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十七届五中

时间:2024-05-26 04:30:2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十七届五中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首先感谢研究生会提供这样一个舞台,让我有机会和各位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左丘明曾写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范仲淹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曾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回顾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我们发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的仁人志士。今天我站在这里,追寻这些先辈的足迹,那些警示格言至今仍在我脑海回荡!我今天的题目是《光荣之路还是奴役之路》!在如今的这个时代,很多事件不同于历史之处,在于我们并不知道它们会产生什么结果。而当我们回顾历史,回顾过去时,我们可以评价过往事件的意义,并能够追溯它们相继导致的后果。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但当历史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时,它对我们来说或许就不是历史,我们就像身在庐山中的人一样并不能识其貌,它带领我们进入我们从未见过的领域,而我们又难以瞥见前途到底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能够用来自先前的经验而获得的全部财富,把同样的事情重新经历一番,情况或许就不一样了。对我们来说,这些事情会有着明显的不同,可惜的是我们很少注意的细微变化往往是多么的重要!当然,历史本身从来就不会重演,同时正是因为事情发展并不是不可避免,我们才能在某种程度上吸取以往的教训,避免相同过程的重复,让社会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式发展。我想我们每个人并不一定要成为先知,才能意识到目前社会中某些迫在眉睫的危险和问题。人们在追求幸福和谐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了解到事件中更为深层次的某些方面,体会到这个社会存在的某些弊病和难题。

全会公报和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想一个“关键时期”和一个“攻坚时期”这两个短语已经向我们声明了未来几年形式复杂的严峻性。这是我们每一个党校人,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有追求惦记这个国家的人所应当意识到的!我认为,目前的社会和我们的党面临着危险。确实,这种危险并非就在眼前,而且目前的社会党和国家的形势至少从表面上来看离所谓的危险相距甚远。而正是这种认识使许多人很难相信我们的社会也许面临着危险。然而,作

为一个真正有忧患意识的人,我们除了关注表面的光鲜数据之外,比如gdp等。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这个社会埋伏在底下的难题和弊端,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农民增收明显缓慢。某些社会问题和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不处理好,我想社会或许会走上愈向前走愈难返回,越要付出代价的道路。如果从长远来看,我们创造着自己的命运,我们也创造着这个国家的命运,那么,从短期来看,我们只是我们所创造的观念的俘虏。

我们每个人,我们这个国家只有及时认识到这种危险,才能够采取有力和有效地措施去避免它。所幸,现在问题已更为广泛的为人们所认识到,使得在如此关键的时期正视这些问题。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潜在社会底层的一些危险,在这次公报和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都是其具体体现。正是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这样希望,我们才沿着光荣之路而前行,没有踏上难以挽回的奴役之路。一个社会最大的悲剧或许就是一味的发展的同时(当然这种发展是必须的)却忘记了给予推动其发展的背后力量应得的和谐幸福的生活。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国家实力上去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复杂,本来有些问题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慢慢消化和解决,但往往面临发展的巨大压力大了之后就不会正视这些问题,而当不得不正视的时候却要付出很大的政治和经济成本,我想这个是未来几年发展中应当注意的,这也是公报和规划建议中提的最多的。我们要避免那种难以收拾的局面在于我们要有勇气承认存在的问题,虽然这种承认伴随着痛苦,但至少能让社会走上一条真正和谐的道路。

在公报和建议中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政府,看到了一个更加敢于担当的党,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党员感到欣慰的。青年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特殊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的乘数效应大的难于估计,但问题在于如何释放出这种效应和力量。我想首要的一点是要有责任感,要勇于投入到建设美好社会的历史洪流中去,“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对于如今的我们显的同样重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是最应当认真解读公报和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的,不仅仅是从宏观上来讲,从自身来讲也是如此,公报中几个字的变动也许就是某一行业几百亿的投资,而这个行业或许就是你未来所将从事的行

业,而对于有志于走仕途之道,为国家服务的人其研读的重要性我想就不言而喻了。每次去北院上课时我都会看一看“中共中央党校”这六个大字,它对我们而言不仅意味着荣誉,也意味着我们肩上的重担,它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去面对生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让我变得更加成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的信念把我们引向何处,并不是党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问题。我们不希望自己竭尽全力为自己所谓的目标和利益(物质抑或精神)而奋斗时,却忘了一个大的家庭的承受力,这个家庭就是国家。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对自己正为之奋斗的明确理想还不能很好的认识,我们只是根据自己的观念,根据对外部环境的认识,为生活而奋斗。但我以为,只要我们真正的在为理想而奋斗的同时,尽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尽点力,我想我们正为之奋斗的东西是值得支持的。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青年人永远是其中的后起之秀,我们应当敢于担当,敢于扛起中华名族复兴的伟大而光荣的旗帜,为社会通往光荣之路而奋斗。否则我们进入的将是难以预见的奴役之路!

同学们,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代在召唤我们,让我们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学好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携手创造美好时代!谢谢大家!

篇二:十七届五中

关注时事的朋友不知道你们是否留意到,10月18号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结束,全会的公报立刻引起了国内外的各界的关注和热议。

众所周知,中央全会的公报是国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向前发展的指南针,每次中央全会公报都会令到国内各级政府部门的认真学习,也会引来国内各界各路专家的深入解读,以便于普通民众能够彻底明白国家为了发展的方向。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的把消费首要的提到了战略地位,《消费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可见国家对消费的重要性。公报上显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北京社科院院长助理,经济研究所所长表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意味着我国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真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的宝贵时期,蕴含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做足做好国内需求,消费拉动这篇文章,将使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更加全面协调。

中国人民大学的李义平教授等也对五中全会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都表示对消费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永远的战略性的举措。

五中全会公报还提出,五年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定要领会全会在公报的提到的消费定义成国家战略的用心所在。

五中全会提到建立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而我们公司已经在做了,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

拉动消费是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要有人类,消费就不会停止,即使在生前和身后,消费行为仍在继续,我们将消费支出与财富创造完美的统一到一起,我常说我们已经通往资本家的路上,把生活中的消费整合起来,进行一定的机制转换,变形成了巨大的资本力量,从此我们的钱不是越化越少,而是通过消费就可以创富,真正的领悟,越化越有的道理,也是真正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真谛,我们这个模式,成就的不是你我眼前的浮华,而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种崭新的创新,坚信我们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篇三: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全文 完整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0年 10月 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五次 全体会议通过)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1)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一

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 1

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当前和

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

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定“十二五”规

2

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全局。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

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臵,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 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

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十二五”规

划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

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

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 4

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要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5)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防范各类潜在风险,避免经济大的起落。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项政策协调配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6)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7)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十二五”前期要确保国家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发挥产业政策作用,引导投资进一步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 5

篇四:十七届五中全会全文(详细)

十七大报告完美总结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大会首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即指导思想,加入十六大确立的“三”,注意没有“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次把“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写入党代会报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举什么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要求”)解放思想是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改革开放“三大目标”):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的“三大主题”)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大论断”,“一路一体”,该条写入了党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走什么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4)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新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提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意义),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次提“科”)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四大原则”,该条写入了党章):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三大发展目标)实现: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②全社会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③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科学发展(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做到):①把握发展规律;②创新发展理念;③转变发展方式;④破解发展难题;⑤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以人为本必须做到):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首创精神;③保障人民各项权益;④走共同富裕道路;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⑥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可持续发展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三个协调”)。 (“五个统筹”)统筹:①城乡发展;②区域发展;③经济社会发展;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三大关系”):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利益(“三种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大要求):(1)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4)切实加强改进党的建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科学内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原则:共同建设、共同享有。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辨证关系):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以前是又快又好)

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四大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江十六大)、生态文明(首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5、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三“提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要措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6、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基层群(来自:www.Zw2.cn 爱 作文 网:十七届五中)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3)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4)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建设六大任务:(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措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9、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四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我们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10、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大建设”)。(1)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4)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5)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6)切实改进党的作风。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

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居全球前列,以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的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 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在世界210个国家和地区中仍处于百位之后,一些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社会面貌还很落后,农村还有3597万贫困人口,城市还有2347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看病难、上学难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

解决。与此同时,还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劳动者报酬偏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消除贫困、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任务十分繁重。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是党中央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同时,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会推动经济发展。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有依靠人民,才会拥有不竭的强大动力。只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国家各项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自觉投身现代化建设,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将全面快速增长。无论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品格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要求我们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而要扩大内需,除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居民现有消费能力基础上挖掘潜力外,还必须相应提高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采取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标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发放居民消费券等方式的效果证明,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居民收入,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的必要举措。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使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成为政府重要职责,做到在不同阶段提供具有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更加积极地支持创业的同时,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强调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控作用的同时,重视政府对初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规范市场行为的力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加大社会保障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发展很快,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使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城乡全覆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要下大力气抓好事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工程项目,民生建设的投资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在经济建设投入中所占的比例,都应当有明显提高。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学难”“看病难”是当前的民生热点,也是民生难点。要在推进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坚持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政府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鼓励社会资本以更多形式举办医疗机构。要更好地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依靠人民群众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相信,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顺应了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惠及亿万群众。

地区经济发展的逻辑与顺序

第一阶段:以贸易为依托的增长——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阶段:以市场规模为依托的增长——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三阶段: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增长——环渤海地区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政府针对各地区采取了不同策略以平衡地区发展。除了上述地区发展战略之外,其他还包括:

(1) 1999:西部大开发

(2) 2003:振兴东北(辽宁,吉林与黑龙江)

(3) 2004:中部崛起(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与江西)

(4) 2006:新农村建设

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对外开放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政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试办经济特区: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设想。同年7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随后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起4个经济特区,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窗口。

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和海南岛: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海南行政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特殊政策,后又决定单独建省;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正式确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和上海两个直辖市名列其中,尤其是上海的开放,是以国际金融大都市作为目标,对内起着拉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作用。国际舆论认为,“开放整个沿海,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这是一个最大胆的战略决策。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提出先开放以上三个地区,继而开放辽东半岛、胶东半岛(1988年4月国务院将其列入开放),使其共同形成我国的沿海经济开发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包括江苏省的无锡、苏州、常州及所属的全部县市,南京、镇江、扬州、盐城、南通、连云港及部分县市;浙江省的杭州、绍兴、嘉兴、湖州、宁波、温州、椒江、临海所辖的若干县市和上海所属的各县。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包括广东的佛山、江门市及所属部分县,广州、深圳、珠海、惠阳等地区所属的县市。厦、漳、泉经济开放区,包括福建省厦门市的同安县、漳州市和龙溪地区部分县,泉州市、莆田市、福州市等市县。辽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包括辽宁省的丹东、营口、盘锦、锦州、鞍山、辽阳、大连所辖的部分县市以及沈阳市。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包括山东省的威海、潍坊、淄博、青岛、烟台等市所辖的部分县市以及莱州市和日照市。这样,我国沿海形成南北连线成片的经济开放地带,开放的大潮拍击着绵延万里的黄金海岸。

沿边、沿江和内陆的开放: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新一轮高潮,开放浪潮不仅拍击沿海,而且涌入内陆广阔的国土和辽阔的边疆。东北地区,1992年3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黑龙江黑河市、绥芬河市,吉林省珲春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4个边境城市,7月又增加了内蒙二连浩特市。主要是扩大对俄罗斯和独联体等国的开放。西部地区,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开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市、博乐市、塔城市,主要是对西亚诸国开放。南部地区,开放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凭祥市、东兴镇,云南省的畹町市、瑞丽县、河口县等沿边城镇。7月9日,西藏自治区边境口岸普兰正式开放。这些地区主要开放对象是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越南和孟加拉国。

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的决策,涉及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8省,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5市,长江流域形成一个范围广、跨度大的沿江开放区。

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乌鲁木齐市、南宁市、昆明市等3个内陆边境城市;7月又决定开放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等4个边境、沿海地区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地区省会城市。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终于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内陆;从经济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梯次推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科学整合煤炭资源,从朔州走向全国

煤炭是一种特殊资源,作为当前中国主要的能源,一方面维系着国计民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在能源危机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我国的煤炭资源整合正成为关键性的课题。

当前我国的煤炭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以山西为例,在长期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资源回收率极低,对于资源和经济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由于生产压力过重和安全监

推荐访问: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七届四中全会 十九届五中全会 十八大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十七届五中》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十七届五中》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