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悬念片

时间:2024-05-20 23:51:0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悬念片

视觉文化"狼烟四起"
任何一个敏于文化风向变化的人,都可以切身地感受到,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深刻的文化转型:从以语言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中心的文化的转变。图像不断地驾驭、凌越乃至征服文字。一场新的文化战争序幕已经拉开。
有人戏称现在是一个"读图时代"。图配文的书籍充斥着书店货架。与传统的"文配图"(如扫盲识字)不同,文字业已沦为图像的"奴仆"而退居次席。文学名著不断被拍成电视连续剧,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通过看电视剧而不是阅读来了解这些名著。在这个图像横行的年代,电影一方面施行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在捧杀文学。小说家期待着电影导演的青睐。电影无疑捧红了一些作家,如今的法则是作家借电影来"增势",图像的力量为文字壮胆!
图像崇拜和狂欢成为新一代的生活方式,视觉僭越文字的霸权几乎无处不在!从主题公园到城市规划,从美容瘦身,到形象设计,从音乐的图像化(MTV),到体育运动的视觉礼赞,从广告图像美学化,到网络、游戏或电影中的虚拟影像……图像成为这个时代的日常生活资源,成为人们无法逃避的符号追踪,成为我们文化的仪式。很难想象,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离开电影、电视、形象和广告,那会是什么样子? 面对新的视觉文化,我们该作何思?该作何应对呢?这里,我们需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电影在视觉文化转型中经历了什么变化?第二,为什么视觉文化僭越话语(语言)文化成为"主因"。

从"叙事电影"到"景观电影"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艺术,这一点无须论证。巴拉兹当年论证视觉文化出现的重要依据就是电影。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如果确实存一个从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的转变的话,那么,电影这种主要的视觉艺术形式是否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呢?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电影作为一种主要的视觉艺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功能。如前所说,当代文化中文字形态的文化显然被形象形态的文化所征服。视觉文化的霸权无所不在。"不读小说"(张抗抗),而转向电影和电视等视觉形态,名著改变热或历史影片的流行,这种现象本身就表明视觉的诱惑远远大于语言。看比阅读更具直观和感性特征。在比较的意义上说,阅读属于传统接受方式,它倾向于本雅明所说的"韵味"形态,用传统的美学术语来说,就是静观。它可以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玩味,恰如他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在一个日后的下午,一边歇息一边凝视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山峦或婆娑树影。电影改变了这种观赏方式,电影是一往无前的,它不允许回复留连,也不允许停顿歇息,所以看电影需要的是一种"震惊式"的体现。用本雅明的话来说,就是向一颗子弹击中观赏者一样。
有趣的是,本雅明的比较并不只是涉及文字作品和图像作品之间的差异,"韵味"和"震惊"的差别也反映在对视觉文化不同的形态之间。比如,传统的绘画作品和当代电影的巨大差异。在这方面,桑塔格的分析也颇有代表性。她曾经分析过照片与电视的区别,这个区别也适合于说明这里的问题。她写道:"照片比移动的形象更具纪念意义,因为它们乃是一小段时光,而非流逝的时间。电视是一连串不充分的形象,每个形象都会抵消其前在的形象。每张静止的照片则变成了意见纤巧物品特定的一刻,人们可以持有他并一再观赏。"[5]这里桑塔格的看法实际上恰好道出了问题所在。照片的静止和可以使人留连,但它远不如电影来得更具形象逼真和视觉吸引力。运动的形象显然比静止的图像更具诱惑力。静观作为语言中心文化的观赏方式,日益让位于图像中心文化的动态观赏。埃柯从符号学角度指出,语言和形象之间的区别,在于视觉符号是通过符号与现实图像上的相似来表达现实,而语言则相对来说要武断得多,不必追求这种相似。所以,形象可以表达出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东西,它更加接近人的感性欲望和更具情感煽动性。
较之于语言或类似语言的作品,电影的优势是无须争辩的。但我想思考的问题是,电影本身是否也有语言中心和形象中心的不同模式。从美学上看,电影作为视觉艺术体裁,自身就具有语言和视觉形象两个方面(这不仅是指有声影片出现以后)。电影作为一种本文,其语言学方面不仅体现在电影本身具有对白和脚本等语言要素,而且呈现为电影叙事结构的语言学特征。或者从历史角度看,电影乃是从戏剧演变而来,而戏剧在相当程度上更带有话语的语言学特征。比如,戏剧结构本身作为一种线性结构(如亚里士多德的封闭戏剧结构),叙事所展现的故事性和情节因素,都使得戏剧倾向于语言特性。我以为,早期电影带有很大的戏剧成份,因此带有明显的话语中心特征。比如一些希区克柯的悬念片,其戏剧性和戏剧因素十分突出。再比如中国30-40年代的电影,叙事因素亦十分突出。这类电影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文学作品的视觉再现。因此,文学性在电影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诸如剧本、对白、画外音、剧情结构、电影叙事性等等。但是,电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似乎又一个逐渐摆脱语言中心模式影响的历程,它逐渐地找到了电影所以成为电影的根据所在--景观。这个过程似乎论证了艺术史家格林伯格的看法:现代艺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都有一个寻找"自身合法化"的的艰难过程。也就是一门艺术安身立命的根据绝不能寄生在其他艺术中。绘画通过转向二维平面性,告别和雕塑相互竞争制造"空间深度幻觉"的历史,于是绘画回到了绘画自身。[6]假如我们以这种观念去看,戏剧通过活人面对面的表演,区别与电影,小说以其叙述故事有别于诗歌,电影则以其运动图像的景观,既区别于摄影,又有别于戏剧和文学。

共4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依据话语(语言)和形象(视觉)的基本二分,我们有理由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上,将电影区分为以叙事为主的电影和以景观场面为主的电影,两者形成了叙事主导与景观支配的不同结构性模式。在作出这种区分的同时,紧接着必须申明,这种区分只是在比较的意义上提出的,这绝不意味着叙事电影没有景观成份,反之亦然。比较起来,叙事电影趋向于以话语为中心,讲究电影的叙事性和故事性,注重人物的对白和剧情的戏剧性。因此,虽然画面不可或缺,但这类电影仍以语言中心为模式,而不是去可以追求形象的逼真和视觉冲击力量。甚至可以为了叙事性和情节性(戏剧性),牺牲某些画面的视觉效果。反之,景观电影突出了电影自身的形象性质,淡化甚至弱化戏剧性和叙事性,强化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景观和场面成为电影最基本的视觉手段,其他一切语言性的要素退居次席。从国外电影晚近的实践来看,叙事电影和景观电影的二分还有更复杂的含义。
美国电影理论家玛尔薇发现,进入80年代以来,电影经历了某种深刻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为从"叙事的电影"模式,向"景观的电影"模式的转变。在她看来,自由市场化的电影是依照女性景观来结构的。她认为电影的叙事性与弗洛伊德所说的"自我"相关,而电影的景观性则和弗洛伊德的"本我"有关。传统的写实主义电影往往服从于某种叙事模式,场面和画面最终是叙事意图的形象再现。而当代电影遵循"本我"的"欲望原则",看画面和人物成为主要导向,尤其是主动注视的男性(镜头?观众?)不断地捕捉被动的被看的女性形象。所以,景观往往打断叙事展现在观众面前,叙事性已变得无足轻重。[7]英国社会学家拉什在玛尔蔚二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他直接提出,叙事的电影也就是写实的电影,服从于电影自身的叙事性(文学性或话语中心),而景观的电影则相反,它关注的不是叙事成份,而是场面、画面的视觉性,因此,电影的逻辑发生的倾斜,叙事让位于画面,景观支配着叙事。他进而指出,叙事电影是现代主义艺术,而景观电影则属于后现代电影。[8]我们只要对好莱坞电影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这个重要的转变。如今,身体、自然风景、都市风情、侏罗季时期的恐龙、未来世界或太空人,无论是曾经存在过抑或完全是想象产物的形象,皆可逼真地呈现在银幕上。电影史家海斯注意到,从历史片中身体的凸显(如《基督耶稣》),到色情影片中身体展示压倒了对白的语音,再到商业片中一切音响(包括人的声音)都屈从于画面形象(尤其是身体形象,这与一些传统电影中画外音所起的结构和统领作用相比,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这是自60年代以来电影从叙事电影向景观电影转变的重要标志。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前几年流行的《泰坦尼克号》,较之于传统的版本,这本作品在文学性或叙事性上并无甚突破,但在视觉性效果和景观性上,却是前所未有地成功。这种成功同时还表明,观众对那种叙述故事的电影传统已经淡忘了,他们也许更乐于接受具有撼人心力视觉效果的景观电影。更有甚者,如果我们把景观电影与虚拟性结合起来考虑,那么,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景观电影必然导向"超现实"(波德里亚)。因为,景观电影真正实现了"假的比真的更真实"的原则,现实和虚构的逻辑可以轻易地颠倒,电影为大众通向想象的乌托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如果我们透过这个视角来看中国当代电影,这一倾向也非常显著。张艺谋和陈凯歌的电影就带有明显的景观化倾向。文学内容对电影来说已经降至极低的地位,场面、画面、身体和服饰等视觉因素被无限夸大了,甚至对白变得可有可无,剧本也无足轻重,叙事性就范于景观性的视觉因素。《红高粱》、《霸王别姬》这类特征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很有意思的"倒错现象"应运而生。倘使说过去是电影家倚重于小说家或剧作家,文学剧本对电影的制约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情况似乎颠倒过来了,小说家借电影来"增势"和获得象征资本,小说作品的面世似乎似乎只是一个"初级产品",它等待着电影的遴选和垂青。因为视觉文化在中国兴起,无可争辩地使电影拥有一种远比小说更权威的力量,小说家可以通过搭上电影的"车"来为自己获取在文学场内无法获得的更多的象征资本。然而,作家们似乎对电影所走的"反文学"和"压制叙事"的道路并无察觉,他们不但期盼这电影的惠顾,而且更重要的是,电影的视觉景观表现也成为许多"新生代"作家极力效仿的技法。殊不知,当叙事文学依照景观电影模式来创作时,文学已是岌岌可危了。
视觉文化的解释范式
视觉文化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巴拉兹在世纪初提出"视觉文化"的概念(1913),意在强调自印刷术发明以来,视觉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衰落了,许多意义的传达可以通过印刷符号来进行,而无需通过面部表情来传达。于是,"可见的思想就这样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觉的文化变成了概念的文化。"[9] 电影的诞生使人类文化重新回到了视觉文化,印刷文化所代表的那种语言的优势和中心开始消解了。"可见的人类"重新回到了我们的文化中,尤其是人的表情、姿态、动作和形体语言。"电影将在我们的文化领域里开辟一个新的方向。每天晚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坐在电影院里,不需要看许多文字说明,纯粹通过视觉来体验事件、性格、感情、情绪,甚至思想。因为文字不足以说明画面的精神内容,它只是还不很完美的艺术形式的一种过渡性工具。"[10]值得注意的是,"视觉文化"和"概念文化"(亦即语言为核心的印刷文化)相对的。 80年代以来,视觉文化的概念已被普遍接受,出现了几种重要的理论范式。
首先是消费社会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随着消费社会取代了生产的社会,一种追求感官愉悦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膨胀起来。恰如贝尔所说,"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是视觉观念。声音和景象,尤其是后者,组织了美学,统率了观众。在一个大众社会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13]从表面现象上看,大众社会需要大众消费和娱乐,其主要形态是视觉的。更深一层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其一,现代世界是一个一个城市世界。大城市生活和限定刺激与社交能力的方式,为人们看见和想看见(不是读到和听到)事物提供了大量优越的机会。其二,就是当代倾向的性质,它渴望行动(与观照相反)、追求新奇、谈吐轰动。而最能满足这些迫切欲望的莫过于艺术中的视觉成份了。"[14]贝尔一方面揭示了当代趋向于都市文化,它客观上为人们看提供了机会,也为人们看的欲望的攀升创造了条件。如果说贝尔的理论着重于社会二空间环境与视觉文化崛起的关系的话,那么 ,法国哲学家德波的景象社会理论,则更加深入地触及形象作为商品的特性。在他看来,当代社会就是将一切转化为形象的景观,生产和消费都和景象密切相关。景象成为一种"中介性的社会关系。"[15]恰如马克思以商品概念来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德波是通过景象的概念来透视。他指出"景象即商品",景象出现在商品已整个地占据了社会生活之时,"景象使得一个同时既在又不在的世界变得醒目了,这个世界就是商品控制着生活一切方面的世界。"[16]商品以其显著的可视性入侵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这样的社会中,与其说是在消费商品,不如说是在消费景象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逐渐被其外观的符号价值或景象价值所取代。一些知名的商品品牌,从可口可乐到好莱坞电影,从麦当劳到耐克运动鞋,这些世界性的商品其形象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使用价值。德波提出,景象对人的征服就是经济对人的征服,它已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曾经说到"从存在转向占有"的堕落,人们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退缩为单纯地对物品的占有关系;第二个阶段则导向了"从占有向炫示"的堕落,特定的物质对象让位于其符号学的表征。德波的重要发现在于:首先,世界转化为形象,就是把人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活动转化为被动的行为,即是说,景象呈现为漂亮的外观,"它所要求的态度原则上是被动的接受,实际上是通过没有回应的显示方式获得的,是通过其外观的垄断所获得的。"[17]其次,视觉获得了优先性和至上性,它压倒了其他观感。"景象是由于简单易学事实所导致的,即现代人完全成了观者。"[18]第三,景象避开了人的活动而转向景象的观看,从根本上说,景象就是独裁和暴力,它不允许对话,因为"景观因而是一种对所有其他人言说的特殊活动。它是分层的社会策略性的表征,在这个社会中,其他所有的表现将被禁止。"[19]最后,景象的表征是自律的自足的,它不断少扩大自身,复制自身。这个主题后来我们在波德里亚那里看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第二种解释范式是虚拟社会理论。法国哲学家波德里亚认为,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符号与现实的不同关系四个阶段。即符号反映现实,符号掩盖现实,符号掩盖了现实的缺失,符号与任何现实无关。第四阶段即当代社会,它本质上是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实与虚拟的关系被颠倒了,假的比真的更真实(如好莱坞电影,网络虚拟空间和电脑合成图像,等等),出现了模拟和仿像。如果说过去形象生产是依照原本来模仿再现的话,那么,当代影像生产则是没有原本的模拟和复制。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仿像,其特征在于它倾向于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没有原本的大量复制的世界。虚拟导致了仿像的大量流行,仿像则把视觉文化凸显出来,在这种文化中,传统的原则被颠倒了。如果说传统的形象生产是依据"地域在先原则"(即先有原本后有摹本),现在则是依据"地图在先原则"(即先有摹本,然后大量复制)这一转变揭示了形象生产在当代社会所以无穷泛滥,超越现实并导致虚拟的逻辑制约着人们对真实世界理解的严峻现实。[20]
魏瑞里奥的理论与波德里亚的理论又异曲同工之妙。他发现,技术的进步有两个趋势性的现象尤为值得注意:一是时间对空间的征服,二是速度的提高。从交通工具的速度转向了远距传播的速度,乃是实时对延时的胜利。在一个讲求效率的时代,视觉凌越听觉,图像统治文字,因而电子媒介的图像实时(现场时间)传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诱惑力。他进一步认为,视觉图形的实时传递,对写作是一个很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并不是直接来自形象,而是来自电视屏幕。相对于银屏的"实时"图像,传统的图像则显得苍白无力。"威胁写作的是实时。写作总是、总是在一种延时的时间中,总是延时的。一旦形象现场直播,就有一个延时与实时的冲突。正是在这里,对写作和作者存在着一种严峻的威胁。"[21]正是这种速度的提高,图像优于文字,这便导致了深刻的文化转变。魏瑞里奥把这个转变称之为从现代文化的"形象辩证逻辑时期",向后现代文化的"悖论逻辑时期"的转变。
从延时的图像,到即刻的、当下的图像,这就是速度提高的结果。电视直播改变了电影将过去延时记录下来的做法,把远处发生的事情同时地呈现出来,使写作这种古老的方式变得过时了。速度不但提高了效率,更重要的它还意味着主体将更紧张更有效地去看、听和感知生活世界。整个世界在瞬间被远程地呈现出来,而关于这个世界的幻想也毫无限制地迅速传播开来.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运动的图像为什么比静止的图像更具逼真性和视觉诱惑力的原因所在。魏瑞里奥慧眼还在于他注意到,速度的后果并不是人的交往和流动范围的扩大,毋宁说是相反,它导致了人类流动前所未有的"惰性"。恰如画家克利所言:"如今是物像感知我"。英国学者伯格则把这种关系的转变准确地表述为:传统文化中是人趋近图像,而当代文化则是图像逼近人。[22]我们总是生存于一个图像所包围的世界中,画家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踏遍名山大川,电影工作者也无须亲临险恶环境去拍摄,一切均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去完成。
过去,形象的传播是一种"公共表征",是在公共领域里进行的,比如在大街上的广告,电影院里放映的影片等。而私人空间是完全私人化的,诸如家庭生活和私人话语等。然而,随着电视、电脑和网络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家庭这个传统的私人空间如今已变得不再是私人性的了,我们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在因特网上游弋等。私人空间也就消失了。我以为,这个转变对于我们思考当代视觉文化现象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所谓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并不只是说形象生产和传播的急剧膨胀,也不只是我们接受形象的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在本来属于私人化话语的家庭生活中,话语形式不但变得公共了,而且也视觉化了。只消翻检一下发达国家人均收看电视的平均时数,就足以说明这种变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重视家庭文化的国度,电视、电脑的家庭化却更值得重视。我们的家庭私人领域既被公共化了,又被视觉化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每年春节电视晚会。几亿人在家同时收看同一个节目,这景象是一个寓言,还是一个神话?也许,它意味着一种交往方式的终结,一种意识形态的终结,一种价值观的终结。
结语与疑问
如果我们从语言和图像的二元关系来思考的话,可以把视觉文化及其电影(以及电视)对日常生活的征服,视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拉什区分了两种文化的主要差异:第一,媒介的差异。话语的文化以语言为核心,语言具有至高无上的有限性;而在形象的文化中,形象压倒了语言转而成为主导因素;第二,由于媒介不同而导致了审美对象的区别。在话语的文化中,审美对象或符号表征物重视的形式规则,而形式规则实际上就是文本性,它与理性原则密切相关;相反,在形象的文化中,重视的是对象的表层甚至是反形式的方面,日常物不再经过严格的审美纯化而直接进入审美领域。如果说形式原则是理性原则的话,那么,表层和日常事物的关注则倾向于欲望原则。第三,理性至上的原则必然导致说教和文化伦理关怀,而欲望原则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则不再关心什么是文化的内核,它更关注行为或表演(performance)。最后,话语的文化是一种主体与审美对象有距离的观照和欣赏,是一种传统美学所说的"静观"。阅读乃是这种静观的最典型形式,它允许读者不断地体验作品的深刻涵义,反复地吟咏和解读,在读者与文学世界之间是存有一个心理的距离的;而形象的文化则相反,主体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消失了,主体直接进入对象,或者成为对象的一部分。主体进入对象,也就是欲望进入对象,理性主义的那些原则在这里都失效了。电影就是要把观众直接卷入一个身临其境的超现实的幻觉感。[23]
视觉文化所提出的哲学问题是深刻而尖锐的:何为真实的逻辑?何为虚拟的模拟?在一个真假界限日趋模糊的日常世界中,这一疑问的难以回答的。当我们越来越受制于影像、图像和视觉物的诱惑时,我们的理性原则是否终会屈从于欲望法则?我们是否会沦为一个"图像的囚徒"呢?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 注释:
[1] 巴拉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年版。
[2] 《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下卷。
[3] Guy Debord, The Society of Spectacle, New York: Zone, 1994.
[4] W.J.T. Mitchell, Picture Theo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Nicholas Miroeff,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London: Routeldge, 1999. [6] 格林伯格指出:"每门艺术都为了自身的缘故而导致了这样的证明。这类证明必需表明的东西不仅在一般艺术中是独特的不可还原的,甚至在每一门特殊艺术中也同样如此。每门艺术都不得不通过自己特有的东西来确定非它莫属的效果。显然,这样做就缩小了该艺术的涵盖范围,但同时也更安全地占据了这一领域。"见拙译格林伯格:《现代主义绘画》,《世界美术》,1992年第3期,第50页。
[7] Laura mulvey, "Visual pleasure and narrative cinima", in T. Bennett et al. (eds), Popular Television and Film, London: Macmillan, 1981.
[8] Scott Lash, Sociology of Postmodernism, London: Routledge, 1990, pp.187-188. [10] 同上,第29页。
[11] 详见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浙江摄影出版社1993年版。
[12] 麦克鲁汉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受众分别以阅读、听广播和看电视来接受同一信息,结果他发现,看电视的受众在接受和理解信息方面超过了其他方式。可见电视作为视觉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的重要功能。见拙译麦克鲁汉:《视听新媒介》,载《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13] 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54页。
[14] 同上,第154页。
[15]Guy Debord,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67), New York: Zone, 1994, #4.
[16]同上,#37。 [18]同上,#200。 [20] Mark Poster, (ed), Jean Braudrillard: Selected Writing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21] James der Derian, (ed), The Virilio Reader,Oxford: Blackwell, 1998,p.16. [23]同[8]。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篇二:让人烧脑的十大悬疑片排行榜 悬疑片哪些好看

让人烧脑的十大悬疑片排行榜 悬疑片哪些好看

看悬疑片就是一个自虐的过程有木有!对于很多脑洞大开的人来讲,看悬疑片无疑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情,尤其是和脑子不够用的小伙伴一块的话,看着小伙伴一脸懵逼直呼看不懂的神情,智商反差的优越感油然而生。那么哪些悬疑片够劲儿呢?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NO.1 盗梦空间

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是一位经验老道的窃贼,他在这一行中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因为他能够潜入人们精神最为脆弱的梦境中,窃取潜意识中有价值的秘密。柯布这一罕见的技能使他成为危险的企业间谍活动中最令人垂涎的对象,但这也让他成为了一名国际逃犯,失去自己的所爱。

如今柯布有了一个赎罪的机会,只要完成最后一项任务他的生活就会回复本来面目。与以往不同的是,柯布和他的团队这一次的任务不是窃取思想,而是植入思想。如果他们成功,这就是一次完美犯罪。但是即使提前做好了细致专业的安排,也无法预料到危险的敌人对他们的行动早已了如指掌,而只有柯布能够预料到敌人的行踪。

NO.2 前目的地

一名时间特工“我”奉命穿越时空,以试图阻止恐怖分子“炸弹客”的恶行。而在他最后的一次任务中,他来到了1967年,在一个酒吧,遇见了约翰。约翰向他讲诉了自己从一个女孩到最后变性成为一个男人的辛酸故事。“我”决定带约翰穿越时空完成他的复仇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了隐藏在时间悖论下不为人知的秘密,我们如同莫比乌斯环,周而复始的延续着我们的命运。这是一部极烧脑的电影,一般人真的是难以看懂,呵呵,如果你认为自己脑子够用,就不妨去看看吧。

NO.3 致命ID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漠荒原,一场肆虐的暴风雨,将矗立在其中的一座汽车旅馆,与外界完全隔离,道路不通,通讯中断。11

个此前相互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被迫聚集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破汽车旅馆中。拉里是这家汽车旅馆的老板,他的举止异常,似乎潜藏着很多秘密。艾德过去曾是个警察,现在则为女影星卡洛琳·苏珊开私家车,他们因在路上撞到了艾莉丝而不得不把她送到了这家汽车旅馆进行治疗。艾莉丝和丈夫乔治及儿子提姆西在开车的途中,车子突然爆胎。他们下车检查时,艾莉丝被艾德的车子撞到了。帕瑞斯PARIS是一个妓女,她在途中找打火机的时候,把一个高跟鞋掉出了车去。结果,正是这个高跟鞋使得艾莉丝的车子爆了胎。艾德想要去找医生,在去的途中,他遇到了路和吉尼,由于雨实在是太大,所以他们只好返回了汽车旅馆。罗德警官押着一个犯人进入了旅馆。这11个人被分在了不同的房间,他们都拿着带有号码的房间钥匙。

NO.4 禁闭岛

女犯蕾切尔从戒备森严的牢室神秘逃脱,藏匿于孤岛深处。泰迪怀疑监狱的主治精神病医师约翰·考利有意隐瞒内情,并向查克透露他上岛的真实目的其实是寻找当年纵火烧死他妻子德洛丽丝的哈德鲁·莱迪斯,并揭露美国政府利用精神病犯人进行人体科学实验的罪行。但随着调查的逐渐深入,真相却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NO.5 记忆碎片

繁华都市的边缘地带有一栋老旧而神秘的公寓,里面居住着形形色色奇怪的人,有“高帅穷”的落魄小律师、有倔强的90后年轻漂亮女孩、有惯于溜门撬锁的蠢贼,更有黑社会老大和他的美艳性感情妇以及假药小贩等。

一个山雨欲来的夜里,就在这样的公寓里,突如其来多出了一具尸体??到底是谁杀了这个被所有人恨之入骨的男人?是被骗去万贯家财的他?还是被欺骗强暴了的她?抑或一直被人踩在头上的他?围绕着这具让所有人都惊慌不已的尸体,有人惊慌失措准备逃之夭夭,有人面色镇定承认杀人罪行,有人偷梁换柱企图制造自杀现场,有人咬牙切齿主动提出埋尸。在一天一夜之间各色人等都历经了一场终身难忘的记忆。而当谁是凶手的真相貌似“盖棺定论”时,意外的结局反转,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悬念片)

NO.6 搏击俱乐部

杰克是一个大汽车公司的职员,也是一个充满着中年危机意识的人,他非常憎恨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一天,杰克遇到了卖肥皂的商人泰勒,他是一个浑身充满叛逆、残酷和暴烈的行动力量的痞子英雄。刚一见面,泰勒就向杰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要杰克痛打自己一顿,在对打中,杰克体会到了搏斗的乐趣,两人因缘际会地成了好友。他们开始创建“搏击俱乐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地下组织,所有的成员都将泰勒视为教父。泰勒以自己的个性魔力和行动哲学吸引着那些盲从的人,他变得越来越偏激,他让成员们到处滋事打架,到处搞破坏,砸汽车、放火、向顾客的食物中小便,他的行为越来越疯狂。

杰克对于“搏击俱乐部”的现况及泰勒的行为越来越无法忍受,决定疏远泰勒,但让他惊讶的是,每到一处,他都被认为是泰勒,并被尊为教父。这让杰克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谁,泰勒是谁。最终他惊恐地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泰勒”,泰勒是“我”的人性中的另一面,“我”和“泰勒”是彼此的影子和幻象。

篇三:史上最好看的30部悬疑电影

1、《电锯惊魂》(Saw)——若不是英语老师在我们不知情时,听力课,让我们看了电一,否则我还真没打算看这样的恐怖片,毕竟我对恐怖片不太感冒。(PS:恐怖片与悬疑片有质的区别哦~)电一被奉为经典,我想还不足以表现出这部电影的精彩程度、口碑、票本比。倘若,爱看悬疑片的朋友,没有把电锯从第一部到第六部按顺序的完整的看完,那么,我想说,太遗憾了。很多人都说电锯太恶心了,不错,这是欧美此类片的诟病,但是正因为恶心,才让电锯的过程及神一般结局更让人震撼!我不想赘述剧情,因为我也没法捋清细节。一部一部下来,我们总是期待下一幕该是怎样,漫长的等待,只为换来一次眼睛很心灵的洗礼。迫不及待,2010年的万圣节赶紧到来吧!无限期待电七!-

经典台词:大多数人对于他们活着并不心存感激,别以为活着是理所当然,别等到来不及才知道珍惜。

2、《七宗罪》(Seven)——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片子。同电锯一样,影片里,到处充斥着黑暗、血腥的画面。杀人将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过程,当你看到尸体以多种不同的姿态倒在血泊中时,你会发现,人生是如此的恐怖。总有一个人像那个变态杀手一样,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倘若你犯下七宗之一的罪行,那么,只有死。影片,渲染的宗教气氛,让很多国内观众感到不舒服,因为不同,所以不懂。可这样的小瑕疵,不能掩盖此片的成功,更何况,那意外让人沉思的结局,是多么的让人刻骨铭心!-(-IMDB排名:32)

经典台词:我们在每个街角、每个家庭中看见种种致命的罪行,并且还容忍它们。我们容忍它们因为它们是常见的、鸡毛蒜皮的事。我们一天到晚都要忍受它们。好吧,再也不会这样了。我竖立了典范。世人将我的所作所为进行思索、研究和效仿??直到永远。

3、《精神病患者》(Psycho)(又名《惊魂记》)——悬疑大师希区科克的代表作,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经典悬疑恐怖片!影片出生在六十年代,所以,黑白的画面可能导致现在的观众不能接受,不过,画面也不是最重要,剧情才是王道!特别是,浴室行凶的恐怖片段,更被毫不吝啬的封为最经典的恐怖片段之一,甚至有观众当场被吓死!当年,有多少人因为看了此处而不敢一个人洗澡,连那个女主角的扮演者也这样说过,可见一斑。不过,现在看来,影片的拍摄手法仍精彩至极,甚至超越现在的片子。细心者,应该会很快找到影片的结局的,用老套的话说,这部影片,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IMDB排名:24)

经典台词:“他们可能在监视我,让他们看好了,让他们看看我是怎样的人,我甚至不会打那只苍蝇,我希望他们正在看我,他们会看到,他们会看到!并且会知道,他们会说“她连只苍蝇都不会伤害””

4、《致命ID》(Identify)(又名《杀人游戏》)——看完一遍,你会觉得不太过瘾,或许也会觉得很多对白没怎么注意因此看不懂后续,所以,再看一遍吧!

影片没有恐怖的镜头,也没有几处恶心的场景,可是偏偏这样还是让人感到莫名的寒气。旅馆内的邪恶,旅馆外大雨倾盆,只是黑夜。双重结局,一个也没有料想到,特别是第二个结局,和电一的结局真的有的一拼!看完此作后,让人联想到很多电影的片段,但是故事的构思却与任何一处都不同,感觉尤为奇特。话不多说,只有认真看了才知道致命的悬疑!

经典台词:当我走上楼梯时,我看到一个不在那里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里。

5、《狙击电话亭》(Phone Booth)——这部片子确实很有意思,只有八十分钟的长度,只有一个场景,只有十几天的拍摄。那或许有人问了,这样的电影怎么会好呢?可是,这部片子就是硬给做到了。只是一通电话,就让故事发生的如此压抑。全片没有任何的恐怖气氛,只是主角一个人的心理恐惧,才会带动观众进入主角这个角色。主人公的内心深处没一秒都被别人控制着,我们看到的是一出黑色舞台剧,直接勾勒出人性的脆弱,到底是威胁还是帮助?答案尽在结尾,那段似幻觉的现实。

经典台词:这真的很有趣,你听到电话铃声,那可能是其他人的电话,但铃声一响,你会很自然地接起他,对吧?对吧?

6、《第六感》(The Sixth Sense)(又名《鬼眼》)——“I can see dead people!”倘若有个人这样对你说,你会有怎样的反应?这部影片获得的荣誉真是多的没话说,毫不客气的拿走那一年的观众最喜爱的电影这一殊荣。电影里有活生生的鬼,有让人尖叫的恐怖场景,但是这些都不重要,这些都被两个实力演员的演技所覆盖了。有人说一部好的悬疑片都是有个紧凑的过程和一个意外的结局,不错,《第六感》的结局是那么的让人崩溃,惊讶里是无限的伤感,当你看到结局后,再回想一下前九十分钟的剧情,是不是那么的无奈?你能想到吗?(-IMDB排名:139)

经典台词:-I see dead people

7、《小岛惊魂》(The Others)——一部日式的心理恐怖片,没有一点的血腥,只有你自己的意志是否被影片打倒。每过几分钟都有让人不寒而立的音乐和场景,对于剧情,我爱不释手,我不想丢下一秒钟的时间离开屏幕,我只怕漏掉了细节。细节决定了此片的成功,每一处细节都是那么的重要,对于大局,对于双重意外的结束。有人说这部片子和《第六感》很相似,是啊,两部结局都是一样的让人震撼,让人感到莫名的哀伤。不过,当阳光普照的时候,我们不会再被恐怖气氛所吓倒,因为,美好的东西总是会来的!

8、《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说他是悬疑片,一点也不要奇怪。请问,在你看的前一个多小时里,你真的看懂了吗?只有到最后,才知道无

限的循环里有着怎样的故事。镜头夸张的闪烁着内容的紊乱,让人糊涂,让人纠结。结局给的不是惊悚的尖叫,而是自发的眼泪。传说中此片有四个版本的结局,我搜出来也看完了。其中有两种结局最让我们震撼。影片告诉我们,世间上没有任何十全十美的东西,也没有后悔的药剂,如果你想你爱的人幸福,请珍惜现在! 经典台词:如果我能以某种方式回到过去,我希望所有这些能,挽救她.

9、《记忆碎片》(Memento)——奇特的拍摄手法,注定了此片的人气。只有称赞,只有敬佩,只有嫉妒,对于那个导演。看完了,不懂,很乱很乱,别笑我,因为自电影上映后,还没有任何人对于此片给出合理的大局解释,没有一人!他们总是漏洞百出,总是被质疑。电影里,只有黑白、彩色,倘若活在如此的世界里,你能挣扎出来吗?还是义无反顾的轮回?一百分钟后,你会发现你被导演和电影耍了,耍的太狠了,可是你虽然知道了大概,你却解释不了剧情上无数的疑惑不管看多少遍。这样一部电影,不值得看吗?-(-IMDB排名:29) 经典台词:Now, where was I?

10、《夺命狂呼》(Scream)(又名《惊声尖叫》)——这一系列也很精彩,因为故事发生在校园里,所以很让人感到亲切,也由于让我们感到亲切了,所以才会感到恐惧。变态杀人狂的出现,让这个学校人心惶惶,因为随时可能一个带着面具的人,勾住你的灵魂,请记住,他们是变态!他们没有人性!电影利用了人们心中看不到的视角来表达一种闹剧,因为太不敢确定了,所以,电影胜利了,不如从第一部开始往下看看吧!

11、《八面埋伏》(Mindhunters)——最近看的这个名字有点让人想到张艺谋的《十面埋伏》的电影。因为是经典的悬疑片,所以没放过。这次是一个人在家看的,还是晚上。我保持淡定的心态,看着电影里血腥而又奇特的杀人场景,既像《死神来了》又像《致命ID》,变态的杀人狂总是会出现的,不过这次的杀人方式太奇特了,因为死亡是可能性死亡事件,机关的发动者都是死者自己,或者说是死者自身的弱点。同样,本片揭露人本性的同时,也给观众一套精彩的结局。

12、《守法公民》(Law Abiding Citizen)——应该不算是悬疑片吧,不过感觉整个片子让人感到很刺激,从头到尾都是很紧张的让人窒息。虽然不是那种正统的悬疑片,可是,片中仍然有血腥的画面,那个无限刀扎流的镜头还是比较经典的。一段故事而已,不过,这部片子的结局还是很有深意的,不仅仅是所谓的“正义”战胜了“邪恶”,而是刺入对于规则的思考。挑战规则的人,在没有好下场的同时,同样给了所谓的判决者上了生动的一课,尽管用了生命的代价。片子虽然漏洞比较多,但是值得一看哦!

13、《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140分钟里,导演芬奇给我们讲述的是黑色的幽默。距结尾还有半小时的时候,我仍然对此片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血腥、暴力,男人的味道是主旋律,其他的都是配角。我再猜测电影会给我怎样的震撼的时候,结局提前二十分钟来了,有点熟悉,我想,电影不该是如此的简单吧。果然,结局的后来,正随着这样的结局,我们可以从电影里扪心自问,可以好好地想一想,这样的社会,这样的人生,你能够会意么?影片让人太深刻了,那些大道理用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我想,观众很容易接受吧。(IMDB排名:22)

经典台词:你的工作不能代表你自己,你的银行帐号不能代表你自己,你开的车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不能代表你,你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

14、《惊心动魄》(国产)——几年前,当时还在高中的时候看的一部好片。难得一见好看的惊悚港片。片子从头到尾都是很诡异,串联成的就是一场车祸加上一场噩梦。钟丽缇和方中信的表演很到位啊,为影片添色不少。故事不是为了惊悚而惊悚,揭开来的是人性的探讨。蒙太奇的手法不知道有没有让导演迷惑,至少观众倒是意犹未尽。当时就觉得很好看了,确实!

15、《PK.COM.CN》(国产)——本片被誉为“80后的心灵鸡汤”,我想不光是对80后,也会对90后的部分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吧。看着电影名字,看难想象电影里是个怎样的世界。看过后,才能稍微定位一下,悬疑立志文艺片。悬疑是因为,故事的结构有序的紊乱着,也是结局带来的冲击很大,虽然跟外国某片xx有点类似。文艺?电影太那个什么了,不仅仅是艺术。立志,这才是电影的主题吧。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哲理那么让人深思。PK和xx一样,季和泰勒则是更加的相同。看完本片,会不会被影片所震撼的心里流泪了呢?

经典台词:鸟死的时候,它身上的子弹也在哭?? 因为子弹和鸟一样,它的理想也是飞翔??别人都是为梦想而活著,而我??只是活著??

随便说些当做开头吧,比如看悬疑片的几个忌。首先,千万不要被剧透,比如电影还没看就去外事百度,或者去贴吧,也有时候无意看到,自己去抱着树喊冤去吧!其次,看悬疑片千万别不动脑子,否则不如不看。最后,看悬疑片如果是N个人一起看的,你千万别把自己猜的结局说出来,因为别人可能没想到呢,谁让你那么聪明!好了,接下来,继续我的推荐吧!

16、《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看着看着,真让人受不了,因为过程太过于叙事话,没有什么跌宕起伏,所以,看了一半,终于垂下眼皮。不过,片刻后还是鼓足勇气看完了。果然,最后还是让人惊呆了。但是虽然结果

是那么意外,前面叙述的几十分钟,我怎么还是看不懂呢。网上流传,看此片要看三遍才能捋清楚,我也就同步地看了第二遍、第三遍了。说的还真对,我基本上看懂了。对于此片,网友褒贬不一,说过程太拉拉,不过我相信IMDB还是有他的分析道理,目前排名第23名,相当不错的排名啊。不喜欢恐怖,喜欢悬疑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滴!(IMDB排名:23)

17、《一次完美的逃亡》(A Perfect Getaway)——09年最新的惊悚大片,本人随着主角的视角,欣赏片中令人称道的夏威夷美景,心旷神怡。在那“没有水的鱼”的破翻译下,把片子看完后仍然很头疼,不懂得太多,所以去贴吧求解,才知骂声一片,不是骂电影,而是骂没水鱼,祸害者太多啊。导演是个大骗子,忽悠了我1个多小时,真相揭开的很让人大呼过瘾。片中不失紧张的情节和慎密的逻辑。确实挺不错的,挺好看的!不过我要提醒准备要看的朋友,千万不要看“没有水的鱼”所翻译的字幕版本哦~

经典台词:你们要找的那个人!那个杀了所有人的人!那个毁了我一生并且我一辈子不会原谅的人!

18、《闪灵》(The Shining)——被誉为50部恐怖片之首,可想而知,这部电影的成就。因为我只是把它当做是悬疑片来看,所以没有心理准备看到听到那些我畏惧的画面加背景音乐。迷迷糊糊的看完了貌似科幻的、悬疑的恐怖片,我感觉啥也没懂,问问和我一同观赏的同伴们的感受,纯属雷同。百度上搜出的是无数的猜想和解答,没有课后习题答案。导演那几幕跟拍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片中不被我们所注意的细节,都似乎又为下一秒埋下了伏笔,很深的铺垫。同时这部片子一下就跃居到我最喜爱的电影的前十名,强烈推荐。

19、《心慌方》(Cube)——本来只是打发一下时间和宿舍几个人一起看看感觉一下的,没想到竟然被这奇特的立方体吸引了,看了一部又接着看下一部,三部的悬疑片,哦不,我不该这么称呼这部悬疑片为悬疑片,因为这样的称呼太片面了。科学、人性、社会,我且只说第一部,因为第一部才看起来像部悬疑片,后来的两部只是自圆成电影罢了。第一部很经典,因为太过新奇,所以才显得那么独特让人觉得此楼亮了。结尾处暴露出的深刻无非是对整部片子的总升华。谁能走出那个人性的立方体?

20、《万能钥匙》(The Skeleton Key)——一部充满黑暗色彩的悬疑片。该片营造的恐怖气氛让人不寒而栗,特别是有几处突然的心理吓人镜头,硬是让我吓得叫了一下。当然,这不算是恐怖片,因为片子放了一些后,我们就开始猜测这部片子的结局会是怎样,当然,和往常一样,结局我们都没有猜到,虽然有点假,但是假的太让人意外了,意外的让太惊讶了!!绝妙的结局啊!!编剧真他妈的是个人才啊!!牛叉!!强烈推荐!喜欢恐怖与悬疑的不妨来看看,绝对不

推荐访问:最近的悬念片 烧脑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悬疑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恐怖片排行榜前十名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悬念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悬念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