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青春、大学、南京与文学之都——《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第二辑序

时间:2023-02-19 02:40: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汪政

《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的第二辑就要出版了,它们由《青春》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青春文学奖”获奖作品组成,共有长篇小说四部,中短篇小说五部。

任何文学奖都有一个成长与调整的过程,现在“青春文学奖”的立场与主张已经非常鲜明了。它是一个原创文学奖;
它的参评目标人群是全球在校大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它的参赛作品语种为华语,体裁涵盖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它不仅是《青春》杂志社一家主办,同时与专业文学团体和十几所高校结成联盟,形成了一个力量强大、旨在发现新人新作的文学共同体。显然,这是一个有着自觉的文学意识的文学奖项。我曾经多次说过,虽然现在的文学奖已经很多了,但是,相比起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比起不可尽数的文学主张,我们的文学奖还是太少了。文学奖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评论形式、文学经典化方式与文学动员路径,每一个文学主体都可以通过评奖宣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学理想,聚拢追随自己的文学力量,推出最能体现自己文学主张的优秀作品,进而与其他文学主体一起组成万马奔腾、百舸争流、生机勃勃、和而不同的文学生态。所以,我们固然需要权威的、海纳百川的、兼容不同文学力量与文学主张的巨型文学奖,但更需要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的文学奖。从这个意义上说,衡量一个文学奖是否成熟就看其是否具有自己的明确定位。就以“青春文学奖”来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到今天,中间经过数次变化调整,直至上一届,也就是第六届,才完成了这样的从目标人群到文学理想的评奖体系。如果对这一过程进行梳理和研究,未必不能看出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流变,未必不能反映出中国文学越来越自觉的前进道路。它是中国文化走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文学制度走向现代化的典型体现。

从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来看,将新的文学生产力的生产定向在在校大学生有着文学人口变化的依据。五四新文化运动几乎是与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同步的,高校知识分子群体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坚,也是中国新文学的骨干。在鲁迅、胡适、陈独秀等大学教授的引领下,不仅中国新文学创作取得了实绩,确立了地位,更是培养了一批在校的青年学生文学英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天津、重庆、武汉、成都、兰州、昆明等地都曾是中国现代大学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成为中国新文学的聚集地,大学的文学社团以及文学“发烧友”是那时大学不可缺少的文化风景。后来成为共和国文学核心的人物大都是从那时的大学走出来的。这一文学人口现象在新时期文学中几乎得到了原本再现。曾经引领新时期文学风骚的卢新华、陈建功、张承志、韩少功、徐乃建、范小青、黄蓓佳、张蔓玲、王小妮、王家新等作家、诗人开始创作时都是在校大学生,而且,这些大学生作家的创作并非个别现象,像北大学生作家群、复旦学生作家群、华师大学生作家群、南大学生作家群、南师院学生作家群等到现在还没有得到系统梳理,他们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贡献和影响确实有待深入研究。

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文学是以语言的方式表现生活,表达人对自然、自我与社会的情感与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者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因此,从理论上说,在现代社会,只要有可能,一个写作者的学历与其创作的正相关性极大。所以,现代大学形成了在校文学写作的课程体系,创意写作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专业,而著名作家驻校写作兼职教育则是普遍的现象,至于大学能否培养作家自然也就成为一个无须争论的问题。这几年,中国许多高校都建立了创意写作专业,并已经进入研究生学历教育序列。而且,从欧美的传统看,写作越来越被看成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所以,写作绝不是文科生的事,更不是文学专业的专属,“在各学科内培养写作能力”不仅是一种学习主张,而且已经是一种成熟的跨学科的教育实践。所以,《青春》联合中国著名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以文学奖的方式激励和推动新生文学力量的成长是一个既合乎历史又合乎学理的选择。

在大学学习时写作与具有大学学历的写作又有差别,这是环境与人生阶段决定的。在大学学习时的写作起码有三个特点:一是作为写作者的青春属性与未完成性。在校大学生还是典型的青年人,同是又是青春的成熟期。这时的青春既是未定型的,又是“三观”走向稳定、个体趋于自信而又充满进取与探索的时期,写作者大都满怀理想,不愿墨守成规,这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改革开放时期大学生文学带有明显的叛逆与探索的原因。第二,大学是一个学习场所,大学生再怎么自信,再怎么“目中无人”,他的学习者的身份是其明确的社会属性与阶段性生命规定,再加上学习制度的约束,所以,一方面大学生虽然不愿意为既有的文学所牵制,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或被动或主动地学习文学,这样的学习让他们能够较为系统地熟悉文学传统,掌握文学理论,成为自觉的写作者。第三,大学又是一个知识生产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学术相对集中的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学生的写作就自然地带有研究的味道,带有学术的倾向,他们许多的写作甚至带有试错的性质。

不管是从写作者的角度,还是从作品的角度,上述特征在《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第二辑中都体现得非常明显。入选的作者从本科生到博士生,既有创意写作专业的,更多的则来自文科、理科、工科和艺术学科等各专业,确实体现了大学生参与写作的广谱性。而从作品上看,与相对成熟的专业或职业写作不太一样,他们的作品还不太成熟,即使将获奖作品与这些作者已有的作品联系起来看,还都说不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些作品的完成度还不够,后期修改加工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这些作品与现实社会的紧密度不够,写作者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还显得稚嫩,甚至有书生气、概念化的现象。但是,这又有什么要紧呢?如果一切已经定型,一切都已成熟,写作者们也都人情练达、世事洞明,那就不是他们,不是大学生了。一切都已完成,还有什么期待与希望?

可贵的是这些作品都是学习之作,像《光晕》《虫之岛》《长安万年》《青女》等作品都有着传统经典的影子,是向传统致敬的作品。《光晕》以科幻作为载体,对社会科层、人性进行了独到的思考。《虫之岛》是“孤岛”母题叙事类作品,以文明人来到孤绝空间的行为遭遇,思考文明的演化,探寻人的本性的多样性及其限度。《长安万年》是一篇历史小说,是一篇不仅从故事而且从文本风格上都试图回到历史的作品。《青女》有着浓重的中国乡土文学边地叙事的影子,不管是从题材还是从艺术风格上,都有着沈从文的笔调。作品写得从容、优雅,试图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曲折隐晦的故事中寻觅社会、文化与人性的秘密。这些作品又是他们的科研之作。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学习,更不是重复式地模仿,而是试图研究传统经典在当代文学话语中的再生性,试图通过经典表达出作者新的人生思考以及在小说艺术上新的尝试。即以《长安万年》来说,作品对原型故事的借鉴,对历史风俗的描写,对古代探案桥段的运用以及博物书写,特别是注释文的加入所形成的多文本形式,并由此产生的互文衍义,使得作品变得丰富而有韵致。像这样的作品明显地有着“元书写”的研究性质。

作者们普遍表现出了探索的欲望,以及与社会写作自觉切割的创新努力。《隔云端》虽然是一部复杂的作品,却在控制上显露出令人惊讶的能力。这种控制不仅表现在对故事冲突的处理上,对多线索交叉,包括中断、接续、穿插的安排上,还表现在作为一部面貌写实的作品,在与社会相似度的距离把控上,从而使作品内容的呈现显现出了现象学的意味。《鬼才》的形式主义与探索性也具奇特之处,作品既是一部现实之作,又是一部历史主义的符号性作品。它通过对宋代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的重叠书写使作品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恍惚,并在文本上具有了张力。它不是简单的穿越,而是以符号的方式举重若轻地实现了作者的艺术实验,从而巧妙地卸去了现实书写对他的压力。《狸花猫》也有着相似的美学考虑。只不过作品所倚重的对象与叙事技巧不同罢了。这两部作品都有跨界融合的性质,虽然它们的界不同,融合后的形态也不同。在《鬼才》,这界是现实与历史,叙事的技巧在符号;
而在《狸花猫》,这界在人与动物,而叙事策略在心理分析。与它们相比,《雪又下了一整天》和《弹弓河边有个候鸟驿站》体现了少有的年轻人直面现实的勇气。作品或叙述社会底层,或聚焦重大社会问题,都有一种罕见的力量与将故事复杂化甚至极致化的韧劲。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复调叙事,不仅在情节上体现出多线索的交织,同时也使主题呈现出叠加。它们的题材与主题都说不上有多独特,但是,正因为如此,似乎激发了作者另辟蹊径的决心,要以作品的复杂性和描写的尖锐度同中求异,彰显其非同一般的决绝。

所有这些都值得肯定与赞赏。这样的气质不但是大学生写作的审美基因,也是当下文学所需要的清新气息。要特别说一句的是,对已经成为“文学之都”的南京而言,年轻、未来、个性、创意等更是弥足珍贵。我反复说过,南京“文学之都”的称号自然意味着这个城市辉煌的历史,但更是对这个城市现实与未来的期许。所以,“青春文学奖”的举办,大学生写作力量的勃发,年轻的文学气质的晕染,都将为“文学之都”南京增添新的光辉。

确实,大学,南京,文学之都,没有比它们的幻化更赏心悦目的了。

本文是汪政为第七届“青春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第二辑所写序言。第二辑共5 本,收录第七届获奖的4 部长篇小说和由5 部中短篇小说组成的作品集:《光晕》(破瑞 著)、《虫之岛》(梁思诗 著)、《隔云端》(张乐璇 著)、《鬼才》(石厌倦 著)、《雪又下了一整天——第七届“青春文学奖”中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青春》杂志社 编)。这些“天之骄子”的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在现实与想象中自由穿行,充满令人讶异的惊喜。丛书已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文学奖写作者青春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作品(2021年4期)2021-05-20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鸭绿江·华夏诗歌(2021年10期)2021-05-12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征文启事中华诗词(2020年1期)2020-09-21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写作台港文学选刊(2016年3期)2017-08-11青春献礼时代青年·视点(2016年11期)2017-01-14青春不打烊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安徽文学(2016年2期)2016-02-03

推荐访问:之都 文学 南京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青春、大学、南京与文学之都——《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第二辑序》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青春、大学、南京与文学之都——《文学之都·青柠檬丛书》第二辑序》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