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李白浪漫主义的诗

时间:2024-05-19 07:52:2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内容摘要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那么盛唐诗歌则是这个诗歌国度的最高峰。确实,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更是诗歌的巅峰时期。而李白更是一位盛唐诗坛里不得不看的风景,其诗豪放飘逸,想象瑰丽,代表着诗坛里的一座高峰------浪漫主义。其诗句风华绮丽而又巧妙的熔铸为高大古雅。其人桀骜不驯,放任却又不随波逐流,一身追逐自由却又有安邦定国的宏愿······,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空前鼎盛的时期,大唐国威远扬,辐射周边,但同时又隐藏着没落与衰败的暗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与自身宏愿碰撞之下,孕育了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诗歌气息,这里,我仅以个人对李白的了解,从他所处的时代,身平。经历,思想,诗歌作品等来阐述自己对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李白;浪漫主义;豪放飘逸

一、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表现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诗风包括对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超越现实的意境;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在此基础上,李白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不断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在诗歌中的体现首推他所塑造的人物想象。

诗歌中他采用雄奇的想象,强烈的表现自我,突出个性,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的抒发感情,他固然善于写景,然更善于抒情,在强烈的抒情气氛中,写出鲜明的自我形象,他不仅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用夸张的手法使其特点更突出,更典型,而且善于借景抒情,使诗人情绪得到痛快淋漓的发挥,在写法上,多从自我入手,抒主观之情,以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语言,表现极强烈的情感,使诗具有词显而情深的特点。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支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动时,他“心催泪如雨”;与朋友千杯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友人对酌》),所有这些诗歌无不给人一种真率自然,随兴而为的自然美感。纵观这些鲜明的形象,已不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应,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是艺术的真实。 不能忽略的是其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善于凭借想象。

他的想象极其丰富,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等无不成为他

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完美组合,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在一起,再现客观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最好的见证,“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等都足见其大胆瑰丽的想象,无穷的想象无形中加剧和扩大了所描绘的场面,最后,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笔锋急转,回到现实,表达自己的志向,正是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把拟人与比喻巧妙的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如“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其二),分别以鲜花和巫山神女比喻杨贵妃,突显太真妃子倾国倾城的容貌,不觉使人陷入无尽的遐想中。

抓住事物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夸张和想象。

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往往是极度的夸张,似乎不夸张就不足以表现他眼中和心中的真实。而且总是与具体的事物相结合,夸张的那么自然,不露痕迹。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大胆而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

其浪漫主义还体现在诗歌体裁的选取上——以七言歌行和绝句为主。

七言绝句是唐代诗苑中最引人注目的花朵之一,盛唐诗坛的七言绝句尤为卓绝,诗坛俊彦辈出,李白则是这群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高踞盛唐诗歌的巅峰,占尽千古风流,使后人无出其右者。七言歌行篇幅较长,容量大,形式自由,易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李白的七言绝句,往往不加思索,一挥而就,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抓住情与景会的契机,淋漓尽致的表露一时的兴致与真情,写出情景交融的诗篇,其天真逸趣非一般诗人所能企及。如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的开头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忽悠,省略过度照应,无迹可寻,诗的结尾则在感情的高潮处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表达出自己的感情,牢牢控制着读者的感情。

李白的绝句,更多的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问君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妙在“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

使人神远。”,语言清新如同口语,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都和他自觉的追求自然美,欣赏自然美有关。

浪漫主义的诗风还体现在他对素材的选取上——浪漫和寻仙访道是李白一生中的重要生活内容。

大凡诗歌,无非写景抒情,而不同的作者在选材及描写上各有不同。李白笔下既有天外飞来的瀑布,又有白波九道的江河,还有清辉下的明月,潺潺流水·······。在近与远,动与静的交错中,展现其风华绮丽而又高大古雅的诗风。用这些素材塑造出来的诗歌意境非常微妙的在我们心灵的深处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颤抖,此种颤抖,足以令我们清楚的感受到李白的呼吸。如“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对一个失意的人读这首诗是最能感同身受的,同时也更能理解李白的心情与境遇。

二、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原因

那么李白豪放浪漫的浪漫主义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当然有时代等客观原因,同时也有诗人自身等主观原因。我认为,这是在特定时代,特殊社会,特定政治背景和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思想性格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形成大的。具体说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罗网在天而难以高飞远举——特定时代与政治环境的客观影响。

李白(701——762)生活的时期主要是所谓的盛唐时期,此时期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表面上是莺歌燕舞,鲜花着锦。盛唐气象犹存,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只不过在风雨中强装微笑罢了。但生活在此时的士人无不视本朝为有道之邦,天朝上国,因而,无论是争取金榜题名,还是探寻终南捷径,人们对这个富有魅力时代没有失望。学而优则仕是知识分子的最高愿望。而要做官则必须经历许多与善良本性冲突的事情,使内心失去宁静和平衡,作为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李白不可避免的拥有这份心,但不一样的是他敏锐的感受到了大唐帝国大厦将倾的危险,他在挣扎——虽然也感到无力回天,但背负着对国家和名族任务的沉重责任,也只有企图以更为直接的现实思考和政治批判来顺应时局,扭转政局。

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安史之乱之前,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但这也是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和滋长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如玄宗早年尽心治国,但后来耽于享乐,被美色所迷,疏理朝政,信用奸佞,且不顾民生凋敝,穷兵黩武,肆意推行开边政策等。安史之乱,国家元气大伤,藩镇割据,搞的满目疮痍,社会动荡。正因为李白生活在这一特定时代,所以他的诗歌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性与时代性,也因而成就了

他的千古诗名。

李白的主要诗歌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自由奔放,明白晓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也是对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无奈反抗。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世与高蹈之间。他在《行路难》其二中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便表达了这一矛盾。既然“我独不得出”,为什么又说“大道如青天”呢?这正是盛唐时代下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统一在这个时代,也统一在李白的身上。因而,李白在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同时,竟又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高亢歌唱。

正如《尚书·舜典》中所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特定的政治环境深刻的影响了李白的理想追求,从而决定了他诗歌的内容和思想,也影响了他诗歌风格的形成。

李白的诗风,是时代造成的,就他的经历来说,是他的不幸,就他的文学成就来看,则不失为文坛大幸。诗格与人格有着千丝万缕的纠葛,李白以他崇高的人格与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培养着人们高尚的情操。李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他作为诗人的率性也使他们难以在这个时代,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其实,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特殊文化的深刻影响

作为盛唐知识分子,李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表现出对理想政治的执着追求。李白一生要“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自视很高,他常以大鹏自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他不屑走一般士子所走的科举做官道路,而是一跃而为宰相,实现政治理想后又功成不居,“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在“入世”与“出世”中达到自由适意的人生理想,“入世”与“出世”都统一在对自由追求的大目标下,实现自我追求和追求自由在他身上是一致的,这就是李白的独特之处。而当李白从政失败后,转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以获得精神的解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游历过程中,诗人不断升华感情,净化心灵,强化自然和仙境的美好,以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的对照,求得精神对现实的征服。

李白思想的主要倾向属于儒家,但他的世界观和美学观却深受道家——老庄哲学的影响 李白广泛吸取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合百家之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面貌。他的思想是

复杂的,而不是单纯的。各个不同的思想侧面,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李白。儒家的仁民爱物的思想,使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使他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方面,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道家的愤世精神与自我追求意识,给了他批判揭露现实,揭露统治者的勇气,使他注意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种种迹象和隐藏的种种弊端;墨家任侠的博爱精神,使他仗义疏财,乐于助人;纵横家的胆识和博辩,使他敢于“戏万乘若僚友,视壽列如草芥”(《李太白碑阴记》苏轼);兵家的机敏权变和释家的空灵超脱,则给他的诗歌增添了纵横变换和空灵玄远的意趣和色彩。但李白是受道家思想影响深刻的诗人。如道家的出世思想,愤世精神及与大自然的亲和力等深刻影响了李白。总之,李白兼蓄百家,为我所用的自由开放思想及热烈追求光明理想,勇敢批判现实的斗争上说,使得他的诗歌既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又具有他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色彩。从文化传承上说,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已然的悲剧命运——特殊身世及社会经历的潜移默化

古籍云:“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梁武昭王王嵩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可知,李白身世难明,虽自言为梁武昭王之后,但无任何实据。。而也正因为如此,他自小便有身受治世恩惠之感,便有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的抱负,正所谓“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李白诗一个很浪漫的诗人,任侠仗义,痛饮狂欢,喜游览名山大川,又藐视功名权贵,还喜欢求仙访道,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等。的确,在李白身上确实有这些浪漫可爱的性格,但他性格中还有更重要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扶社稷,济苍生,建立功名,积极用世,然后像范蠡,张良那样功成身退,隐逸山林,泛舟湖海。这也许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主要人生目标。

正因为如此,李白从青年时代起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并有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他自幼在巴蜀长大,博览群书,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在开元十二年,二十五岁的李白满怀政治豪情和建一番功业的理想,离蜀东游,广有游历,遍交天下朋友。这一切对李白奔放自由的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不久后李白便入长安求仕。然而,政界的倾轧与官场的腐败,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马上使李白陷入了难以侍从的困顿中,李白的生活充满了大起大落的变化,他的感情也波澜起伏,千变万化。

篇二:李白的浪漫主义

漫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继屈原以后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屈原的传统,他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倾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比屈原具有更广阔的内容。

一、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特色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是欧洲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时候产物。但作为创作方法,它却是和文学艺术同时产生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一样源远流长,并峙千秋。在反映现实这一根本点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无高下优劣之分,同样都能深入的反映现实。浪漫主义由于侧重主观感情的抒发,而感情,特别是某些深刻而又复杂的感情,往往很难直接表现,这就常常需要借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事物来曲尽其意,而诗人心中郁积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界中总是可以找到与之相适应的事物的。于是一触即发,发而为诗 。故沈德潜《说诗啐语》有云:“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唱叹,而中藏之欢愉惨戚,隐跃欲传。其言浅,其意深也。” 那么,李白的诗歌为什么表现出这种浪漫主义呢?

我们知道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王朝空前繁荣强盛却又潜伏滋长着各种社会危机的时代。诗人对人生、对理想充满信心,希望趁势而起,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召入京,唐玄宗对他优待有加,命之待诏翰林。他过着“王侯七贵同杯酒”(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著书独在金銮殿” (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的世人羡慕的生活,可谓是春风得意,豪情满怀。诗人浪漫地认为自己就此可以象管仲、姜尚、诸葛亮等古人一样辅佐圣明君主,实现“为王师、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诗人心中充满自信、自豪、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久,诗人渐渐地发现,唐玄宗并非他心目中的圣明天子,玄宗对他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借以装点太平”,并没有给李白施展政治才华的机会。这使诗人很失望。诗人由于理想遇错,产生怨愤情绪,他经常借酒消愁,有时还借酒装疯拒不奉召。这自然招来了群小的馋谤。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也以李白“非廊庙器”,将他优诏罢遣。这是李白政治生活的一次大失败,诗人精神受到沉重打击,于是诗人希望借游历山水以派遣郁闷的情怀。

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看,李白继承并发展了屈原开创的浪漫主义,将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推到绚丽无比的高峰。严羽评李白《将进酒》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既是,此其所长。”这虽是一首诗的评语,却可以看作是对李白诗的抒情特点的准确概括。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

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夸张也极为大胆。大胆的夸张,永远离不开惊人的想象。独特的想象方式,即诗人往往“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首诗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

但他不易企及的地方还在于他往往能够美妙地把神话、幻想和夸张等这些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结合着运用。尤其是使李白获得巨大声誉的《蜀道难》和《将进酒》。他在《蜀道难》中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殷番《河岳英灵集》说这首诗“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正反映了同时代人对这首诗的惊奇赞叹。而在《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则重点品位感情上大起大落,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

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开头四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写悲,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啊!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诗歌形象感情色彩强烈。意象超越现实,善于通过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并借助梦境、幻境的描写创造出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风格雄奇飘逸,语言清新自然。充分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人力。

篇三:诗仙李白与浪漫主义诗歌

《诗仙李白与浪漫主义诗歌》内容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以蓬勃的浪漫气质表现出无限生机,成为盏唐之音的杰出代表。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继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中国人民最热爱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和他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民所传诵。他出神入化的诗歌艺术,他傲岸不屈、蔑视权贵、 鄙夷庸俗,渴望自由的精神,使他的人格充满了魅力。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关于他的家世和出生地,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说他生于蜀,有说生于中亚的碎叶,有说生于西域的条支。至于他的家庭,现在一般都取其父“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的说法。但他的父亲为什么要逃亡蜀中,为什么要变换姓名,至今都是一个迷。可以肯定的是,李白五岁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蜀中的绵州昌隆县(即今之四川江油县)。李白的一生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

一、在蜀时期(705—724)

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李白,博览群书,为将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奇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他兴趣广泛,接受了当时在蜀中影响深远的道教思想和任侠的风气的熏染,自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他还曾经隐居蜀中大匡山,跟随赵蕤学习纵横术。这一段时间,李白主要的活动就是读书、漫游、隐居、学道、任侠。

二、漫游和求仕时期(725—742)

26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目的是为了实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政治理想。管仲和晏婴都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管、晏一样辅佐唐玄宗,治理天下,达到大治。这一次远游为他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远游过程中,他在湖北安陆安了家。这一段时间,他曾经积极地进行过一些希望当时的要人们为他援引的工作,也曾到过长安,有过求仕之举,结果都失望而归,他感到怀才不遇的痛苦和不平。他说:“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李白还是刻骨铭心:“少年落魄楚汉间 ,风尘萧瑟多苦颜。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青年李白从自身受到的挫折、歧视,深深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三、长安时期(742—744)

742年秋天,由于友人的举荐,李白奉诏入京,他以为从此可以实现他“愿为辅弼”的理想了,在当时写的《南陵别儿童入京 》诗中,他不无得意地说道:“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初到长安,供奉翰林,玄宗对李白的确恩宠过于他人,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是一个一心追求享受、耽于逸乐,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昏庸帝王了,他起用李白的目的,不过是因其文章才学名满天下,欲借以点缀宫中奢靡的生活。据孟棨《本事诗》记载:玄宗“尝因宫人行乐,谓高力士曰:?对此良辰美景,岂可独以声伎为娱?倘时得逸才词人咏出之,可以夸耀于后。?遂命召(李)白。”现在李白集中还保存有《宫中行乐词》八首,《清平调》词三章,都是供奉翰林时期的作品。这样的生活虽然表面很显赫,但对于李白来说,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实现他的抱负,所以内心常感到寂寞和失望。而且由于他傲岸的、不屈己、不干人的个性,也很容易招来权贵大臣以及龌龊小人的诽谤中伤。他痛苦地说道:“君王虽爱蛾眉好,

无奈宫中妒杀人”。(《宫中吟》)“浮云蔽日去不还,总为秋风摧素兰”(《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于是自己上疏,请求离开朝廷。头尾三年的朝中生活,使他对所谓的“开天盛世”的腐朽本质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唐玄宗深感不满,对朝廷感到失望。

四、十年漫游时期(744—755)

这一次漫游,主要是在汴梁、齐鲁、江浙、燕赵一带。这一段时间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洛阳和杜甫相遇,并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闻一多先生是这样热情地赞美两位伟大诗人具有深远意义的会面:“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我们再逼紧了我们的想象,譬如说,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那么,尘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遥拜,说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我们看去,不比那天空的异瑞一样的神奇,一样的有重大的意义吗?”(《唐诗杂论》)

李白漫游到齐州的时候,曾经举行了入道仪式,他的入道,主要是为了挣脱社会的束缚,憧憬自由的生活。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说李白:“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他自己也说:“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这时期,李白的心情一直是矛盾的,他一方面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对自己依然充满了信心,而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忧思烦恼,慨叹人事无常,痛感鱼目混珍的社会现实,使他的理想与功业难以成就。所以他虽然放浪山水,纵情酣饮,求仙问道,但心中愁结始终难以化解,只是因为他性格豪放开朗倔强,往往能够强自解怀罢了。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和百姓一起逃难,并曾隐居庐山。对于自己的不得不隐居,他是心有不甘的:“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叠》)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时任江陵大都督,兵过浔阳(九江)时,李白加入了李璘的幕府,他以为可以“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但是永王李璘被肃宗以叛乱罪镇压,李白被流放夜郎。这时候李白已经58岁。流放后的第二年,他正走到巫山,就接到了赦令。

论李白诗的浪漫主义特色(2007-07-27 18:30:06)转载标签: 李白诗浪漫主义特色超常情超时空超常规

李白的诗歌,不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其卓异不凡的浪漫主义特色中,蕴含着超常情、超时空、超常规的艺术魅力。

一、李白诗浪漫主义特色中的超常情

诗主情,李白的诗更是如此。然而他的浪漫主义诗作所表现的情感往往是放纵的无拘无束的激情。他总是将汹涌的激情尽情的倾泻,显示出超乎常情的特点。

所谓激情,通常是指人们具有的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但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而在李白诗中挥洒和激荡的激情,却总是剧烈、极端且保持长久的。读李白的诗,我们会感受到激情如炽烈的岩浆,在汹涌翻滚着,热浪逼人。诗人的喜怒哀乐,都是率兴而发,无遮无掩,且是狂喜、大怒、至哀、极乐??绝少及至以下的情感。他得意时的大笑,直到了失控忘形的程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他失意时的高声疾呼,则是声嘶力竭,气逼山河:“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他痛苦时的哭泣,令人摧肝裂胆,孔生不知:“平生

不下泪,至此泣无穷”(《江夏别守之悌》)。他的悲哀更是深刻而绝望的:“黄河捧土商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而其放歌也达到如痴如狂的境界:“我本楚狂士,凤歌笑孔丘”(《庐山谣》)。他自信起来自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消沉起来却又是“古来万事东流水”。而这种种剧烈极端的激情一旦形成,则不可竭止,经久不衰,与我们平常所感受的那种剧烈而短暂的激情不可同日而语。诗人的激情在诗中放纵奔流,且汹涌澎湃,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如在《将进酒》中对“尽欢”之情的表露:在“朝如青丝暮成雪”句下,先直呈“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念,接着便将这种意念融进“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饮中,进一步发展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样的慨举,层层推进。在这些豪饮壮举中,直把“欢”抒写得淋漓尽致。在李白诗中,愁能愁出“白发三千丈”,其愁不但不可解,反而越解越重,越消越多:“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些炽烈的、汹涌的,放纵着的激情,实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势头,他的七古《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似乎最能说明这种汹涌磅礴的势头:“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会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歌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调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跔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犹来贱奇璞??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这里,我们既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中表达出的无比激愤的感情:政治黑暗,最高统治者奸贤莫辨,是非不分。自己遭谗受谤,有志不得伸展。同时我们还能强烈地感受到激情在滔滔倾泻的气势:诗中叠用了许多典故,典故随着激情奔涌而出,激情随着典故不断升腾。典故被激愤的感情一个个弹射而出,犹如放连珠炮一样,亦有着大江东下,倾泻千里的奔放气势。由于有了这种雄壮磅礴的气势贯注于诗篇,因此在李白的许多诗篇中,尽管积聚着颇为深广的忧愤,有时甚至就是一曲悲歌,但它哀而不伤,悲而能壮,给读者以激动、以振奋、以鼓舞。

二、李白诗浪漫主义特色中的超时空

在李白的浪漫主义诗篇中,艺术境界奇特而博大,在奇特而博大的艺术境界中,物象或景象多是虚拟而出,不以现实时空为依托,而是靠着心理时空展示其奇之又奇的景象情景,有着超时空的特点。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李白诗中所呈现的奇之又奇的物象或景象,只有他那奇之又奇的广阔无垠的心灵世界里才能存在,才能包容。三千丈的白发,大如席的雪花,现实世界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李白诗中才有。他“愁来饮酒二千石”的海量是不可思议的。李白在诗中“举手可近月”(《登太白峰》),可去把月色赊来:“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月”(《送韩待御之广德》),这些举动,依现实的时空关系来看,是不可能的,甚至是荒唐的。而李白却往往是“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西上莲花山》),飘逸无比,仙气十足。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诗人更是把神话传说、幻想和艺术夸张、生动的比喻等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描绘出神奇的理想王国和惊人的艺术天地: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裳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里天地广阔,光明洞彻。大仙闻讯驭风而来,众仙列队恭候,仙鸟为之驾车,神兽为之奏乐??此景何奇!此情何乐!真可谓光怪陆离,瑰玮奇丽!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诗人从理想出发驰骋幻想的结果,而不是以现实时空作为依托的前提。

在李白众多的诗篇里,通常的时间和空间几乎完全丧失了约束力量。诗人往往运用丰富的想象,逾越时空观念,去捕捉许多似无联系的事物,构成完整而阔大的艺术境界。例如《将进酒》,开篇就展现了黄河自西而东,浩瀚奔流的景象,然而下面紧接的却是:“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从“黄河”到“高堂明镜”,其意象的跳动极大,诗人以黄河奔流到海不复还比喻时光一去不返,而通过夸张又把漫长的人生缩短为朝暮之间,将光阴的迅速消逝表现得甚为强烈。再如《行路难》其一,诗人的笔从酒肴案前突然转移到黄河和太行山,然后再转为碧溪以至苍海。一个意象化为另一个意象,一个镜头转移到另一个镜头,由近而远,从今到古,自古而未来,境界何其开阔!同样地,在《蜀道难》中,险景险情和神话传说,历史、现实和未来交相迭映,人味仙气相融一处,古往今来聚于一刻。是一个神奇无比,广阔无比的艺术境界。这些超时空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广阔的视野和无遐的想象空间。“言出天地之外,思出鬼神之表”,使读者思接千载,神驰八极,大由目不暇接之感。在这些诗篇中,诗人完全靠着心理时空关系结构着诗篇,将种种理性和非理性的意念形象化于诗行,思之可至,目不可及。

三、李白诗浪漫主义特色中的超常规

李白许多浪漫主义诗篇,掌法结构突兀转换,句式散文化,显示出超常规的特色。在一般情况下,李白诗的起承转合颇有章法,句式整齐,也讲究声律。但当其倾泻汹涌的激情时,诗人就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让汹涌的激情放纵奔流,一方面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就冲破了传统章法结构的束缚,激流陡转,变化万端,呈现出天马行空的神行之势。于是,常规的整齐句式顿显参差不齐,严整的格律跃出散文化的趋势。李白的时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是诗歌格律化大泛滥的时代,依律作诗,在当时已成时尚。而李白对这种时尚勇猛冲击,大有高驰而不顾的态势。在他的诗作中,精雕细琢的格律诗为数寥寥(虽少,亦多精品,如《登金陵凤凰台》),不是诗人不善作律诗,而是格律诗总有一个形式上的僵死的框架限制着人的情感和思绪。擅长格律诗的杜甫就被人称作最善于戴着脚镣跳舞的人。现代倡导新格律的新月派诗人也承认自己写格律诗是戴着脚镣跳舞。然而为什么一定要戴着脚镣跳舞呢?李白追求自由的性格是容不得格律诗束缚的。他总是放纵着自己的激情,让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冲破具有约束和制约意味的格律,写出高度自由,参差不齐,散文化的诗体。这种自由无拘的诗体,一方面是为了倾泻汹涌的激情,犹如风急浪高的江河,浪越高,波峰和波谷的差距就越大。李白汹涌的激情驾驭着篇章结构。这种自由无拘的诗体,在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对种种束缚和压迫的不满和反抗。这样的诗形既服从于服务于内容,同时又是内容的伸展和深化,实在是“有意味的形式”。《蜀道难》、《将进酒》等就是这样的杰作。由于冲破了格律的束缚,李白的诗笔就有了一个无比自由广阔的运行天地,因此他的起笔和行笔都是突兀而起,突兀而行的,那种传统的章法结构也就完全失去了约束力量。李白的诗常常是突兀而来,如激流飞瀑,狂飙雷电: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风》其三)

这种突兀的起笔,往往使激情无端而发,直如晴空霹雳,振聋发聩,先声夺人,磅礴的气势,起笔立就,一下子就把读者拉入了热气腾腾的氛围之中。而紧接着的,又往往是滔滔巨浪、滚滚洪波、千折百回、突兀行转:“弃我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首二句,发兴无端,劈空而来,诗人无比深广的积怨,如山洪爆发,喷射而出。接下来的高楼酣饮,壮思欲飞,上天揽月等一系列壮思奇想,则如喷射而出的山洪在自任地冲击回荡而不顾其地势行体,最后抽刀断水、举杯消愁、散发归隐等不寻常的举动念头,则如激流急转,浪花迸飞。这种天马行空般的笔势,同样地产生出一种掀天动地和冲击一切的力量。其它如《将进酒》、《梁父吟》、《西岳云台歌》等诗,亦是李白诗笔神行而留下的印迹。李白诗中这种超常情、超时空、超常规的浪漫主义特色并非是诗人异想天开,肆意妄为之举。纵观其人其时其诗,则可知是一种必然,而三者又是同生同来的有机结合体。李白身处歌舞升平诗风大盛的时代,他独特经历所孕育出的反抗精神,放荡不羁的个性,壮游四海,侠剑诗酒的浪漫生活,必然会形成一种超乎常人常情的独特情感,而抒发这种情感又是李白作诗的唯一目的。这种超常情犹如湍流急水涌入诗中,定会振聋发聩。既是超乎常情,那么通常的时空自然就不可能容纳,更重要的是,情由心起,心里的时空所促成的情感当然就不能现实外界的时空来衡量、来框架,更何况诗体的格律规范了。正是上述的原因,才造就了一个诗仙--李白。而在整个唐代,整个迄今为止的中国诗歌史上,也只有一个诗仙李白。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流芳百世,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浅析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成因

作者:不详 时间:2007-4-15 9:19:4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4833

李白的诗歌,在几度改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古典诗歌部分的重要位置。在我们学习鉴赏古典诗歌时,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如此重要,这除了其丰富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还在于,李白为了完美酣畅地表达他强烈的主观色彩,说具体点,也即他一生中存在的思想矛盾——理想与现实,建功立业与隐逸求仙,对国家、人民的关切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现实的痛恨等,在继承与发展屈原所开拓的浪漫主义诗风的基础上,他又开创了积极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可以说,李白的诗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浪漫主义。

李白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尽管“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但现今仍留存九百多首,中学教材所选其诗虽然是脍炙人口的精品,很具有代表性,但要从这极为有限的作品中去把握其浪漫主义诗风,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将李白放在盛

篇四: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前言】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总体兼善,但是他最擅长的还是长篇古诗和

绝句。他的诗歌,感情热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优美,形成浪漫的风格,达到了我国古

代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而李白诗歌形成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内

在原因和外在原因。李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并把我国古代浪漫主义优良传

统进一步发扬光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字】 诗歌 浪漫主义 特征 原因 影响

【正文】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名家众多,佳作如林。而李

白就是在盛唐文化下,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他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性格,浪漫的情怀,

充分的体现了盛唐时期的人的性格和精神。李白是唐代诗歌的伟大旗手,纵观李白诗歌,其

艺术风格多样,但是浪漫主义风格是其主导风格,为了更好的诠释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本文将从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浪漫主义风格形成原因以及李白诗歌浪漫主

义风格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等方面来谈谈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所遗留下来的上千

篇作品,或雄奇瑰丽,变幻莫测、或豪迈粗犷,或想像新奇,或意境奇伟,或感情热烈,处

处显示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气息,代表着这一时代的主导风格。综观李白的诗歌,其

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感情热烈、慷慨激昂,主观情感浓郁,处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艺术特征。

诗缘情,诗歌是以表达感情为其创作动力和目的的一种文体,诗歌的感情真挚与否

和其感人程度深浅,往往成为一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

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李白是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

感情兴起,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让人震撼。无论是济苍生、安社稷的鸿鹄之志,功成身

退,不求名利的隐士情怀,还是身处困境、仕途不达的悲苦郁闷,权小当道、遭谗被谤的愤

恨不平,以及嫉恶如仇,行侠仗义的豪侠之气,他都在诗中表达。他深信自己的才智,多次

将自己比作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三川北

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的局面,李白以谢安自比,以表达了自己的胸襟和抱负。李白

胸怀大志,渴望建功立业,如:他在出现平坦仕途、功名有望时,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在出现仕途坎坷,这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时所产生的悲苦郁闷之情

也夹杂在他的诗中:“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他在不愿趋炎附势时就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还有在他思念长安

时就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李白诗中的那种炙热的感情、那种强烈的个性表现的非常突出,并带有浓厚的自我

表现的主观色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又如天马行空,变化莫测,情感之所至,诗之所至,一

泻千里!再如《将进酒》: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

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时光流

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

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

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

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诗不仅感情充沛,而且主人公的情绪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

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诗人就是以感情的变化来贯策始终,甚至韵律的缓急,句型的变化,都与李白的情感相联系。

全诗都随着这种感情的变化而奔腾向前,给人一泻千里的感觉。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

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从这些诗中不难看出,李白就是一个能把外物随时随处为我所有,抒发强烈主观感

受的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有一种天马行空的轻灵飘逸,也有江河般的激情豪迈,这无疑是

给李白的诗增加了一种浪漫主义色彩。

二、独特的艺术手法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又一特征

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掺杂著离奇的幻想创造出神奇莫测的艺术境界,

这也是李白浪漫主义的特点。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离奇的。他往往发想无端出其意料,匪夷所思。这种奇特的想象随情

感的流动而变幻莫测,使人读了就仿佛走进了神仙境界,处处是人耳目一新浮想联翩,充分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

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此诗中,李白充分展开想象,想象自己在孤独寂寞的“独酌”时,与“月”、“影”

相亲的情景。他不仅把明月、身影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具有活生生的生命和炽热的情感,

还把明月、身影“人”化了。整首诗李白想像着与月影的交谈,把他们当作朋友,彼此的感

情很合拍,这样的描写李白是第一人。同时,通过想象自己独酌时的与月、影的同歌共舞,

充分表达出李白在现实政治的压迫下,极欲摆脱孤寂之苦的情形,也展示出李白的那种豪放

不羁的思想情感。李白的诗大多数都用了这种想象,他给作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李白

正是以非凡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篇又一篇的浪漫主义作品。

李白诗歌中除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外,大胆的夸张和惊人的比喻也给人留下了十分深

刻的印象。如《秋浦歌》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来抒发自己无形

的愁,这是极度的夸张;用“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归舟从上游顺流而下的神速,抒发了他遇

赦获释途中轻松欢快的心情;又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高度夸张的比喻,赞叹瀑布从高出奔流而下的壮丽景象,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气概。

又如《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

难载”没有“黄河可塞”这样夸张的比喻,突出阵亡将士的妻子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我们

再来看在这一方面最就代表的《蜀道难》:

噫吁嘻!,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

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

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

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峻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全诗通篇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开篇,突出蜀道之

难。接着从蚕丛鱼凫说大到五丁开山,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天

可使“六龙回日”,大门回转;冲波逆折,极尽夸张之能事。接着又以黄鹤、猿揉、悲鸟、

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扶膺”、“凋朱颜”的叙述,作为全诗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极度的夸张,在诗中重复的出现三次;成为全诗的中心。李白以

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

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由此可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李白浪漫主义的诗)

见;李白诗中的夸张是奇妙而大胆的;正是这些奇妙而大胆的夸张增添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

特色。

李白的夸张式比喻与他离奇的想象力相结合,不仅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些自然事

物,同时,也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增添了一特征。

(三)体裁、语言自由解放也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征

在格律、体裁、语言方面都非常自由解放。这也是李白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体现。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渌水曲》都清新、自然,当然也有语言豪放雄健、长短错

落的,如《行路难》《古风》等。李白的乐府诗也与以前的乐府诗有所不同。李白打破了传

统乐府诗的赋体叙事的写法,他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了乐府诗中,形成了一种韵律跌宕舒

展、句式参差错落的形式。如《蜀道难》这首诗采用的是以七言为主的长短错落的乐府体裁,

语言奔放富于变化,在乐府诗的形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诗中采用散文式,句式随感情的起

伏而变化。有三言、四言、还有九言,甚至式十一言,参差不齐,形式多变。此外,全诗的

用韵及平仄变化也很完美。这种参差错乱的句式便于表达丰富、复杂度、多变的情感。

李白的歌行,语言和形式更加的自由奔放,它通过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其感情。

诗中的抑扬顿挫、不讲平仄、不讲对仗、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打破了以往的固定格式。如《梦

游天姥吟留别》,它在体裁上突破了以往的留别试,全诗没有一点伤感惜别,而是借“别”

来抒怀,寄托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政治势力的蔑视。在句式上,也是错乱杂乱、

参差不齐,这充分体现出了李白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体现出了盛唐诗歌的浪漫主义精

神。

二、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原因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

表。这所以形成浪漫主义风格,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时代、生活环境对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一说到李白就会有人想到杜甫,因为“李杜诗篇万口传”嘛!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

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

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而李白呢?他是中国文

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

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

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日趋奢侈糜烂,政治黑暗,奸臣当道,苛捐杂税多,各种社

会矛盾并存的时刻。李白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追求建功立业的时候,摆在

他面前的是一次又一次险境,当李白一次又一次失败,内心极度痛苦的时候“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他感到从政报国道路的艰难。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在理想与现实出现

落差时,李白只能把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借助于想象、梦境等非现实主义即浪漫主义表现出

来。

因此说,时代和生活环境影响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二)儒、道、侠三种思想对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李白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使李白又“济苍生”

“安黎民”的抱负。这种理想成为他一生的追求。但是“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难免不与道

家的厌世思想合法,而游侠的思想又使他种诺轻物,轻视传统,养成飘逸洒脱的气质和豪迈

的作风。这是魏晋开始以来人的觉醒与发展,同时,也是盛唐的精神上升的标志。

李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老子的“无为”,庄子 “无用” 的思想,厌世、孤傲

的风格在李白身上可找到影子。这种道家思想影响又有着双重作用。一面是狂放不羁、大胆

追求、热切的寻求个人自由与人人平等。另一方面是表现颓废避世的一面,一味地求山访道、

喝酒取乐、脱离现实,将道家那种及时行乐的因素代入到他的诗中,无形中消弱了他的浪漫

主义。

再来看看尚侠思想,李白虽然有时自称为儒生,然而却不甘做一个皓首穷经而缺乏

实践能力的儒生,他对儒生拘泥守常的生活尤其鄙视。他所深深倾慕着的,是古代侠士们慷

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也正养成他狂傲

不羁,飘逸洒脱个性的原因,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儒、道、侠三种思想奇妙地统一于李白思想性格和气质中,这种独特的思想使他的诗歌

创作中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同时这三种思想也促进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 ,使

它成为浪漫主义伟大旗手。

(三)借鉴和继承我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优良传统

李白创作上,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是楚辞和汉魏六朝乐

府民歌。他受屈原影响十多方面的,发扬屈原爱国精神和不屈精神,继承屈原浪漫主义创作

手法,神话传说,奇特想象重视民族遗产方面,他都和屈原一致。就具体作品来说,如《梦

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都在题材构思上和屈原一样,他对六朝文人的作品也很认真学

习,他效仿魏晋诗人的思想作品,如《蜀道难》、《将进酒》等,显然可见有从鲍照那里吸

收了纵横驰骋、雄健奔放的特色;李白的写景诗和五言绝句,如《望庐山瀑布》、《秋浦歌》

等,明显是深受谢眺诗歌清新秀丽特色的影响。

正由于李白在诗歌创造上善于向多方面学习,吸取多种营养,充分继承前代诗歌的

优良传统,并进行革新和创造,才能使他的诗歌取得如此崇高的成就,才能把唐代诗歌推向

空前的繁荣。

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在文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影响

李白诗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独特的诗歌创作机器天才的大手笔,征服了在

他之后许多文人和读者。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的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

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对朝廷的不满情绪。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

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

歌的新的高峰。

李白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他的诗名在当代已广泛传扬,到贞元时期,

几乎达到了“家家有之”。在他之后有许多文人从他诗中吸取成分。如:李贺浪漫主义的诗

风更显然是受过他更多启发的。再如陆游一批文人他们将浪漫主义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综上所述: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天才作家,其诗歌丰富离奇的想象,热烈激昂,潇洒不羁、使读者读起来有浪漫的激情。他对后市影响也很深,而我们也应该学习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气度、胸襟,以及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这一切都奠定了李白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

参考文献:

《李白诗集》内蒙古出版社2010年5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10月第一版 《唐诗三百首》南海出版公司出版,1991年3月第一版

《唐诗鉴赏》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

篇五: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2009-06-24 18:20

在中国文学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队伍中,李白可谓是无冕之王,他以其出神入化的浪漫主义诗歌艺术,傲岸不屈、蔑视权贵,使其浪漫主义诗歌充满无限魅力,充分地展现了时代的精神风貌。

一、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豪放。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他用其与天俱来的炽热感情、强烈个性,浓烈地表现着自己的主观感情,感情的表达具有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处处有豪放之感。比如,他入京求官时写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想念长安时写到“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

(二)飘逸。

飘逸、潇洒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又一大特点。李白以高歌祖国壮丽河山为主,从高耸云天的奇山异岭中,从梦幻迷离的洞天星月中,从天工之巧、幽景之媚、怪石之险、山水之秀中驰骋想象,天马行空,创造出一幅幅虚无缥缈的仙界神话,令读者无限神往。“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是那么飘逸自然,夸张而真实。

(三)离奇大胆的夸张。

李白擅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制造离奇的意象,描述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在感情的表达上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运用离奇大胆的夸张表达心中的激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形象

夸张的描写让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

(四)变化莫测的想象。

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奇之又奇,常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时空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

二、李白对屈原浪漫主义诗风的继承。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继承了屈原优秀的浪漫主义传统。包括对现实的反抗,对理想的追求;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超越现实的意境;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此基础上,李白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不断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三、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地位与影响

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对后代的影响极为深远。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曾经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体制中,在个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

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其浪漫主义诗风中无处不在的豪放飘逸的风格、 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来的诗有很大的吸引力。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典范,他把艺术家自身的人格精神与作品的气象、意境完美结合,浑然一体,洋溢着永不衰竭和至高无上的创造力。李白浪漫主义精神及风格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道永恒的彩虹。

推荐访问:李白浪漫主义感受 李白豪迈的感受 李白的诗全集 李白乐观豁达诗句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李白浪漫主义的诗》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李白浪漫主义的诗》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