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主要切入点及其实践路径

时间:2023-02-11 01:16:0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杨安妮,姚玉玲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一直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第8 版。伟大建党精神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概论”课程,不仅有利于青年学生及时把握党的新思想新论断,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在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既是课程强调理论性和实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增强其政治认同,坚定其文化自信,使之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一)由“概论”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概论”课程主要讲授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鲜明的政治性和理论性,要求课程内容既注重继承性又把握前瞻性。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体现了党一以贯之的坚定信仰、价值立场、道德标准,也是关于党的精神的最新理论概括。它在新时代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成熟,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提供了精神引领和精神动力。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能够更好地丰富和发展课程内容。从实践上看,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使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教育学生、塑造时代新人,这是党的一贯传统和优势。当前,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课堂、教材特别是进学生头脑,是思政课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伟大建党精神便是两次会议精神所涵盖的重要内容。事实上,2021年修订版教材,已经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个重要观点进行了介绍,但并未展开论述。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探寻伟大建党精神同“概论”课程内容的内在一致性,使学生了解到伟大建党精神不仅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实践,也为新时代党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将其融入“概论”课程教学中,从而提升课程的现实性、实效性。

(二)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

总的说来,通过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相关章节中,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紧密关联,认识到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都始终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引领和动力,进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并从理论上搞清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现实地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主要得益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党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比过去复杂严峻了,党脱离群众的危险也比过去大大增加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精神空虚,宗旨意识淡薄、作风问题突出,革命意志衰退、奋斗精神消减,干事创业精神不够、担当劲头不够等,特别是缺失理想信念和缺乏敢于担当这两个问题,“是当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年版,第413 页。,这不仅不利于党肩负历史使命,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乃至削减着社会和民众心目中党的形象和党的权威。对此,教师毋庸避讳这一客观问题,而要向学生强调虽然党内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但中国共产党有决心也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就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志向不在于一城一池,不在于哪怕是堪称历史性成就的阶段性胜利,而是谋长远、谋未来。党将继续保持建党之初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以“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年版,第160 页。和“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教学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进而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三)坚定青年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年版,第36 页。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通过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来为社会发展指明方向,那么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则是通过感召和熏陶来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伟大建党精神既蕴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之中,又超然其上。它不仅推动着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转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也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形态,以其强大的感召力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具有时代内涵的革命精神,是坚定青年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把伟大建党精神和“概论”课程内容结合起来,有利于培育青年学生高度的文化自信,提振青年学生的精神士气。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的全面总结,是党百年奋斗精神风貌的凝练升华,其精髓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的不同历史阶段,与“概论”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契合。在全面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上,厘清它与“概论”课程内容的内在关系,找准切入点才能使之更好地融入课程,为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下产生和发展的,又为理论成果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概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着重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产生的理论成果。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既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伟大建党精神,同时又必须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不断培育并形成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革命精神,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阶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①《毛泽东选集》(第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516 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旗帜和思想灵魂,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产生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是这个百年大党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精神之源。

精神之源,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就精神源流而言,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之源,它催生出有着丰富时代内涵的具体革命精神;
就精神内容而言,尽管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有所不同,但都贯穿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都彰显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号召力和生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踏着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一往无前,培育和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伟大抗战精神”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国情进行“第二次结合”,培育了诸如红旗渠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掀起了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浪潮。改革开放后,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践结合起来,沉着应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鲜明旗帜,培育了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两个大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肩负起了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的职责使命,培育了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和激励。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切入,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追根溯源,既可以使学生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来源,又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伟大建党精神从源头上明确了党的价值立场,并贯穿于党的群众路线、“三个有利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等理论内容中

无论是伟大建党精神,还是以它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都同党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有着一致的价值目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是党不变的价值追求。伟大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凝练升华,贯穿于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百年征程,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自党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她是人民的代表,是为人民服务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甘当人民的勤务员,坚信人民群众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虚心向群众求教。毛泽东同志还把共产党比作“种子”,把人民比作“土地”,强调党要永远与人民结合,要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继续秉持人民群众是党力量源泉的信念,持续关心人民生活疾苦,注重倾听人民的意愿心声,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①江泽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年版,第193-194 页。作为党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以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鞠躬尽瘁,使20 世纪的中国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纪之交,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人民作为党“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把赢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同作为党执政最坚实的根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②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9 页。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③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版,第144 页。的无私境界,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治国理政始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申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的同时,更是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④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鲜明地昭示了人民是党不变的价值取向。总之,伟大建党精神从源头上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和价值立场,成为指导和影响中国共产党思想和行为的共产主义道德准则,使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成为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一融入可引导学生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已然深深融入党的血液之中,党在各个时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都以人民为最高信仰。

(三)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是中国共产党群体人格的精神风貌的呈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便明确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正是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他们是肩负使命、应时代而生的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者、体现者。其一,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民英雄和英雄群体。井冈山时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拨开了笼罩在根据地军民中的思想迷雾,使之无惧“敌军围困千万重”,使之“艰难奋战而不溃散”。长征途中,凭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信仰,饥寒交迫的战士们一步步丈量着那些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以顽强的意志同敌人、同大自然奋力搏斗。自党成立以来,为建立新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中,仅有名有姓者就多达370 万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其二,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英雄人物。为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浴血奋战,在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倾泻的炮弹把山头削低了两米,也没有让黄继光所在部队后退一步。为摆脱“贫油国”帽子,“铁人”王进喜发出“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钢铁誓言。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雄心壮志。他们以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的豪迈气概和忘我拼搏精神,表达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其三,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党在革命实践中成长壮大,革命精神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发展,坚定信仰、为民情怀、顽强拼搏、开放创新、爱国精神等在这一时期的模范身上都有光辉实践。其四,为了实现民族复兴,党领导人民建设并最终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和集体。青年党员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大山40余年用全部的精力教书育人。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各条战线涌现的抗疫英雄冲锋陷阵,再现了中国人民勇于战胜千难万险的坚定意志。总之,“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第2 版。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党和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接续奋斗中扩展延伸,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勇挑重担,引领人民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该角度切入,能使学生认识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始终都是围绕着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伟大目标而展开的,也正因为如此,伟大建党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才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四)伟大建党精神深深蕴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

尽管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在党创建之时就相伴而生了,但对其进行概括和表述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的,体现了党走向成熟的政治品质。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新时代新思想,正如2021 年版新修订的教材在第八章第二节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一目中所表述的那样,这一思想“充满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充满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彰显和贯穿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高度的自觉自信、无畏的担当精神、科学的思想方法”。②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年版,第199 页。当前,伟大建党精神正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党的整体、对广大党员干部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它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的那种蓬勃朝气和奋斗牺牲的青春状态。

伟大建党精神还渗透于新时代诸多重要思想和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这为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根本依据。新时代党统揽“四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内在地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直接体现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其次,把全面从严治党推向深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党的建设,就是要坚定信仰、为民造福、忠诚干净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再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新时代对党忠诚的具体要求。最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伟大建党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它继承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公而忘私、求真务实、勤奋节俭、自强不息等优秀传统精神;
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相结合的伟大建党精神,更新、激活并发展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也引领着中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就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此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精准扶贫等论述中也都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这种融合,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思想及其理论特质,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厘清伟大建党精神同课程内容的关联,找准理论切入点,还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积累,从实践上探寻二者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挖掘教材、转变教学内容

围绕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以上尝试提出了四个理论切入点。但它们并不是彼此独立的,相反,各部分内容相互交织,这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吃透和挖掘教材,围绕“概论”课程的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过程。为此,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教材所展现的是完整、全面的理论体系,全面把握教材需要教师常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而最重要的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思想指导,既要注重阐释思想理论的精神实质,又要善于运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解答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困惑。比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既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也是当前学生热议的问题。要通过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对伟大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的关系、对伟大建党精神贯穿民族复兴历史进程的理论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码。与此同时,教师可结合当前一些学生学习劲头不足的问题,以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解决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其次,要持续关注学术前沿,掌握理论界和学术界关于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的阐释和研究动态,这有助于教师更准确深入地把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最后,要持续关注社会热点,将时政热点和社会话题纳入教学内容中,用典型案例讲解理论,用理论分析解析案例,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二)培养宽广的历史视野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在讲述伟大建党精神体现在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除了通过历史叙事讲清楚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生动体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以宽广的视野把握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即尽管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反映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美好夙愿,但将其放置在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中观察,它经历了从历史中走来、近代以来初步萌生、建党以来逐步清晰的历史过程。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才使民族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从而引导学生在历史的长时间段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总之,“概论”课程要讲好,教师必须不断拓展历史视野,还应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引导学生在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三)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概论”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论上深刻体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在增强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外化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有着鲜明的情感特征,它主要通过“行”而非“言”传达出来,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所蕴含的价值立场、情感态度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深入讲透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相关的理论,还要注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和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为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旧址、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参观考察,追忆并体悟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并通过挖掘校史档案,感知并传颂身边校友的英雄事迹;
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寒暑假开展实践调研,特别是到基层社区、乡镇村落寻找党员典型,体验和观察当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会不断丰富和发展,但伟大建党精神就如同一条红线贯穿始终,从而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情感认同和政治认同。

(四)善于创新教学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追逐个性独立的“00 后”大学生更乐意也更擅长从新媒体中获取信息并对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自主判断。因此,“概论”课程教师不能停留在现有知识的传授和理论说教层面,而要善于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使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听取他们的观点。一方面,关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内容,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党史我来讲”活动,围绕党史人物事件、党员个体群体、“四史”主题等,以登台讲解、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展示,增加课堂的教学互动。另一方面,辅以微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课前和课下互动,引导学生关注讨论社会热点时政并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此外,“概论”课程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获取新资讯的能力,并尝试通过新媒体发表与教学内容、与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紧密关联的文章、时评,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概论建党马克思主义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党百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百年建党路上的“科学巨人”金桥(2021年7期)2021-07-22小画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12期)2021-03-21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阅读(书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青铜器辨伪概论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3期)2019-09-102018年成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推荐访问:建党 切入点 毛泽东思想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主要切入点及其实践路径》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主要切入点及其实践路径》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