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涌泉寺

时间:2024-05-14 17:30:3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涌泉寺

各位团友,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鼓山是福州历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传峰顶有一块巨石,形状象鼓,每当风雨交加,石头传出如鼓的声音。鼓山因此得名。这在1600多年前的《迁城记》一书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闽两绝”的说法。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们参观的涌泉寺位于半山腰海拔650米处。涌泉寺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是福州五大丛林之一。涌泉寺建筑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为主体,寺内有“三铁”“三宝”,这“三铁”“三宝”是什么呢?在游览的过程中我将向大家一一介绍。好,各位团友,我们沿着这条小路,来到了鼓山的山门,请看石柱上的这一幅对联:“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这是一副名联,语意双关,大家请看,这山门建在山坡口,山风直冲而来,能将落叶尘土吹得干干净净,无须人工清扫;到了夏秋季节,台风频频,山门常被刮倒,干脆就不再设门,留下现在这个空门,而从它的寓意看,净地指佛门净地,纤尘不染,自然无须清扫;空指佛门四大皆空,信仰来去自由,自然不用关。这副对联还是一副藏头联,分别取“净”“空”二字,是为纪念涌泉寺已故方丈净空法师而题。好,各位团友,现在让我们去看看罗汉泉吧。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这口泉池,是“罗汉泉”,相传在建寺时,一住持和尚,梦到罗汉指点此处有泉眼,第二天,和尚们在此处挖掘,果然有清泉,于是众僧为感谢罗汉赠泉,把此泉叫着罗汉泉,涌泉寺因此而得名。

篇二:涌泉寺

各位团友,早上好。今天我们去福建风景“十佳”之一的集美游览,集美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首先,让我向各位介绍集美区。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来到鳌园参观。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年回乡定居后花10年时间亲自督建而成的,耗资65万元,占地近9000平方米。鳌园原为海边的一个小岛,形如蛰伏的大鳌,护卫着集美。1951年,陈嘉庚“不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名曰鳌园”。国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陈先生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容中外古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科技文化等,无所不有,博大精深,是个博物大观。也是新评的厦门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鳌园春晖”。鳌园分为三部分,即门廊、解放纪念碑、陵墓。走进园门,就是50米的长廊,长廊两侧厢壁上镶嵌着58幅历史故事人物内容的青石镂雕,这是鳌园653幅石雕的精华部分。左边主要是24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的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泽东的信赖和热爱。这些围墙上的浮雕共有291幅,初建时是用水泥塑制的,几十年风雨侵蚀,损坏严重,1991年春,集美学校委员会筹款百余万元,以原水泥雕内容为参考,由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艺术系的教师绘图,惠安艺人精心雕琢,全部更换为青石雕,其中有浮雕229块、沉雕42块、影雕20块。影雕是石雕艺术的新发明,使世界叹服。法国等国家专门请惠安影雕师前去表演,倾倒了欧洲许多艺术家。
各位团友,集美解放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精心设计的。纪念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取得胜利;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毛主席为一个镇题写解放纪念碑是仅有的一次;碑的背面是陈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的碑文。纪念碑台基的底层为13级,象征陈嘉庚事业顺利发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层为10级,寓他的事业遇到困难,企业收盘的年月;再上面是8级和3级,象征8年抗战、3年解放战争。碑座还刻满了反映新中国建立的石雕。
纪念碑前有一高7米,宽30米的屏壁,正中刻着“博物观”三字,左右各12块浮雕,内容大多为公共卫生、体育运动;中间是地图,特别突出了台湾省地图,反映了闽台密切关系和陈先生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其下为托儿所到大学的类型和行为规范图。 各位团友,参观鳌园,看了陈嘉庚先生的不平凡业绩,我们应该能够感到陈嘉庚先生人格的崇高,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是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陈嘉庚生前曾经说过,鳌园完工后,在其西北测要造一个公园。为完成他的遗愿,集美学校委员会经过努力,于1992年9露そㄉ琛凹胃啊保?994年10月陈嘉庚先生诞辰120年之际全部竣工。
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解散自由活动,我们一个小时后在园口集合吧,谢谢合作!

篇三:涌泉寺

鼓山

鼓山,是福州美丽的天然屏风,坐落于市区的东南方,距市中心约8公里,东临大海迎旭日,西藏榕城画图中,南看七鲲五虎来,北连鼓岭近北峰,总面积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在1988年由福建省旅游局、福建日报社等8个单位联合举办的全省“十佳”风景区评选活动中,鼓山名列第二;2002年5月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鼓山,景色宜人,四季常青,天生石鼓,地出灵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苍松滴翠,奇葩流红,云蒸霞蔚,风光宜人,具有独特的南国风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胜迹达160余处。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杖履遍及八闽山水,独爱鼓山,赞誉鼓山为“闽山第一”。

鼓山,主峰为屴(力)崱(ze第四声)峰,又名绝顶峰、大顶峰、卓顶峰,海拔925米。相传峰顶有一巨石,平展如鼓,直径3米许,每当风雨大作,其中簸荡,有鼓声传出,因而得名,且与对岸旗山相峙,故得名鼓山。福州自古便有这样的民谣:“莲上山、马下水、旗鼓相错排。”这里指的就是莲花峰、马尾、旗山、鼓山,地形地貌奇特异常、不同凡响,连排列的位置也很特别。晋代文学家、地理家、选址建城专家郭璞在《迁城记》中称“右旗左鼓,全闽二绝。

佛教、涌泉寺

今天我们将顺盘山公路上山,直达福州五大丛林之一的涌泉寺,以此为起点开始我们今天闽山第一——鼓山之旅!

世上有许多名山,或因景扬名,或借仙成名,或用典闻名。常言道“自古名山僧占多”,鼓山正是因这山中香火兴盛、千年不衰的名寺——涌泉寺而名传古今。涌泉寺被誉为闽刹之冠,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石鼓名山、涌泉禅寺,既反映了鼓山风景区的“石鼓”、“涌泉”两大特色,又使名山、古刹相得益彰,涌泉寺因名山而日益兴盛,鼓山也因名刹而盛名远播。了解涌泉寺之前,首先让咱们一同梳理一下佛教的渊源。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六、五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位于今尼泊尔国境内的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即释迦牟尼。佛教在向印度各地和亚洲一些国家的传播过程中无论在教义还是组织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涌泉寺便是汉地佛教的重点寺院之一。涌泉寺位于风景美丽、山川灵秀的“八闽镇山”,背靠屴崱、白云,面对香炉、钵盂诸峰,身居“燕窝”、“龙潭”之中。据清代黄任《鼓山志》记载:“涌泉寺,其先为潭,毒龙居之,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从事裴胄延请灵峤入山,诵《华严》于潭旁,龙遂去不为害。”因此裴胄就奏请建寺,赐名“华严”,是为“华严台”,规棋较小,但却是鼓山有寺之始。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大除佛教,华严台被毁,寺中僧侣逃散殆尽。约过了百余年后,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大兴土木,填潭建寺,并备办了百戏、香花到雪峰崇圣寺,迎请义存和尚的法徒神晏禅师来山住持,号国师馆,聚僧千百,一时盛况空前,成为福州五大丛林之一。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奏赐紫衣,赐号定慧大师,后王延钧加号广辩圆觉兴圣国师。后梁乾化五年(公元915年)赐号“鼓山白云峰涌泉院”。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经营建造,至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真宗正式赐匾“鼓山白云峰涌泉禅院”,北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赐御书120卷。北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宋仁宗赐御书两轴,北宋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又赐新乐图3卷。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改院为寺;清顺治、康熙年间又加以扩建,始成今日规模。涌泉寺院规模盛极一时,宝刹庄严,所辖土地最多时达两千余亩。租用寺院田地的农民每年交纳的粮食,足够供寺僧十年食用。

涌泉寺不仅是福建最著名的寺院,而且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和日本,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历史上鼓山有许多高僧为弘扬佛法到各地去修建寺院,这些寺院以鼓山为依托,因此成为涌

泉寺的廨院(也就是分寺)。国内有名的有于山白塔寺、乌山石塔寺、万寿寺等;海外最有名的是马来西亚北部的槟城极乐寺。该寺是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住山方丈妙莲法师亲手创建的,定为涌泉寺廨院,是东南亚最大最辉煌的佛教寺院之一。至清末涌泉寺被列为福州“五大丛林”和“十大名刹”之一。解放后,涌泉寺作为福建鼓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受到保护;“文革”期间曾一度关闭;1977年被列为福州地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佛寺,从此,晨钟落鼓再与游人见面。今日的涌泉寺有僧人160多人,均按佛教传统管理,每日早晚课诵,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于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寺庙。

鼓山涌泉寺为发展佛教事业曾为国内外培养了许多僧侣,历年来创办多期佛学培训班,为中国佛学院输送了大批优秀学生,许多学子还远渡重洋到国外留学,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涌泉寺。请各位团友拿好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跟随我下车,我们一同参观这座千年古刹。

“石鼓名山”牌坊、无尽石门、石狮

现在展现我们面前的这座是石鼓名山亭,这是涌泉寺的新山门。它建于1972年,亭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夹道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亭子由八根石柱支撑,石梁斗拱均施彩绘,飞檐翘脊造型独特,是我国南方亭楼建筑中的精品。

想必大家去过许多名山大川,游历过众多禅院丛林。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同感,所有的寺院都可以用“大同小异”来形容。今天我们游览的又是一座寺院,不过今天我们将领略一番涌泉寺的小异,也就是涌泉寺与众不同之处。鼓山涌泉寺俗有“三绝、三宝、三铁”之说,今天我们将一同参观这一系列的奇观。

过了石鼓名山牌坊,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来到了涌泉寺的山门。山门口原有“入佛境界”石碑,游览涌泉寺便从这里开始。

兰花圃、“南无阿弥陀佛”碑

走过山门,其东侧迎面是一个月亮门,门上题额“兰花圃”三字。请大家仔细观瞧,这“兰花圃”三字的落款是谁呢?对了,是新中国开国领袖、著名元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朱德亲笔所题。

朱德一生酷爱有“花中君子”之称的兰花。他不仅赏兰、咏兰,还亲手种兰,栽种的兰蕙共有400多个品种。1962年4月朱德委员长偕夫人康克清重上井冈山时曾写下《咏兰诗》:东方解冻发新芽,芽蕊迎春见特华;浅淡梳妆原国色,清芳谁将胜兰花;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据说在“文革”期间,红卫兵曾从朱德元帅的家中搜出300多盆兰花。

三绝之一:“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十八罗汉塔、舍利

进入山门之后,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鼓山的第一绝呢?对,涌泉寺的第一绝就是它的建筑特点:“进山不见寺、进寺不见山。”大家知道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便是中轴对称,可是我们鼓山涌泉寺因为是建在山上的,聪明的工匠们便采用了依山势而建的方法。因此,在我们进入山门之后我们便不能马上看到涌泉寺的主要殿堂。而且在我们进入涌泉寺的主要建筑群后,因其建筑规模宏伟,我们便很难看到周边的群山。这就是涌泉寺的“三绝”之一。 “万福来朝”牌坊、“海天砥柱”牌坊

走过迂回曲折的甬道,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是涌泉寺的第一座牌坊“万福来朝”。“万”,是一个虚数,指众多;“福”,指有福之人;意为来此朝拜进香的都是有福之人。因此我们今天来到涌泉寺的各位朋友都是有福之人。

在第一道牌坊背面上书写着四个大字“回头是岸”。“回头”即觉悟、彻悟,“是岸”即西方极乐世界的彼岸,意思是通过个人的修行与努力,才能觉悟,这样方能脱离苦海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的彼岸,获得解脱、超度。“回头是岸”四个字是由清代涌泉寺的方丈妙莲所题。妙

(转 载于:wWw.zW2.cn 爱作文 网:涌泉寺)

莲禅师,俗姓冯,名地华,别号云池,福建兴化人,出家于福建省长庆寺。妙莲大师父亲冯书泰,母亲杨氏受嘉宾菩萨戒。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妙莲任涌泉寺住持,重新整饬全山的各个殿堂、寮院、山洞茅篷等,以及城内白石的两座佛塔,使之焕然一新;并且筑造隶属涌泉寺的河道、桥梁及道路,购置田产以供给常住之所需。妙莲曾是慈禧听政时的“国师”。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1908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迫使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出走。经过李鸿章的谈判,清朝政府被迫签下不平等条约及承担“庚子赔款”。妙莲和尚为了表示僧侣爱国之心,将募化来的数万银元献给清朝政府。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太后特召妙莲法师进京,御赐《龙藏经》和法衣,并称“钦命方丈”。现在东南亚最大最辉煌的佛教寺院之一马来西亚槟城的极乐寺,就是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由他亲手创建的,他也成为该寺的开山鼻祖。极乐寺内的“大雄宝殿”和“海天佛地”匾额是当时御赐。历史上有许多高僧为弘扬佛法到各地修建寺院,现在这些寺院大多成为涌泉寺的分寺。因此涌泉寺在海外尤其东南亚和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涌泉寺的第二道牌坊“海天砥柱”,鼓山是福州市市区范围内海拔最高的山,且又地处闽江入海口,从东海上远望鼓山,鼓山就像根上顶苍天,下接东海的砥柱。在福州也有“东临大海三山小,北望中原五岳低”之说。1961年朱德同志游览鼓山时,舒展胸怀,吟咏:“鼓山高耸闽江口,面貌威严障福州,纵有台风声猖撅,从来不敢到闽侯。”道出了鼓山拔地冲天、巍峨豪壮的威武性格。转过来我们可以看到这第二道的背面题写的是“佛圣门庭”,意思是我们大家所处的位置是佛教圣地的门庭。

罗汉泉

过了这佛教圣地的门庭,眼前豁然开朗,我们便来到了拜庭。在这拜庭的前部有一泓清泉,圈有方形栏杆,立碑名为“罗汉泉”。泉池虽小,但终年不竭,清澈见底。有人试过,抽干池中泉水后,未过半个时辰,又是满池清泉,真有点像神话中的宝瓶。为什么把这泉称之为罗汉泉呢?

罗汉泉是鼓山的一处胜迹,来历颇为神奇,说法众多。一说唐德宗年间(公元780年—804年)岩石忽裂,甘泉涌出。另一说,是五代时期,因山上找不到泉眼,寺内僧众要喝水须到山下几里处的地方取水,饮水难供。某日有一位罗汉化身的和尚到涌泉寺出家,普渡众生。为解除众僧吃水难,有一天,他到此,以锡杖指地,泉水便汩汩地从地下涌流出来。后来寺僧方知他是罗汉化身想要再找他时,早已不见踪影。众僧认为这是佛祖派罗汉送来的甘泉,为感谢罗汉送泉,就把这眼泉命名为“罗汉泉”,涌泉寺也因此得名。宋福建臬台(宋元肃政廉访使,明清提刑按察司,皆称臬司,俗称臬台)曹绳柱记游诗赞曰“卓锡斯须便涌泉,阿罗指点证金仙,天功亦擬资人力,为问痴龙何处眠?”泉清且冽,旱不涸竭。若以硬币放其水面,涌泉浮力,经久难沉。罗汉送泉不足置信,寺前的清泉却是真的。

三宝之一:千佛陶塔

现在请各位朋友随我一同登上大斜陛,领略一下涌泉寺的三宝之一——千年宝塔。首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眼前这一对赤色的宝塔是用什么材质制成的呢?对了,这是用陶土分层烧制垒叠而成的。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东方传统建筑,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又称“佛塔”、“宝塔”。印度佛教建筑窣堵坡和中国的传统建筑楼阁是塔的两大源头。印度的窣堵坡原是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梵文称“窣堵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开始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佛出生、涅槃的地方都要建塔,随着佛教在各地的发展,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也建起很多塔,争相供奉佛舍利。后来塔也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的建筑。阁楼一名重楼,重楼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年代久远,至今已经没有两

汉以前的楼阁建筑实物存在。了解中土重楼的具体情况,除了通过历史文献的分析之外,两汉时期墓葬中殉葬的冥器和墓室壁画是很好的资料。冥器中的重楼多为陶土烧制的2—3层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多有斗拱作为支撑结构,各层分布平坐和檐,建筑有门窗等精细结构,建筑平面大多为正方形。汉代冥器重楼模型的结构特征与魏晋之后木塔的建筑结构有着明显的源流关系。

三绝之二:“涌泉寺”牌匾、天王殿(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陀神将)

千佛陶塔之后便是涌泉寺三大主殿之一的天王殿。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在天王殿的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涌泉寺”三个大字。这便是涌泉寺的“三绝”之二。这块泥金匾额是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亲笔御书颁赐给鼓山涌泉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此足见涌泉寺在中国佛教界的重要地位。

印经楼、三宝之二:雕版

天王殿的西侧的是涌泉寺的印经楼,又称为经版楼。别看这楼不起眼,里面存放着涌泉寺三宝之二的“雕版”。

雕版印刷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印刷形式,大约2000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出自敦煌石室、藏在英国图书馆的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金刚经》。

雕版印刷首先是制作原稿。其次雕刻原稿,是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接着由各种技艺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其中精细部分由技艺高超的大师级雕工负责。第三步是印刷,就是将木板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2006年5月20日,雕版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江苏省扬州市的陈义时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钟楼、鼓楼

走出天王殿,便来到涌泉寺天井。天井中央是防火池,引入山泉,清澈见底。池上横卧着一座石桥,名为石卷桥,由寺僧士珪于北宋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修建。在防火池后方石壁上刻有“石鼓名山”四个字,是清乾隆年间福州郡守李拔所题。在石壁前两侧矗立着一对用钢筋制成的圆形桅杆。这对桅杆达十几米,超过了寺院的高度,是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马尾船政局捐造的。每当寺院举行重大的佛寺活动时,这对高耸的桅杆就用来悬挂佛幢、佛幡等物件,同时在这里它还起到了避雷的作用。

三绝之三:不打五更天、寿昌堂(神晏法师)

但说来也奇怪,千年古刹——涌泉寺是从不敲五更天的。所以涌泉寺还有“钟声远送十里,唯独不打五更”的传说。这也是涌泉寺的“三绝”之三。

那涌泉寺为何不打五更天呢?要解释这不打五更的奇特规矩,我们先了解一下涌泉寺的开山鼻祖——神晏法师。请各位朋友随我一同登上石阶,参观寿昌堂。

寿昌堂供奉的就是涌泉寺的开山鼻祖神晏法师。

神晏法师,唐末五代僧人,大梁人,俗姓李,幼恶荤膻,乐闻梵钟之音。12岁时,他身染重病,梦见人赐药而顿愈;次年,又梦梵僧告之曰:“出家时至矣!”于是,他便从卫州(今河南)白鹿山道规禅师出家,历参诸禅德,游方至雪峰寺。他随即从法雪峰义存,两人机缘相契,释然了悟,得其心印。义存归寂后,闽帅王延彬常往询法要。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闽王王审知于府城左二十里处,造鼓山涌泉禅院,请师入住,举扬宗旨,历三十余年。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年—944年)示寂,世寿七十七,谥号“兴圣国师”。

相传在很久以前,鼓山还未有涌泉寺。白云峰下,曲径通幽,绿荫如盖,溪涧绕山,土地肥沃。山上住着不少人家,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安闲自在。谁知有一年夏天的一个晌午,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霎时倾盆大雨劈头盖脸而下,只听霹雷一声,云层中窜出一条恶龙,张牙舞

爪闯进山上灵源深洞里去了。一会儿,雨过天晴,白云山又恢复了常态。但山上的人受了一场虚惊,不免担惊受怕,上山耕种,多数结伴同行,不敢大意。果然,不出人们所料,从此祸害接踵而来,躲在灵源深洞的恶龙,经常出来残害生灵。开始吃牲畜,牲畜吃光了就吃人,弄得山里人家无法生活下去,纷纷出外逃生。

大雄宝殿(三世佛、十大弟子、十八罗汉、西方三圣)、三铁之一:铁木供桌

各位朋友请继续拾阶而上,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是涌泉寺的大雄宝殿。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称为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所以佛寺中供奉佛祖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

方丈、三铁之二:千年铁树

出了大雄宝殿,我们继续拾阶而上,来到了涌泉寺的方丈。方丈位于法堂之西。

“方丈”即是一丈见方的斗室,亦称“丈室”。狭义的方丈是佛寺住持布教说法和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堂头、正堂。广义的方丈除指住持居处外,还包括其附属设施如寝室、茶堂、衣钵寮等。

据《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大士所住的卧室虽仅仅一丈见方,却能容纳三万二千师子之座,有不可思议之妙。相传摩诘大士方便“示疾”。佛遣文殊菩萨前往“问疾”。众菩萨、天王等声闻,为了听闻“大道”,随文殊入毗耶离城。维摩诘空乏其室,唯余一床。时舍利弗思忖“当于何坐”?维摩诘知其意,谓:“求法者无占想之求也”。维摩诘复现“神通”,“大众来入维摩诘舍,见其室极广大,悉包容三万二千狮子座,所立处不迫窄,于毗耶离城无所罣碍,悉见如故,若前不减。”舍利弗惊叹:“未曾有也!如是小室乃容受此高广之座。”维诘摩诘随机宣讲,“不可思议解脱法门”,谓入此“法门”者,能“以须弥之高广入芥子中”,“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而山、海等高广依然,无所增减。宋代圆觉大师称:“维摩诘乃过去古佛,亦有眷属助佛宣化,有不可思议辩才,有不可思议境界,有不可思议神通,于方丈室,容三万二千狮子之座,坐百万大众亦无宽狭。”

那方丈一词又出自何处呢?据道世《法苑珠林?感通篇》载:“吠舍厘国宫城周五里,宫西北六里有寺塔,是维摩诘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垒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处也。”“唐显庆年中,敕差卫尉寺承李义表前融州黄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毗耶黎城东北四里许,维摩诘大士宅示疾之室,遗址叠石为之,王玄策躬以手板纵横量之,得十笏,故号方丈。”后世许多史籍都认为,方丈之得名源于王玄策此举。

唐代,怀海禅师(公元720年—814年)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或最高领导者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即维摩诘译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方丈室的面积,为正方形,每边一丈,成为定制。

涌泉寺方丈室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1125年),明祟祯二年(公元1629年)重建。据记,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法师,受闽王邀请,离开出家地雪峰寺时,神晏的师傅义存禅师曾对众僧说,“一枝圣箭,直射九重城去也。”这句话中的“圣箭”即“神晏”的变音,故涌泉寺方丈室又称“圣箭堂”。

在方丈室的庭院内有涌泉寺的“三铁”之二——千年铁树。

铁树,又名苏铁、凤尾蕉,裸子植物,苏铁科,常绿乔木,铁树因性喜含铁量高的土壤而得名。铁树主干单一,不分枝,大型羽状复叶,丛生茎端,长达0.5至2.4米,小叶厚革质而坚硬,羽片条状,长达18厘米,边缘显著反卷。茎内髓部富含淀粉,可供食用。种子含油和淀粉,微有毒,供食用和药用,有治痢疾、止咳和止血之效。

篇四:涌泉寺的法脉与台湾佛教的四大法脉

涌泉寺与台湾佛教法脉之渊源

内容提要:福州鼓山涌泉寺位于福州市东南之鼓山,自唐开山以来,香火绵延不绝,灯焰相续,从神晏兴盛国师至圆瑛法师已历132代。千年来高僧辈出,从临济宗雪峰神晏开山至曹洞宗无异元来、永觉元贤中兴,乃至清代延续到台湾,开山建寺、传弘佛法,形成了今天鼓山与台湾同根同祖、同宗同源,有着共同使命和共同的法脉。

关键词:涌泉寺 曹洞宗 寿昌系 鼓山系 台湾佛教

前 言

涌泉寺位于福建福州市东南郊鼓山白云峰麓,海拔455米处,占地25亩。唐末,州人于山庐墓,制满折庐,有泉涌出,故得名涌泉寺。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闽王王审知大兴土木,重建寺宇,并请名僧雪峰义存之法嗣神晏来山住持。其后,宋真宗又赐额“涌泉禅院”。宋时寺中香火极盛,景德初年,知州谢泌有诗曰:“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叙述当时佛寺之盛。明永乐五年(1407年),始改称禅院为寺。永觉元贤、为霖道霈皆曾驻锡于此。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毁于火;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现在主要建筑多为清末及民国初年所建。寺中建筑,随山势布局,得天然形胜,楼阁高低错落,布局严整,规模宏大,列为福州清末五大丛林之一,有“闽刹之冠”的美称。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鼓楼、白云堂、明月楼、圣箭堂、藏经殿、回龙阁等。寺以藏经、藏版驰名国内外,有明代南北藏、清代龙藏、日本续藏等,还有明清两代本寺高僧元贤、道霈等著述7500多册,尚存明清经版万余方,以及苦行僧刺血书写的佛经675册。涌泉寺佛历代高僧辈出,清朝末年,慈禧听政,方丈妙莲被尊为“国师”,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住持虚云、圆瑛,皆担任过中国佛教会名誉会长、会长。寺门上横匾“涌泉寺”三字,系清康熙三十八年 (1699年)的“御笔”。涌泉寺与大陆隔海相望的台湾有着密切关系,涌泉寺僧人在台湾开创多处道场,交往十分频繁,仅今天天王殿、大雄宝殿便有六副对联为清代台湾同胞所献,法堂的“宝珞庄严”匾额即是清代台湾知府庆保、福州知府庆林兄弟所献,足以证明清朝福建、台湾两岸的人民及信众的交往程度与不可分割的亲情。

鼓山原有华严寺,据传此地原为一积水潭,潭中有毒龙。每作风雨,损人禾稼。唐建中四年(783年),灵峤诵《华严经》逐之,郡守裴胄奏请立寺,赐名“华严”,会昌法难时毁。此为鼓山开山之初也。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 年)闽王王审知(王审知原为威武军福州节度使,累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后梁开平三年被封为闽王,领五洲,治所设于福州。)1,“奏立鼓山涌泉寺,具百戏、香花诣雪峰,请师住持,乃奏赐紫衣号定慧大师,”2后加号为“广辩圆觉兴盛国师”。从第一代神晏国师至第六十代1

《旧五代史》卷134。

简翁文定禅师,鼓山的法系皆为临济宗。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月遭回禄之灾直至明天启七年(1627年)前一蹶不振,寺院荒芜。待明天启七年博山无异禅师入主鼓山,曹洞开启了中兴鼓山的新篇章。

一、寿昌法系与鼓山涌泉寺

明朝中叶曹洞宗少林法系中高僧辈出。其中有小山禅师法嗣蕴空常忠、幻休常润等。幻休常润继少林法席,蕴空常忠则将法脉延衍于长江以南,师徒相继,连绵兴盛,成为明代中叶以后曹洞宗的又一大法系。常忠(1514-1588年),字蕴空,建昌府(今属江西省抚州地区)常氏子。少时习儒,稍长致力研究姚江良知之学。后出游于镇江鹤林得季善和尚劝引,皈依佛法,于高度寺剃度出家。一年后,转至少林参学。投小山禅师,久受钳锤。继随小山禅师改住北京宗镜寺,服勤三载,深得玄理,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五世。其后南下,返回建昌。起初在一僻静处静修,后至新城(今江西省黎川县)廪山结茅习禅,长达二十余年。期间,不与闲人接触,独与罗汝芳、邓元锡二人交谈性命之学。“间拈《金刚》、《圆觉》,发挥宗门大意,及举向上事,剖决良知,扫除知解,皆超出情见。”3常忠有感于“当嘉隆间,宇内宗风,多以传习为究竟”,因而“疾时矫弊,志欲匡

4扶大法,而力未迨,以故终身韬晦。”至隆庆年间(1567――1572)慧经投至门

下,始说法传徒、倾心调教,尽囊而付,使无明慧经成为继其之后的一代宗师。慧经(1548--1618),字无明,崇仁(今属江西省)裴氏子。少时聪慧,十七岁弃笔墨,二十一岁偶读《金刚经》,如获故物,由是决志出家。不久,来到廪山礼常忠禅师,执侍三载,知教外别传之旨。于是转往峨峰(今江西省黎川县)结庐潜修三载。一日,闻僧问:“如何是道?”答曰:“大好山”,因而疑情顿发。八月中的一天因掘石忽裂而大悟,作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数日返回廪山,将此偈呈常忠,遂得薙发受具足戒,许入室,得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六世。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即外出游学,礼少林祖塔,登五台山得遇瑞峰禅师,获器重。又于京都访达观等老宿。南还,入宝方寺(今在江西省南城县,系曹山本寂禅师卓锡别院),数年之中,苦心经营,重建禅堂、天王殿等。继入住新城寿昌寺(今在江西省黎川县),住锡十多年,百废俱兴,雄姿再现。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正月,圆寂于寿昌寺内,塔葬寺侧山旁。在主持寿昌寺的十余年时间中,法席广开,法嗣有博山元来、晦台元镜、寿昌元谧、鼓山元贤等,皆为明末著名的曹洞宗师,继而形成寿昌一系。

曹洞宗寿昌法系的无异元来禅师正是中兴鼓山涌泉寺的一代宗师。无异元来禅师,舒城(今属安徽)沙氏子。少时习儒,十六岁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瓦棺寺听讲《法华经》而向佛。后到五台山,投静安通和尚出家,习修天台止观。五年后,慕名至峨峰(今江西省黎川县)拟参慧经禅师,见其貌似农人,遂未停留便去福建白云峰潜修三年,初得证悟。返寿昌寺,受慧经之嘱,苦参深究“看藏身没踪迹”之话头,后见人上树而大悟,得印可,授以心法,为曹洞宗第二十七世。此后,受师命为首座。次年,至鹅湖寺(今江西省铅山县)访袾宏和尚弟子超华心和尚,受“菩萨毗尼”。期间,三次请益于袾宏和尚,获赠“演畅真乘”之嘱。后,隐居于信州(今江西省上饶)西岩祖印院。万历三十年(1602年),3

《建昌廪山忠公碑》。

主博山能仁禅寺(今江西省广丰县)法席。入院之初,见故德韶国师道场荒废日久,于是“诛茅为屋,仅足容膝,而禅律并行,蹶然兴起。5至寺院大体恢复之时,又改往福建,先后住建州(今福建建阳)董岩、仰山。天启七年(1627年)。入主福州鼓山涌泉寺,此时的涌泉寺,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月遭回禄之灾以来,仍破败不堪。元来领众奋力振兴,苦心经营至初具规模,元来将其交徒住持,自己改往金陵(今江苏南京)天界寺。元来主张”禅教融通”。认为“宗、教殊途,皆归一致;都城趋入,迟速不同。”6宗与教非水火不容,两者之间“宗乃教之纲,教乃之目,举一纲则众目张”。其次,元来在教诲学人认真参禅的同时,主张融会禅净。在他看来,“禅、净无二,非别立标帜”。因为“说净土亦得,说禅亦得;说净土即禅;禅即净土亦得”。而初进者不可会通,当“求一门深入”,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元来以其独到的禅修,奋力振兴祖庭,声名大振。其门徒甚众,如长庆道独、古航道舟等皆成为明末清初的曹洞宗大师,弘法于赣、粤、闽等处,后人成为慧经禅师寿昌一支的博山法系。

二、鼓山系的形成

曹洞宗寿昌系慧经禅师门下另一高徒元贤,获印可后相继主法于广丰博山、福州鼓山等处,于以鼓山时间犹长。其门下法嗣甚众,代相传承,史称之为“鼓山系”。其杰出的代表人物首推永觉元贤与为霖道霈。元贤(1578-1657),字永觉,建阳(今属福建),蔡氏子。少时习儒,犹喜程朱之学。二十五岁借读于山寺,闻诵《法华经》而为之新奇,视为有别程朱之说的一大事。于是进而习《楞严》、《法华》、《圆觉》三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决意弃儒向佛,至董岩报恩寺(今福建省福清市)依慧经禅师习禅。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慧经剃度出家。次年,慧经圆寂后,元贤往博山依止元来禅师三年,受具足戒。四十六岁闭关三载,深入经藏。后应请入主鼓山涌泉寺。元贤入主鼓山,见涌泉禅寺满目凄凉,永觉元贤在《重修鼓山涌泉寺禅寺记》中记载“余之來茲山也,在崇禎之甲戌,其時寺中猶半草莽,有大殿巋然中立者,宮保曹公學佺重闢草所建也。殿之傍為齋堂,堂之後為客寮、為香積、為庫司,則皆眾僧建之以延博山者。殿之後為法堂,堂之右為方丈,則僧弘曉之力也。方丈之前為禪堂,乃以西庵改為之,狹陋

7不足以居廣眾。余時徘徊四顧,凜然有弗勝之懼。”可见当时的涌泉禅寺百废待兴,

永觉也深感任务之艰巨。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开堂说法。一生说法三十余载,盛名远扬,道席常盛。得度若干人,其中尤以为霖道霈为最。元贤以儒入释,得法后,广弘曹洞宗。素怀“刚强傲骨救禅“之愿,为后人留下不少著作,其中5

6 《卍续藏》第125册第388页,《无异元来和尚广录》。 《无异元来禅师广录》。

较著名得有《继灯录》、《补灯录》、《建州弘释录》、《法华私记》、《楞严翼解》、《金刚略疏》、《般若心经指掌》等。同时,整理和续编了《泉州开元寺志》与《鼓山志》。在这些著述中,元贤阐述了自己得见解,认为临济与曹洞两宗禅学具有一致性,“予三十年前学临济,三十年后学曹洞。自胡乱后,始知法无异味。”同时针对当时讲经、注经中出现的“轻狂之士”任意发挥,以致“违经叛圣”的现象,元贤认为很不妥当,主张讲经、注经既不可全抄古注旧说,更不能曲解经义,而应当“俾以旧解为指南,间有未安者旁采众说,或出私意以翼之,”很注意发挥自己的禅观来弘法。对于禅、教、律三门,元贤认为“本是一源”,后世因智力弗能而分为三。但三者“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合之则俱成。”元贤见解深邃,至今仍被人们推崇为“是继元来之后曹洞宗最有影响的禅师”。

道霈(1615-1702),字为霖,号旅泊、非字叟、为霖老人,建宁(今属福建)丁氏子。自幼承家学习儒,少年时即为县诸生。十五岁弃儒至建州(今福建建阳)白云寺出家,三年后受具足戒。后至鼓山涌泉寺,投元贤禅师,经二十余载,终于四十二岁蒙印可,为曹洞宗第二十八世。同年十月,元贤圆寂后,继主鼓山法席。数年后,主法于崇福、白云、万福等处。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回博山能仁寺执掌法席。一生潜心经教,著述宏富,主要有《秉拂语录》、《还山录》、《云山法会录》、《旅泊庵稿》、《圣箭堂述》、《禅海十珍》等。同时数十年弘法生涯,严守戒律,认真修行,声名远播,常随弟子数百,但仅传衣钵于惟静道安一。惟静道安传恒涛大心、圆玉兴五、象先法印、淡然法文、遍照兴隆、常敏法淡等,一直到近现代,法嗣遍布台湾及南洋。

三、涌泉寺与台湾佛教

台湾的佛教,大约兴于明末郑成功时代。到清康熙、乾隆年间的时候,寺院较具规模的陆续出现,台湾的佛教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闽台佛教关系极为密切,正如连横在《台湾通史》中所言:“佛教之来,以数百年,其宗派多传自福建。”台湾的寺院创立与福建僧人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台湾的早期寺院多与福建有关,特别是与涌泉寺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前,台湾的正统佛教有四大系统,即大岗山、观音山、大湖山、和月眉山。这四大系统多与涌泉寺有着密切的关系。

观音山凌云寺位于台北县五股乡,群山罗列,古峰上耸凌云,气势雄伟,古朴优雅而别成天地。光绪九年(1883年)福建鼓山涌泉寺理明老禅师,蒙观音大士梦示,游胜地,观山景,指示建道场。乃就梦境中追忆情形,遍历各地,寻觅数年。一日清晨步入此山,特现灵机,目睹天际祥光,果见主峰山势挺拔,群山环抱,左有降龙,右呈仗虎,依山面水,恍如梦境所示,如获至宝,乃激约同戒师兄宝海禅师手搭盖茅棚,奉佛潜修,此为寺之创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宝海禅师以师兄理明禅师已去世多年,自身亦因年迈体弱,适有本圆和尚及觉净和尚师徒,乃邀其创建佛教道场,未久,宝海禅师亦去世。本圆、觉净二师视山形地势,上耸凌霄,登高瞻望,云光倒垂,万峦环抱左有降龙鹦峰辅弼之势,右呈伏虎净瓶排围之象,路曲回环,不异蓬莱仙境,可谓清净名山。乃决定再次开山建寺,披荆斩棘,艰苦经营,几易寒暑,幸告初具规模。首先完成佛座宝殿,继又完成寮房,斋堂等房舍,定名“观音山凌云禅寺”,远近信众,顶礼膜拜,络绎不绝,为台湾观音山派的大本山。

法云寺位于苗栗县大湖乡中,四周环境优美,峰峦环抱,清溪急湍,两岸茂林修竹,极富林泉之胜。创于民国元年(1912年),由乡绅吴定连、刘缉光、林木生倡议建寺,偶遇福州鼓山涌泉寺参学之妙果和尚返台,一夕倾谈,建寺计划遂定,妙果和尚返福州涌泉寺,迎其师弟觉力老和尚来台湾苗栗大湖乡创建法云寺,共负开山巨业为第一任住持。民国初年开工,三年建成大雄宝殿,定名为“法云寺”,自此宗风大振,僧徒日众,十余年中学辧开坛传戒七次,创办佛学社,培育青年学僧,续佛慧命,受教僧尼数百。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六月十三日圆满示寂。经众议决定,推选妙果和尚继任第二任住持,二十余年弘法兴寺,竭尽心力,功德极伟,至1960年因年迈体衰,征得众意,聘其师弟妙然为第三任住持而退身静养,于1964年圆寂。法云寺亦成为大湖山派的大本山。

灵泉禅寺位于基隆东郊月眉山,四周青峦环绕,山谷钟灵毓秀。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州鼓山涌泉寺高僧善智、妙密来台,驻锡基隆传教,未经年而皈依者日众,遂发起建寺。先得善士林来发献地,江忠良、许松英等大力资助、当年就兴工建筑,历时三载,规模初具,而善智、妙密二位禅师先后示寂。幸得善慧大师自福州鼓山涌泉寺回来,继起住持宏业,并得到士绅辜显荣、颜云年、林天赐、许梓桑捐助巨资,乃使佛殿、禅堂、天王殿、开山堂、灵塔等工程,未

推荐访问:鼓山 涌泉寺怎么上去 福州涌泉寺有什么特色 鼓山风景区涌泉寺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涌泉寺》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涌泉寺》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