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文素材好词好句历史典故写作技巧考场素材单元作文英语作文小升初作文名人故事时事论据 名言警句范文大全精美散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作文体裁

一本书读通历史典故

时间:2024-05-22 01:44:42 来源:爱作文网  爱作文网手机站

篇一:《一本书读通金融史》读书笔记

书名:《一本书读通金融史》

编著:赵浩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页数:326页

评级:★★★☆

读者评价:读完财务报表分析,再看这本书,感觉轻松很多,但并不代表本书的内容很浅显,相反的,本书内容丰富、逻辑清楚,寥寥30万字将人类一百多年经济发展和金融变迁清晰的展开在你面前。国家的兴衰、危机的周期、石油的涨跌,巨头的博弈,一个个精彩的剧交替呈现,精彩纷呈,值得一读。

金融大国的兴起与变迁

葡萄牙与西班牙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本位”逐渐进入历史垃圾堆,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追逐海外利益,展开了对黄金的狂热追求,并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欧洲各国特别是葡萄牙、西班牙开始探索开辟海上新航线。 ? 1469-1475年,葡萄牙发现了“黄金海岸”,1492年到达了非洲好望角,5年后绕过好望角,凭借其

航海技术和军事实力控制了非洲27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20的非洲大陆,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珠宝和原材料,贩卖了大量的非洲黑奴。1500年,葡萄牙探险家发现了巴西这块“新大陆”,控制了巴西的经济命脉“蔗糖”,并设置了13个由大贵族统治的都督府,掠夺了大量的货币和原材料。但由于葡萄牙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加上大量财物用于贵族的挥霍,葡萄牙最后一个国王去世后,后继无人,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成为葡萄牙的国王,葡萄牙自此成为西班牙的附庸。

? 西班牙的崛起于葡萄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二者发展轨迹差别颇大。首先西班牙国内手工业基础较

好,丝绸行业、造船和兵器行业不断壮大,西班牙通过海上的扩张,占领大量的殖民地,除了掠夺外,西班牙控制了海上商路,通过贸易赚取金银、财富。和葡萄牙一样,疯狂的发展了十几年后,便走向衰落。这期间,农业税负沉重,没有技术改良,加上将强制性粮食价格限制,导致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西班牙虽然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但结构依然不合理,国家为了增加收入将大量的原材料用于出口,西班牙王室将这些原材料出口到英法后,在购买回加工后的商品用于享受,大大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17世纪,其他欧洲国家处理完自身事务后,开始了与西班牙经济和军事上的争夺,由于当时西班牙一枝独秀,它便成为其他国家的共同敌人,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最终走向了衰落。

荷兰——“海上马车夫”的金融大国 ? 1602年,以阿姆斯特丹为主联合其他城市成立了“尼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注册资本50万英镑,

国会授予该公司很多特权,并釆取现代股份公司的模式,垄断了从好望角穿越印度洋、太平洋至南美南端麦哲伦海峡或者合恩角一线的贸易权,并通过这一合法的外衣进行殖民扩张,成就了殖民帝国。

? 1609年,荷兰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吸纳各种存款,并为整个欧洲提供贷款,对荷兰国内机构的利

率3%,而其他国家的商人收取6%的利率,给国家的财富带来了爆炸式增长,随着荷兰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业成为其最活跃的行业。18世纪后期,荷兰已成为英法最大的债权国,荷兰已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金融大帝国。

?

? 1613年,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17世纪中叶出现股票交易所,荷兰成为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荷兰商人获得了大量的股息,有效的促进了荷兰经济的发展。 但由于荷兰缺乏发展工业的所需的资源、国土和人口,欧洲各国与荷兰开始了激烈的竞争,金融业的过

度发展致使成本迅速上升,欠债的国家纷纷与荷兰开战以致贷款无法收回,荷兰一个多世纪积累的财富被洗劫一空,进入了全方位的衰退,金融地位逐渐被一直与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英国所取代。

英国——日不落帝国 ?

?

? 18世纪大商业发展时期,伦敦的金融业出现了拍卖、保险、融资、票据贴现等功能,英格兰银行逐渐从主要为政府提供贷款转向为持股人提供盈利上面,从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 19世纪初,英国的生铁、棉纺织、机器制造成为世界主要的供应者,同时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原料、能源的消耗和需求者,成为世界工厂。 19世纪中,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其国力,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份额较19世纪初提高了10倍,达到

19.5%。击败荷兰的海上舰队和法国后,其殖民地遍布全球,全球40%的贸易通过英镑来结算,伦敦

随即取代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成为“城中之城”。

?

?

? 1851年,英国世博会召开。 19世纪末,通过对北美、非洲和亚洲的殖民侵略,拥有了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 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两次世界大战和新型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的崛起,英国的黄金储备全部用于

偿还美国的贷款,宣告了英国殖民帝国走向衰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历史格局已来临。

日本-海岛小国 ? 20世纪初,美国为牵制俄罗斯支持日本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侵略战争,并于1945年取消日本的战争

赔偿并扶持日本垄断资本的发展,美国为日本提供数额庞大的援助和贷款,并为日本提供大量的订单,日本内部釆取了合理的经济和国家发展战略。

? 1955-1977年,日本经济特别是科技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率每年高达9%,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导致日元汇率的升值,但日本政府所采取了一系列适度扩张的政策,率先走出了石油危机,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并成为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同时,日元逐渐走上金融舞台,东京几乎聚集了日本一半的银行信贷、股票交易市场、债券市场等。

? 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致使日元急剧升值,加上日本政府宽松的信贷政策,日本楼市、股市泡

沫越来越大,此时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金融体制改革后,东京聚集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银行,是世界上最大银行的聚集地之一,虽然主要服务区域集中在亚太和西太平洋地区,但其规模已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

? 20世纪初,经济增速放缓、大量不良贷款增加,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潜在的弊端逐渐显露,日本对金融系统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为面临崩溃的金融体制重新注入了活力,但要取得成效恐怕还需时日。

美国——世界霸主

?

?

? 1900年,美国通过金本位法案。 1914年一战至1945年二战结束,英国国力大大削弱,美国大发战争财,通过向英国大量贷款逼迫英镑贬值。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的抢占了英国海外的大部分据点,对外贸易占世界1/3,

黄金储备占世界的3/4,并采取了遏制英镑的战略,从此世界货币出现了新的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20世纪五十年代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1955-1970年代,曾经5年年均GDP增长率达到20%,随

着国内垄断和对外投资的深入,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这个阶段美国的科技快速发展,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明显。

?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经济和金融的统治力逐渐增强,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的霸主。美

国通过其美元霸权手段控制其他国家经济和政治,从中获取巨额的剩余资本,美元资本的输出同时给美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提高了美国经济政策灵活性,例如在一国对外经济逆差情况下,轻松的通过增加他国的外汇储备就能很好的解决困扰他国的难题,美元的霸权给他国的影响丝毫不逊于对美国自身的影响。

? 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黄金价格的大幅波动、美国贸易逆差以及其他国家的崛起,先前在金融市场上

抢购美元之风已被抢购黄金所取代,黄金价格的大幅上升,导致美国无力维持自由市场的黄金官价,被迫宣布黄金市场与官方黄金交割脱钩,也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处于崩溃的边缘。

? 20世纪70年代,由于日本和德国的兴起,美国财政状况恶化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金融市场抛售美元

成风,西方国家釆取联动汇率制,放弃了其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机制,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随之瓦解。即使如此,美元依旧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

? 20世纪80年代,持续50多年的美苏争霸结束,西方各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在维持美元的霸权

地位,从而导致了国际金融市场风波不断,美国经济霸权开始衰落。90年代,美国GDP增速急剧下降,美国通过不断地下调利率刺激经济,资本开始外流。1994年逐渐开始复苏,利率上升,资本回流,导致原资本流入国的经济陷入泥潭,最终引发了他国货币危机。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兼并与收购

? 美国历史上的铁路大收购背景: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战争结束,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开始兴起了兴修铁路的热潮,各路铁路项目纷纷上马,华尔街疯狂追捧铁路投资,并成为了铁路投资的中心,大量的资本涌向铁路,铁路开始供大于求,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过度建设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不同的铁路铁轨间距不一致,严重影响了运输的效率。到1877年,65条铁路被迫关闭,大量铁路公司倒闭,雪上加霜的是1890年7月,总统哈里森颁布了《谢尔曼购银法案》,为了保持白银价格,每月购买450盎司白银,导致黄金大量外流,国内黄金储量大大减少,导致美国国内经济衰退,先后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大量铁路等待清算。其中像杰伊.科克这样曾经成功的投资家也折戟在北太平洋铁路的投资上,这也直接引发了40多家公司的倒闭,铁路投资前景一片黯淡。

美国一铁路的兼并重组迫在眉睫。就在这时,约翰.皮尔庞特.摸.摩根(J.P摩根)登场了,他认为铁路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命脉,铁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杰伊.科克的失败源于其错误的投机理念,不在于铁路本身。于是摩根开始了对美国铁路的整合,铁路没有辜负摩根的期望,成为了一棵摇钱树,摩根通过对铁路的控制坐稳了华尔街霸主的地位,成为华尔街的王者。

早年摩根通过倒卖古巴的咖啡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他敏感的嗅到了机会,利用南北战争的情报进行黄金的投机,从而积累了大笔的财富。南北战争结束后,摩根看到了铁路的投资的机会。首先摩根相中了萨斯科哈那铁路,这条铁路从纽约州首府奥尔巴尼至宾夕法尼亚州州境北侧的宾加姆顿,只有短短227公里,但连接着煤炭聚集地和东部的工业城市,是能源供应的大动脉。摩根联合原铁路公司经理拉姆杰,在与当时极具影响力的投资家古尔德的竞争中胜出,并掌握了萨斯科哈那铁路控制权,随后出人意料的将铁路99年的使用权租赁给了一家由古尔德控制的公司,以避免日后铁路经营的麻烦。经此一战,摩根在美国铁路业声名鹊起,赢得了铁路业和华尔街的尊重。

摩根的第二次大收购是纽约中央铁路。纽约中央铁路由老范德比尔特(美国历史上注著名的铁路大王)整合而成的,然而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威廉.亨利.范德比尔特接管后,公司经营压力很大,于是威廉找到摩根来接手,摩根联合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源于深厚的皮博迪,秘密的将25万股纽约中央铁路股票卖给英国的小额投

资者,同时威廉手中的股票也没有下跌。纽约中央铁路已实际上处于摩根的控制之下,在他的管理下,公司业绩良好,这让摩根在欧洲的声誉大增,在美国铁路的声势也更大了。

第三次重要收购是西岸铁路。西岸铁路由乔伊.古尔德和乔治.普尔曼修建,它的路线与摩根的纽约中央铁路很相似,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趁机接管了西岸铁路,这让摩根非常头疼。于是摩根先说服了威廉的同意,随后与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董事长乔治.罗伯茨进行谈判,摩根充分利用自己的实力和谈判技巧,最终以其个人的名义获得了西岸铁路公司,并租给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摩根的铁路控制之路又进了一步。

1888年,北太平洋铁路和南方铁路系统破产,继而导致了30多家铁路公司的倒闭,摩根继续抓住收购的大好时机,借机结识了第一国家银行总裁乔治.贝克,从而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接管了美国的铁路。除了联手金融家之外,摩根还找到了其他的专业帮手,十分有效的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在一起,改变了美国的商业模式。 虽然这期间受到雅各布希夫、哈里曼对北太平洋铁路的争夺挑战,到1900年,摩根已经掌控了美国绝大部分的铁路,成为当之无愧的铁路大王。

? 并购卡内基钢铁

金融大亨摩根成功控制铁路以后,看到石油领域无法与洛克菲勒竞争,恰逢卡内基萌生退意,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钢铁。卡内基白手起家建立了一个生产钢铁大型企业的联合企业,且数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钢铁厂的地位,几乎垄断了美国钢铁业。老谋深算的卡内基先后找到“莫尔帮”和洛克菲勒,就是迟迟不找摩根,这让摩根甚是着急,生怕夜长梦多的摩根最终以市价的1.5倍收购了卡内基钢铁,随后又购买了洛克菲勒的全美最大的检瑟比矿山。自此摩根又牢牢地控制了美国的钢铁行业。在与卡内基的并购博弈中,虽然花了1.5的 价格,但大部分以债券的性质予以支付,摩根事实上发行了债券、普通股和优先股筹集资金,用于支付卡内基的债券来源于公司未来的收入和股东的投入,以为来的股利和股票增值偿还,这笔交易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 新世界的钢铁业并购1950年在出印度拉贾斯特邦,一位叫拉克希米.米尔塔的男孩出生了,拥有英国国籍的印度人,早年跟着父亲经营钢铁生意,1975年建造了自己的钢铁厂。1989年为了获得廉价原材料,米尔塔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收购了一下亏损的国有钢铁厂,一年后便将其扭亏为盈,从此它确立了走兼并和改造国营钢铁企业的经营路线。90年代,他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进行了一些列的收购,1998年收购了美国的内陆钢铁公司。随后又利用波兰、杰克、罗马尼亚和马其顿私有化的机会获得了一些列钢铁企业的控制权,2004年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俄亥俄州国际钢铁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

虽然米尔塔钢铁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然而位居第二的阿赛洛钢铁公司不仅产量与其差别不大,而且主打高端产品,因此,阿赛洛钢铁公司成为了米尔塔最后一个目标,经过5个月紧张的兼并与反兼并较量,最终获得了法国政府和阿赛洛股东的认可,以260亿欧元完成了收购,成立了阿赛洛米尔塔集团,米尔塔本人也以43%的股份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此,新世纪最大的钢铁业兼并案尘埃落定。

? 标准石油的心酸兼并史

约翰.D.洛克菲勒的父亲是个十足的混蛋,但这个混蛋花了40美元将洛克菲勒送到福尔索姆商学院上了三个月的会计学,洛克菲勒通过倒卖货物赚取了800美元,向父亲借来1000美元,和克拉克合伙成立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并赚取了丰厚的利润。后来遇到了化学家安德鲁斯,洛克菲勒清醒的认识到炼油相比采油利润更加广阔并,后来由于合伙人的分歧,洛克菲勒成功竞得了石油业务,经公司改名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

1870年,洛克菲勒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经营炼油业务。洛克菲勒通过与铁路公司合作,几乎垄断石油运输资源,公司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标准石油公司成立后,洛克菲勒看到银行在公司发展和并购中的巨大作用,便把标准石油的股票免费赠送给银行,这样一来,中小炼油厂危机时根本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从而加速了破产。洛克菲勒在这个过程中以交换股份的方式兼并了一批中小炼油企业,垄断了克利夫兰的炼油业。随着标准石油合并的企业越来越多,洛克菲勒发明了托拉斯的方式有效的管理了各个企业(类似于现在控股集团),通过托拉斯洛克菲勒控制了很多大的石油企业的领导权,从而垄断了销售市场、原材料和投资范围,而又避开了法律的约束,进一步扩张了标准石油,排挤了竞争对手。

洛克菲勒家族在兼并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银行的巨大作用,于是威廉.洛克菲勒通过联姻与华尔街著名的投资银行家詹姆斯.斯蒂尔曼家族联姻,联手经营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后来詹姆斯.斯蒂尔曼成为花旗银行的总裁,这样洛克菲勒家族控制了花旗银行。通过花旗银行的实力,洛克菲勒财团不断扩张,1974年超过摩根财团成为美国第一大财团。并通过庞大的金融网络,控制了美国重要的军火、航空、冶金、化学、汽车、电讯等各个经济领域。

洛克菲勒家族最鼎盛时期拥有了相当于现在3万亿美元的财富, 在美国,多处都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产业。

? 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银行的合并 旅行者集团的声誉和规模还无法和花旗银行相比,但集团主席桑迪.威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他擅长于“以小博大”,1970年收购了比自己规模大得多的海登——斯通公司,1986年又买下了商业信贷的小型消费贷款银行,1997年兼并了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旅行者集团主营保险和投资银行业务,在北美和有大量的保险客户,旗下的所罗门投资银行是美国一流的投资银行。此时的花旗银行是世界上最大信用卡发行银行,全世界有6400张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在使用。

此时的桑迪.威尔把目光投向花旗银行,他找到花旗银行的主席约翰.里德,鉴于双方业务的互补性及采取对等合并的方式,里德同意了他的想法。然而,美国当时的法律不允许证券业和银行业混业经营,此举违反了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桑迪找到时任美联储的主席格林斯潘,格林斯潘被他说服了,并促使美国国会于1999年11月通过了《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限制投资银行业和商业银行合并的规定被取消,花旗和旅行者集团合并已经没有了障碍,合并圆满完成,这家新组建市值超过700亿美元的公司震惊了世界。 合并后桑迪.威尔逐渐的成为董事会的首选,成为新花旗的掌门人。

备注:花旗银行成立于1812年,是美国最伟大和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1937年的货币危机让花旗银行收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名叫约翰.雅各布.阿斯通的商人决定重建花旗银行,他派亲信莫斯.泰勒担任花旗的董事,泰勒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投资煤矿、铁路、电报、钢铁等产业,迅速扩大了花旗的业务。随后斯蒂尔曼执掌花旗,这一时期花旗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并与洛克菲勒兄弟合作,获得了大量优质资产,从而成就了今天伟业。

影响世界的金融事件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股灾

19世纪后,铁路、银行、制造业的股票开始上市流通,到19世纪20年代,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同时由于美国政府的放任、美联储基于自身利益以及股市宽松的保证金制度和信托公司的出现,股市疯狂的上涨,英国大量的黄金和资金流入美国股市,股市上的不规范行为越来越多,人们的投资心态已完全转为了投机,股市泡沫巨大。另一方面,1923-1929年期间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没有提高人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工人失业,经济进入恶性循环。

篇二:同读一本书有感

同读一本书有感

和孩子共同选择读一本好书所得到的效果,要比凭空讲一些大道理管用得多,书是冲入知识海洋的冲锋舟,他能带领我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书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能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各种技能。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就能提高我们的水平和智慧,所以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在和孩子共同阅读《名人传》一书时,就都感触颇深,从《名人传》书中的贝多芬·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等名人的人生经历,领悟到了这些家喻户晓的名人背后的艰辛和努力。从而也让孩子知道了要想成功,就需要经历多少风雨和艰辛,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不仅如此,我们还边读书边讨论,有时还因为对某件事的理解不同而发生小小的争执,还别说,孩子的许多观点和理解能力往往要比我们还超前还要强,但就事情所处的年代和背景不同加以分析后,最后我们又找到了共同点,也从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

然而,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开始往往我和孩子有着不同的思路和喜好。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看读一些动漫类或科幻类的书籍和画册,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却总想着让孩子早接触一些名人录或历史典故类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书籍。可孩子对太深奥的东西理解的太浅不是太懂,所以也不太愿意和我们交流。没办法,我们只好陪孩子一起阅读并不间断地提出一些

问题,点明书众所描述的善与恶,从而调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达到和提高她的理解能力。

篇三:读《一本书读懂中国智慧》顾杰

读《一本书读懂中国智慧》的认识

鲁家村小学 顾 杰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令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自豪。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它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相对于西方世界的发展而言,中国的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更是创造了人类文化的一个奇迹。一位美国总统访华时,在演讲中曾有“你们以千年计的历史,比我们以百年计的历史还要长”的说法。虽然不是言之凿凿,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通过对本书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哲学的发展问题。就哲学的发展来说,我们与西方的观点差异很大。尽管很多西方人对孔子、老子等人的思想推崇备至,但西方哲学对于研究和问题的关切方式,与我国哲学家们“重视当下、重视人伦”的方式风格迥异。关于“中国有没有哲学”的争论本身就表明两种话语体系的“不兼容性”。这种分歧导致很多误解,也在情理之中了。而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存在一个叫作“哲学”的名号或者思想谱系的东西,而在于那些闪耀于人类历史长河的点点星光,对我们、对世界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很多时候,那些人类思想与智慧的精华,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血液里,成为我们文化生命的一部分。孔夫子的“仁者爱人”、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等,都已经超越了所谓“哲学”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思想与智慧宝库里的精髓。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这些杰出人物、杰出思想,十分必要。至于是不是非要给这些思想一个“哲学”的名号,则不是那么重要了。书(来自:WwW.ZW2.CN 爱作文 网)中“庄子——方生方死”的观点我略有所得。

庄子是一位以逍遥出世闻名的思想家,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曾有一个故事:某户生一男孩,合家十分高兴。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而另一个客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于是他得到一顿大家的痛打。老先生最后说:“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鲁迅于是不解地说:“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我得怎么说呢?”老先生说:“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您瞧!多么??阿唷!哈哈!’”

为什么那个人被打?因为人们都是“乐言生、讳言死”的。而“方生方死”这个命题说到的,就是上面的故事提到的问题——生死。这个命题的提出者,就是道家哲学的著名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是一位以逍遥出世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学说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的思想,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清高境界。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并在很多场合将其视为道教哲学的代名词。

庄子生活在一个纷乱的年代。虽家境贫寒,但他对学习十分投入。少年时,庄子曾在蒙县的一位章老先生办的私塾中学习。20多岁的时候,他开始四处远游,曾到过楚、魏、鲁、赵等地。庄子非常喜欢楚越之地,也在游历中完善了自己的认识。30多岁的时候,庄子在蒙邑出任漆园吏(一片漆园的管理者,不是官职)。可是没干几年他就不干了,回到蒙县,与战国时代其他思想家一样从事讲学与著作,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但大家对庄子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的逍遥态度。这种逍遥可以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个是庄子在《逍遥游》中对自己的理想生活的描绘。在这篇传世名篇中,庄子描绘了一种神奇的动物:“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长,真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达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正是这种“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认识,造就了庄子的逍遥态度。另一个是“庄周梦蝶”的典故。根据《齐物论》的记载,“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竟然忘了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自己原来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后人对庄子的这种“周梦为蝶,还是蝶梦为周”的感慨进行过多种解释,对庄子在这里表现出的逍遥进行评说。比如,唐代诗人李白在《古风》中云:“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而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更是让我们对这段故事有了更多的遐想。

“方生方死”的命题也出自《齐物论》。庄子认为:“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个命题的核心意思就是说,生死差别不是完全不可超越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可以就是不可以,不可以就是可以。这种观点取消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抛开事物的差别谈对事物的认识,实质上是否认了事物的客观存在,陷入了“相对主义”的陷阱。但如果从事物的对立统一的角度来说,将矛盾对立的双方视为“统一体”,从相互依存的角度来说,对我们深化思考还是有很多启发的。

刚看到这个命题,很多人会觉得丧气:出生就是死亡,那么生对于我们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个命题的意义和价值就显现出来了: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走向死亡的路程。

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无论你身居何职、人品如何。有人不信,就绞尽脑汁地寻找“长生不老”的丹药、秘方,结果难免失望。就连那修了万里长城的秦始皇也不例外。所以,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总有一个终点在我们前头。

正因为总是要死的,而且是不能复活的,生对于我们才显得更加重要、宝贵、值得珍惜。我们是在走向死亡,但既然这个目的是不能改变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走向目的的过程弄得那么灰暗呢?所以,我们必须把握住我们正在体验和经历的一切,必须把握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能够这样,死亡就不再是不可预见的恐怖未来,而成为我们生活的参照物了。

现实中对待生命有很多态度。如果我们把生命比作金子,则有人挥金如土,在挥霍生命的过程中颓废;有人视金如土,在轻视生命的过程中沉迷;有人惜金如命,在珍惜生命的历程中静守;有人舍金求义,在超越生命的历程中永恒??我们不能说哪一种态度更正确,因为在我们自己的立场上来说,所有的判断都是基于对我们自己的态度。但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态度。

方生方死,所以请善待生命!

推荐访问:典故 一本书 历史 收录历史典故的书 历史典故大全 什么书有典故

版权声明:

1、本网站发布的作文《一本书读通历史典故》为爱作文网注册网友原创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站作文/文章《一本书读通历史典故》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作者文责自负。

3、本网站一直无私为全国中小学生提供大量优秀作文范文,免费帮同学们审核作文,评改作文。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

热门专题