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在作文纸上写诗的格式

时间:2024-05-03 20:41:45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我喜欢写诗(稿纸格式)

第 1 页 共 1 页 我喜欢写诗

托·斯普拉特曾说过:诗歌是艺术的女王。诗歌能让人变得知书达理,能让人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能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灵秀和睿智滋润到人的心底里,能让我们在学习的同时收获乐趣。关于写诗,让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那次??

记得那次,爸爸带我回到了青海,去饱览青海湖的风光。躺在湖滩上,我心中竟萌生了一种想要写诗的冲动。事不宜迟,我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纸,搁置在身前。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我的脑海里却一片空白:这第一句写什么好呢?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话用在我身上真是最恰当不过了。

我托着腮,盘着腿,静静地闭上眼。写诗不是要仔细的观察吗?我渐渐平稳住急躁的心情。这时,我的鼻子忽然嗅到一缕独特的清香。那是怎样一种香味啊!风的清新,湖水的荡漾,鸟儿的鸣叫仿佛都被混合其中了。我眯缝起眼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态端坐在湖滩上,欣赏着美景。一波又一波的湖水匆匆地拍打着湖岸,有时漾起一两朵美丽的“青海花”。我甚至怀疑,青海湖的湖水是不是一位袅袅婷婷的少女,不然它随风起舞的姿态怎会那么使人眷恋?

突然,似乎有一股电流贯穿了我的全身,我释然地笑起来,缓缓提笔,工工整整的在纸上写下“海湖潮生涌碧浪”。思路又一次中断了,我皱起眉头,嘴中不时地呢喃一两句。不知怎的,远古时期人们在青海湖畔打猎的场景总是断断续续的浮现在我眼前。我摇了摇头,立刻否决了自己的想法,如此美妙的青海湖怎能与打猎联系起来呢?就这样三番五次的思想斗争,我最终决定还是换个角度,便咬牙写下“挽弓引雕逐白狼”。

虽然这个头开得不算一帆风顺,不过也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在写后两句时,我于是轻松了很多。写诗要动静结合,写完了青海湖的妩媚,也要让可爱的动物们在诗中也有一席之地吧。我仰头望望天空,天蓝的有些不真实,只有那些展翅飞翔的不知名的小鸟才让无边无垠的天空显得生机勃勃。这时正是清晨,远处零星的几个人显得分外孤寂,只有牛羊在长长的野草中跋涉。一抹灿烂的笑容在我唇边转瞬即逝。不一会儿,纸上便显现了两行小字:万古长空翔鸥鹭,千里渍草现牛羊。

大功告成!我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站起身,揉揉已经酸麻的腿脚,拿着我的“杰作”,学着古代学堂里先生摇头晃脑背古文的样子读起了我的青海湖诗。望着那密密麻麻的小字,按说应该有一种兴奋的快感,但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嗯??”我歪着脑袋,呆呆地盯着四行字。噢!诗题,诗题!没有题目的诗怎么能说是完整的呢?我一跃而起。既然它是因青海湖而起,就叫它《青海湖》吧!我快速用笔写上诗题,满意地诵读了一遍又一遍。 我欣喜若狂,随即转身冲着湖面大声喊出我作的诗,之后爽朗地大笑起来了。好久都没有那么开心的大笑过了!那天清晨银铃般的笑声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记得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我只能依葫芦画瓢般去尝试,虽有些形似却毫无神韵,像刚学走路的孩子,步履蹒珊。还经常会写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打油诗。就这样,我一步一步走了过来,现在写得像模像样,颇有一番文学气息,我的文笔也提高了不少。有时,当我的一篇习作出来后,我会在心中窃喜上好一阵子。

从此以后,我一直认为写诗的过程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它能让我挖掘到内心最真切的意境,让我抵达灵魂的最深处。因为写诗,让我在平凡如水的日子里,散发出一缕淡淡清香的气息。

20 × 25 = 500

篇二:硬笔书法古诗格式纸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篇三:小学作文:第一次写诗

第一次写诗

看着手上的唐诗宋词,我突发奇想,我已经不小了,我能不能作一首诗呢?我冥想了一会儿,就象瞎子摸象一样,不懂。所以我跑向能诗善画的叔叔那去。

“叔叔,写诗的要点是什么?”我急着问。

“1.诗句简短而意义丰富,2.诗要分行,3.诗的韵律感、节奏感较强。4.出美丽的想象(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5.出动人的情意(加入感情)。这就是写诗的要点。必须好好斟酌。”叔叔平静地说。

“诗句简短意义丰富……”我一直在重复着叔叔所说的几句话,想了许久,悟出了一些明理,我便开始动笔。

我准备写美丽的景色,取个题目《江南阅景》,第一句,我写道“空中飞花几多愁”,愁字体现了我当时的心情,不错!第二句写柳树“江边柳数几多柔”,对,柔字体现柳条飘动的情景,第三句写大雁“碧天大雁掠成行”,最后一句写总结“此景清美化心愁”。嗯,写得很美,总体就是“空中飞花几多愁,江边柳数几多柔。碧天大雁掠成行,此景清美化心愁。”读读,咦?诗中有两个“几多”,重复,我改什么好呢?“空中飞花飘散愁。”?不行不行,这样意思都变了,那“空中飞花飘扬愁。”吧!可以,就用这个了!

我的第一首诗“空中飞花飘扬愁,江边柳数几多柔。碧天大雁掠成行,此景清美化心愁。”它的大概意思就是:空中飘着的飞花飘着我的忧愁,江边的柳树显得那样温柔。蓝天上大雁成一行行,这清丽的画面使我的忧愁全都化开解开了。

我拿着诗奔向叔叔……

篇四:作文书写标准格式doc

作文书写标准格式?

一、作文书写良好习惯?

规范的格式????正确的标准?????通顺的语句???不写错别字?

二、字迹:是作文的?脸?:文字书写要规范、整洁?

三、题目:犹如人的?帽子??

??????题目写在第一行中间,两边空格要均匀,如果两边空格是单数,要遵守左少右多的原则。如需加副标准,在题目底下画一个破折号,把副标题写在破折号下面。?

四、正文?

每个自然段开头要写空两格。正文每个字占一格,字形也不能太大,也不宜太小。标点也要占一格。不同的标点在格子中的位置也不同。?

五、标点符号?

七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中??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九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和专名号(?)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六、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和冒号,占一个字的位置,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行末放不下时,可把字与标点挨紧些,放在一行的最后一格。?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格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能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般不能出现在一行之首。?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两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格的中间。?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强调几个字占几个格,一般不常用。?

冒号、引号运用:单独的冒号占一个格,单独一个双引号占一格。冒号和双引号在一起,两个标点符号可以各占一格,有时也可以共占一格。?

七、作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书写?

正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正文内部的标题(也称小标题)即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写小标题,一般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行写小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第一、第二、第三等)小标

题的末尾可以加句号。?

正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正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做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正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八、文章结构层次序数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一是,??二是,??三是,?,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甲,??乙,??丙,??丁、?;在?一方面?、?另一方面?之后,可以分别用逗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

?

?

篇五:中华传统诗词写作格式

中华传统诗词写作六言诗格式

(1)六言绝句仄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一、二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2)六言绝句仄起首句押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3)六言绝句平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4)六言绝句平起首句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二、

六言诗(平韵)律诗:

(1)六言律诗平起押平声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二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二句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2)六言律诗仄起押平声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二句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二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三、

仄声韵绝句

(1)六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2)六言决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四、

仄声韵律诗:

(1)六言律诗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二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二句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2)六言律诗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二句对仗

仄仄平平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仄(仄韵)二句对仗

平平仄仄平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仄韵)

中华传统文学写作绝句布局八法

一、起承转合法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它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的。此法往往表现为起、承、转、合在一首诗中四句的具体运用。“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为了写好绝句,在采用此法时,要求:起要扣题、突兀;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有首《拂晓飞抵巴黎》:

夜魔底事苦相缠?风雨催程路九千。圣母晨钟惊宿梦,巴黎别见一重天。

起句突兀地提出责问,交代事情的起因;第二句承述航程漫长而艰难为首句作铺展;第三句转述晨钟警醒,另拓新意,为结句作引线;结句综合点明主题,暗寓作者思想观点,但不明言,让人去想象、推测。

绝句从总体上讲,通常可分为前、后两半。前半部分往往起引带、铺垫的作用;后半是主题意旨所在。但关键在第三句,第三句得力,则末句易之。

王楷苏《骚坛八略》云:“在第三句着力,须为第四句留下转身之地。第三句得势,第四句一拍便着。譬之于射,三句如开弓,四句如放箭也”。

杨载《诗法家数》云: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筒,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

我有首《登苍南玉顶山》诗:“一越葱茏四顾空,玄关闲步意从容。崎岖莫问来时路,身在苍南最顶峰。”人家都说转、结得好。

我前半生历尽坎坷,遭遇天磨浩劫,而今功成名就,在苍南老家,与同龄人相比,我算是最潇洒了。结句寓意在此。可见结句很重要,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是诗的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应如撞钟,余音缭绕,意味无穷。

二、并列对合法

绝句中的四句,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这样的布局叫“并列对合法”,这种方法工整而优美。

杜甫是最杰出的律诗大师,精于对偶,能够将这种形式极其成功地运用到绝句中来,而不见板滞。他的《绝句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百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和《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问,沙上凫雏傍母眠。”就是用两组对仗句分别写四个事物的并列法。并列法是用两组对仗句。

三、承对合用法

一首绝句的前两句用起承法,后两句用对仗法;或前两句用对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这样的布局法叫“承接对仗合用法”。用承接法时,有的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有的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用对仗法时,一般要用一组对仗句。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前两句承接法,后两句对仗。

潘天寿《梦渡黄河》:“时艰有忆田横士,诗绝弥怀敕勒歌。为访幽燕屠狗辈,夜深风雪渡黄河。”前两句对仗,后两句承接。

四、对比法

把性质相反的两件事或情况迥异的两种景,写在一首绝句中,以进行对比,这样的布局法叫“对比法”。常用的有悲喜对比、贫富对比、盛衰对比、贵贱对比、劳逸对比等。 对比,能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说明力和表现力,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妍媸立见,善恶分明,诗人虽不着议论而旨意自明。诗人作今昔对比时,第一句往往用“忆昔”、“去岁”、“别时”、“旧”等词语开头,第三句中往往用“今日”、“如今”、“祗今”、“而今”等词语,来点明时间之不同。

王播的《题惠照寺》:“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用的就是对比法。

五、先景(事)后议法

在一首绝句中,前两句写风景或事实,后两句写议论,即属此法。风景或事实是议论的根据,触景生情,就事生议,那就不是无稽之谈了。诗中的议论应观点新颖,见解高超,成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以收警策动人之效。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景,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其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发表议论,含意深远,耐人探索,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前两句写所见,后两句写所感,衔接自然、紧密,达到了景入理势,理抒景情的妙境。我有首《仙女岩》诗被选入《当代绝句三百首》,排上了二十世纪三百位名诗人之列。其诗云:“琼宫仙女落红尘,出浴归来意态真。何用移山掩羞涩,天公造物本清纯。”这也是先景后议。

六、先议后景(事)法

这种布局法与先景(事)后议法在内容排列的次序上正相反,它是先发表议论,而后写景或叙事事证明其论点的。议论与写景、叙事,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前两句是诗人表明自己对秋天的看法与古人悲秋的论调不同,而后描绘一幅碧空万里,白鹤凌云飞翔的图景,予以证明。诗人为革新经受过守旧派的严重打击,而依然斗志昂扬;诗人接触过不少知识分子,深知他们不得志,对前途失望,因而有悲秋的实质。诗人不同意他们悲观失望的表现,所以在诗中偏说秋天比春天好;好在何处?他举出晴空一鹤,排云直上,矫健飞翔,奋发有为的事实,来说明秋天的清明、凛冽、萧条、寂寥,正是为大自然别开生面,催人精神抖擞,奋发向上的良剂。这只“鹤”是自强不息的志士的化身,这“诗情”便是志气,便是奋斗精神,这“碧霄”便是一个知识分子爱国爱民的高尚的思想境界。

杜牧《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直接议论,后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东来未可知”之句作结,另出新意,使议论不抽象,不枯涩。

七、末句的寓情于景法

一首绝句的前两句,或叙事,或写景,而第三句多写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状态,其第四句不继续抒情,却以景作结,这样的布局就叫“末句寓情于景法”。

这种布局法的好处是,既能补充前面写景叙事之不足,又能把难言难状之情藏于景中,

以收言有尽而意

在作文纸上写诗的格式

无穷的效果。

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诗是诗人在病中得知好友白居易贬江州的消息后,极为难过的时候写的。其第三句中的“惊”字,是心理状态,其第四句如写成“无言独自望寒窗”或“泪流不尽望寒窗”等句,虽也合乎格律,但这只是实写,状其外形,内涵浅淡,远不如“暗风吹雨入寒窗”这第四句以景结情。这样景语作情语,哀景抒哀情,就能使诗人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均蕴含于景语之中,留给读者去领悟,去想象,去补充;这就使末句诗味隽永,耐人咀嚼了。

八、倒叙突出重点法

一般说,绝句的重点在后两句。在诗中,如果把后发生的事情放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在后面,就是为了突出先发生的事情而安排的。这种方法叫“倒叙突出重点法”。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照次序,该先说睡不着觉,再说听到半夜钟声,最后说天亮前的月落乌啼。此诗采取倒叙法,先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再说“江枫渔火对愁眠”,最后才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有了这座著名的古刹,便带上了历史文化的色泽,增加了枫桥的诗意美,引起了们的遐想;而“夜半钟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给人以肃穆的感受,启发人对人生的回忆和反省。这“夜半钟声”放到末句,使全诗的神韵得到完美的表现,使其具有无形的动人力量。由此可见,倒叙突出重点法为不少诗人所采用,是有道理的。诗人采用此法时,往往在第三句中使用“犹记”、“却忆”、“昔日”等词语,以说明后两句是先发生的过去的事情。例如宋僧梵崇的《春晚》:“春光过眼只须臾,榆荚杨花扫地无。却忆菩提湖上寺,绿荷擎雨看跳珠。”

以上八法是绝句的主要布局法。在划分标准上,有的依据结构,有的依据内容,有的两者兼顾,虽不能尽善尽美,但对于学写绝句者相当有用。当然,以上八法,还不能包括无遗。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衣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此诗前三句一意顺承而下,末句陡转而结,就超出以上八法了。又如窦巩的《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唯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此诗首句起,次句既承又转,三四句一气直下,以显出作意。可见,诗的布局法不是死的,要灵活运用。深入生活的有功力的诗人,由于平时多吟诗,多写诗,多揣摩诗,日就月将,灵感来时,缘情构思,缘思措辞,佳句飞至,下笔如有神,开阖呼应,自成章法,此所谓“天才出于勤奋”,“功到自然成”也。

推荐访问:写诗开头写还是空两个 文的格式庭绮带纸上 诗歌的格式怎么写 诗歌格式图片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在作文纸上写诗的格式》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在作文纸上写诗的格式》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