不凌驾于群众之上;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二

要把人民当先生来请教。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

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 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中,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三要把人民当亲人来对待。

 要增进心系群众的感情,自觉摆正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 同群众融在一起、 打成一片;要培养善待群众的习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让群众的事情有地方办、诉求有地方管、道理有地方说;要多办造福群众的实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心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

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三是于“我是谁” 的准确定位中改进工作作风。

 回答“我是谁”很简单——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儿子,是人民的一员,为此必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对那些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说“不” 。从形式主义来看,要着力解决学风不正、知行不一、落实不力,调研走马观花、工作避实就虚等问题;官僚主义方面,解决

不深入实际、不深入基层,高高在上,工作效率低下,监督的成效不够明显等问题;享乐主义方面,克服“人大工作做多了,没有意思;一点不做,不够意思;做一点,意思意思”的思想,解决甘于平庸、容易自满,工作拈轻怕重、标准不高等问题;反对奢靡之风方面,解决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讲排场、铺张浪费等问题。总之,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政治清醒、保持定力,昂扬向上、奋发有为,摆正位置、严以自律,树立人大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同时,作为一名党员,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在工作内容上要反映群众愿望、 满足群众需求; 在思想作风上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群众的距离,才能使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依靠员工,服务员工,为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实现“十二五”期末 200 亿产值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三:为人民服务演讲稿

我叫王志英,今年 72 岁, 1998 年退休。退休前,曾任原运城县宣教办副主任、王范公社党委书记、小市(县级)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政协秘书长。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写作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

提起写作,有一件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那是在初师二年级上第一堂作文课时,老师让学生自命题作文。我就以邻居王润生卖爱国棉为题材,写了一篇《润生卖棉》。老师阅后,大加赞赏,写了这样一段评语:“这是一篇极好的通讯报道。

主题鲜明,语言简练,人物栩栩如生,整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如能继续苦练,必将成为一个优秀的、业余的新闻工作者。

 ”这段评语,一下子改变了我过去不爱写作文的毛病, 进而激起了我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我就试着向报社投稿。当了教员后,就把学生、教师中的好人好事和团队活动情况写成消息或者通讯投向报社, “豆腐块”的文章也不时见报。后来,竟被《中国少年报》、《辅导员》杂志、《山西日报》聘为通讯员。再后来,就被县教育局调到局里写材料, 1964 年又调到县委中心通讯组任组员、组长,进而出任县宣教办副主任, 分管宣传通讯工作。

 那时,我真是走到哪,写到哪;干什么,写什么,也创造了我的新闻“辉煌期” 。记得有一天的《山西日报》 ,除了半个版面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外,全是我主笔采写的“安邑水泵社”通讯、照片和日报社配发的社论。

 1971 年,我被调离通讯战线后,先后担任过公社党委书记、市委

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协秘书长。就是这,我也没有放下笔杆子,先后在《瞭望》 、《人民日报》、《山西日报》、《支部建设》等报刊上发表过新闻通讯 800 多篇。1998年退体后,曾一度搁置笔杆,但 2003 年被选为盐湖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常务理事、 2005 年进入盐湖区老年学会后,又重操旧业,仍以写作为己任,用写作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服务,先后以老区、老龄、新农村工作为主题,在《人民日报》 、《山西日报》、《先锋队》、《中国老年报》、《山西老年》、《运城日报》、《黄河晨报》

及网站上发表新闻通讯、调查报告、文史资料、随笔散文 800 多篇,总结典型,弘扬文明,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上发挥了一定作用。

深入调研写建议

为了帮助老区农民脱贫致富, 为了更好地开展盐湖区老区与老龄工作, 我曾多次参加区老促会和老龄委组织的调研活动, 并将重要经验、 问题、呼声和建议撰文报告区委、区政府。

2004 年 5 月下旬,我区老促会会长刘宝善等, 4 次打的到上段村探讨由基本小康村迈向富裕型小康的途径, 尔后,写出调研启示:《向富裕型小康迈进之路》,被《运城老区》、《山西老区开发报》采用。

2005 年 10 月,我和杨望久深入牛庄,调查和总结了牛庄把 “劳务经济”

作为“支柱产业”常抓不懈,仅三年时间,就使劳务经济收入占到该村总收入的

60。6%的成功经验,报告一发出,就被选入全省地市级四届老促会会长座谈会

典型材料,《社会扶贫》和《运城日报》也先后刊用。

2007 年,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我同盐湖区老龄委负责人乔呈祥到革命老区上郭乡路家庄村调研,发现这里的老年人既是村“两委”的参谋部,又是村民们的“代言人”,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急先锋、 “乡村文明”的播种机,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急先锋; 在清理村财务帐目和集资建校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受到了全村干部、群众和学生的欢迎。调研归来,我就以老龄委的名义写了一份《要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的调查报告,不但被区政府以红头文件转发全区,而且被《山西农民报》采用发表。

几年来,由我主笔写成的调查报告和建议,共 20 份,其中 3 份被区委区政

府转发, 2 份被编入市《小康之光映老区》一书, 15 份被各级报刊采用,还有 1

份荣获中国县市发展研究会三等奖。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老区经济发展和老龄工作的开展。

敢为农民鼓与呼

我还经常跟随老促会、老龄委领导进山区、走窝铺、倾听农民真话,察看农村实情,敢为老区人民鼓与呼。

 2003 年春,我在牛庄调研时,听到退耕农民对不准栽植花椒树有意见,便立即写了一篇《要允许退耕农民在“退耕还林条例”框架内有发言权和选择权》的调查报告,寄给了国家林业局、省林业厅和《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社。国家林业局极为重视,决定“让农民在地边、埝边以拾破谷

的办法栽植一些花椒树”和“允许农民在树带之间搞窄带林药、林草间作” ,以补救原来规划之不足; 对新退耕的 1000 亩林地全部栽上了兼用林树种,《中国老区建设》杂志也于当年第 8 期予以发表评述, 从而协调和改善了政府部门与老区农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使老区农民通过树下经济得到了不少实惠,特别是

2004 年,牛庄每个农户都增收在 1000—— 5000 元不等,最多的是韩天福林药间作一年增收 7000 多元。2004 年麦收前夕,我和刘会长等深入一个 “小康达标村”进行调研,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在全村人均纯收入 2354 元的平均数下竟有 20%是贫困户和特困户。

 为此,我就立即撰写了 《要十分关注小康达标村平均数掩盖下的贫困户》,建议采取三大措施,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不让一户农民成为失群的孤雁。稿子发出后不到十天,就被《人民日报》刊登在五版头条,还在

一版作了“导读”。2005 年 4 月下旬,我又深入牛庄调查研究农民医疗卫生状况,

发现医院越建越多,设备越来越好,可农民看病却越来越难。据百户调查,患有

各种疾病的人中,约有 45%有病不就医, 30%应该住院不住院,原因集中在五

个方面,回来后,就如实地把所见所闻、造成原因、呼吁与建议写成调查报告,

呈送区委区政府和市老促会,受到高度重视。尔后,被《黄河晨报》 、《人民代表

报》、《山西老区开发》、《中国老区建设网》采用,有的还加了“编者按语” 。

用典型推动工作

2003 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区老促会会提出一个新思路:要积极为老区人

民出计谋,传信息、扶志气、送科技,实施产业扶贫,变受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为此,我又在会长带领下,跑遍了老区的乡乡镇镇、山山水水,陆续发现、总结

和树立了子谏村劳务输出、 路家庄兴水致富、西北庄发展果业、张丙全舍饲养羊、

贾麦俊养鸡致富、裴红波外出打工等七个 “造血致富”典型。这些典型不在天边,

而在眼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终使不少老区村、

镇呈现出一派“退耕还林气如虹, 畜牧养殖势纵横,劳务输出起宏图” 的新气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又经常利用下乡调研的机会, 注意总结老年人的模范事迹和老区、 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

 记忆中,由我主笔总结出来的模范人物事迹有《张呈祥:从政坛强人到书法名家》 、《乔呈祥:老年人的老朋友》 、《刘宝善:老区的“孺子牛” 》、《李留喜:一个老党员和他 11 年的黑板报》、《裴

金狮:八旬老人用顺口溜“劝善” 》、《张振华:生命不息 研究党史不止》、《贾

生娥:她和患者心连心》、《雷鸣:拳拳孝母心关爱赛儿孙》《崔云山:“敬老助老,

永远没有句号!”》等 20 多个;由我主笔总结出来的老龄先进单位典型有《东郭

镇:决不能让一个老年人成为失群孤雁》 、《老年服务队:一个伟大的创举》 、《路

家庄村里的老年人》、《盐湖区老龄委为老年人办了八件实事》 等 5 个;由我总结

出来的老区典型有 《路家庄兴水致富》《西北庄发展果业》《张丙全舍饲养羊》《牛庄劳务输出》等 10 多个,这些经验大都见诸于《中国老区建设》 、《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以及河北、内蒙等报端,且内容丰富,教育意义大,对引导老年

人健康生活和老区、老龄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

2008 年到市电视台帮忙后, 又发表了不少有关 “运城广电” 的信息和通讯,还试着总结、撰写并发表了七篇关于广播电视的业务论文。

 为了给全市广电系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我还没事找事,创办了一种《运城广电》的内部刊物,每月一期现已坚持两年多了。

以史育人慰英魂

稷王山是稷麓县抗日县政府、 安邑县抗日县政府、安北县民主县政府所在地,

这里的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对祖国做出过重大牺牲和贡献。

 为此,我又始终把积极收集编撰老区史料、 大力宣传老区、 宏扬老区精神当成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拜访原政府成员、 走访老游击队员、 和知情人座谈、查阅党史资料和《运

城市志》等办法,收集、编撰了不少老区史料。记得在纪念建国 55 周年时,我与原党史研究室主任张振华合作,收集、整理了《王鸿钧:运城建党第一人》 、

《晋南人民支援运城前线追记》 、徐向前与运城战役》《、《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 “孙悟空” 》等史料;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10 周年,我又和张振华合作,收集、整理了《运城攻坚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和《一场惊心动魄的货

币斗争》;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 周年,又收集整理了《一次正义的审判》 、《抗日县长赵宜轩》、《赵宜轩与稷麓县抗日县政府》 、《“大众剧团”抗日轶事追记》、《赵殿举与安北县大队》、《插向闫锡山心脏的一把利刃——追记打入二战区

总部的地下党员樊耕农烈士》 、《忍辱负重半世纪——记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优秀党员安民同志》和已故前辈、原中共运城市委副书记杨克恭同志的口头回忆录: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共 14 篇,就有 10 篇先后刊登在 《中国老区建设》、《山西老区开发》、《中国老年报》、《山西老年》、《先锋队》、《山西政协报》、《文史月刊》和《运城文史》等报刊上,这对老区是一种激励,对青少年是一种责任,对英烈则是一块永远的丰碑。

精雕细刻出精品

新闻通讯,特别是新闻必须要新、要快。我便处处留心,快速反应,一旦发

现新闻由头,就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即写,立即发。记得

2009 年 12 月

26 日一早,我去南风广场锻炼,发现三件事,一是在纪念毛主席诞辰

116 周年

横幅下,一支锣鼓队敲打的震耳欲聋;二是群众自发高唱《东方红》

、《祖国颂》、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绣金匾》等红色歌曲;三是 68 岁的盐化退休职

工刘富贵自办毛主席照片、像章、宣传画、书画和报纸剪贴收藏展,参观者络绎不绝。我就当即进行采访和拍照。

 回来后马上写了一篇 《运城南风广场群众高唱〈东方红〉》的消息,并用电子邮件的形式, 发往《山西晚报》,结果,第二天(27日)就见报了。再如, 2009 年 10 日 26 日,也就是重阳节那一天,我再车盘下乡,正好碰见车盘村成立“老年食堂” ,规定:本村 70 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只交两元钱,就可以在“老年食堂”享受一日三餐的生活待遇,不足部分,由村委

会补足。食堂内还放有报刊杂志,设有电视、象棋、扑克、麻将等娱乐设施,供

老年人饭后茶余根据爱好尽情享用。

 我就立即写了一篇新闻稿件, 发往《山西日报》、《运城日报》和《黄河晨报》 ,结果,第二天,就被《山西日报》 、《运城日报》和《黄河晨报》同时发表了。

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永不休笔。直到现在,还是天天写、天天练。而且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一旦发生大的典型,就不惜笔墨。比如,在《山西日报》上发表的《一个老党员和他 11 年的黑板报》、《张振华:生命不息,研究党史不止》、《王秀山:“打造文化村”》、《三路里,春来早》、《上门女婿当孝星》和今年“八一” 前夕发表的《老军人的“红歌情”》,篇篇都是 4000 字左右的长篇通讯,加上配的照片,几乎都占半个多版面。也写小的,几百字的也写,只要有新闻价值,我都写。

不管是长的短的,我都坚持认真采访,认真撰写,认真修改。一般稿件我不

修改 5、6 次是不会发往报社的。比如,一个老党员坚持 11 年办黑板报的故事,就反复采访了了三次,进行了 6 次较大改动。发出后,不但很快被《山西老区开发》和《山西日报》采用,还被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稿件,发来了证书。

帮忙改稿也乐道

原来我是写新闻通讯的, 在这方面, 不敢说是行家里手吧, 起码也是比较顺

手。但写散文,好象压根儿就和我无缘似的,不爱写,也不敢写,更不会写。后

来,大约是 2006 年吧,文友刘武祥与杨望久一再鼓励我写散文,我这才冒天下

之大不韦,学着写了一篇《乱石滩上种果人》。可是,武祥和望久看后, 都说“这

分明还是通讯啊!”发到《盐湖文学》,主编吕廷杰同志也说,“不像散文像通讯。

 ”

还发过来不少关于散文方面的知识。 发到《黄河晨报》,张建群同志也说 “不像”。

还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 按照大家的意见,我作了几次修改。

但改来改去,还是没能脱离“通讯”的影子。我犯愁了,只好硬着头皮向建群同

志求助,请她在百忙之中, 帮我下笔改一改, 让我看看这个题材究竟怎样写才像

“散文”。

那时,我还不认识建群同志, 谁知她竟满腔热情地亲自下笔修改了我的 “四不像”,还刊登在《情感人生》的副刊上。我不但从中悟出了一点门道,也增加

了我学写散文的勇气。后来,武祥告诉我, “要是觉得不好下笔,那就从写身边的人和事开始,必定你是熟悉他们的。

 ”于是,我就先写了一篇《二姐》 ,被廷杰同志亲笔修改后登在了《盐湖文学》上,这是我在文学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散文”,我高兴极了。好在那个时候已经退休,有的是时间,便连续学着写了《严

父》、《养母情深》、《婶娘》、《抹不去的记忆》、《妈妈的“假麻食” 》等,都先后被《盐湖文学》、《黄河晨报》、《山西老年》、《果业专刊》、《社会扶贫》等报刊采用了。于是,我学写散文的劲头更大了。并由只写亲情、友情的“散文”扩散到

写社会上的人与事,如《车之变迁》 、《老区牛庄一日行》、《走出大山奔富路》、《“吃派饭”的日子》、《山村新姿》、《喜闻老区槐米香》等,亦被《山西日报》 、《盐湖文学》、《运城日报》、《黄河晨报》等报刊采用。在题材方面,也大胆地向“游记”“杂议”之类挺进。不过,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不管写啥,总还脱不

了“通讯” 的影子。最大也只不过是有了一点散文的味道, 特别是在文字上,“通讯”的语言味还很浓。怎么办?我便按照老师们的教导,一是多学多看,二是多

写多炼。不过,我心底清楚,在这方面我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恐怕弄到一底也是一个通讯加散文的“二异子”货。

谁知,就是这么一个还没学成的“半瓶水”和丑小鸭,竟还有人找到我家里

或办公室让我为他改文章。这些人中,有原来的小市领导,也有我的好友,还有

远离运城几十里地的乡下老人 他们来后, 我就给他解释说, 我还是一个没有

学成的主,怎么能改你的文章呢?!可是,不管我咋说都没用。落尾他们全是一

句话:反正你比我强,我信你,只要你尽力了,就行!

既然他们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 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只好以老师们为榜样,比如吕廷杰同志,比如张建群同志,也埋下头来,认认真真地帮助他们修改文章,一字一句都不敢含糊。文章改好后,再把稿子通过电子邮箱发出去。等报上发表后,再打电话给他们报喜。最高兴的是一次,是《盐湖文学》编辑部王永年同志来单位给我送 2009 年第 4 期《盐湖文学》时。我一翻看,见有我的那篇《那些年的那些事》 和由我修改过的三篇文章, 一篇是原运城市副市长的 《珍贵的生日礼物》,一篇是原盐湖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的《欣慰、自豪与骄傲—— 60 年国庆阅兵观感》,一篇是西王村 76 岁老人刘学基写的《我家有棵石榴树》 。我之所以特别高兴, 原因有四: 一是这三篇文章都有我的汗水在里面; 二是四篇文章都发表在一期《盐湖文学》上;三是能进一步调动这几个作者的写作积极性;四

是我也从修改文章中汲取了不少营养。 尝到甜头后,对凡要求我帮他修改文章的

同志,我都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他来到

我的办公室,或者是在网上提出要求, 我都帮助他们修改。大概是一个多月前吧,

有位外县的退休干部在 QQ上要求我帮她修改一篇散文,我答应了。先后改过三

篇,也都被《黄河晨报》采用了。他在 QQ上感谢我,我说, “你不需要感谢我。

其实,你是在帮我。我也从修改你的文章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

为了同文友交流, 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速度与质量, 我还学会了用电脑写作,用 E— mail 发送稿件,申请了自己的 QQ号,开设了自己的几个“博客”。每天早晚,撰写博文、浏览博客已经成了我的必修课。摄影,也是我的

好之一。现在,我总是随身带着数码照相机,走到那里就拍到那里,还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了 Adobe Photoshop7。0。1 软件,学会了缩放、裁剪和调整新闻图片。《山西日报》、《发展导报》、《中国老区建设》、《运城日报》、《黄河晨报》也

时不时刊发自己拍摄的照片。前不久,还报名参加了《黄河晨报》拍客团。作品也由原来的一般新闻照发展到现在的逆光、微拍艺术照。

总之,我认为:老年不能把“老”字当经念,而要在战略上貌似“老” ,就是要不知“老”,不服“老”,忘掉“老”;而在战术上重视“老” ,就是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活得更

充实、更滋味、更乐趣、也更有价值。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这种心态。正是由于

我有这样一种好的心态, 因此,在今年 8 月初患病住院期间, 我还抽空修改了一篇中篇故事《翠翠》,不几天就发表在几家文学网站上;还新写了一篇《好媳妇刁巧巧》的散文,也是不几天就发表在《黄河晨报》和《今日盐湖》上了。

胡乱讲了一通,有不对的地方请同志们指正。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演讲稿 演讲稿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演讲稿_演讲稿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为人民服务演讲稿_演讲稿》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为人民服务演讲稿_演讲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