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地方视角的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行动策略

时间:2023-07-05 01:35:07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胡亚学,刘春霞

地方视角的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行动策略

胡亚学,刘春霞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专业群建设的重心在地方。地方政府、院校和企业基于改善重点产业人才与技术供给、提高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定制技术技能人才的不同逻辑动因,将促进专业集群映射产业集群、对接主岗位群建设专业群和多维度对岗参建专业群作为各自的行动主线。基于三元合一的逻辑归因,三方应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人才培养为核心、权责一致为导向、协调配合为基调在建设中分别发挥引导与支撑、主导与支柱、传导与支持作用,并将推进竞争型、共享型和互动型耦合发展作为各自己的行动策略。

专业群建设;
产业集群;
三元合一;
人才培养;
耦合发展;
地方视角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群以来,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成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重要抓手,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建设专业群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特殊办学模式,重心在地方,需要地方政府、高等职业院校、重点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参与。以地方视角准确分析不同主体参与专业群建设的动力与行动逻辑,引导三方进行合理分工,优化推进策略,能有效促进专业群建设目标的实现。由于专业群建设实践中行业和其他社会主体主要发挥指导作用,本文讨论时以政、校、企三方为主。

《意见》明确指出,专业群建设应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要“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2]。政、校、企三方均是专业群的建设主体且将服务重点产业发展作为共同愿望,但由于社会角色、职责以及在获取服务收益等方面的差异,三方参与专业群建设的原动力与具体工作目标有明显不同。

(一)地方政府:促进专产对接办学,改善重点产业人才与技术供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不可推卸之责任。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各地招商力度增大,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企业在市场上招不到足够数量的人才,从“找市场”转而“找市长”,政府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因而,地方政府参与专业群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区域重点产业的人才与技术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地方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增加数量,提高质量,提升院校技术服务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重点产业协同发展。

(二)职业院校:对接产业高端办学,提高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

专业是办学最重要的载体,专业竞争力是社会评价高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提高专业竞争力是高校永恒的主题,职业院校也不例外。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实行谁举办、谁受益、谁负责和中央财政扶优扶强的办学机制,地方职业院校办学资源受当地经济水平、保障力度、区域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彼此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数量众多的省以下政府或其他机构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大都市同类院校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地方职业院校迫切希望借助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的拉动作用,加强与产业高端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政府政策支持,吸纳更多的企业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专业内涵建设。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为平台,通过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聚集效应,在若干专业群赛道上实现超越,进而带动院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重点企业:定制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生产与转型升级需要

我国已迈进了新发展阶段,各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步伐不断加快,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设施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已不能满足企业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抢手货”。许多企业存在着高水平技术工人招聘困难,在职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偏弱,技术革新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迫切希望通过参与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以资金、资源置换的方式参与人才培养,植入岗位技术标准和企业文化,定向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入职率,缩短岗前培训周期。同时,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和技术力量,共同开展新技术培训和应用技术研发,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特定的工作目标,社会组织往往会依法依规采取合目的性较高、最为经济的行动路径。如上所述,地方政府、职业院校、重点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动机和目的不同,他们在推进策略上的逻辑主线也不尽相同,但都追求各自的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一)地方政府:政策引导,促进专业集群映射产业集群

地方政府承担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的使命。在行使职业教育公共管理职能时,一般会通过地方法规、政策调节政府、院校、企业间的关系,不会超越法定职权同时针对特定企业、院校采取个性化对策,避免陷入具体事务,违背公平管理。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一般会以政策或项目的形式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水平专业群,整合区域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群形成专业集群,与重点产业集群紧密对接,形成一一映射关系。即使针对特定院校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也不会限定院校的合作对象,而是为了促进该院校与区域内企业广泛合作。如《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指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要主动对接湖北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支持建设60个左右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引导各地分级规划建设国家、省、校级三级高水平专业群,形成集群式专业结构,精准对接产业、结构优化清晰、区域错位发展的专业布局[3]。这一做法,在地方政府支持专业群建设中具有普遍性。

(二)职业院校:校企联动,对接主岗位群建设专业群

以什么逻辑组群是所有职业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目前关于专业群组群逻辑的研究,形成了基于产业群逻辑、岗位群逻辑、群内逻辑[4]等众多的组群方法。笔者认为地方职业院校应以区域重点产业的主岗位群作为专业群组建的逻辑起点。这是因为从人才供给规律来看,不要说一个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具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其内部的岗位少则十多个类别,多则数十、上百个类别,任何一个专业群都无法满足全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从专业群建设规律来看,一个专业群的就业岗位面越宽,意味着其内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越多、关联度越低,需要的办学资源也越多。地方职业院校办学资源相对匮乏,只有抓住主要岗位需求,整合资源校企合作办学才能有效提高人才的适应性,提高产出比。事实上,企业用人最为突出的矛盾是主岗位群所需人员的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其他需求数量较少的岗位人才很容易通过市场手段解决。没有必要也不应将“存在于一条产业链上,却无知识内在联系的专业生硬地组织到一个专业群中”[5]。因此,地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逻辑主线应是选择与区域重点产业中的头部企业合作,选择学科知识相近、就业岗位高度相关的专业组成若干个专业群,形成专业群支撑主岗位群的良好局面。

(三)重点企业:市场导向,多维度对岗参建专业群

参与、支持职业教育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但尊重、运用市场规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规则。重点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多维度、多要素、全程化参与。一是以需定向,科学分析预测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规格,择优确定合作院校;
二是投入必要的资金、资源、设备、技术等参与专业群建设,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与职业院校、培养对象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三是在教学资源、实训条件、师资培养、员工培训、技术研发等多个维度,采用合理的方式全程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力图了解、控制人才培养质量。

尽管地方政府、职业院校和重点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内生动力和行动线路各不相同,但他们服务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目标却是高度一致的。更具体地来说,政校企三方的最终目标可以形成三元合一的逻辑归因:为区域重点产业的重点岗位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与技术支撑。围绕这一目标,三方应合理分工,形成中心突出、责权利相适、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

(一)分工原则

1. 以社会分工为基础。政府是公共管理部门、职业院校是公益事业部门、企业是生产经营部门,三方都有法定的工作职责和权力边界。同时,在长期的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三方在职权范围内都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机制、行为规范和工作经验,跨界行动往往会丢失固有的工作优势。三方都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主体,应当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各用所长,聚集力量,转化为教学资源,共同发挥育人作用。

2.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设专业群的根本目的是为重点产业培养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方如何分工、如何发挥作用,形成什么样的工作机制,采用什么样的行动路线,都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作为检验标准。特别是要防止资本突破界限,直接干预人才培养,打着建设和改革的旗号,将人才培养变为攫取廉价劳动力。

3. 以权责一致为导向。“高职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受益各方应该分担投资的成本”[6]。合作共建专业群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协议、制度等多种方法保证参与各方在享受成果的同时履行好责任与义务。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成果共享机制,让参与各方都能从中分享到建设成果,政府能有效缓解产业人才供给矛盾、企业能获得理想的人才、职业院校能提高办学水平,保持各方持续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成果共享情况,优化分工,建立与成果分享相协调的投入分工机制。

4. 以协调配合为基调。专业群建设属于专业性极强的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的法定职责和专业特长。因而,分工中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职业院校为主体,政府和企业不轻易干预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的天然属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基本办学模式,无论是教学建设还是教学实施都离不开政府和企业的支持配合。政府和企业应发挥好引导和辅助支持等作用。

(二)分工重点

1. 地方政府:以政策调适为抓手,发挥引导与支撑作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充分发挥公共管理职能,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设立建设项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运用土地、资金、税收等多种手段引导、支持院校、企业合作共建。建立由政府领导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工作机制,及时解了校企诉求,定期研究解决专业群建设中出现的痛点、难点问题,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职业院校: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发挥主导与支柱作用。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主责,地方职业院校理应在专业群建设中发挥主导与支柱作用。一要当好规划师,主动整合校内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要,动态调整专业结构,科学组群,提高专业群与产业集群的吻合度;
二要当好牵头人,积极整合政、行、企、校和其他社会资源向学校汇集,共同支持专业群建设;
三要当好建设者,尊重办学规律,合理调配资源,建好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实训条件等,建立科学的教学建设与教学实施机制,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对区域产业的贡献度。

3. 重点企业: 以要素融入为媒介,发挥传导与支持作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企业是重要的办学主体,可以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场地和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在专业群建设中,企业要主动通过要素的融入为专业群建设和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同时还要主动参与到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中来,将自己的岗位要求、技术标准、企业文化等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传导给学生,强化劳动精神、培养劳模精神,锻造工匠精神。

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7]。从动态发展进程来看,专业群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政府、院校、企业三个系统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耦合发挥作用的过程。政、校、企三方应根据自己的社会职责和专业群建设中的逻辑分工,采用不同的耦合发展方式。

(一)政府以政策项目为引导,形成多校多企 多群的竞争型耦合机制

《意见》指出实施国家双高计划,要坚持省级统筹,发挥地方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资金和政策保障力度。但国家双高计划只是从国家重大战略出发遴选出197所高职院校的253个高水平专业群,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无法满足各地各具特色的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重点产业发展需要,设立省、市不等层面的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资金、土地、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等多种手段引导职业院校积极整合校内资源、吸纳校外资源、对接区域重点产业、联合重点企业建设专业群;
鼓励职业院以群组建二级学院,以群育人,形成校、市、省、国家四级专业群体系。引导行业企业以多种元素、灵活多样的方法依法支持、参与专业群建设,扩大资源供给渠道,提高育人质量。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通过规划、督办、考核、评比等多种管理方式,在区域内形成多校多企多群相互竞争,与重点产业耦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院校以多元合作为主线,形成一校企多群的共享型耦合模式

办学资源相对匮乏是地方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加强与区域重点产业的头部企业合作,开展专业群的共建共享,形成一校多企多群的共享耦合发展模式,实现校企并跑发展。一要系统梳理校内的专业资源,对接重点企业的主要技术技能岗位,科学组群,尽量扩大群内专业和学生体量,夯实共建共享基础。二要共建共享资源,校内实训实验设施向企业开放,培训企业员工;
校企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式实训基地,不求所有,但为所用。三要共培共用人才,吸纳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任实职,参与企业生产管理。四要共研共享实用技术,共建产学研创新团队,共同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五要共享成果,共同培养的人才优先满足合作企业需求,技术成果优先向合作企业转化。

(三)企业以项目投入为依托,形成一企多校 多群的互动型耦合路径。

企业可与多个院校合作参与多个专业群的建设,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规格、不同学缘的技术人才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但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应将人才与技术的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诉求,而不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共建产业(企业)学院、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校企利益共同体时应注重人才培养的互动规律而不是资本运行规律。一是管理互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将企业管理与院校管理有机结合,找到契合点;
二是技术互动,将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技术需求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院校科研计划;
三是强化情感认同互动,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6):4-8.

[2]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EB/OL].(2019-03-29)[2022-11-16].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湖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21-05-14)[2022-11- 16].https://jyt.hubei.gov.cn/zfxxgk/zc_GK2020/qtzdgkwj_GK2020/202105/t20210514_3535095.shtml.

[4]刘晓.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组群逻辑与行动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20(06):104-108.

[5]徐国庆.基于知识关系的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策略探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07):92-96.

[6]周常青.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研究的成果与展望[J].市场论坛, 2015(09):91-93.

[7]李方正,陈怡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产业集群与人才集群耦合关系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3,26(03):34-38.

G719.21

A

1672-1047(2022)06-0015-04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6.04

2022-11-10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的湖北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研究”(2019GA076);
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校企共同体的建设、治理与评价机制研究”(ZJGA202104)。

胡亚学,男,湖北罗田人,教授,副校长。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

[责任编辑:张克新]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办学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10期)2021-12-26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0期)2019-09-10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推荐访问:视角 逻辑 策略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地方视角的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行动策略》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地方视角的专业群建设逻辑与行动策略》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