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鲁迅的嗜糖偏好及其文学表达*

时间:2023-07-09 02:55: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陈艺璇 张全之

提要:鲁迅嗜好糖食,他的日记中频繁出现购买糖果、甜食的记录,友人也时常赠送糖食给他。糖之于鲁迅,不仅是一种饮食偏好,也构成了他人情往来和个人情感的一部分。尽管鲁迅自幼患有龋齿,一生与牙疾相伴,身体条件不适宜吃糖,但他仍然割舍不下这一嗜好,糖在给鲁迅带来味觉和精神上的甜蜜的同时也给他带来身体上的苦痛,鲁迅是以自虐的方式承受苦痛并坚持与现实的黑暗抗争。鲁迅作品中的糖则具有丰富的文学内涵,既有民俗文化方面的意义,又成为他独特的修辞方式以及书写人性、人情的工具。

鲁迅“自幼喜吃甜食”(1)俞芳:《惊人的毅力 坚强的性格——记鲁迅先生在砖塔胡同》,上海鲁迅纪念馆编:《高山仰止——鲁迅逝世五十周年纪念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59页。,《阿长与〈山海经〉》写他幼时得到压岁钱,“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2)鲁迅:《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51页。,这里的“糖菩萨”应该就来自于鲁迅童年时期吃糖的记忆。到日本留学后他依然喜爱吃糖,仙台的东北大学史料馆有一个“鲁迅纪念展示室”,里面陈列着一张日本同学送别鲁迅的照片,照片说明特别解释,这是在鲁迅与同学吃过甜食后拍摄的,(3)陈力君:《在仙台寻访鲁迅》,《上海鲁迅研究》2016年第1期。想必是因为鲁迅喜欢,同学才用甜食为他饯行。从日本回国后,鲁迅到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据夏丐尊回忆,“那时他晚上总睡得很迟,强盗牌香烟,条头糕,这两件是他每夜必须的粮”(4)夏丐尊:《鲁迅翁杂忆》,《文学》1936年第6号。。夏丐尊所说的“条头糕”是江浙地区的传统糕点,用糯米糅合红豆沙做成,有的还会撒上桂花末,是一道十分甜糯的点心,鲁迅每夜都吃,他对糖食的喜爱可见一斑。

1912年鲁迅到北京以后,他的日记中开始出现购买糖食的记录,比如1912年12月31日午后至观音寺街购宁蒙糖,1913年2月5日赴临记洋行购饼饵、饴糖,6月18日赴晋和祥买糖饵,8月9日又往晋和祥买糖饵两种等等。鲁迅日记中购买糖食的记录有二十余条,其中1912年底到1913年底的占十来条,除了自己吃之外,他有时也寄些果脯、蜜枣回家,还给朋友张协和的孩子买过饼饵、果糖。晋和祥是鲁迅最常去的店铺,除糖饵外,鲁迅还在这里买过饴糖、甘蕉糖,偶尔也去其他地方如临记洋行、利远斋、信远斋买薄荷糖、蜜饯、梨膏。尽管鲁迅购买的糖食品类繁多,但都是些常见的品种,价格也便宜,他通常只花一两元买一两盒(瓶),据他的日记记录,1913年他的月俸是二百二十元到二百六十元不等,平均每个月花在糖食上的钱不算多,或许还有一些零碎的未记账的糖食开销,但从他的购买习惯来看,应该不至于太贵,鲁迅吃糖食吃得较为俭省。1914年以后,鲁迅日记中购买糖食的记录减少,从1925年开始,购买记录逐渐被受赠糖食的记录取代。大概因为知道鲁迅吃糖的嗜好,他的友人孙伏园、荆有麟、章廷谦、崔真吾等不仅赠送糖食给他,每次赠送的数量也非常可观,日记记录着1925年4月26日“伏园来并交春台信及所赠德译洛蒂《北京之终日》一本,画信片二枚,糖食二种”(5)鲁迅:《日记(1912-1926)》,《鲁迅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62、625、651页。,1926年6月24日“有麟来并赠柿霜糖两包”(6)鲁迅:《日记(1912-1926)》,《鲁迅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62、625、651页。,1926年12月25日“矛尘赠精印《杂纂四种》、《月夜》各一本,糟鹅、鱼干一盘,酥糖二十包”(7)鲁迅:《日记(1912-1926)》,《鲁迅全集》第1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62、625、651页。,1929年1月15日夜“真吾来,赠玫瑰酥糖九包”(8)鲁迅:《日记(1927-1936)》,《鲁迅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20页。等等。周海婴出生后,糖食便不再是送给鲁迅而变成了“赠海婴”,许寿裳、内山夫人、山本夫人、须藤医生就经常捎带糖果给周海婴,鲁迅在日记中有时概述为赠糖果、赠糖食,有时则写明受赠糖食的具体名称,比如平糖、松子糖、巧克力糖、黍糖、威士忌朱古力糖等,均为先前鲁迅日记里不曾出现过的品种。鲁迅的用心记录一方面是出于吃糖的嗜好与好奇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感念友人情谊以及对儿子周海婴的宠爱。据许广平回忆:

有时鲁迅是欢喜饭后吃少许糖果或饼干点心之类的,他会拣几块放在桌子角上,自己慢慢地吃。海婴跑来了,第一眼看见先冲到他跟前,毫不客气地抢光,有时还嫌不够。如果还有,当然再拿些出来给补充,若是一点也没有了,吃了他的也并不怎样,反而似乎很心甘情愿的。(9)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马蹄疾辑录:《许广平忆鲁迅》,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4页。

糖之于鲁迅,不仅是一种口味偏好,也构成了他人情往来和个人情感的一部分。

鲁迅并不总是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刚毅形象存在,他的生命里也有许多温情的时刻,比如在吃糖和与人分享糖食的时候,他展现的就是自己率性、热情的一面。许广平的《青年人与鲁迅》一文也写到鲁迅爱吃糖,与鲁迅日记记录的一样,他自己常吃的是廉价糖果,贵的糖则买来请客用:

先生喜欢吃糖,但是经济不充,——不,他对自己刻苦——时常买一种三四角钱一磅的质地轻松的来吃。这种糖因为低廉,淀粉多,不大甜,手碰它就好像碰着石灰一样……有一天,先生忽然把稿费买了一大批咖啡糖,留待请客。我们一批学生到了,每人一包:一大块扁平的,里面隔开许多方格。(10)景宋:《青年人与鲁迅》,《少年读物》1938年第4期。

鲁迅请学生吃的咖啡糖在当时的北平属于外国货,价格昂贵,鲁迅尚且需要举债负担家用,经济并不宽裕,但他对待青年学生却十分大方和爱护。

鲁迅吃糖食吃得认真且专注,《两地书》中就有他在厦门时与蚂蚁斗智斗勇,设法储存白糖的经历,他告诉许广平:“这里的蚂蚁可怕极了,有一种小而红的,无处不到。我现在将糖放在碗里,将碗放在贮水的盘中,然而倘若偶然忘记,则顷刻之间,满碗都是小蚂蚁”(11)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36页。,最终他采用了四面围水法以保障白糖的安全,极具生活智慧和趣味。荆有麟送给鲁迅的两包柿霜糖也曾引发一系列趣事,柿霜糖是河南特产,用柿霜做成,可以治疗嘴角生疮,鲁迅不曾耳闻目睹,因此觉得十分稀奇,他在《马上日记》中感叹:

怪不得有这么细腻,原来是凭了造化的妙手,用柿皮来滤过的。可惜到他说明的时候,我已经吃了一大半了。连忙将所余的收起,豫备将来嘴角上生疮的时候,好用这来搽。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就又吃了一大半了。(12)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鲁迅全集》第3卷,第331页。

鲁迅因为柿霜糖珍贵便将糖藏起来舍不得吃完,夜间却又忍不住拿出来吃,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后来鲁迅还用自己十分宝贝的柿霜糖招待女学生,本以为这是远道携来的名糖,准备先介绍其来源和功用,不料女学生是河南人,对柿霜糖的了解远胜于他,鲁迅自嘲“请河南人吃几片柿霜糖,正如请我喝一小杯黄酒一样,真可谓‘其愚不可及也’”(13)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鲁迅全集》第3卷,第363页。。糖食为鲁迅的生活提供了简单、纯粹的趣味,吃糖的鲁迅也成为了一个亲切感人的形象。直到鲁迅病重,他的好友许寿裳依然会带着糖果来看望他,1936年7月1日午,“季巿来并赠桔子及糖果”(14)鲁迅:《日记(1927-1936)》,《鲁迅全集》第16卷,第610页。,这是鲁迅逝世前日记中关于糖食的最后的记录。

可惜糖并不总是给鲁迅带来快乐,因为他一生与牙疾相伴,吃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健康。鲁迅最后生涯的主治医生须藤五百三写过一篇《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简述鲁迅的病情和死因。尽管关于须藤医生的为人和这篇文章所述的治疗过程尚且存在争议,但须藤医生对鲁迅身体状况的介绍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篇文章说:

先生自七八岁起即患龋齿,一直到二十四五岁,都在担心脱牙和临时应急,差幸这样的过去了,及至二十六七岁时,终于有全部镶牙的必要了。故先生自少年时代起便不能像其他的儿童似的吃那硬而甜的东西。因为牙齿不好,常常减削了胃肠的活动力,而发生胃肠加答儿,(15)“胃肠加答儿”是日语词,指肠胃炎。消化不良等病……胃肠病最易罹营养不良,而于生成孱弱的体质尤易召患,结局酿成结核性的体质。先生自身于四十四五岁时已有结核,尤其是肺结核之预感了。(16)须藤五百三:《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作家》1936年第2期。

须藤医生提供了两方面信息:第一,鲁迅的牙疾影响了他的胃肠功能和体质,最终导致了鲁迅的死亡;
第二,鲁迅的牙疾使他吃不了甜而硬的东西。因此,从保健的角度来看,鲁迅不宜吃糖,糖食会加剧他牙齿的疼痛和损坏,进而侵害他整个身体的健康,糖带给他的既是甜蜜,也是痛楚。

在不宜吃糖的情况下,鲁迅依然对糖食怀着近乎执拗的喜爱,他并没有因为牙疾而停止吃糖,甚至会在修补好牙齿之后报复性地购买糖食。比如1913年12月20日午后,鲁迅“往王府井大街徐景文医寓,令修正所补三齿。归途过临记洋行买饼干三匣,拟托宋子佩寄家”(17)鲁迅:《日记(1912-1926)》,《鲁迅全集》第15卷,第91页。,鲁迅才从牙医处离开就购买了又甜又硬的饼干,虽然写着“拟托宋子佩寄家”,他最终是否吃过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月的28日,他确实又去晋和祥买了饼饵、饴糖等物。鲁迅学过医学,他应该清楚吃糖将如何恶化他的牙疾并给他的健康造成伤害,但他似乎不以为意,他对糖食的喜爱是一种倔强的,近于自虐的喜爱,这一行为的产生与鲁迅的生死观以及糖给他带来的精神慰藉有关。

在鲁迅看来,他的牙痛是一种遗传,即先天的生理问题。他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中说,自己从小就是牙痛党之一,“听说牙齿的性质的好坏,也有遗传的,那么,这就是我的父亲赏给我的一份遗产,因为他牙齿也很坏。于是或蛀,或破,……终于牙龈上出血了,无法收拾”(18)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63页。。将牙疾归因于遗传或许有一定的医学道理,但鲁迅对待这一既成事实的态度耐人寻味,因为他并没有从医生的立场对自己的牙齿多加后天的保护,他对糖的嗜好与他不能吃糖的牙齿条件之间存在一组强硬的对抗关系,是一种自虐行为。除牙疾外,鲁迅对于自己的肺病也报以同样的态度。鲁迅的父亲死于肺结核,弟弟周椿寿死于肺炎,周作人也生过与肺病有关的肋膜炎,鲁迅的肺病可能也跟家族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鲁迅除喜欢吃糖外,更是烟不离手,后者对于他的肺病十分不利。鲁迅并不十分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他很早就预料自己“活不久”,他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我一生的失计,即在向来不为自己生活打算,一切听人安排,因为那时豫料是活不久的”(19)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第11卷,第225、15、16页。,到北京后,鲁迅“有时则竟因为希望将生命从速消磨,所以故意拚命的做”(20)鲁迅:《书信·250530致许广平》,《鲁迅全集》第11卷,第493页。,他大量地吸烟、酗酒就是“拚命的做”的一种表现。遗传带来的生理病痛以及对于现实黑暗的深刻体认,共同造成了鲁迅的悲观虚无思想和自虐的心灵倾向,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体现在他的真实生命中,鲁迅不顾身体健康地吃糖和吸烟属于自虐行为,“是一种有意识地的慢性自杀”(21)张全之:《鲁迅在厦门时期思想与生活态度的变迁》,《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12期。。

在与外部世界的抗争中,鲁迅同样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不同于周作人生病后选择去北京西山碧云寺修养,鲁迅晚年拒绝了医生、友人给出的养病建议,他始终不能忘怀于外在环境的敏感和忧虑。(22)符杰祥:《鲁迅的“病”与“死”》,《粤海风》2003年第1期。实如他在《死》中所写:

从去年起,每当病后休养,躺在藤躺椅上,每不免想到体力恢复后应该动手的事情:做什么文章,翻译或印行什么书籍。想定之后,就结束道:就是这样罢——但要赶快做。(23)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死》,《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33页。

病痛带给鲁迅的是燃尽自己“赶快做”的紧迫感,而非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恐惧。在下定决心直面、反抗现实黑暗的时候,鲁迅便将自己的“病”与“死”抛诸脑后。

尽管吃糖、抽烟和酗酒对鲁迅的身体有害,但这些行为本身又为他带来短暂的生理快感和精神满足。鲁迅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吐露过他对人生苦痛的体悟,他用给苦茶加糖来比喻给人生的苦痛加糖:

我想,苦痛是总与人生联带的,但也有离开的时候,就是当熟睡之际。醒的时候要免去若干苦痛,中国的老法子是“骄傲”与“玩世不恭”,我觉得我自己就有这毛病,不大好。苦茶加糖,其苦之量如故,只是聊胜于无糖,但这糖就不容易找到,我不知道在那里,这一节只好交白卷了。(24)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第11卷,第225、15、16页。

在鲁迅看来,人生的苦痛如同苦茶,底色是苦的,加糖是聊胜于无的做法,并不能改变苦痛的本质,但即便是这样一点能够暂时缓和生命苦痛的糖也不容易找到。鲁迅加给人生苦痛的糖是抗争,“我自己对于苦闷的办法,是专与袭来的苦痛捣乱,将无赖手段当作胜利,硬唱凯歌,算是乐趣,这或者就是糖罢”(25)鲁迅:《两地书》,《鲁迅全集》第11卷,第225、15、16页。,他通过对苦痛的捣乱获得乐趣与满足,而作为食物的糖远比生活中的糖容易获得。西方美学中有“趣味(taste)”这一概念,“taste”的基本意义是指味觉上的“口味”,由“口味”引申出的趣味则是和快感、不快感相联系的感性判断。(26)杨震:《味觉能否审美?——从“口味”到“趣味”的理论之旅》,《文艺研究》2013年第11期。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认为,人“对饮食的口味和对精神事物的趣味非常相似”(27)休谟:《论趣味的标准》,马奇等编:《西方美学史资料选编》(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18页。,他所说的正是饮食口味与感性精神之间的联系。鲁迅对糖的嗜好既是一种口味选择,甜味也构成了对他感性精神的弥补,他通过吃糖“对生命之苦作味觉的反击”(28)刘晓航:《鲁迅先生与糖》,《书屋》2021年第7期。。

鲁迅崇尚魏晋风度,他的吃糖、抽烟、酗酒也与魏晋士人的服药饮酒具有内在的相似性,他们都身处黑暗动荡的年代,死亡随时可能发生,他们也都满怀愤懑和忧虑,饮食上的片刻放纵尽管有损于健康,但能够暂时将他们从精神的苦痛中抽离出来,鲁迅或许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跨越时空的心灵相接,从他欣赏的魏晋士人身上获取同情和慰藉。不过,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个残酷的事实,甜味虽然可以给人带来短暂的愉悦,但很快会让人重新归于沮丧和抑郁的状态,(29)范志红:《甜食带来快乐?其实是抑郁风险》,《健康中国观察》2020年第12期。因为对糖的过度依赖会降低人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以及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也就是说,鲁迅若想通过吃糖缓解内心的苦痛,那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他偏偏是学过医的,他或许清楚吃糖过多影响的将不仅是牙齿,也会侵害他的神经,使他更难摆脱苦痛的情绪。无论面对历史还是个人生命,鲁迅都是一个悲壮的清醒者,这种清醒对于他是一种残忍,如同无法摆脱身为“历史中间物”的命运一样,他也逃不出吃糖带给他的甜蜜与苦痛的纠葛。

此外,鲁迅将味觉上的甜抽象成精神上的甜,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自我催眠式的“精神胜利法”,似乎吃了甜的东西,人生就不苦了。鲁迅结合自身的吃糖与病痛体验,利用糖或者甜味的象征意义揭露了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瞒和骗。在鲁迅的思想中,糖和甜是与毒和害同时出现的,正如甜味是糖食的伪装,掩盖了对健康的侵害一样,人容易被事物表面的甜蜜美好迷惑,以至于意识不到潜藏的危害。杂文《忽然想到(七至九)》中的“一个糖衣的毒刺”(30)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七至九)》,《鲁迅全集》第3卷,第63页。,《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中的“毒害革命的甜药”(31)鲁迅:《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31页。,《我们不再受骗了》中的“无论它说着怎样甜腻的话头,装着怎样公正的面孔”(32)鲁迅:《南腔北调集·我们不再受骗了》,《鲁迅全集》第4卷,第441页。,还有鲁迅在写给曹靖华的信中所说“一切书店,纵使口甜如蜜,但无不惟利是图”(33)鲁迅:《书信·360514致曹靖华》,《鲁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97页。,都抓住了甜与毒这组相伴而生、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力图掀开甜蜜、甜腻的伪饰,暴露丑恶、卑鄙的本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写到满人入关后强制汉人剃头,不剃就会被砍下头挂在剃头担的旗竿上,到鲁迅小时候,剃头担还有,但那旗竿不再用来挂人头,而是用来装糖果了:

那时的剃发,先用水擦,再用刀刮,确是气闷的,但挂头故事却并不引起我的惊惧,因为即使我不高兴剃发,剃头人不但不来砍下我的脑袋,还从旗竿斗里摸出糖来,说剃完就可以吃,已经换了怀柔方略了。(34)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卷,第577页。

鲁迅将剃完头就有糖吃的引诱手段夸大为政治上的“怀柔方略”,指代了汉人从留头不留辫的血的抗争演变成剃头留辫的这段妥协的历史。个人的贪生消磨了汉民族的反抗意识和血性,这是想吃“糖”给汉民族造成的损害。鲁迅思想中的糖和甜超越了食物和味觉范畴,成为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指代和隐喻。

糖食不仅与鲁迅的日常生活、个人生命有着密切的关联,鲁迅在作品中也时常写到糖。理解鲁迅对糖的嗜好,有助于理解他的创作。比如诗歌《我的失恋》中有这样一句,“爱人赠我双燕图;
回她什么:冰糖壶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胡涂”(35)鲁迅:《野草·我的失恋》,《鲁迅全集》第2卷,第173页。,将“冰糖壶卢”作为与象征爱情的“双燕图”比肩的礼物回赠爱人,这一行为看似不解风情,但对鲁迅而言,回赠“冰糖壶卢”其实是真正的爱的体现,因为他爱吃,许寿裳对此做过解释:“阅读者多以为信口胡诌,觉得有趣而已,殊不知猫头鹰本是他自己所钟爱的,冰糖葫卢是爱吃的……”(36)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年,第78页。。糖在鲁迅的生命和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这才有了诗中的对爱人的翻脸不理感到糊涂,鲁迅对糖食的喜爱是这句诗成立的逻辑。

鲁迅作品中的糖有日常的、民俗的、典故的,不一而足。杂文《零食》《弄堂生意古今谈》就记录了许多上海的糖食,比如“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玫瑰白糖伦教糕”,光看名字就教人眼花缭乱。糖不仅好吃,还好玩,鲁迅在《书籍和财色》里写到上海出现的一种专以小孩子为对手的糖担,带有赌博性质,通过某种操作,有希望花一元铜钱得到一元铜钱以上的糖,这对童心未泯的鲁迅来说可能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除此之外,鲁迅笔下的糖更是作为文化符号而出现的,《送灶日漫笔》写祭灶风俗,供物里头有一种用来粘住灶君牙齿,让他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百姓坏话的胶牙饧,这是民间捉弄鬼神的手段,鲁迅对此颇为留意,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对待鬼神的态度,他的《庚子送灶即事》诗也写到了这种糖:“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37)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庚子送灶即事》,《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33页。鲁迅对糖知道得多且杂,《准风月谈·前记》引用了柳下惠和盗跖见到相同的糖却产生不同想法的典故,“古话里也有过:柳下惠看见糖水,说‘可以养老’,盗跖见了,却道可以粘门闩。他们是弟兄,所见的又是同一的东西,想到的用法却有这么天差地远”(38)鲁迅:《准风月谈·前记》,《鲁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99页。,这个故事出自《淮南子·说林训》,鲁迅取用了典故蕴含的“见物同而用之异”(39)刘安等:《淮南子》,岳麓书社,2015年,第178页。的道理。杂文《天上地下》调侃国民党官僚面对敌寇侵略,以“外洋养病,名山拜佛”为解决办法,这句方言歌诀的原文是“外洋养病,背脊生疮,名山上拜佛,小便里有糖”,“背脊生疮”和“小便里有糖”都不是致命的大病,针对这两种毛病而进行的“外洋养病”和“名山上拜佛”也都不是要事,但它们却会成为官僚们逃之夭夭的借口,(40)谢德铣:《鲁迅作品中的绍兴方言注释》,爱晖县教师进修学校,1976年,第81页。鲁迅意在讽刺国民党官僚临阵脱逃的软弱无能。可见,鲁迅笔下的糖不只是用来吃的,它们还具有民俗文化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内涵。

鲁迅对糖的偏爱也直接影响到他的文学修辞。鲁迅的小说就用糖做过不少比喻,比如他常用“紫糖色”来形容人的脸色,《离婚》里的木公公“紫糖色脸上原有许多皱纹”(41)鲁迅:《彷徨·离婚》,《鲁迅全集》第2卷,第148页。,《采薇》里的周王发“紫糖色脸,络腮胡子,左捏黄斧头,右拿白牛尾,威风凛凛”(42)鲁迅:《故事新编·采薇》,《鲁迅全集》第2卷,第411页。,杂文《看司徒乔君的画》也描绘画中人物有着“紫糖色脸,深而多的脸上的皱纹”(43)鲁迅:《三闲集·看司徒乔君的画》,《鲁迅全集》第4卷,第73页。。“紫糖”是“红糖”的别名,颜色偏暗,为深红或暗红色,中医典籍在描述“缠喉风外证”时,有“其症其肿紫糖色”(44)《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中医大辞典 外科骨伤五官科分册(试用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年,第259页。的形容,这或许是鲁迅用“紫糖色”形容人脸色的来源,他小说中的“紫糖色”脸是肤色深沉、面色凝重,饱经风霜或者显露威严的脸。鲁迅必然对许多种糖的质地、状态、渊源有过细致的观察和了解,小说《补天》这样描述女娲熔灵石补天的场面,“大风忽地起来,火柱旋转着发吼,青的和杂色的石块都一色通红了,饴糖似的流布在裂缝中间,像一条不灭的闪电”(45)鲁迅:《故事新编·补天》,《鲁迅全集》第2卷,第364-365页。,烧红的石浆像流动的“饴糖”,这个比喻精准地把握了“饴糖”的浓稠状态和暗红色泽,展现了补天时的混沌场面,也用制作饴糖的简单、普通消解了女娲补天这一严肃工程的伟大、艰难。《失掉的好地狱》里还有一句“天地作蜂蜜色的时候,就是魔鬼战胜天神,掌握了主宰一切的大威权的时候”(46)鲁迅:《野草·失掉的好地狱》,《鲁迅全集》第2卷,第204页。,“蜂蜜色”的用法与《补天》中的“饴糖”类似。小说《白光》写陈士成落榜,“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47)鲁迅:《呐喊·白光》,《鲁迅全集》第1卷,第570页。,这里所说的“糖塔”是福建霞浦特有的民间工艺品,通常在中秋节期间制作,将融化的糖倒进印模制成塔状,糖塔具有镇邪纳吉的寓意。陈士成的前程像受潮的糖塔般倒塌,这个比喻不仅抓住了糖受潮之后脆弱易碎的性质,表现出陈士成落榜后彻底的崩溃心理与绝望状态,也颠覆了糖塔本身的吉利象征,倒塌的糖塔意味着陈士成渴望的功名富贵化为乌有,他不够幸运也没有福气。受潮糖塔的比喻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鲁迅小说修辞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此外,糖食也成为鲁迅书写人性、人情的工具,或许是出于对糖的喜爱,他通过由糖食引发的故事来展现人性温暖的瞬间或表达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比如在小说《在酒楼上》中,鲁迅难得地塑造了顺姑这个纯真、质朴的女性形象,颓废苦闷的吕纬甫在回忆起她时充满温情,特意向小说中的“我”说起顺姑为他调的那碗加了许多白糖的荞麦粉。请吕纬甫吃荞麦粉当点心是顺姑父亲长富的提议,他特意强调加的是白糖,并且要多加。因为白糖昂贵,吕纬甫盛情难却,答应只吃一小碗,顺姑端来的却是一大碗,吕纬甫对“我”说:

我生平没有吃过荞麦粉,这回一尝,实在不可口,却是非常甜。我漫然的吃了几口,就想不吃了,然而无意中,忽然间看见阿顺远远的站在屋角里,就使我立刻消失了放下碗筷的勇气。我看她的神情,是害怕而且希望,大约怕自己调得不好,愿我们吃得有味。我知道如果剩下大半碗来,一定要使她很失望,而且很抱歉。我于是同时决心,放开喉咙灌下去了,几乎吃得和长富一样快。(48)鲁迅:《彷徨·在酒楼上》,《鲁迅全集》第2卷,第30-31页。

这碗调得非常甜的荞麦粉包含了顺姑和长富对吕纬甫的热情和喜欢,多加白糖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最淳朴、最直接的方式,顺姑期盼的眼神以及吕纬甫放开喉咙灌下去的决心都流露出一股人性的真纯。

杂文集《热风》中的《无题》一文记述了鲁迅购买“黄枚朱古律三文治”的经历,这是一种添加了巧克力的糖食,鲁迅付过钱装袋的时候瞥见伙计揸开手指罩住了那些他没买的三文治,这使鲁迅感觉受到了侮辱,因为伙计的举动是在防备他偷窃。鲁迅掩饰着不高兴,告诉伙计自己不至于多拿,被识破的伙计连忙收回手,并表现出惭愧,他的反应让鲁迅也惭愧了。伙计的惭愧是因为他对顾客的不信任被识破了,鲁迅的惭愧则是因为他敏感地在伙计的惭愧中看到了对方的羞耻心,他让伙计陷入了尴尬的境遇,似乎自己不应该这样咄咄逼人。鲁迅虽然有着对于人的怀疑,但他的怀疑并不彻底,他依然会对人类报以体谅和关爱,鲁迅感叹:

这种惭愧,往往成为我的怀疑人类的头上的一滴冷水,这于我是有损的。

夜间独坐在一间屋子里,离开人们至少也有一丈多远了。吃着分剩的“黄枚朱古律三文治”;
看几叶托尔斯泰的书,渐渐觉得我的周围,又远远地包着人类的希望。(49)鲁迅:《热风·无题》,《鲁迅全集》第1卷,第406页。

使他觉得周围“又远远地包着人类的希望”的并不是托尔斯泰的书,鲁迅的性格本就如此,尽管存在怀疑,但他依然怀着对于人类的希望,这种矛盾心理使得鲁迅独自承受精神的苦痛并给他带来与吃糖食“黄枚朱古律三文治”一般的自我损耗。

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有嗜好,陶渊明好饮酒,胡适喜欢打麻将,海明威偏爱站着写作,林语堂则说尽吸烟的好处……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50)张岱:《陶庵梦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9页。,作家们的嗜好亦即他们的“癖”,未尝不是他们为人、为文深情的体现。除了喜爱吃糖食以外,鲁迅的嗜好还有很多:抽烟、喝酒、收藏拓片……如果说一个作家的嗜好会影响其创作,可能缺乏科学依据,但如果说没有关系,也不符合事实。比如辜鸿铭偏爱妻子的小脚,他捏着小脚便文思泉涌,写出那些歌颂传统文化、歌颂多妻制的文章,这一嗜好就与他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密切相关。鲁迅的嗜好是否影响了他的创作,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鲁迅的嗜好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他身体有害的,如吃糖、抽烟、喝酒等等,另一类是则是与艺术有关,对身体无害的,如收藏拓片、木刻版画,听目连戏等等,这些嗜好首先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成为他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前文已经说过鲁迅作品中的糖,他的小说也经常将“酒馆”“酒店”“酒楼”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孔乙己赊账的“咸亨酒店”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藤野先生》的结尾: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51)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鲁迅全集》第2卷,第319页。

“点上一枝烟”正是作者鲁迅对自己写作场景和真实生活的复现。文艺爱好如听目连戏,则成为散文《五猖会》深情追忆的童年往事。其次,鲁迅的嗜好也影响了他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当他沉溺于第一类于他健康有损的嗜好时,他是在以自虐的方式对抗苦痛和绝望,体现了他备受煎熬和孤独的一面,他小说、杂文中的喝酒、吸烟便时常伴随着颓丧、压抑、悲愤的情绪。但当他沉溺于第二类与艺术有关的嗜好时,他似乎能够得到回避现实的平静安稳,鲁迅在北京S会馆的那段时间,不仅纂辑古书、抄录古碑,为之后的学术研究积累了材料,也在沉默中思考历史与现实,形成了他的“生命和基础”。这两类嗜好共同组成了鲁迅的生命,也影响了他的创作。

鲁迅的嗜糖偏好,仅次于他的吸烟,是他的重要偏好之一。糖食承载了鲁迅的生活趣味、真实性格以及人情往来的点滴,显示了他与生命苦痛的纠葛,构成了他的思想和文学表达的一部分。

猜你喜欢全集鲁迅本刊首任主编吴泽先生全集出版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6期)2022-02-28鲁迅,好可一爹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趙孟頫書畫全集紫禁城(2017年11期)2017-12-25鲁迅《自嘲》句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4期)2017-06-11上海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鲁迅的真诚公民与法治(2016年24期)2016-05-17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民主与科学(2014年5期)2014-02-28早期受控之鲁迅的翻译选择外语学刊(2011年3期)2011-01-22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爆笑show(2009年9期)2009-09-29

推荐访问:鲁迅 偏好 表达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鲁迅的嗜糖偏好及其文学表达*》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鲁迅的嗜糖偏好及其文学表达*》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