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

时间:2023-02-14 08:35:1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黄海东

(陈嘉庚纪念馆,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同时,由于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享受休闲娱乐或者接受公益性教育。博物馆收藏着大量的藏品,它们不但承载着历史文化,还具有较强的科学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丰富的资源可利用到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中,让人们在欣赏、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创造出与历史衔接的空间,使人们在不同时代空间中进行科学与艺术的对话,在满足基本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实现精神文化的升级。因此,博物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要符合历史,还要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充分发挥讲解教育的功能作用,让人们在感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从中获得充足的知识和启迪。

博物馆所陈列的展品是历史沉淀的产物,具有较强的教育优势,它不仅能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教育开启新的征程。

(一)教育对象的开放性

学校教育对象是学生,家庭教育对象是孩子,而博物馆讲解教育对象则是所有人民群众,它不具备任何局限性,也不受教育对象年龄、性别、学历等各方面条件的约束,而且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对外开免费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受众群体,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随之扩大,文化覆盖面更加宽广。某些大型博物馆每年接访群众可达百万人次以上,其中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各种层次学历、各行各业的人群[1]。

(二)教育媒介的直观性

博物馆内存放着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历史文物都可作为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的实物素材,能给参观者带来直观性的学习体验,而且可通过视觉、触觉直接观察藏品和展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和道具所提供的讲解语言与文字说明,可让人们置身于历史长河中,将抽象性的知识语言转化为脑海中丰富性的画面。我国的大型博物馆展品文物可达上万件,一级文物可达上百件,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也可达上千件,这些数据也象征着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可直观地向人们传递历史所遗留的文化精神和内涵。

(三)教育主体的终身性

学校教育是人们在某一阶段接受的知识教育,比较受时间的约束,而博物馆讲解教育能占据主导地位,不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终身性。无论人们拥有何等文化基础,都可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到博物馆参观、欣赏,不但能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还能激发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创作灵感。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的接访情况来看,组织性的团体占总体人数的1/3左右,而自发前往参观的人数比例可高达2/3左右,这也明显体现了人们接受博物馆教育的自主性。

(四)教育内容的趣味性

博物馆是收藏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在展览途中也需要有效措施,保护展览现场的藏品、展品和环境等。由于不同时代的藏品和展品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背景,参观者可根据这些藏品和展品进行文创产品研发,还可以开展各种历史文化主题活动。以上教育形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传统的学校教育相比,能避免教育内容的形式化,使教育效果有质的提升。另外,博物馆是历史和艺术的综合产物,通过博物馆所展览的藏品和展品能追溯到当地文化的根源,使人们在玩乐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精妙之处,有利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

(五)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博物馆教育形式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博物馆经常通过各种形式让人们进行参观、欣赏,比如,陈列展览、研发产品、举办讲座等,在社会教育的协助下对人们进行各种历史文化知识讲解[2]。

(一)缺乏情境营造和意义构建

藏品和展品是博物馆发挥讲解教育功能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没有针对藏品和文物营造出相应的情境,构建的意义也较为匮乏,导致博物馆不具备吸引力。虽然博物馆的解说对象不局限于藏品和展品,但是这两种资源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如果对其忽视就会降低博物馆讲解教育质量。以省级博物馆为例,这些博物馆展览品大多历史悠久,承载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但是有些展品的陈列摆放过于简单严肃,虽然比较符合博物馆专家的要求,却很难吸引普通参观者的眼球,导致参观人数寥寥无几。即使有部分参观者观看,也是走马观花似的路过或者用移动设备简单拍照便草草了事,这样就很难让参观者深入研究展品,更无法进行趣味性的学习。在博物馆中珍藏着很多历史遗物,它们属于有形教育资源,不得随意更换位置或者进行改变。那么可从博物馆中的无形资源入手,以陈嘉庚纪念馆的镇馆之宝:《南侨回忆录》手稿为例,很多人从初中教育中便知晓了这套《南侨回忆录》,其文化教育作用声名在外,有很多参观者慕名前来,而且还驻足细细观察、凝视,这便是无形教育资源的影响力。虽然这套《南侨回忆录》手稿负载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同时也是博物馆宣传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参观者往往将欣赏重点放在《南侨回忆录》手稿上,对其他藏品和展品视而不见。如果博物馆能对这些名不见经传的藏品和展品进行情境营造和意义构建,可有效提升博物馆的整体教育影响力,大大改观目前的解说教育现状。再以科学和技术为主的博物馆为例,其中的展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大多采用动态化的陈列摆放方式,能有效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并使他们近距离观察和感受。这和珍藏历史遗物的博物馆教育方式大相径庭,能凸显出教育方式的主动性。科技类的博物馆还具备互动性,能使年龄偏小的参观者参与到互动中,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类参观者以玩乐为主,并没有探知究竟的意愿,大大影响了科技类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比如,科技博物馆中所展览的“开普勒三定律”展品,虽然参观者在互动过程中能大概了解此定律,但是不明白此定律和生活是否具有关系。为了解决此情况,就需要帮助参观者在互动学习过程中进行意义构建,使其理解此定律所体现的实物本质和定义,并帮助其了解此定律和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3]。

(二)临时活动不符合参观者需求

通过分析近年来不同级别的博物馆游览情况可知,接近2/3的参观者是第一次参观游览,其余1/3参观者有两次以上的参观游览记录。为了增强参观者再次参观学习的欲望,需要对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进行适当的更新。通过调查博物馆的实际管理情况可知,所陈列的展品更新周期需在2年以上,而且更新展品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和优秀的设计方案,所以博物馆的展品更新可能性较低,尤其是省级博物馆中的历史遗物,更不能随意更换位置或者改动,如果添置新的历史遗物也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基于此,博物馆可从临时活动入手,增强临时活动的丰富性和更新频率。省级博物馆的临时活动方式可包括两种,即展厅展览和“礼乐学堂”教育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且临时展厅一般设置为半年到一年的展览周期,“礼乐学堂”活动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儿童,参观人群具有局限性。比如,科技类的博物馆所举办的临时活动一般为夏令营、冬令营、科普活动等,教育对象也偏向于低龄儿童。另外,博物馆对临时活动没有制定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宣传渠道也比较单一,很难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忽视参观者的教育需求

参观者是博物馆发挥自身教育作用的主要对象。因此,博物馆需要深入探究参观者的游览行为和状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发挥解说教育的优势。由于参观者的年龄阶段、文化认知等条件不同,对博物馆教育需求也不尽相同,博物馆可按照参观者的教育需求进行分类,这也可将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通过对部分博物馆讲解教育情况调查可知,大概有90%的参观者有接受博物馆教育的意愿,这类参观者可被分为积极性人群,也是博物馆发挥教育作用的针对性人群。而剩下的10%的参观者经常以“到此一游”的心态参观,这类参观者可被分为消极潜在型人群。虽然博物馆对这两类人群的接访态度无差别,但是在发挥教育功能上偏向于积极性人群,对消极潜在型人群有所忽视,也没有对消极潜在型人群的心态进行深入探究,这样很有可能将积极性人群转化为消极潜在型人群。消极潜在型人群虽然对博物馆教育需求较低,但是也具有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潜能,也有可能在游览过程中对某件藏品或展品产生兴趣,所以博物馆也需要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重视[4]。

(一)注重情境和构建意义,增强教育功能

在博物馆中营造情境和构建意义能有效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这样可使参观者充分了解当前展品所呈现的实物性质、规律以及此展品和其他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在思想上建立深刻的认知和概念。对综合性较强的博物馆来说,历史遗物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能随意对其进行更新,为了使这类藏品更具参观趣味性,可营造出符合藏品的情境,使参观者一改往日刻板的参观印象,不但能使参观者近距离近驻足观察,还能使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发挥藏品的教育价值。对科技类的博物馆而言,其中存放着大量的先进科技展品,博物馆可为参观者构建更多的学习意义,加强展品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性,并将这种联系性转化为参观者可视可触的学习体验,使其自主加入到科技产品的操作互动中,不但能巩固参观者的原有学习经验,还能开启其新的学习征程,从而提高科技类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用性。以省级博物馆的曾候乙展厅为例,此展厅设置的情境比较适合古墓的风格,展厅内的光线比较暗淡,让参观者感受到了墓地中阴暗沉重的氛围感,随着这种感受可融入藏品的历史文化中,体验其中的历史精神和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光线暗淡的原因,也会使其他小体积的藏品受到忽视,为了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可根据这些藏品营造相应的情境,比如,曾候乙展厅中陈列了钟磬、瑟笙、排箫等,那么可为这些藏品配置用这些乐器伴奏的背景音乐,背景音乐可选择一些经典曲目。通过营造情境,参观者能被有效吸引,并在展品中驻足观赏、学习、探究。再以科技类的博物馆为例,其中摆放着很多互动性较强的科技品,如桥梁拼装。这种科技展品可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调动参观者的参与性,参观者在游戏中搭建各种桥梁,例如,石拱桥、斜拉桥。虽然形式比较新颖,但是参观者在游玩的过程中很少看到它,甚至认为它是一个视频或者动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解说媒介没有发挥引导作用外,也缺乏构建意义。基于此,科技类博物馆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将游戏和当地文化相融合,并增强解说教育功能的引导性,吸引参观者注意力的同时,能让其通过操作互动了解科技展品和日常生活的关联点,从而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现实意义[5]。

(二)挖掘历史资源,革新教育手法

博物馆的藏品和展品都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在发挥教育功能时,应以时代发展为基础,对藏品和展品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并通过演绎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参观者的眼前,这样可让参观者在精神上感知历史文化,振奋其斗志。以往的博物馆讲解教育方式通常是藏品、展品和图片分开讲,虽然讲解人员或者讲解道具上为参观者准备了大量的解说词,也比较重视讲解教育的层次性和结构性,但是讲解内容缺乏生命力和活力,无法给参观者带来动态教育学习体验,很难取得预想的讲解教育效果。如果想要充分发挥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不仅要做好阵地讲解,还要对博物馆的各项教育活动做好创新性的宣传教育举措,使藏品呈现动态画面,让历史浮现在参观者的脑海中。创新宣传教育内容时,可从著名的历史典故中选择,围绕主要历史人物或者重要历史事件展开,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使教育内容更富有内涵。另外,还需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可将情景剧、音乐剧、小品、诗歌朗诵等形式融入其中,在参观者享受表演乐趣的同时,也会激起其深入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其在日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演绎故事的背景和文化,从而对其发挥有效的教育作用。在参观者中不乏学龄儿童,这类参观人群活泼好动,他们善于思考、喜欢互动,那么可结合这些特点,在教育活动中添加一些极具互动性的项目,如制作陶艺,博物馆需准备好各种材料和工具,参观者可自行制作,并为参观者提供展示成品的空间,这样能提高参观者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满足参观者的成就感和学习信心[6]。

(三)加强内外联系,拓展教育平台

博物馆对自己的文化定位较高,长时间以文人雅客自居,不但无法给人们亲切的感觉,还会使人产生“拒人以千里”的感受,导致参观博物馆的人数逐渐减少,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另外,博物馆的教育模式通常是参观藏品、听讲解说词,对参观者来说毫无新意,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发挥藏品的教育资源价值,也无法对参观者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面对这些情况,博物馆可与外界加强教育联系,采取“送讲座出去”“送展览出去”“送节目出去”等措施,从而拓展自身教育平台,发挥教育功能作用。“送讲座出去”即将自身的教育资源分为不同的专题,并编写系统性的教育报告,深入各个共建单位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以此来启发听众的大脑,陶冶其情操;
“送展览出去”是以博物馆陈列摆放的藏品为基础,对其包含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藏品和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后制作成具有文化性、趣味性的展览板,并带入到各个共建单位中进行展示;
“送节目出去”是在对当地文化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将藏品和民族文化转为舞台艺术,这样可将静态的藏品转化为动态的舞台效果,从而满足各类、各阶层参观者的教育和文化需求,同时参观者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从而调动自身爱国主义激情。小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支撑,也可利用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养,使其树立民族意识,建立爱国主义情怀。基于此,博物馆需要对自身的教育功能进行精准定位,充分发挥讲解教育作用,在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或者特殊日中,开展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组织青少年到馆中进行参观游览,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要深化其思想品德,使其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7]。

(四)丰富展览内容,优化教育形式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讲解教育功能,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将博物馆展览优势作为教育载体,为社会各界提供主题鲜明、富有特色、丰富性较强的展览内容,从而构建出具有时代性的展览教育形式。在优化博物馆教育形式时,需要做到“新、奇、特”,“新”是指展览内容、展览形式、使用材料应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
“奇”是指展品奇特但不怪异,宣传方式给人以新奇的感受;
“特”是指陈列摆放有特点,讲解形式比较新颖。博物馆展品的陈列方式在讲解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宜沿用“终身制”,如果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摆放,即将藏品或者展品摆放在展厅的正中位置,除了有醒目的特点之外,无法给人其他参观体验,大多数参观者游览一次便足以,所以博物馆需要改变这种“一放定终身”的陈列方式。对可更新的展品,应不断充实、完善或者翻新。博物馆在发挥讲解教育功能时,主要利用展品的陈列摆放吸引参观者,以此来开展普及教育活动。如果无法吸引参观者,那么展品就失去了展览价值,很难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教育渠道。为了避免因展品陈列单一而降低参观者的学习兴趣,应积极弥补其中的不足和缺陷,适当开展各种临时活动、展览活动。在开展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将展览活动的日期选择在节假日、寒暑假,并加强和社会、学校、机关、部队的合作,对参观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

(2)临时展览活动需选择醒目的位置摆放展览牌,而且展览牌的位置需要放在展品陈列牌的前方。

(3)临时展览活动的现场可开放拍照政策,供参观者拍照留念,但是所拍摄作品不能涉及展品版权,更不能影响现场安全和展品寿命。

(4)根据活动内容配备相应的纪念品,这样能给参观者提供深入了解展品的机会,满足了参观者的教育心理需求,起到了良好教育宣传作用,而且为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拓展了渠道,有利于后续其他临时展览活动的开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各种技术应运而生,如电子技术、声光技术、影像技术等,这些技术都可应用在博物馆展品的陈列中,在色彩、声光、影视等各种形式支撑下,能增强展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之大放光彩的同时,还能让参观者感受到动态化的教育体验,从而实现博物馆讲解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无法企及的,为了充分发挥教育作用,需要满足参观者的学习需求,吸引参观者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其感知博物馆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不但能帮助参观者构建精神文明建设,还能推动社会文化的经济进步发展。一个民族若想发展壮大,不仅要依靠物质经济,还要强化精神文明,只有物质和精神富足,才能成为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力的民族,而这也正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参观者展品藏品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宝藏(2022年5期)2022-08-29最美的蝌蚪少儿画王(7-10)(2022年8期)2022-07-19展品被盗了科普童话·神秘大侦探(2022年1期)2022-05-31抱朴斋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李杰森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林安国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谭礼藏品文艺生活·上旬刊(2021年8期)2021-09-18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锦绣·下旬刊(2019年5期)2019-09-10气象科普展品创新设计的思考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国宝展品被盗案儿童时代(2019年3期)2019-03-23

推荐访问:讲解 博物馆 现状分析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博物馆讲解教育功能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