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二,李煜《虞美人》

时间:2024-05-25 04:11:0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虞美人》练习+答案

《虞美人》练习

关于词的知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 “阙”

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虞美人(yù) 窈窕(yǎo) 惊蛰(zhé)

b、 漫溯(sù) 庐冢(zhǒng) 雕栏玉砌(qiè)

c、 羯鼓(jié) 青荇(xìng) 愀然(qiǎo)

d、 滂沱(pāng) 瑰怪(guǐ) 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别 筹码 颠簸 雕阑玉砌

b、忽略 题词 肄业 疼心疾首

c、联手 召唤 惆怅 屈意逢迎

d、朱颜 伏法 寂寥 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 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 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1

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二、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举一例),“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词来看,哪个字最能直接表现词人的感情?这种感情从何而来?请结合词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词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7.词的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3

《虞美人》答案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2.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4.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5.表达情感的一个字是“愁” 。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6.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7.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解析: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4

篇二: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

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

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

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 昔日九五至尊

②对比人生短暂无常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

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

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

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

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

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

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

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篇三: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古诗今译】

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

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

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一】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赏析二】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回首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打动人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词句作结,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

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 赏析]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的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更残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产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泻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

“春花秋月”和小楼“东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天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哀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的伤痛。“故国不堪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去都“不堪”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春花秋月和报春的东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当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喻,贴切生动地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变成了有形的、永无止境的一江春水,创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荡,如泣如诉,动人心魄。

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

学习目标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就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毒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的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

早期词作代表:

《相见欢(乌夜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表面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

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

二、诵 读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 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

2、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

3、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

虚实结合 (眼前—回忆、想象) 对比

(现在—过去、物—人) 比喻 (满腔愁绪 —一江春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比喻、夸张

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

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愁思绵长 。

C、欣赏品味 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三、歌曲欣赏

四、本词艺术特色:

1、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对比:身份变化导致情感变化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望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

3、反衬手法。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

五、作业: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 写“愁”的古诗词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还有李

二 李煜《虞美人》

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还有对国家表现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表现的最多如:

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 如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 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川剧与民俗:

川剧产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以及成功吸收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大声腔和本地区的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地方语言及民间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地方色彩的地方剧种。

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大城市建立了茶馆的时期,它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由于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茶馆,这一市民固定的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仅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百姓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业余的表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百姓重要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基础。

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表现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的表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

川剧的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但使川剧本身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

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的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簇拥,巧夺天工,光彩夺目。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

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表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留、生存、发展,都必须要遵循继承中创新的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域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地方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不同时代特征看,川剧不仅继承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大量表现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代创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表演为中心的地方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的物态化。

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的标志的东西,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 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化或消失的力量。

篇四: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 黎思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

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

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

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 昔日九五至尊

②对比人生短暂无常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

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

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

1、必做题: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

篇五: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 黎思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

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

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

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请同学们齐读本词。(生齐读)

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自由评价)

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

节奏:低沉缓慢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

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

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

词眼:愁

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叹

愁亡国之痛

故国之思

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

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

(1)品读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国之痛

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叹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 ——故国之思

(2)品读关键词句

①又

“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

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

改:朱颜、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 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

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

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3)品读手法

①诘问(自问) 宇宙永恒有常 昔日九五至尊

②对比人生短暂无常 今日阶下囚

③设问、比喻、夸张

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

虚写: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

(4)课堂小结

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

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 关键词句 手法----感情)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

1、小结:

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

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

1、必做题: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

2、选做题:

推荐访问:李煜简介 李煜诗词全集 虞美人李煜人物图片 李煜的虞美人韵律规则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二,李煜《虞美人》》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二,李煜《虞美人》》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