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阳明学的英译及传播情况研究

时间:2023-02-19 01:20: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汤佳雯,胡朋志

(1.绍兴文理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2.绍兴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近年来,随着阳明学研究热度的不断攀升,不少学者对阳明学的传播展开了研究。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类为阳明学在国内的传播,研究重心为阳明后学的分化及其在特定地域中的发展与传播;
第二类为阳明学在日韩等东亚国家的传播,研究的焦点为日韩本土化的阳明学;
第三类为阳明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研究成果多从历时角度对《传习录》的英译和阳明思想的传播进行综述、总结。目前还没有学者对《传习录》英文全译本在西方世界(尤其是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由于《传习录》中包含了王阳明最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研究阳明学的重要资料,所以《传习录》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可以从侧面反映出阳明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情况。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拟对《传习录》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展开研究。

1916年,弗雷德里克·亨克(Frederick Henke)以明代施邦曜所编写的《阳明先生集要》为中文底本,翻译出版了《传习录》的首个英文全译本,名为The Philosophy of Wang Yang-ming。他依据原文内容给各个部分添加了主题,译文内容忠实于原文。由于亨克选取的中文底本并非现行《传习录》的完整版本,因此后世学者常指出亨克译本中存在漏译的情况,且其译本中还存在多处误译,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此后几十年的阳明学研究产生了误导。据陈荣捷统计,因为亨克译本的引导,直至1950年,英语世界对阳明学的研究都集中在“良知”说上,忽略了其他的主要思想。[1]但亨克的译本无疑打开了英语世界研究阳明学的大门,不可否认他为此做出的巨大贡献。

1963年,陈荣捷(Wing-tsit Chan)与著名汉学家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共同致力于“东方经典著作译丛”工程,在此过程中《传习录》进入了中国典籍翻译的视野;
此外陈荣捷在译者注中提到:“亨克的译本中出现了很多的误译,所以价值不大。”[2]xiii以上两点都可以视为陈译本诞生的直接原因。是年《传习录》的第二个英译本Instru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 other Neo-Confucian Writings面世,陈译本以《王文成公全书》为中文底本,内容更加完备,各处引文都能追溯到其出处,此外还采用了翻译加注的方法,使译本更详实准确。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刚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秦家懿(Julia Ching)认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很多都体现在他的书信中,但现存的两个全译本都没有完整地将所有书信翻译出来,于是她选译了67封具有代表性的哲学书信,为每一封书信增添主题词,于1972年出版了The Philosophical Letters of Wang Yangming。

以上是《传习录》的主要英译本,除此之外还有艾文贺的《陆王新儒学读本》,选译了《传习录》的部分内容和王阳明的诗歌。目前国内研究《传习录》英译本的学者并不多,且现有研究都只是通过具体翻译理论将两个全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罗选民和杨文地认为:“英译典籍在西方世界的接受情况至少要参考以下几项指标:在国外的发行销量;
在国外图书馆的借阅流通量;
西方学者的参考和引用;
译著的再版和修改。”[3]本文将借助以上参考指标对《传习录》英译本的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调查(以下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6月20日)。

2.1 《传习录》英译本的亚马逊销售情况及好读网的阅读情况

通过全球最大的图书销售网站之一——亚马逊调查《传习录》英译本的销售情况(以评分人数的多少作为该书的销量参考),发现三种译本在海外的销售量都很少,每个译本的评分人数数量均低于10。陈译本书评为5条,5星书评占80%,4星书评占20%;
亨译本书评为6条,5星书评占33%,4星书评占17%;
秦译本暂无书评。与此同时,笔者还借助了全球最大的图书分享网站之一——Goodreads(好读网),结合该网站的数据可以了解译本的普通读者接受度,分析得出陈译本和亨译本的评分人数均为7人,秦译本的评分人数为4人。其中读者对陈译本做出了较高的评价,认为陈译本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亨译本和秦译本则没有此类积极正面的书评。结合两方面的数据得知三种译本的普通读者接受度较低。

2.2 《传习录》英译本的全球馆藏量

为了调查《传习录》英译本在国外图书馆的借阅流通量情况,笔者借助世界上最大的联机书目和机构元数据库——WorldCat查询《传习录》英译本在世界各地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因电子版书籍均以纸质书籍版本为底本,所以表中只包含以纸质书籍形式存在的书目):

表1 WorldCat中搜索《传习录》英译本馆藏数量

WorldCat数据库中收藏了170多个国家,7万多家图书馆的藏书信息,足以从整体上说明三种译本在世界范围内的借阅流通情况。由表1可知,共有723家图书馆收藏陈译本,陈译本的馆藏数量远远超过另外两个译本,位居第一,借阅流通量最大。但亨克译本的再版数量略高于陈译本,秦译本的流通量最小,再版需求也不高。为了更好地呈现《传习录》英译本在英语世界传播和接受情况,笔者将WorldCat的馆藏具体细分为大学/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无法归类的图书馆。结果显示:以上三个译本的馆藏主要集中在大学/学院图书馆中,均占总馆藏量的80%以上,公共图书馆中藏书较少。鉴于大学图书馆主要服务于科研工作和专业学习,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则以普通读者群为主。由此推出《传习录》三个译本的普通读者接受度都不高。

2.3 《传习录》英译本的引用及书评情况

西方学者对译本的引用和公开发表的书评可以反映该译本在西方学术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本文通过在JSTOR、Cambridge Journals Online、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传习录》英译本公开发表的评论性文章。检索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译本的书评情况

共搜集到4篇亨译本、3篇陈译本、2篇秦译本的英文书评,且书评发表时间多集中在译本出版后的三年之内。此三年间,亨译本和陈译本的书评数量一致,秦译本略少。亨译本的学术书评总体多于陈译本,但从学者们对于两个译本的评价内容来看,对陈译本的评价更胜一筹。多数学者都大肆赞扬了亨克的首译之功[4-5],但却认为陈译本更加准确与实用[6]。随后,通过谷歌学术检索三种译本的引用情况(仅为图书被引数量,不包括相关期刊文章),得到亨译本的引用量为71次;
陈译本的引用量最高,被引178次;
秦译本被引50次。

由此观之,陈译本在亚马逊销量、图书馆藏量以及书评和引用三个方面都优于亨译本和秦译本,因此,笔者认为陈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最好,但三个译本的普通读者接受度都有待提升。放眼整个中华典籍外译和中国思想西传的大背景,同属儒家传统的孔孟思想在海外传播长达三百多年,其中《论语》有40余种英译本,《孟子》约有15种英译本,且其英译本在亚马逊销售平台上的读者评价高达数千条。故《传习录》在整个西方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有待进一步推进。

除了分析《传习录》英译本的传播与接受情况之外,还可以通过西方学术界发表的有关王阳明学说的期刊论文来了解其思想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在SpringerLink、JSTOR、ProQuest等网络数据平台上检索有关阳明学的文献,发现西方英语世界对于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论述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四句教等);
第二,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与中西方其他哲学思想的对比(朱熹、孟子、禅宗、贝克莱、培根、康德、舍勒等)。

以“良知”学说为例。1955年,CHANG C发表了Wang Yang-ming’s Philosophy,文中提出王阳明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并对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涉及到了“心即理”、“人是宇宙的中心”、“良知”以及“意和知在王阳明哲学体系中的关系”等,此外还着重解释了“li(理)”的含义。[7]瑞士著名的现象学家耿宁以现象学的独特视角来解释“良知”概念。[8]185LEDERMAN H于2021年发表了The Introspective Model of Genuine Knowledge in Wang Yangming一文,对“良知”一词做出了详细地阐述,以新的视角解读“良知”与“真知”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多数研究中都将“良知”等同于“真知”,但Harvey Lederman则认为一个人即使在没有“真知”的情况下也具备“良知”。[9]“良知”这一概念一直是西方阳明学研究的焦点之一,学者们或是在《传习录》的语境中解释“良知”,亦或是借助不同的哲学视角来解读“良知”,增加了现今西方学术界对王阳明“良知”学说解读的多样性。

此外,为了推进西方阳明学的研究,众多学者以比较哲学为切入点,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与中外不同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阳明学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对比是研究的热门之一。早在亨译本问世前一年,陈荣捷就发表了How Buddhist is Wang Yangming?一文,文中表明阳明思想和禅宗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王阳明对禅宗的某些思想持有批判态度。众多批评王阳明的学者只关注王阳明思想与禅宗思想的相似之处,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闭口不谈。文中还提到陈建对王阳明将“良知”与佛教“本来面目”等同的观点提出批评,陈氏认为王阳明的“良知”和佛教的“本来面目”是先后关系,即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应是起源于佛家的“本来面目”一说,而非等同关系。对此,陈荣捷在文章中也给出了有力的反驳。[10]由于阳明“心学”起源于孟子的“本心之学”,世界杰出儒学研究者IVANHOE J P于2002年著成Ethics in the Confucian Tradition:The Thought of Mengzi and Wang Yangming一书,书中将孟子的哲学思想与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进行了详细地对比论证,并阐明了王阳明对儒家传统的传承和改变。[11]xiii-xvii

姚新中于2013年在《中国哲学杂志》上发表了Philosophy of Learning in Wang Yangming and Francis Bacon一文,从哲学角度对比王阳明和培根各自提出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姚氏认为培根的“经验学习”和王阳明的“心学”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哲学取向,将二者的哲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在“学习”上取得真正新的进步。[12]2020年卢盈华在The Inversion of Value and the Renunciation of Desire and Love:an Investigation through Max Scheler and Wang Yangming一文中就“心的失序是价值的颠倒”这一话题,对比了王阳明与马克思·舍勒(Max Scheler)的哲学思想,其中提到马克思·舍勒将人心的阴暗面称之为“嫉妒”,而王阳明描述为良知的遮蔽,并就此展开讨论。[13]

除此之外,王阳明的军政生涯也成为了西方阳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ISRAEL G L于2008年完成了博士论文On the Margins of the Grand Unity:Empire,Violence,and Ethnicity in the Virtue Ethics and Political Practice of Wang Yangming(1472-1529),作者认为以往对王阳明政治生涯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对简单文本的理解和阅读上,所以作者结合了王阳明的公文合集和其他官方材料,在更大的语境中来解读王阳明的军事战略和政治主张。[14]六年后又出版了Doing Good and Ridding Evil in Ming China:the Political Career of Wang Yangming一书,记载了王阳明在南赣汀漳剿匪,利用江西本土兵力平定宁王谋反及在广东广西平息军事叛乱的军事故事,详细记录了这位新儒学者的政治生涯和军事活动。[15]114-274

以上是学术界对阳明学说研究的部分内容,研究主题不限于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还包括其本人的生平经历和军事政治思想,不难看出阳明思想在学术界的传播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在普通读者群体中的传播情况却与之相异,笔者在Goodreads网站上通过搜索关键词“Wang Yangming &Philosophy”,去芜存菁,得到有效结果仅为20条,共有书评仅18条。可见目前阳明学在西方英语世界的传播受众和主体都是专业学者,且多以书籍文字形式传播,传播的渠道和形式缺乏多样性,导致阳明学的传播广度极度受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阳明学在西方英语世界的传播存在一定阻碍,本文试从哲学思想、翻译和传播三个角度分析王阳明哲学思想传播受阻的原因,以期推动阳明学外译和对外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4.1 哲学思想差异明显

西方哲学是一种理性哲学,哲学的目的在于解释世界的本原,并且西方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为哲学寻找科学依据,一步一步将哲学体系科学化。而中国哲学以感性主义为主体,最终的目的是给予人终极关怀,阳明心学更是整个感性哲学系统发展的高峰。由此,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在正面交锋时势必会产生冲突。而在西方哲学家看来,王阳明的思想本身并未能帮助解决西方哲学问题,不能很好的融入西方哲学世界。所以我们在向外传播阳明学时需要以“他者”文化为载体传输,近年来阳明学的研究焦点也从最开始对于本体理论的研究转向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对比研究。

4.2 翻译版本偏少、重译率低

在西方世界研究阳明学近百年的历史中,《传习录》只出现了两个英文全译本,目前《传习录》的英文重译处于停滞状态,且这三种译本的目标读者均设定为专门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缺少向大众传播思想的媒介。在翻译过程中,以上三种主要译本均是由一人主笔完成,译者个人的宗教背景和哲学观念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译本质量,亨克的译本虽然客观公正地翻译原文,但也不能完全摆脱西方理性哲学传统和基督教的宗教视域。鉴于《论语》《道德经》等采用中外译者合译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传习录》也可以增加译者的多样性,兼顾不同的文化背景,准确理解原文内容,使译本更易读、更大众化。同时笔者认为各大出版社应该加强国内和国际间的合作,准确分析国外销售市场和潜在读者,打造优秀典籍译作,提高《传习录》和王阳明思想的国际影响力。

4.3 传播途径单一

在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资源的可获得性极大地影响着典籍传播的广度。在阳明学西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阳明学的传播。通过检索WorldCat和亚马逊网站,发现《传习录》以及王阳明的相关著作多以纸质书籍的形式售卖或保存,部分版本有电子书,购买电子书的人数要多于购买纸质书籍的人数。由此可知,阳明思想主要以书籍的形式在海外传播,且这些书籍都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内容深奥难懂,仅为专业学者创造了价值,对于普通的哲学爱好者来说价值不大。因此,笔者认为《传习录》的外传急需更有利于普通大众接受的译本,以此来扩宽海外传播市场。亦或是以其他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王阳明丰富精彩的生活及军事经历。2019年,辛红娟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心学智慧——<传习录>中英双语漫画读本》,用通俗易懂的漫画形式介绍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迈出了阳明学走向普通读者的重要一步。

研究表明,在英语世界中,《传习录》及整体阳明思想在普通读者中的接受度都较低,但阳明学相关学术研究近年来呈现出奔涌之势,研究范围不断拓宽,研究角度也不断更新。现有关于阳明学在英语世界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梳理与传播阶段划分上,并未对阳明学的读者接受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目前《传习录》的英译活动处于停滞状态,重译率低,无法满足阳明学对外传播的现实需求。后续研究应分析重译停滞的原因,提高《传习录》等阳明学著作的重译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量化手段进一步分析普通受众的阅读心理和兴趣所在,以培育阳明学的海外读者群体,推动阳明心学在西方英语世界的传播。

猜你喜欢 英译本哲学思想书评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当代陕西(2021年18期)2021-11-27“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铸造民族精神的哲学*——陶德麟哲学思想初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1期)2021-11-22书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27书评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6-22《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历时近十年完成出版文萃报·周五版(2021年14期)2021-06-08李达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体系化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6-05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6期)2021-01-14杨联陞《汉学书评》出版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推荐访问:传播 情况 英译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阳明学的英译及传播情况研究》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阳明学的英译及传播情况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