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借鉴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

时间:2023-05-15 20:05:1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蓝天水 孙帅超 郭福涛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 350002)

2018年11月,中国林业教育学会发布的《新林科共识》[1]提出:新林科建设就是构建主动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与新时代林业功能新定位相符的涉林学科和专业新体系,旨在“通过结构功能调整和改革创新,重点解决林科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与国家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因此,高等林业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理念、林科教育模式等方面主动做出调整和改革,不断拓展新时代林科发展的外延,以满足当前林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新林科建设的实践框架可以从3个大方面来概括[2]:一是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创新方面,要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林业发展需要;
二是在学科建设的交叉融合方面,要突破传统学科界限;
三是在产教融合方面,要对接涉林产业,注重实践创新。其中,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立身之本,更是新林科建设的重中之重。然而,当前我国的林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供需结构性矛盾,涉林学科在分化和发展过程中与毕业生就业、社会需求等部分脱节,从而导致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3]。针对这一急需解决的难题,未来的高等林业教育人才培养应更多注重通专融合、素养本位和全面成长[4]。

目前,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主要聚焦于传统内容,如造林、木材生产、遗传育种和生态学等,而对森林和林业的其他方面,很多高等林业院校开设的课程并没有涉及到。此外,我国高等林业教育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但事实上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是直接进入社会工作的,甚至在求职时就需要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展开竞争,所以高等林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体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林科建设在制定林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视人才市场需求对林业教育内容的影响。面对职业工作的挑战,高等林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传授林业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能满足不同职业基本要求的通用技能的培养。

世界各国的高等林业教育也面临着与我国相似的困境。为此,国外的相关研究从学生、教师、毕业校友和就业单位等多个视角对当前高等林业教育中的社会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林科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现代林业环境和社会需求。这与我国提出的“新林科共识”不谋而合。而国外重点研究的社会人文素质教育恰好也是我国高等林业教育长期忽视的一部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外高等林业教育开展的改革以及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高等林业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设,不断完善新林科教育体系。

(一)高等林业教育开设社会和人文科学课程的情况

国外对高等林业教育改革的研究已经延续了几代人,其中的研究重点之一集中在林业课程设置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维度。早在美国林业发展的萌芽时期,就已经有学者强调社会和人文科学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重要性[5]。Pinchot[6]首次提出“一个林业工作者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对森林本身的了解,还取决于他良好的判断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对当地林业需求和事务的了解”。在其后的百余年中,人们在林业教育和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除了专业知识之外,社会科学和人文能力的重要性。60多年前,Barrett[7]通过对700多名林务员进行调查,发现当时的高等林业教育方案不能完全满足林务员培养的需求,所以主张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增加社会科学、经济学和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课程。50多年前,Forbes[8]指出林务员接受的教育面是最狭窄的(工程学专业除外),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课程的学分在林业课程体系中只占17%;
Bentley[9]也认为林科学生的沟通交流艺术需要很大的改进。40多年前,Vaux[10]在论文中直言“当我在1974年查看林业课程列表时,发现它们似乎与我在1934年学生时代的课程差不多”;
Gemmer[11]则发现要求学习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学校比例有所下降。30多年前,O’Laughlin[12]在研究中发现林科必修课程很少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和政策学等课程。20多年前,Sample等[13]通过对林业相关单位的调查发现,他们最看重的能力排名依次是职业道德、领导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其次才是林业专业技能。这与学校着重培养的学生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10多年前,Vonhof[14]经过研究发现:林业本科课程仍然着重强调自然科学内容,社会和人文科学内容有所不足的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变。在最近的研究中,Kelly和Brown[15]对美国加州3所不同大学的学生及其毕业后的雇主进行了一次全州范围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和雇主均认为现代林业职业最看重的是专业行为、职业道德以及有效沟通等通用职业技能。

在有关林科课程改革的研究中,需要着重介绍的是Bullard等[16]对斯蒂芬奥斯汀州立大学(Stephen F.Austin State University)林业本科课程改革的研究。该研究的调查耗时2年多(不包括撰写研究论文的时间),花费5万多美元,对800多名林业本科毕业生及其雇主进行逐一调研,旨在为其他大学的林业教育项目提供参考。该研究汇总了林业工作者可能用到的48项能力,并将其分为专业技能、个人能力和通用能力等3大类。调研结果显示按重要性排名前列的5项均来自个人能力和通用能力大类,分别为职业态度、书面表达、有效沟通、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等。之后,Meyer[17]采用类似的方法对林科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相关研究,同样发现社会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

Sample等[18]在Bullard等[16]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拓展研究,将教师、毕业生、林业雇主分别作为调研对象,并将林业工作者可能涉及到的能力进一步细分为73项,涵盖了当前热点问题、生物科学类、土地管理类、人文维度和通用职业技能等5个类别的调研内容,以探究高等林业教育着重培养的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能力之间是否存在偏差。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详见表1),林业工作者最重要和最缺乏的能力中排名靠前的均为社会和人文维度的技能。从表1可以看出,高等林业教育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与社会需求的差异较小,而在社会和人文科学等维度的能力培养方面与社会需求的差异较大。

表1 林业工作者应具有的重要能力排名以及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的情况

除上述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国家的相关研究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也对高等林业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并在加强林科课程中的社会和人文科学内容方面取得共识,旨在提高学生在复杂林业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马来西亚的相关研究发现,林业工作者的职能已从传统的经济利用转向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19]。Villarraga-Flórez等[20]在对哥伦比亚的林业教育项目进行研究后发现,其设置的社会和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在林科课程体系中只占了一小部分;
同时,还发现林业工作者虽然得到了很好的专业技能训练,但比较缺乏基本的社会科学知识。Jegatheswaran等[21]的研究认为,目前的林科人才培养方案与林业市场所需的必要技能之间并不匹配;
同时,即使在拥有丰富林业资源的东南亚地区,林科毕业生仍然缺乏就业机会,这导致很多人对林业相关专业的兴趣下降、林科专业入学人数逐年减少。Park等[22]以苏发努冯大学(Souphanouvong University)为例,对老挝高等林业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评估,得到的结果是林业工作者需要提高综合能力以适应森林多功能服务的需求变化。除此之外,丹麦[23]、英国[24]、澳大利亚[25]和巴西[26]等国的高等林业教育研究成果也都强调了社会和人文科学的重要性。

(二)高等林业教育开展社会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困境

尽管绝大多数关于高等林业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都倡导将社会和人文科学类内容纳入林科课程体系,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林科课程体系改革较为缓慢,一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高等林业教育跟随社会需求变化的进程。高等林业教育开展社会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虽然林科相关院系的院长和系主任认为林科课程的设置只有足够灵活,才能让对林业有不同兴趣的人们都能找到其职业发展道路[18],但是在有限的学时范围内,既要保证林科课程的深度和丰富度又要增加社会和人文科学类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可能会造成需要的课时量过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持林科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严密性的同时加强学生社会人文能力培养,是林科课程改革面对的首要难题。

其次,教师作为课程开设中的关键角色,在高等林业教育改革中也面临一些问题。Sample等[18]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林科课程改革中面对的主要障碍包括沟通不畅、对变革持抵制或冷漠的态度以及缺乏适应变革的技能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教师在课程修订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所以对增加新的课程内容缺乏热情。因此,如何在缺乏相应教学能力的情况下为学生增加新的课程内容,也是林科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后,课程设置的惯性或对现状的认知偏差阻碍了课程的变革,也抑制了林科课程中社会和人文科学类内容的发展。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Barrett[7]就在研究中提到,在林科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克服课程设置的惯性。事实证明,Barrett很有先见之明,因为近年来关于林科课程改革的多项讨论都提出了与其[7]相似的建议[16,27]。Burns[28]则推测林科课程变革缓慢的部分原因源自林业工作者的保守性。

此外,很多高校的林科相关专业被整合到了涵盖面更宽泛的自然资源类学院(这一现象在欧美高校尤为常见),这可能导致不了解现代林业需求和挑战的非林科人员成为高等林业教育发展的决策者[29]。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林业影响力明显降低,林科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情况不佳,很多高校林科相关专业的招生数量和质量都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高等林业教育在林科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方面做得很好,但在学生的通用社会能力培养等方面则有所欠缺,需要做出改进。近年来,国外高等林业教育已经把“Society-Ready”纳入到林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以培养“为进入社会而做好充分准备的林业专业人才”为目标。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林科学生在社会人文能力方面的不足是当前最明显的短板。

以Bullard等[16]的高等林业教育改革实践为例,高等林业教育正从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变,详见图1所示。图1将社会人文能力细化为通用能力(如口语、写作和其他沟通技能等)和个人能力(如工作高效、行为规范等),高等林业教育新模式将社会人文能力的培养与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基于此,笔者从2个层面对近年来国外高等林业教育为此开展的改革实践进行了总结。

注:引自Bullard等的研究[16]图1 高等林业教育传统模式与新模式在人才培养重点方面的区别

(一)大学层面

第一,通过融入多维度的项目拓展林科课程的广度。如何在保证林科专业知识深度的同时将必要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纳入林科课程体系,是高等林业教育改革中的最大难题之一[18]。国外很多高校通过加入课内、课间和课外项目,从多个维度培养林科学生的社会人文能力。课内项目是在不增加课程或学时的情况下,在现有课程中加入服务学习项目、分组作业、基石项目和顶点项目等模块,从而将一门专业技术课程转变为能同时讲授专业知识和培养社会能力的多学科融合的课程[27]。课间项目主要包括海外学习项目、本科生研究项目、个人定向学习和写作强化课程等。课外项目主要包括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导师项目、当地学习社区活动、职业社团组织活动以及实习等[30]。

第二,确保课程修订以目的为出发点以及教师的全程参与。教师拥有课程教学的主导权,所以必须保证任课教师在课程修订过程中充分参与所有的讨论和决定[27]。首先,课程修订必须以目的为出发点,即对所要培养的毕业生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愿景,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培养计划。其次,必须让任课教师理解并信服课程修订和更新的理由,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参与课程修订。任课教师参与度的提升不仅能有效激发其工作热情,而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完善[31]。

第三,推进林业教育国际化。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因当地生态系统和政治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由于森林经营利用造成的结果是全球性的,所以林业教育国际化在世界各国都具有共识[32]。实现林业教育国际化的最基本途径是开设国际化的林业课程。因此,国外一些大学要求林科学位课程至少要包括一门国际化的林业课程[27,33]。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先进的林业理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多元的文化意识,从而将林科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者。同时,国外一些高校还通过设立林业国际项目招收国际学生或促进各国学生的交换培养,从而提升林科专业学生的多样性,开阔其国际视野。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开展的国际林业硕士项目,以及UBC分别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开展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
德国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ettingen)与印度尼西亚茂物农业大学(Bog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之间开展的长期合作项目等。

第四,认真参考林科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利益相关方提供的重要信息。林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范畴,应充分考虑来自重要利益相关方(如林业雇主、毕业校友)的调查数据和反馈信息。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能够为林业教育成效的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为高等林业教育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例如,多项调查研究都表明当前林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毕业生通常具备良好的林科专业知识,但在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领导力等社会人文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面对社会复杂任务时难以胜任[13,16,18]。而这些来自林科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得到重视,将有利于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林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大学以外的层面

第一,在林科课程认证标准中要强调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在美国林学会(Society of American Foresters,SAF)的认证手册[34]中,相关规定要求设置的标准Ⅱ课程需要包含3类通识教育能力:A.沟通能力(口头和书面);
B.科学和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和数学);
C.社会和人文科学(道德和伦理问题、批判性思考、人类行为、社会和经济结构、制度,以及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多维度理解)。随着新的林业教育研究结果的出炉,在相关会议的推动下,SAF对林业的认证标准会更加注重社会科学[35]。在过去的20年里,德国弗莱堡大学(University of Freiburg)已经在林科本科和硕士教育阶段着重强调了社会人文能力的培养[36]。

第二,积极举办林业教育会议,大力鼓励教师参会,加强相关研究和交流。定期举办教育研讨会对高等林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北美地区举办过多次影响深远的林业教育会议,如SAF于1969年主办的“全美林业教育研讨会”和1991年主办的题为“21世纪的森林资源管理:当前林业教育能否迎接挑战?”的会议。最近一次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会议是2014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UCB)举办的北美林业教育峰会,会议广泛邀请了北美地区高等林业教育领域的领导者、教师、学生以及林业雇主等各方人员参会,从不同角度对林科课程的设置、专业硕士培养、人才培养认证标准、远程教育、毕业生就业、林科教育的国际维度和学生多样性等进行了探讨[37]。

第三,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作用,有效处理高等林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和优势之一,所以高等林业教育要注重通过科学研究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能单单依靠经验。例如,Bal和Sharik[38]为了研究林业院系网站的页面设置对招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将网站页面的白人学生图片换为有色人种学生图片,结果发现当年报考学生中的有色人种学生比例明显增加;
Sharik等[39]在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报考林科相关专业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调整林科招生宣传的侧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科专业生源数量下降的问题。此外,国外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为开展林科课程、教学方法及本科生培养等方面的改革和研究提供资助[27]。

第四,重建林业形象,使林科专业在招生中更具吸引力。国外近年来的一些调查表明,很多人对林业的理解存在偏见,人们经常将“林业”视为“木材砍伐”的近义词。而这也是导致林科专业招生情况不佳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林科专业招生过程中,国外着重强调当前高等林业教育培养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林业问题解决者,林业主要处理的是重要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如生物入侵、病虫害、水资源利用及生物栖息地保护等[40]。此外,由于林科相关专业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所以国外在林科专业招生过程中还对林业职业道路未来可选择的方向进行了广泛宣传,如林火管理、户外娱乐、自然资源管理、城市林业或社区林业等职业方向[18]。从兴趣爱好和就业前景等方面入手重建林业形象,将有助于提升林科专业的吸引力。

与国内相比,国外高等林业教育起步较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虽然我国的政策背景、地区情况等与国外有所不同,但随着人类社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森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等多功能性需求已趋于一致。因此,国外一个多世纪以来的高等林业教育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促进我国新林科教育体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相较于传统的林科专业知识传授,林科人才的社会人文素质培养在新林科教育体系建设中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的“短板”。加强学生社会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新林科教育体系建设中林业教育理念更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提升林科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和整体竞争力,对缓解或解决当前林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我国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积极的改革探索。

(一)在各类课程中融入社会人文方面的知识内容

我国的高等林业教育除了要在大学一年级的通识教育阶段安排专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类课程之外,还要在其他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中融入有关社会人文素质培养的元素。一是在课外实习或社会实践任务模块,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分工完成任务等加强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培养。二是改进课程的考核模式,除了以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核之外,还要评估学生在课程教学所有环节中的表现情况,从而将课程学习从任务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三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林科专业课程的优先等级进行调整,并配以合理的学分和学时。例如,在对一些重复、陈旧的课程内容进行简化、合并或删除的前提下,可以开设新的课程;
还可以在适合的林科专业课程中增加对当前热门的社会生态复杂问题的探讨,等等。

(二)增强教师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深度参与

在我国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对任课教师而言,一是在设置课程前要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并将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素质作为课程设置的目标之一,同时注重社会人文元素与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二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寻找课程知识与社会人文素质培养的契合点以及合适的实施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要根据教学成效和学生评价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教师深度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不仅能提供基于自身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有力支持,而且有助于激发教学热情、增强职业责任感。

(三)加强国际联系

林业教育国际化是适应未来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让学生学习国外最新的林业理论知识;
也可以邀请或引进国外相关学者和教师到我国高校开设短期课程或讲座,让学生与其面对面交流和讨论。另一方面,可以资助教师到国外交流访学,或者鼓励教师参加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通过扩大学术影响力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此外,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可以通过与国外大学或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的学生交换,以联合培养或双学位教育的形式开展学生培养合作项目,为林科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四)举办林业教育研讨会,探讨热点议题

通过举办林业教育研讨会,邀请国内外林科专业人士与会,可以在加强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促进对彼此林业教育的了解,从而提高各自学校或学院在林业领域的影响力。一方面,通过邀请教师参加林业教育研讨会,能够加强其与同行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其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允许学生旁听林业教育研讨会或参与议题讨论,可以帮助其了解当前林业教育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还可以获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此外,通过举办林业教育研讨会,不仅可以为高等林业教育领域带来有价值的变化,而且对会议主办方也会产生积极影响。例如:201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举办了北美林业教育峰会,会议就林科课程教学中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等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受此次会议的影响,2019年UCB林科课程中的社会科学元素占比升高至26%,排名在全美高校中位居第2[17]。

(五)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

林科专业课程与生产实践密不可分,课程教学中的野外实习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和领导力等社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高等林业院校要为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程野外实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毕业前的工作实习对林科毕业生也非常重要。但是,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的大部分林业野外实习时间都安排在大学3年级的夏季,这导致林科毕业生难以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暑期参加工作实习。因此,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可以通过调节课程计划将安排在大学3年级暑期的野外实习提前,从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进行工作实习。同时,针对倾向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学校可以帮助联系对口企事业单位的短期实习岗位或者为学生提供推荐信;
针对打算读研或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学校可以提供科研助理实习岗位供其申请。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岗位实习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加深对具体工作的了解,为求职和正式就职打好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对口企事业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招聘到更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学生[41]。

(六)加强与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的交流

毕业生和就业单位是高校才培养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所以高等林业教育改革需要持续地获得并参考其反馈的信息。目前,我国一些高等林业院校在调整林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已经开始将毕业生和就业单位的意见考虑在内。例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改革中着重开展了有关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评价的调查[42]。一方面,经历了完整的高等林业教育的林科专业毕业生结合在工作中切身感受到的优势和不足,可以为高等林业教育改革提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高等林业院校通过与就业单位的沟通,可以了解他们对林科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实际要求,并据此对林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以满足社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拓展林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资助项目:教育部新农科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传统涉农专业集群改造提升的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编号:教高厅函〔2020〕20号。

猜你喜欢 人文林业专业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22年5期)2022-10-12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林业科学》征稿简则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林业科技》征稿简则林业科技(2020年3期)2021-01-21land produces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13期)2019-06-19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人文绍兴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人文社科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 借鉴 人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借鉴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借鉴国外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促进新林科社会人文素质教育建设》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