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如何打造寓情于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时间:2023-07-03 06:50:0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施丽丽

(肥东县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1600)

在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种形式为学生打造寓情于景的场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语文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而寓情于景可以为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提供可形象感知的场景。因此,教师应以寓情于景为切入点,遵循学生语文认知的特点,打造丰富的语文教学场景,引领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完成语文学习目标。

教师的语言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本中所呈现的内容,巧妙运用语言打开学生的语文思维,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让学生融入情景中,寓情于景,深入体验,真正走进语文学习的深层境界,拉近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比如教学《桂花雨》一文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里的桂花究竟指的是哪里的桂花,带领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是满觉陇的桂花。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文章中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①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③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哪个字最可以体现出故乡的桂花香?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将“浸”“全年”“整个村子”等字词标注出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对于“香”的理解,并展开想象,在朗读中体会桂花的香气。最后,教师朗读课文,带领学生品味摇花乐,感知桂花香,解读作者的情感。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学生体会到浓烈的乡愁之情。

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会初步感知文本作者的情感,同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品味作者的内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呈现直观的情感,如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官刺激,帮助学生快速解读与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生活体验,以及提高情感感知能力。

比如教学《匆匆》一文时,教师先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地为学生展现文本中“时间”悄悄流逝的场景,如洗手的时候,时间悄悄溜走;
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中溜走;
静默的时候,时间从眼前溜走;
天黑的时候,时间从身旁跨越过去,一帧一帧的画面将时间流逝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领悟作者对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光阴消逝的感伤。接着,教师对直观画面进行细致解读,如这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在直观情境中深入感知时光的流逝,对于时光匆匆形成了自我认知,并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学生逐步认识到时光的宝贵,并将珍惜时光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懂得把握时光,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学生初步解读文本内容,了解作品内容之后,会深入文本,品读鉴赏文章,触摸作者的情感,实现自我情感升华。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打造直观情景,可以帮助学生解读文本内容,但是对文本情感的把握需要学生自行解读与体会。生活经历及阅读水平的不同则会导致学生对情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则要注重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学生共同品读与解析阅读文本,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自我情感的升华。

比如教学《那个星期天》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文本主要围绕小男孩希望母亲可以实现他小小的愿望——在一个星期天带他出去玩,可是母亲最终没有履行诺言展开描写。那么文本中的母亲究竟是不是一位好母亲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进行理解,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1:我认为文本中的母亲是一位好母亲,从文本中第七自然段中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来,母亲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感到自责与不安,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对作者的疼爱。

学生2:既然作者那么想出去玩,为何不直接和母亲说,非得等到最后才告诉母亲。

学生1:那是因为作者也是一位懂事、乖巧的孩子,作者能够体会到母亲的辛苦,所以才会选择一直等待母亲,等待母亲将所有的事情忙完,等待母亲想起带自己出去玩这件事,所以没有任性撒泼。

老师:同学们的解读非常好,那么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验呢?你是否又理解自己的父母呢?

学生1:我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我特别想要一件玩具,结果我的爸爸妈妈直接拒绝了我的要求,我不甘心,直接坐在地上撒泼打滚,现在回想起来,我自愧不如,不如文中的小男孩懂事。

学生2: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过生日那天,爸爸迟到了,但是我知道爸爸并不是故意的,他是工作忙。当妈妈告诉爸爸酒店地址之后,爸爸才找到我过生日的地址,当我看到爸爸手中拿着他临时匆匆忙忙赶制出来的生日贺卡时,我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对爸爸说了一句“谢谢爸爸”。

在《那个星期天》阅读解析中,教师带领学生品读作者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作者的爱,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并扩展延伸到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中,使学生从自己的真实体会中感知父母对自己的爱,并懂得感恩父母,体谅父母,做一名懂事的好孩子。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且具有较强表现欲的年龄段,相对于抽象性及理论性的知识,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直观的体验与感受。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体验,教师可以组织情景演绎活动。首先提前告知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认知,完善内容框架;
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形象演绎,在演绎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增强学生学习认知。

比如教学《祖父的园子》一文时,文本围绕作者的童年生活展开了叙述。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是如何自由自在地玩耍的呢?教师若直接让学生进行朗读,可能会略显枯燥,因此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文本中的句子进行演绎,从情景演绎中感知作者自由自在玩耍的情景。

情景一:铲地活动。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情景演绎:学生扮演作者,将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给铲掉了。而且铲地动作也不规范,直接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演绎时学生能从祖父将锄头杆拔下来中,感知到祖父对“我”的宠爱。而且作者将韭菜当作野草割掉,将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

情景二: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情景演绎:无论是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还是浇水等,都是随意而为,从动态演绎中体会作者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学生在进行个性化演绎中深入解读文本内容,感知到作者在园子中所拥有的快乐和自由都是源自祖父的爱,作者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中,回味祖父的爱,祖父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作者,在作者心中悄悄流淌。

文字实质上是作者用于抒发情感的媒介,而时代的变化则阻碍了人们对于作者情感的解读。而寓情于景式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所处的年代及所处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情感,继承与发扬作者的优良品质;
或引领学生共同走进作者当时的创作情景中,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意蕴,并在情景中细细品读,在时空穿梭中解读作者情感,从而无形中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比如教学《示儿》一诗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爱国”主题,讲述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悠悠历史,曾经有多少能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的国家,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在今天,我们仿佛依然可以听到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到他们不屈的身影。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一起去倾听这位85岁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最后请学生共同朗读这首诗。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解读本首诗,85岁高龄的老人即将走完自己坎坷多难的人生之旅,然而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陆游始终因为一件事情死不瞑目,于是留下了这首绝笔诗。究竟是哪件事情让陆游牵肠挂肚呢?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陆游诗句中的情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金人攻打南宋,而南宋统治者求和,陆游始终不忘收复失地,一直到人生最后时刻,依然为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命运担忧。学生从创作情景中感知作者的爱国情感,促使学生的诗句解读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从陆游的《示儿》中受到启发,学习陆游的爱国情怀,始终胸怀祖国,报效祖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教师在引领学生品读文本中的景色之美时,还应当深入挖掘与品读景色描写背后的情感。文本中看似简单的三言两语的景物描写,实则背后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美景的赞叹,也是作者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悟,学生在深入解读中感受文本中的人文之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从景语入手,鼓励学生朗读文本,在朗读中体验文本意境美,之后将学习重点放在景语的解读上,品味景语的情感,反复朗诵,感知其中蕴含的人文之美。

比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文时,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上阕头两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利用茅屋、小溪、青草等几个乡野间常见的景象,勾勒出了清新秀丽质朴的乡村生活场景,而“茅檐低小”指的是茅屋面积狭小,“青青草”中叠词信手拈来,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及韵律美,还重点突出了青草鲜明的色彩和蓬勃的生机,茅屋低小,却简朴不失温馨,溪上草“青青”,明快而不失色彩。而后面两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则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坐在一起聊天,悠然自得的景象,词人沿着溪水漫步,尚未走进茅屋,隐隐约约听到一阵笑声,于是引起了词人的好奇心,词人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对白发老人,词人巧妙运用了倒装句,收到了出神入化的艺术效果。首先,倒装结构突出了词人是在无意中听到“相媚好”的山间乡音,一下子获得了一种神奇的审美快感,并被如此惬意的生活氛围所感染,意外、急切、欣喜、亢奋等情绪跃然纸上。下阕“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运用凝练的语言及白描的手法,描述三个儿子的活动,语言简洁明了,形象鲜明,充满了生活气息,勾勒出了一幅富有情趣的农家人劳动生活的画卷。学生对词句内容进行深入解读,感知词中情感,窥见词人心中的世外桃源。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好奇心强,思维灵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借助寓情于景的方法,打开学生的语文思维,引领学生走进情景中,解读作者情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寓情于景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在对景物深入解读中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从而有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桂花情景文本 桂花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22年9期)2022-10-31情景交际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2期)2022-07-07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做桂花糕小读者(2021年2期)2021-03-29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年10期)2019-10-26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桂花蒸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10期)2019-01-29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打桂花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10-13

推荐访问:寓情于景 高效 小学语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如何打造寓情于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如何打造寓情于景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