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探寻有效路径,培养学生数学表述能力

时间:2023-05-16 17:15:18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何晓莉

《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要求:“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能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数学语言是表达科学思维的有效凭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工具。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是数学课堂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关键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作为数学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并能用条理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体验语言的魅力和精彩。

轻松舒适的课堂环境和良好融洽的心理氛围,可以使学生沉浸在课堂学习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迅速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行独立全面的思考,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表述欲望,促进思维能力的形成[1]。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联系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有效可行的方式和有益的素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从内心愿意亲近数学、亲近老师,以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让他们沉浸于课堂学习活动,并能主动进行数学表述。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讲解计算方法,而是向学生微笑着问道:“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学生很熟悉,立即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纷纷和周围的同学交流起来。紧接着,教师说:“兔子输掉比赛后,很不服气,决定和乌龟再比一次。”然后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乌龟和兔子的跑步场地,乌龟围绕正方形草坪跑一圈,兔子围绕长方形草坪跑一圈,这次比赛你认为公平吗?这时学生立即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认为这次比赛公平,也有认为不公平,还争执了起来。可见,学生已经完全融入了课堂,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经过思考后,有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是这样表述的:“可以分别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再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来的周长相等,比赛就公平,反之,就不公平。”这个学生的发言,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认可,很快投入到了探索中。

上述教学环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引入,拉近学生与老师、所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新知,激发学生主动表述的欲望,让他们学会数理思维,学会数学表达。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动力,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载体。小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发展,仅靠学生个人对问题的理解,有时难以做到深刻,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促进他们变换思考的出发点,形成不同的看法。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转换思考的角度,促使学生自发寻找有力的表述依据,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述能力,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使他们产生想学、要学的欲望,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2]。

在教小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例题:“1 本笔记本3.4 元,1 支钢笔8 元,1 支水彩笔2.65元,买1 本笔记本和1 支水彩笔一共要多少元?1 支钢笔比1 支水彩笔贵多少元?”学生们在生活中都有购物的经验,很快便列出算式:3.4 +2.65、8-2.65,这两道算式是关于小数加减法的内容,属于新知的范畴,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安排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索,教师为学生精设了以下问题:①这两道算式的结果,可以估算一下吗?②这两道算式,你打算怎样进行计算?③小学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没有相同的地方?④计算小数加减法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这些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了脚手架,也为学生的表述提供了依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上述教学内容,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巧设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源思维,让他们沿着问题拾级而上,更好地内化新知。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提升思考力,又可以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提升表述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安排了很多的操作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因为学生年龄尚小,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浮于表面,无法做到透彻理解。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广大数学教师自然想到了动手操作。但很多教师尽管在教学中也运用了演示、操作等教学方式,但学习效果仍然不理想。究其缘由,是学生积累了相应的感性资料后,缺少对表象进行加工的过程,未能真正将操作与抽象知识密切地联系起来。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时,应让学生对过程进行整理、复述,让学生在表述中完成对表象的加工,从而更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3]。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个长方形,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猜想,但由于视角差异,学生的猜想并不一致,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学生想到了用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去密铺,看一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那么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摆一个长方形,看长方形的长和正方形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宽呢?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难度不大,学生积极融入其中,很快便摆出了长方形。在摆的过程中,学生直观感受到:无论是长方形长还是长方形宽的厘米数,都与正方形的个数相等。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让学生表述所拼的过程:

生1: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了5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宽,摆了4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总共摆了20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0 平方厘米。

生2:沿着长方形的长,摆了6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沿着宽,摆了3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总共摆了18 个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8 平方厘米。

……

师:大家表述得很好,你们认为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长和宽。

师: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公式的推导是《平面图形》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上述教学过程,教师借助动手操作,既唤醒了学生的求知热情,又降低了学习难度,在学生摆出相应的长方形后,教师并没有急于“鸣金收兵”,而是让学生描述自己所摆的长方形,丰富学生的表象。学生进行表述的过程,也是深思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其思维的严谨性,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的表达力。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行为,但小学生认知能力不强,容易被知识的表面所蒙蔽,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经常表现出孤立、肤浅的特征,无法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出现思维瓶颈,甚至会形成错误。其实,出现错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必然反应。作为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一讲到底,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分析错因,让学生在表述中步步逼近知识的本质内涵,让思维走向正轨,实现辨伪存真[4]。

在教学《运算律》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240÷12+240÷8,学生很快进入了解答中,在巡视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出现了两种算法:(1)240÷12+240÷8=240÷(12+8)=12。(2)240÷12 +240÷8=20+30 =50。很显然,这2 种算法的结果并不一致,必定有一种算法是错误的,那错误的原因在哪里?怎样算才正确呢?这样的问题,教师并没有选择直接进行讲解,而是将两种算法放到站台上,让学生进行分析、表述:

生1:奇怪,两种算法的结果怎么不一致,至少有一个算法是错误的。

生2:前面的一种算法出发点是进行简便计算,而后面一种算法,是按照本来的运算顺序解答的。

生3:前面的算法不正确。

师:大家真会观察,很快就发现了问题,那么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生:乘法才有交换律,而除法没有交换律,所以在计算除法运算时,不能像乘法一样。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引领学生主动找错、析错、改错,表述自己出错的原因,追根溯源,触及知识的内涵,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效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

课堂是不断生成的,学生的思维随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出现创意的想法,教师应充分进行运用,并进行放大处理,让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发,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重结果轻过程,重讲解轻探索,无形之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停留在浅层次的重组和经验改造上,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缺乏深度。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应扭转以往的做法,对课堂中的闪光点进行巧妙运用,适时追问,让学生有充分表述的时间,更好地升华认知,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在教学《乘法结合律》后,教师出示算式:36×25,很多学生用竖式计算得出了结果,但教师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追问:“能不能对这道算式进行简便计算?”学生进入了思考中,在学生思考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生1:可以将36 拆成4×9,然 后 算4×25 得100,最 后 算100×9 等于900。

生2:将25 拆成5×5,5×36的结果是180,180×5 的结果是900。

生3:将25 拆成20 +5,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36×20得720,36×5 得180,720 +180 等于900。

生4:
将36 拆 成4×9,将25 拆 成5×5,36×25 等 于4×9×5×5,等于20×45,结果是900。

可见,学生想到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都能得出最终结果。难能可贵的是学生都能运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述出来,进一步明晰算理,加深对算法的理解。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二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只关注计算的结果,而弱化算理的表达,致使学生无法准确把握算法。所以,教师应给学生表述算理的机会,在鼓励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表述算理,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总之,语言表达是思维活动的直接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表述思维,离不开具有新意的课堂表达活动。教师应结合学习的具体内容,构建良好的展示平台,促使学生主动探寻思考的崭新视角,引导学生敢于创造性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提升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猜你喜欢 边长长方形正方形 我爱长方形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2年4期)2022-08-30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10期)2021-11-01剪正方形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4期)2021-04-27剪拼正方形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0年4期)2020-06-24小长方形找朋友数学大王·低年级(2019年8期)2019-08-27大楼在移动学苑创造·B版(2019年6期)2019-07-12拼正方形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8年12期)2018-12-29拼正方形小学生导刊(2018年34期)2018-12-18有多少个长方形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8年7期)2018-07-12巧替换,妙解答读写算·小学中年级版(2017年4期)2017-05-08

推荐访问:探寻 培养学生 表述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探寻有效路径,培养学生数学表述能力》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探寻有效路径,培养学生数学表述能力》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