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时间:2024-05-15 20:13:2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与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与感想

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凡的复杂性、非凡的艰巨性、特有的长期性。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谨慎地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不断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力量和探索,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中国奇迹、世界奇迹。什么是最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最可宝贵的。自己的经验是什么?就是邓小平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验,既是对我们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次总结,也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历史要求。

30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铭记的过程。

30年前的那个春天,一位颇具设计天才的老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设计出了一条宽广坦途———实行改革开放,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于是,1978年,我们成功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1979年,设立了经济特区。1982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启动了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1987年,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2、1994年,施行了医疗及住房市场化改革。1997年,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999年,吹响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冲锋号。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02年,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005年,废止了农业税条例,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2007年,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

30年改革开放,30年功勋卓著。30年辉煌成就有力地证明: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策,是最科学的、最正确的、最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决策。30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从农田到工厂,从森林到牧场??先进代替了落后,机械取代了人工,旧貌换新颜。我们体验了收复港澳的快慰,一国两制的成功,三峡工程建设的壮观,神舟飞船升天的壮举,西部开发的激情,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我们一次又一次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推上新的高潮,一个又一个宏伟计划交替闪烁在电脑屏幕上,一扇又一扇窗口争先恐后向大海开放,一条又一条高速公路马不停蹄地追逐着车轮的速度。

30年后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阔步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各项事业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幸运地出生在改革开放热潮当中,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虽然我没有经历过1978年到我出生之前的事情,但是从我记事起,我就看到祖国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日益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逐步完善,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改革开放后,人民切实享受到种种优惠。学生上初中免去了学杂费,这不但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能有余款多学其他技能。今年由于气候恶劣物价大幅上涨,政府干预调控,使得价格基本稳定,人们能接受,生活有了保障。

回眸过去,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国富民强;展望未来,我们坚信祖国会更加强大,

人民会更加安康。以后的我,也将更努力的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变化与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变化与问题

--农村生活的变化与问题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国际经济法1112班 罗嘉文 20110301505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

从这一天开始,农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过去,一路上是艰辛与汗水,改革开放给了全中国人民一个机会去翻身,从此摆脱贫穷,走向幸福富裕的生活,人们不再饿肚子,不再愁能不能过一个暖和的冬天。

一、农村生活的变化

1、行

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步行。在当时,要是看见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会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慕不已!孩子们下学也是步行来回跑。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家庭拥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私家小轿车在一些富裕的农村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拥有一台以上。生活好了,人们也有时间开着小车去旅游,享受幸福的生活了。

2、住

再说说“房的变化”。七、八十年代,两间平房住鸳鸯──高兴。

九十年代,一幢楼房尝甜蜜──满意。

跨进二十一世纪,三室一厅住新人──知足。

3、通讯

30年前,人们普遍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而现在拥有家庭电话早已不是一件新鲜事了。而手机的多样化也迎合了年轻人讲究新潮,追逐时尚的需要。手机的普及冲击了路旁的自助公用电话和小商品店的公用电话,而这样的冲击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乐意接受,因为它证明了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

电灯早已走进千家万户。儿时的煤油灯和蜡烛被15支光的电灯所代替,我们围坐在电灯下,抬头看着明亮的电灯,那种高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在民主政治方面,农村实行农村村委会自治体质,由本村村民民主选举村委会委员,民主决定村里的事务,并由村民监督,维护每个村民的利益。

二、农村发展的问题

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弱、包袱重,在发展中仍遇到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但目前许多农村地方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农田水利等各方面条件还比较差。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

2、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

3、现行土地政策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土地流转问题成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运行质量迅速提高的当务之急。机制不完善、流转行为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农产品价格低迷,土地附加值偏低,土地转包困难大,出现新的耕地抛荒现象。二是土地承包关系难稳定,土地流转障碍多。三是短期式承包造成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降低土地质量。土地流转问题明显存在,不利于农业生产上规模,影响土地使用效率。

4、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

(1)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看,农业产业比较单一。

(2)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布局的结合点把握不够,规模经营没有形成气候。

(3)市场对农业资源的配置作用不明显。

5、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人,特别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但又缺少人才。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素质较低。

(2)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6、农业科技的开发应用不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目前农村农业科技的开发和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与市场和农民的要求存在诸多不协调的地方;三是推广方式不合理,成效不明显;四是农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农业科研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转化为实用新型成果较少。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山区乡镇工作的经历,提出如下六个方面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造血”功能。

3、实行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4、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5、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1)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

(2)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6、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我们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应着力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科教兴农的投入。一方面加大财政对农技研究推广的转移支出,另一方面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科研究推广,特别是农业产业企业要加大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提高农技研究推广人员的待遇。

(2)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

(3)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大基层农技所的设备、技术投入,配备更多更好的农技推广人员,重点做好对农户、农业企业的实地指导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篇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与看法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与看法

回首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在许多领域中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谨对部分重大变化进行概述,并同时在其中提出一些我个人之于这些变化的看法与感想。

1.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改革,成为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而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变化,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一窥全貌。

(1)我国GDP增长14倍:按2007年的总量来计算的话,我国的GDP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14倍。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GDP总量仅为3624亿元人民币;在1990年,中国位居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十位;而在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全国财政收入增长50倍:改革开放之初,全国财政收入只有1000多亿元;而到2007年达到5.1万亿元。

(3)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

由这些数据可见,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相伴而行的,还有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多、规模的增大、基础设施的增强,还有与国际贸易的接轨——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

但是,另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也为我国带来了许多问题。

比如特权与垄断问题。一些具有特权垄断特征的国有企业,阻碍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部分程度上导致了“国富民穷”问题的出现和产生。国有企业利润率低,又覆盖在电力、能源、交通、烟草、电信等多个领域,近些年又向房地产业有侵入现象。特权与垄断问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在医疗、教育、环保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大大损害了对公平的保证。

比如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的不断加大的问题,环境恶化的问题等

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认为,可以被看做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亟待解决的一些不良后果。

2.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①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②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③医疗保险制度;④失业保险制度??等等方面。2006年,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了1.29亿、1.41亿和1.04亿;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然而,特权垄断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仅占财政支出的12%,而且其中相当大的部分用于维持官僚机构的运转。

3.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时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外交领域有卓越的成就。

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还表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事件中。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责任”、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等问题。

综通篇所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在各个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后一阶段的发展中,我国应当认真全面地面对、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当今不足的现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篇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行: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终于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长期制我县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问题,现在有了根本改观。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县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东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民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

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村民万怀称得上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和首富了,他不仅有全村唯一的小轿车,还在自家院子里安置了车、钳、刨、钻为一体的车间。他每天忙得很,业务挺多,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村里还有了专业的养殖户,如村民田喜,养了几千只鸡。我曾到他的半现代化的鸡舍参观,令人赞叹不已。每天他都忙个不停,一年下来的收入很可观。村民茂田当年还是个孩子,如今他开大货车为厂矿跑长途挣钱,漂亮的妻子则是家里地里一把好手,种地的亩数甚至超过了许多男人,家里布置的档次也很高。村里还有不少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村里的活儿忙完了,他们就到城里去打短工,比如到饭店当厨师,给人家安装修理锅炉,到私人的加工厂当喷漆工,等等。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作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身体非常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从06年开始便由于高血压的原因导致连续两年出现了脑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现在,家里共计花费了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说是花费颇大,但是父亲填报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时候能报销百分之五十,这样一来,我们家就能报销花费药费的一半,使家里损失大大减少。看着报销回来的医药费,看着父亲日益渐好的身体,我们全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的惠民政策。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老无所养,意思就是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篇五: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谢欣颖 国贸一班 1011081129

思修论文

上海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上的变化

1840年上海开埠之初,上海的市场经济是由外国资本家及其买办所主导的,随着上海租界的繁荣,江浙一带有钱的绅商,也就是原来在乡下的有点文化、有点前瞻性的土财主开始参与进来,并且开始形成一定的势力。再随着时代的发展,大约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由一些原来的小商贩发展起来的,或者在国外攒了点钱回国的“海归派”所组成的民族资本家开始展露头角,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虽然上海仍然处于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下,但在实际上,自由资本主义已经有了长远深入的发展。而且在社会主导权力上基本上摆脱了封建统治,同时超脱了外国政治势力的控制。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王国。也成就了上海最初的繁荣!

上海无海

驻足上海,看不到波涛汹涌、白帆点点的大海,只见到宽阔的黄浦江静静的流过,给大上海带来了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魅力。

浦江西岸便是当年的十里洋场,一座座异国风味的建筑矗立在美丽的外滩,向人们展示着那远去的曾经的繁华。自1843年开埠,一百多年的时间,上海始终独领风骚,这里是中国实业的发祥地,是对外交往的窗口,是经济的风向标,是冒险家的乐园。二、三十年代,上海已是中国最大通商口岸,是具有明显的西方色彩的城市,纸迷金醉,风花雪月,成就了多少文人墨客、戏子名媛。鲁迅曾在此捉笔为枪,讨伐那黑暗的封建制度;孙中山以这里作为革命的中间站,报国思想生长、升华;梅兰芳、胡蝶、周璇从这里脱颖,一代明星名就功成;蒋介石、杜月笙更与这里有着不解之缘,那时候左右中国全局的极有可能是青红二帮。解放后,上海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上海牌的手表、轿车,凤凰、永久牌的自行车曾经是国人的梦中情人,上海师傅、上海技术支援全国更是上海的骄傲。

浦江东岸是上海最年轻的城区,一九九O年正式开发开放,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浦东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杆。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浦东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一条小小的黄浦江,记载着上海过去的奢靡与今天的繁荣,正这是这条小小的黄浦江,见证了上海一步一步的辉煌。今日的上海,已经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处处显现着她的独特魅力,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剧场的沪剧、滑

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云南路的各地小吃,红房子的法国大菜,小绍兴的三黄鸡,美国的肯德基;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新欢旧爱,各有各的精彩。夜幕降临,霓虹闪耀,夜上海粉墨登场,和平饭店的爵士乐,豫园的丝竹音乐,让人追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旧梦,而现代迪斯科的节奏,遍地开花的网吧,又把人带回了21世纪的现代文明……,21世纪的上海,光荣与梦想在这里汇合,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

上海有海

上海的海在远离市区的东面,在南汇、在崇明、在金山,那里不象青岛海滨那样美丽,也没有北戴河的沙滩那样迷人,更比不上亚龙湾的瑰丽,那里只有片片滩涂、丛丛芦苇,有的只是人迹罕至的处女地。人们只所以认为上海无海,是因为海对上海来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是因为黄浦江耀眼的光芒遮盖了辽阔的大海。

如果说黄浦江是上海的过去和现在,那么大海就是上海的未来。随着浦东开发的不断完善,上海市区的发展已经接近极限,百尺竿头怎样更近一步?上海应该怎样向更深层次发展?海,逐渐纳入了领导层的视线。

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把“1966”四级城镇体系框架列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突破66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扩大至整个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郊区,构建“大上海”的概念,特别是临港新城的规划建设,更体现了上海走向海洋的战略思想。

临港新城是洋山深水港的陆域腹地和主要的集疏运基地,是依托集装箱国际深水枢纽港、国际航空枢纽港以及国家级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园区,充分体现新世纪上海建设水平、相对独立、功能完善的综合型滨海新城;是社会、经济、环境、文化高度协调发展的魅力都市、碧水蓝天绿树环抱的生态都市、提供24小时活动的活力都市;是上海继浦东开发开放之后独具辅城作用的又一战略重点发展区域。临港新城的建设将把上海由传统的依托黄浦江、长江发展走向海洋的重大战略转移,是加快上海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21世纪的上海实现跨越的希望所在,这标志着上海从此将由狭窄的黄浦江走进无垠的海洋,将历史性的终结上海无海的现象。

由江入海,体现的是上海人观念的转变。一条小小的黄浦江已经不能承载上海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龙头老大,上海人的目光已经深探到了海外,超越自己、超越梦想、超越世界是上海人21世纪的方向,上海这颗东方明珠越来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完善机动车总量调控政策,对中心城区新增机动车实行总量调控政策,将新增公车额度纳入拍卖管理。

改善中心城规划布局,保证交通设施用地扩大“禁止左转弯”道路范围加快道路设施建设,完善使用管理。

优化中心城路网布局。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

推进道路交通功能细分。

确立公交专用路权和优先权推进公交优先发展。

停车泊位实行区域差别政策。

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依法实行严格的交通管理。

2010年交通发展指标

道路交通中心城行程车速维持在25公里/小时。

轨道交通中心城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公共交通出行比重占全市总出行量30%以上,轨道交通出行比重占公交出行总量的40%以上,争取达到50%。

静态交通公共停车泊位与机动车保有量比由目前10%提高到13%,公共停车设施利用率由目前50%提高至70%。

智能交通建成中心城道路交通信息采集、发布系统。

有句老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无庸置疑如今上海交通的发展对上海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化的进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基础性作用。随着交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空间也随之不断地向外扩展,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此外,交通的发展,还改变着百姓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在过去,人们有了钱,大多数都会消费在吃穿上。而现在,交通的发达使得人们的消费结构悄然地从原来的吃穿,转为住和行。特别是“行”,由于交通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游,这就是个很好的说明。

常言道: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未来上海的交通设施会更加完善,交通建设会更加合理,交通网络会更加发达。那么,过去30年前上海的交通到底是怎么样的?当时交通面貌又是怎样的一副图画?我们父辈对于30年前上海的交通和出行评价如何?对于如今上海的交通现状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和评价?为了更清楚地解答这些疑问,于是此时此刻我和父亲间的一段访谈开始了。

我:一个城市的发达、繁荣往往和这个城市的交通发达度成正比,爸爸我想知道在改革开放初,在上海经济还没有快速发展期来的30年前,上海的交通是怎样一个形态?

爸爸:这要说的可多了。

我:爸爸,您就详细地说说30年前上海的道路建设和当时的交通出行工具吧。

爸爸:说起30年前的上海马路和现在相比真是“面目全非”。你可能不知道:过去人们走的都是泥路、黄土路,根本没有像如今这样的水泥路、沥青路和高速公路。

我:到了下雨天,泥路和黄土路不是很难走?

爸爸:是啊,相当难走,碰上下雨天气,雨鞋上能积上好几寸泥巴。和如今的水泥路、沥青路不同,泥路很滑,走路时要时时当心,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我:我听奶奶说改革开放后不久因为政府要征用农民土地,所以您得到分配而正式进厂工作的,对吗?

爸爸:没错。我记得我开始进厂工作是在1980,改革开放后的第二年,之前我一直在田里的生产大队当出纳。

我:以前我们家老宅离你后来的上班工作地点——上海市高桥石油化工厂远吗?

爸爸:乘车的话有十几站的路程。

我:那么,当时您是怎么去上班的?在80年代那个时候您每天去上班方便吗?

爸爸:当时家里没有自行车,我记得我要步行二十多分钟走到现在的浦东大道,在浦东大道上乘81路去上班。那个时候上海的车辆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几路公交车。

我:过去上海公交车线路不多,那么人们如若出门需要乘车,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怎么办?

爸爸:其实说实话,早些时候由于上海的交通并不发达,人们出行也并不主要靠乘车,出门走个一两站路是常有的事。

我:走一两站路?30年前拥有自行车的家庭是不是很少?

爸爸:是啊,一辆自行车要将近200元,在80年代初的时候我刚进厂做学徒工,工资并不高,那时我至少要辛辛苦苦攒大半年的工资才买得起一辆自行车。 我:然而现在却大不一样,如今自行车像潮水一样,遍及世界各地,进入家家户户,人们在上下班和郊游时都经常用它。近几年来,电动自行车也逐步多了起来,它节约能源,噪音低,无污染,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

爸爸:是啊,时代真是不同了,如今几乎家家都有自行车、摩托车普及率高,甚至有私家车。

我:众所周知,车是现代社会一种重要的出行交通工具,但是现在它已经转换了自己的角色,银色的奔驰,金色的宝马,雪白的丰田,黑色的林肯,这些让人类感到自豪与骄傲的轿车,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尊贵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试想一下开着这么名贵的车在平原上驰骋,在立交桥上盘旋,在高架上奔驰,在林荫道上兜风,这多威风啊!

爸爸:上海的交通工具、交通条件、交通设施真是昔非今比,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更何况是三十年。我们这一辈包括我们父辈们年轻时真是生不逢时。 我:爸爸听您刚才说话的语气,您似乎对过去上海的交通很是抱怨。对了,我很想知道过去有没有什么交通工具给您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例如说轮船或者火车甚至是飞机?

爸爸: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那个时候的火车在我眼里已经是快得不得了了,当然了,和现在的飞机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过去的人们来说,坐飞机可算是黄梁美梦了。

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乘飞机走南闯北、旅游、出差、公干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据报道:飞机还是现有的发生失事率最低的一种交通工具呢。

爸爸:不只是飞机,如今我们周围日常的交通工具也是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轮船,地铁,磁悬浮,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的距离,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我:您说的很对,但是说到“汽车”,爸爸,您有没有感到虽然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陆地交通在某种程度上好像反而倒退了。如今到哪去首先想到的是堵不堵车,然后才是坐什么去。自己开车油钱不说,光从时间上算,也比坐公交车强不了多少。

爸爸:这是因为以前车太少,现在车太多。其实如果让我回忆一下过去,那么我就不会再对现在的交通状况有任何的抱怨了。

我:那要得看哪一方面,速度是加快了,舒适性也提高了,但就是越来越远,越来越堵了。

爸爸:这倒也是实事。在上海这样的城市里,我觉得最幸福的人就是那些夫妇两人都在自己居住地附近上班,孩子的学校也离家很近,一家人都步行或者骑车外出。如果家里有辆车,主要是外出购物或者旅行使用。那些每天要驾车往返几十多公里甚至是100多公里去工作的人们是最辛苦的,他们倒是提前体会到了美国后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我:没错,如今在上海每天身受交通之苦的人不计其数,对很多人来说,如果哪一天较平日以更短的时间顺利上下班、上下学,那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就以我为例吧,每星期从学校来回家里都要花6、7个小时,我想坐车从上海处境去杭州一个来回也不过这点时间吧。

爸爸:其实也没有你想得那么悲观,你也别夸大烦恼,现在上海的轨道交通越来越发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交通压力,这些你应该了解得比我更多啊。

我:话虽如此,可你也知道我要乘轨道交通去学校就得6号线换4号线再换3号线,最后再换9号线接着短驳到松江,这样折腾,我感觉也不是很方便......,哦,对了爸爸,你知不知道上海第一条地铁是什么时候开通的?

爸爸:我记得是在1995年。

我:地铁一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实现了上海地铁建设零的突破。算算至今上海的轨道交通包括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六号、八号、九号线等多条地铁和2003年运营的磁浮列车。我真希望上海能跟莫斯科学学,多一些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哪都能到。

爸爸:无论怎么抱怨如今的交通状况,有一点我们还是必须承认的,与过去相比,上海交通事业的发展让我们可以触及的范围扩大了很多。各种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使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出行,同时也不断扩大着人们的活动范围。 我:可是现在上海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今后要怎么解决呢?比如拥堵、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

爸爸:我曾经在报纸上读到过一篇有关中国大中型城市交通问题调查研究的报道,现阶段,从我国的大中城市来看,最好的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还应该是依靠发展公共交通。而且,像上海这样人口很密集的城市,公共交通业也必须发展到超级的程度才行。

我:其实广大车主们的交通意识能够提高,这也很重要。就拿法国来说吧,人家那边的街道没有我们的宽,车比我们还要多,但是拥堵的状况很少发生,大家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礼让行车。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

爸爸:还有一点,我想说:现在的交通设施太依赖稀缺能源。好像很久以前我就从电视上的科普节目中看到过太阳能汽车,不知道为什么过了这么久还不见量产。我想,与氢动力相比,太阳能应该成为更终极的交通能量来源。不仅环保,而且简直没有成本。

推荐访问:七子之歌是哪七子 改革开放是哪一年 90年代末北京 上海改革开放三十年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