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时间:2024-05-19 12:10:21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script>

摘要: 目前 , 中国 农村 土地流转取得一些成绩,在繁荣农村 经济 ,促进农村 社会 事业 发展 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存在种种局限与不足。造成 问题 的原因是多层面、多维度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 法律 不健全不无干系。文章主要从法律的视角谈谈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制化;法律缺陷


从 理论 上而言,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流转涵盖两个层面:一是土地所有权的流转,二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但根据现行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度规定,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所有权流转,只表现在国家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收,因而是单向性的流转。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即承包经营权在不同经营主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其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这样有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这种土地流转制度从根本上看只能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必要补充,而不能作为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基本手段。目前来讲,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又存在种种局限与不足,这突出表现在近年来围绕农村土地流转而产生的系列问题:比如流转农地补贴不尽合理,流转中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干预等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尽管有体制方面的,有 历史 遗留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不健全不无干系。本文就试图从法律视角谈谈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中国法律对农村地权设定的历史轨迹及其缺陷
2002年,中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或流转发生纠纷的,可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协调解决,也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由上观之,尽管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规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日渐规范的过程。但由于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长期发展中较少考虑法律因素,加之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没有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的中央立法,也没有专门的地方规章,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带有明显的自发性、盲目性与随意性,土地纠纷日渐增多,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即使如上所述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法》中有规定,但诸多规定过于笼统,有关 内容 和程序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有法难依的现象。

二、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法律规范“两种产权”平等是实现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的必要前提
在中国,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产权的不平等关系长期存在。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分离后,使用权实际上是可以转让、抵押、出租的,而农村集体土地(尤其是非农建设用地)却不然,至今不能自主地流转,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是残缺的、模糊的。这种长期存在的不平等关系,最终在我国形成“两种产权、两个市场”的二元结构。与相同法律体制下的国有土地相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权利内容、交易主体和范围上存在着法律上的不平等。因而,通过法律手段,从立法上来实现两种产权的平等,明晰产权主体,进而建立国有和集体土地之间的合法而自由的流转机制,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定权利平等,这样有利于整个农地市场运作的有序化、良性化、法制化。

</script> (二) 法律 要保障农民享有真正的所有权
中国 现阶段 农村 土地所有权主体被法律界定为“集体”,这里基本没有争议。但是,究竟由谁代表集体行使土地所有权,都很不明确,而现在此权利基本上由行政村组织来行使。由于它是一个党政不分、政社不分的行政附属组织,集体和作为集体分子的农民之间,均无双向选择的自由,土地的所有权当然不可能由村民代表来行使,而只能由作为地域性 经济 组织的村长来行使,这样 问题 就来了。因为村长有事实上的土地处置权,却并不负担半点风险。而且农村土地寻租埋下祸根。笔者所在村子就发生过类似现象:村长擅自将村集体土地承包给个人,将承包收益据为己有,至今村民与村长之间还在 理论 。因此,应修改《土地管理法》及相应法律法规,解决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错位、缺位或虚位等问题,将其直接交由村民委员会行使,删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合作社等虚置概念。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村民委员会和使用权主体——承包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所以必须从立法上保证农民享有真正的土地所有权,从而使其享有拥有土地的收益权。
(三)要依法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市场流转机制
中央政府要适时地修改、完善及制定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市场经济实质就是法制经济。把土地流转回归到市场,实行优胜劣汰,有利于提升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提高农村土地的产出率,提高广大农村村民的生活水准,这也是建设和谐 社会 的应有之义。若果人为在政策、法规上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堵”和“压制”并不符合生产力 发展 要求。比如要修改与《宪法》不协调的有关法律表述,如现行《土地管理法》63条可改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可依照法律规定发生转移”,从法律层面允许农村土地流转;同时也要加快相应实施条例出台,以便于实际操作管理。另外,在中国,大多数地方政府或法院有关机构尚未形成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的规范化制度;也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与仲裁根据。因此,必须进一步制定仲裁土地经营权流转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争端处理机制。并通过设立专门的土地法院,聘请专家判案,为解决土地流转纠纷提供法律援助。

三、结束语

土地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人类生活资料最基本的来源,在市场经济日益法制化的今天,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如何实现农村土地流转的高效能化,关乎农村的稳定,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看待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法律支持不足的问题,不断对法律本身加以扩容、深化,使其做到与时俱进,从而使整个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做到有法可依,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 文献 : 2、袁天泽.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思考[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3、昌希灿,张海涛.浅析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必然性[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4、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改革 研究 [M].北京:中国 金融 出版社,2000.
5、曾新明,侯泽福.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之法律研究[J].农村经济,2006(10).
6、陈荣清,纪昌品,陈竹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思考[J].城乡建设,2004(12).

篇二: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论文关键词] 大学英语 文化教育 重要性 内容 方法

[论文摘要] 面对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文化教育的不足的现状,我们首先要在思想加强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视,然后在思维习惯的差异、词汇的内涵差异、礼仪习惯的差异、典故风俗等四个方面内容渗透文化教育,以及采取课前的背景介绍、中西文化对比和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法进行文化教育。

当前,大多数的大学生花在英语的时间和工夫都非常多,可是事倍功半,他们英语水平却还没有成倍地提高。我们是否有需要反思一下如今的大学英语课程,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呢?面对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在这里,本文想重点考察一下文化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关系,希望能在某一程度上找出前面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存在文化教育的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往往过分地强调对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因此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师在一线教学岗位上,则往往采取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语法、翻译法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即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地毯式的查字典,课堂上则由教师全堂灌地分析句子结构、语法规律,并逐句进行翻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忽视了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在教授英语词汇、语法的过程中,没有把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介绍给学生,从而令学生难以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的使用和运用水平,成为哑巴英语,从而无法达到跨文化的交际。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会出现文化教育的不足呢?首先在思想上,我们缺乏对文化教育应有的重视。
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语言首先是存在于人们的社会交际中,传播着沟通的信息和内容,然后一部分语言脱离人们的口头,渐渐地上升到书面文学的层次,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最后凝聚成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的文化了。简单地来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特定的文化形态的负载体,是文化的结晶,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
因此,语言的学习和教学离不开文化教育。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但要学习语言的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必须要了解这种形式背后所蕴藏的丰富社会文化和社会内涵,否则,我们不能熟练地掌握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能从根本上学好这种语言。
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渗透文化教育
除了在思想上,要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视之外,至于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文化教育渗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呢?
1、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不妨从思维习惯的差异、词汇的内涵差异、礼仪习惯的差异、典故风俗等四个方面渗透文化教育。
(1)思维习惯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是重视整体性和综合性,西方人则相反,重视个体和分析。而且在宗教方面,中国人基本没有宗教意识,坚持天人合一,人和神是和谐统一的,西方则完全相反,宗教意识比较浓厚,人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人对神要绝对服从,顶礼膜拜。
两种思维习惯不能说孰好孰坏,只能说两者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我们要跨文化地学好英语,必须首先要了解两者的区别,并且融合两种思维方式。一般情况下,英语文章的用词非常具体,例子也较多,显得有点琐碎凌乱,这大概都是由于西方人重个体、重分析的思维习惯所造成的。我们中国人在学习和阅读英语文章时,应该要学会适应这种行文风格,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要加强西方思维的训练,例如重视分析、重视个体等。
(2)词汇的内涵差异 以动物为例,不同的民族,赋予动物不同的文化含义。例如,喜鹊(magpie)在中国人的眼中它是“报喜之鸟”,但在苏格兰人眼里则把喜鹊代表“死亡”;龙(dragon)在中国代表着“尊贵”、“权威”、“王权”,而在英美国家则把它看作是“邪恶”的代名词。
以人为例,中西方对某些人群的定义范围是不太一致的。例如“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一个词,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等一切受过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其范围要比中国所指代的要小得多。
因此,要想真正掌握词汇,不能想当然地把自己的文化乱套在别国身上,必须在理解词的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坚持不懈地大量阅读有关资料,研究其文化差异,切忌望文生义,闹出笑话出来。 "
(3)礼仪习惯的差异
文化教育肯定离不开西方礼仪习惯的了解和学习。掌握一定的礼仪习惯,是跨文化成功交际的必要前提。
例如,英国人喜欢在见面时,谈论天气,经常地说“Lovely weather , isn’t it?”之类的话,我们无必要直接翻译出“好天气,是不是啊?”,而是根据英美的礼仪习惯,我们判断这是一句普通的见面问候语,可以翻译为“你好啊”。这种情况类似我们中国人见面一般会说“吃过了吗?”一样,说话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十分关心对方是否吃过饭没有,而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而已。
又例如,在宴会上,中国人喜欢推让、谦让,作为一种有礼貌的表现。英美人则不喜欢在餐桌上过分推让,否则会让人生厌,起到相反的效果。
(4)典故风俗
在英语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简单,实际上饱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短语,不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出处,根本无法深刻地理解其含义。 又例如“Judas kiss ”,直译为“犹大之吻”,该成语源自《圣经·新约》。耶稣带领十二门徒在犹太各地传道,深得人心,因而引起犹太教上层人物的嫉恨,他们想暗杀耶稣,耶稣的门徒犹大为了30 块银币出卖了耶稣,为了使捕捉耶稣人认出耶稣,犹大便以接吻为暗号,他吻谁,谁就是耶稣。因此,Judas kiss 就表示“伪善、不安好心”、“笑里藏刀”的意思。
也有一些词语源自生活习惯或民间风俗。例如“honeymoon”(蜜月)一词出自德国古代条顿民族的 “抢婚”习俗。丈夫为了防止抢来的妻子被对方夺回去,就在新婚期间带着妻子隐居在外地,每日三餐都喝蜂蜜制作的饮料,一连30天,故称 “蜜月”,现在用来比喻初次或婚后的 “甜蜜时光”。
2、渗透文化教育的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下面简单地罗列三种主要方式作为参考。
(1)课前的背景介绍。
在讲解每一篇文章之前,我们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该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政治体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有关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向学生进行补充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2)中西文化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可以让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母语和外语的文化差异,渐渐地就形成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最终提高英语的水平。
(3)运用多媒体手段。
通过幻灯片、电影、录像等多媒体的形式,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外国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的等,让异国情调生动轻松地融入学生的思维当中,从而加强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这个问题还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限于水平有限,笔者搁笔于此,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庄恩平.东西方文化差异与对外交流[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3]金钏.文化导入在外语教学中的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4]刘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目的语的文化因素导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
[5]姜涛.以文化为中心实施高级英语教学[J].外语学刊,1997(3).

篇三:各大学学报邮箱

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大学学报

临沂师范学院学 lysyxb@163.com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wkxb@lync.edu.cn lkxb@lync.edu.cn

茂名学院学报 SHGD@chinajournal.net.cn

闽江学院学报 mjxyxb@163.com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jkb@nbu.edu.cn

平顶山学院学报 pdsz@chinajournal.net.cn pdsuxb@pdsu.edu.cn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qnsyxb99@sohu.com

钦州学院学报 qzyxyxb@126.com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wbjb@qjnc.edu.cn

三明学院学报 fjsmxyxb@163.com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sxcdxb@263.net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6yrx@163.com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cecxbbj@snnu.edu.cn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sqsyxbbjb@vip.sina.com

韶关学院学报 sgxyxb2003@TOM.COM

石家庄学院学报 sszk@chinajournal.net.cn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scwlxyxuebao@tom.com dxszxuebao@tom.com

绥化学院学报 WZF281@163.com

台州学院学报 journal@tzc.edu.cn

太原大学学报 tyuxb@yahoo.com.cn

唐山学院学报 xuebao@tsc.edu.cn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 tjttu_xbbjb@eyou.com xbbjb@tute.edu.c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tjsdxbjc@public.tpt.tj.cn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TSSY@chinajournal.net.cn

铜陵学院学报 tlxyxb@sina.com

皖西学院学报 wxxyxb@wxc.edu.cn

潍坊学院学报 journal@wfu.edu.cn

西藏大学学报 zdxb@tibet.edu.cn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xmrtvu.cn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xysyxb@263.net xysyxbwk@126.com

湘南学院学报 xuebao@xnu.edu.cn xnxyxb@yahoo.com.cn

孝感学院学报 xgxyxbbjb@sohu.com xgxyxb@xgu.cn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YZSF@chinajournal.net.cn

许昌学院学报 xcxy.xb@263.net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ybsf@chianjournal.net.cn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xuebaogj@mail.yzu.edu.cn

宜春学院学报 Yichuncollege@263.net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xb3041@vip.163.com

肇庆学院学报 xbbjb@zqu.edu.cn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zsdxb_cn@sina.com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puedjol@2su.edu.cn

中州大学学报 zzdxxb126@126.com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huzhonghua@21cn.com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zknu.edu.cn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zzszxb@sina.com

中北大学学报 xbzr@nuc.edu.cn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xyxb@uzz.edu.cn

运城学院学报 xuebao@ycatc.edu.cn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yxsyxb@yxtc.net ghj@yahoo.com.cn

宜宾学院学报 ybxyxb@163.com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a0432-yn@mail.xj.cninfo.net

燕山大学学报 xuebao@ysu.edu.cn

邢台学院学报 xtsf@chinajournal.net.cn

新余高专学报 xygzxb@vip.163.com

新闻大学 xwdx@fudan.edu.cn

襄樊学院学报 xfxyxb@vip.sohu.com

咸宁学院学报 ssy1966@sohu.com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wnsyxb@163.com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wangqian4870@126.com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tjfsu.edu.cn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tjjk@chinajournal.net.cn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ts_xuebao@263.net.cn

泰山学院学报 xuebao@tanc.edu.cn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tyjyxyxb@public.ty.sx.cn

塔里木大学学报 maoyanhongchina@sohu.com

宿州学院学报 szxyxb2004@163.com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xb2005@sisu.edu.cn

沈阳大学学报 sydxxb@163.com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srxb@263.net

商洛学院学报 slsf@chinajournal.net.cn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bjb@sxrtvu.edu

泉州师范学院学 xb6677@qztc.edu.cn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jysbjb@mail.tsinghua.edu.cn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qdds@chinajournal.net.cn

莆田学院学报 ptxyxb@163.com

平原大学学报 pdxbbjb@2911.net pydx@chinajournal.net.cn

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xuebao@pzhu.edu.cn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nbddxb@nbtvu.net.cn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nysyxb@x263.net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jkb@ntu.edu.cn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njxzxb@126.com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nmjx@chinajournal.net.cn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njsyxb@nj-public.sc.cninfo.net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mysyxb@163.com

洛阳大学学报 ldxb@371.net xuebao@lyu.edu.cn

龙岩学院学报 bgxuebao@lyun.edu.cn

丽水学院学报 lsxyxb@sina.com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lfsyxb@126.com

凯里学院学报 klxyxb@163.com

开封大学学报 xb@kfu.edu.cn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kashgarxuebao@163.com

晋中学院学报 jgzk@chinajournal.net.cn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jxkjsyxb@163.com

江西教育科研 YANG@chinajournal.net.cn

嘉兴学院学报 jxxyxb@mail.zjxu.edu.cn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jstvu.edu.cn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xddxb@163.com jxddxb@yahoo.com.cn

惠州学院学报 xb@hzu.edu.cn

黄山学院学报 hsxbhdm@163.com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hgnc.net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xbbjbu@hnnu.edu.cn

怀化学院学报 hhxyxb007@tom.com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xbj@hunnu.edu.cn

红河学院学报 hhu3648241@126.com

衡水学院学报 xb@hsnc.edu.cn

黑龙江高教研究 hljg@chinajournal.net.cn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 xuebao@hhuc.edu.cn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iaoyub@mail.hebtu.edu.cn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CJXY@mail.hbu.edu.cn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hsyxuebao@hztc.edu.cn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hs_xb@hstc.edu.cn

邯郸学院学报 hdxyxb@sohu.com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b912@263.net

哈尔滨学院学报 xuebao0451@vip.163.com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uebao2006@126.com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wzfx@chinajournal.net.cn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zsxb@163.com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crtvuj@126.com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gnsy@chinajournal.net.cn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flsyxb@sina.com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163712@163.com

大连大学学报 ldxsqk@126.com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cxtc.edu.cn

巢湖学院学报 chxyxb@ah163.com

长治学院学报 jdns@chinajournal.net.cn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gxygjs@yahoo.com.cn

滨州学院学报 bzsx@chinajournal.net.cn

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fxbsk@center.njtu.edu.cn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hdxxb@sina.com.c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bhskxb@buaa.edu.cn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aqtc.edu.cn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ahndskxb@mail.hf.ah.cn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b@ahut.edu.cn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wzu.edu.cn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xb@aytc.edu.cn

百色学院 yjszxb@bs.gx.cninfo.net

昌吉学院学报 cjxy@chinajournal.net.cn cjxykyc@sina.com

长沙大学学报 xbbjb@ccsu.cn

大理学院学报 eoj@dali.edu.cn

德州学院学报 dzxyxb@dzu.edu.cn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js@gsrtvu.edu.cn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yjzx@gdrtvu.edu.cn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chjxb@eyou.com

河池学院学报 HCSF@chinajournal.net.cn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bjb@open.ha.cn

菏泽学院学报 wyw@public.hzptt.sd.cn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hysyxb@263.net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hlbrxyxb@sina.com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dppd@sina.com.cn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xb@hnrtu.edu.cn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hutc.zj.c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jk@xb.ecnu.edu.cn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xbedu@jmu.edu.cn

嘉应学院学报 JYUJED@JYU.EDU.CN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tctxb@jstu.edu.cn

焦作大学学报 bjb@jzu.cn t

井冈山学院学报 jgsmcxb@163.com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xuebao@webmail.lstc.eud.cn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uedj@zsu.edu.cn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zngdxb@mail.csu.cn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kxb@cau.edu.cn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shk@ouc.edu.cn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nuc.edu.cn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zzhyxb@zzia.edu.cn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zdxbw@126.com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zhangy@zjou.net.cn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ynnucff@sohu.com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yndxxb2222@163.com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xuebaorw01@mail.yzu.edu.cn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ycsz@chinajournal.net.cn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hekexb@ybu.edu.cn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kxb@ytu.edu.cn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wk1@mail2.xytc.edu.cn xyxb2006@163.com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xuebao@xju.edu.cn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XTU@xtu.edu.cn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nskxb@yahoo.com.cn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swist@swust.edu.cn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wkxb@swu.edu.cn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kxb@mail.xhu.edu.cn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zmz@chinajournal.net.c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2606@vip.sina.com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gaojs@nwpu.edu.cn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dxbsk@nwu.edu.cn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xsyu.edu.cn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zkjds@163.com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mail.whut.edu.cn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wyu.edu.cn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WHDS@whu.edu.c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tjsdxb@126.com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dsyi@public.ty.sx.cn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mail.usts.edu.cn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scsf@chinajournal.net.cn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bzsb@scu.edu.cn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dzsbxb2001@126.com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9www@126.com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yxuebao@126.com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xuebao@zscas.edu.c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shn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kxb93@sjtu.edu.cn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ybweng@stu.edu.cn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skxuebao@tyut.edu.cn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xbc@dns.sxtu.edu.cn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stu@sdnu.edu.cn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lgdxxb@sdut.edu.cn.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sdxbzsb@sdu.edu.cn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xuebao@qhnu.edu.cn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qust.edu.cn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machb@nxu.edu.cn NXDX@chinajournal.net.cn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xbrwb@nbu.edu.c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njutcm.edu.cn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yxb_sh@njmu.edu.cn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wkxb@njnu.edu.cn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xbsk@njau.edu.cn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hec01@nuaa.edu.cn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xuebaos@njit.edu.cn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ankan@niat.jx.cn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nmndskxb@163.com nmndxbsk@sina.com

篇四:论文投稿地址

广西社会科学 skl_gx@21cn.com

八桂侨刊 BGQK@chinajournal.net.cn

学术论坛 xslt@163.net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ntxuebao@nttc.edu.cn

学习与探索 XXTS@chinajournal.net.cn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xuebao@zscas.edu.cn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xb@xytc.edu.cn

民族研究 mzyjbjb@nation.cass.net.cn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xtnu.edu.cn

xuebao@xtpu.org.cn

湘潭大学学报 JXTU@xtu.edu.cn

新疆大学学报 xuebao@xju.edu.cn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xbs@ynni.edu.cn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yjszxb@bs.gx.cninfo.net

三峡大学学报 xbsk@mail.ctgu.edu.cn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gzsdxb@sohu.com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gjs@home.swjtu.edu.cn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xuebao@xznu.edu.cn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skxb@mail.xjtu.edu.cn

妇女研究丛刊 17656@263.net

长沙大学学报 xbbjb@ccsu.cn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GBDD@chinajournal.net.cn

重庆大学学报 shebexeb@cgu.edu.cn

北华大学学报 bhdxxb@sina.com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文科) liugongmao@yahoo.com.cn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gut_xuebao@163.net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GZSDXB@sohu.com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zzsf@chinajournal.net.cn zzszxb@sina.com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fjw@chinajournal.net.cn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xbwk@hainnu.edu.cn

海南大学学报 xbbjb@hainu.edu.cn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dskxb@163.net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drwxb@sytu.edu.cn

青海师专学报 QHSX@chinajournal.net.cn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znxy@chinajournal.net.cn

商丘师院 SQSZ@chinajournal.net.cn

广西社会科学HSKX@chinajournal.net.cn

韶关学院学报 SSCG@chinajournal.net.cn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WZSF@chinajournal.net.cn

零陵学院

主 编: 杨金砖

副 主 编: 李凯中

国内刊号: cn43-1277/G4

通信地址: 湖南永州芝山河西

邮政编码: 425006

电 话: 07466381194

E-mail: llsz@chinajournal.net.cn

发行范围: 国内外

国内定价: RMB:6

上饶师专学报 0793-8150642 syxb@263.net

齐齐哈尔大学 QQHD@chinajournal.net.cn

青海师大学报 xuebao@qhnu.edu.cn

琼州大学 0898-86622207

青海师专学报 QHSX@chinajournal.net.cn

南阳师院 nysyxb@chinajournal.net.cn

nysf@chinajournal.net.cn

宁夏大学 machb@nxu.edu.cn

NXDX@chinajournal.net.cn

内蒙古大学 nmgs@chinajournal.net.cn

南昌大学 NCDS@chinajournal.net.cn

内蒙古大学 ndxbrwsk@imu.edu.cn

佳木斯教育学院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杏林路227号

佳木斯大学 jdskxb@163.com

江南大学 Jdrwxb@sytu.edu.cn

喀什师院 kssb@chinajournal.net.cn

江西师大 Jxsdsb@sina.com

海南师院 xbwk@hainnu.edu.cn 0898-65883414

海南大学 xbbjb@hainu.edu.cn

黑龙江教育学院 0451-82456937 哈尔滨市和兴路133号 150080

河北师大 shekeb@mail.hebtu.edu.cn

贵州教育学院 liugongmao@yahoo.com.cn

株洲师专 zzsf@chinajournal.net.cn

zzszxb@sina.com

信阳师院 xbwk@xytc.edu.cn

徐州师大 xuebao@xznu.edu.cn

延安大学 0911-2332076

延边大学 xuebaoli@ybu.edu.cn

许昌学院 xcxy.xb@263.net

新疆大学 xuebao@xju.edu.cn

沈阳师大 ssxb206@tom.com

北方论丛 bflc@vip.163.com

东岳论丛 skb@sass.org.cn

河北学刊 hbxk282@163.com

江海学刊 jhxk@jlonline.com

江淮论坛 askyjhlt@mail.hf.ah.cn

兰州学刊 LZXK@chinajournal.net.cn

齐鲁学刊 qkxk2003@mail.qfnu.edu.cn

学术研究 020-83846163 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

学术论坛 xslt@163.net xsltlw@163.com

西北大学 xdxbsk@nwu.edu.cn

新疆大学 xuebao@xju.edu.cn

中国古代近代研究 liuxiuyan@ruc.edu.cn

四川教育学院 grylz@mail.sc.cninfo.net

sjxb@west-edu.net

语言与文学研究 szpan@sdau.edu.cn 山东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 668#信箱 0538-8242785

语文月刊 ywyk@scnu.edu.cn 广州华南师大文科楼6楼 510631 020-852133337 语文建设 yejs@chinajournal.net.cn 北京朝内南街51号 100010

咬文嚼字 yaowenjiaozi@sina.com 上海绍兴路74号 200020

中学语文教学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 010-68902303 100037

阅读与写作 530004 0771-3239711

学语文 xueyuwen@mail.wh.ah163.net

中文自学指导 zhongwenzz@126.com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文科大楼622室 200062

语文教学与研究 hsywjyll@ccnu.edu.cn 武汉华中师大内 430079

语文知识 ywzs@zzu.edu.cn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0375-7767605

语文学习 sephywxx@seph.com.cn 上海永福路123号 200031 021-643771 广西师范大学 gxss@chinajournal.net.cn

太原师院 DSYZ@chinajournal.net.cn

河南大学 HNDS@chinajournal.net.cn

河南教育学院HZJX@chinajournal.net.cn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nysyxb@x263.net

fany应用写作 cnyyxz@163.com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absf@chinajournal.net.cn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xuebao@mail.ahtvu.ah.cn

安徽师范大学 ahsz@chinajournal.net.cn

安庆师范学院余昌谷 AQSS@chinajournal.net.cn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 cszx@chinajournal.net.cn

昌吉学院学报 cjxy@chinajournal.net.cn

长春师范学院 CCSS@chinajournal.net.cn

常德师范学院 CDSS@chinajournal.net.cn

杜江(新闻天地) du_jiang@2263.net

广西民族学院南宁市大学西路80号530006 xb3260122@126.com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0572-2321156(文) xuebao@hutc.zj.cn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xb@lytu.edu.cn

刘春魁(邢台学院) XTSF@chinajournal.net.cn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黄著荣 NLSF@chinajournal.net.cn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SDJX@chinajournal.net.cn

太原师范学院 dsyi@public.ty.sx.cn

通化师院 Wangqian4870@126.com

新闻爱好者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河南报业大厦 XWAH@chinajournal.net.cn 新闻与传播研究 J-c@263.net

伊犁师范学院 YJSF@chinajournal.net.cn

玉溪师院 yxsyxb@yxtc.net

淄博学院 ZBXB@chinajournal.net.cn

百色学报

茂名学报 lsx053@163.com ; lsx@mmc.edu.cn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电子邮件:grylz@west-edu.net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E-mail:xbemail@126.com

《教育科学论坛》投稿邮箱:zzandpp@yahoo.com.cn 费用,按400元/篇收取编辑出版成本费(每篇文稿原则上不能超过3500字,每增加100字加收50元)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E-mail:LIT1@21cn.com 版面费,按90元/千字计算。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电子信箱:xbyznu@vip.163.com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电子信箱:xxskb@126.com

黄冈师院学报邮箱为xuebao@hgnc.net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E-mail:gz.cyxb@163.net

推荐访问:重庆三峡学院是几本 重庆三峡学院毕业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知网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重庆三峡学院学报》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