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

时间:2023-05-23 12:10:1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

论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持续改革和创新,

小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也要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小学教师要想促进教育方式方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化特征以及不断改革的教育体制来进行多样化的创新,

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方式方法达到最优化。本文主要对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方略进行探讨和研究,旨在推动小学各项教学活动更好开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快速的提高。

小学教育

关键词:小学;

教育方式;
方法;
最优化;
方略;
探究;

近些年来,在国家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环境和背景下,小学教师要重视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持续革新。在各类科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除传统教学观念和思维的禁锢,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化特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丰富小学教学的内容,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方式方法达到最优化。

一、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能够促进有效地提升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逐渐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能够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快速、有效地提升小学课程的教学品质,使得小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好地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

二、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方略探究

(一)课程教学思维、观念的有效革新

近些年来,在新课改的环境和背景下,小学教师必须要变革掉传统、落后的教学思维和观念,结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目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样化教学方案,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素养,提高小学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创新

实现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就是创新。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的教学氛围很难被活跃起来,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被调动和激发起来,不利于提高小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又好又快地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小学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下收获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分层次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因材施教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还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或者多种教学方法来强化小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达自己的学习意见和想法,逐渐提升了小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促进小学多样化课堂教学的更好开展,逐步实现小学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地位的充分尊重

在以往的小学课程教学当中,很多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则处于被动受教的地位,在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现状下,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更好的激发,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得不到更好的缓和和活跃,不利于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现如今,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革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地位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更好的重视。因此,为了能够促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最优化,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鼓励和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知识,并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善教学流程

小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过分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完善和提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地融合起来,不断完善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流程,并在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逐渐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小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和探索各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从而强化和加深学生对小学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各学科知识,并逐渐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在实践中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所学知识的运用内涵和价值。教师在教学流程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工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己学习和成长的方法和模式,最终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品质,并实现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目标,教师要革新旧的观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参与课程教学,促进小学生能够取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恒。关于小学教育方式方法最优化的几点思考[j].速读(下旬),2014(9).

[2]梁玉。浅谈小学教育方式方法[j].未来英才,2018(4).

【篇二】

分析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现状及困境

摘要:教育见习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本文论述了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前期准备、过程指导、后期评价与反思的困境,并提出了突破困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育见习;
困境;
突破;

教育见习作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实践活动,是师范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必要环节。分析当前高师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现状,发现其面临着诸多困境。

小学教育

一、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的困境

1.教育见习前准备不足,见习目标和任务模糊

多数高师院校的小教专业在见习前都有动员大会,口头传达见习的精神和相关要求,但见习后较少总结和反思。由于见习时间短,匆匆进入小学,虽然在形式上有目标和任务,但是多数学生对于教育见习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是不明确的。笔者曾经随机问教育见习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前,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准备工作",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这说明学生对于教育见习的准备是不充分的,这样很难保证见习的质量。

2.教育见习过程的指导不到位

教育见习过程中的指导主要是两类教师,一是高师院校的专业指导教师,二是小学一线的教育教学教师。调查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教育者的实践素养缺失,对于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临床指导能力不足,往往象征性地指导,难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一线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由该校教育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各学校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这就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存在着指导态度、能力和效果的不同。加上小学一线指导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指导学生过多,无法与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及时有效交流,最终导致指导深度的差异。

3.教育见习后的评价与反思不够,见习效率低下

虽然多数院校要求学生见习后进行反思总结,并撰写相关材料。但是多数学生都是应付了事,很少有主动进行反思的。另一方面,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也缺乏反思意识,在教育见习后鲜有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见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己。

多数学校都是在教育见习后由见习学校指导教师给出一个评分或等级,比较笼统。一些指导教师为了见习生回学校"好交差",更是只谈优点,对于不足则一笔带过,这样的见习效率是低下的。

二、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困境的突破

1.提高认识,明确教育见习的目标和任务

大多数见习生对教育见习的理解局限在"体验做教师的感觉,看看小学"的层面,在教育见习总结中也仅仅是"经验不足,还需学习",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教育见习最重要的是让小教专业的学生明确教育见习能够提高自己哪方面的能力以及今后学习的方向,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见习质量。

2.优化教育见习指导教师队伍,切实落实指导任务

高师院校的教育见习指导教师要更新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实践指导能力。如果指导教师自身不深入小学一线,不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不听课研课,只会在高师院校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小学教师的。另外,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要主动积极地与小学一线的指导教师沟通交流,做到相互促进,信息共享,真正落实指导任务。

3.及时总结和反思,注重教育见习的效果与评价

教育见习作为师范生培养的教育实践环节,其质量如何,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小学教育专业出发,根据小学教师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见习评价机制,细化评价内容、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借鉴国内外经验度,从教育见习前期准备、过程监督、后期总结与反思等方面全程评价,以提高见习效果。尤其是要落实总结与反思,做到及时、主动、有效,改变过去小学教育专业教育见习只"见"了,没有"习"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彭艳红。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突破[j].文学教育,2018(6)

[2]黄正平。关于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9(04)

[3]梁萍云。用"做、学、教"教学法,

培养学生教育实践能力[j].教育探索。2008(10)

[4]刘久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及其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8(06)

[5]冯善斌。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生成[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7(01)

【篇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世界地位的强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成为各级政府和乡村居民关注的重点及热点问题;
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时代要求下,如何加快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后,力求寻找方法和途径来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加强提高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为强国梦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农村小学教师现状

1.农村小学教师稀缺,缺乏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由于农村客观环境比较差,生活条件艰苦,很多高学历专业的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偏远的农村工作,导致农村小学教师比较稀缺;
在农村小学中,年龄大的教师偏多,尤其是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偏多,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相比于青年教师而言要稍微陈旧一些。

2.农村小学教师的心态:由于身处穷乡僻壤,生活及信息闭塞,教师长期处于一种疲惫状态,容易产生沮丧心理,造成自我认知度低。另一方面,由于某些农村家长素质低下,侮辱甚至殴打教师,侵犯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使一些农村教师自感社会地位低下,从而产生自卑自闭、偏执敌对的教育心理情绪。

二、农村小学硬件设施及学生现状

1.农村小学资金匮乏,教育硬件设施相对落后:近些年来,尽管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农村小学的投资建设,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学校数量众多等因素,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无法能够让所有的农村小学都能够获得资金建设。这种资金匮乏导致许多学校的教学环境差:简单的教学楼、拥挤的办公楼、凑数的食堂和学生宿舍,教师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宿舍,甚至在一些偏远山区,连简单的硬件设施都没有,更别提一块标准的操场和先进的教学器材了。

2.首先农村学校的学生起点低,底子薄,缺乏自信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
其次农村家长的“读书无用论”观点造就了一批问题学生,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伤透了脑筋;
再次是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加以及部分家长的陈旧观点,给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学生厌学,读书无用,在校养骨头等观点,更加剧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化。

三、关于农村小学的问题的思考

1.学校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交流,获得有力帮助与支持: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要想发展,创造出好的教学环境,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对学校进行建设。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他们的支持,在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学校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其次,学校还要与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寻求帮助,希望公益机构或者大型企业为学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农村小学的学生能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习。最后学校要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校园建设和教学设施完善方面,同时也要配备相关的教学器材,如音乐课所需的音乐器材,钢琴、手风琴等;
如体育课所需要的篮球、足球等。

2.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构建完善的师资队伍:为了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学校必须对教师聘用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在薪资福利上一定要保证其优厚性,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其高学历人才的津贴补助,以此来吸引高学历人才在农村小学进行教学。对于引进的高学历人才,要给予正式编制,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在农村小学工作,这种新鲜血液的青年教师的引进,不仅能够激发农村小学的教学活力,带来创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想法,还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其次,对于本校的原有教师,要实施教师考核和评比制度,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教学素质低、教学效果差,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教师进行岗位调整或者提前退休,以保证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

3.各司其职,合理配置专业化教师:农村小学对于教师配置上,要进行合理的规范,只允许专业的教师教授本专业的课程,不可以同时还教授其他课程。一个教师兼任好几门课,不仅学生会产生厌倦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教授其他几门副科时,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工作压力大,精力不够充沛,对教学质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篇四】

小学教育软环境分析

要:小学教育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下开展,而教育环境又区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而教育的软环境是指硬环境之外的那部分环境,体现为学校软环境、家庭软环境以及社会软环境.将软环境的概念引入小学教育中,有利于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在新时期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教育

软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软环境的概念最早应用于经济层面,作为硬环境的相对概念,指的是一般物质条件之外的一些和思想有一定关系的东西,例如文化、制度、机制等.教育是一种人类活动,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因此教育环境是必须的,并且区分为软硬两种.教室、课桌、仪器设备等属于教育的硬件,和之相对的软环境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的正常开展会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环境,体现为学校软环境、家庭软环境以及社会软环境三个方面.小学教育中的软环境分析,主要是为了保障教育活动的进行并提高教学质量而需要的非物质性因素.包括教师的素质水平、人格魅力、教学方法等,也包括家长态度、家庭氛围等因素.本文将主要从学校教育软硬件出发分析,对当前学校软硬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小学软环境分析

(一)小学教育软环境的内涵

教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无法离开环境的支撑,软环境是整体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小学教育的对象为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有独特之处,软环境中例如文化、思想等会对孩子们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小学教育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的涂画,软环境则是从思想认识方面对这张白纸进行描绘.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旧爱之管,培养高尚的情操,都需要从软环境着手,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

(二)当前小学教育的软环境问题

首先,师资配备状况不均衡.当前部分地区的教师数量仍然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由于数量不足导致的教师工作量增大,由于时间增长工作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都不会太高,效果无法显现.有的教师宁愿到乡村小学去教师,由于硬环境方面农村也在不断得到完善,而农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相对较少,对教师的压力反而较小.并且教师的待遇普遍不高,虽然近年来工资待遇得到调整,但是和不断上涨的物价相比,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当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问题是影响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软环境问题.

其次,教师的思想道德问题.教师的素质对于教学有着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教师素质低下的问题,教师常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小学老师往往会成为小学生崇拜的对象.其言行举止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能够维持公正、真诚、公平等形象,将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效果,有些影响甚至会持续一生.因此,当前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道德素质不高将会对学生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

再次,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过多地依赖教材是当前小学教师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对教材的认识没有发生改变.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记载了学习所需的全部知识,因此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其学术性和知识性不容挑战,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本,不能脱离教材,教学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学习主要就是根据教材,学习其中的知识点,而考试的重点同样是教材,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最后,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够彻底.教师在过去的课堂中起着中心主导作用,是知识权威的体现,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而学生一贯是服从者和接收者,是储存知识的容器.因此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学模式如果至上而下的灌输和当前新课标的要求背道而驰.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如此,无需进行转变.这是一些教龄相对较长,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教师的感想,对原来的角色无法摆脱,无法转变为新课标所要求的新角色.

二、小学教育软环境的完善对策

(一)教师应当转变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导者.1946年,爱德加·戴尔提出了学习金字塔.实验表明,同样的知识由有学生自主发现比教师直接讲授的记忆效果对比.这就说明了,学习的方式和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讲授.充分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对知识的学习有好处,还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而“引路人”教师在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培养学习能力,而且要逐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是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任务,也是其应当具备的素质.

(二)教师应当加强职业技能的锻造

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基本技能的提高,以教师的书写规范性为例,开设专门的写字课,就必须有专业的教师,但是又要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因此对现有教师进行写字技能培训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教师的写字能够规范美观,那么就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要求也就更具有说服力.学校应当对教师开展写字课程,坚持天天练字,只要经过一定的时期,就能够提高教师写字技能及规范性.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优秀的写字基本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要有相关的书法理论知识,小学语文老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一手规范美观的字来.

(三)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要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标改革以来,国家、学校实行管理体制,教师有着更大的空间来从事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应当根据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革.纵观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往往是分离的.教师应当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然后在理论上进行反思,才能对问题有科学的认识,通过多种理论框架来解决问题,经过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将理论升华,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不断促进.

小学教育的软环境对于学生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软环境因素中教师软环境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师软环境因素展开分析,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于完善小学教育的软环境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王春晖.信任、批判和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以浙江省农村英语教师语音培训项目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03)

[2]梁永平.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理论和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3(01)

[3]王智秋.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篇五】

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要:本文在分析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现状的前提下,从丰富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拓展传统文化教育途径等反面提出了促进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发展的相应对策,希望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需要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需求,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基本现状分析

1.小学教育中缺乏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对单一;
在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都局限于诗歌经典诵读以及孝道文化,忽略了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法以及国画国乐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承.而且,尽管当我国已经适当地增加了一些传统节日的假期,希望能引起社会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广泛重视,但是很多小学都错过了这一契机,没有很好的对传统节日文化、传统习俗进行宣传教育,更没有结合传统节日对我国的国画国乐这些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传承教育,没有做好小学阶段的中国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其次,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安排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小学都缺乏传统文化教育理念,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设置相应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即使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在课时安排方面也严重不足.而且在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方面缺乏系统的规划,更没有对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小学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很多都局限于语文课程中对于古诗词的鉴赏分析,而至于小学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社会课程、音乐、书法以及体育课程中则很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导致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教育完全脱节,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更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再者,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有限;
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小学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且面对小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都需要有针对性,这就给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然而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都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在教学方法方面都相对单一死板,以阅读鉴赏和经典诵读为主,没有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小学生被动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往往无法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2.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而且西方文化中的饮食文化、节日文化以及网络文化对小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在饮食文化方面,麦当劳、肯德基以及必胜客成了小学生的最爱;
而在节日文化方面,西方的万圣节以及圣诞节等让小学生在新鲜感与好奇心的驱使下大力追捧,而像中国的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对小学生却缺乏宣传教育与吸引力;
在网络游戏方面,西方流行的植物大战僵尸、坦克世界等等都深受我国小学生喜爱,这些饮食、传统节日以及娱乐游戏等西方文化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多的冲击,引人深思.

二、在小学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对策

1.丰富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国家相关教育研究机构推荐了优秀古典诗歌诵读篇目,而且还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为小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营造了一定的空间氛围.然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经典诵读,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利用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熏陶,对其日后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我们要丰富小学传统教育内容,加强传统的德育教育,例如引进儒学里的仁义和孝道教育,拓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结合具体的民族文化习俗,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培养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其树立高尚的品德,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2.重视小学传统文化师资力量建设.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关键影响,一方面我们要拓展师资队伍建设,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并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提供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重视程度;
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教育,鼓励教师主动去学习和钻研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的语文、社会、自然、思想品德、音乐以及体育等各科目中渗统文化教育内容,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师生互动学习,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3.在小学教育中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小学生受年龄层次的影响,普遍具有性格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很容易对新鲜有趣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甚至是跃跃欲试.针对小学生群体这一心理特征,学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活动,例如书画展、经典诗歌朗诵赛、传统音乐鉴赏、节日节庆活动等等,营造一种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并积极主动得去学习传统文化,担负起国家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重任.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带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得小学生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因此,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来拓展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必须引导小学生树立健康上网的习惯,进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观看《百家讲坛》、《传统文化公益论坛》以及《图书中国》等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视频,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深化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拓展小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将小学课堂学习与课外的网络学习相结合,能够大大改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质量.

三、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关系到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长远发展,有利于塑造小学生思想品德,提高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小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引起国家、学校乃至各个家庭的广泛重视,在整个社会齐心协力中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海蓉.试论如何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j].新课程(小学),2014,10:136-137.

[2]李秀萍.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及应用[j].神州,2013,27:88.

[3]姚海蓉.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入小学教育之中[j].课外语文,2014,22:153+110.

[4]韩国军.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小学),2012,11:148.

推荐访问:毕业论文 小学教育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小学教育毕业论文(5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