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改革开放30年ppt

时间:2024-05-20 22:38:00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改革开放ppt 3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每个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命运发生转变的黄金时期。每个家庭30年来的变化,最能生动地折射出改革开放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对于60年代出生的父亲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便利,他是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粮票、缝纫机、砖头录音机、高低柜、的确凉、假领子、健美裤、大哥大……这些专属他们那个年代的物件现在已经成为”古董”。 衣“?穿?越30年”行为艺术展示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而且引起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了许多市民的共鸣。“30年前,我们的穿着款式单一,而且布料单一,常常是?一件衣服四季穿?。”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大红门新世纪服装商贸城总经理薄成书说,“人们穿衣中的条条框框早已被时尚消费观念所取代,对于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我们来说,这些年自己衣装上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了时代的年轮。”

食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

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我爸跟我浅谈了“食”的变迁。30年前,“吃”只求饱。那时候在家里,奶奶给他们烧的菜,大多是自家咸制或是自留地里种的各种时令蔬菜,因季节不同,品种也不一样。有青菜、白菜、卷心菜、丝瓜、萝卜等。在温饱无忧的今天,吃的要求相对要“好”些,要吃出健康.所以爸爸经常给我和妈妈讲述一些在吃的方面的养身之道.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吃得健康已经成为了国民的共识了. 住 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12月开始的,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进行,又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却日新月异。无论是交通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等的变化,都正在并将继续改变民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致富,先修路”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小路小富,大路大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路热潮,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我们看看从公路、航空、水运等方面我们国家交通在30年有哪些蜕变。

1.公路

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

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我们

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因为无论是艰险的山路,泥泞的土路,坑坑洼洼的马路,拥挤的羊肠小路,都经过逐年的建设投入,变成了砂石路、沥青路、水泥路、柏油路等。原本狭窄、弯曲、里程较少的公路经过设计与改造,也变得更直、更宽、更大、更多了。

2.航空

一个最有效率的交通体系,就是让人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这个交通体系应包括水路、陆路、航空。航空无疑是最高端的交通方式。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民航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发展缓慢,连年亏损,基本上在国家财政补贴下维持和发展。 1978年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航的技术装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国的民用航空逐渐进入了正面的、健康的发展状态。 特别是航空公司不断加快飞机更新换代步伐,大量添置新型飞机,使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大为提高。目前我国民航的主力飞机,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主要机型的利用率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为航空科技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3.水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江客运是沿江地区老百姓出行的重要工具,曾经出现客船票一票难求的紧张局面,然而改革至今,不但老百姓出行有多种选择方式,更不会再有船票供小

篇二: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改革开放30年ppt)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神七”飞天,同时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犹如一股新鲜血液,注入中国体内,贫弱的古国焕发出盎然生机。短短30年,一个“一穷二白”的弱国以崭新姿态雄立世界强国之林。

30年征程,30年巨变,30年光辉历程。30年,铸就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梦想! 过去30年,是创造奇迹的30年。30年来经济蓬勃发展,昔日低矮土坯房、草房不复存在,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逢缝补补又三年”艰难时日一去不返,“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液晶电视、品牌电脑、摩托车甚至轿车,仿佛一夜之间“开”遍城乡。中国经济成就了世界经济史上的神话,数不清的“第一”凸现世人面前:第一家上市公司,第一条地铁开通,第一辆磁悬浮列车运行,第一艘航天载人飞船……中国发展创造无数奇迹,无数奇迹见证了中国的成长。

过去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祖国的儿女结束了孤独的寄人篱下的生活,香港、澳门回归母亲怀抱。南方罕见的洪水,令人闻风丧胆非典,四川诸县空前的地震灾害……天灾地祸,不能摧毁中华儿女顽强的意志。大灾面前显大爱, 13亿儿女心连心、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粉碎在脚下!

过去30年,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曾几何时,奥运的历史写下中国的耻辱,但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的强国,体育的强国。北京奥运会,中国军团勇夺51块“金镶玉”,高居金牌榜榜首。奥运健儿们,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NO.1。

应该说我是幸运的。我生而逢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和煦阳光,一帆风顺地成长,我未曾目睹中国艰难困苦的日子,但是我亲见中国蒸蒸日上的辉煌时刻: 香港回归,举国欢腾。“神州”归来,英雄凯旋。我虽没能亲历现场,但电视机前,我目不转睛的眸子潮湿了,我在心底默默为英雄喝彩,为祖国欢呼。

5.12大地震碎了我的心。可是,雨中那个老人伟岸的身影幻化成一座山,支撑起我行将坍塌的灵魂之城。5000米高空的空降,生命通道的打通,十万迷彩的身影,身着白衣的天使,哺育生命的乳汁,一车一车的食品蔬菜……灾难是可怖的,迅速的爱的行动却是生命的支柱。我看着灾区人民脸庞的乐观自信,感动涌出双眸。

08.8.8北京之夜,29个脚印从幽远的时空走来,每一步都无限精彩。那是百年奥运的脚步,也是祖国走向强盛的轨迹。古老的紫禁城旁,从地球最高点归来的圣火点燃了,点燃了中华儿女的豪情,沸腾了炎黄子孙的欢呼。那一刻,我高举起双臂,任泪水洇在烟花璀璨的光芒。

……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日的辉煌。30年,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 30年,是一个结束,但绝不是终止。3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坚信在中华民族漫长而伟大征程中,必将涌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而每一个30年,都是一个全新的让世人仰望的高度。

崛起的中国,让世界骄傲。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还坐着小黄包车,而小黄包车的走动还需要人力;改革开放以前,有电话的家庭都会称作为有钱人,有官位的人;改革开放以前,小孩子的玩具简简单单,几个骨锤,一个皮筋,一的毽球,一个小皮球就行了等等.而现在呢?!大街上,新旧汽车到处都是,替换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小黄包车;改革开放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会有的电话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有;以前那简简单单的玩具,现在已被替换成电子玩具;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还有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

自改革开放30周年以来,我们国家实行了大规模现代科学技术,使我们进入了科学时代,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神七”的成功发射,神七在太空漫步,让中国人第一次在太空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中华民族像一个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号将设祖国的本领。在明天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奉献聪明才智。我坚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们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继往开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辉煌!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11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3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到2011年,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回眸这33个年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发展;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改革逐步深化并推动开放,开放也进一步促进改革。

“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禁海几亡,开海则强”,30年间的改革开放恰如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一样,我们正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精神走向世界,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开洋看世界。

这30年的历史,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到“当惊世界殊”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这30年的历史,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前进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对发展常识的重新发现和回归,都伴随着旧思想、旧体制的革除和新理念、新体制的建立。每当遇到前进中的困难,也总有人对改革开放提出各种责难,但是,经过一番思想的讨论,“改革不可动摇”仍会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这是因为,30年的成果,改革给了人们实惠和幸福,以及信心和希望——实践,任何时候都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正如十七大报告所言: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国家将隆重纪念并对“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纪念过去是为了未来。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长久积累未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凸显,改革由此进入“深水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个“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那么,循着什么样的发展逻辑、踏着什么样的发展路径,顺利通过“深水区”,达至理想彼岸,回顾和总结30年历程,必能找到答案。

篇三:改革开放ppt演讲稿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更是每个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和个人命运发生转变的黄金时期。每个家庭30年来的变化,最能生动地折射出改革开放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作为参与者、创造者、见证者和受益者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对于60年代出生的父亲来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便利,他是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粮票、缝纫机、砖头录音机、高低柜、的确凉、假领子、健美裤、大哥大……这些专属他们那个年代的物件现在已经成为”古董”。 衣“?穿?越30年”行为艺术展示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而且引起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了许多市民的共鸣。“30年前,我们的穿着款式单一,而且布料单一,常常是?一件衣服四季穿?。”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大红门新世纪服装商贸城总经理薄成书说,“人们穿衣中的条条框框早已被时尚消费观念所取代,对于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我们来说,这些年自己衣装上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了时代的年轮。”

食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

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记得在一个小品里,一位老爷爷向他的孙子讲述粮票的故事。可见粮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粮票还在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当然,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小结: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到了90年代,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食,已经不单单是生活的温饱品,渐渐变成了一门艺术,一门文化。

我爸跟我浅谈了“食”的变迁。30年前,“吃”只求饱。那时候在家里,奶奶给他们烧的菜,大多是自家咸制或是自留地里种的各种时令蔬菜,因季节不同,品种也不一样。有青菜、白菜、卷心菜、丝瓜、萝卜等。在温饱无忧的今天,吃的要求相对要“好”些,要吃出健康.所以爸爸经常给我和妈妈讲述一些在吃的方面的养身之道.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吃得健康已经成为了国民的共识了. 住 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12月开始的,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进行,又在各个领域进行改革。 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一片片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但住房仍是一个大问题。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小结: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远兮”,然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却日新月异。无论是交通环境、交通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工具等的变化,都正在并将继续改变民众的生活。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致富,先修路”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小路小富,大路大富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修路热潮,在这波澜壮阔的30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交通大发展的30年。我们看看从公路、航空、水运等方面我们国家交通在30年有哪些蜕变。

1.公路

30年前,大家总是这样描述当时的交通状况:“开门就是坡(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坡,啥时有大路,修到咱这坡?”

30年后,条条宽敞的公路、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我们

不再为出行难,为农产品运不出山而发愁了。因为无论是艰险的山路,泥泞的土路,坑坑洼洼的马路,拥挤的羊肠小路,都经过逐年的建设投入,变成了砂石路、沥青路、水泥路、柏油路等。原本狭窄、弯曲、里程较少的公路经过设计与改造,也变得更直、更宽、更大、更多了。

2.航空

一个最有效率的交通体系,就是让人们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这个交通体系应包括水路、陆路、航空。航空无疑是最高端的交通方式。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民航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发展缓慢,连年亏损,基本上在国家财政补贴下维持和发展。 1978年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航的技术装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我国的民用航空逐渐进入了正面的、健康的发展状态。 特别是航空公司不断加快飞机更新换代步伐,大量添置新型飞机,使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运输能力大为提高。目前我国民航的主力飞机,均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型,主要机型的利用率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为航空科技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3.水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长江客运是沿江地区老百姓出行的重要工具,曾经出现客船票一票难求的紧张局面,然而改革至今,不但老百姓出行有多种选择方式,更不会再有船票供小

篇四: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

放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充分必要条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遵循“四色定理”,经济就发展,社会就进步。

[编辑本段]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教训

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具体来说,首先是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

其次,贫富差距拉大,劳工权益受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赵人伟和李实领导的收入分配课题组在18年时间里所做的三次大范围收入分配调查结果显示,从1988年到2002年,无论是农村和城市的基尼系数,差距都在拉大。有关统计也表明,近30年来,内、外资企业年产值平均增长超过10%,而除垄断国企外的劳动者年工资增长率仅为1%-3%。这些情况都说明,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

再次,社会道德环境出现了让人忧心的状况。近年来,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增加的交易成本,据估算约占当年GDP的10%还多。

[编辑本段]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思想转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社会经济思想理论也发生了积极转变。

第一、毛泽东思想转向邓小平理论。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南。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并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变化,提出了改革开放新的发展理论。

第二,阶级斗争理论转向经济建设理论,经济建设成为党的基本路线。随着时代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代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今天,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主流。

第三,国际战争理论转向国际和平理论,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年代。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决定一个国家的基本战略,20世纪前中期是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国际战争危险依然存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政治发生重要变化。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正确提出和平是世界主流的判断。从而为中国和平发展、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第四,计划经济理论转向市场经济理论,中国开始全面的市场经济改革。新中国建立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基础之上,由于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竞争,也缺乏市场灵活性,加上帝国主义封锁,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计划经济理论转向市场经济理论使中国经济变得更有活力,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五、自力更生理论转向对外开放理论,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自力更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也使中国建立起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然而,一个国家的资源和市场总是有限的,转向开放无疑会增加发展的资源与空间,对外开放理论使中国走向世界。以往,中国对跨国公司抱有敌意,把跨国公司看作帝国主义的工具。随着改革开放,敌视跨国公司理论转向国际合作理论,跨国公司开始大量进入中国。

第六、社会公平理论转向社会竞争理论,社会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重要基础之一是公平理论,然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候,强调分配公

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由公平理论转向竞争理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需要,也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逻辑基础。

第七,农村化理论转向城市化理论,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中国曾一度出现农村化理论,大量城市人口随着上山下乡从城市流向农村。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理论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

第八,均衡发展理论转向非均衡发展理论。毛泽东时代,中国比较注意社会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均衡发展理论的代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转向非均衡发展理论,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和“以人为本”,导致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环境恶化、社会失业增加、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扩大,社会经济发展失衡。

第九,平衡人口理论转向非平衡人口理论。以往中国的人口结构是自然增长,尽管一段时期内由于长期战争后的补偿性增长和经济结构引起的社会性增长叠加,造成人口增长较快,但“正三角形”人口结构基本是基本合理的、可持续的(中国距离人口饱和上限还有相当距离,且会像其他国家那样进入自然下降过程,呈正态分布)。相反,非平衡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使今天的中国人口结构呈现“倒三角形”,贫困老龄化的中国逻辑上难以持续。

第十,工业经济理论向服务经济、绿色经济理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工业化发展理论和增长方式有效率,但是没有和谐持续,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人力资本为主要增长来源的服务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主要问题,北京开辟了服务经济发展的新路,这也是目前所有先进发达国家的发展之路。不过,服务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域在城市,“三农问题”仍未解决。以原生态农业、可循环工业和可持续的服务产业为特征的四川遂宁的绿色经济道路,不但解决了“三农问题”、中国西部发展问题,也解决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

1、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2、1979年 设立经济特区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8月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1980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正式将“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3、1982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91年11月25日—29日举行的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决定》提出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我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4、1984年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十三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继续、丰富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8、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2年10月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通过《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9、1993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年11月11日—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10、1993年 进行分税制改革

1993年12月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从1995年开始又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改革,逐步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加之2002年的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我国基本上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框架。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重大制度创新。

11、1993年 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12、1994年 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4年1月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13、1992、1994年 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8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医疗卫生系统也开启了改革的历程。医改的核心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医改的政府态度是:给政策不给钱。其政策为药品可加价15%,以弥补政府投入之不足。上世纪90年代,医改再掀波澜。1992年9月,卫生部根据国务院意见,提出医院要“以工助医”、“以副补主”。 2000年,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200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俗称医改“十四条”;200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四部委的《关于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其最大意义在于稳步推进公有住房的出售,通过向城镇职工出售原公有住房,逐步完成了我国住房私有化的进程。

1998年7月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是由于此文件废除了住房实物分配的制度,为商品房的发展扫清了“竞争对手”,从而确立了商品房的市场主体地位

14、1995年 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995年9月25日—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标志着我国经济建设将朝着深化体制改革、提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15、1996年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篇五: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

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曾几何时,在几亿中国人的衣柜里,绿、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当时,有西方人甚至用带有嘲讽的口气将穿着不分男女老少的中国人形容为“蚂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重新打量自己的穿着,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逐渐认同穿着打扮是没有阶级性的。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

从1966年到1976年的10年,是中国现代文化历史上一个近乎疯狂的年代。这一时期,服装的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与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事化和战斗化色彩。“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放鞋。除红卫兵外,工人、农民、教师、干部、知识分子中相当一部分人也穿起了军便服。服装市场也开始出售草绿色上衣和裤子。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反映的是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矛盾冲突,由当时的偶像级女星姜黎黎和赵静主演,影片的创作人员在拍摄时也许没有预料到,这部影片会成为那个年代中国人服装革命的写照。

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使中国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相连。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90年代:名牌服饰随处见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的日常着装意识在这个年代发生了一次彻底的革命,她们从长期以来注重价格和款式变化为更注重品牌,着装的品牌档次成为女人品位、档次的主要标志——中国女性开始以更独立的身份出现在重要的社交及商务场合。

在大城市里,这一时期女人都习惯到专卖店买衣服鞋子,而低收入的城市女性则更多地光顾各种服装摊,那里有更大量的款式与花色的服装供人选择,价格也更加便宜,而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一时门可罗雀,除了外地旅游者,几乎无人问津——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地摊,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中间地带几乎不存在。

21世纪:追求个性、标新立异

推荐访问:土地改革ppt 改革开放ppt第九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ppt 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ppt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改革开放30年ppt》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改革开放30年ppt》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