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数字时代儿童德育“主体性之家”的建构与策略①

时间:2023-02-09 09:25:11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李志行

“就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言,人既追问世界实际是什么,也关切世界应当成为什么。”追问“世界实际是什么”,体现了人类作为万物灵长对于客观世界本然的探寻与求解;
关切“世界应当成为什么”,传递着人类作为大地长子对于客观世界应然的理性与情怀。两个问题的前提同样基于人的主体性——人类以自己为立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在这一进程中发展自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观念基石。

人类已跨越信息时代的门槛而正在进入一个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仿佛一个支点撬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其深刻影响一定会让梦想找到支点撬起地球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大吃一惊。人类社会仿佛进入了量子时代,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而人的主体性也呈现出式微的趋势。准确认识数字社会是什么,基于理性与理想明确数字社会应当是什么,在今天都已经十分迫切。外在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更需要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确定与稳固。

作为承载人类未来的儿童,在其人生早期完成主体性人格奠基,对于世界持续发展和人类美好未来意义深远。本文主张:在数字时代,儿童德育要建立儿童的“主体性之家”,培育其主体人格、担当精神、创造意识与成己成物的修身济世情怀。

随着互联网、手机、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日益普及,信息收集、存储、分析、分享日益便捷,数字化社会转型正对世界进行格式化重塑,整个社会的形态、结构与人类事务的运行模式都在悄然地发生着深刻变化。尤为重要的是,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利用信息、数据与代码等“原材料”搭建起一个与物理世界平行存在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战略空间。原来只出现在文学梦想和科幻作品中的事物与景象已经真正地降临人间,而且已经与现实空间一起平行地作用于人类的生产与社会生活。虚实同构的双层社会开启了人类数字化生存模式,人也成为带有数字化属性的信息人。

同时,科学技术还在源源不断地为数字化社会变迁提供动力:5G已来,万物互联;
6G不远,人工智能甚至会在许多方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理性何以控制技术和欲望,也成为人类艰巨的挑战与史无前例的考验。

“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存在方式,也将根本颠覆人类的认知模式、思维习惯和生命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类自身。面对浩瀚的宇宙星空和无始无终的时间长河,人类何其渺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三畏”,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理性的谨从,是对道德的恪守。夫子也曾在川上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无穷无尽的浩瀚自然和白驹过隙般的人生即逝,人类曾经凭借自强不息的理性践履,走出了一条贯通自然-应然-必然的大道,康德心中的律令道德与头顶的璀璨星空相映成辉。

然而,面对史蒂夫·霍金忧心忡忡的“预言”——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而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人类必须更深刻地思考:自己发明的科学技术将把自己引向何方?科技的迅猛发展不能成为脱缰的野马,人类必须依凭道德和理性的驾驭,让科技驯服于人类的规范。

儿童是未来的希望,数据时代的儿童德育要为未来铸造人类的道德理性和天地情怀。孩子们不应仅仅存在于数字时代,而要驾驭和享有数字时代。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说:儿童周围的复杂关系是童年期和少年期教育的重要源泉。这些关系是一种氛围,是能向儿童揭示各种道德内容的直观课。儿童把自己周围的一切看作是具体化了的人的观点、判断、习惯和意向。周围的环境无时无刻不在以信息的形式直观地向儿童揭示和呈现各种道德内容,他们的大脑和心灵世界经过理解、判断与思考,逐渐沉淀成辨别人物、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的立场观点、行为方法和审美取向。因而,对环境进行研究,准确把握儿童周围客观事物的内在属性与特征,揭示成长环境影响儿童道德成长的发生机制与内在规律,就非常重要。

数字时代所呈现的人类社会量子化特征亟待我们去深入认识和揭示。正如曼纽尔·卡斯特强调的:个体的自主性逐渐被复杂关系网中的连接行为所支配,个体也就会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关系网中,自主或不自主地融入相互依从的复杂秩序中。只有深入把握数字化带给儿童生活的深刻影响和内在机理,合规律地为儿童德育建造一个“主体性之家”,培育他们作为世界主人的主体性人格,才能保证他们真正成为数字时代的主人。

儿童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他们的个体尚且稚嫩,面对光怪陆离的现象世界,需要成人在这个足够丰富和复杂的客观世界之中为他们建设一个道德和人格成长的“主体性之家”,以此安顿他们的生命意义与人生秩序。

(一)立足现实生活,树立道德自觉

人类在数字时代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很多时候像生物大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一样相互攀行,人的存在、体验、认知、思考与实践时时在这个双螺旋的互动空间中穿越、交错与纠结。近年各地频发的男孩跳楼事件颇值得我们深思:他们多因在现实世界缺少尊严感,于是逃避到网络游戏中寻求自我价值与生命意义,最后迷失于虚拟的网际时空,选择从楼顶等物理的高处以飞翔的姿态离去。这些悲剧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儿童模糊了虚拟与现实、混淆了自我与非我、失却了生命的自觉和自主。

宋代学者胡宏在《事物》中说:“人备万物,贤者能体万物,故万物为我所用。物不备我,故物不能体我。应不为万物所役而反为万物所役者,其不智孰甚焉!”毋庸讳言,我们的社会目前已经表现出一定的人为物役的特征,数字化时代还会加剧这一个特征。数字时代由科学与技术牵引,满足了人类对于世界的好奇和探寻欲求,也为人类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条件,但也容易像一个在森林中撒欢的儿童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回家的路。面对生命之初的儿童,引导他们立足实体事物,专注现实生活真实感受,建构本真而丰富的生命感触、自我意识与行为效能,自觉抵制虚拟空间的诱惑,就成为我们的时代任务。数字时代的儿童德育,只有建构起他们立足现实生活的道德自觉,才有资格与天地并称“三才”。

(二)关注未来生活,谋求长远幸福

数字时代的消费文化呈现出时间上的当下性和感受上的浅近性特征,个体追求即时的快乐与快感,忽视了长远意义与个体意志的凝铸;
铺天盖地的信息又使儿童难以辨别真伪,是非不清、理想衰微也是人类后现代的典型难题。

数字时代有意义的幸福人生教育,必须强化儿童的主体性发展,从生命认知、主体意识、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等多维度形成面向未来的积极、健康的主体性人格。儿童的主体性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与建构,需要尊重儿童群体并关注个体差异,需要包括家长、老师和社会在内的成人世界合力的营造、呵护与支持。在这个数字时代,只有成人真正地为儿童建造了“为了儿童、尊重儿童、属于儿童”的“主体性之家”,并以此作为他们的精神成长家园,其未来才可能诗意地栖居。

(三)尊重成长规律,塑造和谐身心

儿童是自然之子,生命基于身心,儿童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他们的独立性、主动性、丰富性、创造性人格品质,都必须在现实世界的生活中经历、体验、锻造才能养成。

数字时代,单元空间日益流行,人类生活方式有原子化的倾向。但成人群体作为儿童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因素,一方面要和儿童建立密切的联系,发挥主体间性作用,为儿童丰富生活世界的内涵;
另一方面又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相信基于天性的潜质,充分尊重儿童的发展权利,引导、促进儿童的活动自由。成人还要为儿童树立人格的榜样,培养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担当意识,陪伴和激励他们在现实游戏与活动中体验、实践、反思、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整体性的发展,并在丰富的日常生活中淳化品性、塑造身心。

(四)规约物性欲求,涵养道德精神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其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我们以道德建成社会,实现文明。今天儿童发展的物质性条件已经相对丰富,儿童主体性之家的建构更要侧重道德的涵养与精神的建树。

从一定程度上说,今天人类社会的核心矛盾之一是物质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欲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数字信息的无限也需要建立在物质资源的消耗之上,所以合理规约人类物质欲求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永远需要恪守节俭的民族传统。同时,数字时代的丰富信息,便于儿童德育充分吸纳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等多学科的智慧营养与文化元素,便于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风尚与习惯,便于借鉴国内外儿童主体性发展教育经验,把握时代文化特质,围绕“有意义的幸福人生”建立科学、有机的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对儿童发展进行科学评价与培养修正。

“一阴一阳之谓道”,事物的发展既有对立,又有统一。从社会形态上观察,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核心在于物质和能量的生产,体现出“实有”的特点;
而信息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核心属性是信息的生产与传播,突出的是关系的建立,表现为“虚空”的特征。然而,信息以其无形而无处不在、无所不达。这样的虚拟文化使得个体单元空间成为时尚,人类个体的原子性存在成为普遍现象。

今天的儿童生活于数字时代,我们应该根据时代特点培养他们适应时代的人格,引导他们不仅能脚踏现实生活的土壤,富于实践精神和现实情怀,又能够沐浴数字文明的阳光,具有数字时代的素养,兼备创新创造的品质,并且可以自觉拒斥物欲文明和消费文化的诱惑,怀抱人性的理性与温暖之光。在儿童德育主体性之家的建构中,需要运用如下两个基本策略。

(一)实在世界、实然生命的事实建构

陈嘉映先生在《感知·理知·自我认知》一书结尾语重心长地说:“人类不仅感知,而且理知,而不是只有理知。真到了无感的理知,那就不是人类的特长了,那是AI的特长。带有感知的理知,有感之知,从根本上说,就是连着理解自己来理解世界,连着世界来理解自己,说得更简单一点儿,就是活得明白。”恐怕我们在这个数字时代忽视了儿童的感知培养,呼吁孩子们从自己的感知出发认识世界,也怀着对世界的情怀发展自身。所谓“活得明白”,其实就是让生命有意义,知道人生的价值。人立于天地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与现实的物质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维持自己的新陈代谢与精神成长。回溯人类来路,筚路蓝缕的每一步足迹都是面对现实世界的摸索与创造,而数字时代的人类精神也必须依托于实在世界与实然生命。今天我们强调劳动教育,其实就是要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道德规范的关系”“劳动与我们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与生活实践中培养儿童对于世界的真实认知并树立吃苦耐劳的践行精神。

我们的德育必须让儿童充分地接触和感受现实事物——只有这样的经验和体认才能形成稳定健康的自我意识,只有这样的接触与感受才能形成清晰准确的自我认知。学习诚然是对于信息的处理过程,但这些信息需要物性的基础,唯此它才显现出信息的实然意义与思想的实践价值 。

(二)网络虚拟、由实而虚的智力超越

西方技术哲学大师唐·依德教授在《技术中的身体》中明确提出身体理论的三分法:一是物理维度,人的身体是具有物质属性的血肉之躯;
二是政治维度,人的身体是社会与文化意义上后现代话语身体;
三是技术维度,认为前两种身体会在科学技术作用下呈现出新的身体状态。我们认为:作为身体,物质属性是基础,即前述生命的实然;
文化属性是身份,即社会生活中基于法律规范的权义关系;
至于科学技术作用下呈现出的新的身体状态,不妨说,是人类对于生命局限的超越。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体现的是人类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摆脱束缚的执着信念,《庄子·逍遥游》的鲲鹏万里又何尝不是如此?今天的虚拟网络以一种空灵的方式帮助人类实现着这种自由的理想。然而,正像网络离不开硬件和电一样,虚拟的网络必有其物质的实性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由实而虚,虚实相生,才能实现人性建构与超越。

尼尔·波兹曼说:“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定位,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话语符号。”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数字时代,而且日益深刻与广阔。

虚拟的网络为人类所创造,这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数字时代,秉承人类自强不息的品格,追寻、求索智慧与文明,超越狭隘生命的快乐,体验创新创造的超越,都是这个数字时代儿童的德目与修炼。数字技术给教育平添了飞翔的羽翼,今天的德育正可以托付理想出发。

数字改变生活;
儿童德育“蒙以养正,圣功也”。二者都代表着未来。

猜你喜欢 建构数字人类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6期)2021-09-12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人类第一杀手好孩子画报(2020年5期)2020-06-27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谁变成了人类?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7年2期)2017-06-10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类正在消灭自然奥秘(2015年2期)2015-09-10

推荐访问:主体性 之家 建构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数字时代儿童德育“主体性之家”的建构与策略①》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数字时代儿童德育“主体性之家”的建构与策略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