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

时间:2023-07-02 23:30: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田福忠 燕玉杰 赵贵红 王宜磊 李建奇

(1.菏泽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 菏泽 274015;
2.菏泽市人民检察院,山东 菏泽 274002)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2022年1月,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标志着数字乡村建设进入快车道[2]。数字化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军教授[3]认为,数字乡村是目前乡村振兴最大的短板,推动数字经济体系建设则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数字经济贯穿到生态农业和绿色乡村建设发展中,有助于避免金融资本虚拟化扩张,可引领农村经济“脱虚向实”。随着“农业4.0 ”时代的到来,加强数字乡村建设是必然要求,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成效。

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丰富的内涵,即通过推动实现乡村地区的数字生活、数字服务、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等多个领域的协同提升,建设具有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服务精准化和治理精确化等一系列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数字乡村建设是充分依托数字化工具的自我感知、自我循环、自我完善的高质量乡村持续运行系统的建设过程;
从过程论角度出发,数字乡村建设可定义为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渗透、融合,进而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的过程[5];
从技术论的角度来看,数字乡村建设是现代化产业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深入探索和实践[6]。总的来说,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子工程,也是一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系统工程,具体实施路径包含乡村公共空间扩张、产业升级、政治民主、组织网络化等方面[7]。

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和高新技术手段驱动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对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优化城乡要素流动和配置,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8]。

2.1 有助于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的不充分,而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能很好地扭转这一局面[9]。《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乡村”的定义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赋予了“乡村”新的内涵。从“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城乡不再是“矛盾体”,而是“共同体”[10]。数字城乡建设是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基础上,数字赋能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新发展阶段,数据承载的信息已成为一种关键的生产要素,催生、激活和放大数字技术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及普惠效应,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赋能机制、共享机制及均衡机制,能有效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推动数字产业经济机制体制改革和快速发展,叠加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对促进城乡协同和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1]。

2.2 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年我国出台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要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9]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是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增强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内生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现代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要之策,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依托[12]。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有助于推动数字技术和农业的结合,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在乡村的部署与建设将有力推动农村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借助数字技术可不断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进而提升农村的人力资本,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技术和人才基础[13]。

3.1 取得的成就

数字乡村建设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陆续颁布了多个政策指导文件。自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来,数字乡村建设开启探索阶段。2019年底,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制定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14],数字乡村建设进入战略布局,并具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计划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占农产品总交易额比重达到1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其中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达8.9%、21.0%和40.7%[15]。由此可见,我国数字农业和乡村数字经济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已于2020年在全国117个县区展开,旨在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生态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科技创新能力[16]。

数字乡村建设内涵丰富。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将数字化融入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高质量治理、农民高质量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农业领域,数字农业是“农业4.0 ”的重要内核,是继以农业三产化和自动化为核心的“农业3.0 ”之后的农业领域革命性发展目标,是资源整合、数据驱动、高度生态化和可持续的智慧农业时代的风向标[17]。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农业科技革命已然展开。我国重视农业数据资源建设,持续完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现已在农林牧副渔多个应用场景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例如,山东省肥城市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水肥一体机、无人机、巡检机器人、选果设备和冷库传感器等设备采集桃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大数据,构建了桃产业生产管理系统和大数据平台,获取了桃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并通过优化生产管理方案,实现果园智能化管理和决策。山东省淄博市为高青黑牛佩戴电子耳标、定位项圈等物联网设备,开发了一系列终端应用程序,提升了黑牛养殖成效。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建设了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通过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完善海洋生态环境在线监测、海洋牧场观测和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并且将5G技术与海洋牧场装备深度融合,实现了养殖数据实时传输和海洋牧场水下作业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市建设了“数字茉莉”大平台,利用物联网技术完善供给侧安全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光照、温湿度控制、自动灌溉和自动施肥,提升了茉莉的产量和品质。

乡村治理水平与农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在乡村治理领域,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无人机和高清视频监控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并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能对乡村居民生活空间、生活用水、垃圾收运、村容村貌等进行在线监测,为乡村居住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知识获取渠道、创新创业渠道、对外交流渠道、收入增加渠道,使城乡互联互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在基层党建领域,数字化技术手段畅通了战斗堡垒之间的沟通,工作记录更加翔实,可追溯水平得到提高,推动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在乡村司法救助领域,数字化技术手段能通过数学模型分析和反馈,实现针对特定案件的精准救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2 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需要注意和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一是数字化技术更新速度与乡村建设需求匹配度的问题。以作物种植为例,现有的数据库以当下种植的作物为主体对象,围绕作物的全生命周期和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因素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通过智能决策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进行智能调控。但是,有些数据库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升级速度受技术手段限制,不能有效地对作物的轮作和套种模式进行充分学习和决策,导致软硬件两端的适应能力还不能匹配生产端的需求。另外,搭建好的数字化系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同样重要。如何针对应用对象的特点对数字化系统进行个性化升级,同时尽量减少成本投入,也是技术上应突破的问题。二是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问题。数字化虽然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同时带来的数据安全风险也不容小觑。农业数据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现行的数据库、云平台和软件资源有相当一部分采用的是国外技术平台,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在国际局势风谲云诡之时,如何做好数据加密,保护数据隐私,防患于未然,是急需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三是农民数字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数字农业发展需求[18]。受限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等多方面现实因素,我国掌握数字技术的农民占总农业人口的比例较低。数字技术的推广会进一步减少农民在农村的体力劳动量,改变农民群体以往的劳作节奏,甚至会打破“耕者有其田”的常规格局,使一部分农民面临失业的风险,从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4.1 增强技术研发实力

我国高度重视新基建工作,已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技术研发列为重点工作,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5S(GPS、GIS、RS、DPS、ES)等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探索和应用方兴未艾。然而,各地区之间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资金储备等客观条件有着较大差别,有些地区不能平衡好软硬件建设和应用的关系,存在一次性投入大、可塑性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将过多的重心放在建设机房、服务器、智能装备上,忽视了内部嵌套软件后期的维护和升级,对农业大数据也缺乏深度挖掘。因此,各地应加强对数字化的基础研究,围绕应用需求和数据特点加强技术研发,确保数据收集的完整性、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和高度利用性,形成整体解决方案。在技术应用方面,各地要增强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融合,提升智能农业装备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生产效率,要在核心环节进行科技攻坚,解决“卡脖子”问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4.2 加强“新农人”队伍建设

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的根本性、支撑性工作内容。因此,各地要加强乡村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新时代科技人才“上山下乡”,激励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将实验室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到乡村建设上,将论文写在生产实践中,推动“新农科”建设成果向乡村转移转化。各地要培养一批根植乡村、融入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的“新农人”;
要提升政产学研融合水平,推出优惠、补贴和帮扶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科技下乡,加强乡村科技培训,实现科技链、人才链、教育链与乡村建设需求有效对接[19-20]。各地有关部门要通过培训,使农民更好地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乐于接受和使用新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增强农民对新农村和新农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4.3 提升乡村绿色生态水平

与城市相比,乡村具有极大的空间资源优势。空间资源本身就具备高价值属性[21]。数字化技术能帮助乡村形成“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高度融合的虚拟空间,激活乡村生产要素,提升乡村资源利用效率,完善乡村产业体系[22]。数字化技术在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和拓展空间。例如,通过仿真等优化设计,可以改变以往按照经验模型设计的种植方案,提高作物对光照、水分、养料的利用率,改善田间通风条件和土壤状况,减少化肥使用,建立起多空间利用、多物种融合的立体生态农业系统。基于此,各地要进一步推动智能机器人在乡村的推广和普及,加强其在环境质量监测、肥料处理、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
要将数字技术充分融入农业生态系统构建全过程,加强在种子培育、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微生物培养、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等环节的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在乡村文化和旅游开发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多立体式、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文化创意、生态观光、低碳环保于一体的绿色新农村,探索乡村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新思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上的双赢。

4.4 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首先,应用数字平台,完善乡村协同治理模式,多个部门可在共享平台上联合办公,畅通信息交流,提升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浪费,提升惠民服务质量[23]。如农民和生产合作社等能够在数字平台上记录农产品生产信息,提交相关数据,农业专家能够在线进行远程分析,指导农业生产。其次,在公共服务方面,可制定平等准入、资源共享、层级互联的运行机制[24],推动乡村党建、政务、民情、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多方面信息进入数据库,确保农民有多个表达自身诉求、反馈信息的互联网渠道,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便捷性,推动“雪亮工程”和平安乡村建设[25]。再次,针对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相关部门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中心;
要开发一批适合乡情、适合民情的移动应用软件,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从而“让数据多跑腿,人民少跑腿”,提升农民对乡村治理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最后,相关部门要提升对公共平台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做好敏感数据保护工作,确保数据存储、运行安全。同时,各地要完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消除“数据孤岛”,打破过去禁锢乡村发展的藩篱,激发乡村内在活力和发展潜能。

4.5 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体系建设

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建设对于促进城乡共同富裕、增强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乡村数字经济体系建设,其重点在于消除数字技术应用鸿沟和门槛效应,主要措施包括加强乡村数字经济平台建设、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等[26]。在平台建设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推动线上与线下经济体的联动,增强信息和资源共享,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对于农民增收的阻碍;
要进一步畅通数字化公共服务渠道,增强乡村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提升农民在乡村经济建设中的主体感和参与度。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相关部门要立足于乡风乡貌,聚焦优势和特色产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提升乡村经济产业附加值,最终形成数字化产业集群。在乡村数字经济体系建设中,相关部门要融合乡村文化数据和自然资源数据,促使乡村生态资源发挥更大价值。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方面,相关部门要重点关注农村低收入群体,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方便农民了解和获得金融服务、金融产品;
还要给予更多金融优惠,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关怀和帮扶力度。

4.6 打造乡村数字生活新模式

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能够更好地适配农村居民的个性化需求[27]。有关部门应围绕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提升农村居民物质和精神满足感、打造低碳生活模式等方向,构建数字化解决方案;
围绕数字乡村战略实施和乡村人才振兴的迫切需求,推动乡村数字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服务于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电商技能培训等方面[28]。数字生活的一大特征是智慧共享。农村居民在社区交流、医疗保健、创业就业、生活服务等方面实现智慧共享,有利于提升公共事业服务效率,提升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在乡村数字生活机制建立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完善数字身份生态系统[29],增强人机互动、人人互动的便利性,提升数据流通效率,确保数据准入和共享过程的公平和透明,将适应技术发展的法制理念与规则内嵌到数字生活全过程。

数字乡村建设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挖掘数据的价值,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各地要将数字化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科学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技术,助推乡村建设,同时要避免对数字化的盲目信赖,不能被数字化捆绑,更不能为了实现数字化而数字化。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农业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乡村 模式 数字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