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时间:2024-05-18 20:39:4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第一、构成项目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以及毕业论文结论

附属于正文,在毕业论文结束语中出现,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0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0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0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1.5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项目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提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也可附上毕业论文致谢词。

(11)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

(12)页码

篇二:论文标准格式(例文参考)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专科生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 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及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学习中心 成绩

2010年5月1日

摘 要

目前,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融合移动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前景普遍被业内人士看好。本文讨论了移动电子商务的概 念、功能及其实现技术,深入分析了在我国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问题及对策,预 测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发展问题,现状与展望

(注意:内容控制在400字左右,篇幅占3/4页)

页面设置

页眉页脚

目 录

摘 要 ...................................................... I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 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

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 1

1.1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1

1.2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1

1.3移动电子商务的功能........................................... 1

1. 4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 2

1.4.1 无线应用协议(WAP).................................... 2

1.4.2移动IP................................................. 2

1.4.3“蓝牙”(Bluetooth)..................................... 3

1.4.4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 ................................. 3

1.4.5移动定位系统 ........................................... 3

1.4.6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 ............................... 3

1.4.7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 ..................................... 4

第2章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6

2.1带宽不能满足移动电子商务的需要............................... 6

2.2线下配送系统有待完善......................................... 6

2.3资费的问题................................................... 6

2.4安全问题..................................................... 6

第3章 移动电子商务现状 ...................................... 8

3.1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8

3.2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 8

3.2.1运营商 ................................................. 9

3.3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业务种类.................................. 10

3.4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与欧洲、日本的比较.................. 10

3.5中国发展移动电子商务的制约因素.............................. 12

第4章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 14

4.1移动电子商务的十大发展趋势.................................. 14

4.2发展中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几点建议.............................. 16

4.2.1从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来看 ................................ 16

4.2.2从内容和服务提供商的角度来看 .......................... 17

4.2.3从国产手机制造商的角度来看:实现手机的兼容互通 ........ 18

总 结 ..................................................... 19

参考文献 ................................................... 20

致 谢 ..................................................... 20

第1章 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1.1移动电子商务概述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无线设备进行B2B(企业对企业)或B2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相对于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具有的优势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完成任何操作。

1.2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

移动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是灵活、简单、方便。它能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设备的选择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他们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使用智能电话或PDA查找、选择及购买商品和服务。采购可以即时完成,商业决策也可实施。服务付费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可直接转入银行、用户电话账单或者实时在专用预付账户上借记,以满足不同需求。通过个人移动设备来进行可靠的电子交易的能力被视为移动因特网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1.3移动电子商务的功能

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完善组合创造了移动电子商务,但真正推动市场发展的却是多种多样的服务。移动电子商务能够提供以下服务:

1、银行业务: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户能随时随地在网上安全地进行个人财务管理,进一步完善因特网银行体系。用户可以使用其移动终端核查其账户、支付账单、进转账以及接收付款通知等。

2、交易: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即时性,因此非常适用于股票等交易应用。移动设备可用于接收实时财务新闻和信息,也可确认订单并安全地在线管理股票交易。

3、订票:通过因特网预订机票、车票或入场券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主要业务,其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从因特网上可方便核查票证的有无,并进行购票和确认。移动电子商务使用户能在票价优惠或航班取消时立即得到通知,也可支付票费或在旅行途中临时更改航班或车次。借助移动设备,用户可以浏览电影剪辑、

阅读评论,然后订购邻近电影院的电影票。

4、购物:借助移动电子商务技术,用户能够通过其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网上购物。即兴购物会是一大增长点,如订购鲜花、礼物、食品或快餐等。传统购物也可通过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改进。例如,用户可以使用“无线电子钱包”等具有安全支付功能的移动设备,在商店里或自动售货机上进行购物。

5、娱乐:移动电子商务将带来一系列娱乐服务。用户不仅可以从他们的移动设备上收听音乐,还可以订购、下载特定曲目,支付其费用,并且可以在网上与朋友们玩交互式游戏,还可以为游戏付费。

1. 4实现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

1.4.1 无线应用协议(WAP)

WAP是开展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WAP,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真正实现不受时间和地域约束的移动电子商务。WAP是一种通信协议,它的提出和发展是基于在移动中接入Internet的需要。WAP提供了一套开放、统一的技术平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很容易访问和获取以统一的内容格式表示的Internet或企业内部网信息和各种服务。它定义了一套软硬件的接口,可以使人们像使用PC机一样使用移动电话收发电子邮件以及浏览Internet。同时,WAP提供了一种应用开发和运行环境,能够支持当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AP可以支持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无线设备,包括移动电话、FLEX寻呼机、双向无线电通信设备等等。在传输网络上,WAP也可以支持目前的各种移动网络,如GSM、CDMA、PHS等,它也可以支持未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许多电信公司已经推出了多种WAP产品,包括WAP网关、应用开发工具和WAP手机,向用户提供网上资讯、机票订购、流动银行、游戏、购物等服务。WAP最主要的局限在于应用产品所依赖的无线通信线路带宽。对于GSM,目前简短消息服务的数据传输速率局限在9.6kb/s。

1.4.2移动IP

移动IP通过在网络层改变IP协议,从而实现移动计算机在Internet中的无缝漫游。移动IP技术使得节点在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无需改变它的IP地址,也不必中断正在进行的通信。移动IP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

篇三:标准论文格式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范文

目录

摘 要 ..................................................................................................................................................................................................2

1. 引言...........................................................................................................................................................................................3

1.1. 问题提出 .............................................................................................................................................................................3

1.2. 相关概念 .............................................................................................................................................................................4

1.2.1. 校际协作学习 ...........................................................................................................................................................4

1.2.2. 支持工具 ....................................................................................................................................................................4

2. 文献综述..................................................................................................................................................................................4

3. 研究设计..................................................................................................................................................................................7

3.1. 研究过程 .............................................................................................................................................................................7

3.1.1. 文献调研 ....................................................................................................................................................................7

3.1.2. 确定工具分类 ...........................................................................................................................................................7

3.1.3. 设计问卷 ....................................................................................................................................................................7

3.1.4. 问卷调查 ....................................................................................................................................................................7

3.1.5. 访谈.............................................................................................................................................................................7

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7

3.2. 研究方法 .............................................................................................................................................................................8

3.2.1. 文献调研法 ...............................................................................................................................................................8

3.2.2. 问卷调查法 ...............................................................................................................................................................8

3.2.3. 访谈法 ........................................................................................................................................................................8

4. 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的有效性分析 ............................................................................................................................8

4.1. 总体分析.........................................................................................................................................................................8

4.2. 三类最重要的工具.....................................................................................................................................................10

5. 结论与建议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摘 要

近年来,国内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关注逐渐增强,但是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对于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析比较少。本文以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的研究性子课题?全国初中‘百间教室’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实际经验总结,提出了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类方法。并且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发现以下三种支持工具的有效性比较高:1)上传、保存和显示资料的工具;2) 制作研究报告、表达小组完成任务情况的工具;3) 评价小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小组协作水平和个人贡献的工具。最后根据上述的分析,得出了两点结论,并提出了两点建议:1)应当充分重视对协作主体的前期分析,并依据有效的前期分析指导支持工具的设计与开发;2)不能忽视以下三类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培养协作技能的工具,上传、保存和显示资料的工具以及记录活动日志的工具。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我国今后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校际协作 协作学习 支持工具 有效性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随着校际协作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关校际协作学习的研究也成为了近年来远程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为了提高国内学生的合作、创新、问题解决、利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全国各地区间教育文化的均衡发展,2006年5月,笔者参与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正式启动,该项目作为陈丽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合作项目:“百间计算机教室创新教学应用的有效模式及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和规律的研究”的子任务,基于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协作学习的理论,按照初中学科教学大纲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标准,以“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协作学习平台”为交流、共享和协作的桥梁,设计并组织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的协作学习活动。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的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以及组织。其中,网络资源和支持工具的准备是协作学习活动组织的一个部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支持工具是活动过程的重要支撑部分,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心设计的支持工具做支撑,协作学习难以实现,协作学习活动也难以顺利开展。尤其在我国中小学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协作学习经验和能力都有限的情况下,做好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活动的资源与支持工具的设计尤为重要。而文献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外关于协作学习支持工具的理论研究很少,国内外实践中提供支持工具的校际协作学习项目也屈指可数。因此,项目组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探索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设计与开发的相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工具进行了设计与开发,本研究是在活动顺利开展后,对教师和学生使用这些支持工具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对本次活动设计与开发的支持工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进一步为今后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提供指导。

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为协作师生提供哪些类型的工具,哪些类型的工具是最需要的、最有用的因此必须提供的,在设计与开发支持工具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主要依据活动任务和对协作学校师生的前期分析,设计和开发出了需要的支持工具。本次活动中提供的支持工具包括:为参与活动的师生提供了各种网络资源、认知工具、沟通交流工具和反思评价工具;提供了足够的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料, 供活动者查阅、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完成活动所需要的“脚手架”结构, 引导活动者逐层逐步地将活动任务研究清楚;指导活动者的小组讨论、协作研究并将协作学习的结果利

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表达,以帮助他们完成不同层次的协作学习活动。

本论文针对本项目开发的支持工具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据此针对校际协作学习支持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组织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时,在活动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前期的分析工作,应该依据有效的前期分析指导支持工具的设计与开发,并且除了依据前期分析设计与开发支持工具外,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不能忽视设计与开发三类工具:培养协作技能的工具,上传、保存和显示资料的工具以及记录活动日志的工具。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今后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工具的开发提供参考性和可借鉴性。

1.2. 相关概念

1.2.1. 校际协作学习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是指利用互联网开展校际共同主题学习活动,并关注在不同学校间学习的差异性,相互利用这一差异开展学习活动,如开展基于共同主题的调查研究或作品创作,以及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在具有这种特征的学习活动中,参加学习的伙伴之间表现出一种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和合作的关系,由此称为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 1

1.2.2. 支持工具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的主体、团体和客体以及将三者联系起来的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共同构成了活动系统。根据活动系统的涵义,基于共同主题的校际协作学习活动至少包括七个基本要素:活动主体(师生)、支持工具、任务、协作策略、协作小组、小组分工和活动成果。这里的“支持工具”(scaffolds)是广义层面的意义,不仅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工具,即有形的认知工具,如在线笔记本、检索工具、在线字典、日历、学习日志、聊天室和各种即时通话工具等,而且指方法、模型、资源、脚手架等抽象工具。这些支持工具有益于参与活动的学生查找、获取和处理信息,交流协作,以具体的方法组织并标注理解和评价效果。本次“全国初中‘百间教室’学校间协作学习活动”的支持工具正是这种广义层面上的涵义。 32

2. 文献综述

文献期刊的调研主要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Google展开,调研时间范围为1990~1

2徐晓东.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2005.1.总第216期 马秀芳 柯清超 曹玉.以活动为中心的专题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5.5总第220期

3钟志贤 张琦.论学习环境中资源、工具与评价的设计.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6月

2006年,调研目的是:分析前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分析研究中取得的进展,调研目前国内外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的定义、内涵以及分析方法,分类方法等内容。搜索的关键词包括:校际协作学习、校际协作学习活动、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协作学习活动工具、collaborative learning、collaboration、telecollaborative 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

经过文献调研,笔者发现国内外有关协作学习活动的资源与支持工具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少部分的研究将关注焦点放在校际协作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有形的认知工具即技术设备上,如在线笔记本、检索工具、学习日志、电子白板、编辑工具、通信软件、视/音频会议、BBS、E-mail、聊天室和各种即时通话工具等,已有的研究也是基于这种有形的工具而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及分析。而对方法、模型、资源、脚手架等抽象工具的关注却是比较欠缺的。

基于活动理论的启示,1999 年,Gifford&Enyedy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议,以活动为中心设计和分析CSCL(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活动处于整个模式的中心位置。它要求CSCL系统的设计应该集中于设计活动,以学习活动来促进学习者培养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并通过利用中介资料和仿真社会结构开展具有目标指向性的活动。基于这一观点,无论是其他的社会行动者还是文化工具都可以被认为是活动过程中支持学习者协同学习的资源。

为此,基于活动理论和Gifford&Enyedy的思想,华南师范大学的马秀芳、柯清超、曹玉老师设计了以活动为中心的专题协作学习系统(Activity-centered and Theme-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ystem,简称ATCoLS)。系统的设计思想如下:

1. 分析基于专题的在线协作学习的特点及其包含的所有可能的活动,得到ATCoLS

系统应该设计的活动类型。

2. 分析完成所有这些活动可能需要的辅助工具和相关资源,得到ATCoLS系统应该

设计的工具和资源。

3. 分析、概括基于专题的协作学习的特征,特别是其过程和产出。

4. 综合以上分析结构,形成ATCoLS系统设计框架。

他们通过基于专题的在线协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活动分析结果,提出了为完成这些活动可能需要的辅助工具和相关资源的类型,这个分类方法中没有与培养协作技能相关的工具,按照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Johnson, D. W. & Johnson, R. T.)的理论,协作技能的培养是协作学习的一个关键要素。他们认为:协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协作学习有五个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面对面的促进性交互作用445 Bernard R. Gifford, Noel D.Enyedy. Activity Centered Design: Towar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SCL [DB/OL]. http://www.gseis.ucla.edu/faculty/enyedy/pubs/Gifford& Enyedy_CSCL2000.pdf

5马秀芳 柯清超 曹玉.以活动为中心的专题协作学习系统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5.5总第220期

推荐访问:标准的论文范文 汉语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论文格式模板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论文标准格式范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论文标准格式范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