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中缅关系

时间:2024-05-16 23:45:0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中缅关系

中缅建交65年来,虽然双边关系因国际战略局势和两国内政变化偶尔出现过波动,但在大部分时期都保持了稳定和友好。这笔珍贵的友谊遗产得益于两国早期领导人的远见和良好意愿。

中缅双方必须认识到,要加强两国和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必须妥善处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在探讨共同利益和面对共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策略建议,将会富有成效。

共同利益

中国在缅甸一直并将继续拥有重大战略利益。一些中国学者指出,缅甸是中国向西进入印度洋的最便捷通道。中国经中亚、南亚通往西半球的其他路线不仅距中国核心地区太远,交通和物流费用也比途经缅甸更高。而涉及伊拉克、伊朗和众多其他中亚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短、中期内可能面临较多安全方面的不确定性。连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中国西部、包括管道和公路项目的巴中经济走廊也是如此。该走廊途径的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不仅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武装并存,而且境内还有海拔两万英尺的喀喇昆仑山脉,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缅甸带给中国的另一个好处与巨大的南亚和东南亚市场有关。这两个地区总人口超过15亿,局势基本稳定,经济仍处在上升期。缅甸是连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印缅泰高速公路的纽带。甚至,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也有意将缅甸的海港作为其拓展与中国大陆联系的通道选择之一。

如果没有缅甸的参与,在中国通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口货物从孟加拉国运至云南的计划中,吉大深水港将无用武之地。

从战略上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开通有助于中国向国际社会证实自己和平崛起的诚意。从经济上看,相对于过多购买美国债券,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并认缴500亿美元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更为理智的投资,因为后者将刺激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进而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正在推行经济改革的缅甸也将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亚投行中受益良多。缅甸亟待建立有效的物流和运输体系,急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及与此相连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边境安全与稳定符合中缅两国共同利益。如果边境地区不安全、不稳定,两国的共同发展和经济合作将无从谈起。

实现中缅双赢,需要两国及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需要共同维系友善的双边关系。

共同挑战

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法治是中缅两国共同面对的最主要挑战之一。两国当前需要共同解决的许多问题都源于边境管理。

由于缺乏相互理解和密切配合,中缅边境地区出现了非法贸易和走私。例如,去年缅甸通过云南向中国输出了100万吨大米。这对缅甸来说是合法的,但对中国而言却可能是非法贸易。因为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进口大米在交易前必须进行检验检疫。但中缅两国政府尚未就检验检疫程序签署协议。如果两国能签署有关协议,双边大米贸易至少会增长两成。贫穷的缅甸农民,尤其是那些居住在中缅边境地区的农民,收入将会增加。中国人民则可以买到更便宜的大米。

未经缅甸中央政府批准的木材和玉石贸易是违法的。然而,每年却有价值近900万美元的木材和数十亿美元的玉石从缅甸走私贩卖流入中国。这些非法贸易产生的大量资金实际上落入缅甸地方犯罪集团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民地武”)手中,而不是装进边境地区平民的口袋。

这些“黑钱”助长了缅甸国内的混乱和长期的武装冲突。缅甸中央政府不仅蒙受巨大的财政收入损失,还不得不把更多本该用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花在国内的维护安全上。

另一个问题是毒品、人口贩卖等跨境犯罪行为。一些“民地武”参与了这些非法勾当,因为它们需要快钱来维系部队并配备武器弹药。

还有一个显著问题是由于相互缺乏了解,两国人民都存在负面情绪。由于民族主义情绪上涨,加上一些不可靠、不负责任媒体的误导,中缅双方出现了误解和相互猜疑。例如,对于果敢事件,一名“民地武”领导人在采访中呼吁中国人支持他们开展反对缅甸政府的武装斗争并收复所谓的领土。该采访在一家中国报纸刊发后导致缅甸人民群情激愤。而中国公众也在听到美国将在中缅边境地区的北掸邦首府腊戌建立空军基地的流言时感到愤怒。缅甸流弹造成中国边民伤亡的不幸事故使情况变得更糟。而此前的密松水电站、莱比塘铜矿等事件也给中缅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只要中缅相互间还存在负面情绪和负面舆论倾向,就难以解决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问题,难以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战略合作。因此,迫切需要双边都采取措施在两国及两国人民间建立互信,增进相互理解。

建议

虑及中缅两国的双边利益和共同挑战,特提出以下建议:

1、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缅应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建立健全正式、定期的全面合作对话机制,以增进相互了解,并有效解决贸易及安全等双边问题。同时,尽快在两国军方和政府间设立应急通信线路(热线)。

2、促进两国各界(如政府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智库、企业、政党等)的经常性互访交流。

3、鼓励通过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的官方援助政策和资源应惠及目标国的基层平民。

4、中国企业应提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维系公共关系的能力和效率,向国际标准和规范看齐。

5、舆情管理应多措并举,包括促进联合制作电视项目、共同向大众媒体和网民及时提供真实信息、为致力于双边关系发展的作家和记者提供帮助。

6、“民地武”和缅甸政府军之间的武装冲突应通过真正的和平进程来解决,其间需要中国友人进行真诚的斡旋。

7、在边境地区建设联合经济特区,开展正规合法的经济合作,来取代助长缅甸内部冲突的非法经济活动。

8、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有效打击贩毒、走私武器、贩卖人口等跨境有组织犯罪活动。


篇二:中缅关系

上世纪60年代,中缅关系被称为“胞波友谊”,陈毅副总理曾为这种特殊的友谊作诗,其中的几句是:“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彼此是胞波,语言多同汇。”

的确,在中缅关系史上,华侨移民缅甸历史久远,与缅甸人关系融洽、亲善。历史上,缅甸人习惯称呼华人华侨为“瑞苗”、“胞波”。在缅甸语中,“胞波”是兄弟的意思,“瑞苗”为亲戚之意。1960年,两国政府开始使用“胞波”这一缅甸人对华侨的专有称呼,来称颂双边友好关系,“胞波”的内涵由此也从华人华侨与缅人的民间关系扩大至邦交关系。

什么是“胞波”

华缅民族关系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公认的最佳典范之一。在华缅民族关系史上,一个突出的特征是,族际通婚率高,华人华侨同化程度高。所以,“胞波”称谓的出现、使用,与华侨同缅人大量通婚、血乳交融有密切的关系。据统计,1953年缅甸华人华侨约有35万人,其中40%是中缅混血。实际上这一比例被低估了。在通婚中,有把中缅混血男性视为中国人,女孩则归为缅甸人的传统习惯,所以有中国血统的缅甸人不仅数量多而且无法真正计算。

缅甸有句谚语,“如果你想成为缅甸人,你就要首先成为一个佛教徒”。缅族历来笃信佛教,而华侨也大多为佛教徒。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华人华侨得到缅人接纳和认同的另一重要原因。此外,华人华侨熟知缅人的文化、宗教、习性,深得与缅人相处之道。有人曾这样总结华人华侨在缅受到善待的原因:“缘华侨之性情、状貌,以及宗教,皆与缅人相近。以善于揣摩之华人,与之往来交际。自是密切异常。”

20世纪50至60年代,缅甸社会对华侨华人的这种亲善态度仍较为普遍。一位缅甸华人这样回忆他童年时的感受:“记得小时候有比我年长的缅甸朋友叫我‘胞波勒’(小胞波),那时候不懂事,不知‘胞波’的含义,但知道这是很亲切、很友善的称呼,因为我也能从他们的眼神里感觉到那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即使1967年仰光发生排华事件后,诸多华侨证实他们的邻居、周围寺庙的和尚仍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和财产。澳门缅甸归侨张平回忆说,这种“类似方式的无偿保护华人华侨,广泛存在于民间……至今想起仍感到温暖、踏实、可靠”,“童年时期家人与缅甸友人亲密无间、守望相助的友谊至今无法忘怀”。

1988年缅甸新军政府上台后,缅甸社会对中国、中国人以及当地华人华侨的态度逐渐发生消极变化,时至今日缅甸民间已经不太用“胞波”来称谓华侨了。相比之下,两国政府还在频繁使用这一称谓来强调两国的传统友好关系。

中缅“胞波”外交

1948年缅甸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两国关系进入新时期。原本用来指称华缅民族关系的“胞波”,被频繁用来比喻两国外交关系并一直延续至今。

1950年中缅建交之后,双方初期并没有把两国关系定位为“胞波”情谊,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双方关系并不十分融洽。1954年中缅关系实现突破,两国总理首次互访并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的中缅高层互动中,虽然两国都强调了双边关系拥有友好的传统和丰富的历史遗产,也都使用了“亲戚”、种族上“同出一宗”的说法,但还没有使用“胞波”定位。

“胞波”情谊的历史遗产

冷战结束后,中缅两国政府仍在使用“胞波”提法,但其内涵或侧重点已经发生了转移和变化。冷战时代,双方在谈到“胞波”关系时,总是会强调这种关系的亲戚或者兄弟性质,近些年则把“胞波”关系只界定为传统的历史友好关系。有两点是双方始终所坚持的:第一,“胞波”关系是中缅友好的历史传统;第二,“胞波”的基点是两国人民间的友好。第二点对于当前中缅关系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升级,尤其意味深长。

如何让“胞波”关系名至实归,如何重新赢得缅甸民众的善意、友好、信任,不仅需要时间、诚意、行动,更需要让缅甸人民真正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在缅甸遇到的这类问题和挑战的严重性,中国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对那些对我国长期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地考虑到对方利益”。中国向周边国家提出了“亚太梦”、“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多种合作构想和发展愿景,中缅也将彼此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胞波”到“伙伴”,从兄弟、亲戚到“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无论构想和概念如何演变,中国和对象国关系的民意和社会基础都必不可少,“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无论是华缅兄弟情谊,还是昔日中缅“胞波”外交的成功经验,其最珍贵的历史遗产就在于真正做到了民心相通。


篇三:中缅关系

经济全球化下,对中不的关系影响的

分析

摘要:不丹是亚洲以及中国外围国家中唯一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不丹对强邻中国审慎地保持着距离,然而不丹在外交上支持中国,两国也一直保持友好交往。不丹位于中国西藏亚东附近,人口不过70万,面积不足4万平方公里, 在全球人类发展报告中,不丹排名第140位。然而却是世界上公认的幸福国度。由于不丹一直受于印度的强力影响,中不的关系受阻,尤其是边界问题。但在经济全球化下,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香格里拉的国度,将会受外界更大的影响,我认为中不建交会在经济全球化下更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不丹 中国 经济 全球化 印度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大量流动,使各国经济紧密联系,日益互相依赖的经济现象。其根本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推动。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的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至相互依存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中国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而不丹是亚洲内陆国,与世无争的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肯定会收到巨大冲击。下面看一下经济全球化下分别对两国的影响,并产生了对于影响两国关系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 经过几十年的对外开放,201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货物出口和进口的全球排名分列第1位和第2位,商业服务出口和进口分别排在第5位和第3位。中国经济增速仍将高于其他经济体,这应当能为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提供支持。在最大投资国排名中,中国从第6位上升至第3位。而同期企业跨国并购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大宗并购集中在亚洲企业收购北美企业。

2008年的经济危机下,中国仍以稳定的经济增速维持本国稳定。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中国金融产业的风险.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更加无序,为国际资本投机提供了兴风作浪的机会,增加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另外,中国现行的金融运行体制方面存在的诸多弊病,容易造成中国金融机构在与国际金融大公司竞争时成为牺牲品.其次,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工业冲击巨大.目前,中国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与国际大集团相比,无论是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方面,还是在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尤其是新兴信息高科技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但在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中国能缓冲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是一个超级经济大国,扩大了对外贸易,根据优势禀赋的原理,中国拥有资本优势,而不不丹拥有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在全球化下更自由流动,不丹与中国的贸易也会更加频繁。经济全球化为以中国的国际资本开拓了寻求更高利润的地域和空间,中国可以投资到不丹进行基础建设的建设,增进两国的贸易和关系。

经济全球化的不丹

不丹是亚洲大陆的内陆国,被中印两大大国夹在中间,经济全球化也深入内陆对这个国家产生影响。但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太显著。

大多数情况下,中不仍以货易货的形式和帕里的朋友做买卖的。从不丹拉到中国来的,多数是虫草、红景天等高原药材;从中国运回不丹的主要是日用品,像热水瓶、毛毯、地毯、胶鞋等。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贸易方式,但两国仍然友好地贸易。

不丹是世界上唯一用国民幸福总值(GNH)代替GDP和GNP来衡量发展成效的国家。结果就是,每个不丹人都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每个人都可以享受11年的免费教育,看病也不要钱!非常重视保护环境。电力和旅游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但为了保护环境,不丹选择了建造地下水电站,并提高旅费以限制游客数量。如今,生活在首都廷布的人们也开始拥有私人汽车、卫星电视和电脑网络,但并未出现环境污染、犯罪剧增、人际疏离、就业紧张、普遍焦虑等一些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社会病。2013年使贫困率由2007年的23.3%降至15%看不到落后国家街头充斥的乞丐、游民,暗巷里也没有西方大国社会角落里流窜的娼妓、毒枭。放眼所及,是如瑞士般的优美谷地,从城镇到乡间,这里没有超级豪宅,也看不到不避风雨的破败房子。

中国可以借鉴不丹的政策,更有利于保护欢喜经环境,缩小贫富差距等发展的问题。

第二、三产业发展较快,2010年分别占GDP的42.7%和40.5%。水电资源丰富并向印度出口,水电及相关建筑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10年,不丹工业(包括电力、建筑业和制造业)总产值293.95亿努,增长12%,占GDP的40.6%。建筑业产值103.089亿努,增长38%,占GDP的14%。制造业产值63.24亿努,增长26%,占GDP的8.7%。对印度电力出口带动不丹水电站建设,电力行业逐渐成为经济支柱之一。2010年,水电产值127.636亿努,增长8%,占GDP的17.6%。2012年,入境游客105407人次,同比增长64.62%。印度是最大贸易伙伴,与不丹签有自由贸易协定。2010年,不丹进口额390.84亿努,出口额为293.24亿努。不丹对印进、出口额分别占总进、出口额的75%和89%。其他主要贸易伙伴有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中国等。其中,不丹与孟加拉国之间签有优惠贸易协定。

经济全球化下,仍然没有改变印不的贸易关系,印度仍然控制着不丹的经济,不丹石油消费全部来自印度;不丹生产的近九成的水电都由印度控制,主要出口对象也是印度。同时,印度为不丹开放16个过境贸易口岸。如果印度拒绝进口不丹的水电,不丹经济将遭受灭顶之灾。不丹实际已被印度控制。控制了不丹的经济命脉,不丹几乎失去了主权,政府也成为印度傀儡,这是中不建交不成最大的阻碍。即使2002年开始,制造业和服务业率先对外资开放,外资控股最高可70%,中国可以投资建设,但都困难重重。再加上不丹位于喜马拉雅山下,中不交通不便。中国在不丹建设公路更是受到诸多阻拦。

争议存在于不丹的西段,中段和东段(总面积大概是4500平方公里)亚东是中国和南亚次大陆贸易的窗口、青藏铁路的未来出境点,中段白玉地区远离交通主干线,战略地位并不显著。争议地区大多是的茂密森林,google earth上能看得很清楚,有开发的价值和可能),环境许可的地区还可以引入中国内地移民实边或进行旅游等开发,形成实际控制,为谈判中占优势创造有力的条件,同时也真正有利于中不建交(不建交不终止推进)。

不丹离孟加拉国只有不到100公里,中国一旦南下控制不丹和孟加拉国之间的狭长走廊就可以把印度一分为二,将其本土和印度东北部分割开(中国在西藏的西部边界距离新德里也不远)。这也不难理解印度对不丹的重视和控制了。不丹其实最适合成为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战略基地(尼泊尔人口太多,文化差异太大,不好控制)。与不丹建交,是中国很大的战略。

其次,不丹的货币与印度货币挂钩,印度的货币卢比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曾急剧贬值,这导致印度国内商品价格上涨。这波物价上涨潮也波及不丹的消费者。猪肉,以前的价格大概是12块一斤,现在大约涨了两成。一些印度的商贩还不收不丹当地的货币,如果一定要用当地货币结算,则需要另交两成的手续费。由于不丹向印度进口很多物资,银行一度出现挤兑印度卢比的现象。交通不便,很多东西卖不出。

国外物价上涨而传导到国内的问题。而对外开放还不仅仅带来这些。一些典型的例子就是汽车,不丹国内不产汽车,需要的汽车基本要从印度进口。不丹的人口大约有70万,而汽车就有六万多辆,去年一年进口的汽车就有8000辆左右,价值上亿美元。廷雷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富裕带来更多欲望。有些家庭有四、五辆车。”但问题是,由于不丹路况不好,很多车并不适应不丹的交通状况。因此,买这么多车未必就是实用的目的。进口大量的汽车之后,还需要进口大量的燃油。廷雷说,不丹将水力发电带来的电力卖给印度赚到一些钱,而这些钱却全被进口汽油的费用所抵消。他说:“我们出口清洁能源的获益,等同我们向印度进口肮脏燃油的成本。”

不难想象,印度就像美国一样得到霸权,控制一切。在这种情况下,不丹会更想倒向中国,请求中国的援助。这就是不丹一直对中国都是友好态度,也因此,不丹才没有被印度吞并的原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下,中不的邻里关系会变得更加密切。

然而,经济全球化对不丹的文化的冲击更加剧烈。由于要从印度进口一些商品,不丹人的生活已不可避免地和全球经济挂钩。手机和网吧在这里非常盛行,夜总会和迪斯科舞厅也开始出现。消费主义的文化已经在不丹兴起,人们的生活开始物质化,不丹人民的消费水平和需求都提高了。

中国可以借此机会,西藏的藏民可以与不丹人民做更高技术的产品的买卖。中国可以出口这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同时可以获得更宝贵的不丹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和基础建设的困难,中不的贸易发展还是发展缓慢。虽然中国不丹的第三大贸易国,但在经济全球化下,仍是无法改变印度对不丹的经济控制权。

中缅关系

总结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会促进中不关系发展,中不建交只是时间问题。但经济全球化无法改善中不的最大问题——印度的阻碍,在经济全球化下,不丹会成为巨大的牺牲国,成为印度的牺牲品。不丹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中国仍然要援助不丹,维持友好关系。

参考文献

[1]潘岳:《绿色GDP:如何挣脱现实“枷锁”》

[2] 朱在明.不丹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 朱在明.不丹列国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发布[N].人民日报,2005-03-31.

篇四:中缅关系前景的不确定性

中缅关系前景的不确定性

POTION

[摘要] 在缅甸2015年大选即将来临之时,奥巴马访问缅甸与昂山素季会面并公开发声支持其竞选总统。缅甸处于对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倘若缅甸如同日本、越南、菲律宾一样偏向美国,中缅关系将会恶化,对中国周边区域和平稳定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分析中缅关系的前景,希望能找到一条处理中缅关系的正确道路。

[关键词]中缅关系,美缅关系,昂山素季。

一、缅甸近代历史与近期政局变动 要准确分析中缅关系前景,必须对缅甸近期政局变动有一定了解: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60多年的殖民统治,缅甸获得独立,

1962年,吴奈温夺取政权,开始军人独裁统治。

1990年,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民盟)获胜,但军政府拒绝向民盟交权。昂山素季在选举后遭到军政府的长达六年的软禁,并数次入狱,其后仍被软禁。

2008年5月,缅甸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

2010年11月7日,缅甸依据新宪法举行20年来的首次多党制全国议会大选, 由于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未能参选,所以这次选举在国内外备受批评,被指存在舞弊行为。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季获释。

2011年1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缅甸,与缅甸反对派人士昂山素季进行首次会面。 2012年4月1日, 缅甸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当选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 2012年5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缅甸。

2012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

2013年6月,昂山素季在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明确宣布竞选缅甸总统。

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缅甸。

2014年11月14日,奥巴马再次访问缅甸并会晤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他谈及了缅甸宪法在总统候选人的资格限制问题,并提出质疑。他称,因候选人孩子是外国国籍而被禁止参加大选的法规毫无意义。这被看作是对昂山素季的支持。

2014年11月18日,缅甸议会宣布,由于时间仓促,无法修改现行宪法。该宣布,意味着缅甸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无法参加2015年缅甸总统大选。

2014年11月26日,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透露,缅甸议会已一致同意该国最高政治领导人就修宪举行会谈,各派别领袖将就修宪“六方会谈”。

二、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性

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其北部和东北部同中国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接界,东部与老挝和泰国毗邻,因此缅甸对中国本土和中国的南海战略都有很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缅甸若发生重大变化,中缅关系恶化的话,中国的南海战略和东南亚关系可能分崩离析。中国陷入日本、菲律宾、缅甸包围圈。

2、军事:缅甸政局的稳定能保证西南方(中国大后方)的稳定。中国有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经缅甸通到云南,在战争时期可以绕过马六甲海峡,避免马六甲海峡的封锁对中国石油造成的困境。

3、经济:中国向缅甸投资80亿美金,几乎是日本的十倍。在西方对缅制裁多年之后,中国企业在缅甸已拥有较大的先发优势。另外,缅甸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尤其是一些能源,是中国发展所必须的。

三、中缅关系继续友好发展 中缅关系继续友好发展,这个假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从中国与缅甸政府关系、中国与反对派关系和中国与缅甸民间关系来分析:

中国与缅甸政府关系:缅甸政府中国的“胞波”关系已经很长久了,其政府军的武器装备都是由中国提供;在缅甸政府被西方国家制裁时,唯有中国支持他,多次为其使用否决权。另外,中国是缅甸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投资国。李克强总理14日对缅甸进行了正式访问,同缅甸总统吴登盛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中缅关系,深化两国全面战略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中国与反对派的关系:中国也重视与反对派进行友好的外交政策,2013年中共中央主动邀请反对派人士来中国访问,课件中国正积极布局与反对派接触的务实外交。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也在所有公开场合都表达中国的重要性,“你不能忘记,中国是缅甸邻国,而美国相当遥远。”,“缅甸需要与全世界国家包括中国保持良好关系,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国家”。并且昂山素季在最近十一月份的一次对选民喊话中表示听说当地华人商家担心自己亲西方、所以害怕生意做不下去,对此她积极表态安抚,称将重视中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并确保与中国相互理解。

民间方面:中国与缅甸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僧伽在整个缅甸是非常受到尊敬的,中国的舍利子曾多次赴缅甸巡礼。另外,中国近年来多次对缅甸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许多华人在缅甸投资商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国与缅甸的民间关系也算相处融洽。可以看出,在缅甸2015大选后,中缅关系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可能性还是较大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地只相信好的方面,美缅关系也值得中国提高警惕和高度重视。

四、美缅关系友好,中缅关系恶化

担心2015大选后中缅关系恶化并非虚设的。首先,昂山素季与达赖喇嘛的交情颇深,曾于2012年5月和2013年9月两次会晤达赖,她被软禁的15年中,达赖也加入了呼吁释放她的运动,另外,其丈夫对达赖完全支持,主张西藏独立。倘若2015大选后昂山素季当选总统,联系西藏与缅甸的地理关系和昂山素季与达赖的私交,对中国边疆是个大的考验。

第二,昂山素季回到仰光是在美国民主基金会的支援下进行的,在领导反抗运动的过程中,她用西方势力提供的资金迅速在缅甸底层百姓中产生影响。另外,美英对缅甸实行经济制裁的主要原因也是为了支持昂山素季,因此,百度百科称其为“西方势力在缅甸的代言”并非没有道理。

第三,在反对派民众看来,长期以来中国是缅甸军政府的唯一支持者,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军政府早就垮台,缅甸的民主化早已实现。

因此,作为反对派领导人的昂山素季假如在2015大选成功当上缅甸总统,那么中缅关系恶化、缅甸倾向于美国的假设并非完全不成立的。

五、缅甸在中美间保持中立

这是第三个假设,这个假设不仅可能在昂山素季成功竞选总统后发生,也极有可能在其竞选失败后发生。

首先,缅甸内部有许多矛盾,无论是谁成为新一届总统,都要先集中精力解决国内矛盾,再考虑分边站的问题,其国内矛盾的复杂性和紧迫性都会难倒新一届总统:

1、缅甸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135个民族,长期以来,缅甸中央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武装冲突已成为影响缅甸局势稳定的重要因素。

2、缅甸许多城市现已启动的发展进程与落后的少数族裔地区停滞不前的现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

3、现有的政治派别意见分歧,一些党派甚至拥有军队并同政府军进行正面冲突。

4、毒品问题也是扰乱缅甸国内安定的一大问题之一。

另外,缅甸周旋于东西方之间,能获得太多的利益,这不仅昂山素季认识到,吴登盛也明白这一点:对于密松大坝,昂山素季明确表示反对中国水电企业的行为;而对于莱比塘铜矿,她又支持继续与中国企业有条件合作;吴登盛在2011年9月叫停投资额达36亿美元的密松电站专案,随后派出高官访问了印度、越南。2014年7月18日,缅甸铁道部发布消息称决定推迟建设中缅铁路,2014年11月26日,中缅铜矿复工取得部分进展。

因此,无论新一届总统是谁,缅甸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可能性非常高。

六、结语

缅甸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即使昂山素季因“修宪仓促”无法参加2015年的大选, 2020年的大选依然有很大可能成为新一届缅甸总统。另外,按照以上分析,即使昂山素季无法成为2015年新一任缅甸总统,缅甸新一届政府也有可能渐渐与中国不那么亲密,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保持中立。因此,无论即将举行的2015年大选结果如何,中国应更高度重视与缅甸的关系,妥善处理与缅甸政府和反对派的关系,正式缅甸政治结构多元化的现实,加强与其民间的交往,采取更积极主动的外交战略和灵活的策略,努力解决对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善中国缅甸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第一个假设的可能性,推动中缅关系继续友好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缅甸 2014年11月27日编辑版

2、百度百科:昂山素季 2014年11月19日编辑版

3、李理 《从偶像到领袖 昂山素季给中国出难题》

4、尹鸿伟 《昂山素季面临“政治悬崖”》

5、《美国拉拢缅甸 难撼中缅关系》 路透社(北京) 2011-12-09

6、《中缅“胞波”关系有新动力》 新民晚报 2014-11-15

7、刘申宁 《中国不希望缅甸快速变成欧美的棋子》 凤凰卫视 2014-11-24

8、《缅甸各派别领袖将就修宪“六方会谈”》 东方早报(上海) 2014-11-27

推荐访问:中缅战略问题论文 中缅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缅关系形势近状 缅甸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中缅关系》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中缅关系》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