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4-05-10 11:19:4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11年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发生后,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主要涉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综述如下。

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心理健康与否的判断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是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的。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概括为:智力正常,自我评价得当,情绪调控能力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完整,人际关系和谐,学习动机明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正值一个发展时期,是从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状态向成熟状态转变的过程,也是各种矛盾的思想观念发生碰撞、冲突的时期,还要面临复杂的角色转换问题,因而,大学时期正是各类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笔者了解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业、人际关系处理、恋爱问题、性健康、性格和情绪调节以及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面较广,深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角落。

1.3 学业问题 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和学习动机功利化;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与人和谐相处;恋爱问题则主要体现为情感的迷茫、不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如何应对失恋;性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性反应,产生了堕落感、耻辱感与性罪恶感,把性与不洁联系起来并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性格和情绪调节问题具体表现在抑郁和情绪失衡。

1.4 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 (1)网络群体。网络这把双刃剑给一部分大学生带来了困扰。(2)贫困大学生。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非贫困生,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贫困生中较为普遍。

2 剖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的加剧,对人们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荡,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下,大学也不再是宁静的港湾,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使得一些大学生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和挑战。久而久之,引起了心理的迷乱和失衡。(2)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出生于国家改革开放之时,成长于国家经济发展之日,由于家长对他们的过高期待,过分保护,使其对家长的依赖性强,导致他们认知和情感发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3)大学生未接受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状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导致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不足,进而使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不足,埋下了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4)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性格、意志力和对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各方面都有别于高中生和成年人,情感方面比较热烈,认知方面明显不足,具体为对社会制度、人际交往和爱情等诸多方面的认识不完善,不成熟。同时,他们的柔韧性不够好,自制力也相对较差,做事喜欢随心所欲,缺乏长远目标,计划性不强。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和市场经济加强,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带来人们心理的复杂化,很多大学生经常感到压抑,但由于自身认识不足、心理方面知识的缺乏或顾及个人隐私等多方面因素,他们的郁闷没有得到及时释放,经过长时间的积聚和沉淀,便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

3 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决策

3.1 学校方面的应对措施

3.1.1 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 高中教育以学业为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易被忽视,带着高中遗留下的隐性心理问题,加之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大学新生有可能在遇到一点小挫折后就将原先存在的问题加强化,以相应的症状表现出来。研究表明,开展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普查是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1.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良好的环境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沃土,而校风建设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应加强团结友爱、奋发图强等优良学风的建设,让同学们在其影响下学会怎样与人和谐相处,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同时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开展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情绪特征。

3.1.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由于中学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大学生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鉴于此现状,校方很有必要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除了对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加强认知心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系统学习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3.1.4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体系 学校心理咨询体系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找到应对措施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而且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有心理健康档案,比较全面地记录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选择适合中国文化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测查量表,对其大学四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归类,评价并记录在案,针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

3.2 家庭社会方面的应对措施

3.2.1 家庭教育模式的转变 当代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娇惯等原因造成了他们娇生惯养、依赖性强、适应性差、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一旦进入大学独立面对生活的考验时,问题便会接踵而至,如同学关系紧张、不适应寝室集体生活、报复心理强、不关心他人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家庭,解决方法自然也得从家庭着手,现代社会的家长们应该意识到过去那种全权代劳的呵护方式往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放手让他们自己处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积累生活经验才是健全的家庭教育方式。

3.2.2 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最严重后果就是自杀,近几年,高校学生因为各种心理问题自杀的事件并不少见。巢传宣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在自杀意念的产生中可发挥缓冲作用,社会支持系统比较好的学生相对而言产生自杀意念的机会较少。因此,在预防大学生自杀工作中,应考虑构建比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学生自身方面的应对措施

3.3.1 学会自我保健,加强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首先从认识上入手,学生要对自身心理状态、性格特征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对自己在大学里的位置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其次,应该学会自我调适消极情绪。正确的调节方法可以是通过写日记、听音乐、聊天散步购物等,以便及时释放负面情绪。此外,郝霞研究表明经常运用幽默缓解压力的大学生的抑郁和交往焦虑水平都较低,且自我效能和自信都较高,鉴于此大学生可以积极培养采用幽默方式来缓解压力的能力,以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3.3.2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互相依赖。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其意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同样,由于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4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思路

4.1 完善研究的操作方法,努力推进研究本土化 我们必须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的同时,大力加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研究,加快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并结合中国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研发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评估量表及问卷,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生心理研究的本土化发展。

4.2 拓宽研究的视野范围,努力推进研究具体化 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校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还要将研究视野扩大到家庭及社会环境等领域,密切关注其成长过程中一些特定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细化和具体化。

4.3 扩大研究的文化维度,努力推进研究国际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留学生群体逐渐融入各大院校。对外国大学生来说,国外长期的学习与生活是一个重要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校方在着手研究中国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重视起这些群体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对外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研究,扩大研究的文化维度,从而推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路文焕,徐炳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49-450.

2 李殿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7.

3 李淑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方式.中国校医,2008,6:761.

4 王定福,陈福生.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科学战线,2004,5:185-188.

5 王鲁慧,张扬.认知心理教育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1:1203-1204.

6 杨彩云,潘素芳,刘建宏.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兰台世界,2005,7:59.

7 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1:87.

8 郝霞.幽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9):84-85.

9 朱德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关系探析.中国科技财富,2009,8:97.

10 孙晓青,姚本先,王东华.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启示.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6:414-417.

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教育; 引导
【论文摘要】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各种复杂的心理误区和障碍。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引导;第一,帮助大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二,靡炼大学生的意志,增强心理随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要好高骛远,要现实的对待发生的问题。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再加上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背景,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人际关系问题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与学生心理的单纯性,使得大学生常常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面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既充满了兴趣又担心失败,久而久之,甚至回避参与,妨碍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圈的形成。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情绪起伏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也易为一次小考失利而一蹶不振,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较低,并由此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大致表现如下: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整日焦虑不安;部分大学生则易于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情绪好时待人处事入情入理,情绪差时,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群体性的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往往会造成一些恶果,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3、学业成就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而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的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失宠感。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引导

1、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客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性格特别内向、不善交际以及患有社交恐惧症的学生,更要关爱有加,耐心引导,鼓励为主,使这部分学生慢慢的摆脱心理障碍,最终走出自我,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中。 "
2、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磨练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的途径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要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一直以来,学习、读书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大学生对学业的关注是与对自我关注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
在社会处于转型期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做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做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走向成熟,参与社会竞争。

【参考文献】 [2]白霞.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之我见.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2).
[3]李远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08,(05).

篇三: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大学生时代是人生中一段既美好又特殊的时期。现在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充分施展自我才能的舞台和多方面的发展机遇,而他们可凭借的竞争优势已不单单是智力和体力,更重要的是健康和健全的人格。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由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段,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尤其重要,大学生们应加强认识,掌握技巧,积极训练,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促使自我健康成长。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培养,大学生恋爱心理,大学生自我认识,心理教育。

【引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一个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交往、自我角色等方面的改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正文】

一、大学生的时代主题

心理健康是时代的主题,是现在社会进步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全方位开放的新局面为其提供了成才得广阔舞台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同时,激烈的竞争也带来更多严峻的挑战,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多、更新、更强的要求。提高个人的修养,保持心理的健康,增强人格的魅力,优化心理素质是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之中。由于21世纪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与以往任何时期相比,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心理健康的指导和锻炼。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与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

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

步入大学,许多的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大学恋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而是已经从现象转变成了潮流,就像许多同学说的那样,在大学恋爱是正常,不恋爱才是不正常,因此,大学生恋爱是个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生恋爱,除具有一般青年恋爱的特性外,还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

1) 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2) 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3) 恋爱观念开放,传统道德淡化;

4) 失恋态度宽容,承受能力较弱。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并不是恋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待恋爱问题的态度,以及是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否正确选择恋爱时机,是否能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等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都是因人而异的。处理的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而处理不当,则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滑。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关键取决于自己,而学校则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

四,大学生自我认识

加强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识结构、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等。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五、对大学生心理教育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添砖加瓦。

篇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成才发展

本章要点: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

2、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

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4、积极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大学生成功发展的必备素质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不良情绪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癌症等。巴甫洛夫说:一切沉重顽固的焦虑和忧郁足以给各种疾病打开大门。

不良情绪易于导致心理障碍。过度的或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易于引发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导致各种神经症或精神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严重者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现代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全面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拥有开创、自信、进取、合作精神,使个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变革社会要求人才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社会的迅速变革,每个人都会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迎接挑战,战胜压力,要不断调调个人心理,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学生要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必须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功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当一个人拥有自信,情绪积极乐观、意志品质坚强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当一个人处于自卑、愤怒、抑郁、焦虑、紧张等消极状态时,人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就会下降,从

而限制自己潜能的发挥。

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对人的智力发展和成就的取得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反,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性格存有明显缺陷的人,在事业上也往往到处碰壁,其智能的发展亦同样会受到阻抑。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

(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及其评定标准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拥有一个积极、自信、乐观、平和的心态,能够促进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够促进个人潜能的开发,能够赢取人生的成功。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二)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2、能与他人合作,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3、能够恰当控制和管理自己情绪,使自己基本上能够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

4、独立自主,学会选择,学会做决定,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5、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够承受挫折

6、热爱生活和学习,能在生活和学习种获得幸福感

7、在学习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有创新能力

8、人格完善和谐

9、智力正常(IQ>80)

10、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符合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

2、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概述

(一)、心理问题及其类型

1、心理问题的含义:

心理问题是指所有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和绝对的界限,一般认为,人的心理及行为是一个由“正常”逐渐向“异常”、由量变到质变,并且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连续谱。因此,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问题,即人的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2、心理问题的类型

通常把心理问题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精神病。

(1)心理困扰:主要是指各种适应问题、应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

(2)情绪及行为障碍:主要是指焦虑障碍、性心理障碍和人格异常等轻度心理失调。

(3)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是所有心理障碍中最严重的疾病,这些障碍包括心境障碍中的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

3、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

(1)心理异常的标准

a、从社会文化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对某一文化常模或社会准则的偏离,指行为是对社会准则的破坏,或行为无法预测。

b、从统计意义上讲,心理异常是指与某个确定的常模的偏离。

c、从个人经验上讲,个体的不舒适感。这个标准依据人们自己感觉的判断,如果他自己倍感压力或者抑郁等不适,那么他就需要治疗。

d.、从生活适应上讲,行为适应不良。个体是否能够运用他的方式来适应生活,比如能够自如地应付工作,与家人朋友和睦相处等。

(2)心理异常鉴别方法

判断是否有心理问题,特别是判断是否有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实质上是一个心理评估与诊断问题,需要专业人员,如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等,运

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根据严格的诊断标准,按照严格的程序去实施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通常所使用的评估和诊断方法主要有:

a、观察法:观察其行为是否异常

b、会谈法:在会谈中了解其思维、情感是否异常

c、测验法:用科学标准化心理测量量表测查是否偏离常模

(3)正确使用鉴别方法

是否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不能仅根据一些情绪或躯体现象就轻易做出判断,更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人们在遇到挫折时,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本来属于正常现象,可有些学生却盲目给自己“诊断”为某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这对降低紧张情绪和缓解心理痛苦是很不利的,这种消极的暗示作用有时还会使情绪和躯体反应进一步加重,反而给身心调整带来障碍。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事实上,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的学生极少,多数学生遇到的都是一般性心理困扰。但是,即使一般性心理困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按照其严重性,可以分为一般困扰、情绪及行为障碍和精神障碍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

1、生活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新生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

2、学习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

3、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后,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

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回避的。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密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等。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与行为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焦虑障碍

(1)特定对象恐惧症:指对个体对某个或某些物体或场所强烈的、持续的恐惧,尽管知道它实际上并不具有威胁,如对蛇、猫等动物,或对高处、黑暗、空旷的场所、飞机和电梯等特定情景恐惧。

(2)社交焦虑症:就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

(3)强迫症:是以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强迫症往往包括两类症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 强迫思维,比如有的病人出门后总是不放心门是否关好;有的病人寄出信之后常担心地址是否写错。患者明知这些想法毫无意义,但又非想不可,因此焦虑不安,非常痛苦。强迫行为,其目的旨在缓解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比如强迫性反复洗手,强迫性计数,强迫性礼仪动作等。

(4)广泛性焦虑,广泛焦虑障碍的基本特征为广泛性和持续性焦虑,常伴有头晕、胸闷、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但其紧张不安与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相称。

(5)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也即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或持久的反应。它能够诱发恐惧、无助或对损伤、死亡威胁反映出的恐怖。典型表现是有与痛苦记忆或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噩梦,试图避免引发创伤的线索以及生理性唤醒的提高。

2、性心理障碍

推荐访问: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超星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