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实践研究

时间:2023-07-10 08:40:1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赵 霞,凃正健,徐 硕

(南京财经大学 粮食和物资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1]回顾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的这十年,中国始终坚持这一准则,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业逐渐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2]。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要求,也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既要坚持以粮食内循环为主,解决人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问题,又要以粮食外循环为补充,应对不公平的粮食贸易规则[3]、跨国粮商的粮食垄断[4]、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5]等非传统的粮食安全挑战。因此,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实践的理论内蕴、回顾近十年中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实践,将有助于中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延续,为进一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经验,为新时代新征程的开启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同时也可以向世界提供中国端牢人民饭碗的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安全之首,其中,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表述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本质内含基本确立[6]。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关于粮食安全的伟大成就,正是源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近十年中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核心的理论依据,现有研究主要从其理论基础、内涵解读和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理论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升华,又是对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新问题的精准把握[7],其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实践和认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以及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的核心意涵[8]。二是在内涵解读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优先顺序和战略出发点[9],其核心要义包括:始终坚持靠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人,始终坚持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始终坚持严守耕地红线,始终坚持向科技要生产力,始终坚持树立“大食物观”[10]。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25日在黑龙江省考察时也对新时代粮食安全目标做出了回答:“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11]三是在时代价值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2],其形成与践行,既是对“谁来养活中国人”问题的有效解答,也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和实现世界各国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共赢贡献了理论智慧[13]。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的十年实践,国内学者围绕粮食安全领域内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关于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新发展格局背景,张亨明等认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需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外粮食市场资源循环畅通,从多领域、多环节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14]。为此,应当把握新发展格局提供的机遇,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保障种粮经营主体积极性、开拓国际粮食市场[15]。第二,关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梁鑫源等指出,中国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前提下提出这一战略框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内涵式粮食安全路径[16]。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土地治理重点资金投向[17]、编制农业环境资源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18]等是实施该战略的具体路径。第三,关于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余志刚等指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更加注重全局性、安全性和集聚性,“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的提出有利于增强粮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品种结构、推进“三链同构”[19]。马丽和王雨浓围绕“在哪建”“谁来建”“如何建”三大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明确了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地点、主体和重心[20]。第四,关于种子安全与种业发展,余志刚和崔钊达指出了如何切实提高中国种业自主创新水平、强化种子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化解外商进入对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等实施种子战略面临的五大难点[21];
做强民族种业、完善转基因种子安全性评定、规范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涉种子安全犯罪、树立种子安全观等,是保障中国种子安全的重要手段[22]。

从文献回顾来看,学界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粮食安全实践已经进行了一些探讨,这既对时代所提出的重大粮食安全理论问题给予了解答,又通过创新研究手段、引入交叉学科知识,拓展了粮食安全的研究视野,体现了学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相关研究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尚未有一个完整的架构,对于近十年中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的梳理也不够系统和全面。本文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实践的理论内蕴,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国家粮食安全实践并总结相关经验,以期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的重要思想依据,相关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表现,是结合中国实际对既有粮食安全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如何处理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粮食安全和治国理政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科学回答。

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粮食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实践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粮食安全观的坚持与继承,即始终认同粮食是开展生产生活的第一要素,始终认同食物(粮食)生产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前提”[7]。

2.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含

2021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新定义:“人人随时可在物质、社会和经济上获取充足、安全和营养的食物,满足自身膳食需求和食物喜好,过上活力健康生活。”该定义体现了粮食安全的六大维度,即可供性、经济可获性、物质可获性、利用率、能动性和可持续性[23]。中国传统上所指的“粮食”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所指的“Food”并不相同,前者仅指谷物、豆类和薯类,而后者则指广义上的食物。尽管中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强调的粮食安全更多地是指谷物安全,而不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所指的食物安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膳食结构的逐步升级,中国的“粮食安全”概念也经历了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即从重视生产到重视可获得性、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从重视谷物安全到重视食物安全、从重视国家安全到重视家庭粮食安全、从重视单一安全到重视生态安全和系统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地实现粮食安全,更加在乎食物供给安全和可持续粮食安全,更加注重如何让国民“吃得好”“吃得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反映了粮食安全观演变的精粹,并于新时代继承和发展出了更为深刻的内含,这些内含的核心包括但不限于:始终依靠粮食内循环实现独立自主,充分利用粮食外循环以合理利用外部粮食资源,严守耕地红线以确保粮食生产能力,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作为根本目标,突破传统的粮食边界从更广阔的食物维度保障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2.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关键把握

2.3.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粮食不仅是一般商品,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种用、食用、饲用和工业用的每一种用途都是其他商品难以替代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1]。粮食安全不仅是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社会安全等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所在,是名副其实的国安之首(图1)。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来自政治、经济、自然界等各方面的挑战,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应对挑战,中国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筑牢粮食安全的第一防线,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有力保证。

图1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2.3.2 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解决好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来抓。“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24],吃饭问题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为民和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最关心的问题。科学地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即实现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为民”这一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25]。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保护耕地、确保粮食生产、制定并实施国家粮食战略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决策主体专家化、治理结构合理化、治理手段科技化等[26]。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与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如何实现中国粮食安全治理现代化做出了回答,即构建市场治理、政策治理和法律治理的协同治理体系。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来看,在粮食安全治理体系中,市场治理是基础、政策治理是支撑、法律治理是核心,同时,市场治理和政策治理也必须依法进行。

2.3.3 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统筹兼顾

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发展先行,兼及安全”的方针[27],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造成了农药化肥污染、外资控制大豆产业链、粮食贸易不公平等一系列粮食安全问题。新时代的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除了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还要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恰当形式应是“发展和安全并重”,在总体上把发展和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8]。经济增长和粮食供给之间的正相关性已在发展中国家得到验证[29],经济增长尤其是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持续为国家提供更多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则可以加固经济安全的底板,为持续的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统筹兼顾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其中,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包括粮食、猪肉、棉花和糖等)正是统筹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在流通领域的重要体现[30]。

3.1 贯彻执行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实践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粮食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31]。同年年底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32]。这两次会议为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中国粮食安全工作确立了基本目标和方向:以粮食基本自给为立足点,实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确保粮食产能的根本在于耕地,出路在于科技。为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党中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可持续地向耕地和科技“要粮食”做出了战略指引。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贯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实行“双藏”战略提供了坚实保障。考虑到当前国家粮食安全现状和国内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国一直坚持适度进口其他农产品以弥补国内需求缺口,充分利用国外粮食资源,推动中国粮食经济形成“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为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中国更加注重从生产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努力实现以科技为支撑的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中国加强从流通领域和消费末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了“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保障粮食流通市场稳定,不断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3.2 完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实践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形成了以市场治理为基础、政策治理为支撑、法律治理为核心的协同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第一,粮食供求关系首先由粮食市场自发调节和自我治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进程中,中国越发注重市场机制尤其是价格机制在粮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他们扛起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担。第二,粮食具有一般商品属性的同时也具有外部公益性,粮食市场自我治理很难既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又保护粮农的经济收益,因此,政策治理成为支撑。中国对特定地区的特定粮食品种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避免了“谷贱伤农”现象的发生和粮食产量的大幅波动,减轻了国际粮价频繁波动对国内粮食市场的冲击。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重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围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两大任务[33],进行价补分离的改革探索,推进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政策,保障了种粮农户的基本收益,调动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第三,政策具有短期针对性、灵活多变性和弱质规制性等特点,政策治理难以将粮食安全相关行为主体的基本权利、责任和义务等加以明晰、规范和强制,因此法律治理成为必需。《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已被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其出台将极大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和执行[34]。2021年新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为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提供了法律保障。此外,中国在节粮减损立法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为从消费末端维护粮食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3.3 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践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一系列保障措施的落地执行鲜明地构建起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体系,并为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例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为粮食安全能力体系提供耕地资源支撑;
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培育大型种业集团,为粮食安全能力体系提供良种资源支撑;
实施“人才兴粮”,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培养粮食领域高技能青年人才,为粮食安全能力体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实施“科技兴粮”,追赶国际先进粮食科技,不断加快粮食科技成果转化,为粮食安全能力体系提供科技资源支撑;
“优质粮食工程”等粮食行业项目获得中央和财政部的资金支持,中央和地方收储企业获批粮食收购资金贷款,为粮食安全能力体系提供资金资源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的粮食安全能力体系持续推动了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越发凸显出国家粮食安全能力体系的核心作用。例如,在粮食生产能力方面,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稳坐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大国的地位;
在粮食储备能力方面,“粮安工程”实施、“危仓老库”改造、“四合一”储粮新技术的应用等,有效降低了整个储粮周期内的粮食损失率,提升了储粮条件和储粮效率;
在粮食加工能力方面,不断淘汰生产能耗高、环境污染重、加工损失大的落后工艺设备,持续推进粮食加工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碾米、制粉、油脂加工等成套先进技术装备正在中国粮食加工领域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着粮油加工的技术水平;
在粮食物流能力方面,先进运粮装备,如粮食公路运输专用散粮车和集装箱、粮食公铁水联运的散粮集装箱与粮食“四散化”运输方式相结合等,大大提升了粮食物流科学管理水平和粮食物流效率;
在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方面,5000余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天的应急加工能力能够满足全国人民2天的需求,《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管理办法》的颁布加强了企业在突发公共事件下的粮食安全应急保障作用。(1)以上关于粮食安全能力体系建设的成果列举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文件内容整理。

3.4 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风险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维护本国粮食安全的同时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对极端气候、地区冲突等挑战,中国同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开展粮食安全合作,为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风险贡献中国方案。第一,中国一直重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饥饿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例如,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达成的“八大行动”,明确表示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实现粮食安全;
中国积极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合作区,累计向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35],并对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义粮食援助。第二,中国全力推动粮食减损国际合作以促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例如,为了缓解恶化中的全球饥饿问题、减轻全球粮食系统压力,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提出适时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倡议;
2021年9月,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中国济南成功举办,会议达成的“济南倡议”提供了10项为解决粮食损失和浪费的可行举措。第三,中国着力解决国际粮食贸易中的冲突和对立。例如,面对俄乌冲突导致的国际粮食供应链中断和全球粮食价格普遍上涨等问题,中国在自身面临粮食贸易风险的同时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贡献了中国智慧;
2022年7月,王毅外长在参加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时提出了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强调大国应当承担责任,为俄乌等国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便利,与此同时,主要粮食生产和净出口国应当释放自身出口潜力,缓解市场供给紧张局面[3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已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在其指导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实践中,中国完成了一项又一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加快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综合前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维护粮食安全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新征程上继续端稳端牢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饭碗提供如下重要经验。

4.1 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

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确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粮食安全观。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原则,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37]。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维护人民利益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保障粮食安全是人民利益和美好生活的基础。中国人民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始终是吃饭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上的根本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解决城乡居民温饱问题是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粮食生产安全和数量安全是当时关注的重点,当时国内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停留在“谷物安全”的阶段。而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不断升级,果蔬和动物性食品占居民食物消费的比重显著上升,过去适用于解决温饱问题的粮食安全观已不再适用中国国情。中国经验表明,人民对粮食安全的利益标准随着基本国情的变化而变化,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观也经历着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至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形成了以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重视可获得性、重视质量安全、重视食物安全、重视生态安全和重视系统安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

4.2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本方针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本方针,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本国粮食供需平衡、满足本国人民粮食需求、达成本国粮食安全目标才是粮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义,因此,大国粮食经济的运行需要更加注重粮食内循环的驱动作用。一味地粮食市场开放只会把本国的粮食安全交到其他国家手上,尤其是在大变局之中,更要面对各种“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以及粮价波动风险、跨国粮商的粮食垄断、粮食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国际粮食贸易中的传统和非传统挑战。新一轮全球粮食系统风险对那些低收入且高度依赖粮食进口国家的粮食安全形势造成了巨大冲击,而中国能在风险中稳定国内粮食市场、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正是因为中国能够一直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毫不放松,一直坚持自力更生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毫不动摇。但中国经验也表明,完全依靠本国资源实现绝对的粮食自给是不切实际的,自力更生的粮食安全之路不是闭门造车,有选择地融入粮食外循环才是更智慧的选择。依靠粮食外循环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国际优势粮食资源满足本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需要,也可以通过更高质量的农业对外开放助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本国粮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3 坚持以完善治理体系和能力体系为实现路径

坚持以完善治理体系和能力体系为实现路径,不断提升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的硬实力。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2035年中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1]。完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体系回答了如何具体走好国家粮食安全之路的实践问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粮食安全治理必须遵循粮食一般商品性的本质属性,以市场治理为基础,且必须认识到粮食商品属性之外的风险性、战略性和外部公益性,以政策治理为支撑、以法律治理为核心,共同推动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另一方面,在统筹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中需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体系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持久的国家资源投入和必要配置。中国经验表明,粮食安全能力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和高投入的复杂系统工程,包括国家粮食供给能力、国家资源支撑粮食发展能力和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三大方面。其中,国家粮食供给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国家粮食生产、储备、加工、运输、进口和应急保供能力等建设,国家资源支撑粮食发展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支持粮食能力建设、国家财政补贴粮食能力建设、国家力量维护粮食供应链安全能力建设等,而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取决于国家粮食安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上述每一项能力建设都要在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并结合中国实际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能力体系。

4.4 坚持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期望

坚持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期望,进行开放合作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国家安全的实现必须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任何国家在粮食不安全、政治不平等、经济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中都无法独善其身。各国必须要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在开放合作共赢的准则下,秉持统筹自身粮食安全和共同粮食安全的理念,一同应对极端气候、经济复苏不均衡和地区冲突等全球粮食系统风险。中国经验表明,各国需要围绕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积极主动地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UNOSSC)等国际平台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制订共享粮食安全的国际议程。发达国家应当着力解决本国的粮食浪费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提供主要物资、技术和资金等支持;
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中国经验,着力解决本国的饥饿和贫困问题,为全球粮食安全治理贡献更多成果。在单边主义盛行、逆全球化加剧的国际局势中,各方更应注重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的话语权,改革目前发达国家和跨国粮商巨头主导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形成并完善能够优化粮食资源配置、提升粮食安全治理效率、应用多边主义治理规则、协调各方利益冲突的公平治理体系。

本文研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实践的理论内蕴,在梳理新时代中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经验,为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坚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供参考借鉴,并为世界贡献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最核心的理论依据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粮食安全观的坚持与继承,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深刻揭示了粮食安全与国家安全、治国理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中国新时代取得一系列粮食安全伟大成就的理论前提和思想基础。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执行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实践、完善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体系的实践、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践以及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风险的实践等正是在该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完成的。这些实践的成功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能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实践持续提供科学的指导。第三,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充分表明中国粮食安全的成功经验有如下四个方面可供广大发展中国家借鉴: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目标,坚持以自力更生为基本方针,坚持以完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体系为实现路径,坚持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期望。具体来看,既要确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粮食安全观,又要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既要不断完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体系,又要积极进行开放合作共赢的全球粮食安全治理。中国要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作为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思想依据,持续贯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新征程中继续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向世界展示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的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粮食体系国家 珍惜粮食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快乐语文(2021年36期)2022-01-18请珍惜每一粒粮食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0期)2021-10-20构建体系,举一反三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11期)2021-01-04我的粮食梦中国粮食经济(2018年11期)2018-12-27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6期)2018-06-22把国家“租”出去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9-10“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新高考·高一物理(2014年1期)2014-09-18“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推荐访问:粮食安全 实践 国家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实践研究》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粮食安全实践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