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探析同题新闻的求新思变——以主流媒体激烈“竞跑”的交通新闻为例

时间:2023-07-03 06:50:0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蔡 佳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晚报社,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建设掀起一轮又一轮新高潮,这些民生工程既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报道中的“硬核新闻”。做好交通新闻报道,以其形式多样、内容贴近、服务性强来争夺受众,已逐渐成为纸媒在激烈报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大法宝。传统的交通工程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项工程的建设,往往是发开工和竣工的消息。如此公式化的报道模式,枯燥而无生机。如果一项工程工期历时长,这样的报道并不合适,也难以让时刻关注工程进展的受众“解渴”。因此,报道好交通工程要盯住关键节点和进展跟踪。

对于重大题材,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一般性的报道像是一颗颗耀眼的珍珠,即使每颗都晶莹闪亮,也只是分散的个体,而重大报道则像一条珍珠项链,可以把分散的珍珠串成色彩斑斓的珍品。重大题材报道的特点在于收集信息,更在于加工信息;
在于满足需要,更在于创造需要;
在于好看,更在于运用适当形式进行有力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要顺势调整,要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意义的创新。

以国内最长的湖底隧道——太湖隧道工程为例,这条水下隧道长10.79公里,相当于12条蠡湖隧道、5条玄武湖隧道的长度,是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的1.6倍,在全国乃至世界也不多见。这一超级工程由5 000名建设者历经4年建设完成。这4年多来,笔者全程跟踪了太湖隧道的建设全过程,曾数百次深入隧道工地采访,对隧道建设全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其间共推出300余篇报道。

2021年12月30日,太湖隧道正式通车。正是有了全程的跟踪和积累,在通车的海量报道中,笔者另辟蹊径,从通车现场中一名总工程师的“感慨”巧妙切入话题,挖掘隧道建成背后的长达十年的“桥隧之争”的故事:为了保留太湖景观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工程建设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舍桥迎难潜进,留住太湖佳绝,正是这份“生态共识”筑就了全国最长的湖底隧道。报道以独家视角诠释了国之底蕴和生态主题。

报道在版式设计上也精益求精,以通版的手绘图对太湖隧道进行可视化处理,主题鲜明、气势宏大,同时嵌入隧道的画舫、碧玉螺、湖中岛等细节,一条高颜值隧道跃然纸上,强烈的冲击力、十足的动感让人过目不忘。通过新闻报道的视觉化、艺术化探索,更形象、更直观、更确切地解读了太湖隧道,方便了读者理解阅读,也使整个版面更有吸引力,实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表达,得到了读者和广大网友的好评。

该篇报道在江南晚报微信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发布,刊发后社会反响很大,被学习强国、国家级媒体、省市媒体等平台选用转载,并获得了2021年度江苏省优秀报纸作品奖。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交通方式日新月异,人们对交通新闻的需求也在应时而变。作为近年来无锡交通建设的最大成果之一,一条条地铁通车的意义不言而喻,也成为全市主流媒体抢占话语权的主阵地。对于这样的同题材新闻事件,如何做出自己的“不同”,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策划这类专题必须思考的问题。

2020年10月28日,万众期待的无锡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对于重大工程的报道,媒体的传统“打法”是集中笔墨描述工程的大场面、取得的成就等,常常给读者一种重事轻人、重形式缺情怀的感觉。本次报道笔者提前精心策划,报道时间跨度半个月,立足全面、深度、细节、新颖,内容分为工程资讯篇、全景体验篇、深度揭秘篇、线下活动篇,覆盖纸媒、微信、微博、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

线路怎么走、何时建成通车、如何与公交换乘、给出行带来那些变化,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服务性极强。为此,我们推出工程资讯篇——《地铁3号线明天可以试乘啦》《周边居民请注意2增7优1撤销》《3号线开通后32条地铁出行路径票价便宜了》等,满足了受众的资讯需求;
全景体验篇——《乘“小蓝”从火车站到机场不到半小时》《华东首条地铁3号线全线启用新型安检仪》等逐一解读3号线亮点,让读者先睹为快;
深度揭秘篇——《幕后揭秘地铁3号线是这样建成的》,回顾了地铁3号线从谋划建设到正式开通的点滴,揭秘了背后不为人知的地质勘探与建设难点,整个系列报纸发稿近两万字。新媒体报道从开通前贯穿至开通后,形式丰富,包括图文报道、短视频、微博直播,其中开通前夕推出的《3号线明天通车!沿线好看好吃好玩,收藏》为全市独家首发,24小时阅读量达9.6万,在铺天盖地的地铁3号线新闻中成为“爆款”实属不易,背后是团队半个月的精细策划,以及视频组对21个站点逐一踩点和拍摄。

对于交通工程题材,都市类媒体往往更接地气,“视线”聚焦在百姓的关注点上。因此,除了在新闻报道上做文章,新闻策划还需做好“服务文章”。以“新闻+服务”展现温度与速度。在地铁3号线的专题报道中,本报联合地铁集团线上首发试乘券,并于沿线五大社区对接线下领券,同时针对试乘问题提前预判,发布一份“试乘答疑帖”。从新闻到服务一网打尽,报道覆盖面为全市媒体最全,深度广度兼备,线上线下活动为民服务,该组报道深受读者好评。

就行业本身而言,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涉及几十个专业门类,如公路、铁路、机场、管道的建设。交通新闻报道涉及交通行业的诸多门类,专业性强,同时交通发展状况的关注度高,社会性也很强。交通新闻如何更好地贴近百姓?笔者认为,有些交通新闻可以立足政府层面,报道政府层面的亮点举措;
有的则站在百姓的角度写,介绍将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必须要对事件的新闻价值快速准确作出判断,这也是“抓活鱼”的本领。但在面对不熟悉领域的新闻源时,必须深度挖掘,把稿件写出深度和厚度。

从笔者的个人经历而言,深度报道一直是探索与实践的领域,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切入,从而揭示出新闻事件潜在的原因、关系和发展趋向。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被打破,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以“慢新闻”打造有深度和态度的新闻,以观点塑价值的新方向,不失为同题材新闻报道的一大优势。

2020年下半年,无锡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在官网公布一则消息:无锡公交集团正式与马山公交签订合作协议。乍一看,这是公交行业内部的一次调整,看上去似乎与老百姓没有太大的关联度,当下并为引起同城媒体的关注,即使关注到这一信息的也基本没兴趣。然而,“突出重围”细细思考,会发现公交公司合并的背后正是无锡公交酝酿“大交通”的重要举措——全市公交经营格局从原来的分域经营正转变为一盘棋统筹,此举将加快无锡公交一体化运作的步伐,与百姓的出行息息相关。

带着“无锡公交为何要重组整合?”“公交合作经营将带来哪些变化?”“下一步公交线网如何布局”等问题,笔者采访了无锡市公交集团总经理,在采访过程中还意外收获了马山公交将迎来腾飞的新一轮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三年行动计划等“新闻干货”,最终推出一篇重磅独家深度报道《无锡大交通更便捷 新一轮整合公交打造全市一张网》。同步推出新媒体报道《最新消息!无锡市区—马山、宜兴、大变局要来了》,落脚点为公交公司重组后将给市民带来的影响和全新公交线网的“剧透”,微信推文发布24小时不到阅读量就突破4万。

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采访手段多么先进便捷,都代替不了亲身感知和直接体验。①一位著名媒体人曾说过,做一名合格的编辑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蹲在田间地头找感觉。②可是我们身边有许多编辑记者,喜欢做“剪贴记者”“电话记者”“鼠标记者”,抄材料编故事,甚至“合理想象”制造新闻,他们对基层情况不了解、不熟悉,自然也就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记者只有深入基层,关注百姓冷暖,才能让作品接地气、有温度,才能发挥好“桥梁与纽带”作用。

媒体的主要产品不光是新闻和信息,还有影响力,而提高影响力,重要的手段就是做“有温度”的新闻,体现新闻媒体的人文高度,从社会观照的角度审视和理解新闻现象,找到与平民百姓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③这就要求摒弃媒体占据主导地位、受众等待阅读的传统模式,而是应立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用平民视角去发掘新闻点、提供交通咨询。要把交通领域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还原成普通人,用“百姓话”讲述“百姓事”。

交通作为传统行业,新闻热点不算丰富,很多时候是四季歌式的常规报道,而要让常规报道做出新意,写出温度,需要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锐度,进行大量细致的采访,挖出闪光点。

对于春运报道来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稿不同”。如何将“四季歌”写出新意,笔者进行了探索,将视线重点落在基层“有温度”的人和事上,策划了返乡人的行李箱,挖掘到连续6年在火车站当“春运志愿者”等独家报道。2019年春运,笔者在走基层蹲点采访中捕捉到一对“90后”铁路夫妻,他们一个上白班、一个上夜班,每天在车站交接孩子,这是一个难得又有故事性的“吸睛”题材。得知线索后,笔者当晚与新媒体部门联合策划,应用媒体融合进行组合报道。采访当天是春运节后返程高峰期,早晨5点,笔者和采访团队来到火车站,跟踪采访男主人公——无锡火车站客运员卢建宇下夜班后,来候车大厅和赶来上白班的妻子交接孩子的全过程,进一步专访男女主人公,以新闻特写深入详细报道,讲述了这对“90后”铁路夫妻背后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和生活工作。该报道被省媒、央媒等各大媒体转发,阅读量突破1 000万,成为当年的“爆款”新闻。

诚然,同城媒体众多,同题材的新闻竞争在所难免。编辑在后期标题制作、稿件位置安排等编辑过程中,用活版面语言,也能增强稿件的影响力和表现力。记者把稿件写好,交给值班编辑后,稿件就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这个阶段是文字与版面编辑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当各家媒体的编辑在开动脑筋、发挥才智进行编辑的时候,就会为各家媒体的版面烙上诸多与众不同的印记。

在网络时代,新闻传媒不仅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闻传媒必须要在展现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并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完成新闻传媒的转型和升级,必须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定位,这样才能提升新闻传媒的传播效率。④以近年大热的短视频新闻为例,随着读者注意力碎片化、分割化趋势日益明显,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新闻叙事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动新闻”成为读图时代人们感官化、快餐化信息消费的一种时尚,除了方便传播消息,也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互动性。交通新闻与民生息息相关,报道中不妨嫁接短视频,提供视角独特的内容,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也能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近年来,笔者尝试了多条短视频新闻创作,包括《苏锡常之间添毗邻公交》《太湖隧道“碧玉螺”浮出水面》《旅客安检错拿背包铁警千里寻回》《地铁可以刷支付宝过闸》《地铁4号线阿紫来了》等数十条原创短视频新闻。在短视频狭小的体量内,聚焦核心内容,碎片化的信息也可以兼顾深度与广度。除了拍摄短视频新闻,文字记者还尝试了出镜报道,在地铁3号线开通现场发回报道,以体验者的身份出镜探访苏州开进无锡的“网红公交”83路,用独特的视角在同题材报道中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通过几次短视频拍摄尝试,笔者也总结出一些短视频新闻的拍摄心得,与传统媒体的采写编不同,短视频标题要有代入感。标题是视频的题眼,对视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标题是基于视频内容的巧妙提炼,能够激发用户兴趣、引导用户继续观看下去,同时刺激用户评论。叙事也更加多元,包括一镜到底、应用解说词、反转与戏剧性等,将最精练、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出去。叙事语言更多融入互联网的风格,呈现语境场景化、话语基调情绪化、话语修辞形象化和话语风格流行化,一些短视频新闻的标题也使用网络语言来吸引读者关注。

总之,在全媒体时代,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可能独占新闻源,众多新闻人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信息获取途径差异不大,交通和传稿方式谁也难快人一步,我们能够做到并做好的只有求新思变。记者只有通过转变思考方式、采访方法、写作技巧,才能避免千篇一律,做出真正的独家新闻。当然,媒体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竞争不可避免。合理适度的竞争有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从媒体人的角度来说,要提高自我修养,保持从业的初心,努力把采访做扎实,把稿件写出彩。在政策方面,要制定完善制度,引导媒体人按规办事,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促进媒体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深入基层是对新闻记者最基本的要求》,省天顺,《群文研究》。

②《地气 灵气 生气——也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报道》,顾先斌,中广网 。

③《浅论新时期交通报道如何“接地气”》,吕妍,《传媒观察》。

④《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影响及发展对策》,范树文,《公务员期刊》。

猜你喜欢 号线公交交通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繁忙的交通童话世界(2020年32期)2020-12-25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1期)2020-02-14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铁道通信信号(2020年11期)2020-02-07等公交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8年1期)2018-10-30小小交通劝导员小学生导刊(2018年16期)2018-07-02阅读理解三则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推荐访问:求新 探析 新闻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探析同题新闻的求新思变——以主流媒体激烈“竞跑”的交通新闻为例》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探析同题新闻的求新思变——以主流媒体激烈“竞跑”的交通新闻为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