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论日本地震中国人该喜还是该忧500字作文

时间:2024-05-19 22:32:56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精选作文:论日本地震中国人该喜还是该忧500字作文

  19世纪以来日本对我国一向不满并且进行过侵略,从这方面考虑中国人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大国所以我们应该感到同情,中国发生地震时日本政府也派兵援助过,要感到同情。

  从世界方面考虑,这不仅仅是日本受到灾难。而是世界受到了灾难,是地球受到了灾难,更是人类受到了灾难。每一次灾难来临都标志着危险在向世界靠近,在向地球靠近,在向人类靠近。

  因此每一次灾难来临世界各国都应全力去营救,尽力去弥补灾难所带来的损失。这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

  只有世界和平、统一才是人类最大的愿望,最大的进步。日本这次发生8。8级特大地震,各国都应该鼎力相助,而不是为对手的不幸而感幸灾乐祸。这是一种丑态,是世界人应憎恶的行为。这更能显示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品质。

  联合国的职责不正是解决世界纠纷吗?世界应该和平发展。我们应该为日本这次地震而感到深切同情,并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捐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大家多一份爱心,世界就多一份温暖。

  只有世界和平、统一人才能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让世界和平、统一从我做起,从现在的每一件事做起,更要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做起。

  河南省商丘市第十中学初二:刘坤

中俄签天然气大单,日本该喜还是该忧

中俄签天然气大单,日本该喜还是该忧

日媒:做好天然气价格下滑的准备

5月21日,中俄两国持续了十余年之久的俄国天然气出口谈判终于迎来了瓜熟蒂落的那一天。

根据这份双方锲而不舍反复磋商才达成的协议,俄国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将从2018年起以每年380亿立方米的规模向中国连续供应30年的液化天然气(LNG),相当于每年输送2800万吨天然气。

换算下来,这次中俄天然气合同的平均价格大约为每BTU(英国热量单位,约合1055焦耳)9块半美元左右。这个价格比目前日本进口液化天热气的平均价格要便宜40%。

在中俄双方尚未签订协议时,《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报道多少都带有些无关自身痛痒的冷漠感觉。大体而言,日本的各大媒体都认为,中俄双方多年以来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的僵局不可能在这一次的会谈中简单化解,这次的协议只是中俄双方表现互相支持的政治展示。然而事实上,日本媒体的预测又一次落了空。

中俄能源大单一锤定音之后,日本媒体和财经界

的看法呈现出两级分化状况。

例如,《朝日新闻》依然执着于从政治层面来看待中俄的天然气协定,认为两国是在各自面临“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危机下才实现妥协的。

但是,以大和证券为代表的财经界和许多财经媒体则认为,中俄的这笔交易有可能对目前居高不下的国际天然气价格造成冲击。日本国家和能源企业应当紧跟形势,为有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价格的下滑趋势做好准备。

不少与电力和天然气相关的企业都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新形势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每日新闻》社的财经刊物《Economist》的一篇报道很好地反映了日本人对中俄天然气大单的主流看法。

这篇报道称,东亚天然气市场的价格势必因为中俄天然气贸易的指导价格而走低,这对为了替换原子能发电不得不长期忍受国际市场高价液化石油气的日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福音。

实际情况也的确像这篇报道所说的那样,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失去了最重要的廉价天然气来源,为了填补这部分的用气缺口,欧洲国家不得不加大从卡塔尔和澳大利亚进口天然气。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也从一个方面推动了国际能源市场天然气价格的攀

升。

2013年,日本全年贸易赤字近4成由能源进口引起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极度缺乏能源的日本一直是国际天然气市场上数一数二的买家。根据日本《每日新闻》社的粗略统计,2000-2010年的10年间,日本平均每年进口7000万吨液化天然气,价值3万4500亿日元(约338亿美元)。

而在2011年“3·11大地震”之后,由于日本国内强烈的反核民意推动,无论是民主党政府还是今天的安倍政权都被迫启动了能源供给的“去核化”进程。

为了弥补关停和检修核电站所造成的能源缺口,日本在地震后的3年内大幅增加了天然气的进口量。仅在2013年,日本进口天然气的总量就达到了创纪录的8750万吨,总价约7万500亿日元(约690亿美元)。日元

贬值和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的攀升,使得日本在进口天然气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日本一些能源政策研究机构预计,按照目前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的走势,5年内,日本进口天然气的年均花费很有可能再增加2万亿日元。

日本是一个自身几乎完全没有油气资源的国家,并且自

大。仅在2013年,日本的全年贸易赤字便达到了11万4683亿日元(合1124亿美元),其中接近4成是由能源进口带来的。对于“安倍经济学”的光芒日益黯淡,眼下在政府财政上正面临重大债务危机的日本而言,目前这样规模的天然气进口显然已经变成了难以承受的重负。

面对能源进口导致财政持续失血的现状,安倍政府也是在尽可能地寻找对策。日本首相一方面在新出台的“能源基本计划”中宣布必须要肯定核能在日本能源供给中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更为廉价的天然气供应来源。

10年前日本搅局,俄国放弃中国方案

无论从供给还是运输方面考虑,俄罗斯依然是日本所能考虑的提供额外的平价天然气的最佳来源。事实上,不仅日本这么想,长期以来俄罗斯在远东的天

下页 余下全文

高考作文素材: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失落”材料作文写作参考

【我们面对的现实】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 当然我们也知道,过去的文化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才配谈文化,而那些种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来是见不着也想不到这样的阳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风居于正统的时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读书人的行头也似乎比别人高雅尊贵了许多。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流传下来,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一个文明的国度,一个贲张着文化的国度,所以,文化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宠爱,成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风气或潮流。于是,这样的文化几乎可以填满这个国家的坑坑洼洼。

无论如何,文化都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国民的素质就高到连天上飘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个境地了吗?如此“文化”的泛滥并不能见证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优越,反倒是体现出了它的荒唐和无知。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沉痛的现实。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是大大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几大古文明早已折经断脉的时候依旧熠熠发光?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启人心智、诲人不倦地能促进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穿凿附会、沽名钓誉的佯装高尚甚至传播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有着不轨行径的渣滓。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文化不是越多

越好,宁缺毋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

文化的嬗变只能说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贫乏已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制约人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终其一生也领悟不完,参透不了的。也许它的某些杂质是该舍弃的,也许它的某些内容尚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可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我们的建设事业。

【我们的思考点选择】

传统文化,我们是否正在渐渐失去你

1、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最近,社会公众明确地感受到了一次华夏传统的即将遗失,并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环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随着经济强势席卷而来的时候,是否也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一并改变?

中国文化曾经有它的从容和优雅,也曾经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近200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前,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蹂躏,无休止的战乱动乱,带来至今难以抚平的创伤。在濒临外忧内患的重重危机中,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清理和反思,并对其赋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责。

2、不得不清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还剩下几许?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3、传统文化面临的压力:西方文化的如浪冲击和我们知识分子的试图摆脱。

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也曾经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着。李约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

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我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几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4、正视现实:谁能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内地语文界的精英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水准如何可想而知。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课当政治课上,重的是思想灌输,要的是政治正确,“文革”十年破“四旧”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正如岳飞“保全”不了北宋或者南宋,靠这样的教师,沿袭旧的为政治服务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保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5、另外一种现实:白领们如奉圭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在进行时。

在韩国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有一篇标题为《“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作者韩福东)这样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了‘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人。??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落,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及邻国。我们心有不甘,不过我们真的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主动把文化遗产拱手让语文轩/ 转贴请注明。人。”

那么,在一个日益物质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保持一种传统文化习惯,保持用传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可能呢?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但在新中国白领张勋眼里却仍旧如奉圭臬。这个白领阶层的出现,其实不过20几年的时间。这一个群体,通常被描绘成为西装革履、讲英语、崇尚西方文化、抛弃传统的形象。但是他说,“我曾经想过,以后要发起一个‘四书五经基金会’,谁能把它背出来就发给一笔奖金,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写字楼文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如果这样看待传统文化,那就证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确实已经有很多误解了。

同样,传统民俗负担着承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当端午节申遗的消息如一记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邻国的经验,对自己的鞭炮、年画倍加珍惜。

6、观点:我们必须向邻国日本学习。

日本就很注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确实是用心良苦!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但作为无形的文化传承,日本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生活习俗和形式。每年各地例行节日很多,举行的活动各式各样,比如岐阜县的高山节之类。东京的隅田焰火大会每年8月都要举行一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焰火大会都有上百万人观看。虽然只能从高楼大厦的夹缝里观赏,但五光十色的焰火在楼与楼之间升腾,引起阵阵欢呼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对传统我们不应一概拒绝,而是应该更多地反思,这样就不会迷失。我们对文化传统的忽视,更多的来至于追求现代化的实用主义态度的扬弃论。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极

端行为,不是盲目“崇洋”,就是盲目“排外”。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强调传统的价值,但也必须警惕报仇雪恨的义和团式的心态以及大中华主义和泛中华主义情结,因为这种心态极易演化成为极端的国家主义,使人丧失价值理性。

【针刺文选编】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朱鲁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选自《中国青年》)

【述评】

春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

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一直盛行。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普遍发现“过年”的欢愉与日递减,除了吃吃喝喝,“过年”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儿”。春节这个最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在逐渐失落。如果我们淡化了传统节日的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怎样?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怎样保持民族精髓?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春节:不能成为正在失落的传统文化样板。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炊烟是什么?

雷传桃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计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在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着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汽、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烟囱。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煮饭,炊烟像快乐的孩子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己??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的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见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心沉醉呵。

炊烟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枝纸烟,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选自《教师报》)

【述评】

炊烟有代表贫穷落后的一面,但在作者的眼里,它更代表自然古朴、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浸染的诗意的生存环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的东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母体的链接载体;它也是精神家园,是一种让人怀恋的纯朴、远去的宁静。在文章中,作者对炊烟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眷恋是对质朴世态人情的一种追念;这眷恋是对一种纯朴、宁静、诗意的生存环境的向往;这眷恋也蕴涵着作者对温馨精神家园将逝的一种

下页 余下全文

作文素材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失落”材料作文写作参考

【我们面对的现实】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我现在想问你们: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 当然我们也知道,过去的文化是少数人的专利,只有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才配谈文化,而那些种地耕田的下里巴人向来是见不着也想不到这样的阳春白雪的。在孔儒之风居于正统的时代,文化的分量重若磐石,读书人的行头也似乎比别人高雅尊贵了许多。几千年的文化血脉流传下来,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来自一个文明的国度,一个贲张着文化的国度,所以,文化成了时下许多人的宠爱,成了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风气或潮流。于是,这样的文化几乎可以填满这个国家的坑坑洼洼。

无论如何,文化都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崇尚文化更是一个民族的幸事,但果真国民的素质就高到连天上飘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文化的那个境地了吗?如此“文化”的泛滥并不能见证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富强和优越,反倒是体现出了它的荒唐和无知。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解放的确带来了文化的活跃和激荡,国门打开的确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比较,文化的守成和文化的变革都积极地不可避免地涌现出来。西方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的东进也慢慢缩小了东西文化之间的距离,这在青年一代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我们所见所闻之处,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面过生日,可他们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笔该怎么拿,没读过线装书,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他们可以把不知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珠算盘当车推着玩。在他们的记忆中,不曾有过这些传统的东西的印象,因此,它们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这些祖先传下来的东西,浸濡着华夏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于是,今天的年轻人开始忽视甚至放弃这些国产的文化,他们更崇尚西方文化,他们西装革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满世界跑,却懒得抽出一天的时间去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它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沉痛的现实。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绝对是大大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华文明何以在其他的几大古文明早已折经断脉的时候依旧熠熠发光?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未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漠,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如邻国。我们心有不甘却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把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由此我想起了敦煌窟、敦煌文化,想起了王道士、斯坦因和当时的满清政府,想起了斯坦因一车车地把那些本属于我们的敦煌的经卷、书籍、塑像运往欧洲时,我心中泛起酸楚的感觉:那些敦煌的宝贝不是人家抢走的,是王道士甘心用仅值几个碎银的东西换走的。这些中华文化的瑰宝就这样简单而干脆地流失了!还有《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论持久战》这些今天的年轻人鲜有问津的经典文化没有被我们国人吸收,却被日韩及欧美一些国家拿去研究用以管理人才、资源,运用于商战之中,反过来再和我们来做生意。这,究竟是文化的不幸还是华夏子孙的悲哀?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正的文化是那些启人心智、诲人不倦地能促进人类自身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食粮,而不是那些穿凿附会、沽名钓誉的佯装高尚甚至传播封建迷信违法乱纪的有着不轨行径的渣滓。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文化和虚假文化。泡沫和虚假文化无法重塑精神理念,建构人格品质。文化不是越多

越好,宁缺毋滥是定义文化的道德底线。

文化的嬗变只能说明真正的文化的缺失,它的贫乏已影响到精神文明的建设,制约人们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涵是我们终其一生也领悟不完,参透不了的。也许它的某些杂质是该舍弃的,也许它的某些内容尚不能给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及时的智力保障和支持,但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可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共同服务于我们的建设事业。

【我们的思考点选择】

传统文化,我们是否正在渐渐失去你

1、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最近,社会公众明确地感受到了一次华夏传统的即将遗失,并同时引起了一系列的新的反思,就是在新的全球化大环境中,在西方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随着经济强势席卷而来的时候,是否也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一并改变?

中国文化曾经有它的从容和优雅,也曾经在历史上写下辉煌不朽的一笔。“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近200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特别是新中国诞生前,世界列强对中国的蹂躏,无休止的战乱动乱,带来至今难以抚平的创伤。在濒临外忧内患的重重危机中,我们几乎是身不由己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清理和反思,并对其赋予了太多的批判和指责。

2、不得不清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还剩下几许?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

初始的风雅在父母们的鸡毛掸子和考级的压力下,已经被扭曲,再也保持不了它们唯美的形状了。

90年代生人开始相信圣诞老人了,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里过生日。他们不知道阿福,没放过风筝,没见过长命锁,没上过八仙桌,没爬过大门槛,所以,传统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的。

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么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

3、传统文化面临的压力:西方文化的如浪冲击和我们知识分子的试图摆脱。

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意义十分重大的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这个问题也曾经被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思考着。李约瑟有一些很著名的观点:近代科学之所以没有在中国产生,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一些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八股文扼杀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致,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

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我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几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倡导中庸之道的中国文化传统,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4、正视现实:谁能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作为中国内地语文界的精英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水准如何可想而知。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长期以来,我们把语文课当政治课上,重的是思想灌输,要的是政治正确,“文革”十年破“四旧”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成长的教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必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正如岳飞“保全”不了北宋或者南宋,靠这样的教师,沿袭旧的为政治服务的语文教育模式,是“保全”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5、另外一种现实:白领们如奉圭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的现在进行时。

在韩国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有一篇标题为《“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作者韩福东)这样说,“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去传统化’运动并没有导致中国富强,它只造成了‘断裂的一代’——对传统文化无知的失落的一代人。??由于我们对传统的冷落,以至我们对传统的保存远不及邻国。我们心有不甘,不过我们真的怨不得别人,是我们自己主动把文化遗产拱手让语文轩/ 转贴请注明。人。”

那么,在一个日益物质化、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保持一种传统文化习惯,保持用传统文化下的生活方式,有没有可能呢?

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然式微,但在新中国白领张勋眼里却仍旧如奉圭臬。这个白领阶层的出现,其实不过20几年的时间。这一个群体,通常被描绘成为西装革履、讲英语、崇尚西方文化、抛弃传统的形象。但是他说,“我曾经想过,以后要发起一个‘四书五经基金会’,谁能把它背出来就发给一笔奖金,以此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

很多人都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写字楼文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如果这样看待传统文化,那就证明我们对传统文化确实已经有很多误解了。

同样,传统民俗负担着承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当端午节申遗的消息如一记钟声敲响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邻国的经验,对自己的鞭炮、年画倍加珍惜。

6、观点:我们必须向邻国日本学习。

日本就很注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保护。凡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都被国家定为“国宝”,日本最多的国宝是寺庙,很多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京都的金阁寺,奈良的东大寺、招提寺等。它们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同时,日本很多城市也都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如名古屋、熊本古城等。日本每个城市都有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文物、书籍、模型和画像,让人们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日本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确实是用心良苦!由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彻底改变了模样,但作为无形的文化传承,日本人延续了几百年前的生活习俗和形式。每年各地例行节日很多,举行的活动各式各样,比如岐阜县的高山节之类。东京的隅田焰火大会每年8月都要举行一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每年的焰火大会都有上百万人观看。虽然只能从高楼大厦的夹缝里观赏,但五光十色的焰火在楼与楼之间升腾,引起阵阵欢呼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并没有把传统看成是现代化的对立面,传统并没有影响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日本人的观念中有迷信的成分,但他们又是现代人,有时间观念、金钱观念和效益观念。个性张扬不够,这是东方文化的特点,日本人个性张扬不够却并没有阻碍日本的进步,恰恰相反,团队意识对增强日本人的向心力还大有帮助。

对传统我们不应一概拒绝,而是应该更多地反思,这样就不会迷失。我们对文化传统的忽视,更多的来至于追求现代化的实用主义态度的扬弃论。长期以来,国内一直存在着两种极

端行为,不是盲目“崇洋”,就是盲目“排外”。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强调传统的价值,但也必须警惕报仇雪恨的义和团式的心态以及大中华主义和泛中华主义情结,因为这种心态极易演化成为极端的国家主义,使人丧失价值理性。

【针刺文选编】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

朱鲁子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价值理想和真实生活样态,无不活生生地体现在他们的传统节日里。对中国人来说,尤以春节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节日会像春节那样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内涵。对于没有西方民族那样的圣诞节的中华民族来说,每年农历的初一甚至绵延整个正月的春节,就是我们的“圣诞节”。春节,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生日”——这从传统中每个人的年龄的增长不以自己的生日而以春节为标志清晰可见。

春节的真实意义在于它以非常世俗的形式,如之前的过分操劳和精心筹备等,昭示我们一种非世俗的生活样态,如沉浸在没有实际功利的纯粹民俗仪式的,纯粹是资源消费的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吃喝玩乐之类。“欢度春节”就是具有人性光芒的样态。这种生活样态是审美的、情感性的、狂欢性的、超功利的,它是让平淡生活有味道的盐和漫漫长夜中的光。这是生活的一种升华和超越:一种神圣对世俗的超越。春节,是被日常世俗日子所压抑、贬斥、淹没的人性的复活。

自古以来人们无不艳羡:要是日子天天像过年那样该有多好啊!——那是一种怎样的包含着无限幸福、成长和收获的憧憬与渴望啊!

遗憾的是,如今的春节,正在无情地失落。

一方面,强势的西方文化和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让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等等西方民族的节日在我们的年轻一代身上扩展。另一方面,彻底世俗化、功利化、理性化、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社会,将春节的神秘性、神圣性淡化甚至绞杀。人们无不慨叹:现在过年没有意思了!丧失了神圣性的节日,无不充斥着世俗的庸俗和粗鄙,它彻底混同于忙忙碌碌的世俗生活,甚至疲于应酬而甚于平日。人们无不感到忧伤:过年太累了!本来具有超越世俗生活的贫乏的节日狂欢性质的春节,几乎同质为13亿人的“新年团拜”。这无疑是我们的悲哀。春节,这一标志着中华民族特有样态的事件一旦堕落为纯世俗,它就表征了我们这个民族和个体人生的虚无状态。这种虚无状态,就是整个民族精神的衰落和缺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经历过严冬的人,更懂得春天的温暖。这一点,我们从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所谓“国学热”,从有些城市如北京由前些年的禁放鞭炮到今年的“禁”改“限”可窥一斑。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我曾用“人、从、众”三个字的双向排列来表达我们民族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丧失自我与回归自我的必然趋势:人——从——众,全球化过程中丧失自我的社会化之路;众——从——人,深入地全球化之后回归自我的个体化之路。这两条路是互补的,同时进行的。今天,我们正走在“人——从——众”这条社会化之路上,我们必须将这条路走到底;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回归自我”,重新检视有着不可取代的精神价值的优秀传统。而春节,可以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一个标志性符码。

拯救春节,就是拯救我们的生活,就是拯救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生命!

我们究竟穿的是什么?一个没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对世界有什么意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蔑视甚至仇恨的民族在别人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民族?

(选自《中国青年》)

【述评】

春节,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的标志性符码。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其中,那些敬天祭神的迷信内容,已逐渐被淘汰,而那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内容,

像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习俗一直盛行。但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普遍发现“过年”的欢愉与日递减,除了吃吃喝喝,“过年”过得越来越没有“年味儿”。春节这个最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意义的节日在逐渐失落。如果我们淡化了传统节日的特色,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怎样?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怎样保持民族精髓?这篇文章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那就是,春节:不能成为正在失落的传统文化样板。传统仪式并不等同于民族精神,但,没有传统仪式,民族精神就会魂不附体。

炊烟是什么?

雷传桃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计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在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着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汽、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烟囱。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挑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煮饭,炊烟像快乐的孩子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己??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的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见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心沉醉呵。

炊烟在我的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枝纸烟,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选自《教师报》)

【述评】

炊烟有代表贫穷落后的一面,但在作者的眼里,它更代表自然古朴、未受现代物质文明浸染的诗意的生存环境;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中滋养心灵的东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与自然母体的链接载体;它也是精神家园,是一种让人怀恋的纯朴、远去的宁静。在文章中,作者对炊烟怀有深深的眷恋,这眷恋是对质朴世态人情的一种追念;这眷恋是对一种纯朴、宁静、诗意的生存环境的向往;这眷恋也蕴涵着作者对温馨精神家园将逝的一种

下页 余下全文

日本地震作文素材

从日本大地震看中国人的人性

2011年3月11日,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恐怖日,就在这一天14时26分,在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强烈的海啸和福岛

助,所有的这些做法都是一个大国应该具有的风度,中国人民的以德报怨必将赢得世界各国的赞誉,这绝不是某些人所说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一个人可以对家人有感情,也可以对亲戚、邻居、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有感情,也可以对家乡、对祖国有感情,也可以对所有动物植物以及其它生物有感情。而一般动物呢,比如狗只对自己哺育的孩子,以及对喂养它的主人有感情。显然,人性在本性意识上的表现就是人类所可以和应该具有的大感情。

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对日本大地震的关心、同情以及无私的援助,就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人性--大义和大爱,因为大义大爱无疆就是最大的人性--爱所有生灵。这种大义大爱的光辉必将给受灾的日本人民以鼓舞,以信心,以爱,也会给那些曾经仇视中国的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愧疚,以打击,这种大义大爱也将赢得更多的日本人对中国友好。

谨以此文向在日本大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中遇难的人表示哀悼,向在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的日本人民表示慰问,并真诚希望中日永不再战。

也想通过此文正告那些抱着军国主义亡魂的侵略者,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如果豺狼来了,我们有猎枪在等着。

编者按:只有在灾难面前才能更加显现出人性,中国人的人性:大义和大爱。相对那些对日本震灾幸灾乐祸者来说,作者这篇文章可说是一篇比较理性的文字。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坚持着自己的本色,这是国人应该做的!

日本地震后的思考

一直以来就想写一篇文章,一个是对日本地震的灾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和鼓励。另一方面就是对当前一些个别人在这次灾难中的行为谈点看法。日本东北沿海发生的8。8级的地震,这不仅仅是日本人民的灾难,也是我们全人类的灾难,全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纷纷对灾难中的逝者表示哀悼,为生者祈祷平安。就在日本地震的前一天,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了5.8级地震,尽管如此,中国政府还是在

灾乐祸。只能是个别人的无知与愚昧。这样的人我只能说,你无非是人类的败类。中华民族的败类。一个大饼子都能跪着爬的狗!

中国希望和平,世界呼吁和平。这是人类合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带给我们的只能是灾难,也就是说人为的灾难。毛泽东说过,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搞好国民经济发展。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

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历史永远不会是停止不前的,物质的文明和文化必将是社会发展的主流。人文的素质也将会逐步的提高。

也许我们的国家还很贫穷,但是我们的精神却是丰富的,文明的。高尚的。我们不屈服于灾难,我们要用一种精神去战胜困难。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期盼世界的和平,民族的繁荣,也希望中日友好的关系日益完善。中国有一句话,怨怨相报何时了。大难当头,放下一切,团结一致,奉献出我们能奉献的一切力量。希望日本人民早日恢复健康。重新建立美好家园。祝福中日人民世世代代的友好下去。希望世界永远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期望人类的生存条件永远不被灾难所毁灭。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公民。我们有义务去执行和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及各项规章制度。有些人尤其是不法商贩,趁机造谣生事,蛊惑人心,一时间所有商场的咸盐被抢劫一空。我总是纳闷。电台,新闻再三的强调。日本的地震不会导致我国的生活用盐问题,可是有些人全然不顾政府的通告,却对不法商贩的小道消息奉若神明。真是让国人啼笑皆非。我就想问这样的人,你为什么不相信政府却要相信那些小道消息呢?这说明了什么呢?你不相信政府是吧?

做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希望世界的和平,我希望我们国家的繁荣,我更希望我的孩子们健康的成长。多学习人家的优点,你要知道一个强国,必然有他强盛的理由。没有一个强国是靠打,砸,强来博取的。一个人要用你踏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用一切行动来证实你的存在与不凡,每个人都长眼睛,毕竟心中都有一竿称,你的一切所做所为,无一不被人们沉入心地,划上一个问号?人生路漫漫,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在这里要从零开始。谦虚,谨慎。不要把自己的前途毁灭在哥们意气之中,你要知道,人与人之间你是说不清楚的。没有人会为你的错误买单。

最后,让我们共同祈祷日本人民早日从灾难中走出来。重新建设美好家园。

编者按:日本地震,不单单是我国伸出了救援之手,世界各国也都纷纷援助。是的,不能忘记那些屈辱,但同时不要忘记“生命是没有国界的。生命是伟大的,无辜的。人民是期盼和平的,世界正在朝着和谐,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进。”所以文章里着重阐明了中国对日本的援助是无可挑剔的,文中观点值得国人思量。

日本地震与中国人

现在这应该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日本地震了,9级!目前死亡3000多人失踪也有6000多人了,其他损失我就不说了,大家在网上都能看到!

可是日本地震与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隔岸观火,幸灾乐祸,这些成语被很多中国人运用得很好!

有人说日本地震是因果轮回,70多年前侵略中国,范下了南京大屠杀等一些列滔天大罪!好,如果说日本地震是因果轮回,是报应!那中国呢,中国得罪谁了!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地震,难道这也是报应,难道是对成吉思汗铁蹄踏遍欧洲的报应?

经常会看见有人说日本人怎样怎样侮辱中国,弄一张图片,写上一系列很气愤的话。最后加上一句,不转发就不是中国人!我靠!你可以抒发你的气愤,你可以说出你的想法,但是你不要强加给别人好吗?难道不转发就真的不是中国人了,中国人什么时候这么迷信了!迷信到会相信不转发就会死全家的一类话!要那么说,我前两天接了两个日本留学生,岂不是头号大汉奸了!你那不是国,不是正义,是无聊!你在写那个说说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看看自己的电脑是不是索尼的,看看自己的车是不是丰田的,看看自己的手机是不是索爱的,看看自己的家电是不是松下的!然后你在说这些,好吗?

真正的爱国不是写上一个说说,说谁不转谁就不是中国人,而是做些实际行动,可以是抵制日货,可

以是上街游行,大家学过政治,书上写着中国公民有言论,游行自由……

真正的爱国不是日本地震了,而我们在这幸灾乐祸,而是做好你应该做的事,你是学生,就学应该学的知识,你在工作,就完成你的任务!真正的做些实事!

真正的爱国不是报仇雪恨,不是没事就大骂日本!没错,每个中国人往前说三代可能和人本人都有仇!但是仇恨不是记忆的最佳方式,你每天早上起来晚上睡觉都要想想几十年前的事你的生活还能继续吗?你这个人还能阳光吗?中国还配得上是泱泱大帮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时就是那么个时代,中国沉睡!世界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难道高中历史你们没学过落后就要挨打吗?如果现在的中国人还写了个说说,说着谁不转谁就不是中国人!如果现在的中国男人都像小沈阳!如果现在的中国女性只知道韩庚和一起来看流星雨!那中国人面临一百年前的鸦片战争,面临着外族侵略的日子还远吗?

不是让你忘记历史,而是让你换一种方式记忆!只有中国强大了,才不会害怕任何侵略!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中国强大,说这些的时候,那些无聊的人就软了吧!会说中国强大不是我一个人能办到的,中国崛起不是我力所能及的,没错,个人力量是很小!但是如果每个中国人那么想,结局可想而知!把对日本的仇恨转化成力量!

没错,日本是地震了,感性上说!那座小岛被震的体无完肤,千疮百孔!我的心情就像是看爱情公寓2那样快乐!但是生活是现实的,世界是现实的!现实就不能没有理性!你们真的认为一次地震就能为中国人报仇雪恨吗?

百年前西方国家侵略亚洲!而亚洲只有日本改革成功了,没有受到严重的侵略,而这改革也成功为侵略中国埋下了种子!

60多年前,日本法西斯战争失败!两颗原子弹险些将这个弹丸之国夷为平地,可是日本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依然成为世界

震有史以来级数最高的一次地震,实在是威力巨大!他们知道,失去家人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作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我们,也应该帮助他们。

这次地震其实也是一个警钟,它在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要大量抽取地下能量,这样会导致强烈的大地震,要是沿海地区也要注意不要把垃圾扔到海里,这样也会污染环境。

让我们环保起来吧!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的美丽,更加的漂亮

推荐访问:事件作文 作文 热点话题 关于日本地震的作文 论日本地震中国人该喜还是该忧_500字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论日本地震中国人该喜还是该忧500字作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论日本地震中国人该喜还是该忧500字作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