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老生》读后感

时间:2024-04-28 02:34:2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老生读后感

《老生》读后感 《老生》以老生常谈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从20世纪初直到现在,发生在陕西南部一段跨越百年的历史。全书通过时间的递进,写了四个不同的故事,有的人物始终贯穿,有的则只出现在某一个故事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四个故事有不同的主人公,但“老生”是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他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阴阳两界、 长生不死,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成为一段历史和家国命运的见证人。可以说,老生是这部小说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主线,把四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连缀成了一部大作。

初读贾平凹的《老生》这本书非常晦涩,完全不知所云,更不知古老的《山海经》和这个诙谐的时代故事到底有何关联,好在越读越豁然开朗。《山海经》表面上是描绘远古中国的山川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写,真实意图是描绘记录整个中国,其旨在人;《老生》亦是如 此,一个村一个村、一个人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写,无论怎样沧海桑田、流转变化,本质都是一样,是写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人的命运。作者是通过一个叫“老生”的长寿者在讲这个民族的进化故事,由“闹红”到“游击队”再到“土改”“公社”“致富”,书中的人物来了又去了,就像太阳东升总会西落。我以为老生会一直活在这个越来越瞬息万变的世上,用他饱经沧桑的双眼继续打量着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然而故事的结尾作者却让这位“唱阴歌”的老者随着他的歌声去了,没有不死去的人,没有不死去的时代。正如贾平凹在后记 中所写:“《老生》中,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是那样紧张而错综复杂,它有着清白和温暖,有着混乱和凄苦,更有着残酷,血腥,丑 恶,荒唐。这一切似乎远了或渐渐远去,人的秉性是好光景过上了就容易忘却以前的穷日子,发了财便不再提当年的偷鸡摸狗,但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我 们就是如此的出身和履历,我们已经在苦味的土壤上长成了苦菜。《老生》就得老老实实地去呈现过去的国情、世情、民情。”

《老生》这本写了几百年,可以说是一本历史小说了,就是几百年的历史小说也没有这样简洁的,用小说的形式来概括这样长的历史,也是小说家的艺术。小说以白描的手法,以平常聊天的方式讲一个人经历,讲得很平实,也很有趣,讲出了陕南的风俗。中国的历史也就是一个打打闹闹的历史。在解放前中国是一

个乱而不治的国家。土匪、盗贼、军队,一切的一切总是难治。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乱象,民不聊生。小说所以选择了唱师,也说明了阴阳两界皆以如此。在那个人鬼难辨的世道,也只有唱师明白一切。

或许书中讲述的时代因太真实了反而难以被接受,但人不都是这样吗?过上了好日子就忘了以前的穷光景,发了财就不愿再被人提起当年偷鸡摸狗的事,时代也是。哪天我们能真正面对真实了,那我们才会生活在真实当中。

特别欣赏作者在后记结尾的那个比喻,土地上泼了粪,风过了臭气就没了,粪却变成了营养,为庄稼提供了成长的力量,真实的故事也是,虽然丑陋、虽然野蛮,希望对这个民族的成长提供营养和支持。

篇二:贾平凹 老生 读后感

贾平凹《老生》读后感

最近我阅读了贾平凹先生的《老生》这本书,这本书凝聚着贾平凹的思想、智慧,讲述了混沌、琐细中饱含社会历史感悟和人生命运。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对这本书的感想。

《老生》中,作家将陕南故乡倒流河地区四个村庄的故事毫无伪饰地娓娓道来,它是以唱师为叙述人来回忆往事的。由“闹红”到“游击队”再到“土改”“公社”“致富”,书中的人物来了又去了,就像太阳东升总会西落。我以为老生会一直活在这个越来越瞬息万变的世上,用他饱经沧桑的双眼继续打量着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然而故事的结尾作者却让这位“唱阴歌”的老者随着他的歌声去了,没有不死去的人,没有不死去的时代。

闹革命的故事,老黑、李得胜、匡三等人的革命行为与遭际,不乏草根色彩(民间性),多带荒诞感及残忍的性质,人物以“斗争”的名义行撕裂、人整人之实,不给马生、老皮、刘学仁之流以行其私的正当空间;土改中,地主的被分产,贫农的获益,基层土改工作的“捣糨糊”,以及“文革”中的基层政权与乡村乱象。改革、发展以改变权力本质的“政绩”文化,少些“形象工程”,让老余这样的人不能以一个个“规划”之名行折腾之实,毁山、毁水,最终造成自毁。作者慢慢述说中国近百年来的国情、世情、民情。书中人的秉性是好光景过上了就容易忘却以前的穷日子,发了财便不再提当年的偷鸡摸狗,但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就是如此的出身和履历,我们已经在苦味的土壤上长成了苦菜。

而如当代社会中有多少政治家良好的初衷被从私欲出发的“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政绩”文化所危害、断送,却很少去注意百姓大众的意愿和实际感受。 而要去反对“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关键是既要雷厉风行干好当下,又要舍得时间、舍得面子、忍得住寂寞,多干打基础、利长远之事。也就是,我们要沉下来,而不是漂浮在空中。也就是要想维护国家民族的稳定和发展,要想实现伟大中国梦,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更需要沉下来,实下来,成为一个健康稳定的因素,为祖国人民贡献出一份平凡的力量。

特别欣赏作者在后记结尾的那个比喻,土地上泼了粪,风过了臭气就没了,粪却变成了营养,为庄稼提供了成长的力量,真实的故事也是,虽然丑陋、虽然野蛮,希望对这个民族的成长提供营养和支持。而我们每一个人,也要以过去为鉴,从过去的岁月中寻找阻碍个人正常发展的教训,去挖掘、去继承、去发扬让我们成长的力量,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发展!

篇三:贾平凹谈新作《老生》:我尝试了一次民间写史

贾平凹谈新作《老生》:我尝试了一次民间写史

11日下午,在接到刊发自己最新长篇小说《老生》的杂志后,贾平凹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坦言这是他的一次“民间写史”尝试,是他构思时“最纠结”而写作时“最随心”的一部小说,且字数是近年来最少的,并由小说谈开去,提及今后诸多设想。 写完这本书,我想“注”全本《山海经》 华商报:看杂志上这部小说的连载,好像引用了不少《山海经》段落,这个是怎么考虑的? 贾平凹:是引用了一些,考虑到偏生涩,每段后面都有我的注解,或者叫解读吧,可能有些地方和专家教授的观点不太一样,只能说,这是我自己的一些感觉。近些年,不知是不是年龄或心态的原因,我越来越喜欢“老”东西。欣赏的东西,从秦汉上寻到先秦,再上寻到上古、高古,就感觉那个时期,好像天地之间,气象苍茫,一派高古浑厚之气,有着这个民族雄奇强健的气息。去年春天,我有缘得到了几颗“刚卯”,感觉高古气息扑面而来,尽管它们看上去甚至丑陋、粗略,完全就是一截子、一截子的串串,但它们那种大朴不雕、那种沉雄,让我痴迷不已。近年还喜欢一个词—“海风山骨”,而读《山海经》,也完全是这种感觉,它写作者所经历所见闻的山和水,是一座山一道水地写过去,那里面,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灵密码。我在小说里,用的就是它的这种思维方式,写的是我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一件件事、一个个人。全书写了四个故事,有的人物是始终贯穿着,有的就只出现在某一个故事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写完这本书后,有一天我还在想,这次只是试着注解了几篇,将来有时间,我要把全本《山海经》都给注解了。 华商报:除了引用《山海经》外,这本小说讲的故事,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之类,做过哪些考证? 贾平凹:看过一些资料,也在民间走访过,加上小时候就常听老人们讲,有些当然是戏说,有些则有鼻子有眼,总之都引人入胜。这些都只能作为参考,毕竟咱是写小说嘛,是重点写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写人情世态,或是大起大落,或是平凡寻常。你要是把每个时间地点人物都抠得很细,与正史记载一模一样、那跟写论文或做历史报告,好像没啥区别。作为作者,那咱当然更考虑咋样给读者讲好一些故事吧。 华商报:你已经写了那么多,相信在题材和写法上也做过了很多尝试,自我感觉这本书最大特点是啥? 贾平凹:越简单的问题越难谈,非要说特点,那这本书是我构思时感觉最麻烦,但写时最顺利的一本书,越写越觉得“气足”,真正写开了很顺利,其实去年底就写完了。今年3月交稿后,我就再也没管过,不像《带灯》,写完后又改了几十遍,因为它里面有女主人公写给男主人公的许多封信,像散文一样,就总想着用一些优美的词,一些更特别的表述方式,再点缀一下,所以就改个不停,这本书不存在这种情况。至于《老生》交稿半年多,为啥现在才进入出版阶段,据我所知,出版社一直是在等杂志(指《当代》)出来,杂志连载,单行本同时出来,这也是他们的惯例吧。书还得一段时间,我是今天中午才拿到杂志,说是过十几天有个作家(记者注:该作家名叫侯波)的研讨会,让我发言,送来这本《当代》杂志,我才看到,正在翻。 如果说我有使命,那就是不停地写作 华商报:我见过你写的一个书法条幅:“我有使命不敢怠,站高山兮深谷行。风起云涌百年过,原来如此等老生”,这里面有“老生”,跟你的新书有些关系吧? 贾平凹:我这四句就是顺口溜。和新书,说有关系吧,有点关系,至少字面上有老生,心境也有些像,但非要对号入座,说我就是那个“老生”,那倒也不是,其实当时给别人写的,是另有所指。如果说我有啥使命的话,那就是写作嘛,不停地写。 华商报:有一个问题,我猜你肯定会推给评论家,但最好你自己谈谈,就是想没想过总结一下,这些年你小说创作的“路线图”? 贾平凹:这确实是要人家评论家来给咱指出呢。路线图吧,没有啥路线图,就是走,进山了,看见树呀草呀,听见鸟叫,远远地碰见老虎,有时拐个弯,进了一座寺院,走着走着,行到水穷处,那就坐看云起吧,这些所见所闻,你说,有啥路线图?这些路线,你想规划都没法规划。安排好的路,提前给你说啥地方有一眼泉,啥地方又修了个桥,恐怕还没浪去,就觉得没啥意思了。意外之喜,往往就这样出现了。 华商报:那这本书,有没有请评论家看过书稿? 贾平凹:交稿前没有请任何人看,交稿以后,我

忽然想起,应该请评论家看看,之所以没请本地文学朋友们看,是想着大家给你咋说呀,陕人厚道,大家一般会顾及情面,有些意见也不一定给你提。所以这次就请稍远一些的评论家看看,请上海评论家陈思和先生看过了复印稿,昨天收到他的短信,他说从文章里看到了“民间写史和官家写史不一样”,他看得很准,就是不知道我尝试的这种“民间写史”,这次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 这么多年问心无愧的是,我一直能潜心写作 华商报:有没有期待过,读者会怎样看这本书? 贾平凹:肯定各有各的看法吧,咱都尊重。想给读者朋友们说的是,这本书时间跨度可能是稍微大一些,再就是里面引用的《山海经》,那些文字看上去可能不太好懂,有些生涩、枯燥,但我还是建议大家,硬着头皮读一读,我给你建议穿啥衣服用啥手机,你可能一笑了之,但作为一个写了这么多年的“老写手”,我的这个推荐,相信大家读了后会同意的。 华商报:那你自己怎么看? 贾平凹:不好说。这事就像结婚,人家问,你把新娘子评价一下嘛,你要是说好呢,有人就会说,你自己的媳妇你当然说好,你要说不好吧,他说,那不好,你为啥还跟她结婚,或者说你自己的媳妇你还说不好。 华商报:你社会兼职众多,有目共睹,平时应该很忙,写作时间怎么来的? 贾平凹:事多,确实事多,各种事,而且有些活动你必须参加。乡党们也经常说我“脱离群众”,说聚会时老不见我,没办法呀。平时,我女儿上学的接送,娃开家长会,我一次也没去过,甚至娃有时生病住院了,我都没时间去,说实话,我确实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真的。不是诉苦啊,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写这个书期间,我是早上准时八点到这(指工作室),然后写一整天,然后,时间被各种活动割裂了。如果说我这人有个啥优点,那就是,真的能静下心来写作,从来就啥都不争,不抢。 华商报:谢谢贾先生接受采访。 贾平凹:也谢谢你们关注。 华商报记者 王锋 记者手记 他所追寻者,“海风山骨” 早在去年9月,华商报记者就独家探知并于报端刊发了“贾平凹谋划百年长篇”的消息,一晃,一年已过,而这部据称“百年跨度”的小说也终于问世在望。 昨日如约见到贾平凹时,刚刚送走“全陪”了两天的北欧来客的他,不无倦态。谈及新书,他特意取出据称是亲友自南非带回的橘子,接过这颗“用心昭然”的“礼物”,记者佯作不解,询问何意,贾平凹一笑:“这是给你送礼么!我真是宁愿多给你些橘子,也不想谈这,一来呢,这自己的书,总不能自己胡吹吧;二来,所有人都还没见到书,咋谈?要不然再等等?”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采访,首次谈及创作此书时的一些“活思想”,并不时兴叹。 坚持手工劳作的贾平凹,真的不善使用手机,遇到需保存的短信时,他只好用笔抄下来,记者就看到了他所抄录的评论家陈思和所发短信,陈称喜欢贾的这本新著,“不仅写得好,而且有你的鲜明叙事特点”,同时,他还认为贾的文字“是当代最典型的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这些评价,的确够“隆重”,但有贾氏多年创作实绩相支撑、相验证,似也不完全是客套话。陈思和先生亦眼头极高,平日并不轻许人。 既谈及中国气派、中国风格,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当然是题中应有之意。在贾平凹此部新著中,看到了大段大段《山海经》原文,看到了通过文中人物,贾对这些文辞的注解,看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借鉴以及重新生发,也感觉到了他在探求、追寻创作上的“海风山骨”的努力,如何真正做到“海风山骨”般真(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力弥漫、大朴不雕、沉雄有力,我们也关注着这位作家的点滴探索、分寸进境。 贾平凹喜欢《山海经》,而《海风山骨》则是他一本画册的名字,他近年又常喜用“海风山骨”来比拟大气磅礴而又筋骨内敛的文字,其心之所尚,已然可见。昔云:“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随时日之推移,读书写书两不倦的贾平凹,不断向朴实无华、苍茫之路上行走的贾平凹,随“精神到处、学问深时”,应该还会带给我们以新的感受。 王锋 <!--page-->

推荐访问:老生 读后感 怀念狼的读后感 白鹿原读后感2000字 老生贾平凹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老生》读后感》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老生》读后感》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