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时间:2023-07-10 21:25:0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彭金宁,杜崇娇,李龙龙,蒋小琼,潘文蕾,陆永德,罗开平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126

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勘探层系之一,中二叠统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一直备受重视。近期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陆续取得较大勘探进展,展现出很大的勘探潜力[1-2]。中二叠统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以滩相白云岩、岩溶和热液白云岩储层为主[3-5],这几类储层或多或少都受控于岩相古地理。因此,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四川盆地二叠系油气勘探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构造—沉积分异明显,导致了油气成藏规律的复杂性,而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对认识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主要有碳酸盐岩台地沉积[6-12],碳酸盐岩缓坡沉积[13-17],盆地西缘碳酸盐岩台地、中东部缓坡沉积[18-19],栖霞组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茅口组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20-21]等四种认识。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栖霞—茅口期四川盆地所处的特殊构造背景有关。中二叠世四川盆地整体上处于缓坡向镶边台地的过渡转化,盆地内部具有非常明显的沉积分异作用,相带的展布差异明显,用单一的标准相带模式是否能完全合理解释整个盆地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还需进一步探讨。

本文在厘清沉积充填规律基础上,以三级层序作为最小单元,系统进行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不仅对四川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和油气要素预测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也为二叠系重点层系、重点区块评价及天然气的勘探突破与展开提供了宏观框架。

1.1 层序地层划分

本文基于露头、钻井、宏微观岩石学及测井资料,整体把握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各组、段地层发育特征,识别不同地区层序界面和沉积旋回,建立三级层序和岩性段、亚段之间的对应关系。自下而上将研究区栖霞组二分为栖一段(P2q1)和栖二段(P2q2),茅口组四分为茅一段(P2m1)、茅二段(P2m2)、茅三段(P2m3)和茅四段(P2m4)。其中,栖一段进一步细分为A和B两个亚段,茅一段和茅二段各细分为A、B、C三个亚段。这些岩性界面在测井曲线上广泛分布且较易识别,可作为近似等时面(图1)。在此基础上,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和野外露头的岩石学特征对地层进行精细识别,将层序时限与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对应,在下二叠统梁山组(P1l)和中二叠统栖霞组中识别出SQq1和SQ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识别出SQm1、SQm2和SQm3三个三级层序(图1)。

图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Fig.1 Sequenc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Middle Permian, Sichuan Basin

1.1.1 SQq1层序

该层序相当于梁山组和栖一B亚段。SQq1层序底界面相当于梁山组底界面。梁山组是四川盆地海侵初期由陆到海转换的产物,与下伏地层界面为加里东—海西构造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是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该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岩性差异较大,主要包括石炭系、泥盆系的白云岩、灰岩和志留系的泥页岩。石炭系和泥盆系的白云岩、灰岩,由于有机质和黏土含量较低,GR曲线通常呈箱型或锯齿状低值;
志留系泥页岩富含放射性元素,GR曲线多为锯齿状高值。不整合面之上为梁山组,是一套海陆过渡相沉积,岩性以黑色含铁质泥页岩为主,夹铝土质黏土岩、粉砂岩及煤线,GR曲线往往呈锯齿状高值(图2)。

图2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梁山组岩电响应特征Fig.2 Rock electric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Lower Permian Liangshan Formation, Sichuan Basin

在梁山组沉积的基础上,随着海侵作用的加速,栖霞组沉积早期发生了大规模海侵[22],上扬子地区全部被海水淹没,栖一B亚段在研究区大多数剖面(如广元西北乡、旺苍鹿渡坝、南江桥亭、华蓥二崖、綦江藻渡等)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薄—中层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和泥晶灰岩(图3a-b),泥质含量较高,局部地区发育燧石结核(图3c)。SQq1层序的测井GR值呈现持续递减趋势,RT和RXO曲线呈钟型(图1)。

从沉积旋回的角度来看,梁山组底界面是研究区进入二叠纪一次新的“海侵—海退”旋回的开始,梁山组滨岸碎屑沉积向上过渡为栖霞组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是连续海侵过程的产物。因此,本文认同梁山组和栖霞组的界面并非三级层序界面的观点,应属于Ⅱ型层序界面[15,23-25]。梁山组对应SQq1层序的第一个海侵体系域,栖一B亚段对应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

1.1.2 SQq2层序

该层序相当于栖一A亚段和栖二段。从栖一B亚段到栖一A亚段,GR曲线持续低值,RT和RXO曲线呈升高趋势,此界面为SQq1层序和SQq2层序的界面(图1)。栖一A亚段主要为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图3d-e),部分地区发生白云岩化,栖一A亚段对应SQq2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图1)。栖二段沉积期四川盆地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水体能量较高,含较多生物碎屑,主要发育中—厚层状颗粒灰岩,部分地区发生白云岩化(图3f-i),GR曲线表现为比栖一A亚段更低的持续低值,RT和RXO曲线则为高于栖一A亚段的持续较高值(图1),栖二段对应SQq2层序的高位体系域。

图3 四川盆地SQq1和SQq2层序野外露头和镜下特征a.P1l和P2q界面,旺苍金龙村剖面;
b.P1l和P2q界面,华蓥二崖剖面;
c.P2q1B,薄层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硅质结核(A),华蓥二崖剖面 ;
d.中—厚层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P2q1A,剑阁猫儿塘剖面;
e.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照片d镜下显微照片,单偏光;
f.厚层状白云岩,P2q2,剑阁何家梁剖面;
g.细—粗晶白云岩,照片f镜下显微照片;
h.豹斑灰岩(A为灰质白云岩,B为白云质灰岩),P2q2,旺苍鹿渡坝剖面;
i.P2q1B和P2q2界面,旺苍鹿渡坝剖面Fig.3 Outcrop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Qq1 and SQq2 sequences, Sichuan Basin

1.1.3 SQm1层序

该层序相当于茅一段和茅二C亚段。茅口组沉积早期最大海泛事件是整个华南二叠纪甚至晚古生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侵[22]。四川盆地茅一段主要由中—薄层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泥灰岩和钙质页岩组成(图4a-b),发育瘤状(眼球眼皮)构造(图4c)。此外,虽然有学者在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发现栖霞组和茅口组之间存在不整合面[25-26],但大多数地区的栖霞组和茅口组属于连续沉积。受茅口组沉积早期海侵作用的影响,栖霞组和茅口组之间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岩性—岩相转换面(图4a-b)。

栖霞组和茅口组界面的GR曲线表现为由栖霞组的低值突变为茅口组的高值(图1),此界面为SQq2层序和SQm1层序的界面。茅一C、茅一A亚段泥质含量较茅一B亚段更高,测井上表现出相对高的GR值。茅一段对应SQm1层序的海侵体系域;
茅二C亚段泥质含量较高,主要发育深灰色薄—中层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夹泥岩,部分地区还发育燧石条带(图4d),GR曲线较茅一段A亚段表现为呈指状变化的更高值,茅二C亚段对应SQm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图1)。

1.1.4 SQm2层序

SQm2层序相当于茅二B亚段、茅二A亚段。川北、川东北之外的盆内大部分地区茅二B亚段主要发育中—厚层状颗粒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和白云质灰岩,GR曲线由茅二C亚段的指状高值转变为茅二B亚段的低值,茅二B亚段相当于SQm2层序的海侵体系域(图1)。茅二A亚段和茅三段岩性相近,主要为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生屑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图4e-f)。茅二A亚段GR曲线整体表现为低值,RT和RXO曲线则在小范围内波动(图1),茅二A亚段对应SQm2层序的高位体系域,是四川盆地茅口组沉积期水体最浅的时期。

全球海平面从罗德期开始缓慢下降[27],SQm2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可能是对全球海平面下降的响应。然而,四川盆地SQm2沉积期水体整体较浅、发育大面积连片浅滩的背景下,在盆地北部的广元—巴中—开县—巫山一带开始沉积了一套深灰—灰黑色薄—中层状灰岩,富含泥质和硅质,生物碎屑含量较少(如L17井、PG5井、HB1井、广元西北乡剖面、城口渡口剖面、巫溪田坝剖面等),呈槽型分布[11,28],其沉积水体的深度虽然不及茅口组顶部指示“裂陷槽”的那套暗色薄层状泥灰岩、泥页岩和硅质岩,但与同时期盆内浅水台地相区的沉积物相比,却表现出明显的岩性差异(图4e-h),指示相对深水的陆棚沉积环境。构造运动导致上扬子地区以强烈拉张伸展构造作用为主,茅口组沉积中晚期大量北东向及北西向基底断裂带复活[29-30],推测四川盆地北部在SQm2沉积期已经开始发生构造—沉积分异。

图4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SQm1、SQm2和SQm3层序野外露头和镜下特征a.P2q和P2m界面,綦江藻渡剖面[26];
b.P2q和P2m界面,广元西北乡剖面;
c.P2m1,“眼球眼皮”状灰岩(A为眼球,B为眼皮),广元西北乡剖面;
d.P2m2(A为燧石条带),剑阁马儿岩剖面;
e.P2m2,灰白色厚层状生物碎屑微晶灰岩,茂县燕子岩剖面;
f.图片e镜下显微照片,单偏光;
g.P2m3,深灰色薄—中层状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城口渡口剖面;
h.图片g镜下显微照片,单偏光;
i.广元车家坝剖面(A为茅口组硅质岩,B为吴家坪组王坡页岩,C为吴家坪组灰岩)[26];
j.YDD3井岩心(A为茅口组灰岩,B为风化壳,C为玄武岩)[26];
k.绵阳千佛镇剖面(A为茅口组灰岩,B为玄武岩,C为吴家坪组灰岩);
l. P2m4,中—厚层状微晶生物碎屑灰岩,茂县燕子岩剖面Fig.4 Outcrop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SQm1, SQm2 and SQm3 sequences, Sichuan Basin

1.1.5 SQm3层序

SQm3层序相当于茅三段和茅四段。全球海平面在卡匹敦期晚期快速下降[27],基于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上扬子台地卡匹敦期海平面的快速下降发生在J.xuanhanensis牙形石带下部[31-32]。同时,东吴运动造成四川盆地整体抬升,以及全球海平面下降和构造隆升共同作用,导致四川盆地茅口组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尚未喷发之前便暴露地表而遭受风化剥蚀,茅口组与上二叠统之间沉积了一套风化残积物,即“王坡页岩”(图4i),其可作区域对比的等时界面。随后,由于地壳拉张断裂造成峨眉山玄武岩喷发,在川西南—川西及盆地内部分地区玄武岩不整合覆盖于茅口组之上(图4j-k)。

茅口组沉积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造成盆地内沉积格局复杂,茅口组顶部复杂的岩石组合和普遍发育的平行不整合导致地层划分与对比存在困难。通过观察蜀南地区SQm3层序地层保存相对完整的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发现茅四段底部主要发育深灰、灰黑色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泥质含量较茅三段更高,部分地区发育燧石条带和燧石结核。从茅三段到茅四段,GR曲线呈明显升高趋势,RT和RXO曲线呈降低趋势(图1),反映又一期次的海侵,对应SQm3层序的海侵体系域。茅四段中部开始广泛发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图4l),GR曲线呈降低趋势(图1),是对海平面下降的响应。

1.2 岩相古地理特征

基于大量野外露头、钻井资料,通过建立典型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综合优势相法确定重要相带沉积相特征,并以区域三级层序岩相古地理图为展现,系统恢复了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1.2.1 SQq1岩相古地理

SQq1沉积期整体以自盆地周缘低地向高地逐渐海侵为主,沉积过程主要是由沉降中心向外填平补齐,四川盆地西部康滇古陆前缘为局限台地沉积,广阔盆地以开阔台地为主,盆地西部发育继承性的台内洼地;
盆内局部古高地在高位体系域中零散发育点状、带状滩体(图5a)。

TST时期四川盆地整体处于较深水环境之中,主体发育开阔台地亚相,主要岩性为灰色—深灰色泥晶—粉晶灰岩,局部发育含生屑泥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并局部白云岩化。局部高点如川西南的ZG1、HS1井、川南的DT1井、川中的MX149井等位置台内滩发育,主要发育灰—灰褐色亮晶生屑—藻屑灰岩,且具有较强水动力改造环境。

HST时期相对海平面下降,四川盆地沉积水体整体变浅,大部分区域以开阔台地亚相为主,岩性主要以灰色、深灰色泥—粉晶灰岩、生屑泥晶灰岩为主,局部地区见到白云岩化现象。此时,台内滩比TST时期发育,范围要更广,岩性主要以灰色至褐灰色或灰褐色亮晶藻屑或生屑灰岩为主,局部见白云岩化。

1.2.2 SQq2岩相古地理

SQq2沉积期是中二叠世最主要的成滩期,整体以海退为主。川西地区受龙门山断裂带造成的掀斜作用影响,川西台缘、川中南部台内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多级多带的滩体,川西南地区发育潮坪—潟湖—障壁岛沉积体系(图5b)。

图5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层序—岩相古地理分布Fig.5 Sequence-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Middle Permian, Sichuan Basin

TST时期主要发育灰色、浅灰色含藻屑、棘皮、藻团粒等生物碎屑泥—粉晶灰岩,含少量泥质和硅质;
台内滩分布范围主要在HS1井、Z2 井、G2井、MX107井、ZT1井、W114井、F8井、WT1井、NC2井、GM1井等区域,主要发育灰色至灰褐色灰岩,含亮晶藻屑、生屑、藻团粒等。

HST时期与SQq1沉积期相比,SQq2期四川盆地海平面整体相对下降,水体变浅,以浅水沉积为主。此时,台内浅滩范围明显增大,开阔台地亚相收缩至成都—荣县—自贡一线的东北部。开阔台地亚相发育深灰、灰黑色泥晶生屑灰岩等。台内浅滩发育范围主体在峨边—马边—盐津一线以北、开阔台地亚相以南的局部高地,发育一套灰色、浅灰色细粉晶—亮晶生屑灰岩、藻屑灰岩、白云岩夹燧石条带。台缘滩亚相则主要发育在川西广元—雅安一线,岩性特征类似于台内滩,但白云岩类更发育,主要发育云质灰岩、灰质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或细—中晶白云岩。

1.2.3 SQm1岩相古地理

SQm1沉积期整个上扬子地台发生大规模的海侵,海平面上升至中二叠世最高程度,栖霞组滩体被相对致密的泥晶灰岩—泥质灰岩(眼皮—眼球灰岩)韵律层覆盖;
盆地内部以大范围开阔台地为主,滩体发育较少(图5c)。

TST时期海平面上升为整个中二叠世的最大海平面,沉积相带主要为开阔台地,台内浅滩局部发育,且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发育在雅安—峨眉—乐山沙湾一带的局部高地,以灰黑色、灰褐色细粉晶—亮晶生屑灰岩、藻屑灰岩、斑状白云岩和薄层状白云岩为主。开阔台地覆盖四川盆地绝大部分,岩性以灰黑色、灰褐色泥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夹泥质条带、薄层页岩和燧石结核为主,同时底部发育一套灰黑色眼球状灰岩,泥质与有机质含量较高。

HST时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影响,这一阶段沉积水体整体变浅,台内浅滩范围变大,开阔台地向北东方向收缩。台内浅滩主要发育于DS1井—乐山—宜宾一线西部和南部地区以及川中内江—岳池一带,岩性以灰色、灰褐色细粉晶—亮晶生屑灰岩、藻屑灰岩为主,局部见到少量白云岩夹燧石条带,宜宾—泸州一带由于古隆起的前期作用,遭受淋滤形成云化浅滩。此时,开阔台地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水体相对较深地区,岩性以深灰、灰黑色泥晶绿藻灰岩、生屑灰岩夹泥质条带为主。

1.2.4 SQm2岩相古地理

SQm2沉积期相对海平面相对于SQm1期下降,广阔的台内以开阔台地沉积为主,滩体较SQm1期更为发育。同时上扬子区域地貌分异开始,北部广元—南江一带开始形成陆棚雏形(图5d)。

TST时期台内浅滩分布范围与上一阶段相比变化不大,主要分布在雅安—乐山—宜宾—泸州一带以西和以南、西北部的江油—绵竹一带以东以及重庆—长寿—丰都一带;
四川盆地台内浅滩边界略有不同,表现在威远地区由开阔台地变为台内浅滩,台内浅滩岩性以浅灰色白云岩、灰色细粉晶—亮晶灰岩为主。开阔台地则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较深水地区,岩性以灰黑色细粉晶灰岩、泥晶灰岩为主,偶见夹泥质条带与燧石结核。

HST时期海平面再次下降,水体变浅,四川盆地台内浅滩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沿大邑—DS1井—威远—宜宾—泸州一线以南、以西地区都以台内浅滩发育为主,岩性以浅灰色白云岩、有孔虫灰岩与亮晶—细粉晶生屑灰岩为主。而开阔台地沉积进一步向北东方向退去,范围进一步缩小,岩性主要以黑灰色、深灰色粉—泥晶灰岩为主。

1.2.5 SQm3岩相古地理

SQm3沉积期断陷持续加剧,四川盆地北部全面转换为浅水陆棚—台缘格局,南部伴随火山活动和升降运动,形成多个高地;
川西地区靠近康滇古陆区域发育局限台地相带,往东北过渡到开阔台地相带,SQm2沉积期开始川北地区出现的台缘—斜坡—陆棚的隆凹相间沉积分异格局在SQm3沉积期更为明显和强烈(图5e)。茅口组沉积末期,受东吴运动的影响,茅口组地层剥蚀严重,导致古岩溶普遍发育,仅部分地区出露茅四段。

2.1 高能滩相是中二叠统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滩相白云岩储层是中二叠统重要的储层类型,近年来接连取得勘探突破,研究区主要发育在SQq2和SQm3。SQq2沉积期川西南—川中地区发育的大量台内滩作为滩相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主要体现在ZG1井、MX42井、GS131X井等钻井钻遇高产工业气流。此外,台缘滩也是重要的成储相带,中二叠统台缘滩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SQq2和川北地区SQm3(图5b, e)。

台内滩和台缘滩作为有利储层的发育相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暴露溶蚀作用。台缘滩和台内滩展布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古地貌,容易发生早期的暴露溶蚀,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
在HS1井SQq2的白云岩样品中,可见溶蚀孔洞发育(图6a)。(2)白云石化作用。台缘滩和台内滩形成的地层具有较高的原生孔隙,易于白云石化等早期建设性成岩作用的发生(图6b-d)。沉积相对白云岩分布的控制是多方面的,对早期海源性流体参与的白云石化和后期热液流体参与的白云石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海源性细—中晶白云岩主要是形成于浅埋藏阶段,压实作用加强了原始灰岩中Mg2+的释放,造成了孔隙中残余海水Mg/Ca比升高,从而发生白云石化[33]。从纵向分布来看,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发育于SQq2、SQm3两个主要的颗粒滩发育层段和川西北地区SQq1、SQq2两个台缘滩发育层段。从整体上看,全盆范围内细—中晶白云岩也是主要发育在栖霞组,茅口组则很少发育。这与栖霞组沉积期盆地整体都处于相对浅水沉积环境有关。

图6 四川盆地及周缘中二叠统滩相白云岩储层特征a.HS1井SQq2,白云岩中可见溶孔、溶洞发育;
b.HS1井SQq2,中粗晶白云岩中可见晶间孔发育;

c.广元长江沟SQq2,中粗晶白云岩中见溶洞发育;
d.MX108井SQq2,中晶白云岩晶间孔发育Fig.6 Characteristics of Middle Permian beach facies dolomite reservoirs in Sichuan Basin and its periphery

从平面分布来看,细—中晶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西北地区台地边缘滩以及部分台内滩发育的地区,而台地边缘滩沉积环境水体能量相对于台内滩更高,更快的水体流动导致了白云石化相对于台内滩更易发生,使细—中晶白云岩在川西北地区最为发育。

总体上讲,SQq2和SQm3这两个主要的成滩期发育了大量台缘滩和台内滩,这些高能滩相沉积的颗粒灰岩有利于后期白云石化作用的发生,是中二叠统滩相白云岩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

2.2 SQm3沉积期川北地区隆凹相间沉积分异格局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

茅口组沉积末期,川北地区呈现台缘—陆棚的隆凹相间沉积分异格局。综合前研究推测,峨眉地幔柱喷发前的隆升效应和扬子地台顺时针旋转撕裂的共同作用,使上扬子地台处于拉张的构造应力背景,基底断裂活化扩张,形成了这种隆凹相间的沉积分异格局[34]。这种沉积分异格局也在地震上被多位学者证实[30,35]。

陆棚两侧坡折带具有较浅的沉积水体和较强的水动力环境,是SQm3台缘滩储层发育的有利位置(图7),其主要岩性为颗粒灰岩,已发生准同生期溶蚀和云化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形成良好的储层。YB7、YB8井等钻井在SQm3钻遇的高产工业气流,也证实了此类台缘滩储层的发育(图7a-b)。

茅口组沉积末期,SQm3在凹陷内发育陆棚相沉积,主要以泥晶灰岩、泥质灰岩、泥页岩和硅质岩为主,在地层上可与“孤峰段”对比,与盆内广阔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形成明显的沉积分异(图7c-d)。陆棚相的低能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在埋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因此,川北地区SQm3陆棚相是中二叠统可能的烃源岩发育相带,与台缘的滩相储层可以形成“棚生缘储”的成藏组合。

图7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SQm3沉积分异模式a.YB8井SQm3,生屑灰岩;
b.YB7井SQm3,亮晶生屑灰岩;
c.旺苍正源SQm3,泥页岩发育;
d.旺苍正源SQm3,硅质岩Fig.7 Sedimentary differentiation model of Middle Permian SQm3 sequence, Sichuan Basin

2.3 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区带勘探潜力预测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有利勘探区主要受层序和岩相古地理控制,SQq2和SQm3沉积期相对海平面较低,粒滩最为发育,发育了两个最有利的三级层序。

SQq2川西台地边缘带和台内滩发育的地区是有利勘探区,已有的大量勘探钻井也证实了这些地区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是下一步勘探需重视的有利地区(图5b)。另外,茅口组沉积末期隆—凹的沉积分异格局使川北地区SQm3具有良好的源—储配置,也是下一步勘探需重视的有利地区。此外,已有的大量勘探钻井也证实,SQm3台内滩和基底断裂叠合区及川南古岩溶高地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依旧是重要的勘探区域(图5e)。

除此之外,SQm1沉积期大范围的海侵导致了盆地内主要为深水台地沉积(图5c),大范围发育“眼皮—眼球灰岩”(黑灰色泥质灰岩与灰色泥晶灰岩呈互层韵律构造)。在“眼皮—眼球灰岩”中发育一套以裂缝和纳米级孔为主的低孔储层,形成一种自生自储的致密碳酸盐岩特殊气藏[1]。SQm1的致密灰岩气藏在涪陵地区已被勘探证实,拓展了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领域,也进一步说明针对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对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可划分为SQq1、SQq2、SQm1、SQm2和SQm3五个三级层序,SQq1和SQm1沉积期总体以海侵和填平补齐过程为主, SQq2、SQm2和SQm3沉积期以持续海退和地貌分异为主。

(2)SQq1沉积期四川盆地以自周缘低地向高地渐次海侵为主,沉积过程主要是由沉降中心向外填平补齐,盆内局部古高地存在点状、带状滩体;
SQq2沉积期是中二叠世最主要的成滩期,较漫长的海退过程和局部块体升降,促使川西台缘、川中南部台内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多个滩体。

(3)SQm1沉积期总体以海侵为主,海平面上升至中二叠世最高程度,栖霞组滩体被相对致密的灰岩、泥灰岩韵律层覆盖;
SQm2沉积期上扬子区域地貌分异开始,北部广元—南江一带开始形成拗拉槽雏形;
SQm3沉积期断陷持续加剧,研究区北部全面转换为浅水陆棚—台缘格局,南部伴随火山活动和升降运动,形成多带高地。

(4)SQq2和SQm3沉积期HST的台内坡折带发育的台缘、台内滩体为白云石化、溶蚀等后期建设性成岩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坡折带地貌的刻画和滩体预测应成为下一步勘探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茅口台地岩相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中国海上油气(2020年5期)2020-10-20川南DTC地区茅口组地球物理特征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9年3期)2019-07-18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天然气成因及气源特种油气藏(2019年2期)2019-05-13蓝色的热带浅海科学Fans(2019年2期)2019-04-11X射线荧光元素分析在普光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化程度识别中的应用录井工程(2017年3期)2018-01-22台地茶,沉默的大多数普洱(2016年9期)2017-05-20台地茶新认识普洱(2016年9期)2017-05-20探寻东巴源中国西部(2016年1期)2016-03-16不同围压下茅口灰岩渐进性破坏的试验研究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3期)2015-02-27麦盖提斜坡东部构造带奥陶系岩相、成岩作用带与储层成因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6期)2014-03-11

推荐访问:盆地 油气 地质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四川盆地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