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庖丁解牛明立意,精思细研定考向——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45,题为例

时间:2023-05-16 05:35:03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四川 尚 坤

随着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学科试题的出炉,对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的试题研究迅速成为学界热点。纵观试卷内容,可以看出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继续秉持了2021 年高考全国甲卷的命题风格,无论是试题的题型设置,还是试题的考查侧重,均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征。就本套试卷第45 题(以下简称“第45 题”)而言,无论是在试题的命制方面,还是试题题型考向方面,均对新一届高三复习备考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鉴于此,本文以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为例进行相关研析,以期有助于新一届高三师生开展复习备考。

从发布的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的考题全貌来看,该题主要考查了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这一章的内容。但从试题给出的材料信息和设问衔接来看,这道试题的命制还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考题命制立足于《课程标准》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是高考历史学科考题命制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在高考历史学科试题命制方面,命题者也需要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读,在综合历年真题考情和考向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学科的具体《课程标准》要求予以命题材料的规避、筛选,以最终确定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命题材料。鉴于此,从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的考点来看,该题考点所涉及的明治维新这一知识点,不管是在试题材料选取上,抑或是试题的设问上,均符合《课程标准》第16 页“1.18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中“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的相关要求。

(二)考题命制立足于教材又拓展于教材

笔者在对2018—2022 年高考历史学科真题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从2019 年开始,涉及第45 题的考题材料均基于教材内容进行了拓展。以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为例,考题材料中明确提到了“‘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点出了“与万国对峙”概念的出处,即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而材料中这一叙述也向学生们指明了接下来对试题设问“背景”“实施方略”“历史影响”等的作答方向,即围绕教材中“日本明治维新”这一章节的相关内容对考题材料予以剖析、并进行教材知识的迁移。尽管材料并不出自于教材叙述,而是依托于教材进行拓展,但设问又与教材知识点紧密相连。这说明试题在命制上立足于教材却不局限于教材,依托于教材又对教材进行拓展,属于教材叙述与知识外延的结合体,这也构成了本题题源的原创性。

(三)试题命制形式保留传统又极具创新

根据对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的试题材料、设问和所给出的相关参考答案来看,本道题在命制形式上仍然延续了传统的设问方式,即“背景(原因+条件)”“实施方略(内容、措施、表现、特征等)”“历史影响(积极方面、消极方面)”。但从设问与材料衔接方面来看,本道试题又具有极强的创新之处。一是尽管延续了传统的设问方式,但设问作答的出处并不能摘抄材料相关叙述,而是需要依托对材料的历史解释和描述进行归纳概括,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考查要求极高;
二是作答范畴指向性更为明确,从设问与教材知识点衔接来看,立足于教材又对教材进行拓展的特征,使得学生在作答时须更为注重如何实现知识的迁移、衔接,以避免答非所问;
三是作答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设问与材料、教材知识点衔接来看,考点在回应《课程标准》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等方面,对学生所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史论结合能力、阐释和描述历史事物能力等要求较高。

结合前述关于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命题特点的介绍,接下来笔者拟将关于这道试题的解法指导予以说明。试题的解法指导将主要围绕试题结构、试题设问(审题)、试题材料剖析、考向预测及建议等多个方面给予综合研析。

(一)试题结构

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题型定位为主观类选做题,即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选择进行作答。根据笔者的观察,学生倾向于在考试时选做第45 题。与此同时,同为主观类选做题,相对于第46 题、第47 题而言,第45 题的作答得分率较高,学生作答的整体质量也较好。

作为主观类选做题,第45 题的试题结构也比较稳定,主要包括题号+考题说明+分值+材料+出处+设问几个部分。以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为例:

例.[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明治政府将“安内竞外”视为治国安邦之道,在日本官方文书中频繁出现类似“与万国对峙”的表述。1868 年,日本以明治天皇名义发布的《宣扬国威哀翰》,主张“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勾勒出“大陆政策”的扩张方向。此后,伊藤博文把废藩视为“抵御外侮,伸张皇威于海外”“与万国并立”的条件。木户孝允提出,“以文明开化为国家富强之途径”,1870 年,外务权大丞柳原前光强调,“朝鲜国北连满洲,西与清国之地相接,使之屈服,实为保全皇国之基础,将来亦为经略、夺取万国之源也”。

——摘编自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10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5 分)

本道题在试题结构上,一是强调了该题的题型及分值;
二是给出了试题的材料内容及出处;
三是明确了试题设问的题量及分值;
四是对试题设问作答的要求予以了说明。

(二)试题设问(审题)

明确了试题结构,接下来可以将结合试题结构逐一进行解析。首先是剖析试题设问,即我们常说的“审题”环节。本道题共设置了两道试题设问,一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10 分)”;
二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5 分)”。在“审题”处理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清“范畴”

所谓“范畴”指的是试题设问中要求的作答范围,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指明了作答需要先依据材料叙述,再结合材料涉及的考点定位教材相关知识点予以补充、说明。有时候试题设问“范畴”也可能是根据某单个或多个材料单独设问,如“根据材料一……”“综合上述材料……”等。往往来说,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特别容易忽略对“范畴”的界定,认为这句话可有可无,这其实是一种错误意识。通常,命题者在试题设问方式上会综合依据命题材料和试题所涉及的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联,“范畴”的存在就从侧面强调了这一点。脱离了对“范畴”的要求,可能导致学生在作答时出现作答不全、答非所问等情况。

2.审清“主体”

所谓“主体”指的是试题设问涉及的对象,即“主角”。从这道考题的设问来看,“主体”即为“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若是进一步简化,即为“与万国对峙”。需在审题时弄清楚“与万国对峙”的具体含义,依托对材料中“与万国对峙”的描述,可知这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种政治最高目标,涉及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所瞩目的“安内竞外”政治国策,也佐证了材料中“治国安邦之道”这一描述。确定了试题设问的主体,对于引导学生接下来对材料的剖析和回归教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不偏离设问作答的方向。

3.审清“设问”

所谓“设问”指的是试题每一个小题的问法,即要求学生从哪些方面给予作答。以本道试题为例,该题共设置了两道小题:第一小题设问是“概括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设问重点在于通过“概括”的方式归纳出“背景”“实施方略”两个设问。需要学生注意的是,这道题强调了作答的方式“概括”,即对材料描述进行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突出点在于设问要求的“背景”和“实施方略”两个方面;
第二小题设问是“说明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设问重点在于通过“说明”的方式归纳出“历史影响”。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这道题强调了作答的方式“说明”,即通过对材料的研析和教材考查点的回归进行知识迁移,突出点在于设问要求的“历史影响”,即“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三)试题材料剖析

在审题的基础上,接下来需要对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庖丁解牛”式的精研。具体需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对材料表述的分类

从本题的材料来看,对这段材料的解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的主体,即“与万国对峙”;
二是材料的侧重点,即从哪些方面予以表述;
三是材料的出处点,即摘选自哪一类文献史料。注重对材料表述的分类,可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对材料解析的完整性。

2.注重分析材料表述的用语

从本题的材料内容来看,一是用语中指出了“与万国对峙”的含义,即“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
二是用语中给出了这一目标提出的目的,即“扭转内忧外患”的局面;
三是日本官方文书频繁出现这一用语表述;
四是材料中多处引用相关事例强调这一用语表述。

3.注重整合材料中心意思与要点表达

从本题的相关材料来看,材料的中心意思是以“有学者认为”提出了“与万国对峙”这一概念,包括它的含义、目的、表现、作用等多个方面。围绕“与万国对峙”这一主体,将材料中涉及这几点的表述进行剖析整合,形成要点表达(见下表)。

表 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材料剖析“与万国对峙”要点信息

续表

(四)试题设问作答

完成审题、剖析材料后,接下来就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实现材料解析与设问要求的衔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知识点的迁移,即试题设问作答注意事项:

1.遵循就题论题的原则

所谓“就题论题的原则”指的是依据试题设问要求规范作答,切忌偏离设问要求。就本题作答来看,第一小题设问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的背景及实施方略,需要注意作答格式,即“背景(原因+条件)”“实施方略(内容、措施、表现、特征等)”;
第二小题设问日本提出“与万国对峙”目标的历史影响,亦需注意格式,即“历史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在作答中需要遵循就题论题的原则,并能规范答题格式,切忌答非所问。

2.先材料后教材知识迁移

在正式作答前,学生需要将前述几个分析试题的步骤有效落实,尤其是对试题材料剖析这一步骤。通过笔者的讲解可以看出,实质上对试题材料剖析这一步骤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与试题设问要求的作答内容已经十分接近,因此正式的作答可以在围绕试题材料剖析的基础上,再结合考点所涉及的教材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并进行精炼的语言表达、组合,以使作答更为规范、准确。本道试题参考答案如下:

(1)背景:①进行倒幕运动,国内政局动荡;

②开展明治维新运动,日本实力大增;

③西方殖民扩张,受西方侵略威胁;

④西方思想的传播。(答出3 点得6 分)

实施方略:①对内推动社会改革,对外争取外交独立;

②废藩置县,制定大陆政策;

③倡导文明开化,宣扬天皇权威。(答出2 点得4 分)

(2)历史影响:①有利于提升日本民族意识;

②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③为日本走上对外扩张道路埋下伏笔。(答出2 点得5 分)

3.规范作答要求注重作答细节

学生在对本道题作答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工整的书写、流畅的表达、整洁的卷面等,切忌胡乱作答、甚至乱涂乱画现象,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阅卷老师在阅卷时产生不良印象。此外,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就养成良好的作答习惯,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注重对学生作答习惯和作答思维的有效训练,从细节着手把控学生作答习惯的有效培养,以减少失分的情况。

(五)考题考向预测及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通过对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的相关研析,可以看出这道试题的试题题源、试题考查点、试题命题风格等均承袭了2021 年高考全国甲卷和近几年全国卷中第45 题的模式,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拓展。试题越来越倾向于回归教材、落实基础的要求,并且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也越来越高。鉴于此,针对新一届高三师生在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对选修教材的学习和有效挖掘

在开展高三复习备考过程中,切忌脱离教材,从近几年45 题的命题趋向来看,回归教材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此应更加重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

2.注重对“改革题”的解题思维的培养

在复习备考中,尤其在扎实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试题设问的要求方面和材料的剖析方面,可以借助于历年高考真题和高质量模拟试题予以培养。

3.注重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架构

建议教师可以在扎实教材基础的同时,通过自主引导的方式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强化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架构,使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知识体系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总之,通过对2022 年高考全国甲卷第45 题的研读,笔者希望对于新一届高三师生在开展高考复习备考的征程中有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提升复习备考质量。

猜你喜欢 万国命制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0年10期)2020-12-04例谈不等式题的命制方法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2020年高考物理试题命制趋势探究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0年5期)2020-06-02“素养立意”的化学试题命制探索与实践——以高三质检有机化学选考试题的命制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8期)2019-05-28咏月东坡赤壁诗词(2019年1期)2019-04-30创作剖析影像视觉(2017年7期)2018-02-02“角”的常见错解剖析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7年2期)2017-01-20关注差异,提升试题命制质量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4期)2016-10-19“万国茶帮”拜妈祖海峡姐妹(2016年7期)2016-02-27眼开眼闭查眼病祝您健康(1991年2期)1991-12-30

推荐访问:庖丁解牛 立意 题为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庖丁解牛明立意,精思细研定考向——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45,题为例》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庖丁解牛明立意,精思细研定考向——以2022,年全国甲卷第45,题为例》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