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谭献文学结社考*

时间:2023-07-11 08:25:1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刘红红

(内蒙古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谭献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及文学家。谭献一生交游广泛,参与了结社集会、唱和联吟等文学活动,与友朋的交往对其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目前学界对谭献的文学交游已有所梳理,但对于谭献的文学结社却少有论及。笔者不揣谫陋,从文献资料出发,试图考述谭献的文学结社。

谭献参与的社集较多,现按时间顺序考索如下:

谭献(1832—1901),初名廷献,字仲修,号涤生,因同于曾国藩之号,后改名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谭献早年的文学结社主要集中于家乡故里的浙江一带。

(一)益社 (道光、咸丰年间)

(二)鸣秋之社(1854—1855)

咸丰甲寅(1854)、乙卯(1855)年,时年23岁的谭献与友朋吴怀珍、高学淳、高炳麟、高望曾、高传谨、蒋恭亮、顾镠等九人结鸣秋之社。以道义相劘切,每次集会皆有诗文结集。谭献在为高学淳所作《清故中宪大夫道衔候选府同知高先生行状》一文中提道:“咸丰甲寅、乙卯间,献年二十余,同志吴怀珍辈八九人,联鸣秋之社,以道义相劘切,每集皆记以诗文。昭伯(高炳麟)犹未病,与群从望曾字茶盦、传谨字子容者皆在。先生(高学淳)辄引后进,密坐燕语,若折行辈与论交者。”[2]75这里谭献明确说明清代咸丰甲寅(1854)、乙卯(1855)年间,谭献与同仁结鸣秋之社,社团成员包括吴怀珍、高学淳、高炳麟、高望曾、高传谨等人。

咸丰四年(1854)秋,高望曾作词《丑奴儿慢·吟秋词社第四集同宾梅、涤生、子真家饮江古民叔、昭伯兄集潘廉访湖楼》:“湖天梦冷,正是蟹肥时候。……”[3]这首词作的标题中“涤生”即指谭献。谭献初名廷献,号涤生。而标题中有“吟秋词社第四集”字样,表明鸣秋之社曾有多次集会。

(三)湖舫文会(1867)

同治六年丁卯(1867),谭献与江浙文士共举湖舫文会,湖舫文会的主盟者为谭献的老师薛时雨。据《复堂日记》载:同治六年(1867)三月,姚季眉集江浙文士为湖舫文会。参与盟会者有谭献,薛时雨、史鼎、周炳炎、袁建荦、费玉仑、沈荣、李宗庚、张鸣珂、钟受恬、王麟书、张预、陆召南、沈景修、陈豪等15人:“溧阳史鼎梅生、山阴周炳炎榄身、黄岩袁建荦星葩、归安费玉仑且泉、山阴沈荣少凤、嘉兴李宗庚子长、张鸣珂玉珊、钱塘钟受恬子珊、王麟书松溪、张预子虞、仁和董慎言仁甫、谭廷献仲修、陆召南子鸿、秀水沈景修蒙叔、仁和陈豪蓝洲十五人。”[4]37与会者多为书院肄业生徒,其中“谭廷献仲修”即谭献。书院肄业生徒因舫课而结文社,是为“湖舫文会”。湖舫文会是以薛时雨为主,由薛时雨指导的以书院弟子为主要成员的文社。

据薛时雨《藤香旧诗钞》卷四诗歌《西湖饯春曲湖舫第一集》《王叔彝观察庆勋邀作湖舫第二集,余因病失约,社中遂以余不至为题,以坐无车公不乐分韵,病中率赋六首呈诸同社》《湖舫第三集秦淡如都转出其尊公小岘侍郎苏祠落成手卷属题敬赋四律》《湖舫第四集送王芾南观察荫棠之金衢严道新任分韵得从字》《湖舫第五集送戴涧邻观察同年槃赴温州任四首》《湖舫第六集以此为题分韵得月字》《湖舫第七集余因足疾不出,淡如都转移席仰山楼,迟宗湘文观察源瀚不至,淡如用少陵初秋苦热诗韵调之,即和原韵二首》《湖舫第八集杨豫庭观察叔怿招丁价藩中翰入社,同泊照胆台赏雨分韵得来字》等诗题来看,湖舫文会至少有八次雅集及相关的文学活动,每次雅集均有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的诗歌创作,而在同仁的文学创作活动中,谭献的创作较为突出。据薛时雨《嘉兴得见登科诸生多获隽者喜赋》:“红旗摇漾出晴烟,帖写泥金驿路传。五色云占文字瑞,九茎芝耀榜花鲜。”[5]655诗下自注:“谭廷献、张预皆湖舫文会第一。”可见谭献在湖舫文会中的诗文创作表现出众。

(四)戴园集会(1871—1874)

同治十年(1871)至同治十三年(1874),谭献于杭州戴园校书。据施补华《校书戴园与同事诸君子》诗前小序言:“同是役者为黄以周元同、王诒寿眉叔、董慎言仁甫、高骖麟仲瀛、陈豪蓝洲、张预子虞、王麟书松溪及仲修、仪父等二十四人,种学绩文,并时英妙。”[6]可知,与施补华一起同事校书者还有黄以周、王诒寿、董慎言、高骖麟、陈豪、张预、王麟书、谭献(字仲修)、李宗庚等二十四人。谭献与其文酒唱和,极一时文燕之乐。谭献及其友朋常提及戴园文酒之乐,如谭献《慕陔堂诗叙》云:“当是时,大府奏开书局,群士辐辏,其人皆抗心希古,雅有志尚而不无蜂起之论,犹记酒酣耳热,夜阑秉烛于听园小楼之上,吴兴施均父、桐乡沈谷成、仁和陈蓝洲、钱塘张子虞抵掌论文,各树一义,往往头没杯案,声振屋瓦。”[2]154谭献有《戴园寓兴同诸子》叙曰:“堂前鸳鸟,长吟乐府之诗;
江上杨枝,试奏相思之曲。但通奇字,寂寞著书,未买名山,艰难种树。况乃芙蓉采撷,桂树淹留,鲁遽之瑟有声,昭文之琴不鼓。无端哀乐,已到中年;
即论文章,谁堪千古?北风雨雪,出门有歧路之悲;
西方美人,怀古结好音之慕。斐然有述,来者难诬矣。”[7]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谭献纳赀为官,赴官安庆。离别戴园,作《戴园留别五章》遣怀。

光绪元年(1875),王诒寿作词《金缕曲·怀谭献》。词有小序:“往岁与仲修、松溪、蓝洲、子虞诸子同客戴园,极一时文燕之乐。”光绪三年(1877),施补华有诗《得仲仪安庆、蓝洲武昌书,两君皆薄宦思归,并述昔年戴园文酒之乐,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万里之外,阅之抚然》记之。施诗曰:“戴园文酒事全非,西燕东劳各自飞。塞外干戈行更远,春来邱垄梦相依。六年作吏风尘满,万里开书涕泪挥。一例杭湖好烟水,从余商买钓鱼矶。”[6]王诒寿、施补华同为戴园校书的成员,其诗词回忆昔日戴园文酒之乐,可见当年戴园集会的盛况。

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谭献以赀为官,赴安庆。他先后担任安徽歙县、全椒、怀宁、合肥、宿松、含山(未莅职)县令,前后共计十四年。在安徽为官期间,谭献与友朋多有雅集唱和。

(一)池上小集(1883—1884)

光绪九年(1883)至光绪十年(1884),谭献担任安徽怀宁县令,此间他与友朋时有唱和,共创作四十四首诗歌、一首词作及三篇序跋,谭献将这些唱和之作结集为《池上小集》。《池上小集》包括《池上题襟小集》《池上迎秋小集》《寿华吟馆小集》《池上送秋小集》《池上第四集》《池上第五集》共六集。光绪丙戌年(1886)谭献将友朋间的六次唱和作品结集成卷并予以刻录,题名《池上小集》。下面分别对六次集会的情况作一简要考述。

1.《池上题襟小集》

金武祥《粟香随笔·粟香二笔》卷八谈到《池上题襟小集》:“安庆城之东南角,负阜面城,有浙人逆旅馆焉。谭仲修大令权篆怀宁,尝集僚友于此,饮酒赋诗,有《池上题襟小集》。”[8]可见,《池上题襟小集》是谭献在安徽怀宁担任县令期间与友人的唱和诗集。《复堂日记》光绪九年癸未(1883)条目中记录了此次雅集的具体情形:“春晚为池上题襟之集,代州冯笠尉、桐城方柏堂、祥符周涑人、桐城方涤侪、任邱边卓存。以疾不至者,善化阎海晴、当涂唐子愉。……春服既成。酒半笑言,古人如接。亦一时风尘中清集。”[4]132由此可知,池上题襟小集的时间为光绪九年癸未(1883)三月三日上巳节前后。池上题襟雅集共有谭献、冯焯、方宗诚、周星譼、方昌翰、边保枢、阎炜、唐莹八人。

2.《池上迎秋小集》

《池上迎秋小集》是继《池上题襟小集》之后的续集。据《复堂日记》所述,光绪九年癸未(1883):“池上题襟馆招管才叔、胡稚枫、邹墨宾、方宗屏、边卓存、周涑人、方隽叔为迎秋之集,……今夕盖人间七夕也。”[4]133由此可知,这次雅集的地点在池上题襟馆,时间为光绪九年(1883)七夕,参与雅集者包括谭献、管乐、胡志章、邹增翰、方昌翰、边保枢、周星譼、方维濬八人。是年的七月六日为立秋,即立秋日为雅集前一日,因此雅集名为“迎秋”。此次雅集的诗作特点是“和前韵”,即以所和前诗的韵字押韵,也称为“步韵”。

3.《寿华吟馆小集》

胡志章《寿华吟馆小集》序文曰:“时维九月,节届重阳。晶宇澄鲜,喜游氛之净扫,……寻池上之前欢,添客中之韵事,……志章谨启。”[9]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雅集的地点不在池上,而在胡志章的居所寿华吟馆,因此这次雅集题名《寿华吟馆小集》。又谭献诗集中有《重九后一日胡稚枫寿华吟馆分韵得佳字》一诗,可知雅集的时间是光绪九年(1883)农历九月十日。参与《寿华吟馆小集》的成员有胡志章、周星譼、方昌翰、谭献、胡颖发、方长华共六人。雅集的诗作以“分韵”方式呈现。即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此次雅集截取陶渊明《〈饮酒〉其四》中“秋菊有佳色”五字,有“秋有佳色”分韵诗四首。

4.《池上送秋小集》

《池上送秋小集》雅集的地点在池上,时间约在光绪九年癸未(1883)深秋,故又名为“池上第三集”。雅集成员为唐莹、周星譼、方昌翰、谭献四人,此次雅集的缘起是为雅集的成员之一管乐送行,故以《送管才叔》为题,结集有同名诗篇五首。

5.《池上第四集》

顾森书《池上第四集·题方涤侪淯水归舟图》诗:“十月林泉菊尚黄,晚节傲霜讵云偶。”由此可推知,池上第四集的时间约在光绪九年癸未(1883)十月。参与雅集的诗人有方昌翰、顾森书、邓文凤、谭献、邹增翰、胡志章、唐莹共七人。《池上第四集》以《题方涤侪淯水归舟图》为题,有七首同题之作。

6.《池上第五集》

方昌翰《上元前一日雪霁,邹墨宾太守、谭仲修大令招为池上第五集,即送边卓存太守于役巢湖》[10]诗题表明《池上第五集》的时间是在光绪十年甲申(1884)上元前一日,即正月十四日。据方昌翰诗题可知此次雅集是为边保枢之官巢湖送行而作。参与“池上第五集”的有顾森书、方昌翰、谭献、胡志章共四人,创作诗歌五首。

(二)教弩台之集(1884—1885)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史载,三国时期,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故名教弩台。教弩台之集为谭献在安徽合肥任地方官时参与的文学雅集。教弩台之集前后有两次,一是光绪十年甲申(1884)冬至日的《教弩台消寒第一集》。谭献《教弩台消寒第一集》诗云:“浮云无尽此登台,至日相召共举杯。”[2]535表明雅集时间为冬至日。王尚辰有诗题《甲申(1884)冬至后一日,复堂□台邀诸同人登教弩台,作消寒会赋此》[11]61,王尚辰还有诗《冬至复堂大令邀同渑池张景楼泳比部登教弩台》。谭献作有《消寒杂咏九首》其三下自注“梦园方先生”、其四末尾自注“太守黄公”、其五下自注“罗刺史、梅徵君、毛别驾”、其六首末尾自注“李屯尉蜀人、陈大令怀宁人”、其八首下自注“王谦斋典籍”[2]545,由此诗内容可推知参与教弩台消寒第一集的成员有谭献、方子听、黄冰臣、罗锡畴、梅徵君、毛鸿、李屯尉、陈义、王尚辰。一是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重阳节教弩台之集。据《复堂日记》卷六载,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重九,“风日如春,人意安善。祓除愁病,啸侣登高,乃有教弩台之集。明教寺僧设伊蒲供客。高台舒啸,九日壶觞,醉把茱萸,遥续龙山故事”[4]146。谭献作《九日教弩台登高》:“云物日且佳,奚云爱重九。萧晨纪斯名,藉以招宾友。”[2]542王尚辰有诗《重九仲修大令招集教弩台》记之,有句云:“胜会频年恨不多,招提有约及相过。门迥落日双峰影,缨濯寒泉一掬波。荷锸世难容我醉,鸣琴谁解听君歌。浮生已醒春婆梦,愿向蒲团面达摩。”[8]王德名亦有诗《和仲修师重九登教弩台秋感韵》《复堂师以重阳登教弩台五古见示,敬步原韵》。

(三)遗园吟秋社(1884—1885)

光绪十年甲申(1884)秋,谭献诸人于合肥结遗园吟秋社。谭献的好友王尚辰(1826—1902),字北垣,号谦斋,晚年自号遗园老人,安徽合肥人。王尚辰《遗园诗馀自序》云:“甲申夏,交谭仲修,畅聆绪论,得所皈依。”[12]1663由此可知,光绪十年甲申(1884),谭献与王尚辰定交。《复堂谕子书》中谭献称二人“一见倾心,定千秋金石之交”[2]683。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载:“谭献宰合肥与王伯垣尚辰酬唱最多。……《苦雨同谦斋作》之一云:‘莫扫遗园径,……’遗园者,谦斋所居也。《和谦斋秋感》之一云:‘紫蓬山涩晚苍苍,……’《消寒杂咏,为谦斋典籍作》云:‘高阁写松风,……’《怀遗园海棠》云:‘明妆照镜镜无尘,……’《答王谦斋方子听小除夕见怀长句》云:‘小除同此天涯雪,……’《和答王谦斋蒯翰庐州见怀》云:‘浮屠桑下怜三宿,…… ’。《又送谦斋回庐州》云:‘磨迹问遗园,林花应更繁。……’此诗乃谦斋丈远道相访时之作。又《千秋岁》词示遗园诗老,时同客上海云:‘曲阑干外’遗园花木之盛,里中人犹盛称之。复堂有《壶中天慢》词为《夏夜访遗园主人不遇作》云:‘眉痕吐月,倚新凉’。”[13]388

王尚辰次子王德名作诗《甲申秋杪,伯殳偕邑侯谭仲修先生结遗园吟秋社,同人均有和章,敬步原韵》[14]。王尚辰幼子王德棻诗《阴斜隐夕阳红》序云:“溯甲申、乙酉年,邑侯谭仲修结吟秋社。郡守黄冰臣联消寒会。”[14]由此序言可推知,遗园吟秋社的结社时间为光绪十年甲申(1884)、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成员有谭献、王尚辰(自号遗园)、王德名(王尚辰次子,字修甫)、王德棻(王尚辰幼子,字芗甫)等人。

(四)香华墩清集(1885)

香华墩清集为谭献在合肥任地方官时参与的文学集会。《复堂日记》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载,“长夏赴长沙陆兰生、无为吴骅仙、合肥王缉甫、王衡甫、梁缉轩香花墩观荷清集,以予与谦斋为客。云容下幕,日气如烰。藕花红白,香远益清。翠盖擎凉,碧蒲筛影。青山一角,危亭接空,帆度城阴,望与之远。文字之饮,餐胜聆善。诸子有诗中画、画中诗,不负此出郭寻幽也。”[4]143由此可知,参与香华墩清集的成员有陆兰生、吴骅仙、王缉甫、王衡甫、梁缉轩、谭献、王尚辰等七人。谭献还作诗《香华墩清集同谦斋作示同游诸子善化陆兰生、无为吴骅仙、合肥王辑甫、衡甫、梁辑轩》:“朝霞被青红,散作千夫渠。文章有正色,君子意何如。”[2]541以记此次集会。

谭献五十六岁时以病辞官回乡,光绪十六年(1890)谭献应往日座主张之洞之邀在湖北讲学,任经心书院山长。在此期间,他能够会见老友,结交新朋,此期的文学结社及雅集如下。

(一)豁庐小集(1891)

光绪十七年(1891)秋八月,高云麟邀请谭献、俞廷瑛、杨葆光、王廷鼎、杨文莹、钟依三多等人于高氏别业——豁庐举行文学雅集。《复堂日记》卷八载: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泛高氏秋水杭,赴白叔豁庐之约。雨中拨棹,山容如沐。远想元章,近思石谷。座客张雨生刺史丹青名家,置身烟峦云水中,当以自然为师。舟入花港,舣豁庐。花竹隐秀,亭榭不华,哦诗絮酒,谈谐尽欢。坐无杂宾,难得此雨湖清集”[4]200。关于这次雅集,谭献有诗文记录,如《白叔招集豁庐同俞廷瑛小甫、杨葆光古韫、王廷鼎梦薇、杨文莹雪渔、钟依三多六桥作》:“豁庐主人与沤粼,名山跌宕辞冠巾。”[2]578《豁庐小集》:“有约浇愁借杯酒,谁何变征动鸣琴。”[2]601《豁庐记》:“光绪重光单阏秋八月,西风荐爽,平湖不波,乃有太常仙蝶玄裳绛缘,来集于豁庐,……豁庐者,高氏别业。伊惟世德人望,百年主人,白叔性行高朗,多文有声,高步远想,豁如也。”[2]225三多有诗《二十八日谭仲修、高白叔两先生招同杨丈雪渔、俞丈小甫、杨丈古韫暨王梦薇师集豁庐,看牡丹即席赋谢》[11]1126,可见雅集内容包括赏花、赋诗等。

(二)寒碧词社(1899)

光绪二十五年(1899),刘炳照、谭献、郑文焯、左运奎、金武祥、许巨楫、金石等人结寒碧词社于苏州。因谭献以老疾辞,刘炳照被推为社长。词社成员飞笺唱酬,每月活动三期,社课以邮筒往来,拟题征诗。据钱基博编纂的《复堂师友手札菁华》记载,刘炳照曾将寒碧词社的唱和之作汇集为一编,请求谭献作序:“岁晚境迫,社作寥寥。……预约来年仲春以后,每月三期,以一年计之,即可会选成帙,渠别号石翁,……拟合刻近来唱和及社作为一编,名曰‘石言’,蒙允赐叙。”[11]941在谭献与刘炳照往来的书信中,还可以看到,刘炳照将自己在寒碧词社第一集己亥长至节《念奴娇》词、寒碧词社第二集《疏影》词、词社第九集《百字令》词、词社第十集《轱辘金井》等词呈请谭献教正。

通过考索谭献的文学结社及集会情况,可知谭献在人生的各个不同时期均有结社集会。早年在家乡参与益社、鸣秋之社;
在浙江书局任职期间,参与湖舫文会、戴园集会;
在安徽任地方官时,参与的集会尤多,先后有池上小集、教弩台之集、遗园吟秋社、香华墩清集等雅集;
晚年参与了豁庐小集、寒碧词社。如果说谭献早年、中年的文学结社有切磋技艺,提高自我诗词创作水平的初衷的话,那么谭献晚年参与文学集会则因其文坛威望,具有指导同人创作的意味。纵观谭献人生不同时期的文学结社,可以看到,谭献的文学结社对于激发文人创作热情、抒发晚清士人性情怀抱、反映晚清文学生态、推动地域文学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猜你喜欢结社雅集光绪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1期)2022-02-16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清溪雅集》连云港文学(2020年6期)2020-03-17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戊戌海棠雅集中华诗词(2018年7期)2018-11-08晚清南洋文人结社与华文文学的发生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8期)2018-08-29上海雅集宝藏(2017年10期)2018-01-03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结社革命”背后的幽灵:非营利部门的理性化及其成因中国非营利评论(2017年1期)2017-11-09

推荐访问:结社 文学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谭献文学结社考*》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谭献文学结社考*》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