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中外文化交流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0-09-24 08:53:4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流淌千年的长河

——《中外文化交流史》读书笔记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发展,曾经历过若干万年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生活阶段。而从原始公社崩溃、我们的祖先迈入文明的门槛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已有大约5000年之久。在这几千年的时光里,中国文化就像一条气势磅礴的大河,永不疲倦地向前奔腾,并灌溉了上万亩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中,中国文化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古今绵延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虽然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却自己的祖国。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是中国文化,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联结在一起。

中国文化无边的魅力,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学者去探索去研究。中国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周边文化、世界文化的影响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而由于种族、地域、交通等原因,中国传统汉文化首先向周邻地区传播、辐射。这些地区包括朝鲜、日本、越南以及东南亚、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因此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东亚汉文化圈内,而且“泽被”远西,对包括欧洲之内的其他世界文化也影响深远。“文化没有围墙,文化没有国界。它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中外文化交流史》从客观的、唯物的及历史的角度出发,细数中国文化从一开始至今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书中将中外文化交流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肇始期(远古至战国),二、发展期(秦汉至南北朝),三、高峰期(隋唐),四、繁荣期(宋元),五、调试与会通期(明清),六、复兴期(民国)。

肇始期(远古至战国)

中华民族是个开放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在创造摧残文化的同时,一直没有中断与周边国家乃至周边以外距离遥远的国家的文化交流。数千年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总趋势是交相辉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早的人类及其文化产生于亚非欧大陆。而相对于人类及整个人类文化二三百万年的发展史来说,那些远离大陆的岛国的文化从一开始就是晚进者,在发展阶段和水准上同大陆的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太平洋上的众多岛屿被分为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密克罗尼西亚三大岛群。太平洋诸岛文化是一种由外来移民创造并不断受到外来文化移入影响的文化。大多数人类学家都认同太平洋诸岛的文化来源于亚洲。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百越民族开始了经陆、海两路向东南亚的迁徙,带去了中国文化。大约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世纪,东南亚地区发生了民族迁徙的浪潮。迁移的人口先后散落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苏拉威西等岛屿。这次民族迁徙浪潮,传播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文明。

中国南方地区和东南亚一带的远古居民,从新石器时代起,就有较为密切的文化交流,至少到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南方发达的几何印纹陶就凭借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东南亚一带,给这些地区的陶器制造工艺以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华南珠江流域的考古发现显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另一个代表器物——发源于中国的无纺的楮树皮布,是人类服饰史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重大发明。

关于亚洲栽培稻谷起源地的研究,一直是各国学者关心和争论的课题。直到1973年中国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这些推论和设想都令人怀疑了。河姆渡出土的稻谷,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应是中国长江下游的原始居民。中国考古学家和农学史专家作了科学的分析比较,认为河姆渡稻谷是所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的稻谷,比泰国能诺他遗址出土的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还要早几百年。水稻在中国推广不久,便传到东亚近邻国家。由于最早的种植水稻的是古代南方百越民族的先民,所以水稻在同一族系先民的不同部落中很快传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

美洲古代文明被证明源于中国3000年前的商代。20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欧美学者经过考证认为,约在3000年前,即中国殷商末年,一批逃亡的中国人就已到达美洲大陆,留下众多具有浓厚中国商代文化特征的遗物和遗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生丝的国家。丝绸之路打通后,西域与内地的产品交流便开始了,中国运往西域的产品则主要为丝绸。

发展期(秦汉至南北朝)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秦汉文化借助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对周边邻国辐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传入中国的域外优秀文化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生活的内容。

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交流,若论历史之久、关系之密切,在国际上首推朝鲜。中朝两国人民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了经济文化的交往。据研究,在汉字传入朝鲜之前那里是没有文字的,因此,汉字传入后很快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汉字所负载的汉文化也随之被悉数移入汉文化圈的2000年间。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亘古以来,文化关系就非常密切。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正反映了公元前二三世纪中国移民促进古代日本文化飞跃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反映出2000多年前,在相对落后的航海条件下,虚浮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不畏艰险,长途远航日本,发展了中国古代远洋航海事业的轨迹。

西汉自高祖统一天下后,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国势渐强。中国大规模对外派遣政治使节是从汉代开始的。其中,张骞就是比较有名一位探险家、外交家。他前后两次出使西域,长达17年,促进了内地与新疆各族的友好关系,达到了孤立匈奴的目的,而且进一步沟通了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除张骞外,甘英和班超也为开通西北陆上丝绸之路作出了不少努力。可惜甘英西使半途折返,罗马东征安息屡屡失败,促使中国和罗马帝国不得不另辟蹊径,走海上丝绸之路。秦始皇经略岭南,凿灵渠,建郡县,使番禹地区成为越过南海与东南亚进行海上贸易的中心。这就为汉代开辟印度洋远洋航线作了必要准备。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使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纸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法成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为著书立说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造纸术首先传入中国边远地区,然后传到世界各国。公元5世纪以前造纸术先传入朝鲜,然后经由朝鲜传入日本。公元751年,造纸法传入阿拉伯国家,又辗转进入印度。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向全世界传播,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并催萌着欧洲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佛教和佛教所代表的印度文化是历史上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接触的外来文化。外来佛教文化融入中国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佛教的东来和佛经的译出,印度文化中的文学、音韵、音乐、舞蹈、杂技、绘画、雕塑、以及医学、天文学等也同时注入中土,为汉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沛的水源。中国的大乘佛教经陆路传到朝鲜、越南,经海路传到日本,对亚洲邻国的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长期稳定的生活、贵族官吏的好尚,使乐舞艺术得到蓬勃发展。汉代乐舞经常与百戏中的其他节目掺杂或相间演出。域外乐舞杂技传入后,汉朝兼收并蓄,再融合进中国乐舞杂技艺人的智慧、促进了汉代乐舞百戏体系的形成。东汉灵帝时代,由于帝王贵胄对异质胡文化的提倡和支持,东汉王朝掀起一个胡化的高潮。西域文化犹如一股清泉,汩汩融进了汉文化磅礴的大河中,使汉文化愈益娇妍多姿。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流,较之秦汉时期有更大程度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交流的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二,交流的渠道和途径在逐渐增加;三,交流的项目和内容更为丰富多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雕塑、壁画、及为佛教服务的乐舞艺术、文学艺术在北朝大地上大放异彩。六朝时期,佛教勃兴,洛阳成为北朝的佛教文化中心。随着西北陆上丝绸之路的繁盛,西域各国的民族乐舞大举传入。传统的中国乐舞,在汉代百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域外乐舞的不同艺术风格,焕发出灿烂的艺术光彩,为隋唐音乐舞蹈的繁盛创造了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流的时代。

三、高峰期(隋唐)

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先进的文明国家,当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尤其是强大和统一的唐朝,不仅以经济繁荣、文化昌达著称于世,而且以兼收并蓄、善交友邦、对外开放而彪炳史册。对外文化的广泛交流,使唐朝境内不时出现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语言、身着不同服饰的外国人。这些外国人中,有为外交斡旋的使节,有为贸易奔忙的商贾,更有向往唐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和学问僧。唐都长安城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个时期,由于国际交往的需要,中外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通往国外各地的海路交通网。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世界各国人民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包括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交流、工业品和工业技术的交流、乐舞艺术的交流、宗教思想方面的交流、天文历算的交流。唐初,在广泛搜集民歌、继承民族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别求新声于夷邦”,唐初大量摄取外来音乐。高水平的唐代音乐,既是中外音乐交流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外音乐交流的成果。与唐交往的域外文明大国,首推印度。印度音乐伴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汉乐与胡乐融合发展的最高成就。波斯、罗马和大食的音乐,随着使节胡商的来华而传入唐。苏莫遮舞、拔头舞、胡腾舞、胡旋舞等风行长安。

中国的封建法律起自战国,成长于秦汉,发展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完备于明清,解体于清末。在法律的内容和立法风格上,别具特色,形成了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唐律对亚洲各国封建法制的制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丽朝承用唐律直至朝亡前夕,历时470年之久。公元646年,孝德天皇模仿唐朝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史称“大化改新”。律令制时代,日本所制订的刑律内容基本同于唐制。

唐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大发展时期,制陶工艺有了很多创新和进步。唐三彩作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所体现的艺术特色,既不像汉代宫廷艺术那样偏重于外在事物的外貌,又不像魏晋六朝门阀贵族艺术专注于内在心灵的表现,而是吸收绘画、雕塑、诗歌艺术的优长,面对社会存在的人间现实,以写帽传神的深厚功底,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唐三彩一问世,便受到了中外人民的喜爱,并进而传播到域外国家。

四、繁荣期(宋元)

宋元梁代的对外文化交流,较之唐代向前发展了一大步。这一方面表现在地域上的扩大,不仅中国与北非、东非国家有了直接的文化往来,而且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往来又有新的发展;另一方面,从物品上看,唐代以前中国的出口以丝绸制品为主,而这一时期,除丝绸制品外,瓷器占有突出的地位。其他日常生活、生产用品的出口也增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发展和外传,影响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对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外来的印度佛教文化,自西汉末期传入中国后,经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和吸收以及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改造与融合,到宋元时期,进入了同化阶段。海运的发展为宋代开辟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广阔通道。宋人积极开辟国际通道勇于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进去精神是值得称道的。宋代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高峰阶段。元代的中外交通特别发达。陆路通波斯、阿拉伯、俄罗斯、欧洲,海路通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波斯湾以至非洲各地。交往的范围比宋代更广。元代发达的远洋航海事业为明初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条件。元朝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地跨亚欧的空前规模的大帝国,原来的中国西部边界完全处于开放状态,中原地区同中亚的阿拉伯、波斯、伊斯兰世界连成一片。

五、调试与会通期(明清)

明清时期是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时期。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独步亚洲,领先世界,直到明初。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向古代告别,蹒跚地走向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地陷入了屈从于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林则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主持编译了《四洲志》,这本书是第一部向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洋务运动的兴起,表明中外文化交流经过调试后进入了会通期。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传入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同时进行的。西方文化在当时中国人面前表现出既野蛮又先进的双重性格。传教医生把西医的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训练了一批医药技术人员。

郑和下西洋,本着“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的精神,向东南亚国家敷宣中国的教化,以提高其文化程度,改变其落后面貌。郑和船队在出使,直接或间接帮助各国建立健全的国家制度、礼仪制度、法律制度,或邀请各国使节到中国访问,使其目睹中国的社会文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东南亚华侨移民与商业、宗教的发展,而华侨、商业与宗教三者相辅相成的作用,既推动了东南亚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又发过来推动了明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六、复兴期(民国)

中外文化经过明清时期的调试、会通以后,便进入了民国时期的复兴期。

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以更大的势头进入中国;一方面中华民族为向西方学习,建立和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中外文化交流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最集中地表现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及1919年的五四运动两个重大事件。这两个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不仅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且也给越南人民带来了巨大鼓舞。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深深影响了印尼领袖苏加诺的思想,也深深影响了印尼人民的觉悟。菲律宾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美国帝国主义的斗争,曾得到孙中山的关怀和支持。缅甸民族运动领袖、国僧侣吴欧德玛1907年为寻求革命真理东渡日本,后经中国留日学生的介绍,会见了孙中山。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了一支壮大了的工阶级队伍,并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自己的力量。战斗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李大钊等一批思想界的前驱传播开来的。五四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影响下诞生的,又是在外国文学影响下成长发展的。

推荐访问:读书笔记 文化交流 中外 读书笔记 中外文化交流史读书笔记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中外文化交流史读书笔记》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中外文化交流史读书笔记》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