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宏观经济走势

时间:2024-05-20 11:42:1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宏观经济走势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

一、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一)发展速度换档的风险

(二)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

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

(一)宏观调控效用递减

(二)金融“融而不通”带来的融资约束

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血脉如果不通,实体经济也很难有好的表现。近年来金融领域仍然存在融而不通、结构异化、脱实入虚、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等现象,对2015年经济发展不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三)房地产行业新常态化后的低增长

(四)全球价格下行将给经济增加通缩风险

(六)企业“三座大山”的压力持续发酵

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

(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

当前不仅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更要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稳增长要致力于为重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经济增长跌破底线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防止经济跌破底线和陷入通缩。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2015年应尽快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各项改革,推进更好发挥各类企业积极性的改革,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项经济增长要素相关的改革,使各项要素、各个主体能够释放新的活力来推动我国在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能保持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1.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抓住现在低通胀的时机,尽快推进水、电、气、油等价格改革,把凡是能由市场定价的都交给市场;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消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各项地方规定,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

2.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当前对地方财政的改革将使地方政府渐次退出经济建设领域,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主力军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培育一个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结构合理的企业体系。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制定中央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分类施策,提高企业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3.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要稳步推进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改革,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条件;推进金融机构改革,适当增加金融机构主体,促进金融机构间的有效竞争,以竞争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创新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鼓励企业更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要在金融领域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要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服务薄弱领域的金融覆盖,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中国资本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创造条件,为此要提升对外投资便利性,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体系。

4.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土地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工商业发展落地的载体,还是部分人群的资产,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土地改革要按照土地不同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分类设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建立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市场配置土地使用权,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降低经济发展中的土地成本。探索试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增加农民财产。

5.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首要的是形成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的主体是人才,要完善职务发明、技术入股等相关规定,让创新人才在创新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创新得到最大化利益;完善财税、金融、贸易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其次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创新真正面对市场,面对经济发展主战场。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能放则放,能推向市场的就推向市场。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来形成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公开透明的技术交易市场,让技术走向市场,同时也让市场来引导技术创新。

(三)抓住企业这一关键激发其发展动力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当前国内大量企业因产能过剩、成本过高、债务过重而喘不过气来,很多企业既没有生产动力,更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帮助企业消减三座大山的压力,激发企业活力乃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甚至为未来保存增长活力的当务之急。

1.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消化企业产能。过剩产能的消化一方面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需求的扩大来消化。从市场需求看,一方面可加大力度开发国际市场需求,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链而言,目前仅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缺口就达到8万亿美元,通过建立可行的融资方案,这些潜在需求可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深挖国内市场潜能,减少区域市场壁垒,通过打造无障碍的统一国内市场来消化过剩产能。

2.依法推进企业破产清算,消融企业债务链条。根据我们在地方的调研,很多债务链的形成并扩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导致其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的存在拖垮了债务企业,也拖垮了债权企业,不如迅速破产清算掉,这样债务企业的企业家也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而债权企业也能够拿回部分债权资金,结算自己的债务。

3.以“少取”、“减负”激发企业活力。在此关头,我们认为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从现实来看,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基本思路是 “多予少取”。多予,意指给资金、给项目、给行业准入、给补贴;少取则是实施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负担。


篇二:宏观经济走势

摘 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

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值、全球贸易政策变动等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增强,总体看,未来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

一、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三大风险

二是发展动力置换的风险。从旧的发展方式向新常态过渡,一个重要内容是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但转换过程如果发生动力断档,那将会给经济造成断崖式下跌的风险。当前依靠要素投入为核心的增长动力在弱化,新的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还没有培育起来;依赖投资、进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新的以消费为主的推动力还在上升;旧的支柱产业在衰退,新的战略性产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主导性、牵引力还没有充分发挥;旧的经济增长点在多年发挥作用后在削弱,新的经济增长点小荷才露尖尖角。发展动力一旦青黄不接,经济可能出现失速风险。

三是发展体制转轨的风险。不可否认,过去多年来,在赶超型的经济模式中国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发展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投资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系统,配之以开放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迅速赶超。我国也很早就意识到这套体制的缺陷,开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过度依赖高投资和进出口的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在经济“新常态”要求下,发展驱动力要从投资、出口转移到创新上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经济体制转型势在必行。体制转轨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动力程度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整个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程度,这种体制转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波动很可能使经济发展出现断层,从而影响发展速度,而未来几年恰恰是这样一个关键时点。 二、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六大挑战

三、中国宏观经济展望:平衡稳增长与调结构

面临宏观经济的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笔者对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持谨慎态度,稳增长的压力将更大。同时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中央提出要“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面临考验。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笔者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一)服务改革这一主题稳定经济增长

当前不仅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更要从改革的角度来看待稳增长,稳增长要致力于为重大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经济增长跌破底线的风险越来越大,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防止经济跌破底线和陷入通缩。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应尽快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各项改革,推进更好发挥各类企业积极性的改革,推进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各项经济增长要素相关的改革,使各项要素、各个主体能够释放新的活力来推动我国在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仍能保持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一是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降低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按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抓住现在低通胀的时机,尽快推进水、电、气、油等价格改革,把凡是能由市场定价的都交给市场;强化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消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的各项地方规定,建立统一开放的国内大市场。

二是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当前对地方财政的改革将使地方政府渐次退出经济建设领域,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主力军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为此必须通过改革培育一个自主经营、公平竞争、结构合理的企业体系。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尽快制定中央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方案,明确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分类施策,提高企业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降低各种准入门槛,减少对企业的不当干预。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

三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要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要稳步推进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改革,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条件;推进金融机构改革,适当增加金融机构主体,促进金融机构间的有效竞争,以竞争推动金融机构完善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创新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加快推进注册制改革,鼓励企业更多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要在金融领域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此要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服务薄弱领域的金融覆盖,发展普惠金融。要为中国资本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创造条件,为此要加快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对外投资便利性,建立支持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加快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土地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又是工商业发展落地的载体,还是部分人群的资产,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土地改革要按照土地不同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分类设计。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建立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通过市场配置土地使用权,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降低经济发展中的土地成本。探索试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增加农民财产。

五是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首要的是形成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创新的主体是人才,要完善职务发明、技术入股等相关规定,让创新人才在创新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使企业创新得到最大化利益;完善财税、金融、贸易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创新。其次是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创新真正面对市场,面对经济发展主战场。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能放则放,能推向市场的就推向市场。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来形成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立公开透明的技术交易市场,让技术走向市场,同时也让市场来引导技术创新。

(三)抓住企业这一关键激发其发展动力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当前国内大量企业因产能过剩、成本过高、债务过重而喘不过气来,很多企业既没有生产动力,更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帮助企业消减三座大山的压力,激发企业活力乃当前稳定经济增长甚至为未来保存增长活力的当务之急。

一是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消化企业产能。过剩产能的消化一方面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市场需求的扩大来消化。从市场需求看,一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开发国际市场需求,就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链而言,目前仅亚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的缺口就达到8万亿美元,通过建立可行的融资方案,这些潜在需求可以转化为现实需求,从而为我国相关产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要深挖国内市场潜能,减少区域市场壁垒,通过打造无障碍的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来消化企业过剩产能。

二是依法推进企业破产清算,消融企业债务链条。根据我们在地方的调研,很多债务链的形成并扩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该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导致其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的存在拖垮了债务企业,也拖垮了债权企业,不如迅速破产清算掉,这样债务企业的企业家也能轻装上阵,重新出发,而债权企业也能够拿回部分债权资金,结算自己的债务。

三是以“少取”、“减负”激发企业活力。在此关头,笔者认为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从现实来看,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基本思路是 “多予少取”。多予,意指给资金、给项目、给行业准入、给补贴;少取则是实施结构性减税,减少企业负担。

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我国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面对经济增速下滑,中央将坚持不进行大规模刺激,而是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经济管理手段予以应对。这种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发展效率,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从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篇三: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走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走势分析

2015年10月16日-17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中钢网、钢钢网、现代物流报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暨2016中国钢材市场走势展望”盛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女士发表了题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走势分析”的演讲。

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也套用一句钢哥钢姐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第二次来参加我们中国钢铁的高峰论坛。去年在郑州,我也有幸参加了我们的高峰论坛。

刚才大家很多嘉宾讲,我们度过了几个严冬了,但是从以上我们嘉宾致辞也好,还有在场的所有的钢铁行业的钢哥钢姐们,我觉得精气神还在。这个行业一直是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所以度过这样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在未来钢铁行业还会对整个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根据会议的安排,我来跟大家交流一下钢铁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明年大体的走势。刚才姚总经济师讲了整个“十三五”看得更远,我们看看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是个什么样子。

刚才姚总也讲了经济新常态,实际上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在谈经济新常态问题。我们大家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年都要召开,它一般不是重大理论的突破的这样一个会议,大家看到,我们的重大理论突破,往往是在十四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来解决我们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但是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本来是部署第二年的整个经济工作的这样一个会议上,为什么系统的阐述了我们国家的经济新常态的理论呢?把它详细的从9大特征,来阐述我们国家进入新常态。我的理解,就是我们不能再等了,我们必须让全党上下,全国上下各个行业理解我们中国到底进入了一个什么阶段,然后用习总书记的话说叫未雨绸缪,来引领事业,和认识这个新常态。所以经济新常态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所谓大逻辑就是你所有的工作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大的背景。

因为今天主要不是讲新常态,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钢铁业的发展,无论是现在还是整个“十三五”,可能都是在这样的一个大逻辑下面,它的特征是什么?总体来看,就是四大特征。第一增速的换挡,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我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70多个全世界的工业化的国家,做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不论你是早期的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还是现在正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到了这个国家,它的经济总量到11000国际元的时候,这个经济增速就开始往下走,我们叫经济增速下台阶。因为所有规律

证明,当它达到这样一个水平的时候,原来支撑它经济增长的所有动力机制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制度红利、土地红利、人口红利、环境红利、市场红利都在发生变化,我们经过36年的发展,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你让它永远高速奔驰下去,你是做不到的,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30多年9.8%的增长,在全世界的大的经济体的发展中还是很少见的。我们实现了,但是到了这样一个情况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没有到11000国际元,我们用国际元,各个国家的货币可以比较的这样一个国际元的单位来计算,我们差不多一万国际元左右,我们就到了这样一个时间的窗口,所以我们大家看到,原有的红利都在不断的削弱,甚至有些在消失,那么经济增速下台阶就是一个过程。

所以我们不去再追求10%、9%、8%的增长,我们的经济总量去年是63万亿,63万亿的7%是多少?和10万亿时候的10%是一个数量级吗?我们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大,我们再增长7%,甚至比它再低一点,我们的经济总量在那里,所以我们这样积极的去看。原来跳高是30公分,所有人一迈就迈过去了,60公分还能迈出去,但是100米栏呢?恐怕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跨过去,因为它的基数很大了。我们国家也是这样,我们今年很可能超过65万亿,将来到了70万亿的时候,我们的总量很大,增长了6%和7%已经是不得了,我们是仅次于美国,进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国家。我们这样来辩证的积极的看待我们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家的信心就更足。

第二个是优化机构,从我们过去单纯的更多的依赖投资,向消费和出口,和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我们的服务业的发展,我们促进消费的增长,更多的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的增长转变。

第三个是新的动力,我们原有的动力在消失、在削弱,我们新的动力是什么?我们给全世界人民做衣服、做鞋,但我们赚的是一点一点的苦力的费用,我们将来还能这样吗?因为你拼不过了,越南比你的劳动力还低。我今年到了越南去开会考察,越南的劳动力1500块钱还包括两金在内,我们能和他拼吗?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成果,难道我们的劳动力的这些人,不能分享吗?但是你已经拼不过他了,他的劳动力比你低的多,包括柬埔寨,包括洪都拉斯,这些国家比你们低的多,我们不能和他拼。我们靠新的动力,我们看日本也好、德国也好,包括我们的近邻韩国也好,他的经济增长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往更高收入的社会去发展,不是拼低水平的加工工业,往创新方面发展。韩国的汽车现在到了我们中国,到了很多国家,他的手机敢跟iPhone叫板的是三星,他就是靠创新。我们国家未来的动力就在于创新,所以为什么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我们中国再上一个台阶,除了我们要把传

统产业提升以外,还是要靠更多的创新,包括我们钢铁行业。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实际就是钢铁行业分销领域的创新,它创造了新的价值,创造了更高的效率。

第四个是多挑战。因为当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都不是问题,很多问题被掩盖了,大家都过得很滋润,但是当经济往下走的时候,很多矛盾就出来了。像现在我们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金融领域的、房地产领域的,地方政府债务领域的,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多种挑战可能都会凸显出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通过新动力、调结构,把这些挑战,把这些负面的东西,尽量的把它化解,所以这个是我们整个新常态面临的问题。当然我们钢铁行业,可能首当其冲,因为它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的行业。一旦经济往下走,钢铁业、煤炭业是首当其冲往下走的,它是顺周期的行业。经济周期好,它就好,经济周期一往下走,它就往下走。它跟我们吃的、喝的不一样,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都要喝,不是一个顺周期的行业。但我们钢铁业恰恰是一个顺周期的行业,再加上我们的出口也受阻,国内市场,包括国外市场都受到影响,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到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所以认识这样大的背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寻求行业的整体突破,才是我们钢铁行业面临的艰巨的任务。

我们再来看看,在这种新形势下,新的常态背景下,我们当前经济形势怎么样呢?我给它归纳,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三个比较大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但是我们的增速仍然在合理的区间。我们连续从2012年开始,我们经济从年均9.3%的增长,没有经过8%的时代,直接降到7.8%,2013年7.7%,去年7.4%,今年我们的预期目标是7%左右,我们看整个的经济是往下走的。那么今年实际上这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我们看上半年前两个季度,因为第三季度的指标还没有出来,可能在19号国家统计局要公布第三季度的增长的总体的数据指标。那我们看上半年,我们的经济国内生产综治较GDP同比增长7%,是在合理的区间。那么整体上来看,我们看这张图,就可以看出来,从2013年的一季度,还一直是在往下走,这样的一个下行的压力的大趋势并没有改变,所以今年上半年,我们取得7%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放眼望去,全世界有几个超过6%的呢?没有。包括一些新兴化国家,包括所谓的金砖五国里面,只有印度和中国,印度是超过了6%,中国保持在7%,甚至俄罗斯、南非和巴西也是金砖五国之中的国家,经济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经济增长也是乏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7%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全世界都是在金融危机以后的调整期内,而且调整并不尽如人意。

支持经济增长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就像我们开车一样,我们背后一定是要有动力来推动它的,这个7%增长的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我们经济学上,在分析短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形势的时候,一般用三大需求,或者我们通俗的讲叫三驾马车来推动它,或者拉着经济往前走,我们从这三大需求来看。首先看投资这驾马车,建国以来,包括改革开放以来,这驾马车跑得始终是最快的。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先把投资搞上去,把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建立起来,改革开放以后,投资这驾马车仍然是最快的。从钢铁行业就能看到,我们原来钢铁行业几万吨,现在是几亿吨,上的非常快,所以大规模的投资。

那么今年1到8月份,我们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这是个什么概念?我们看去年的这个时候,是增长了16.5%,我这张图上。但最高的时候,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5%以上,4万亿的时候,金融危机以后,我们出台了4万亿,高达27.9%,将近28%的增长,现在已经回落到10.9%,固定资产投资里面的几大板块支撑它的增长?我们从中国来看是三大板块。

第一制造业,我们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工厂,所以制造业的投资占到我们三分之一左右。第二房地产差不多占到23%左右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由房地产贡献的。第三基础设施建设,铁工基,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差不多也占到三分之一左右,这三大板块差不多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85%到90%,这三大块下来,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必然会下来。今年1到8月份,制造业投资增长只有8.9%,所有制造业里面大部分产能过剩,加上整个经济下行,加上我们出口受阻,所以我们的制造业的投资,所谓实体经济的投资仍然在下降,回落了0.3个百分点,和1到7月份相比环比回落了0.3个百分点,所以这是第一个板块。

我们再看房地产投资,最高的年份,前三年前,我们的投资仍然高达接近30%,今年的投资同比增长只有3.5%,从20%几接近于30%,今年降到了3.5%,增速比1到7月份又回落了0.8%。很多商业地产,住宅投资增长2.3%,这还是在我们去年的3月30号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出来,税收、金融,还有利率等等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今年的投资只有2.3%,基础设施好一点,因为它很大程度上是政府配置资源,比如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高速铁路的建设,还有我们地下铁路建设等等。今年基础设施的投资还相对好一点,但是比以前也下来了,这三大板块同时往下降的话,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大家想想也已经是非常勉为其难了。为什么?房地产原来有一些大家说是不是限购了?从去年我们所有的地方,除了北上广深以外,限购已经全部取消了,而且我们鼓励大家改善型的消费,但是我们有多少房子了呢?我所在的所做了一个分析,我们从2012、2013年左右,我们城镇家庭户已经户均一套房,从总量上,我不是说每家都有一套房,是总量上已经可以说是户均一套房。那个时候2013

年,我们的家庭户是2.3到2.4亿左右的家庭户,家庭不包括学生的,你在学校的集体户口,那不算,就算家庭户,我们有2.3到2.4亿个家庭户,那就说明我们已经有2.3到2.4亿套的存量房,和10年前、20年前,每家都没有房子相比还一样吗?房子不断的在盖。我们周边盖了多少房子?所以大规模的,高速投资的时期逐步的会过去,房子是给人住的,当大家都有房子的时候,你再投资它,它已经没有多少的升值价值,除了北京、上海除外,我们很多三线城市,现在的房子,它的冻销率很低了,它的区域化拉的周期很长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整个房地产投资下来了,制造业投资由于产能过剩也上不去。

我们看看我们的钢铁业就知道了,别说投资,我们还得化解产能,化解所谓的刚才说我们不叫落后产能,我们叫富余的产能,或者叫过剩的产能。

我们再来看消费这驾马车,今年1到8月份,消费品总额同比增长10%,比上半年增长了0.1%,这还是比较好的。这条线比较平,如果再拉长到30年,我们的消费增长不是最快的,但是比较稳,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它不会因为经济增长,我就大规模的上去增长个20%,经济下行就降到4%、5%,不会的。但是我们也已经在下降了,我们看去年的这个时候,大体在12%左右,我们再往前看,在4万亿计划的时候,差不多到16.9%,而且是实际增长,扣除了价格因素,所以这些年也在缓慢的下行,下行的速度不如投资那么快。

尤其是二季度以后,我们的消费反倒有一点上升,在国家的一系列的措施之下。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出口,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出口,它实际上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前两天海关总署的数据出来了,前三个季度,9月份,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了7.9%,本来今年预期目标是想增长6%,但是现在是下降了7.9%,其中出口下降了1.8%,所以今年我们的6%的目标能实现吗?很难。如果实现不了,它就拉了经济增长的后腿。本来是以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但是它是负的拉动,所以它是拉了后腿的。进口下降了15.1%,为什么?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经济往下走,进口量本来就少;再一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全部在下降,所以从进口额来看,进口量如果不变,由于价格的变化,它的进口额也在下降,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今年的外贸出口就面临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出口,现在碰到了更大的困难。因为我们的竞争力,有比你的劳动力的成本还低的这样的国家,他抢了一些订单。再加上综合的成本,还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以及世界经济整个的复苏缓慢,他进口量本来就少了,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出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那么现在已经到了9月份了,还有三个月,这三个月能够迅速的拉高,达到我们6%的增长吗?我个人认为可能比较困难,但是也可能到后三个月,我们会形成正的增长,虽然达

篇四: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预测

现在,我把眼光回到今天,看一看今年中国经济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变化。

增长的问题

中国经济从增长的角度,从今年看未来,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有底,但是没有高度。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很可能就像人们说的,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不会是一个“V”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一个“U”形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是“W”形的发展态势,它就是一个“L”形的发展态势。它是一个有底部的增长态势,由底要往上走,在未来若干年都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底”在哪里?就是“十三五”提出来的“6.5%”左右,这是我们党提出来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的最基本的速度,也就是说今年也好、明后年也好,中国经济都将在6.5%这个底线上面来增长。不会明显跌破6.5%,也不会明显高于6.5%,从趋势上看,从时点上看,会围绕着6.5%小幅度地波动。6.5%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最基本的目标,换句话说,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全国人民的一种庄严的承诺,因此,政府网想方设法都要让这个“底”守住。 而中国又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国家,它的独特性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它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从中央到村一级,有一个很健全的行政组织体系,这在世界范围之内除了朝鲜都是少有的。因此,一声令下,能够快速地在全国形成一个巨大的行政推力,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如果只有这样一个组织体系可能还不行。 第二,中国是一个政府还掌握着相当要素资源的国家,从土地、银行到矿产,甚至到人——比如说我们中国所有的聪明人、能人,大多数掌握在政府的手上,哪怕是民营企业家都挂上了各种的社会职务,他也纳入到政府的体系里面。所以,它能够运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运用自身所掌握的要素资源,来实现短期的发展。这是别的国家所没有的,所以它不会轻易地让GDP增速跌破6.5%这个底部。

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一些政策面上来看,我们同样能够看到中国经济在政策面上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货币政策方面,虽然利率杠杆的使用是越来越接近天花板,但是在其他货币工具方面的使用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降准这是一个还有很大空间的工具,现在18%左右,你降到10%左右的正常水平还有8%,降到15%的安全线,稍微这里要宽松一点,也还有3%,每降1%就可以增加超过1万亿的商业银行的高能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是有货币政策灵活运用的一定的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尽管前面讲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但从整个中国政府的角度来看,目前的负债率高的测算50%左右,政府自己说40%左右。不管是40%还是50%,甚至如果再加一块,也在世界正常范围之内,在大的经济体里面,中国政府的负债率也还是低的,美国接近100%,欧洲接近100%,日本超过200%,中国现在在60%以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还可以加杠杆。

看今年,第一、赤字水平由去年的2.3%提高到3%,规模达到2.6万亿,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第二、结构性的减税5千亿;第三,建立各种各样的政府基金,提出PPP的一些建设项目配套等等。PPP这一块纳入这个篮子里面的,就是公私合营的建设项目规模已经超过8万亿,各种政府性的基金也超过1万亿。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来守这个6.5%的。

从基本面上来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第一是工业化,第二是城市化,第三是信息化,第四是农业现代化。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一样也还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完成工业化、完成城市化、完成信息化、完成农业现代化,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方面,它能够创造出很多的需求,能够创造出很大的供给,这几个领域里面目前这个趋势还没有完结,只是

(来自:WWw.zW2.CN 爱作文网:宏观经济走势)

现在提出来要有更多的新型的分量。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还有一个增长的惯性。

大家知道城市化每增加一个农民变为市民,县一级大概是5万左右的公共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包括科教文卫;中等城市15万左右,大中城市20到更高一点不同。因此,从城市化水平,从目前户籍人口占40%左右要在未来5年提高到45—50%之间,有3亿人要变为市民,即已进城的1亿人要由农民变为市民,要解决户口落地的问题,城中村的还有棚户区的1亿人要变为市民,中部地区的工作了了城市群建设涉及到1亿农民要变为市民,3亿人在未来5年变为市民。大家可以想像他们的市民化一定意味着要有一个巨大的投入,粗略估计都是40万亿以上的投入力度,才能解决3亿人市民化的问题。

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说,它有一个增长惯性,守住底部应当说是有能力、有条件,也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它确实没有高度,或者很难达到昨日的高度,几乎已经不可能回到昨日的高度,某个季度、某个时段可能会,但是趋势上已经不大可能。我记得四年前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那时候我就说了中国已经告别两位数,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位数的增长阶段。当时从劳动力、市场、技术、结构、基数等几个方面讲,现在来看确实是如此。

因此,制约中国经济的这些因素不解决,它就很难恢复到之前的高度,而且即使解决了也很难,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很难解决。过去可以容忍的“带血的GDP”、“黑色的GDP”、“无效的GDP”,或者是“低效的GDP”,今后都不可能再实现,或者不可能再追求。过去如果10%左右的增长,如果你要简单地去估算一下,我想至少有2%—3%可能是跟这三类是有关系的。“带血的GDP”就是不顾生命安全的那种,大量地靠死亡或者伤亡去追求GDP的。“黑色的GDP”就是污染环境的GDP,“低效的GDP”就是生产出来堆在仓库里面,今天挖明天建,老是干这种无效的GDP,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我们要把这些抛弃,所以至少这2%—3%是永远回不来了。这2%—3%去掉以后,我们希望“创新”的因素能够快速地成长起来接替它,我们才能够重新回到相对高一点的,7%以上高一点的位置,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变化,那是比较难的。这就是中国的增长。

GDP增长今年一季度是6.7%,这是一个官方公布的数据,投资增长了10.7%,零售增长了10.3%,外贸还是下降的,但是它是靠信贷的大力度地扩张。大家知道整个社会融资的规模超过6万亿,银行的信贷投入超过4万亿,都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换句话说是靠钱堆出来的。但是这个钱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还走在路上,还没有完全地成为现实的推动力,但是有一部分已经进入了。

不管怎么说,一季度6.7%总体上还是一个下行,低于去年6.9%,也低于上一季的6.8%,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减缓的速度是放慢了,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二季度会怎么样?我想中国经济的增长,这几个因素如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它很难扭转下行。

第一是投资,投资如果不能稳定增长,经济也很难稳下来。眼下看投资是10.7%已经处于稳定了,比去年同期还略高了一点,高了0.3—0.4%。

第二是工业,工业从3月份的角度来看已经比1、2月份要回升了,但是从1—3月份来看这个5.8%应该说跟去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跟去年同期相比还略有回落。但是从趋势看,看到它有一点抬头的迹象。

第三是出口,一季度下降4.2%,3月份似乎有一点季节性和技术性两个因素影响回升,全年能不能扭转下降的局面也关乎到今年的增长。

按目前的趋势推断,二季度有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回稳,二季度有可能经济不再下行,可能在6.8%左右的区间,至少不会低于一季度6.7%。这就出现了阶段性的趋稳。下半年,如果目前的稳增长的政策效应能够进一步放大,那么下半年有可能在二季度的基础上面还会略有回升。全年就是6.7—7%之间,平均速度可能全年就是6.8%,有可能是这样一个增长态势。

有一个因素需要特别指出,非经济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可能在今年开始会变得更有

利一些,而不是不利一些。非经济因素一方面是指反腐败的这种非经济因素。前一时期更多是以治理乱作为作为反腐败的主线,未来除了继续不放松对乱作为的治理之外,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或者是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治理不作为。因为前一段在治理乱作为中间,派生出了一些不作为的倾向。

去年我到各个地方去走,跟一些老朋友见面,和地方政府的一些朋友见面,普遍得到的印象就是发展是第二位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以前那种扩张的冲劲、那种发展的热情明显地有所改变,就是心态改变了。他们开玩笑说“我们官员就怕开大会中间被人家叫出去,叫出去可能回不来了”。天天提心吊胆。

我也在政府呆过,也遇到过这种挫折,其实在政府部门呆过的人,在目前这个社会下要抓你一点问题,可以说90%以上的人都会被抓了,不可能没有问题。吃一顿饭可以抓你,你接受了5千块钱的礼品他可以抓你,以前我估计官员收个5千块钱的礼品可能不会是少数的,它可以追溯历史,现在肯定不能收了,但是历史上肯定收过,这个卡那个卡肯定都有。

有朋友说,过去有些人给他送过礼物,他虽然以前没有收过钱,但是到他家里去找一找,几瓶茅台酒是有的,这些茅台酒一算肯定够5千块钱了,这是实话。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担心安全的问题,所以叫做“快干不如慢干,大干不如小干,小干不如不干”,安全是第一位。新一程的经济里面谁要多干,矛盾集中在他那里,他是不是想提拔,大家就写他的告状信,所以一写信他就被抓起来了。所以以不得罪人为基本原则,因为一得罪人人家告你,你一进去就出不来了。所以现在开始,反腐败转到要治理不作为,要允许在干事业中出现的一些差错,这里有一个外部的来自上面的这种压力,可能会变为推动发展的动力。 第二,今年是换届开始的一年,地方政府开始换届,从乡政府到县、到市,陆陆续续进入到省一级,都已经进入到换届,新的一轮政治周期开启了。政治周期的开启一定意味着在一线干的同志,肯定要以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的一张成绩单去迎来政治国理政上的一定的保障度,这肯定是一个政治周期所带来的一个效应。 换句话说,这个地区无论是市还是省的领导人,特别是主要的领导人,都有一种“不能让这个地方出现太多的问题,不能让这个地方的经济太糟糕,要不然就入不了委,要不然就进不了局”,他就有这种政治的冲动,推动着他要把短期的经济尽可能地完成得好一点。 第三,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开好局又是大家一个普遍的心态,一些事情可能在开局之年不能太糟糕,也会转化为一定的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所以我们看中国经济的2016,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可能还要从非经济面上进一步地来分析问题,这样我们能够看到2016年的中国经济虽然是困难的一年,但是在困难中还是能够实现不跌破底部的发展。所以6.5—7%作为今年的目标守住,估计概率是比较大的,这就是增长的部分。

通胀问题

通胀,通胀的问题从整个中国经济各方面的环境来看,始终是一个问题。

一方面大量的钞票肯定会转换为通胀的压力,这些年的广义货币数量确实是明显增加,从2008年之前的可能就是40、50万亿,现在是已经超过100万亿,那确实有很大的增长。美国的经济总量是16万亿美元,M2的货币是10万亿美元左右,而我们经济总量刚过10万亿,但是我们广义货币的数量超过20万亿。虽然不完全可比,因为毕竟两个国家的货币化程度、发展程度不一样,所以不能仅用这个认为中国印的钞票比美国还多,但是至少说明中国目前的货币超发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这个结论是不会改变的。它始终就会对物价形成一定的压力,最终一定会通过通胀来消化掉这些超发的货币,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哪个国家都改变不了的。你超发的货币最终就是这个钱不值钱,不值钱不就是通货膨胀吗?

第二,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坏账、各种各样的债务,最终的解决也要通过通胀来冲销,这是始终存在的一个因素。

第三,我们很多价格不合理,肯定也还要调整一些价格,涨价的一些因素也还存在。 第四,各种不可预见的因素,气候问题、外部世界的问题等等,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通胀问题。

所以对“通胀不掉以轻心”这句话我认为时刻还是要记在心理,对于政府主要的领导来说,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对于老百姓来说都要记住。也就是说我们始终面临着钱可能贬的风险,所以对于通胀不能掉以轻心。

对于眼下中国来说:

第一,市场供求关系还是供大于求。目前通胀压力更多的还是由于气候的问题和某些商品的问题造成的,猪肉价格、蔬菜价格大幅度地上涨,造成了短期通胀由1%到2%的变化,现在一季度是2.1%的通胀水平,比去年的1.4%提高了0.7%。应当说,短期是由于这些因素都释放出来。长期的一些因素并没有释放出来,但是始终还是有压力,但是从未来几年来看,中国更大的问题还不是通货膨胀。换句话说,通胀还构不成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因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现在还是供给大于需求,因此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面,不大容易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中国目前从总体上看,上游产品还没有改变下降的局面,PPI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49个月还处于下降,一季度下降为4%多一点,3月份当月下降为4.3%,未来要由降转为增还要一定的时间,来自上游涨价的压力眼下也还不大。

第三,外部世界虽然变化了,一些大宗商品价格短期有些波动,但总体上看,相对于过去来自国际的涨价压力,应当说还不是很大,输入性的通胀压力不是很大,美元属于相对的强势,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还是受到强势美元的压制。

第四,中国目前的通胀从性质上看属于成本推进型,而不是需求拉动型,两者对通胀释放的机理不一样的。成本推进型是渐进释放,需求拉动型是急剧释放,性质上看也不会短期快速地释放出来。

结论就是,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中国依然还处于温和通胀型,也就是2—3%之间变化的概率相对大一些,明显高于3%的概率小,明显高于5%的概率更小,这是从温和到中度还需要一定时间,中度到高度那就更需要时间。对于通胀问题,短期还不需要作为一个主要的问题。作为长期来看,你还是要防范,要去划界,要逐步地来解决这些超发的货币、这些债务,这些去产能,去掉这些方面的一些问题所带来的通胀因素,这些问题可能还是需要去解决。

房地产问题

房地产的问题大家很关心,房价到底会怎么样变化,房地产的形势到底会怎么样的变化。从总体上看两句话:第一,房地产增长时期还没有结束,但是黄金期可能已经结束了。第二,房价上涨趋势也还没有结束,但是大幅度上涨的这种暴涨的趋势,或者是暴利的时期已经结束了。

基本的理由是,从房地产的形势来看,只要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这三个趋势没有结束,中国的房地产就依然还处于一个增长时期,只是增长率在回落,而不是进入到一个增长率由正转为负的长期趋势。从房价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基本的消费需求依然还比较强烈,改善性的消费需求还更强烈,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受到了抑制,因此,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它还会推动房价的上涨。但是暴涨暴利的时期确实已经结束了,一方面房地产的成本已经大幅度上升,因此它的利润空间也被成本挤掉了一块,另外一方面各项政策的完善也相应地压制了一块价格的上涨和暴利的获得,特别是未来随着房产税的出台,一定会极大地抑制投资、投机型的住房需求。因此,也会对这一块涨价的压力有一个明显的减弱。

未来房地产的变化,更多会随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居住环境,而发生差异性的变化,一线城市房地产总体上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状态,因此,它的增长如果有相应的政策,肯定还是会增长比较快的。问题是由于土地等诸多制约条件,因此他们

的增长也受到一定的抑制。这些地方由于供不应求,所以涨价压力始终是存在。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目前是供大于求,全国7亿多待销售面积大多数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他们是需求远远跟不上供给,而未来来看,需求也不会明显增加,因为对三四线城市而言,经济发展的恢复程度,经济发展未来的增长点远不如一线城市,远不如条件更好、产业更集中的城市。所以未来更多的会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形成更好的一种发展局面,但是三四线城市可能会继续面临困难,不会发生很快的变化。这是房地产形势的总体的变化。

房地产什么时候会结束增长,房价什么时候会真正转入下降?就是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这三个趋势结束之后就会发生变化。这三个趋势什么时候结束,我估计5—10年之后就会发生改变。5—10年之后中国的工业化大致完成,中国的城市化也接近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中国人口也由增长转为下降,那个时候死亡人口大于出生人口,所以中国人口的总量可能到14.5亿或者是14.7亿的时候,开始转为逐步的下降了,而不是再往上涨15亿、16亿??。 到那个阶段,那就意味着卖房的人大于买房的人,市场就会发生根本性的逆转。而眼下这个趋势是可以预见到的,因为对于大多数的城里人来说,未来的家庭住房会由目前的一套变为两套、三套,它会多出来,一个年轻的家庭将来会接收自己父母的两套住房,女方、男方各接收一套,这是未来房地产会多出来的发展趋势。

至于最近一段炒出来的温州20年的期限这些东西,那完全是因为对政策理解的不正确、不全面。70年不变、70年到期自动延期,至少是政策上明确的。中国虽然土地不是私有的,但是在这70年之内确实是不会变。70年之后会不会变化?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住房至少没有多少住房它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70年,所以这是一个肯定就没有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在没有到70年之前就要重新建设、重新改变。第二,70年以后中国的政策也一定会改变,也不会像今天这个政策。所以未来政策也一定会有变化,变化是什么变化?未来住宅土地一定会逐步地私有化,这是肯定的一个局面,至少现在不会,基本国情决定的。但是到未来住宅的土地一定是会变成私有化,因为农民本身宅基地已经鼓励它可以流通、可以抵押,这已经属于私有化的一个趋势。未来城里面的宅基地当然也要完全解决给个人,而不是城里人买的只有地面上的所有权,没有地下的所有权,这都不对的。因为目前大家都已经交过钱了。

从这个角度去说大家也不用去担心70年以后,像现在温州说的按房价的1/3补交土地出让金,这是不对的,这也不大可能发生。只是现在温州可能也只是一个炒作,土地主管部门,目前经济困难下面可能想向消费者去要一点钱,但是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所以大家看到新华社发表文章质问这个问题,很多的媒体在发表声音,这两天还在争论这个事情。不管怎么说,

这个政策70年到期以后的政策,目前是自动延期,没有补交费用的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政府做一些改变那完全他们自己的作为,不是国家层面的问题。

所以对于买房的人来说,对于想投资房的人来说,都要自己作一个总体的判断,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我记得在15年前,我在统计局当发言人的时候,那时候底下那么多人,当时有人问我“你觉得买房好还是买车好?”那时候我说“买房要早,买车要迟”后来果然被我言中了,早买房的人肯定有好处,早买车的人肯定要吃亏。基本的逻辑是,买房是中国供给世界需求,买车是世界供给中国需求。这样一个逻辑决定将来车是越来越便宜,房子是越来越贵,肯定是这样一个逻辑,果然是这样的发展趋势。好多人说“哎哟,那时候你帮我节省了很多钱,我挣了很多钱。”

汇率问题

现在我们最需要防范的风险当然就是汇率风险,汇率风险肯是一个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这里面提出来了自己的钱和别人的钱都要出去的这样一个判断(见下图),意味着我们的外汇储备将会逐步减少,意味着人们对外汇的需求将会逐步增多,这样一个基本的

推荐访问:汇率 寡头 杀手战略 16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宏观经济走势》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宏观经济走势》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