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改革开放论文

时间:2024-05-18 18:04:2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改革开放论文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篇二:改革开放论文

查字典论文网为您编辑了“中国经济论文改革开放对中国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论文改革开放对中国中国经济的影响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改革开放对中国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篇三:改革开放论文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伟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0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和开始起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改革开放的30年,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让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雄伟壮观。

关键字: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富裕安康 雄伟

一、改革开放思想的历史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会发现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邓小平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对外开放,邓小平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等不同角度做了论述:其一,回顾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其二,面向现实,“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 自守是不可能的;其三,展望未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

离不开世界” 。

(二)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次革命的特点在于:其一,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其二,这种革命不再采取阶级对抗的形式。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三,这种革命是为了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道路。其四,这种革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自觉进行的。

(三)关于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邓小平对改革目标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改革伊始,他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做了高度概括,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内涵越来越清晰。l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富强、民主、文明”就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关于改革的任务,邓小平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二、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改革开放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我们对社会主义基本属性的认识由计划经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逐步深化发展为内涵更加丰富的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等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最鲜明的特征

就是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发展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这条道路的内涵正是在我们不断“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探索与开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根本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

这些年来,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承载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现代化航船能够破浪前行,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这条道路上万众一心,团结奋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历史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努力发展对外交往,以建立坚实的经济基础。我国的经济总值已是名列世界前茅的了,虽然人均GDP上不去,但我相信经过中国的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最好的证明,归根到底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都有着飞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的我们已经从昔日破旧的茅屋中迁入了一栋栋整齐美观的高楼大厦中;从原来的温饱问题转化到如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问题上来;从当年人们对

太空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神七”上天,“嫦娥”奔月,一跃成为世界上第四个飞上太空的国家;从刘长春只身参加奥运会到我们在自己国家举办奥运会?? 在文化科技方面,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并且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1986年,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在政治方面,我国对外交往奉行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并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七年后中美又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以上三方面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四、 总结

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尤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我们党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总之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参考文献:

【1】 钟玉海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

【2】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9/26/content_10033977.htm;

【3】 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3e99b702c2d39fd2;

【4】 中国统计年鉴 2007[M].

篇四:改革开放论文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

摘要:1978年至今,中国发生了5000多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

把握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进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 改革开放的历史起点

改革开放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为标志?按照已经规范的界定,改革开放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这次全会(在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基础上),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而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新时期的开始,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创立的标志。

第二 拨乱反正的调整

1976年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主要工作是拨乱反正。拨乱反正是全面的,涉及到思想理论、政治生活、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拨乱反正虽然还不算改革开放,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的展开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推动下,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并开展全面的平反工作。到1982年底,涉及300万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受到株连的干部群众得到解脱。同时,还采取措施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摘掉地主、富农分子的帽子,为国民党投诚起义人员落实政策,将小商、小贩、小手

工业者等劳动者同原工商业者区别开来,支持各民主党派恢复活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等等。这就为有效地调动社会各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改革开放和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了正确的总结,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的评价,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

在此期间,针对1977年至1978年这两年中出现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情况,1979年4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坚决纠正前两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的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影响,实现国民经济的调整。

第三,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的进程

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中共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这期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进行探索。十二大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在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决定》精神指导下,重点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时,在计划、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商业、劳动工资等方面,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第四,打开长期封闭半封闭的大门,实行对外开放。

1978年8月12日,中日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外交成就,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条件。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深入发展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是改革开放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深入发展的阶段。把握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进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基本进程。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十三年的总体态势是: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波澜壮阔。基本过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低潮开始,受命于危难之际,治理整顿,对内稳定局势,对外打破制裁;1992年南方谈话打开通途,十四大开始改革开放新阶段,同时抑制经济过热现象;1997年十五大召开,全党高举旗帜,开拓创新,战胜国际国内各种困难,创造众多业绩,书写华彩乐章。 第二,邓小平

改革开放论文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科学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将其写入党章;二、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

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也成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第三,这一阶段改革开放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全面和深入展开的。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庄严宣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框架,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投资、价格、社会保障、住房、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体制的改革。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努力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

第四,这一阶段对外开放的特点,是扩大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邓小平时期,开始了对外开放的进程。十四大之后,则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1990年,邓小平提出要把上海当作一张王牌抓起来。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从而掀起了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潮,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发区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一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到1993年,全国对外开放地带总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包括339个县市、3.2亿人口。1986年7月10日,我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到2001年12月11日,终于正式加人WTO。这一场世界罕见的马拉松进程,持续了整整15年零5个月。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十六大规范了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等六种执政方式,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沿着科学发展道路继续推进

从十六大以来,是改革开放沿着科学发展道路继续推进的阶段。把握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进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提出科学发展观,把深化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结合起来,是这一阶段改革开放最大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第二,这一阶段的改革开放,是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主线不断深化的。l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两个《决定》在标题上的一词之差,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完善"的要求,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金融、财税、投资、价格、科技等领域改革取得新的成果。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第三,稳步推进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等也稳步推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作用,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加强立法工作,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办商制度,制定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防商制度的意见,加强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坚持在重大决策前 进行协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和改进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推进依法行政。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投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六大突出地把执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上。2004年10月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2005年1月14日,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命题,随后把它作为了党的建设的主线。从2005年1月到2006年6月,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的各方面建设都作出了改革创新的努力。颁布了《深化干部事制度改革纲要》,集中出台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以及干部任期制、交流、回避、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制定了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建立了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十七大后实行了党代会代表任期制。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作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决策,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推荐访问:改革开放论文500字 改革开放的意义 毛概改革开放经济论文 毛概改革开放论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改革开放论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改革开放论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