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扬州慢教学反思x

时间:2021-01-03 08:45:1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扬州慢》教学反思

《扬州慢》是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 一首词。扬州在隋唐、北宋时是著名繁华之地,但在南宋初期两次遭 到金兵的洗劫,变成一座空城。词的上片先述所见,以“尽荠麦青青” 勾画扬州全景,更是以“废池乔木”点缀,渲染出一幅萧条冷清的画 面。下篇写感想,先设想杜牧重到扬州,用“须惊”和“难赋”逐层 说明扬州已被破坏到令人难信的程度;又借“桥边红药”间接地表现 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鉴于这首词的特点和十四班的学生情况。

 我的教学思路为:激情导入一一诵读品味一一整体把握词的内容一一 在把握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赏析一一视频赏析一一比较阅读 ――课后作业。

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但却是我们学生的薄 弱之处。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教师的“霸权主义”作怪。所以,在 这次教学中,我并没有走老路子(先解题,再作者介绍,然后听读录 音,教师讲解,作业或高考知识链接)。而是大胆的舍弃了书本上那 些“死”的东西,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赏析上,变学生的被动学为 我要学一一语文知识模块无非是字、词、句、篇,而学生的能力也就 是听、说、读、写。而所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都有赖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课堂的精彩应是学生的精彩。所以,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都 应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让他们去与作品、与作者交流。基于 此,我用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诵。

 在学生无法把握词的 节奏和个别字音时做了一些指导。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很多老师都会让自己的学生课前预习,但 有一部分老师却没有进行反馈。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最 终会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 生就这首词的内容,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不解之处进行交流。

 一方 面,反馈了学生的预习,另一方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取长 补短的平台。发挥了班级教学的优势。

经典的作品一定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即情感思想与 内容的浑然天成。“肉”是经济基础,“灵”是上层建筑。所以,如 果学生不理解词的内容,欣赏也就是空中楼阁一一“巧妇难为无米之 炊”。而把握了词的内容只是学词的初级阶段,经典的作品不仅仅在 于知道它写了什么,更在与探究它如何写,如何使得情感思想与内容 的浑然天成。所以,我将这首词的重点放在了对它的赏析上。希望学 生通过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来增强对此词的理解, 做到个性阅读,创 造性地阅读。最后在同学们思路都打开的基础上,播放音频,通过视 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对此词的感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激 发学生对词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

检验知识掌握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知识的迁移对比了。所以,我 在最后安排了一个比较阅读,一方面,使学生学的知识系统化,另一 方面,又对所学进行了复习,可谓一举两得。

综合来看,这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教师能够守住自己的阵 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教学行为,没有跟大流,紧抓高考题,急功近 利,钥匙握在手中而找钥匙,而是融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怀着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的情怀, 进行民主教学——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 一定 是一个会生活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教会学生生活。

 一个老 师如果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想,语文成绩就应该是副产品。

 此外,这节课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阅读; 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了教师的教示范 作用;体现了语文的“味”;问题设计的有梯度。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教师的示范 朗读有待改进;板书欠缺;时间把握的不到位,使得这节课不够完整; 课堂上一些细节没有注意,表达欠清晰明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

一、选题和指导思想 选题之前,跟两位科长和教学师傅进行了详细沟通,大家的一 致意见是选一首短小精悍的古诗词会比较有探讨价值, 现在又正在上 粤教版必修三,于是跟另两位“同课异构”的老师商量后选了《扬州 慢》,因为这首词用典较多,跟我们此前学过的大量“吊古伤今”诗 词有较大联系和比较价值。

此前有幸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观摩并学习其以 “ 336”为代表的新 型课堂模式,受到很大震动和启示,所以就在结合我校“ 135 和谐课 堂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小尝试。

二、教学设计反思

A 、学习目标设计与反思

本着课堂教学目标简约化的原则,我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

为如下两点:

、通过词句赏析体味词的“黍离之悲”;

、体味该词的写作手法。

定这两个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体 味其情感,另一方面又可以系统总结并正确运用诗歌鉴赏的相关手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个是这两个教学目标有一些重复的嫌疑, 比方说通过词句赏析体味词的 “黍离之悲” 中就会运用了相关艺术手 法,这样有些概念就容易混淆、模糊,这让我们体会到在以后制定教 学目标时一定要坚持简约化、具体化、细致化、有针对性的原则。

B 、教学重难点设计与反思 通过课前跟学生和相关老师的沟通,对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学 情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学生对词句的赏析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都有了 一个初步的认知, 所缺乏的就是具体运用和一些概念的模糊混淆问题。

 诸如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移情、通感、拟人等等的区别与联系。

鉴于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计为“体味词的写作手法和‘黍 离之悲'”,这样一方面兼顾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体现了二者之间 的内在逻辑关系。

难点设计为“移情手法”的赏析并进行拓展延伸,因为很多同 学还是第一次接触“移情手法”,很有必要进行一个难点的拓展并学 会具体运用。

但通过课堂实践证明,环节进展中虽然是环环推进,但并未能 很自然的体现这种逻辑的衔接,稍嫌生硬。同时,对移情手法的赏析 老师没有做到示范分析,使得部分同学未能很好领略到分析的路子, 耽误了课堂的效率。

这说明,课堂的逻辑性,教师的案例分析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是 非常重要的。

C 、导学案设计与反思

我的导学案设计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1 、知识衔接:主要是三个部分:姜夔的生平,体现“知人论世” 的原则;写作背景: 昔日扬州的繁华盛景与作者写这首词时的苍茫景 象;《黍离》附录,因为整首词都是围绕“黍离之悲”来展开的,所 以了解《黍离》 的写作缘由和具体内容非常有必要,这个环节主要是 学生预习用;

2 、初步感知: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注意点和四个初步感知的问 题,一个注意点是诵读过程中对字音、节奏、情感的把握;四个初步 感知的问题主要是按照逻辑顺序初读感知后用原文回答, 较简单,该 环节可以在预习阶段大部分解决;

、深入品读,检测展示:主要就是词句的赏析和写作手法的赏 析,这个是本节课的核心与关键,该部分由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与展 示构成(投影展示);

、拓展延伸:由该词的写作手法赏析延伸出“移情”手法来, 对移情的概念进行分析,读示范,品佳句。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 以致用,该部分由老师讲解,学生讨论展示(口头展示)构成;

、小结全词,听吟唱音频,再次体味《扬州慢》的“黍离之悲”, 结束课堂;

、课外导读《唐宋词十七讲之姜夔》(叶嘉莹),加深理解, 体味词之美学意蕴。

导学案的设计原则是体现杜郎口学习心得与学校的“ 135 和谐 课堂模式”;遵循一条主线,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的逻辑性原则;问 题设置坚持层次性原则。

导学案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标和重点不够明确,具体,有混 淆和重复之嫌; 问题设置过多; 初步感知与深入品读部分层次性还不 够明显,初步感知有喧宾夺主之嫌。

 这也提醒了我在以后的导学案设 计中要更加具有层次感、逻辑性和简约化。

三、教学过程反思

原计划的教学过程是:导入 +初步感知 8 分钟;深入品读,检测 展示 16分钟;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3 分钟;小结全词听吟唱音频 3 分钟。合计 40 分钟。

实际操作过程如下:导入+初步感知 12分钟;监测展示 16 分钟;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1 分钟;小结全词听吟唱音频 3分钟。合计 42 分钟。

从对比不难看出,我的实际操作中拖堂 2 分钟;导入与初步感

知用时过长。这一方面反映出我的公开课随机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 加强。同时,在以后的导入课堂与初步感知环节还有待进一步压缩。

四、课堂教学效果反思 根据课后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周周清的检测反馈不难看出,学生 对这堂课还是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

 当然,这跟公开课的强大阵容效 果是分不开的。

 但也有明显不足之处, 比方说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的 时候就将拟人与移情手法混淆,说明我的点评还不够细致到位。

总的来说,通过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获得了成长,也认识 到自身的不足,鉴于此,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立足文本并进行反复推敲, 首先生发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动;

二、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力争将杜郎口所学与 我校的“ 135 和谐课堂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中常态化,将课堂主动权 交给学生,要树立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的意识,备好每一节课,上好 每一节课;

三、上课目标要明确化、精细化、简约化,目标和内容不宜过 多,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细致品读、启发思维并将其内化;

四、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初涉教坛的我还有很长的路 要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会继续坚持“发 现不足,明确方向,锐意进取”的原则,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长。

最后,万分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冒着酷热莅临课堂指导,这给 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动力,正是各位的真知灼见帮我减少了弯路, 明确 了方向。谢谢!

诗词鉴赏是学生的薄弱的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 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汇报课上,我选择了《扬 州慢》这个课题。

《扬州慢》是《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的推荐作品,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鉴赏的时候,把“意境” 和“表现手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虚实结合、 化用、情景交融等手法,来了解扬州的今昔变化,从而理解作者的黍 离之悲。

虽然在教学中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 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学生课前预习不好,对于文中化用的诗句 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而我在教学中也仅仅是点到为止, 而没有彻底深入到“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这两个意象的内涵中 去。第二,教学环节过于紧凑,导致学生的阅读时间太少,对文本的 理解不够透彻,有种生吞活剥的感觉。对文中表现的悲情讲解过于粗 糙,课堂氛围比较沉闷。第三,由于平时训练不够,对于高考中所涉 及到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类题型,学生在答题的方法和步骤方面,掌握 不熟练,答题时还不能准确应用术语进行概括。第四,教法比较单调, 讲解枯燥。另外,在教态和课堂语言等方面还有很多细节问题。这些 都是我在教学方面应该注意和克服的,尤其要注意贴合文本,改变教 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学生被动为主动,营 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诗词教学,一直我都想得的一个突破,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 也是我个人兴趣和特长充分发展的需要。因此,我选择了《扬州慢》 作为课题。其一,知人论世;其二,诵读涵咏;其三,整体把握;其 四,理解想象;其五,迁移创造。

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没有追求面面 俱到,而只是截取了一个侧面。从这首词的形式入手,再深入发掘其 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感情。因此,我分别把这首词中所运用的对比手 法和化用前人诗句的艺术手法,设置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路是先 从形式着手,整体把握住本首词的意思,以及它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设置了繁华富丽的扬州作为场景,让同学 们首先去欣赏和赞叹这样的扬州。

 然后,以一种巨大落差导入词中的 扬州。在分析本首词时,也始终以扬州作为线索。通过让同学们分析 昔日的扬州和今日的扬州,了解其中对比的手法,并整体把握主旨。

 然后,再以名句为核心,来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变化。这样,既了 解到化用前人诗句是本词的一大特色,同时又深入到意象之中,揣摩 其中的深层内涵。

虽然,我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整个教学 的过程中,我过多的停留在形式的讲解上,并没有深入到词的意象的 内涵中去,没有突破形式达到根本。在讲授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 麦青青”时,我仅仅是让同学知道,这里是化用了杜牧诗《赠别》中 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而没有彻底深入到“春风 十里”与“荠麦青青”这两个意象的内涵中去。其他的名句鉴赏也仅 仅是停留在艺术手法上。《黍离》之悲未被激起,整个的课堂被形式 所掩盖。因此这样的一堂课就显得比较的薄,缺乏应有的厚度。

另外,囿于课堂的设计,在活动教学的组织上也显得比较单调; 课堂上还出现了不少细节问题,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克服的。

推荐访问:教学反思 扬州 反思 教学 扬州慢教学反思x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扬州慢教学反思x》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扬州慢教学反思x》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