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古滇王国消失之谜

时间:2024-05-19 17:24:04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古滇国

古滇王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然而,它曾经达到鼎盛一时的艺术成就,即使是两千多年后,也再没有复兴过。

展开 概述

古代滇池一带生活着昆明(今彝族先民)部落。

21世纪,考古学者在今云南偏远地区某些少数民族发现同古滇王国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相似的人群。特别是在印尼的苏门答腊发现了一个名叫巴达人的部落,该部落所住的房子及生活文化和习俗都与古滇王国极为相似。 在汉朝以前,滇池、抚仙湖一带建立了古滇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

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39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但在庄蹻入滇之前的若干年里,滇人青铜文化已进入鼎盛时期。考古学家李昆声教授说,抛开艺术成就的因素,这时的楚文化应比滇文化先进,至少,楚人穿鞋子,而滇人打赤脚,但滇墓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他带进云南的多少楚文化踪影,也有学者质疑这段记载。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一位称雄滇池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后,这位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兵临滇国,滇王举国投降,并请置吏入朝。于是汉武帝赐给了滇王王印,令其复长其民——这枚纯金铸就的滇王印,两千年后出土于石寨山。此后,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了,从此受制于汉王朝的郡县制度。汉人的迁入让内地文化从此大规模地进入云南,仅仅在短短100年过程中,滇人的文化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到公元1世纪,荣耀一时的云南青铜文化就完全融入到铁器文化之中了。

神秘山岗

1953年,云南考古工作队成立不久,昆明街头的废品收购站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这些神秘的器物与学者们所熟知的中原青铜时代的文明毫无相同之处,它们透露出来自一个独立的古老世界的神秘气息。

经过3年的努力,1956年考古学家终于在滇池东岸,一个不高的小山岗上,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小山岗极普通,东西宽200米,南北长500米,坐落在滇池岸边,远远望去,犹如一头静卧在海边的鲸鱼。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1956年秋天,正式的发掘开始了,一个崭新的、不为人所知的神秘文化崭露头角。

小山岗是一个巨大的墓葬群,源源不断出土的器物,接踵而至的惊喜,不仅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更让史学家始料未及。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云南有个被称为“滇”的国家,但此后再没有关于它的记载。除了后来的《后汉书》和《华阳国志》又重引述了司马迁的记载外,没有人再提起过。这个古滇国就此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到哪里去了。如果不是这次发现,可能永远也没有人知道《史记》中这短短的记录背后是多么一段辉煌灿烂的历史时代。

神秘文明

神秘的出现与消失

随之出土的文物几乎代表了古滇国时代青铜文化的精品,有滇国重器贮贝器、铜编钟、带金销的剑、黄金珠、玛瑙、玉、车马饰和造型奇异的铜扣饰。它们价值连城,代表着一个湮没了的云南古史上第一个地方政权——古滇王国的真实存在。

美轮美奂的青铜文化,是这个古老王国的背景。她们极为精美,工艺水平极高,其风格和造型与中原地区的文化绝无相同之处,是一种在独立的地域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毫不逊色的文明。这个神秘的古代文明,似乎也按奈不住寂寞,在消失了很多世纪之后,又悄悄地掀开了一条缝隙。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云南比世界上其它古老文明晚了1000多年。但是在接下来的年代里,云南人靠其才华与智慧,将青铜时代的文明发挥到了极至。至今仍然让历史学家们迷惑不解,这个几乎是突然之间出现在云南高原上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从哪里发源的?

学者发现,古滇国的工匠们不但能具有高超的艺术水平,他们已经能够掌握铸造技术中铜和锡的合适比例。兵器中锡的比例较大,以使其硬度提高;装饰品中锡的比例较小,以便造型,反映出古滇人已熟知不同金属的性能。有的器物表面经过了镀锡、错金、鎏金的处理,镶嵌以玉石纹案,有着对称和端整的外形,花纹精致繁缛。贮贝器和一些扣饰上的人物,虽不过3公分大小,但都眉目清晰,面

部表情可见。器物上线刻的纹饰很浅,但技法却很熟练,都是两千年前工匠们凭手工刻画的。这些文物表明,滇国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青铜文化类型。 各种谜团

我们对古滇国的发现越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越多。比如这个消失得无影无踪的王国的都邑建在哪里?

以滇池为中心的区域里,古墓连着古墓,在不深的土层下,到处散落着各式各样的青铜器件,在滇池沿岸不深的土层下,人们修路、建房不断地从地下挖出锈蚀的剑矛或斧钺,然而却始终没有人找到滇国的古都。

古滇国消失了,但它的故事并没有结束。2000多年后,滇——这个创造过辉煌的青铜文明的王国成为了云南的简称;昆明——这个游历在滇西高原、居无定处、与滇人征战不已的游牧民族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名称,这不就是那段似乎已经消失的历史留下的遗产吗?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用身边这些残存的历史碎片,再现出那段灿烂的青铜文明。

古滇文化

铜鼓

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人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 李家山青铜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类似的之处。三星堆文化现已上升到了长江文明的起源的高度。而中国北方和中原的青铜文化由于交流频繁,所以又有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近亲繁殖的现象比较突出,体现在出土文物上风格造型的大同小异,惟独李家山青铜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几乎和东汉以前的北方文化无任何交叉点,无论造型、纹饰,还是所表现的主题,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可以算是中国青铜时代中最活泼最灵动的构成,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想象力,是云南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面对这样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创作的莫名的冲动。特别是贮贝器和扣饰,工艺精湛,被誉为中国青铜器的精华。还有青铜冶铸工艺上采用的失(蚀)蜡法(此类铸造工艺最早很可能起始于云南),难度极大,铸造精致,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技术上的巅峰,曾对飞机发动机的精密制造产生过影响。作为一个云南人,我们完全可以为先民的这些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

青铜器

据考证,古滇国是云南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而离奇.

云南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已存在了一种独具风格的青铜文化。当时的古滇国民族很少受中原传统礼教的束缚,无论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显得更加开放和富有创造性。就以器物和种类而言,无论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还是装饰品,样样都用青铜制作,而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多限于兵器和礼乐器。

尤其是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多为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图像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情节,栩栩如生。以装饰题材中动物图像而言,古滇国青铜器经常出现的就有四十余种,大到虎豹、小至蜜蜂甲虫,刻画得十分精致逼真。

古滇青铜器与我国其他边疆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别,不仅有兵器戈、矛、叉、剑等显然受中原商周青铜文明影响的青铜兵器,更多的是以反映滇王国社会生活为主题内容的贮贝器和铜扣饰,明显具有滇王国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

滇王之谜

1955年至1960年,考古工作者们在滇池之滨的晋宁县石寨山发掘了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古墓葬50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绝大多数是青铜器,说明墓葬的主人们生活在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1956年,石寨山6号墓出现了令学者们震惊的发现:一颗金质的“滇王之印”被挖了出来,《史记》有关汉武帝“赐滇王王印”的史实得到了印证,这充分说明古滇王国确实存在,它的都邑就在晋宁一带。

史学家历来认为汉俞元古城在史书上消失是个谜,在历史上,即使俞元建制变更地名,也应有所记载,但南北朝后俞元古城信息中断,俞元城到底哪里去了呢? 《汉书·地理志》载:“俞元,池在南,桥水所出??”,“桥水上承俞元之南池,县治龙池洲,周四十七里。”俞元县境是现澄江、江川、红塔、石林(路南)等县区,这样一个大县、强县,其县治龙池洲应是一个繁华的不小的城池。这个城池肯定不是我们说的澄江城,那么,汉代的俞元县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这个城池是否已经沉入抚仙湖里了呢?

抚仙湖水下古城的内城可能是滇王离宫,而滇王离宫可能就是后改称的俞元县,俞元古县城也真如百姓所说“澄江湖里有一座沉没的城”,因地震而沉没湖底,它正是探测到的抚仙湖下残存的古城。

晋城古镇

晋宁县晋城镇,位于滇池东岸,三面环山,一面湖滨丘陵平原,这里,阡陌纵横,田畴交错,良田万亩。离古镇西约5公里处,就是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寨山,此地是数代滇王及其家属、卧仆们的最终归结之地,是晋城镇一带古滇王国的都邑,是滇文化的发祥地。

晋城镇从旧中国时期至唐代,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隋文帝统治中国时,晋城作为宁州郡治所,曾由刺史梁毗“拓州城七里,建九门十二衢”,可见当时规模之宏大。明代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筑砖城,东南西北建瓮城和龙翔、南熏、凤翥、拱城四道城门,以后的数百年间或修或毁,

到公元1954年实地勘测时,残破尚存的古城墙有4100米长,高为4米,公元1958年因城镇建设需要才全部拆除。

古镇内,明清两代的民居和公共建筑如今大都保存完好,依此,人们仍可想象出当年古镇的繁荣景象。2003年5月20日《昆明日报》报载:“古镇悠久的历史,独具一格的古老民居院落,街巷别致的格局及精致的建筑雕刻艺术,已引起了瑞士苏黎世市文物保护局专家们的极大关注,他们一行20人曾三次亲临古镇考察,古滇王国帝都一幕幕的遗落文明使他们惊叹不已。”

古镇晋城在建筑史、城建史上具有较为特殊的地位。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城建布局占地约60多万平方米,由老城的上西街、下西街、官井街等8条街道组成田字形,并附以数十条小巷的格局,此建筑风格自明朝万历年间保存至今。街巷间保留下来的民居院落,多为“干栏式”、“一颗印式”的结构,采用“三间四耳”或“两间两耳”四合院布局,抬梁穿斗式屋架,重檐歇山式组合,雕花格子门窗,画龙刻凤,花木浮雕,精致而高精尖化无穷,受到了中外专家们极高的品价!抹去民居上厚厚的尘埃,耀眼的民族艺术光辉瞬间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中国古代的乡村城镇,除了紧靠河流溪水而外,大都凿有水井,晋城的古井之多,是一般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关于井的掌故和传说,在晋城可以收集N多。不论这些传说可信度如何,但今天人们看到的,却是“家家有水井,户户有清泉”的水井民俗大全奇观!古镇上,几乎所有的民宅里都有一口水井,当地人称之为“私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井还不是在院子里,而是直接挖凿在主人家的厨房内的灶台边,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与这些私井相应成趣的是宅外的街道上,也散布着一些水井,这些井称这“官井”,晋城官井街因此而得名,这些古井无一例外与其它地方的井有着不同的特点,一是井口小,井口直径只有二十厘米左右;二是井栏两侧都有一个相对称的小孔,当地老人解释,井口小是为了防止轻生者投井寻短见,井栏两侧的小孔是为了加井盖上锁防备歹人投毒!多么智慧的思想,多么周到的防范,这就是古镇人极富创意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在那用紫砂石或大青石凿成的井栏上,井的主人家日复一日用井绳上下提水而遗留下的一道道磨痕,深深地打印在井栏上。这是岁月的逝印,是晋城世代生民的悲欢与延续留下的生命诏示录。

晋城古镇的周围四方,自然景观极其优美,脍炙人口的五言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描绘和赞美的就是这方景致。据晋宁当地地方志学者李凤积先生1989年在《恶宁文化资料选辑》中著文考证,此诗乃清朝顺治乙丑年(公元1625年)举人王寿祚所作。王举人是晋宁金砂人,诗中描述的就是晋城东门外至盘龙寺沿线春天的郊野景象。作者与友人出城春游,东门外路西旁桃红柳绿春意盎然,一行二三里,路旁一处叫菜烟村的村子里,四、五户人家,竹篱菜畦,炊烟袅袅,好一派春天的田园美景!再行数里,便来到楼台影印、远近闻名、花团锦簇的滇中名刹——盘龙古寺。

登上盘龙寺海拔2174米的主峰日照山,林涛阵阵,举目四顾,近瞰西汉滇王墓地石寨山,晋朝宁州代父率军平叛女英雄李秀所筑的天女城,宋代石雕天王像石将军,元代巴匝刺,瓦尔密埋骨之地梁王山均历历在目;越过烟波浩渺的滇池,远眺太华、碧鸡、玉案诸峰,朝霞夕照,今来古往,道不尽也说不完古镇的世事沧桑!

记载着历史人物传记、铭文、事件以及墓志的碑碣众多,这又是晋城古镇的一大特点。如:“晋城残碑”、“汉益州郡滇池县故址碑”、“忠烈明惠夫人(李秀)

篇二:古滇王国项目融资

“古滇王国”文化旅游项目融资安排

一、项目背景介绍

1、云南旅游的“二次创业”与文化产业发展

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多举措推动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着力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与观光型旅游并重的转变;

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着力破解旅游重大项目在土地、融资、项目审批等方面的政策性难题;

云南省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行动纲要,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600亿,占GDP的比重达到6.5%。计划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8%,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就业率有较大幅度增长。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

2、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为给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云南于2012年5月初启动了十大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这十大项目为:昆明古滇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广南县地母历史文化旅游项目、西双版纳南传上座部佛教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大理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巍山县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普洱市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玉溪市澄江帽天山古生物文化旅游项目、禄丰县恐龙文化旅游项目、元谋县古人类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曲靖市三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3、昆明古滇国历史文化旅游项目

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项目是贯彻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二次创业率先启动的项目,是云南省十大历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的第一个启动项目,也是云南旅游省级的第一个启动项目;

项目具备精品文化项目、精品旅游景点、云南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三大功能,将包含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旅游购物、娱乐展演、现代服务、商业商务、教学、医疗、居住等功能;

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民族风情、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会展商务、康体娱乐、科考探险、文化演艺、影视拍摄”为一体的全国知名历史文化旅游综合体; 古滇王国项目属于大型永久型建设项目,由六大核心建筑构成,分别是古滇王国王府及博物馆、古滇王国大剧院(杨丽萍大剧院)、民族团结广场、古滇王

国民族部落、国际会议中心、古滇国王府码头和湿地公园;

希望通过七彩云南·古滇王国项目的建设,推动昆明从旅游中转地变成旅游目的地,把抵昆游客从过客变成常客,增强对云南其他景区的辐射拉动能力,跨越式提升云南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助推昆明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项目选址于晋宁南城片区昆玉高速公路以西,红山、海宝山片区,经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实地踏勘界定,确定用地5554.17亩,计划投资220亿元,将打造成为5A级旅游景区。

二、项目融资安排

1、融资模式:投资者直接组建项目公司安排融资

2、运作详情介绍

(1)投资者:

云南省文投集团80亿元、云南红塔集团50亿元、江东地产有限公司30亿、云南省政府 10亿元五年期无息贷款

(2)项目公司

古滇王国项目开发有限公司

(3)项目贷款人

中国建设银行40亿元、富滇银行10亿

(4)工程公司

云南建工集团

(5)开发项目

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项目

(6)项目产品

古滇王国博物馆群、古滇王府(影视基地)、古滇王国大剧院、民族团结广场、国际会议中心、民族文化风情街、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开发

(7)产品购买者

游客、剧组、公司、商户、住户、观众

(8)销售收入

门票、租金、物业收入、购房款

(9)债务偿还

运营期前三年只偿还利息,从第四年起,开始按比例偿还本息

3、投资者直接组建项目公司的优点

(1)法律关系简单,便于就项目资产设定抵押担保,融资结构易于被贷款人接受;

(2)项目融资的债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大部分限制在项目公司中,易实现对投资者的有限追索或无追索要求;

(3)易实现投资者的非公司负债型融资;

(4)项目资产的所有权集中在项目公司,便于管理;

三、项目风险分析

1、完工风险

存在于项目建设和试运营阶段,是最主要、最核心的风险。表现形式有项目建设延期、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甚至项目停工或项目放弃。为限制转移完工风险,贷款人通常要求项目投资者或工程公司参与人提供相应的商业担保完工条件。

2、经营管理风险

来自项目管理公司的经营能力不能适应项目经营管理需要。

3、市场风险

包含价格和市场销量两方面,只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实际价格和实际销量大大低于项目可行性分析时的预测值。

4、金融风险

主要指利率风险,即由于利率波动直接或间接造成项目净现金流量减少,从而使贷款人的融资可能受到损失的风险。

5、环境保护风险

遵守环境保护法,增大现金流出以用于环保设施的投入。

篇三: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规划

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

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公告

项目区域位置

在昆明晋宁南城片区规划中的位置

项目绿地系统规划图

项目现状分析图

规划结构分析图

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图

公共服务设施

容积率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

项目名称:七彩云南·古滇王国文化旅游名城控制性

详细规划

申报类别:控制性详细规划

申报单位:晋宁县晋城镇人民政府

审批单位:晋宁县人民政府

公示类别:批前公示

公示时间: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4月9日

公示地点:晋宁县规划局公示栏、县便民服务中心及

晋城镇人民政府便民服务中心

公示网址:http://www.tyfw.yn.gov.cn

公示媒体:昆明日报

公示组织单位:晋宁县规划局

篇四:古代彝人的五场战争

古代彝人的五场战争

作者:eb棋圣

现代彝族是个跨国居住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彝族的祖先很早就已经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在比邻的越南、缅甸等国也有彝族居住。国内现有彝族人口八百多万,在我国56个民族中居前8位。彝族有自己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共同的居住疆域,建立过统一的王国,是个强大的民族。关于彝族的族源问题至今是个争论不休的论题,有土著说、南来说、东来说、北来说等等,但能够令学者普遍认可特别是令本民族彝人心理认同感受并且具有较强说服力的是北来说,北来说认为彝族发源于今甘肃河湟地区的古氐羌族南迁与西南土著族融合而成。可见彝族的历史可追溯到炎、黄、神农等传说时期的史前文明时代。那么彝族在那样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的呢?彝族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逃过战争劫难的呢?在这里本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与彝人生死攸关的一些战争战役,即三国之前的五场大战役进行列举并简要评述,意在抛砖引玉,望更多专家学者关注并为彝族文化研究领域添砖加瓦。

一、商、周牧野之战

周灭商朝之战,最关键的是牧野之战,牧野之战大约发生于商纣王三十三年(即公元前1027年)。根据史料记载:周联合同盟军微、卢 、彭、濮、羌、庸、蜀、髳等部族,武王亲率戎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沿渭水、黄河向东进发,大会诸侯于孟津,渡过黄河后会战于牧野,商纣王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身亡。在这次战争中,周武王率军战胜了商纣王,从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中国社会进入了西周时期。

牧野之战是有史料记载的彝族先民居住国(蜀、濮、羌、卢等)直接参与的一场古代战役,这次战役的胜利为彝族先民南迁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赢得了古巴蜀文明的繁荣发展,也证明了古代彝族文明与中原华夏文明相互渗透融合而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蜀国的帝王蚕丛、杜宇、鳖灵等都是古彝人的头领,彝族《勒俄特依》中关于洪荒泛滥传说故事发生于古蜀国杜宇称王时期,杜宇就是笃慕,笃慕因为洪荒泛滥失去了王位,两个儿子战死于治理洪荒之中,只有小儿子笃慕乌武逃脱洪水南迁云贵高原发展成为彝族的“六祖”分支及后来的“古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古滇王国消失之谜)

侯、邛林”两大谱系大家族。

二、秦灭巴蜀之战

蜀、巴与先秦接壤,于秦国西南部、物产丰富,是片广袤富庶的土地。蜀国都城在今成都,巴国都城在今重庆。周慎靓王五年,即公元前316年,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命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等人率军经石牛道攻蜀,蜀王鳖灵亲自率军至葭萌(今四川剑阁东北)抵御,兵败遁逃,被秦军杀死,古蜀国灭亡。随后,张仪、司马错等人又带兵攻灭苴、巴,俘虏巴王。此战役击灭了蜀、巴、苴等古国,秦占领秦岭以南广大地区,达到了进一步“富国强兵、占地扩疆”的目的,为进一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据《华阳国志》所记,先秦巴蜀地区的民族有濮、賨、苴、龚、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称,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我认为这些地区众多古民族因为战争逼迫而迁徙,是造成我国西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大聚居的主要原因。许多出土文物表明,古巴蜀文化是与中原有别的另一民族文化,但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属于战国时期的兵器及古玺上,还发现两种迄今未能释读的文字。这就与三星堆一样,成了吸引我们眼球的千古不解之谜。

我们不难想象在这场秦灭巴蜀战役之中,许多土著先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迁出了巴蜀这片富庶的土地,从而游离于西南崇山峻岭之间。彝族先民消失于巴蜀这片富庶的土地往南大迁徙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彝族古经《勒俄特依》中有一篇《兹住谱》关于彝族兹(君王)从四川境内迁出最后落脚云南昭通地区的记载。原巴蜀大地融入了秦国统治。

三、楚庄蹻伐滇之战

楚国乃战国七雄之一,于公元前339—329年楚威王在位时期,楚庄蹻带兵伐滇,用武力占领滇池地区,征服了当地土著夷族后,庄蹻自命为滇王,跟随庄蹻的将士们,分别出任滇池地区各土著民族头领,称为众王滇,直到西汉中叶,降汉受印的滇王都是庄蹻后裔。在庄蹻称王滇之前,彝族先民就已经在此领域建立了相当繁荣的古滇王国,庄蹻称王不仅没有摧毁古滇王国文明的繁荣,反而使楚国先进文化融入到了夷族文化里面,从而使古滇国夷族古代文明发展跃进了一个新台阶,直到汉武帝在云南设置了益州郡,滇王的权利被郡守取代,从此受制于汉王朝郡县制度的统治。据考证,古滇王国是云南古代彝族建立的奴隶制帝国。它勃兴于滇池之滨,鼎盛于战国至西汉时代。由于偏居西南一隅,远离中原文化视野,古滇国曾经长期湮灭于历史尘埃之中,显得神秘

而离奇。而现在许多学者的“彝族东来说”也是受这场战争结果的误导,甚至是否有“庄蹻入滇王”是不是历史事实也成了一个众说纷纭的谜团,“楚文化”和“古彝族文化”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今的彝族也不完全是古滇国的后裔,因此这个谜团有待进一步研究。

至今流传于广大彝族地区的《支格阿鲁》传奇反映了古滇国国王鹰与濮族女子濮莫列依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滇池与昭通两地夷人王族联姻的历史故事。支格阿鲁因为娶了两个妻子,神马的羽翼被妻子偷偷剪掉而葬身滇池反映了古滇国被中原文化入侵征服后神秘消失的历史事实,也反映了当时古滇夷区已进入了一夫一妻制社会,包括那些帝王贵族也是如此。

四、汉武帝伐南越、攻南夷之战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都最大。自巂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徙、莋都最大。自莋以东北,君长以十数,冉駹最大。自駹以东北,君长以十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也就是说自中国历史进入汉代之前,古彝人在我国西南这片

篇五:古滇国青铜文化介绍

古滇国青铜文化介绍

有关古滇国的来龙去脉,以前在我国的古代历史研究中几乎属于空白。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里有过对古滇国的片断的记载。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域文明,在今天我们仍然知之不多,李家山古滇国墓地的发掘,让人们对滇文化的了解变得逐步清晰和丰富起来。

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分别于1972年和1991年进行两次发掘。共发掘古滇国墓葬87座,这些墓室大小不一,随葬品种与数量也有很大差别,出土文物品类繁多,其中又以青铜器最多。 埋藏已久失落的古文明一旦被发现,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逝去的时代,掩盖了的真相就象潮水一般不可遏制地重现在我们的眼前。

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滇国在云南历史上大约存在了500年,即出现于战国初期而消失于东汉初年(既公元前5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当时的古滇国范围包括滇池和“三湖”区域及其周边地区,是具有独立王国形式的地方政权。

一个地区的文化,也必须有自己的支撑点。“有人认为车水捕鱼、铜锅煮鱼是属于滇文化的一部分,其实这种说法有点牵强附会。古滇文化必须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定。其实所有这些千古之谜与现代的联系线索有两个,一个是花腰傣,另一个就是铜鼓。顺着这两条线研究下去,滇文化研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成果。 ”

铜鼓是古滇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证据,世界公认中国云南是起源地。铜鼓,由实用器逐步演变成礼器、重器,最后上升为权力和实力的象征。

铜鼓从云南一直流传向广西、东南亚一带,现在的考古发现当时铜鼓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了南亚的巴基斯坦。怎样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铜鼓的起源、铸造、演变和传播整个过程还原出来,再现世的面前,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一大课题。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我们很熟悉的茶马古道,从李家山墓地发掘出的琥珀珠和贝币来看,更证明了当时与缅甸有商道可通,这些信息反映了古滇国的一种远距贸易。古滇国文明还直接渗透和影响了越南的东山文化……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作者不明)

古滇国的中心区域在滇池和澄江二处,西达楚雄。活跃年代约在公元前5世纪延续至公元前1世纪,其兴起具有突然性,而消亡与西汉王朝有关。向西汉王朝称臣后,古滇国逐渐消失。

其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铜鼓、贮贝器及扣饰最为独特,牛虎铜案是精品中的精品,在中国代表性青铜器中,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之誉。

图片:万家坝铜鼓、李家山铜鼓、石寨山铜鼓

据说铜鼓原件敲击作鼓声,而仿制品虽然外形相似,但是敲击作烂铜盆声,不知原因。

说明:图片提供者本人在此不便名言,如版权所有者认为不宜发表,请告知本人,本人立即删除,谢谢。

牛虎铜案仿制品很多也很常见,但是造型及比例与原件差距均相当大,例如斑铜工艺品中多次形象,但是看上去要么没有美感要么没有质感或者没有稳定感。

下面发一组扣饰。扣饰类似今天的皮带扣,用于结扎和装饰衣带。古滇国贵族的扣饰都很巨大,约一个手掌到两个手掌那么大,很夸张。古滇国扣饰题材丰富,工艺精巧。“盘舞扣饰”中的人物,看起来像是欧洲人,说明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很可能与西方的交往水平远远超过我们的认识与想象。

图片:镖牛铜扣饰、四人猎虎铜扣饰、二虎嗜猪铜扣饰、盘舞镏金铜扣饰

推荐访问:古滇国八大未解之谜 古滇国真的有蛇妃吗 古滇王国 古滇国的鬼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古滇王国消失之谜》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古滇王国消失之谜》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