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鲁迅的作品有哪些

时间:2024-05-19 23:38:0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鲁迅的作品有哪些

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好几篇入选。陈建忠先生将《药》《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作品中的“看客”们集中到一起,旁征博引,条分缕析,精辟论及,异彩纷呈,成一家之言。基于此,我向读者朋友推荐这篇文章。

在鲁迅小说的人物画廊中,看客形象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鲁迅收入《呐喊》《彷徨》的25篇小说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勾勒、描绘了看客形象,其描写的看客人物众多,层次繁杂,组成了一个看客群体,具有 深广的揭示意义。他们是一群病态而特殊的国民:一面受到别人的欺凌和毒害,与受害者有着类似的命运;一面又自觉不自觉地甚至很有兴致地从精神上摧残那些受害更深的底层弱民,他们是“吃人”和“被吃”两面性的复合体,是那个时代的不幸者和可卑者。鲁迅通过揭示这类人的精神病态,来揭露出社会的病态,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封建社会不仅对人的肉体摧残,更是“对人的灵魂的咀嚼”。因此鲁迅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来关注病态社会里人的精神病苦,采取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灵魂病态无止境的开掘,达到对中国人灵魂拷问的目的,使鲁迅小说具有—种内在的震撼力和灵魂揭示的深刻(转 载 于:wWW.zw2.Cn 爱作文网:鲁迅的作品有哪些)性,显示了他小说的现代性。

下面通过看客的行为轨迹,透视他们病态的灵魂,以此来解读鲁迅作品的思想内核。

一.透视看客的行为表现,解读鲁迅对民族处境和命运的深沉思考

所谓看客,重点就一个“看”字。这些人没有相貌,不管男女老少,只有一个动作,那就是“看”,以观看“无事”为人生乐事。“看”是他们给人印象最深、最有代表性的外部行为特征。然而他们一面看别人,一面又被别人看。“看与被看”构成了无聊看客们的生活本质。这种“看与被看”的关系发生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生在看客与底层弱民之间。

《祝福》中祥林嫂因阿毛不幸被狼吃了,在向人们倾诉痛苦的时候,鲁迅写到人们的反应:“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起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这些乡村老女人们(看客们)正是在“看(听)”祥林嫂的痛苦时,也使自己原本的不幸与痛苦得到宣泄、转移以至遗忘。而祥林嫂的不幸并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与同情,仅成为可供消遣的“故事”。这类行为上的冷漠表面上看是麻木、混沌的,实际上显示了看客们人性的扭曲与病态。作者正是用悲悯的眼光,嘲讽了看客的麻木与可鄙,从而一针见血地揭示出这个时代、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病根,使国民救治问题广泛地征服和警示着众人的心。

(2)发生在看客与先驱者之间。

鲁迅作品多次写到了先驱者牺牲后,鲜血和心肝被吃的事件。小说《药》里革命志士夏瑜惨死于敌人的屠刀下,而与他生活在一个城市的乡亲华老栓夫妇却迷信邪说,用开茶馆辛辛苦苦攒起来的一包洋钱,买了用夏瑜的血制成的人血馒头,为生了痨病的儿子小栓治病,但最终小栓还是命丧黄泉,先驱的血不仅白流了,而且白吃了,这是双重的悲哀。因此看客们不仅鉴赏着先驱者的牺牲,而且还从精神和肉体上“吃”掉先驱者,这才是古往今来一切先驱者和革命者最深层的悲剧。

正如鲁迅所说:“看客们对先驱的死基本上是无动于衷的,充其量只是获得更多的餐桌旁闲聊的素材罢了,先驱的血恰好可以给这些过着灰色、平庸生活的闲人们着一层红色,增加一点刺激,充当他们无聊人生的调味品。”鲁迅为民众不能唤醒而深感悲哀。

总之,鲁迅的小说善于抓住看客们病态的行为来剖析其扭曲的灵魂,以促使人们痛感提高人民觉悟的迫切性。所以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绝望的精神状态的加深,灰色状态的浓烈,体现了鲁迅对民族处境和命运的深沉思考,要求国人具有精神解放、精神独立的愿望,要求国人具有完整、完善的自我意识的思想。

二.透视看客的灵魂实质,解读鲁迅批判民族劣根性的苦心和特色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们,在把别人痛苦当作笑料,把革命者鲜血当成治病良药,把杀人当成看戏,拿残酷当作取乐,拿他人痛苦当作赏玩时,暴

露出看客们是那么的愚昧、麻木、无知,对周围一切是那么冷漠的病态灵魂。作者正是从心灵角度切入看客的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鲜明地表现了批判国民性的苦心和特色。

首先,看客们赏鉴的实质——灵魂病态。

如《药》中看客们围观、鉴赏夏瑜被杀时情景:“……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

这就是鲁迅笔下愚昧、冷酷的民众——看客们。他们生活空虚无聊,爱热闹,充满好奇,但是精神愚昧麻木,缺乏同情,没有人格观念,丧失正义感和道德观,甚至连民族意识都可以抛弃掉,仿佛是一群要被屠宰的猪,死到临头还觉得眼前的事好笑呢。

这正是他们精神受到极大压抑和毒害的病态心理。以鉴赏别人的不幸为幸事,像赶集那样热热闹闹地去看杀人,神情专注、情绪激动地去看要救他们脱离受压迫境遇的革命者被处决,而眼中却流露出漠然的神色。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疗救病苦”的苦心:民众们处在一种愚昧混沌的状态中,已被“捏了脖子”而不自知,不知自己在赏鉴别人、评头品足的同时,也即将被放上砧板的处境。

其次,看客们的精神实质——“帮闲”心态。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不过是一群任人驱使、宰割、奴役的奴隶,甚至是连奴隶也不如的牲口。然而这种人的本领就在主人有急之时能够出来帮忙解急,充当着“帮闲”的角色。

《孔乙己》中的人物核心是孔乙己与酒客的关系,而酒店“小伙计”作为一个旁观的看客,他先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教自己识字的好意,从而成了一个被看客同化、滑入“帮闲者”行列的看客。

《药》在描写刽子手康大叔讲夏瑜在牢中鼓动牢头造反时,茶馆中看客们“帮闲”的心态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二十多岁的人”很气愤,“驼背五少爷”也很气愤;“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驼背五少爷”接二连三地大叫夏瑜是“疯了”。这就是“帮闲者”的悲哀:当惯了奴隶的民众,对先驱的“造反理论”根本不接受,却以“疯子”的恶名来评判先驱者死的价值。而他们只是为了帮茶馆中的“闲主子”增加一点谈资罢了。

再看看大名人阿Q。他是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也是一名“出名”的看客。他看到过革命党人被杀,看到过白举人的秘密等。但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看客,他虽然看到的是很大的秘密,然而他并不会采取明智的措施,只想帮主子增长点见识,顺便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最后反而被赵太爷之流所警惕、所陷害,落得个“被看”的下场。他和鲁迅笔下众多看客们有所不同,但结果却比他们还惨。“帮闲者”出于“好奇”,结果却是无奈的任人宰割。这就是无知的中国人,一群爱看热闹、没有自尊和骨气的中国人的下场。

再次,看客们的行为实质——帮凶角色。

在鲁迅的小说中,先觉者、改革者受迫害是较常见的主题。《药》《孤独者》等小说都写到强大的社会势力对孤独的改革者的迫害。而《狂人日记》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记录先觉者“狂人”被社会整体势力(看客们)迫害的作品。在“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被狂人“踹了一脚,使得古久先生很不高兴”时,导致了整个社会对狂人的仇视。虽然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娘被债主逼死的”,但却不觉悟,自觉不自觉地成了统治者的帮凶和对狂人围攻、迫害的庸众。

《长明灯》中的疯子向群众启蒙的结果却是招致群众的迫害。《阿Q正传》中阿Q被押赴刑场示众的场面,都彻底暴露了民众残忍无比的野兽本性。

因而鲁迅写这些小说时常常有浓重的寂寞和悲哀感:“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

总之,鲁迅对“看客”的艺术表现和意象群的苦心经营,对民众鉴赏受难者所表现出的冷漠的批判,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震动,展示出他“忧愤深广”的小说意蕴和“精神界战士”的人格魅力。他的忧、他的愤,都与深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所毒害、所束缚的国民病苦有关,和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与焦虑有关。而他把根除奴性、扫荡封建文化和思想毒流视为改造国民精神之根本任务,他的“理想人性”就是彻底摆脱奴性、恢复原属于人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这种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正是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的原因所在,也使《呐喊》《彷徨》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成熟的标志。

篇二:鲁迅的作品有哪些

(一):演员学驴叫

《曲苑杂坛》,汪文华推出 “新星”,此“星”之所以好生了得,是因为拥有一绝技——擅学驴叫。

万军点评:

真乃百闻不如一见,以前就曾言喜剧演员黔驴技穷,但仅是比喻而已,未与其驴搭上关系。而这一次却真令我大开眼界——那“星”学起驴叫真是嘶鸣震天,忒也地逼真。若处荒山峻岭,你绝不会怀疑不是真驴所发之声。

一般而论,别出心裁的东西总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一回《曲苑杂坛》的创举却令观众之一的我感到痛切的辛酸——为演员,为主持人,更为我们死掉的艺术。

不知大学驴叫的演员心中是否如动物般欢快,但我以为,倘若人的大脑沟回像动物那么平坦,会是多么省事。因为若如此,就不需要幽默,而只是如驴般打几个滚、如猴样翻几个跟头也会笑出眼泪,岂不是优哉游哉?

当然“星”们也自有一番苦水,即使采编下来作成相声,能否登上“大雅之谩保克堑p耐ヌ弥匣崛堑谩岸院湃胱闭卟宦觳还芊梗?br>
《曲苑杂坛》“新星”的遭遇,也许被余秋雨及赵本山夸赞不已的二人转的演员会嗤之以鼻,根本不放在眼,因为你有所不知,二人转已经开始拿自己的爹妈开涮。你以为学驴叫不易,他们却已经开始了互扇耳光的表演!

原声带:———— “阿姨、大叔,再给点儿掌声好不好?”“大爷、大妈,我怎么听这掌声稀稀拉拉的?我学的不像?再来,-------哇嗷------------”

(二)看谁还笑得起来

一个傻小子因突然不会笑了,被其奶奶领到高“大夫”开的诊所看病,医生们卖傻充愣,出尽各种洋相,也没把那傻小子逗乐。最后还是高“大夫”高明,他诊断为“相声胳肢后遗症”,得出结论治此病得“以毒攻毒”,于是拿了一把刷子刷那傻小子的脚底板儿,傻小子这才笑了出来……

万军点评:

这是高英培、李金斗、阎月明等合作表演的一个群口相声(也可叫小品)。

很显然,这是相声演员们的一种自嘲,虽然有点儿夸张,却也真实反映了这门传统艺术在当前的尴尬处境。相声已是如此没落,以至于专门逗乐的玩意儿反而快把人给“逗”哭了。高“大夫”诊断傻小子“失笑”的病因是”相声胳肢后遗症”,也是蛮形象的,不是吗,看现在各种晚会上那些相声演员上蹿下蹦、鸡飞狗跳的架势,真的是只差把手直接伸到观众的胳肢窝里去了。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这种叫花子讨饭般的相声,我都不得不拿起遥控器另选频道---不是咱胳肢窝里有狐臭,而是被挠多了,麻木了。

——“你看,我像不像你爹呀?”

(三)相声不能靠网站、祖宗吃饭

姜昆走在时代前沿,做起主持人、办起新网站了。“相信再过两三年,我们的中国相声网、名人网一定会成为我们民族文化通向世界的一个桥梁,一个通道。”

万军点评: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说姜昆办网站可能是“玩智丧志”,但要明白,在网上读、看、听相声,肯定不是网迷或相声迷的最佳选择。

相声的式微,当然有环境问题、客观原因。从受众这头看,富起来的人们浮躁了,也难以静下心来听一段相声了。

相声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自身的原因。推陈不出新,与时不俱进,这问题难道不严重?不久前出的《相声名家名作精选》一张光盘,收录的还是一些上上个年代的“经典作品”。而从“以人为本”的眼光看,创作人才缺乏,表演人才老化,萎昆也快变成侯宝林了,如此这般,怎么着?

————“你等着啊,我给你拿手纸去!”(2004相声大赛台词选粹)

(四)相声流行“四不象”

道路发生意外而拥堵,由朱军扮演的新郎急得团团转,而由周涛扮演的新娘不但不帮着想办法,还在旁边一个劲地催促,并威胁错过了时候,这个婚就不结了。节目的最高潮处是周涛扮演的新娘撅着个小嘴,气呼呼地问现场观众:你们说,这个新郎我该不该抽?现场一阵欢腾,观众发出大声回应:“该抽!该抽!”在“众望所归”中,新娘抽下了这一巴掌。

万军点评:

可见,该“相声”的创意就是要以女性的任性甚至暴力以及男性的忍让、懦弱来吊起观众的胃口,烘托现场气氛。但是这不伦不类的表演却令人愈发倒了胃口。

现在的相声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穷则变,变却未必通。

2004年相声为了生存下去,在形式上玩出了花活, “四不象”节目大行其道。一度在舞台上形成了“小气候”.

在“四不象”的旅途中,冯巩走得最远。他在和周涛等主持人合作的这个“相声”《让一让世界多美好》,是“四不象”的典型代表,只可惜在“四不象”的路上走得太远,回也回不来了。

相声是一门最大众化的艺术,如果不是聋子,我相信都能听得懂,甚至可以说,相声是平民的乐子,如果平民不听,相声似乎可以争取另一拨有钱的人当作听众,可是,人家有更好的去处,秦楼楚馆,舞使歌伶,纸醉金迷的时辰,傻瓜才听你的相声……人家两只手还不够用,所以你也就别再奢望人家去“左手打了右手下下,右手打了左手一下”地为你捧场。

原声带————“就这德行,还玩鹰呢?”

(五)一个精品也没有

2004春晚备战阶段,尽管导演组已经有十几小品的本子,其中却很难找出一个精品,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连我们自己看了都笑不出来的东西,观众怎么能爱看?”

万军点评:

现在我们不得不继谈相声的没落后又谈小品的出路问题了,小品的境况到了如此惨境,根本症结在哪里?

我不相信“一个精品也没有”的症结出在演员本身。“伯乐”的问题大得很。精品之所以难产,全在于一个创造精品的环境如何。

小品作为最受大众宠幸的娱乐手段,已然成为不可或缺的文艺手段。但是小品的走向却与垂死的相声一样,越来越向一种“猴样艺术”发展,这粗制滥造的背后是思想贫乏、趣味低级。这些东西对于社会精神气质而言构成严重污染,究其根源,在于小品缺乏一种起码的人文关怀,偏离了人文精神,小品的文化价值取向加剧媚俗和趋众,理性追求和人文关怀日渐单薄,小品的庸俗化和商业化愈演愈烈。于是乎,“猪栏理想”(过把瘾就死)发扬光大。

——两个演员打情骂俏,一人的半个后背露出来了,一个还顺着另一个的腰带往裤子里扇风……

(六)男人争演老太太

赵本山最初是以“天下第一瞎”走红,后来又以模仿老太太叫绝,自赵本山一出《小草》打响后,华夏舞台,已经地无分南北,人不分门派,出现了一个男人争演老太太的热潮。

万军点评:

看着舞台上那些踉踉跄跄的“老太太”,如果不是演出结束后的“起底”,你绝对猜不出他们竟是大男人所扮。赵本山的成功,令那些同伶的大男人们看到了一条后尘之路。于是,争演老太太就成为艳羡的法宝。

恐怕在任何国家的舞台上,“老太太”这般受宠也是少见。且不说模仿离真正的艺术创作还远着,单就惟妙惟肖至极的“男人老太太”精气神儿来论,难道不值得我们特别玩味一番吗?

现实中的老太太无疑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是伟大的母亲。而“男人老太太”则不同。不是说男人就不能演“老太太”,作为一个演员当然是演什么都象什么才好。但凡是稀奇的景致,变成了泛滥的俗景,或非此不可,则还是有些“问题”在里边。

现实中,如果说一个男人很象老太太,谁会以为这是褒奖之辞呢?这里有一层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这个男人最起码的阳刚气不足。综观这些小品舞台上的“形象”,哪里寻得见“男人”的身影?不论是赵本山版的“老太太”,还是五湖四海版的“老太太”,观众缘倒是有,就是不见软骨以外的魂魄。

可是,这帮人一点都不以为自己蠢,他们的感觉好极了,还在不断地扮演老太太。

原声带:——“她说我长的没气派,越看越像老太太”。

(七)惟妙惟肖软骨病

《南北笑星火辣辣》的男笑星们在扮演老太太,《天天90分》的男笑星也在扮演老太太……

万军点评:

打开综艺类节目,你随时都可以看见由一个大手大脚的男人扮演的、穿着中式大襟衣服、头戴旧式的黑条帽子、踮着脚尖走路、捏着嗓子说话的假老太太,头一次看见这种舞台形象是有些可笑,后来反复出现,感觉就有些贫了。

“男人老太太”不受欢迎的一个重要的“病症”是“软骨病”。一方面模仿者的目的是什么,另一方面观众作为接受者想看到什么,这两者对上位了吗?现在有个性、有特色的舞台形象人太少了。表演者良莠不齐,尽管有的表演者竭尽全力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是慌慌张张。就象《综艺大观》的主持人好象都要学倪萍的风格,特别煽情,让人起鸡皮疙瘩。中国演员与主持人缺少真正的幽默感(不乏噱头与滑稽),这是大家的共识。

幽默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火花,但并不是些假大空、高大全的东西,它既与浅薄相克,更远离虚伪。

但是如今舞台,却正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浅薄的噱头,就是虚伪的煽情。

这也是近几年来文学患了软骨病的缩影。湿嗒嗒、黏腻腻,沉浸在虚幻的在小资情调和致幻式的自我欣赏中,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面对韩风日雨、风花雪月、武侠玄幻、偶像言情,我们乐此不疲,对恰如黄钟大吕般的振聋发聩之声反倒不习惯了,这也恰恰说明我们的文艺界该好好反思了———我们一点也不拒绝轻松,但我们更需要深沉的力作。

原声带:————本老太太说了,这咋这么好呢?

(八)驴唇不对马嘴

《好人不打折》一条围巾扯上了做人的原则;《外乡打工人》该结束了硬是又拿出个装烟丝的情节;《兄弟》非要在最后让两个根本就不挨着的人成异姓兄弟……

万军点评:

“驴唇不对马嘴”的小品疯长,胡扯正成为一种创作势头。

小品现在和今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观众品位提高”所带来的,而恰恰是“演员品位还不够高”的表现。

观众希望通过看电视“娱乐一下,轻松一下,痛快地笑一笑”,这当然“不算太过分”。但粗俗无聊激发的傻笑,不比智慧幽默引发的由衷之笑。让人们笑得更健康一些,不但不影响,还会强化电视的娱乐功能。这跟是否“忧国忧民”无关。人们不打算要求电视造就精英或战士,但总不希望它制造白痴吧。

原声带:—————“艺术和卖艺的地方不一样。一个在路边,一个在演播室!”

(九)总要糟蹋一个角色

小品里总要糟蹋某一个角色,以讲粗口为能事,有意无意地抬高骗子和骗术,从而赚得笑声……

万军点评:

我们当然没有什么x片,也没有“无上装播报”,但电视里某些并无必要的床上情节,某些主持人的着装、神态、做派、语言……也大有俗不可耐者,看了叫人难受欲吐,丝毫也体会不到所谓的“亲和力”。

咱们很多电视娱众节目,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从海外或港台趸来的三手或四手货。一个东西,比如什么“荧屏速配”,一家趸来,万家紧跟,一窝蜂,弄得沸沸扬扬,直至把它炒滥、炒碎、炒死,才能塌实一阵儿。它的收视率一度也颇高。但是,把细腻的感情几乎变作市场交易,这交易速至、速配,因而必然速死,离鄙俗还有多远?

原声带:————“老头子你真行,把这个家伙忽悠瘸了!”

(十)失去痛感只剩油嘴滑舌

“北京人称呼别人爱带‘子’字儿。姓李叫‘李子’,姓刘叫‘刘子’。那要是姓侯呢?姓罗呢?要是姓孙呢?”……

万军点评:

这样的段子肯定会赢得笑声,但你说它配叫幽默吗?充其量是油嘴滑舌。

照这个势头发展,小品时代已频临死亡。

小品时代是否频临死亡,首先并不取决于“技术原因”。

有的小品虽然也得了一等奖,但含金量显然不足。小品滑坡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这种尴尬最主要的根源是小品与相声一样,失去了痛感。

“痛感”是一种境界,凡是真正的艺术,都应具有这种感觉。当前大红大紫的小品明星,如果对这种痛感先天不足,那么除了晚会上刻意安排的廉价的掌声,还能有多少由衷的追捧?

毫不夸张地说,有些丑星是“群魔乱舞”:“本来是农民的忧愁、农民的苦难、农民的辛酸,到了他那里,却统统成为笑料……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只要是捉弄农民的节目,就能够获得满堂喝彩?”用卓别林来和我们的某些丑星相对照。卓别林在观众大笑的时候,自己的眼睛里却饱含泪水,“他让全世界都发自内心地笑了,而他自己却深深地陷入在孤独之中”。

真正喜剧大师的忧愤之情确实是有感而发,这正是中国某些小品丑星的软肋。

原声带:—————“您是个深受大家宠爱的人物,所以我们都叫您———宠物。

(十一)模仿的泛滥

赵本山、宋丹丹被模仿透了,新老“笑星”大出“奇兵”,居然打起了动物的主意,猴子的跳、狗熊的笑、野狼的吼、猩猩的跑都被搬上了舞台……

万军点评:

“第一个说女人是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说女人是花的人就是蠢才”。这一鲁迅的观点名言人们大致认同。

这表明,观众大多对无想象、创造力的模仿与媚俗不太感兴趣,甚至心存厌恶。然而,在“天才”将女人比喻为“花”之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一大批人,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进而将女人比做牡丹、玫瑰、夜来香、狗尾巴花、死不了、无花果……那么,这些人属于什么“才”呢?

一本书畅销之后可以写姊妹篇;一部电视剧热播之后可以拍续集;“戏说”过某个皇帝之后人们觉得有趣,就把其他皇帝拿过来逐个戏说……既可坐享“天才”剩下的、尚有余温的“丰盛的晚餐”,又不必经历他们的风险与磨难———坐享其成、名利双收,天底下哪找这等好事?

追风的他们自我良好,从来不知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这些模拟说到底还是吃别人嚼过的剩饭,恰恰是真正创造的悲哀。熊猫是国宝,人见人爱,我们要保护它并研究如何让它尽可能多地繁衍后代;假如熊猫多得像狗一样满街跑,不仅不会赢得人们的珍爱,恐怕还要人人喊打呢!

原声带:——————“我给大家表演个节目,你们看我像不像大猩猩啊?”

(十二)看谁的眼色吃饭

黄宏与程煜的小品《兄弟》,讲述两个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又老死不相往来的男人偶然相遇,因为一方对另一方的母亲的一句玩笑就进行dna检测,最后确认双方没有任何瓜葛,我还是原来的我,你还是原来的你,但另一方则拿出20万元来支持刚认识的在农村的那位新朋友开发绿色食品……

万军点评:

看了这个小品就仿佛看到黄宏领到了任务,开始进行“填鸦”,包一房间,找几个同行,大家一起来侃,于是便生产出这个《兄弟》怪胎。

这个小品除了黄宏本人的几句“顺口溜”有点让人强颜欢笑外,毫无真诚可言,由于创作者的矫情,把人物拔高美化,使人感到这个作品的虚伪而让人恶心。

精品是从来不乏思想的,而以《兄弟》为代表的小品根本就是思想贫乏的象征。

一个不能产生思想的时代,是贫乏危机的时代。按照常理在四种情况是易出思想的时代。一是当社会面临着重大的转型时期,需要文化思想作指导。二是当社会面临着重新组合、许多秩序需要重新构建的时候,需要文化思想的引导。三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思想家帮助政治家解决难题的时候。四是当民众信仰与民族自信力急需凝聚,需要思想家的理论引导。而当前的中国正处于这四种情况。

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民众精神与信仰需要重新凝聚。如果灵魂工程师们常常患有“软骨病”,他们大都看着谁的眼色吃饭。那么,独立人格尚不存,何谈思想?

原声带:——————“他也蹲下来吃饭了,你看像不像狗啊?”

(十三)

为什么说黄宏的小品算不上优秀?

“别人的小品我没看,但是我觉得我的小品是最好的。”未能参加2004“我最喜爱的春节晚会优秀节目”颁奖晚会的黄宏十分自豪地告诉记者。

万军点评:

黄宏的自豪感匪夷所思。

文艺作品的优劣,仅仅凭演者的自我感觉是盲人摸象的。

即便它获得了现场掌声,也不一定就称得上优秀。

我从不怀疑广大观众的鉴赏力。但是,社会其他因素对作品轰动效应的影响却是很客观的。文革后文学艺术复苏时的贫瘠,直接导致了一大批作品的火爆,也造就了一批伤痕作家。但是尘埃落定之后,人们才明白当时自己的狂热说穿了,不过是精神贫乏的一种表现罢了。

在文艺创作的历史长河中,那些不朽的作品,都是些有着深刻思想的作品。

说到文艺创作的思想性,我以为他应该有两个层面上的含义。一个是作者用语言明确表述出来的作者的思考。这种思想成果通过阅读或观看接受也就可以了。第二种意义上的作品的思想,则是作者言而又止,带有诱导意味的表述。这时的思想是朦胧的,需要读者与观众在阅读与观看中自己去想象,去总结。去主动思考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在哪些伟大的作品中,凡是作者坦言喊出的句子,观之便会让你感到石破天惊,振聋发聩,激发出来自灵魂的共鸣;当作者引领你去玩味的时候,掩卷长思,放眼之处则又空阔无垠,任由驰骋,别有一幅洞天。

若是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黄宏的小品根本算不上优秀!除了语言的“顺口”,以及“我不下岗谁下岗?”的献媚,你很难从他的小品里咀嚼出点什么耐人寻味的东西。

原声带:————“一颗红心交给厂,我不下岗谁下岗”?

(十四)说到赵本山,宁愿称其为“杰出的民间艺人”

赵本山在2004年的春天,又扮演了一回“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状元角色。他刚刚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因小品《送水工》而获得一等奖。

在演艺界,赵本山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作为电视小品的领军人物,他几乎就是小品的代名词。

万军点评:

提起赵本山,我们宁愿称其为“杰出的民间艺人”。这决非由“土”与“洋”分出的高低。事实上真正文化艺术成就也与“土”、“洋”无关。

比起一些带了“洋气”的所谓“艺术家”,赵本山这位“杰出的民间艺人”的艺术魅力是独领风骚、令前者望尘莫及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舞台异化为草台,而且更主要的是由于我们所谓的“艺术家”太多了,“艺术家”的门槛根本就是一本糊涂指数。如今赵本山之所以自信得近乎自负,大概也是比较下的“自豪”得来。

赵本山及其俗变作品的最大可圈可点之处,正是一个“土”字。他们表演及导演的作品最大程度地远离了虚伪,是在真实基础上极尽夸张之能事的民俗,所以必然受到饱经“高、大、全”煎熬之苦的大众欢迎。这一点无可厚非殊为可贵。

作为一种文化生活,民俗文化尽可以发扬光大。但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却绝对不能停留在一个“俗”字上。尤其不能停留在一个主题肤浅、是非模糊的民俗艺术中。这恰恰就是赵本山的局限。

原声带:—————“改革春风吹满地,刘二铺子人真争气!”

(十六)喜剧大师之所以伟大

法国电影《虎口脱险》有过精彩表演的著名喜剧大师雷诺?伯拉姆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他在去世的时候被万人空巷地实施国葬。

万军点评:

不管有几亿观众在电视前被赵本山逗得前仰后合,我们还是不能称他是好的喜剧演员。对比法国电影《虎口脱险》有过精彩表演的著名喜剧大师雷诺?伯拉姆,赵本山的魅力就会苍白许多。

为什么说雷诺?伯拉姆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他在去世的时候万人空巷地实施国葬的场面说明了喜剧大师之所以伟大的内力。雷诺?伯拉姆让世人在喜悦中感受到心灵的充实与精神的高贵,这就是他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这种横向对比也许是牵强的,但却很能说明问题的实质。每一个现象,都有其背景。一位文化名人是由丰厚的文化土壤所孕育的,而我们最该反省的,也许是在表面上看似热闹而频繁的文艺活动和演出的日子里,我们的文化艺术的空气到底是稀薄还是浓厚?

让世人在喜悦中感受到心灵的充实与精神的高贵,这就是喜剧大师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原声带:————油漆匠:“杀了我也不说”指挥家:“对,杀了你我也不说。”

(十七)漫骂展示状态的无序

巩汉林:“我的嘴长在我自己鼻子底下,我愿意咋说就咋说!”

赵本山:“对,要是长在猫尾巴底下就不是你嘴啦!”

万军点评:

小品演员拿漫骂当噱头,竟可赢得阵阵叫好声,说明我们社会的文化艺术至少在鉴赏这个层面上,还处在无序的状态。

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虽然没有对于雅文化与俗文化的歧视,但是,它们的演出地点是截然不同的。吃小吃去王府井小吃街,赴国宴到人民大会堂,这叫有序经营。艺术同理。这一点我们不妨参看一下近邻日本。日本电视台并不排斥粗俗搞笑的娱乐节目,但是,在国家电视台nhk的节目里,你别想看到一个歌星、笑星露面,文艺栏目除了交响乐乐团的演奏,就是歌剧、舞剧、话剧的演出,清纯高雅之至,他们的电视人懂得,濡染世风,浸润心灵,非高贵的艺术作品莫属。

原声带:————别说装经理,就是装孙子也行!

(十八)“小品”离艺术有多远

2004春晚小品《送水工》:一个下岗女工,靠自己洗衣服——供养孩子到国外留学。做母亲的为了圆谎,居然仅仅在儿子踏进家门的前一刻,才临时拉夫,“租”了一个老伴……

万军点评:

这等“传奇”,其情节哪里经得起推敲?恐怕也只有在“戏”中才能看到。这样的小品,虽然因为老赵们的出色表演依然能够博得现场观众们的哈哈大笑,可过后还会有几人能够记住它们?

当今小品早已远离了当年那种非“艺术成品”的母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基本概念一经校正,小品究竟能否称得上“艺术成品”、算不算“准文化”、“准艺术”,以及小品“离艺术究竟有多远”,似乎也就不必多费口舌了。

就拿赵本山的小品来说,赵本山现在已是一个虽还以表现农民为主要内容、但早已与普通农民生活有着天壤之别的非农民了,所以他可能更多的是对那种脱贫后的喜悦有认同感。、

以高标准来要求赵本山可能失之于苛刻,他毕竟只是个小品演员。但不能说那种只浮光掠影、停在面上,只反映成绩不揭示矛盾的艺术创作方式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中,农民从精神到物质、从思想到行为、从道德到审美的大变化,对农民灵魂的审视达到怎样的高度,从而在深层的感受和精神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多么需要深沉的力作。

原声带:——————“你鞋多大号,我脚多大号。”

(十九)客串;舞台的一棵“救命草”?

2004春节联欢晚会,在小品里面扮演那个“东北”女老板的演员,一个说话带严重黄梅戏腔调的“东北”女人,就是在黄梅戏舞台响当当的韩再芬。

万军点评:

如今客串似乎成为波澜不惊的舞台的一棵“救命草”,而依我看来,它只不过是棵自欺欺人的“隐身草”。

执迷不悟的“客串者”并不觉得自己是多么笨拙,他们美孜孜地还觉得自己“多才多艺”呢。

韩再芬是严凤英之后黄梅戏最杰出的代言人之一,但是现在,居然沦为春节联欢晚会一个蹩脚小品里面的蹩脚角色的蹩脚扮演者!类似今年春晚巩汉林那个“母鸡”小品,只能算是一种迎合大众低级趣味的庸俗文化!这种小品和黄梅戏在表演艺术领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一个黄梅戏的宗师级人物,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去出演一个蹩脚小品里的蹩脚角色,是不是有点自甘堕落呢?

原声带:————“这东北大姑娘叼的烟袋,真的好香啊。”

(二十)除了搞笑,小品还能做什么?

卖拐中的一段对话

高秀敏:哎呀,你咋知道他是厨师呢?

赵本山: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

万军点评:

把大款和伙夫相提并论,并强调其中的外貌的相似之处,除了搞笑,还能使观众从中可以得到一种社会阶层地位的错位时的自慰满足感,这就算是我们小品中的“上乘之作”了。

如今打开电视,几乎所有的小品都在竭尽全力地逗你笑,让人感觉到小品似乎只有搞笑这一种形式。小品模式单一、风格单一、缺少变化影响了小品艺术的发展。

现在相声、小品为了招徕观众,一味地耍贫嘴。相声缺乏文化品味,粗俗拙劣,以鄙俗为乐,以相互辱骂为趣,不仅演员本身没有起码的人格与尊重,对观众也是极大的不尊重。小品、相声是一种以幽默见长的艺术,不仅要有趣,而且要意味深长,这就应该具有健康丰富而有文化意蕴的内涵,别把肤浅作高雅、庸俗当幽默。

西方有句俗谚:“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无非是说,笑口常开能除祛百病。但是,能让人解颐的小丑只是小丑,宫廷里的弄臣只是弄臣,他们与艺术和艺术的创作无关。

原声带:—— ——“我这辈子,就指着这笑话活着呢。”

篇三:鲁迅作品有哪些

鲁迅 - 鲁迅作品

鲁迅作品

短篇名章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

《呐喊》文集

《二心集》文选

《阿Q正传》

《白光》

《端午节》

《风波》

《故乡》

《孔乙己》

《狂人日记

《明天》

《社戏》

《头发的故事》

《兔和猫》

《一件小事》

《鸭的喜剧》

《药》

《彷徨》文集

《祝福》

《兄弟》

《在酒楼上》

《伤逝》

《离婚》

《孤独者》

《高老夫子》

《示众》

《长明灯》

《肥皂》

《幸福的家庭》

《坟》文集

《题记》

《我之节烈观》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

《论雷峰塔的倒掉》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说胡须》

《论照相之类》

《看镜有感》

《灯下漫笔》

《春末闲谈》

《论“*的!”》

《杂忆》

《从胡须说到牙齿》

《寡妇主义》

《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写在?坟?后面》

结集出版:

鲁迅作品集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鲁迅的作品深受喜爱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篇四:鲁迅作品简介

鲁迅作品简介

《药》写于1919年4月25日,作品通过对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颂扬了革命者夏瑜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惋惜地指出了辛亥革命未能贴近群众的局限性。作品以华老栓夫妇给儿子治病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被反动派杀害为暗线,两线交织,结构完整。

《故乡》,作者是鲁迅,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五月《新青年》第九卷第一号的,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深受封建制度蛊害的代表作人物,他因科举考试的失败,造成了人生的悲剧。就是这样一个假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刻的揭露了社会的腐败及科举制对人们的危害。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社会风气,人们的愚昧无知。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鲁迅全集》第二卷。 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阿Q正传》鲁迅著名的中篇小说。1921年12月起,用巴人笔名陆续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为背景,通过雇农阿Q的受压迫,要反抗,最后被反动势力杀害的悲剧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农村的阶级矛盾,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及其不彻底性。小说对阿Q饱受摧残的遭遇寄予同情,表现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对赵太爷等反动势力则给以有力鞭挞;并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痛切批判,表达了力图唤醒农民的觉悟、促使他们起来革命的热烈愿望。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名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副题《旧事重提之六》,后由作者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在这一脍炙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在仙台》是鲁迅的《藤野先生》文章中的一段

推荐访问:冰心的作品 老舍的作品 鲁迅简介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鲁迅的作品有哪些》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鲁迅的作品有哪些》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