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答案

时间:2024-05-24 01:38:36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阅读答案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阅读答案

2.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3.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答案:

1.(3分)(1)尺牍书(2)纸质信(3)信息时代(每空1分)

2.(2分)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意对即可)

3.(4分)(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了文学情趣。(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4.(3分)D

篇二: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

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

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

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

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

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

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

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通信方式的演变

不同时期

出现的通信方式

文字发明以前

实物信

书写材料改进后

(1)

尺素书

纸发明后

(2)

(3 )

电子邮件

手机短信等

14.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15.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

什么?(2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

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

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

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

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阅读答案

14.(3分)

(1)尺牍书

2)纸质信(

3)信息时代(每空1分)

15.(2分)

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

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

16.

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

(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了文学情趣。

4.D

篇三:九年级阅读答案

九年级一依阅读

主题一 书信传情

追忆经典

与朱元思书

1.C

2.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抓住“湍”“甚”“奔”等关键词语,翻译准确即可。)

3.D

4. (1)用原文。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水清和水势迅猛的特点等。

(2)用自己的话概括。如 :写水,采用动静结合和对照的写法,既写出了江水的静态美,也写出了江水的动态美,动静形成鲜明的对照,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山,作者从视觉上写出了山的形貌,从听觉上写出了群峰中的各种声响,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写了眼前所见之景,还触景生情,写了作者的感慨。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厌弃尘俗、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等。

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

1.(1)让、使 (2)适合 (3)吃

2.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意思符合即可)

3.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时文速递

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创作

1.写作需要积累。

2.(1)?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2分);?在写作过程中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2)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写作。

3.(1)文章语言有太多的空话、套话,太像成人的作品。

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只有用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语言成就的文章,或最真实地袒露自己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给人以长久的、美好的记忆。

4.C

从微博到微信

1.

2.(1)不能删,“截止本文写作时”表示时间限定,说明作者写此文时姚晨微薄的粉丝数量是38267622(划线部分不写出也可),之后数量还会变化,如果去掉就和事实不符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作比较,拿微薄和微信作比较,突出强调了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或突出说明了“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3.微博是“大众化”的媒体,可以公开发布信息;微博可以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4. 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比较微博和微信不同(概括内容方面得1分),与第⑤节的顺序对应。(或第⑥节从传播形态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传播形态”,;第⑦节从用户的体验方面写微博和微信不同,对应第⑤节中的“用户体验”。)

5.A

中考链接

谢谢你,我的妹妹

1.被妹妹损坏的书和闹钟等物品。

2.一个细雨的早晨,妹妹在上学的路上为一只死老鼠而伤心。一个冬日的夜晚,妹妹给“我”讲她最喜欢的人和事。

3.(3分)承上启下。“我曾经?恨?过你”一句紧承第②段“我”对妹妹掠夺、肆虐“我”物品的抱怨;“因为你也教育了我,替我保留了某些离我远去的东西”一句引出下文妹妹“教育”“我”的内容。

4.该句采用比喻手法,将妹妹纯洁干净的心灵比作“水晶”,将妹妹天真无邪的内心世界比作“净土”,将妹妹那些善良可爱的事比作“清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妹妹纯洁、善良、率真的特点。(抓住“赤子”“纯真无瑕”“守候”“注入”等词语赏析也可)

5.示例:幼时的妹妹与长大后的妹妹对比;妹妹的善良、纯洁、率真与我的冷漠世故对比;“我”与妹妹对一只死老鼠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过去的“我”与现实中的“我”对比,引起我

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表现“我”对儿童率真、自然的天性的向往以及赞扬,对长大后灯红酒绿的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恶。(任意找出一组,言之有理即可)

傅雷家书(节选)

1.C 2.D 3.D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1.(1)尺牍书(2)纸质信(3)信息时代

2.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

(意对即可)

3.(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

增添了文学情趣。

4.D

西方美文

母亲的来信

1.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挚感情。

开头: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结尾: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中间:介绍家乡琐细之事(在絮叨中体现深沉的母爱 )。

2. 初来城里时,焦急等待,贪婪阅读;半年后,没精打采拆信,露出讥诮和轻蔑的神情;后来,看过就扔,并且不给回信。

3. 插叙。这一内容安排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寄钱是应该的和必要的,同时也给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4. C

5. 要点:要尽可能体现文卡的复杂心理(如自责、愧悔、追忆、思念等)及可能的改过行为 (如充满感激地读信,决定给母亲回信,寄钱等等 )。

主题二 自然风光

追忆经典

黄鹤楼

1.故乡 愁

2.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

如梦令

1.绿叶繁茂 红花凋零 。

2.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山雨

1.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2.这首诗独特在于诗人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烘托、虚写、联想想象),通过写见到“溪流急”,来表现他山之雨的急和猛。示例2:写山雨,而在前三句却不着一个“雨”字,只在最后一句点出“他山落雨来”,构思精巧,出人意料。

春光好

1.A 2.D

时文速递

田埂上的精神

1.无奈 孤独/寂寞/无望

2.(1)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阳光的温柔。

(2)原句采用反复的手法/分开表述/用两个宾语,突出了“孤零零”“长错了地方”。

3.衬托/反衬/对比手法,突出田埂上麦子的孤独,生长条件的恶劣,为下文具体写麦子顽强

生长做铺垫。

4.C

5.(1)性格:自立自强/坚忍不拔;(2)进取精神:执着追求/不抛弃不放弃/不甘卑微/昂

扬向上/奋力进取;(3)待人:理解宽容;(4)追求:成就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春之怀古

1.“冷面”是铺满地面的冰冷的积雪,“花面”是部分积雪融化以后剩下的零零落落斑斑驳驳的积雪,“歌”是雪融化而成的流水。

2.因为春天的雷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杜鹃鸟斗急一城的杜鹃花,风吹飞漫天的柳絮。

3.作者相信以前的春天是这样的,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很多地方的春天已失去了这样的韵味,只有没被开发的地方也许还保留着春天的这种原始而古老的韵味。

4.C E (A没有写全过程。 B仔细分析,本文的思路是十分严密的。 D通过这些表明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燕 子

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

2.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

3.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

4.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镜泊湖的黄昏

1.欲扬先抑(先抑后扬)(反衬、铺垫)

2.青山打滚堵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高山堰塞湖。曲折如河道

3.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

4.(1)流露出对黄昏的一种厌恶(排斥、不喜欢)(2)承认黄昏虽美却已接近尾声,流露出的是一种无奈和惋惜。(3)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因此我们只要抱着积极心态,就能享受生命的每一历程。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5. B

中考链接

乡村的风

1.①对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乡村的热爱。②对故乡纯朴的风土人情的赞美。举例略。

2.①炊烟狂草。②莲荡乱荷。③秋树的疏简以及枝头如音符般的鸟巢。

3.神奇。

4.结构上,总领全文,又与文末相呼应:内容上,点明主旨。

5.示例:柳条在风中舞蹈,小河在风中歌唱(要点:句式为“??在风中??”,与原文构成排比。2分)

6.要点: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经受磨砺。(意思相近即可)

1.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2.“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意思相近即可)

3.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意思相近即可)

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后一问意思相近即可)

5.《夏》文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西方美文

花未眠

1.(1)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关。(2)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2.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困显而易见。)

3.“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文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4.B、C(B项对艺术创作的批坪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是属无稽之

篇四:2011南京中考语文含答案

南京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7)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

(8)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10)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和煦(xù) 绯红(fēi) 家喻户晓(yù) B.匀称(chènɡ) 静谧(mì) 鲜为人知(xiān) ......

C.馈赠(kuì)慰藉(jí) 锲而不舍(qiè) D.哺育(pǔ) 休憩(qì) 苦心孤诣(zhǐ)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

A.嬉戏 伫足 相得益章 B.奥密 缄默 克尽职守

C.蜿蜒 贪婪 相形见绌 D.迁徙 祈祷 无与论比

4.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在新生报到的时候,你作为志愿者,热情地为新同学做了几件事。

【指引】

5.新生小宏在校园里遇到你,向你询问如何走到教学楼,你给他指明。请根据右图,写出你对小宏说的话。(2分)

【建议】

6.新生小柏对社团很感兴趣,你建议他参加文学社。下面是你对小柏说的话,请补写一个活动环节。(2分) 来我们的文学社吧,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说不尽的桥”中,我们首先考察了南京的文德桥、长江大桥和赛虹桥立交桥;然后 ;最后我们在社刊上发表了以“金陵桥韵”为专题的系列文章。

【推荐】

7.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不能作为推荐语的一项是( )(3分)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廊,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二 (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16分)

8.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②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 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时热烈温馨的气氛。(1分)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 , ”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

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2分)

水仙

(清) 李渔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答案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尽,迨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

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④①②③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12.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

是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2分)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

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3分) 14.

15.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2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6.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5分)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中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⑾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7.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手忙脚乱□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18.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20.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21.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

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3分)

平头少年想:

三 (50分)

22.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南京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4分)

1.(10分)(1)悠然见南山 (2)天涯若比邻 (3)长风破浪会有时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浅草才能没马蹄 (6)自缘身在最高层

(7)会挽雕弓如满月 (8)了却君王天下事 (9)濯清涟而不妖

(10)在乎山水之间也(每小题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题不得分)

2.(2分)A

3.(2分)C

4.(2分)B

5.(2分)示例:请向前(向北)直走(约100米),到十字路口,右拐(向东行约20米)就到了。(意对即可)

6.(2分)示例:查找关于南京桥梁文化的资料(意对即可)

7.(3分)C

二(43分)

(一)(16分)

8.(3分)(1)(1分)酒

(2)(2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9.(4分)(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10.(2分)B

11.(4分)(1)一个季节剥夺我(喜欢的)一种花,这是剥夺我一个季节的生命啊。

(2)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每小题2分)

12.(3分)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竭尽家财买水仙花。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意对即可)

(二)(12分)

13.(3分)(1)尺牍书(2)纸质信(3)信息时代(每空1分)

14.(2分)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意

对即可)

15.(4分)(1)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2)充分说明纸质信已被广泛运用,增添

了文学情趣。(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

16.(3分)D

(三)(15分)

17.(2分)烤 送(每空1分)

18.(4分)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

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分,意对即可)

19.(3分)D

20.(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

出三点,意对即可)

21.(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

心意啊(意对即可)

三(50分) 答案略

篇五:2013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九年级语文样卷

2013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样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做到准确无误。

2.使用答题纸答题,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使用纯蓝或蓝黑墨水书写,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要写清题号, 不按题号顺序答题的答案无效。

4.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和修正带。

一、卷面书写(共4分)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就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

二、积累运用(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寒噤(jìn) 发窘(jiǒng) 猝然(cù) 相形见绌(zhuō) ....

B. 觅食 (mì) 汲取 (xī) 脊梁(jǐ) 孜孜不倦(zī) ....

C. 殷(yān)红 滞碍 (zhì) 两栖(qī) 恃才放旷(shì) ....

D. 羁(jī)绊 濒临(bīn) 吮吸(yǔn) 味同嚼蜡(jiáo)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要诀 苍海桑田 锲而不舍 吹毛求疵

B.商酌 矫揉造作 根深蒂固 重蹈覆辙

C.掂念 断章取义 销声匿迹 豁然贯通

D.玄虚 坚闭清野 格物致知 精美绝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

B. 街道平坦宽阔, 楼房鳞次栉比,这是临沂市新城区的美好景象。 ....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的汲取知识,在思考中有所顿悟。 ....

D.央视一套的《正大综艺·墙来了》栏目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总有点乐不思蜀。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振兴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B.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C.大陆目前正积极筹组赴台采购团,大约7至9个以上的采购团计划在5至9月间先后赴台考察并洽谈采购事宜。

D.最近,某煤炭公司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本公司最近发生的一起严重责任事故的调查结果及其处理意见,以避免同类事情不再发生。

5.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水浒传》中号称“黑旋风”的是_______,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李鬼所害。

(2)作为一部闪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3)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 _________________,固国不以山溪之险,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 有的家长寒暑假让孩子出去打工,正如《醉翁亭记》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大多不是他们“挣钱”,而是要他们去体验和感悟。

(6) 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中午,你因办黑板报耽误了吃饭时间,当你赶到餐厅时,发现王师傅正在关闭卖饭窗口,这时,你该如何对王师傅说?(3分)

7.明达中学九(3)班同学准备出一期文学主题手抄报,张明同学负责撰写手抄报头版的“报首寄语”,在“寄语”中,他想用两句话对“文学”的功用进行诗意的描述,想了一句后遭遇“思维卡壳”,请你帮他完成另一句。(3分)

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歌题为“春望”,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9.诗贵“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你认为“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0分)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 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翼日:第二天。“翼”同“翌”。③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④主事:官职名,茹太素是人名。⑤恶(wū):疑问代词,加强反问语气。类似于“怎么,哪里”。 ⑤④①②③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2分)

(1)悉召廷臣诘责 .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坐客为谁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B濂具以实对 .

尉首 .

C或指其书曰 .

安陵君其许寡人 .

D彼尽忠于陛下耳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1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句2分)

(1)诚然,卿不朕欺。

(2)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13.节选文字反映了宋濂哪些可贵的品质?(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3分)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

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5.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2分)

16.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4分)

(1)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说明了什么?(2分)

(2)引用“一男附书至”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1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

A.标题《从“尺素书”到“伊妹儿”》中用“伊妹儿”代称电子邮件,显得很生动。

B.第①段引用鲤鱼传家书的古诗,既可以引起阅读兴趣,也能够增添文化情味。

C.第⑤段说明了传统信件不仅能传达信息,而且能体现人们之间自然淳朴的敬意。

D.第⑥段名人信札拍出高价,说明传统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后,重新焕发出生机。

(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7分)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 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①

推荐访问:温暖的记忆阅读答案 飞向月球阅读答案 尺素书与伊妹儿哪个好 生命之芯阅读答案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从尺素书到伊妹儿答案》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从尺素书到伊妹儿答案》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