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人砂互依”:民国时期青岛海砂开采与城市建设(1929—1937)

时间:2023-07-11 21:55:1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董书凯

(青岛大学 历史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彼此因应是城市环境史研究的重要领域。研究多聚焦于内陆城市与陆地生态系统之互动,而对沿海城市与海洋生态系统之关系则关注较少。有鉴于此,本文拟对近代青岛采砂活动加以考察,聚焦沿海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流动及其影响,以期勾勒近代青岛城市与自然彼此因应、双向渗透的生态图景,进一步展拓环境史的研究视阈。

青岛依海而建,因海而兴。枕山襟海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青岛优越的自然禀赋。从海防重镇到贸易良港,蜿蜒旖旎的海岸线在这座城市的百年蜕变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海砂在海陆之间辏集成滩,为大众提供了远离喧嚣、拥抱自然的理想场所。海砂不仅是愉悦身心的载体,更是形塑现代都市的创造力量。潜藏于历史洪流下的海砂是近代青岛与周边自然界彼此作用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青岛海滩呈袋状分布于各较大海湾的湾顶区[1],如:浮山湾滩、八大关滩、汇泉湾滩。沿海多砂滩与青岛特有的海岸地貌有关。岬湾基岩海岸是青岛海岸地貌的重要类型之一,此种海岸岬角与海湾呈“锯齿状”相间分布。海湾顶部因充填堆积形成宽阔平缓的“凹弧形”砂滩。周边陆上和海岸的侵蚀剥蚀来砂是湾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2]受岩石性质及风浪侵蚀作用,加之市区以东以南海岸属面向开阔海域,其所受风浪侵蚀作用更为剧烈,故海岸堆积地貌尤以开敞海湾区内发育最为显著。[1]

除市区海岸外,胶州湾西海岸的海砂资源也极为丰富。此处砂滩主要分布在黄岛前湾,黄岛向西至红石崖一线,以及薛家岛的小岔湾和外海的海滩口在薛家岛湾、唐岛湾和黄岛南前湾顶部分。[3]118“黄岛、大赶岛、盐滩一带涯海产量丰富,砂子宽广。”[4]遗憾的是,时人未对该处砂滩储砂量作精确统计。据今人统计,该处有建筑砂52万立方米,工业砂310万立方米。[5]考虑到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该地始终是支撑青岛城市建设的重要砂源,其在民国时期的蓄砂量不在少数。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工业革命催生的钢筋混凝土为代表的新建材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时人档案有云:“自铁筋混凝土发明以来,为建筑工程界开一新纪元,一切新式建筑物均以铁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6]在近代青岛拉开建筑风格转变以及城市风貌演变帷幕的过程中,水泥、混凝土也取代了传统的木、石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建材。20世纪30年代,钢筋混凝土、三合土等建材在城市建设中已相当普遍。[7]时人认为混凝土材料一方面可就近采用海砂配制而成,“节省物力”;
另一方面可依照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及尺寸的构件或构筑物,适用于各类建筑形制,“对于各里院之改造、走台楼梯等等均多便利”。由此,混凝土材料被提请在市政施工及民用建筑中推广使用。[6]混凝土是水泥、砂、石子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砂、石子等集料约占混凝土总体积的3/4。[8]砂子在混凝土材料构成中占比很高。此外,受德人引入混凝土的基底性影响,砂子在近代青岛各类城市营建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海砂逐渐受到重视并被人们广为采取。

综上,镶嵌于青岛各段海岸的砂滩构成了天然的海岸堤防。及至近代,建材变革使建设用砂需求与日俱增,港口码头、道路、住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一日无砂,滨海砂滩遂成为不可或缺的建材原料。

(一)公共需求

城乡道路的不断扩展带动了海砂开采。道路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青岛市实施都市计划方案(初稿)》对公路建设作了明确规划,推动了城市道路系统的完善。1933年,砂石路在各类道路中的铺筑面积居第一位,计220967.45平方米,铺筑长度居第二位,计11807米。混凝土路计3211.95米,面积4126平方米。[9]1131930—1935年,青岛城乡共新修、翻修砂石路408890米。[9]115乡区道路多采用海砂作为铺砌材料,海砂开采需求亦随之增加。在统筹推进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薛家岛等七个乡区建设办事处相继成立。各办事处的工作记录中对乡区道路建设的用料情况亦有记载:

“本期内铺垫北后路海砂路面一段,计长五百五十公尺,系于三月四日开工,迄三十一日告竣,共调用民夫六百一十名。

本期内铺垫海砂路面,除北后路已完成外,余如薛北、营北、鱼薛三路,现仍继续进行。兹将来本期内工程概况分列于后:一、薛北路铺垫路段计长二百公尺;
二、营北路铺垫路段计长百四十公尺;
三、鱼薛路铺垫路段计长百四十公尺。

查薛北路海砂路面,于本期内共派出民夫七十名,所垫路段,计长六十二公尺。薛北、营北、刘石三路海砂路面,现各铺垫十分之九,近值渔汛及农忙期间,该项工程暂告停顿,俟村民稍暇时再行继续进行。”[10]

砂子不仅是道路铺筑的主要材料,还是道路翻修的主要材料。1935年,鱼台路修砂石路面1680平方米。[11-13]1936年,兴隆路修砂石路面3300平方米,使用铁筋混凝土185公尺。[14]因道路翻修而产生的用砂需求同样庞大。

码头修缮亦需大规模采用海砂。青岛港码头为木桩基混凝土式结构,这种结构需要随时打钻灌砂保证稳固。码头建筑结构的特殊性使后期的码头维护工作需耗费大量海砂。为降低成本,所用海砂皆就近取自海滩。

“大港一号码头北岸配水管近数年来时常破坏,年前破坏达十数次之多,本年自二月二十六日起至本月十一日止,四十六日间,已破坏四次,考其原因,系管下之砂被海水冲出,因而空虚折断,长此以往,不只水管破坏机会加多,即码头本身将来恐有塌陷之虞,为防维计,拟请函知港务局设法常灌海砂,期保安全。”[15]

市政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用砂需求。1933年,汇泉体育场看台施工所用砂料皆采自太平角海滩。[16]此外,平民住所施工所用砂料亦取自于海滩。工商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员来青谋生,城区住房亦随之供不应求。贫民多因陋就简,居住环境恶劣。为解决贫民住房问题,当局或出资兴建,或准市民自建。1934年,成武路附近公有地建造第一平民住所172间、第七平民住所799间,四川路等公有地建成第二平民住所两院共计468间。[17]11-12“今包办四川路第二平民住所,所用砂子在四川路西首以北海岸采取五百立方公尺,以建筑平民住所之用。”[18]各承建商所用砂料或直接采挖,或从采砂商处购得。

砂子在当时青岛乡区饮水工程施工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受自然条件制约,青岛地区旱灾多发,缺水严重。为此,当局在乡区大规模修凿水井,以缓解农村地区饮水危机。海砂可就地采挖使用,水井施工成本因之降低,故当时各村水井井圈皆采用海砂配制成的混凝土材料修筑。

“为避免污水流入井内,妨害村民卫生起见,特于本期内将该三村(北安子、北屯、南庄)水井井圈,添造完竣……添造壕洼村第五号井圈。该井圈用一三六混凝土造成,于月之九日开工,即日完竣。径长七公寸,高五公寸,厚三公寸五,用民夫三名,洋灰半桶,海砂半立方公尺。添造鹿角湾村第九号井圈。该井圈用……海砂半立方公尺……内除洋灰半桶费洋四元外,余均未需款。”[10]

(二)经济驱动

20世纪30年代,青岛出现第三次住宅建设浪潮。[19]据统计,1930年,青岛全年建筑642件,计262802平方米。1932年和1933年全年建筑均超过500件。1934年1月至11月建筑量亦达468件。[17]19-20由于混凝土材料在房屋建筑方面的普遍使用,大规模住房建设带来了庞大的用砂需求。“复加民兴建筑房屋,各家供其用砂,一经停止采砂,何以应付?”[20]城区用砂的缺口使海砂采挖、运销愈发有利可图。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不断有商民加入采砂行列牟利营生。在胶州湾西岸的郭家台子村,“人们除进行渔业生产外,还发展海上运输业,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向青岛运送砂子、砖瓦等物资,已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21]164“光绪十七年,青岛建置,市政建设陆续展开,需要大量的建材。”从那时起,张戈庄村“人们发现海岸边的砂子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便于海边砂丘挖砂子运往青岛销售,海上运输业开始兴起。”[21]126随着住房的大量兴建,海砂开采、运销的专营商户亦相继涌现。采砂商徐秉福即曾申请在太平角路海滩采取海砂五百立方米“以利建筑”。[22]

海砂开采及运输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一些居民也以采砂、运砂营生。世代滨海而居的辛岛村村民见“村北头里许海边潮水中,落潮时露出淤砂一段”,遂决定利用天然砂源发展采砂业。在征得当局批准后,村民挖取潮砂并运往城区“供修理五号码头工程之用。”商业性的采砂、运砂活动养活了“辛岛村内舢板二百艘。”[23]在胶州湾西岸,类似辛岛村的沿海村落还有很多,这些村落大都利用天然砂源发展商业性采砂,且源源不断地将海砂运往城区,满足城区不断攀升的用砂需求。

(一)采砂管制

由采砂当事人或组织向审批机关提出的采砂申请主要包括采砂缘由、采砂量、采砂起止日期等内容。申请者须绘制采砂区域略图,随采砂申请一并呈报。采砂略图使采砂活动更为直观,是审批机关判断采砂活动可行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审批机关收到采砂申请后,会派员赴实地进行勘查审核,以确保采砂活动合法、合规、有序进行。若当局实地勘查发现申请者所请地采砂妨碍或危害其他事项,会驳回采砂申请。这有效杜绝了部分投机者借采砂之名从事其他非法活动。当局派员查勘确认无碍后,申请者须按照采砂规则缴纳一定数额的采砂费,主管机构随后发给申请者采砂执照。采砂费(又称采砂保证金)是当时青岛市财政收入的组成部分。[19]此外,采砂人因某种原因未按预定期限采满,当局会将未采部分所收采费退还,并将相应采砂凭照注销。如:“该户采砂时间计已经过两个月,其有未采三个月已缴之采费洋十五元准予发还,仰即携带图章来局具领可也,此代凭照销。”[24]

制定采砂规则,从采取费用、开采凭照、开采期限等方面对采砂活动加以规束[25],目的在于避免因采砂过热而引发的弊端。无线电台两旁(即团岛路大堤西北侧)、贵州路与郓城路交口南侧、太平角一路与黄海路交口西南侧、团岛一路与团岛二路交口东南侧被划定为海砂采区[26],其他地方禁止采砂。然而,采砂区难以满足用砂需求,采砂管制反而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这也诱发了偷采盗采现象。1932年,台东八路华兴建筑公司总经理徐寿堂指使“工人十数名,马车数辆,在贵州路以南海沿并无执照擅自采取”砂料,至被发现时“已采取五日,共采(砂量)若干无从计算。”辖区警局随即将其所用“采砂抬筐十二个,铁锨四张及杠子等”一系列采砂工具予以没收。对于徐氏未经主管机关许可“擅在紧要海沿采砂”,由于彼时不明确徐氏所采砂量,即按最低限额三百立方公尺计算,“应缴费额三倍之罚金,计应罚洋四十五元。”[27]后经查明,当局遂“照章罚洋九十元,以示惩儆。”[28]在商业利益刺激下,私采盗采屡禁不绝,如:“周同声擅在黄海路私采海砂罚款国币贰拾元。”[29]

(二)取财于砂

20世纪30年代,青岛市财政出现巨额赤字。仅1933年,财政赤字即高达810746元。[17]277-280为筹措教育经费,海砂丰富的黄岛地区普遍采用开采海砂的办法,如:“本区村民采砂,前呈准每舟月捎洋一元,供建筑校舍之用,领用免费凭照。”[30]市府当局征收采砂捐税,并将其归入“免费采砂公积金”,以建校舍。如:“利用免费采砂公积金,由前湾本校购得地皮一亩四分四厘七毫,柳沟分校购得三分九厘五毫,合计一亩八分四厘二毫。”[31]

除采砂外,采掘石子亦成为当地政府筹措建校经费的重要方式。如:“本区以将来新建校舍,需款甚巨。奉准领得免费凭照,令村民采卖细砂,每舟月捐洋一元,复在前湾海滩免费采取石子,每公尺捐洋一角五分,统备作校舍建筑费。”[30]又如:“本区为筹建校舍款项,曾奉准领取免费凭照,采取石子、细砂。该凭照业经满期,业由本处另发新照,继续筹款。”[32]免费凭照有一定期限,期满需更换,这也说明“取财于砂”政策有一定的持续性。当局为筹集经费而采取鼓励采砂的举措无疑刺激了人们对当地海砂资源的开采。

为获得建校经费,为推进乡区教育建设而成立的学务委员会也会自行采卖砂石。如:“为筹建黄岛小学校舍,本月十六日,本处召集黄岛五村村长薛廷兰、陈镜海……暨学务委员高振北等十余人,商讨添建该岛小学校舍事宜。其议决各案如左……建筑费约需五千元,半由公家补助,半由地方筹捐。并将前湾海滩之砂子及石子变卖,即以所得价款,作为设施之用。”在具体实施中,“由各村长暨各学务委员会组设开采砂子及石子委员会负责运销,先将开采地点绘具略图,呈请办事处转请工务局发给免费执照,以利进行。”[10]各村村长及学务委员会成为采砂采石的主体。开采天然砂石资源成为地方筹资兴学的重要途径。

不同社会群体对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价值认知、需求目的与开发利用方式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社群在享用自然资源和承受环境负担方面存在不对等关系。环境不平等凸显了不同利益群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不公平性。作为海岸的天然屏障,滨海砂体有重要的消波减能作用。滨海砂滩、砂丘及其上发育的植被带处于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地带,可阻隔海浪对滨海建筑、农田以及道路的侵袭,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青岛沿海诸如前湾、大石头湾、团岛湾、浮山湾等海湾的潮间带即有各类砂体保护,可阻遏强大风浪冲击,防止海水倒灌,保持岸线稳定。[3]107胶州湾西岸的前湾“前方是大海,有大砂岭作屏障。”[21]4随着近代青岛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海砂渐趋成为建筑施工的绝佳建材,建筑用砂需求猛增。由于缺乏严格管理,加之采砂有利可图,盗采屡禁不止。盗采猖獗亦引发“环境不平等”问题。海滩开发与管理的缺失与错位加剧了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

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与指导,以利益为导向的海砂采掘愈发无序,对当地海岸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青岛解放前,砂石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多处于无序状态。加之民间自采自用往往缺乏科学规划与指导。开采方式多为简单粗暴的暴露式采掘。”[33]不合理或过度采挖会破坏海滩系统自身的动态平衡,致使砂滩侵蚀与衰亡。“在不具备河流活动的海湾中,湾顶海滩属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32]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当海滩泥砂的开采量大于补给量时,海滩泥砂总收支平衡失调,导致局部性海岸侵蚀。一旦溃蚀,海滩作为天然屏障的保护功能会丧失,滨海房屋、道路、农田等会面临被海水淹没和破坏的危险。人为过度采挖海砂易致海水倒灌,进而对近海农田、公路、建筑物等造成严重威胁与破坏。[34]而且,“人为采砂活动所造成的海岸线蚀退具有不可逆性,海岸溃蚀往往难以恢复。”[35]

自古以来,海潮始终是威胁胶州湾沿岸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当地百姓很早便意识到滨海砂体的防护功能,并主动构筑砂堤以抵御海潮冲袭。在地处胶州湾西岸的郭家台子村,“人们不断将砂堆积起来,逐渐筑成了三条巨大的砂圩,用于阻挡海潮的侵袭。砂圩南北长近5公里,高近3米,顶宽约3米。”[21]158龙湾崖村“因紧靠胶州湾,每逢农历七八月间,常有台风和海暴潮发生。每当海暴潮来临,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整修海堤),抗击海潮风暴。”[21]149作为天然防护屏障,砂堤与沿海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步入近代,人砂互依关系遭遇资本力量与现代性因素的挑战。阴岛的东大洋村,“三面环海,农田多依砂堤御防海潮,维持禾苗,免水淹没之灾。”该村沿海古有砂堤为村民世代生产劳作提供了天然屏障。及至近代,在利益驱使下,“各村驶船之家齐集民村海岸,任意采取变卖,现在已将砂堤采取,有侵及农田之患。”大肆采掘砂堤导致砂堤垮塌,在海水冲击下岸线发生蚀退。为避免家园沦为泽国,东大洋村民众自发组队阻止盗采,并与“无政府凭照而且驶船之众”爆发冲突。[36]当局介入后,派员实地查勘,确有“渔民利用风船十八艘盗采该处砂堤。”鉴于“地方村民之力防范难困,危险堪虞”[37],当局饬令当地警局严厉查禁盗采活动。

近代青岛建材变革及其引发的采砂热潮并非仅是其自身的故事,而是19世纪以来世界建筑技术与理念革新大潮下激荡出的一朵浪花。透过青岛海砂开采史,可以洞见外来建筑技术与理念对我国近代城市建设的浸染,亦可追索经济力量驱动下物质在城市与自然间流转及城市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受商业利益驱使,商民蜂拥加入采砂、运砂、售砂行列。当局为保护公共资源,采取一系列举措规束过热的采砂活动,但盗采活动仍屡禁不止。过度采砂引发的岸线蚀退问题危及民生。出于对自身生存与家园安危的长远关切,采砂区附近村民与盗采分子的矛盾激化,开始自发抵制非法采砂。一定意义上,村民自发的抵制行为彰显了对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关系的清醒认识,与盗采分子围绕砂堤存废的博弈也映射出人与自然关系复杂的一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城市对自然的开发及由此引发的生态破坏,其中也夹杂着不同社群对自然环境的不同期许和互异态度,由此导发的冲突与妥协彼此交织。海岸环境,关乎人类社会存续。透过时间纵深,检审近代环境病理,更有助于认识与把握环境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探寻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之道”。

猜你喜欢海砂采砂青岛采砂对沅水典型采砂河道影响初步分析湖南水利水电(2021年6期)2022-01-18海砂中氯离子含量的影响因素分析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1-29建筑用海砂深度净化的技术、生产与产品管理中国建材科技(2021年1期)2021-03-31浅谈对“海砂楼”的认识及检测判定方法建材与装饰(2020年21期)2020-08-03福州采取专项行动打击非法盗采海砂江西建材(2020年11期)2020-02-16上合,从青岛再启航金桥(2018年7期)2018-09-25青岛如何引进才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青岛明月申牌?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5期)2016-11-07江西省信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年2期)2016-08-22论江河流域非法采砂行为违法判断根据刑法论丛(2016年1期)2016-06-01

推荐访问:青岛 城市建设 开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人砂互依”:民国时期青岛海砂开采与城市建设(1929—1937)》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人砂互依”:民国时期青岛海砂开采与城市建设(1929—1937)》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